《16.SP表检验(2)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SP表检验(2)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案例案例16:S-P表检验表检验问题:如何评价两个定类变量反映的被评价对象的特征问题:如何评价两个定类变量反映的被评价对象的特征实例:实例:1现有现有10个问题的测验,采用个问题的测验,采用0,1记分制,随机抽取记分制,随机抽取15名名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s p12345678910101101101102011110000031111101101401111111005111111100160110000100711111111018100111110191111111111101110110000110101111
2、001120110111110130111111011140110101000150111111110试对这次测验进行分析。试对这次测验进行分析。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2某高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某高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7道题,随机抽取道题,随机抽取30名学生,将完全相同的数据仅取名学生,将完全相同的数据仅取1例,得到例,得到13例数据如下:例数据如下:题号1234567满分101615181415121101615814151221016151814151231016718141512410167814151251071581471261077181
3、4712710778147128107718141512910715861551010715867121110778671212877867513101615814712试对这次测验进行分析。试对这次测验进行分析。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用S-P表评价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价。所表评价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价。所谓谓S-P表,其实就是一个测验成绩的列联表,如下原始数据表:表,其实就是一个测验成绩的列联表,如下原始数据表:Pj(问题)Si(学生)123n(得分数)123my11y21y31ym1y12y22y32ym2y
4、13y23y33ym3y1ny2ny3nymny1*y2*y3*ym*(回答正确人数)y*1y*2y*3y*n其中,其中,S 代表学生,代表学生,P 代表问题,表中的关联值代表问题,表中的关联值yij 表示第表示第i 位学位学生回答第生回答第j 道题所的分数。最基本的道题所的分数。最基本的S-P表中的关联值统一化为表中的关联值统一化为1或或0,用,用1代表某学生对某问题回答正确所得分,代表某学生对某问题回答正确所得分,0代表某学生对某代表某学生对某问题回答错误所得分。利用问题回答错误所得分。利用S-P表可以进行教学评价。表可以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为了
5、简便起见,我们采用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我们采用一个具体实例介绍S-P 表的编制表的编制和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和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S-P表的编制方法表的编制方法在某次测验中,有在某次测验中,有5道题,随机抽取道题,随机抽取6位学生的测验成绩。位学生的测验成绩。如果是如果是0,1记分制,可以直接录入记分制,可以直接录入0或或1。否则,必须根据一定。否则,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得分化为的标准将其得分化为0或或1。这样,就可以得到原始数据表。这样,就可以得到原始数据表。PjSi1234 451234 456000100101110110110111111110100原始数据表不是我们所需要
6、的原始数据表不是我们所需要的S-P 表,还必须对原始数据表进行表,还必须对原始数据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才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一系列的调整,才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S-P 表。调整的总体原则表。调整的总体原则是,既要让得分越多的学生的数据行越往上方排,又要让回答正是,既要让得分越多的学生的数据行越往上方排,又要让回答正确人数越多的题的数据列越往左方排。确人数越多的题的数据列越往左方排。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PjSi1234541253610000011011011110011111111100054332114 46318PjSi4235 51412536111111110
7、1101111001110001000005433216443 3118先进行学生所得先进行学生所得总分排序的调整总分排序的调整学生所得总分排序学生所得总分排序再进行问题回答正确再进行问题回答正确人数排序的调整人数排序的调整问题回答正确人数排序问题回答正确人数排序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PjSi432 5 5141523611111111110011101011010010000054332164431 Pj(问题问题)Si(学生)(学生)43251得分数得分数411111511111045111003211010331010026100001正正答人数答人数6443
8、1数据分析表数据分析表数据统计调整表数据统计调整表如果有相同排序,还如果有相同排序,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让表中的的原则是让表中的1尽可尽可能往表的左上方排,而表能往表的左上方排,而表中的中的0尽可能往表的右下尽可能往表的右下方排。方排。画出学生正确画出学生正确回答的问题数分布回答的问题数分布线和问题被正确回线和问题被正确回答的学生数分布线,答的学生数分布线,这样得到的数据分这样得到的数据分析表,就是所需要析表,就是所需要的的S-P表表S 线线S 线线P 线线P 线线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S-P表的基本性质表的基本性质 S线左上的格数
9、表示学生得分数之和,线左上的格数表示学生得分数之和,P线左上的格数表示线左上的格数表示回答正确人数之和,显然回答正确人数之和,显然S、P线左上的格数相等;线左上的格数相等;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S、P线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是正常的,当线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是正常的,当S、P线重合时,表示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稳定,问题的难易程度符线重合时,表示每个学生学习成绩稳定,问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客观实际,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反合客观实际,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反应状态,也称这种应状态,也称这种SP线为完全反应型。线为完全反应型。SP表的主要功能表的主要功能评价学生总体的学习倾
10、向;评价学生总体的学习倾向;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在总体中的位置;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在总体中的位置;评价各问题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关关系,对各类考试信度评价各问题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关关系,对各类考试信度的测量;的测量;了解教学过程的变化,有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了解教学过程的变化,有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SP表的使用方法表的使用方法对学生测验情况的总体分析对学生测验情况的总体分析将将S、P线画成类似的平滑曲线,通过线画成类似的平滑曲线,通过S、P线的不同形态,可以进线的不同形态,可以进行对学生测验情况的总体分析。行对学生测验情况的总体分析。以上图中,上排表示答对率的图,从左往右依次表示平均答
11、对率约为以上图中,上排表示答对率的图,从左往右依次表示平均答对率约为50%,65%,75%和和90%;下排表示两极分化的图,;下排表示两极分化的图,S线出现水平段,线出现水平段,表示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表示学生成绩两极分化,P线出现垂直段,表示问题难度差异大。表示线出现垂直段,表示问题难度差异大。表示差异程度的图,用幅度表示学生和问题差异的范围。差异程度的图,用幅度表示学生和问题差异的范围。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对学生个体情况和问题的个别分析对学生个体情况和问题的个别分析用注意系数分析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问题难易的适宜性
12、:用注意系数分析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问题难易的适宜性:CSi称为学生注意系数,称为学生注意系数,SPj称为问题注意系数。称为问题注意系数。如果学生注意系数较大,表明学生如果学生注意系数较大,表明学生i出现反常,对于总体得分出现反常,对于总体得分较多的问题,学生较多的问题,学生i 答错,而对于总体得分较少的问题,学生答错,而对于总体得分较少的问题,学生i 却却答对了。答对了。如果问题注意系数较大,表明问题如果问题注意系数较大,表明问题j出现反常,该问题是学习出现反常,该问题是学习较好的学生答错,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却答对了。较好的学生答错,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却答对了。一般地,以上两个注意系数在一般地
13、,以上两个注意系数在0.500.7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就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对总体的差异分析对总体的差异分析用差异量对总体进行差异分析:用差异量对总体进行差异分析:D为差异量,一般地,差异量在为差异量,一般地,差异量在0.10.2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一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一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说明大多数学生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定要引起足够的注意,说明大多数学生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对总体的区分度的分析对总体的区分度的分析从从SP表的右下至左上画一条对角线,称之为表的右下至左上画一条对角线,称之为I线,它
14、是描述线,它是描述区分度理想的标准线。用区分度系数区分度理想的标准线。用区分度系数i对一次考试中学生回答问对一次考试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进行区分度的分析:题的结果进行区分度的分析:S线越接近线越接近I线,表明区分度越好,反之,则越差。一般地,当线,表明区分度越好,反之,则越差。一般地,当i0.2认为区分度适中,当认为区分度适中,当i0.2认为区分度过低。认为区分度过低。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对总体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分析对总体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分析用稳定性系数用稳定性系数M,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评卷者掌握标准情况,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评卷者掌握标准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行稳定
15、性分析:一般地,当一般地,当0.75M1时,认为情况正常,即学生发挥正常,时,认为情况正常,即学生发挥正常,试题难易适中。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表明出现了反常。试题难易适中。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表明出现了反常。用适宜性系数用适宜性系数G,对试题是否适宜学生正常发挥水平进行,对试题是否适宜学生正常发挥水平进行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分析:一般地,适宜性系数大于一般地,适宜性系数大于0.5,认为试题对于学生正常发挥自,认为试题对于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适宜的,己的水平是适宜的,G小于小于0.5,表明试题是不能有效地鉴别学,表明试题是不能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学习水平。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
16、例例2013.101本例采用本例采用S-P 表检验的方法,先将表检验的方法,先将15名学生参加一次名学生参加一次有有10个问题的测验的数据编制成个问题的测验的数据编制成S-P表,再计算出相关的指标表,再计算出相关的指标值,根据指标值进行专项教学评价。值,根据指标值进行专项教学评价。ps 123456789101011011011062011110000043111110110184011111110075111111100186011000010037111111110198100111110179111111111110101110110000511010111100161201101111
17、1071301111110118140110101000415011111111086141310141111957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学生得分排序学生得分排序ps 12345678910911111111111071111111101931111101101851111111001813011111101181501111111108401111111007810011111017120110111110710110110110611010111100161011101100005201111000004140110101000460110000
18、10036141310141111957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问题得分排序问题得分排序ps 5236748101991111111111107111111111093111011111085111111011081311111101018151111111001841111111000780101111110712111110100171111100100161111011101006101111000010521110010000414111010000046101000100031414131111109765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调
19、整同序号排序调整同序号排序ps 5237648101991111111111107111111111091511111110018511111101108131111110101831111011110841111111000712111110100178100111111071111011101006111101010016101110100010514111100000042111001000046011000100031414131111109765100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划出划出S线、线、P线线ps 52376481019CSi9111111111110
20、0.00007111111111090.000015111111100180.22225111111011080.333313111111010180.44443111101111080.55564111111100070.000012111110100170.41678100111111071.166711110111010060.46151111010100160.538510111010001050.384614111100000040.00002111001000040.08336011000100030.45451414131111109765100CPi0.00001.09090.
21、94740.18750.28130.26470.58330.17650.36360.4138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0.50CSi0.75为正常为正常计算学生注意系数计算学生注意系数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0.50CPi0.75为正常为正常计算问题注意系数计算问题注意系数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计算总体差异量计算总体差异量计算区分度系数计算区分度系数计算稳定性系数计算稳定性系数计算适应性系数计算适应性系数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2本例采用本例采用S-P表检验的方法,某高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表检
22、验的方法,某高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试,试卷有7道题,随机抽取道题,随机抽取30名学生,将完全相同的数据仅取名学生,将完全相同的数据仅取1例,得到例,得到13例数据如下:例数据如下:题号1234567满分101615181415121001101615814151290210161518141512100310167181415129241016781415128251071581471273610771814712757107781471265810771814151283910715861556610107158671265111077867125712877867548131016
23、1581471282128136139144150139142978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按各题得分超过按各题得分超过50%的分数记为的分数记为1,未过,未过50%的分数记为的分数记为0,将以上数据进行转换,得到下表:将以上数据进行转换,得到下表:ps 1234567111101116211111117311011116411001115510101014610011014710001013810011115910100103101010001311100000121210000001131110101513564961154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
24、13.10通过学生得分排序,问题得分排序,以及调整同序号排序后,通过学生得分排序,问题得分排序,以及调整同序号排序后,划出粗线为划出粗线为S线、细线为线、细线为P线,得到以下有效线,得到以下有效S-P表:表:ps 1756324CS2111111170.00001111111060.00003111101160.53854111101050.155613111011050.15568111100150.31115111010040.00006111000140.17957111000030.000010110010030.30439100110030.811611110000020.000012100000010.000013119665454SP0.00000.18840.00000.22030.66100.00000.2708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计算学生注意系数计算学生注意系数0.50CSi0.75正常正常教学评价与测量教学评价与测量60例例2013.10计算问题注意系数计算问题注意系数计算总体差异量:计算总体差异量:计算区分度系数计算区分度系数计算稳定性系数计算稳定性系数计算适应性系数计算适应性系数0.50CPi0.75为正常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