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义特征分析法课件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2.50KB
约69页
文档ID:588292034
语义特征分析法课件_第1页
1/69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 •前面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歧义句式的实例•通过变换分化为两个句式:• a: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b: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考虑:为什么会产生歧义? •a 式 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 c式 名词+动词+在+名词(处所)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下站着许多观众 许多观众站在台下地上蹲着一只狗 那只狗蹲在地上床上躺着病人 病人躺在床上床前跪着一个人 那个人跪在床前门口立着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立在门口 门上贴着对联 对联贴在门上桌上放着几本书 几本书放在桌上黑板上写着字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画挂在墙上左胸上别着北大的校徽 北大的校徽别在左胸上头上戴着礼帽 礼帽戴在头上树上钉着广告牌 广告牌钉在树上领子上绣着两朵玫瑰花 两朵玫瑰花绣在领子 上 •各个动词具体意义不同,但有某种共同的语义内涵:“使附着”•词典中的解释有极大地相似之处。

•例如: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蹲:两脚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 不着地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立:同“站”•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放:使处于一定得位置•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 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别:用别针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 纸、布等物体上•戴: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臀等处•钉:用钉子、螺丝钉等把东西固定在一定• 得位置•绣: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布等上面做成花• 纹、图像或文字 •a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a”,b式中的动词记为“动词b”•那么“动词a”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动词a:[+使附着]•动词b:[-使附着] •通过上例发现,我们是通过分析该句法格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 二、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语义学中分析、描写词的语义特征,大致有三个目的:•一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类•比如:人类是一个语义类,为了说明同一个家族中不同人的不同辈分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某些语义特征对家族中不同称谓的人细加分类: •母亲母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父亲父亲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哥哥哥哥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姐姐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 •弟弟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妹妹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舅妈:[-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舅父 [-直系,+男性,-女性,+长辈,-同辈,+年长,-年幼] •二是为了凸显同属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例如:“火”和“光”同属一个语义类——可见自然现象•但语义上有区别,为了凸显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描写它的语义特征: •火[+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光[+现象,+亮度,+温度,+速度,-形体…]•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光的速度”的说法,而没有“火的速度”的说法。

•为什么有“大火”“小火”的说法,而没有“大光”“小光”的说法 •动词“喝”和“吃”,属于同一语义类——饮食类•但语义上有差别,为了显示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从一些方面描写其语义特征 •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吃[+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可以说“喝水”“喝汤”“喝啤酒”而不说“吃水”“吃汤”“吃啤酒”•可以说“吃饭”“吃梨”“吃面包”,而不说“喝饭”“喝梨”“喝面包” •三是在语义学里使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例如:•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动作者能主观决定并自由支配的、有意识的 •“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有两个目的:•一是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因•二是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 •语法研究中对“语义特征”这一概念的使用,其含义跟原先在语义学中的使用并不并不完全一致完全一致•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者说语义要素。

•语法学中词的语义特征都是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句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概括得到的•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离开具体句式,单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征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例如:粉笔、黑板、板擦 [+教具] •二是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例如:动词“写” [+给予]•朱德熙考察•“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能进入的都含有“给予”的语义特征•张三写给李四一封信 •语法研究中使用的“语义特征”,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表示方式:[+…][-…] 三、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朱德熙(1979)年的一项研究成果•句子:•a他送了一个给小王•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 •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词类序列相同、层次分析相同 •语法意义不同,分为三类:•A:a e g j•B:c f h k m•C:b d i l •A:a e g j•a他送了一个给小王•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过程 •B:c f h k m•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包含两个过程,且都是转移过程 •C:b d i l•b他煮了一点百合汤给王大妈•d他刻了一个图章给老张•i他画了一幅山水画给孙教授•l他做了一只风筝给弟弟•包含两个过程:一个制作过程,一个转移 过程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分化:•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名词(主语)+动词+给+名词1+名词2•A:a e g ja他送了一个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e他卖了一辆自行车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g他付了一万元定金给王老板 他付给王…j他交了五千元钱给税务局 他交给税务局… B C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 名词(主语)+从…+动词+名词1+给+名词2•B:c f h k mc他偷了一份情报给希尔公司 他从我们公司偷…f他取了一些钱给王大爷 他从银行取了…h他要了一些白药给小王 他从大夫那里要…k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给小孙子 他从商店买…m他讨了一些纪念邮票给小马 他从这里讨了… • C •语义特征分析解释:•句中动词决定的•A组都有“给予”的语义特征•“给予”可以描写为:•存在着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存在着从给予者向接受者转移的事物•给予者能动地将所转移的事物从自己一方 转移到接受者一方 •B组具有“取得”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存在着得者和失者双方•存在着从失者一方向得着一方转移的事物•得者能动地从失者一方获得那被转移的事物 •C组含有“制作”的语义特征•可以描写为•动作者能动地进行某种动作•在动作进行、完成之后产生某种成品 •动词a[+给予,-取得,-制作]•动词b[-给予,+取得,-制作]•动词c[-给予,-取得,+制作] 四、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马庆株的一项研究成果•实例:•(1)A死了三天了• B等了三天了• C看了三天了• D挂了三天了•词类序列相同,层次相同,内部构造相同。

•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尽相同,实际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情况:•A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 类似的例子: •伤了三天了 断了三天了•熄了三天了 了了三天了•丢了三天了 塌了三天了‘•出现了三天了 出嫁了三天了•娶了三天了 提拔了三天了•到任了三天了 枯死了三天了 •B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等”这一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盼了三天了 哭了三天了•追了三天了 养了三天了•玩儿了三天了 忍了三天了•病了三天了 想了三天了•考虑了三天了 琢磨了三天了 •C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看”这一动作行为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也可以指这一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听了三天了 讲了三天了•学了三天了 教了三天了•擦了三天了 浇了三天了•剪了三天了 广播了三天了•研究了三天了 商量了三天了 •D句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挂”这一动作行为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灯笼早挂上了,都挂了三天了” 也可以指这一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

如“那灯笼太大不好挂,我们挂了三天了,还没挂上” 还可以指明由行为动作造成的“事物存在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如“彩灯一直在大门上挂着,都挂了三天了” •插了三天了 贴了三天了•穿了三天了 系了三天了•摆了三天了 戴了三天了•吊了三天了 钉了三天了 •上述不同可列表如下:动作完成后经历的时间A + B —C +D +动作所持续 的时间 — + + +动作所造成的状态所持续 的时间 — — — + •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动词•动词A:死、伤、断、熄、了…•动词B:等、盼、哭、追、养…•动词C:看、听、讲、学、教…•动词D:挂、插、贴、穿、系… •各自的语法特征不同:•动词A:表示的行为动作能在瞬间完成或者说实现,但不能持续,也不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

•动词B:表示的行为动作不能在瞬间完成或说实现,这种动作可以持续,但不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动词C:表示的行为动作既能在瞬间完成或实现,也能持续,但不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动词D:表示的行为动作能瞬间完成或实现,能持续,还能使事物造成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可以持续 •四组动词的语义特征概括为:•动词A:[+完成,-持续,-状态]•动词B:[-完成,+持续,-状态]•动词C:[+完成,+持续,-状态]•动词D:[+完成,+持续,+状态]•可见,这种格式并不同构 五、关于“V有……”格式•这是史有为的一项研究成果•实例:•(1)著有《阿Q正传》•(2)附有《阿Q正传》•(3)藏有《阿Q正传》•格式相同,加主语的情况不同 •V+有+N 名[施事/处所]+V+有+N著有《阿Q正传》 鲁迅著有《阿Q正传》附有《阿Q正传》 书后附有《阿Q正传》藏有《阿Q正传》 张三藏有《阿Q正传》 山洞里藏有《阿Q正传》可见,三例不同 •不同的原因主要是“著有”“附有”“藏有”的性质不同造成的。

A.类似“著有”:占有、留有(财产)、享有、拥有B.类似“附有”:刻有、写有、埋有、镀有、题有C.类似“藏有”:存有、怀有、带有、保存有 •三类“V有”的不同,跟V有关,跟“有”有关•A类V:[+领有]•B类V:[+使附着]•C类V:[+领有] [+使附着]• 藏: 收藏:领有• 藏匿:存在 •有: 领有• 存在•A类凸显“领有”•B类凸显“存在”•C类凸显“领有”或“存在” 六、关于“形容词+(一)点儿!”•袁毓林的一项研究成果•形容词带上“一点儿”形成的祈使句 A.谦虚点儿! 客气点儿! 大方点儿! 灵活点儿! 坚强点儿! 主动点儿!• 耐心点儿! 细心点儿! 虚心点儿! 积极点儿!B.远一点儿! 近一点儿! 高一点儿! 低一点儿! 大一点儿! 小一点儿! 粗一点儿! 细一点儿! 弄一点儿! 淡一点儿! •*C.骄傲点儿! 自满点儿! 冒失点儿!• 胆小点儿! 粗心点儿! 散漫点儿!• 悲观点儿! 疲塌点儿! 小气点儿!• 笨一点儿! 呆一点儿! 蠢一点儿! •结论:褒义和中性形容词可以进入?•严谨、科学:考察形容词表 •*D.聪明点儿(放…)• 健康一点儿!• 可爱一点儿!• 平凡一点儿!• 出色一点儿!• 优秀一点儿! •A组和D组的区别:•可控: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人是可以控 • 制的。

•非可控: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人是不能 • 控制的• A组[+可控]• D组[-可控] •A组:[+褒义,-贬义,+可控]•B组:[-褒义,-贬义,+可控]•C组:[-褒义,+贬义,+-可控]•D组:[+褒义,-贬义,-可控]•可以进入的形容词:[+可控,-贬义] 七、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邢福义的研究成果•实例:•(1)你们老夫老妻了,还闹什么•(2)他呀,部长了,可还是那样平易近人•(3)几年不见,你都大姑娘了•(4)你大学生了,还那么不讲文明•(5)冬天了,得穿毛衣•(6)“今天星期几了?”“星期四了•可以做谓语,也可以单独成句 •*(7)桌子了 港币了• 饭碗了 肥皂了• 香烟了 黑板了• 足球了 苹果了 •什么样的名词可以进入?•(8)春天了 夏天了 秋天了 冬天了•(9)正月了 二月了 … 十二月了 (10)星期一了 星期二了 … 星期天了 (11)初一了 初二了 … 初十了带有顺序性又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

•未入学儿童 小学生 中学生 大学生 ……•带有顺序性并带有时间推移性,且是单向推移,处于起始位置的不能进入 普通老百姓、副科长、科长、副处长 、处长 双向推移 都可进入(12)他现在呀,普通老百姓了,三年前就不当官了 •地名,本身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但处于某条交通线上就可以进入除起点站)•(13)“现在到哪儿了?”“南京了” •人名或菜名等如果进入某个序列也可•(14)“现在该轮到谁了?”“王晓刚了•(15)“接下来上哪道菜了?”“松鼠鱼了 •结论:名词+了:本身表示“到什么程度或地步了”•进入的名词:1.名词本身有明显的“顺序性• 或时间推移性”或者说“系列推移性”• 2.名词本身不具有,但它所表示的事物 • 可以在某种条件下进入某个排序中•总体来说:名词[+系列推移性] 八、关于语义特征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是指:• 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