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8193361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 2.5.3.1 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课件 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5.3立体几何大题立体几何大题-2-3-4-5-6-7-1.证明线线平行和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利用平行公理,即证两直线同时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平行转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线线平行;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平行转换.(2)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即高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线面垂直的性质:即要证两直线垂直,只需证明一直线垂直于另一直线所在的平面即可,即l,ala.2.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

2、)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4)证明面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8-3.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1)对于规则几何体,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对于某些三棱锥,有时可采用等体积转换法求解.(2)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可采用割补法求解.(3)求解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注意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的应用.4.解决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关键是抓住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不变性,即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以及相关线段的长度、角度等的不变性.5.3.15.3.1空间中的平行与空间中的平行与几何体的体积几何体的体积-10-考向一考向二平行

3、关系的证明及求体积平行关系的证明及求体积例1(2018湖南衡阳一模,文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AB,E,F,G分别是PA,PB,BC的中点.(1)证明:平面EFG平面PCD;(2)若平面EFG截四棱锥P-ABCD所得截面的面积为,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1-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因为E,F分别为PA,PB的中点,所以EFAB.又ABCD,所以EFCD.F,G分别为PB,BC的中点,FGPC.PCCD=C,EFFG=F,平面EFG平面PCD.(2)解设H为AD的中点,连接GH,EH,则GHEF,则平面EFG截四棱锥P-ABCD的截

4、面为梯形EFGH,PA面ABCD,又DC平面ABCD,PADC,且DCAD,DC平面PAD.-12-考向一考向二又EH平面PAD,CDEH.GHCD,GHEH,梯形EFGH为直角梯形.不妨设PA=AB=a,-13-考向一考向二解题心得(1)证明面面平行首先考虑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证两条相交的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或证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2)求几何体的体积首先考虑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几何体的高,如果都易求,直接代入体积公式即可.-14-考向一考向二-15-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在平面ABCD内,因为BAD=ABC=90,所以BCAD.又BC平面PAD,AD平面P

5、AD,故BC平面PAD.(2)解取AD的中点M,连接PM,CM.由AB=BC= AD及BCAD,ABC=90得四边形ABCM为正方形,则CMAD.因为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PMAD,PM底面ABCD.因为CM底面ABCD,所以PMCM.设BC=x,则CM=x,CD= x,PM= x,PC=PD=2x.取CD的中点N,连接PN,则PNCD,-16-考向一考向二例2(2018山东潍坊三模,文18)如图所示,五面体ABCDEF,四边形ACFD是等腰梯形,ADFC,DAC= ,BC面ACFD,CA=CB=CF=1,AD=2CF,点G为AC的中点.

6、(1)在AD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GH平面BCD?若存在,指出点H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ECD的体积.-17-考向一考向二解(1)存在点H,H为AD中点.证明如下:连接GH,在ACD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GHCD.又GH平面BCD,CD平面BCD,GH平面BCD.-18-考向一考向二(2)由题意知ADCF,AD平面ADEB,CF平面ADEB,CF平面ADEB.又CF平面CFEB,平面CFEB平面ADEB=BE,CFBE,VG-ECD=VE-GCD=VB-GCD.-19-考向一考向二解题心得(1)证明平行关系,常常利用转化法.若证明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可以转化为

7、证明线线平行;若证明线线平行可以转化为证明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若题目中已出现了中点,可考虑在图形中再取中点,构造中位线进行证明.(2)求几何体的体积也常用转化法,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几何体高的转化,另一方面是几何体底面的转化,如本例中求几何体的体积VG-ECD=VE-GCD=VB-GCD,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几何体的高和底面积易求.-20-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对点训练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等于2,平面ABCD平面ABEF,AFBE,BE=2AF=2,EF= .(1)求证:AC平面DEF;(2)求三棱锥C-DEF的体积.-21-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连接BD,记ACBD=O,取DE的中点G,连

8、接OG,FG.点O,G分别是BD和ED的中点,四边形AOGF是平行四边形,AOFG,即ACFG.又AC平面DEF,FG平面DEF,AC平面DEF.-22-考向一考向二(2)解在四边形ABEF中,过F作FHAB交BE于点H.由已知条件知,在梯形ABEF中,AB=FH=2,EF= ,EH=1,则FH2=EF2+EH2,即FEEB,从而FEAF.AC平面DEF,点C与点A到平面DEF的距离相等,VC-DEF=VA-DEF.DAAB,且平面ABCD平面ABEF,DA平面ABEF,-23-考向一考向二求点到面的距离求点到面的距离例3(2018山西吕梁一模,文19)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中,已知AB

9、DE,ABAD,ACD是正三角形,AD=DE=2AB=2,BC= ,F是CD的中点.(1)求证:AF平面BCE;(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3)求D到平面BCE的距离.-24-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取CE的中点M,连接BM,MF.F为CD的中点,MF AB,四边形ABMF为平行四边形,MBAF.BM平面BCE,AF平面BCE,AF平面BCE.(2)证明因为ACD是正三角形,所以AC=AD=CD=2,在ABC中,AB=1,AC=2,BC= ,所以AB2+AC2=BC2,故ABAC.DEAC,又DEAD,ACAD=A,DE平面ACD.DEAF,又AFCD,由(1)得BMAF,DEBM,BM

10、CD,DECD=D,BM平面CDE,BM平面BCE,平面BCE平面CDE,-25-考向一考向二(3)解连接DM,由于DE=DC,DMCE.由(2)知,平面BCE平面CDE,DM平面BCE,所以DM为D到平面BCE的距离,DM= ,所以D到平面BCE的距离为.-26-考向一考向二解题心得求几何体的高或点到平面的距离,经常根据高或距离的定义在几何体中作出高或要求的距离.其步骤为一作,二证,三求.如何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关键,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辅助面法,所作的辅助面一是要经过该点,二是要与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平面垂直,这样在辅助面内过该点作交线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27-考向一考

11、向二对点训练对点训练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1)证明:PB平面AEC;-28-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设BD与AC的交点为O,连接E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EO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29-考向一考向二例4(2018全国百强校最后一卷,文18)在四棱锥P-ABCD中,ABCD,CD=2AB,AC与BD相交于点M,点N在线段AP上,AN=AP(0),且MN平面PCD.(1)求实数的值;(2)若AB=AD=DP=1,PA=PB= ,BAD=60,求点N到平面PC

12、D的距离.-30-考向一考向二-31-考向一考向二-32-考向一考向二解法二:AB=AD,BAD=60,ABD为等边三角形,BD=AD=1,PD=1,PA=PB= ,PB2=PD2+BD2且PA2=PD2+AD2,所以PDBD且PDDA.因为DADB=D,所以PD平面ABCD.因为PD平面PCD,平面PCD平面ABCD.作MECD于E,因为平面PCD平面ABCD=CD,ME平面PCD.MN平面PCD,ME即为N到平面PCD的距离.-33-考向一考向二解题心得求点到平面距离时,常常把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棱锥的高,利用同一个三棱锥变换顶点及底面的位置,其体积相等的方法求解;点到平面距离也可直接根据

13、点到平面距离的定义求.-34-考向一考向二对点训练对点训练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是菱形,且ABC=60,M为PC的中点.(1)求证:PCAD;(2)求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35-考向一考向二(1)证明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AC,如图,依题意可知PAD,ACD均为正三角形,所以OCAD,OPAD.又OCOP=O,OC平面POC,OP平面POC,所以AD平面POC.又PC平面POC,所以PCAD.-36-考向一考向二(2)解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即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由(1)可知PO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即PO为三棱锥P-ACD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