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8233206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4课 报任安书节选同步导学课件 苏教版必修5(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偶成 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注】光阴:指时间。觉:醒。【鉴赏提示】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晚年自称晦翁、遁翁。微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年间知南康军。宋光宗时曾知漳州、潭州。宁宗即位,召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但在朝仅四十多天,便因冒犯权贵而被罢免。朱熹是集宋代理学大成的思想家,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他是宋代理学家中文学修养最高的人,对文学艺术有很高的欣赏趣味,论诗论文都有精辟的见解。他的诗歌最值得重视的是取材于大自然的作品,能以一个理学家的心胸眼光,敏捷地发现山水

2、景物之妙,善于描写冲淡幽远的意境,表现心源的澄净清明;还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寄寓学理悟道的情怀,或暗喻治学的心得;更善于表现对大自然生机春意的观照与领悟。这首诗勉励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答案】(1)jin (2)nn(3)chu(4)qin(5)qin (6)yu(7)l(8)bn(9)m(10)tn(11)xn(12)yun (13)yn(14)l(15)li xi(16)b(17)y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次诎体受辱 (_通_ _)(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_通_ _)(3)见狱吏则头枪地 (_通_ _)(4)及罪至罔加(_通_ _)(5)古者富

3、贵而名摩灭(_通_ _)(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_通_ _)(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_通_ _)(8)则仆偿前辱之责 (_通_ _)【答案】(1)诎,同“屈”,被捆绑(2)关,同“贯”,套上 (3)枪,同“抢”,撞击(4)罔,同“网”,法网(5)摩,同“磨”,磨灭(6)底,同“抵”,大概(7)失,同“佚”,散失(8)责,同“债”,债务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答案】(1)效法,动词/老师,名词/从师(学习),动词/ 以为师,意动用法(2)shn,尽,全,完/shn,受得住,禁得住/shn,战胜/shn优美,美好(3)实行/通晓(4)就是,动词/完成,动词/承受,动词(5)谦称自己,我/

4、倒下(6)缺失,隔了很久/宫殿(7)同等看待/靠近的(8)慎重/更加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答案】 (1)比,介词/在,介词/被/对于,介词(2)因为,介词/以致,连词/因此,连词(3)对,介词/因为,介词/被,表被动(4)虽然/即使,连词(5)却,竟然,副词/才,副词【答案】(1)诚恳的样子(2)妻子和儿女(3)陷身(4)不寻常(5)地位卑微,名声不佳(6)言语(7)推荐人才(8)动词,立身、从事(9)污秽之处,这里指监狱6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倡优所畜_(2)衣赭衣,关三木_(3)请略陈固陋_(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_(5)推贤进士为务_(6)其次不辱身_(7)流俗之所

5、轻也_【答案】(1)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衣:名词作动词,穿(3)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陋之见(4)死:为而死 (5)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6)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7)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7文言句式。(1)判断句素所自树立使然也_李斯,相也_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_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_(2)倒装句教以慎于接物_灌夫受辱于居室_(3)省略句草创未就_教以慎于接物_声闻邻国_(4)被动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_韩非囚秦_文王拘而演周易_重为乡党所笑_(5)固定句式 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_【答案】(1) “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乃”表

6、示判断“者,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于接物”作形容词“慎”的补语,翻译时放在形容词前边介词结构后置,“于居室”作动词“受辱”的补语,翻译时放在动词前边(3)(书)草创未就(省略主语)教(之)以慎于接物(省略宾语) 声闻(于)邻国(省略介词“于” )(4)“于”,表被动“囚”,被囚之义“拘”,被拘之义“为所”,表被动(5) “无乃乎”,译为“恐怕吧”8文学常识填空。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_,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_汉伟大的_家,史学家。史记原名_,是我国第一部_体通史。全书分_本纪、_世家、_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2万余字。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7、鲁迅称赞其为“_”。【答案】子长西文学太史公书纪传12307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9名句名段填空。(1)人固有一死,_,_,_。(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孙子膑脚,兵法修列;_,_;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_。(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答案】(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

8、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面地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余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它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文学巨著,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散文有着深远的影响。2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

9、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课文节选了后三段。3写作技巧分析。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明确:(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

10、,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

11、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 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4总结全文。总结全文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许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

12、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A);屈原放逐,乃赋(B);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C);韩非囚秦,说难、(D);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在A、B、C、D处填上文学作品名。

13、A_B_C_D_【答案】春秋离骚吕览孤愤2本段文字论证的中心是_,用了_的论证方法。【解析】要注意段落的首句为中心句。【答案】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例证3解释下列实词。(1)拘:_(2)厄:_(3)膑:_ (4)发愤:_【答案】(1)被拘禁(2)遭受厄运(3)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4)抒发愤懑4翻译下面的句子。(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译文:_(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_【解析】这是判断句,应译出。关键词有“大底”“发愤”。【答案】(1)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创作出来的。(2)这些人都是心中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所以叙述往事,启发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