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85MB
约204页
文档ID:58811346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_第1页
1/20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 授课教师:杨秋菊 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意义原则评价依据评价范围与评价单元评价程序与内容评价方法 1 .职业病危害评价定义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效果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做出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的时机和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可分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 52 常用术语常用术语•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职业禁忌: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患职业病或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2 常用术语常用术语•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做出的综合评价–特点:识别、预测、分类•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特点:调查、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2 常用术语常用术语l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l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l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l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l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82 常用术语常用术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超限倍数(漂移限值,EL):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92 常用术语常用术语•辅助用室:是指评价对象依据其卫生特征状况所设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应急救援设施: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个体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工作日写实: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103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是国家实施职业病前期预防政策的基本途径,是推动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重要措施根本目的 确保建设项目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设计阶段及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之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13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预评价的目的:明确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分类管理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 明确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 123 评价的意义评价的意义•评价意义评价意义–用法律手段强化建设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用法律手段强化建设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危害–贯彻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职业病的职业病防治方针防治方针–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有效途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有效途径–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3 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原则•评价原则评价原则–贯彻落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的法律、法规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的法律、法规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标准、技术规范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标准、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建设项目的批复文件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建设项目的基础资料 15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法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第52号)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主席令[1994]第第28号)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和国主席令[2007]第第65号)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共和国主席令[2003]第第6号)号) 16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449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49号 17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p《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50号p《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51号p《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p《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第189号p《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18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第八、九、十、十一、十三、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三十一条施行说明–其他相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19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一般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预评价报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告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职业病防护设,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较重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预评价报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职业病防护设;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严重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预评价报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职业病防护设,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审查,职业病防,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20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标准和规范标准和规范–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防护用品标准职业防护用品标准–职业病危害防护标准职业病危害防护标准–工效学标准工效学标准–检测、检验方法检测、检验方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导则职业病危害评价导则 21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标准和规范标准和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化学有害因素 339–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部分:物理因素物理因素47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AQ/T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800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8010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224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建设项目基础资料建设项目基础资料Ø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Ø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立项审批文件;;Ø政府监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审核、审查文件审核、审查文件;;Ø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预评价报告书和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计专篇;Ø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

5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的内容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对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项目,还应包括有关的利旧内容 5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人机物环料3.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1.指作业人员,包括建设项目中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工艺过程,包括所有的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4.指建筑物,应包括建设项目中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5.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说来,评价范围应从“人、机、料、物、环”五个方面来进行确定 256 评价单元评价单元•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

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划分原则划分原则–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便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要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于评价工作的进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各单元之间应有机联接,避免重复交叉各单元之间应有机联接,避免重复交叉–没有统一的标准,达到目的即可没有统一的标准,达到目的即可 266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划分方法–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按工艺功能划分(原料储存、反应区域、产品蒸馏、吸收或洗涤、中间产品储存、产品储存、运输装卸、气体压缩)•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机械加工车间、热处理、电焊、涂装、总装车间)•按工艺条件划分(开车、加料、卸料、正常运行、添加辅料、检维修等)–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划分评价单元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划分评价单元•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划分评价单元(化学有毒、生产性粉尘、噪声、高温、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 确定预评价方案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资料(法规、标准、法规、标准、技术资料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单元编制评审稿编制评审稿 选择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与内容评价程序与内容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签订评价工作合同签订评价工作合同项目工程分析项目工程分析 职业病危害分析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与评价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评审评审出具评价报告出具评价报告资料汇总分析资料汇总分析拟定预评价拟定预评价方案方案编制报告初稿编制报告初稿编制送审稿编制送审稿 审批部门审批部门评审评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阶段报告内部报告内部质控质控方案内部方案内部质控质控 287、评价程序与内容、评价程序与内容•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及其处置措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其他应评价的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图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技术资料、法规、标准2、初步调查分析 3、确定评价单元拟定评价方案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工作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分析明确问题和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报告书编制质控审查确定预评价方案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阶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图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技术资料、法规、标准2、初步调查分析 3、确定评价单元拟定评价方案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作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汇总、分析资料明确问题和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效果评价报告质控审查确定评价方案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编制阶段 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的工具1.检查表法 2.类比法3.职业卫生调查法￿￿￿4.工程分析法5.检测检验法￿￿￿￿￿￿￿￿6.定量分级法￿7.风险评估法常用评价方法常用评价方法 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进行选择选择评价方法应考虑的因素其他因素资料收集情况评价内容建设项目特点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选择 33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1 .检查表法检查表法–检查表法是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检查表法是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被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等,通过对被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被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被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潜在危害。

34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检查表法一般用于检查表法一般用于定性定性评价,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评价,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查表法常用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检查表法常用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内容的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内容的评价 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是编制检查表的主要依据–国内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分析危害因素,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检查的内容–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部位及防护对策,也是检查表的重要编制依据–研究成果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检查表的依据必须是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颁布的法规和标准 36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检查表形式–按照检查对象不同,检查表的形式也不同。

检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建议措施等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建议措施 检查表法 377.1 检查表法检查表法----选址检查表选址检查表标准号标准号卫生要求卫生要求检查结果检查结果评价评价建议措施GBZ1-20105.1.2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因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该拟建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流行性出血热及布氏杆菌病等自然疫源地区,尚未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待完善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合预防控制措施GBZ1-20105.1.3工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该拟建工程周边为浅海养殖区域符合GBZ1-20105.1.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附近无学校、医院及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区域符合 7.1 检查表法检查表法----选址检查表选址检查表序号序号检查项目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依据检查情况检查情况检查结果检查结果1建设单位应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

GBZ1-20024.1.2该建设地点无自然疫源地符合2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GBZ1-20024.1.4该建设地点远离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符合3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GBZ1-20024.1.5建设地点不在水源上游符合4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GBZ1-20024.1.7与散住居民相距800米以上符合 职业病危害检查表检检 查查 项项 目目检查结果检查结果高高中中低低选选址址1 1、不在自然疫源地、不在自然疫源地√√2 2、位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上风侧位于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上风侧√√3 3、严重污染项目不得在居住区等被保护区建设严重污染项目不得在居住区等被保护区建设√√4 4、排废水项目不得在饮用水源上游排废水项目不得在饮用水源上游√√5 5、固体废物不得在易扬散、流失场所和饮水源近旁、固体废物不得在易扬散、流失场所和饮水源近旁堆放或填埋堆放或填埋√√6 6、属于一、二类开放性同位素放射项目不得在市区、属于一、二类开放性同位素放射项目不得在市区内。

内√√7 7、工业项目与居住区间距符合标准工业项目与居住区间距符合标准√√8 8、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项目时应避免不、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项目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交叉污染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交叉污染√√ 7.1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2. 类比法类比法•方法概述–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比”既要比共同点,也要比不同点–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是类比法是否能够实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共同点的对象之间是无法进行类比推理的 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2. 类比法类比法–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类比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不能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类比法常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内容的评价 7、评价方法•7.2 类比法类比法优缺点优缺点优点缺点缺点直观、容易理解为拟建项目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类比对象选择不当,有可能造成错误的结论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不存在,因此必须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校正 7、评价方法•7.2 类比法类比法选择类比工程的原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447.2 类比法类比法对比内容对比内容拟建项目拟建项目陈庄联合站陈庄联合站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建设单位石油开发中心河口采油厂现河采油厂地理位置莱州湾西青东5块利津县陈庄镇境内东营区西四路东50m生产规模注水: 5500m3/d—5000m3/d原油处理:28×104t/a70×104t/a—污水处理:5500m3/d—18000 m3/d生产工艺掺水降粘沉降脱水工艺掺稀原油降粘沉降脱水工艺—重力沉降工艺—重力沉降工艺主要设备注水站:高压柱塞式注水泵6台—高压柱塞注水泵5台原油集中处理站:沉降罐、净化油罐、油气分离器、三相分离器、加热炉、加药装置、装车鹤管分水器、油气分离缓冲罐、加热炉、加药装置、沉降罐、净化油罐、外输泵—污水处理站:反洗回收水罐、多介质过滤器、污水外输泵、污泥压滤、污油回收池、污泥浓缩池、污水回收池—反冲洗水回收罐、纤维束过滤罐、外输泵、核桃壳过滤器、污油回收池、污泥浓缩池、污水回收池 45类比项目拟建项目类比工程评价结果建设地点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工业规划区内,麻黄头厂址,位于朔州市平鲁区东北约2.0km。

山西省朔州市区以北20km安太堡露天煤矿矿区内建设地点接近,自然环境、气象条件等相近建设规模2×660MW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超临界机组2×300MW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亚临界机组拟建项目规模比类比工程大,拟建项目属于示范工程,目前国内尚无相近规模的机组煤源木瓜界选煤厂和安太堡选煤厂的中煤、煤泥、末矸及混合后的尾煤煤年耗量539.8万吨安太堡选矿厂的洗中煤、煤矸石及煤泥煤最大年耗量231万吨煤源和煤质相同原辅材料石灰石、0号轻柴油、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次氯酸钠、混凝剂、助凝剂、磷酸盐、稳定剂等石灰石、轻柴油、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氯气、甲酚、混凝剂、助凝剂、磷酸盐、稳定剂等原辅材料的种类基本相同生产工艺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超临界机组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亚临界机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均为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主机锅炉:循环流化床、一次中间再热、超临界直流炉、钢构架、紧身封闭布置汽轮机: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或四缸四排汽、单轴、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水氢氢冷却,静态励磁系统锅炉:循环流化床、中间再热循环气包炉、紧身封闭、全钢架悬吊结构汽轮机:亚临界、单轴、双缸双排汽、中间再热、直接空冷凝汽式。

发电机:水氢氢冷却,静态励磁系统劳动定员460人230人不相同总投资62.9亿元26.6亿元不相同 46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3. 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方法概述–运用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的过程•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职业卫生调查法主要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内容–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预评价报告与防护设施设计及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等 47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3 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调查法•类比企业的职业卫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类比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类比企业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的工作地点(工序)、作业方法以及作业的频度与时间;–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类比企业个人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及职业健康监护等 7、评价方法调查的方法“听”即听取介绍“看”即现场观察“问”即口头询问“查”即查阅资料7.3职业卫生调查法 7、评价方法注意事项内容全应面调查表设计应简单明了,方便记录和书写调查的内容应详实,尽可能量化,做好现场记录,相关人员确认、签字存档内容和结论应当准确真实7.3职业卫生调查法 7、评价方法优缺点真实、客观、准确工作量比较大。

7.3职业卫生调查法 51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3 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表1 生产设备及其防护设施现场调查表示例评价单元岗位/作业点生产设备(名称、数量、运行情况)防护设施(种类、数量、运行情况)应急救援设施(种类、数量、运行情况)警示标识(种类、设置情况)表2 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接触情况现场调查表示例评价单元岗位/工种作业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作业时间(h/d)作业频次(次/周)作业方式 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4. 工程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过程说明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健康危害说明书(中文)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性设备布局包括主要生产设备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的健康危害说明书(中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建筑卫生学工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 53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5. 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方法概述–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通风条件参数等进行检测分析评价•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检测检验法是一种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可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估。

54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5 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职业卫生检测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55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5 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优缺点–真实、客观、准确–前期准备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检测、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检测、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影响到检测、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是否为正常或满负荷的生产状态,影响到检测、检验结果 56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5￿检测检验法•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合理选择检测方法–规范进行检测–正确运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57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7.5 检测检验法检测检验法•示例:某工作场所空气中氨气的CTWA测定•采用定点采样和短时间采样方式,对该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氨浓度进行检测,每次采样15min,共采样6次,每次采样测定的氨浓度如下表:表 氨气采样时段和浓度浓浓度度接触接触时时段段采采样时间样时间((min))空气空气浓浓度(度(mg/m3))C18:00-10:001525C210:00-11:001510C311:00-12:001520C412:00-13:001520C513:00-14:001525C614:00-16:001515 58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计算公式: 7.5 检测检验法由上表可知: C1=25mg/m3,T1=2h;C2=10mg/m3,T2=1h;C3=20mg/m3,T3=1h;C4=20mg/m3,T4=1h;C5=25mg/m3,T5=1h;C6=15mg/m3,T6=2h •代入上式得,CTWA=19.4(mg/m3) 59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识别、分析与评价 60 1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害因素分类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按危害因素来源分Ø￿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Ø￿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Ø￿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Ø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62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 (1) 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按 害 危因 素 来 源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性有害因素(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毒物;如:苯、硫化氢、CO等(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以及铝尘等金属粉尘。

2.物理性有害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 高温、低温、高压、低压(2)噪声及振动(3)电离辐射:辐射同位素,放射线;(4)非电离辐射:紫外、红外、激光、射频辐射、工频电场3.生物性有害因素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职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蛆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l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l劳动精神过度紧张l劳动强度过大或安排不当l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疲劳l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 害 危因 素 来 源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l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l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l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 害 危因 素 来 源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职职职职业业业业病病病病危危危危害害害害因因因因素素素素识识识识别别别别的的的的内内内内容容容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资料复用法类比法经验法工程分析检测检验法职业卫生调查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物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所使用的原材料所使用的原材料生产环境与劳动组织生产环境与劳动组织产品与副产品、中间产品产品与副产品、中间产品工艺流程与设备工艺流程与设备维修与异常情况维修与异常情况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异常运行和设备检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事实上有些职业病发病原因并非正常工作状况所致,特别是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都发生在非正常生产情况下。

据调查资料揭示,我国近年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频发,究其原因,50%以上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此外,还有很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和设备维修等情况下因此,特殊情况下、特殊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l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l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l维修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l工程项目建设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l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槽车、管道、沟、井、地下仓库等)l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两方面: 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缺氧窒息l密闭空间在通风不良状况下,下列原因可能导致空气中氧气浓度下降:l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或容器壁本身的氧化反应导致对空气中氧的消耗;l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l氮气吹扫置换后残留比例过大;l劳动者在密闭空间中从事电焊、动火等耗氧作业;l工作人员置留时间过长,自身耗氧导致空间内氧浓度降低。

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急性职业中毒l密闭空间中有毒物质可由下列原因产生:l盛装有毒物质的罐槽等容器未能彻底清洗,残留液体蒸发,或残留气体未被吹扫置换l密闭空间内残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毒物的聚集;l密闭空间内残留化学物质吸潮后产生有毒物质;l密闭空间内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如硫化氢、氨气等有毒物质;l密闭空间内进行电焊等维修作业产生高浓度的氮氧化物;l密闭空间内进行油漆作业产生大量的有机溶剂气体;l周围比重较大的有毒气体向密闭空间内聚集 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要点l1) 重点关注密闭空间通风换气问题 应对密闭空间有效容量大小、形状、进出口大小、自然通风情况及有无机械通风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以判断该空间通风换气的能力l2) 全面分析有毒气体可能产生的原因 应从密闭空间建造材料、可能残留物、外来物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及微生物作用等多方面考虑,分析有毒化学物质产生和聚集的机理如通风不良的化粪池、下水道集水井易导致硫化氢气体聚集;含砷矿渣遇水后产生砷化氢气体;容器内从事电焊维修导致氮氧化物聚集等l3) 注意密闭空间所处周围环境 如果密闭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产生有害气体的条件,应考虑有害气体向密闭空间聚集的可能,特别是比重较大的硫化氢气体较易向低洼的密闭空间沉集。

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试生产阶段试生产阶段 在生产线(装置)试生产或调试期间,往往存在特殊的职业病危害问题,许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就发生在此阶段 试生产或调试期间职业病危害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泄漏、仪表失灵、连锁装置异常、卫生防护设施运转不正常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问题应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和个人防护 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异常开车与停车异常开车与停车 在生产线(装置)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生产工艺参数的波动,从而导致一些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根据建设项目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等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连续生产的化工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泄险容器和设备 对异常开车、停车,或紧急停车情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充分考虑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处置能力和防护设施的承受能力问题,根据各种假设的异常情况逐项排查,全面识别 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设备事故设备事故 某些设备事故往往伴随有毒物质的异常泄漏与扩散,成为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重点予以辨识。

通过查阅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找出设备事故的类型及可能导致的毒物泄漏与扩散情况,并用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如有毒气体半球扩散数学模型)等评估事故导致有毒物质泄漏影响的范围与现场浓度(即定量识别),为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依据 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异常运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维修作业维修作业 随着生产装置技术进步,自动化、密闭化程度的增高,很多生产装置在正常生产工况下职业病危害能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设备装置维修时却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如目前现代化的燃煤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和粉尘职业病危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还存在锅炉维修时矽尘、氢氟酸、亚硝酸、放射线和高温等多种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因此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应予重视 石油勘探及油气开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地质勘探噪声、不良气象条件紫外辐射、一氧化碳等石油钻井硫化氢、硫醇、非甲烷总烃、水泥尘、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强制体位、不良气象条件等石油测井噪声、、电离辐射、不良气象条件等采油作业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甲醛、氨、甲醇、高温、噪声、振动等采气作业硫化氢、甲烷、非甲烷总烃、噪声、不良气象条件、醇类化合物等井下作业噪声、粉尘、硫化氢、非甲烷总烃、不良气象条件等油气集输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硫醇、汽油、柴油、有机溶剂、噪声、不良气象条件、密闭空间作业等污水处理硫化氢、磷化氢、氮氨化物、一氧化碳、噪声等供水氯气、噪声等供热煤尘、矽尘、氮氨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氨化钠、噪声、高温等供电工频电场、不良气象条件、硫酸、铅等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 1 职业病危害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示例:某铁矿建设项目采矿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评价单元岗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影响人员采矿工程单元掘进、凿岩、钻孔、采矿粉尘、噪声、振动机械运行与扬尘掘进、凿岩钻孔、采矿工爆破粉尘、噪声炮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爆破爆破工柴油铲运车粉尘、噪声柴油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车辆运行、扬尘铲运车司机给料、破碎充填粉尘、噪声设备运行与扬尘给料工、破碎工、充填工推(翻)罐输送带巡检粉尘矿石运输与装卸推(翻)罐工、输送带巡检工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ü机械、电气机械、电气•物体打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起重伤害•触电触电•灼烫灼烫•火灾火灾•爆炸爆炸•……•触电触电•火灾火灾•灼烫灼烫•…… ü特种设备特种设备•锅炉:爆炸锅炉:爆炸•起重机械:起重伤害(挤压、坍塌、物体打击、触起重机械:起重伤害(挤压、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电、高处坠落)•压力容器:爆炸、高处坠落压力容器:爆炸、高处坠落•……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ü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火灾火灾•爆炸爆炸•触电触电•机械伤害机械伤害•……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ü交通运输交通运输u道路交通:车辆伤害、火灾爆炸道路交通:车辆伤害、火灾爆炸u水上交通:碰撞、搁浅、触礁、沉没、火灾爆炸水上交通:碰撞、搁浅、触礁、沉没、火灾爆炸u铁路交通:机车脱轨、机车车辆伤害、接触网触铁路交通:机车脱轨、机车车辆伤害、接触网触电、施工事故电、施工事故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ü矿山矿山•爆炸(瓦斯、火药、粉尘)爆炸(瓦斯、火药、粉尘)•火灾火灾•水灾水灾•提升事故提升事故•顶板垮塌顶板垮塌•冲击地压冲击地压•尾矿库溃坝尾矿库溃坝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ü建筑施工建筑施工ü高处坠落高处坠落ü触电触电ü物体打击物体打击ü机械伤害机械伤害ü坍塌坍塌ü火灾火灾ü……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ü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p火灾火灾p爆炸爆炸p中毒中毒p腐蚀腐蚀p辐射辐射p…… 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典型场所危害有害因素的辨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l定义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分析该建设项目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工种(岗位),以及该工种(岗位)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工作地点、作业方法作业方法(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时间与频度频度等,并分析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的职业病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健康影响等。

l分析的内容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进行定性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分析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定性分析)1.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l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尘肺、粉尘沉着症、上呼吸道炎症---l局部作用:阻塞性皮质炎、粉刺、毛囊炎---l中毒作用:2.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影响l腐蚀、刺激l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l中毒3.噪声对健康的影响l特异性作用:耳鸣、听觉疲劳、听力障碍l非特异性作用:头痛、心悸、乏力、烦躁、脑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分析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定性分析)4.振动对人体的影响l呕吐、头痛、头晕、血压降低等l局部作用:运动系统障碍l振动病:手麻、手胀、手僵等5.高温对人体的影响l体温调节障碍:头晕、耳鸣、恶心等l水盐代谢紊乱:无力、口渴、尿少等l消化系统疾病l神经系统、肾脏6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l体温调节l中枢神经l心血管l其它部位7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l射频辐射:皮肤癌l紫外辐射:电光性眼病(急性角膜结膜炎)多见于电焊辅助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分析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性分析按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 序号评价单元工种接触因素工作地点接触时间接触方式1锅炉燃烧单元锅炉运行工3号锅炉看火口0.14巡检2机、电、炉集中控制室1.5仪表监控案例序号评价单元工种接触因素工作地点接触时间接触方式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l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l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危险性 接触方式:连续、偶然、途径 接触时间: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接触人数:人数越多,危险性越大l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方法–资料查阅资料查阅–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 95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结果并对照GBZ2.1或或BZ2.2等标准,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等标准,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接触水平的符合性及其危害程度触水平的符合性及其危害程度1.概念及分类:时间加权评价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2.包括339种化学物质,47种粉尘,2种生物因素;47种粉尘都制定了PC-TWA限值, 并规定了超限倍数;超限倍数可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化学物质的最大为pc-twa的1.5—3倍;粉尘最大为pc-twa的2倍; 个体检测:测定C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的实际接触状况定点检测:除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CTWA=(C1T1+ C2T2….+ CnTn)/8CTWA:8小时工作日接触有害化学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C1 C2 Cn-----T1 T2 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1 T2 Tn ----- C1 C2 Cn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时间8:一个工作日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的,仍以8小时计算 例1: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3h,160mg/m3接触2h,120mg/m3接触3h,代入上式: CTWA为235 mg/m3,例2: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h,200mg/m3接触2h,180mg/m3接触2h,代入上式: CTWA为170 mg/m3,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则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1C1 C2 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T1 T2 T3---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比值≤1,未超出限值,符合要求 比值>1,超出限值,不符合要求 99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100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选用职业病防护设施选用的的原则原则 ((1))依照优先顺序实施综合治理依照优先顺序实施综合治理(毒、防、密、隔、风、护毒、防、密、隔、风、护) ((2))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3))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和设计规定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和设计规定 101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常见职业病防护设施常见职业病防护设施l 防尘设施防尘设施(革、水、密、风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护、管、教、查)l 防毒设施防毒设施(毒、革、密毒、革、密闭、风、隔风、隔)l 防噪声设施(消、隔、吸、隔振降噪)防噪声设施(消、隔、吸、隔振降噪)l 防振动设施(源、断、防)防振动设施(源、断、防)l 防高温设施(隔热、通风、降温)防高温设施(隔热、通风、降温)l 防非电离辐射设施(屏蔽、布局)防非电离辐射设施(屏蔽、布局)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内容分析与评价内容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符合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有效性的分析与评价符合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在充分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源的分布、发生方式、发生量以及人员接触方式等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或类型,设置位置主要是采用检测检验法,分析和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防护效果。

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是职职业接触限值业接触限值通风防护设施还可采用全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方法分析与评价方法 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是通过工程分析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工业通风n工业通风分类n工业通风组成、设计原则n全面通风换气量、气流组织n有关风量的计算公式自然通风全面通风局部通风机械通风全面通风换气量两个计算公式局部通风系统两个计算公式 工业通风n定义p工业通风工业通风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余热余热、余湿余湿、粉粉尘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等进行控制和治理而进行的通风 工业通风系统的分类n按照通风过程中使用的动力不同分为:p自然通风:热压、风压、密度差p机械通风:风机动力n按照通风范围分为p局部通风p全面通风 工业通风---自然通风n自然通风p概念n自然通风是借助于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与室内空气自然的压力—风压和热压作用促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p分类n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n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n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p适用场合n冶炼、压钢、铸造等高温车间 自然通风对厂房、工艺布置的要求自然通风对厂房、工艺布置的要求•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 厂房的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应为6060°°至至90 90 °°不宜小于不宜小于45 45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迎风面迎风面的正压区和背风面背风面的负压区均应延伸一定距离,距离距离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有关;存在毒性较大化学物车间车间应布置在毒性较小化学物车间的下风侧。

自然通风对厂房、工艺布置的要求自然通风对厂房、工艺布置的要求o工艺布置要求o为使工人能直接接受室外新鲜空气,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应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一侧;热源和毒物热源和毒物逸散应尽量在天窗的下面利用穿堂风时利用穿堂风时应将逸散源布置在夏季主导方向的下风侧,以便热空气顺利排出室外 工业通风---机械通风n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所产生的压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网管流动,从而使新鲜空气进入工作场所,作业点排出污浊空气根据气流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送风式和排风式 工业通风---全面通风n全面通风n全面通风是对整个厂房进行的通风换气,它一方面利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出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n分类n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和全面送、排风n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机械自然联合通风 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n全面通风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的气流的组织组织两个因素n所谓气流组织–根据有害物质的散发源、操作位置、热设备、门窗以及自然通风等具体情况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合理分配风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气流组织方式类型–下送—下排式–下送—中排式–下送—上排式、–中送—下排式、–中送—中排式、–中送—上排式–上送—下排式–上送—中排式–上送—上排式根据送风口、排风口的位置九种九种气流组织方式 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标准规定: 当数种溶剂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的空气量的总和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 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全面通风换气量:V----通风车间容积 m3N----通风换气次数 次/h•全面通风换气量:L:全面通风量 m3/hM:有害物质产生量 mg/hYs :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 mg/m3Y 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质的本地浓度 mg/m3 新鲜空气: Y0=0 局部通风系统构成•排风罩排风罩–用来捕集粉尘和有害气体–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应合理选定风管中的气流速度,管路应力求短、直•风机风机–安置在净化装置后面•净化装置净化装置 局部通风---排风罩排风罩大门空气罩吹吸罩接受式吸气罩外部吸气罩柜式排风罩密闭罩排风罩排风罩基本类型基本类型 局部通风---排风罩排风罩 局部通风---排风罩排风罩吹吸罩吹吸罩 精炼电炉上带气幕的排风罩精炼电炉上带气幕的排风罩1 1——电炉;电炉;2 2 ——环形排风风管;环形排风风管;3 3 ——环形送风口;环形送风口;4 4 ——形成气幕的形成气幕的定向气流;定向气流;5 5 ——由室内吸入的空气;由室内吸入的空气;6 6 ——精炼时的排气气流精炼时的排气气流 局部通风---排风罩排风罩n外部罩排风量计算:式中:Vx为污染源所需控制风速,m/s;Fx为罩口外控制点处等速面的面积,m2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概念概念 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中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及应急救援中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上述设备、设施是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场所,预防和及时控制劳动者急性职业损伤,确保劳动者得到及时救治、避免和控制身体伤害扩大、危害因素扩散等所必须的防护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应急救援设施分类l 监测报警装置: 通常是指用于检测和(或)报警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的装置和仪器,由探测器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具有有毒气体自动检测和报警功能,常用有固定式、移动式和便携式检测报警仪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应急救援设施分类l 强制通风设施: 强制通风设施也称事故通风设施,是用于有毒气体、易挥发性溶剂等发生逸散、泄漏等的工作场所,为避免有害气体等的积聚而造成进一步人员伤害,所设置的与有害物质逸散或泄漏等相关联的事故通风设备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应急救援设施分类l 现场紧急处置设施现场紧急处置设施: : 主要是指用于处置喷溅于劳动者皮肤黏膜上的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急性职业损伤进一步加剧的设备设施,常见有喷淋装置和洗眼器等冲洗用设备设施。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应急救援设施分类l 急救或损伤紧急处置用品: :是指劳动者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后,用于急救的药品或紧急处置劳动者伤口、损伤的皮肤黏膜等的用品等 126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应急救援设施分类其他设备设施Ø个体防护用品: 过滤式呼吸器、隔绝式呼吸器等,常存放于有毒有害工作场所专用的气体防护柜内Ø通讯设备设施: 通讯设备、设施用于发生急性职业损伤事故时指挥人员、救援人员等之间的紧急联络等Ø运输设备设施:用于进行人员输运的设备设施,例如担架等 127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评价依据评价依据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ü《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ü《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HG/T23004-92)ü《生产作业现场应急物品配备规范》(QSY136-2007)ü其它相关标准等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检查表法检测检验依据有关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等,编制检查表,列出检查单元、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和管理有关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的隐患主要用于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有效性等的测试与评价,例如l对配备的监测装置,可通过模拟测试的方法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确保其运行有效l对配备的冲淋设备、洗眼设施等,也可通过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检验l对于泄漏报警装置等关联的强制通风或事故通风设施,也可通过测试、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其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129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应急救援设施评价(1)确定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损伤类型及工作场所(2)评价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3)应急救援设施管理措施的评价(4)提出针对性建议措施评价内容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l头部防护用品:￿￿￿￿￿￿￿￿￿防尘帽、防寒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等l呼吸器官防护用品:￿￿防尘、防毒口罩l眼(面)部防护用品:￿￿防尘、防高温、防电磁辐射、防射线、防化学飞溅、防￿强光用品等l听觉器官防护用品:￿￿耳塞、耳罩和防噪声耳帽等l手部防护用品:￿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振手套等l足部防护用品:￿￿￿防寒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振鞋等l躯体防护用品:￿￿￿防寒服、防毒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等l护肤用品:￿￿￿￿￿￿￿￿￿防毒、防腐、防射线等l防坠落劳动防护用品等 我国对个体防护用品采用以人体防护部位分类共分为九大类: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基本思路(1)对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危害识别评价,确定危害水平;(2)明确各种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3)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呼吸防护用品种类。

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1)按作业类别和工种选用(2)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进行选用(3)根据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浓度或强度选用(4)选择配备类型合适和质量合格的产品个体防护用品的选用选用原则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1)针对有害物质可能会危害的不同部位或面积,选择相对应的防护用品(2)根据佩戴者身体尺寸或佩戴部位尺寸的大小,选择相应号型或尺寸的个体防护用品(3)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以及对于作业活动或身体健康的影响(4)需要对多个危害因素或多个身体部位进行防护时,需考虑不同防护用品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及集成性(5)防护用品的外形结构、尺寸、工作性能、材料等特性对于作业环境及作业活动的适用性、安全性(6)防护用品购买、携带、维护和使用的方便性个体防护用品选择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期限 腐蚀程度损耗程度耐用性能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1)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2)与所从事的作业类型不匹配;(3)产品标识不符合产品要求或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4)使用或保管储存期内遭到破损或超过有效使用期;(5)定期检验和抽查不合格;(6)当发生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时。

报废:《个体防护用品选用规范》(GB/T11651-2008)规定,个体防护用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予报废: 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l《职业病防治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l《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 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应针对劳动者接触毒、噪声等的不同方式,采用合理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l《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规定:不同岗位的工人上岗时必须佩戴岗位所需要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l《个体防护用品选用规范》(GB/T11651- 2008)l《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评价依据 138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1)配备人群的确定)配备人群的确定((2)配备防护用品的符合性)配备防护用品的符合性((3)配备防护用品的有效性)配备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评价内容 139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个体防护用品的评价 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等基础上得出的建设项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采用检查表法对配备人群的确定,配备防护用品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评价依据评价依据(1)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3) 其他相关标准等4)基础依据: 对建设项目总体布局进行评价的基础依据是建设项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角度的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并附以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同时结合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总体布局 141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1)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2)高温车间的平面布置(3)噪声车间的平面布置(4)放散热量或有害气体场所的竖向布置(5)噪声与振动场所的竖向布置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6) 作业场所管道的竖向布置(7) 厂房方位和间距的设计(8)作业场所车间天窗与进气窗的设计(9)高温场所建筑物的设计(10)噪声、振动场所厂房的设计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总体布局评价方法总体布局评价方法 (1)建设项目总体布局评价主要采用检查表法,并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即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编制检查表,对照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情况,评价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不符合的部分,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2)总体布局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总体布局的检查表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措施建议总体布局 143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项目可研报告或初步设计中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并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主要是指建设项目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在作业场所的布置情况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置情况,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分析与评价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进行评价时需要重点关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进行评价时需要重点关注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和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注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和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设备的布置情况,尽可能做到相互隔离(或者采取屏蔽措施)。

设备的布置情况,尽可能做到相互隔离(或者采取屏蔽措施)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 6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GB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3))GB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4))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5)其他相关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等 ((6))基础依据:是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信息以及建设项基础依据:是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生产工艺流程信息包括:工艺技术概述、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生产工艺流程信息包括:工艺技术概述、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等;生产设备及布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等;生产设备及布局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最好局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

最好能够获取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图能够获取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图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内容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内容(1)尘毒设备的布局(2)噪声设备的布局(3)高温设备的布局(4)非电离辐射设备的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方法(1)主要采用检查表法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编制检查表,根据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情况,评价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情况和设备布局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或规范要求的部分,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一般包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措施建议评价结论、措施建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是从医学和卫生学的观点出发,将有关医学、卫生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而使最终完成的建筑环境能达到符合相应的医学、卫生学要求,以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健康卫生,避免造成“病态建筑”,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职业卫生评价中涉及到的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微小气候等 建筑卫生学的评价主要针对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车间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等方面的卫生要求,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通过检查表法或者检测检验法并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进行建筑卫生学评价时,需要注意评价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设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概述 1497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评价依据建筑卫生学评价依据 (1)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4)GB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5)GB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6)其他相关标准等 (7)基础依据:主要基础依据是建设项目的建筑卫生学信息以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建设项目的建筑卫生学信息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和微小气候等。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评价内容建筑卫生学评价内容 ((1 1)采暖、通风、空调的评价)采暖、通风、空调的评价 ((2 2)采光、照明的评价)采光、照明的评价 ((3 3)车间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的评价)车间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的评价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评价方法建筑卫生学评价方法 ((1 1)主要采用)主要采用检查表法检查表法,控制效果评价需要结合现场检测的方法依据国家,控制效果评价需要结合现场检测的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检查表,根据建设项目采暖、通风、空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检查表,根据建设项目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和地面的情况,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卫生学设调、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和地面的情况,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卫生学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或规范要求的部分,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计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标准或规范要求的部分,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 ((2 2)建筑卫生学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建筑卫生学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措施建议等。

容: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措施建议等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要求建筑卫生学要求评价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建筑卫生学状况或根据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筑卫生学要求的符合性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概述概述 ((1 1)辅助用室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辅助用室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卫生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等妇女卫生室等 ((2 2)辅助用室的评价主要是)辅助用室的评价主要是依据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规范、标准要求,通过检查表法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对于改建、扩建、求,通过检查表法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评价意见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需要评价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需要评价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设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其他相关标准等其他相关标准等 ((3)基础依据:建设项目辅助用室信息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基础依据:建设项目辅助用室信息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信息主要包括建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信息主要包括建设项目设置的浴室、洗衣房、食堂、妇女卫生室,以及在设项目设置的浴室、洗衣房、食堂、妇女卫生室,以及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办公室、存衣室、盥洗室、休息室和厕所工作场所设置的办公室、存衣室、盥洗室、休息室和厕所等辅助用室评价 155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辅助用室评价内容辅助用室评价内容 ((1)辅助用室的一般要求)辅助用室的一般要求 ((2)车间办公室)车间办公室 ((3)浴室、更)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存衣室、盥洗室 ((4)洗衣室)洗衣室 ((5)生活用室)生活用室 ((6)就餐场所)就餐场所 ((7)厕所)厕所 ((8)洁净厂房辅助用室的规定)洁净厂房辅助用室的规定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辅助用室的评价方法辅助用室的评价方法((1)主要采用)主要采用检查表法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编制检查表,对照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情况,评价辅编制检查表,对照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情况,评价辅助用室是否符合法规标准要求。

对于不符合的部分,助用室是否符合法规标准要求对于不符合的部分,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应给出具体的建议措施2)辅助用室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主要包括以)辅助用室检查表的内容与格式不固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评价依据、评价内容、检查结果、下几方面的内容:评价依据、评价内容、检查结果、评价结论等评价结论等辅助用室评价 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建筑卫生学与辅助用室评价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不同车间的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建设状况,车间卫生特征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的辅助用室建设状况,对照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工作场所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等辅助用室设置的援站等辅助用室设置的符合性符合性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第47号)等对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的内容、方式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几方面的内容 评价依据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评价((1)机构与人员)机构与人员 ((2)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 ((3)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4)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告知 ((5)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培训 ((6)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7)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内容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常用检查表法评价建设项职业卫生管理评价常用检查表法评价建设项目与法律、法规、标准等的符合性目与法律、法规、标准等的符合性 检查表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检查表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等评价内容、评价依据、检查结果、评价结论等评价方法 职业卫生管理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分析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根据GBZ1、GBZ158、GBZ188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拟采取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和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上岗前、、在岗期间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时和和离岗后医学随访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以及应急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概念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l (1)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症;l (2)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l (3) 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l (4)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l (5)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作业条件以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作业条件以及对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症人员的处置;及对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症人员的处置;l (6)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l (7) 为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为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 164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1)已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符合以下条件者应实行强检:l 1)该危害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作用,并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或有确定的致癌性,在暴露人群中所引起的职业性癌症有一定的发病率;l 2)对人的慢性毒作用和健康损害或致癌作用尚不能肯定,但有动物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的证据,有可靠的技术方法,通过系统地健康监护可以提供进一步明确的证据;l 3)有一定的数量的暴露人群 (2)已列入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人健康损害只有急性毒作用,但有明确的职业禁忌症,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监护,在岗期间执行推荐性健康监护 (3)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外的危害因素,其职业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 (4)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人群(如电工作业、高处作业等)亦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界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原则 165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l ((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接受职业健康监护;l ((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l ((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

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如何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人群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目标疾病,确定职业健康监护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目标疾病,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基本原则是:的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基本原则是:l ((1)检查方法应是成熟的可靠的技术,不能作为科学实验或研究;)检查方法应是成熟的可靠的技术,不能作为科学实验或研究;l ((2)检查方法和指标易为劳动者接受;)检查方法和指标易为劳动者接受;l ((3)检查指标应有明确的意义,并与监护目标密切相关;)检查指标应有明确的意义,并与监护目标密切相关;l ((4)应考虑检查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使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查;)应考虑检查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使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查;l ((5)考虑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费用;)考虑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费用;l ((6)考虑文化、宗教等因素,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考虑文化、宗教等因素,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l ((7)定期对整个健康监护项目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条件的改善及时进行修改。

定期对整个健康监护项目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条件的改善及时进行修改如何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的医学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l 职业健康检查根据其实施检查的时期、对象以及目的等,一般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l 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作内容包括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选择并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实施职业健康检查、检查报告的获取与告知、健康检查结果的后续处置以及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按照委托协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人单位提交健康检查结果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包括总结报告和体检结果报告: (1)总结报告:受检单位、应检人数、受检人数、检查时间和地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疾病的人数和汇总名单、处理建议等 (2)体检结果报告:对每个受检对象的体检表,应由主检医师审阅后填写体检结论并签名 体检发现有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需要复查者和有其他疾病的劳动者要出具体检结果报告,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接触有害因素名称、检查异常所见、结论、建议等。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l (1)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l (2)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l (3)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l (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l (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健康检查结果的后续处置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1.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 (2)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资料; (5)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2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3.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其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移交保管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法律法规规章: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49号)、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 标准:标准: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评价依据 172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方法 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与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检查结果的后续处置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的符合性。

评价方法与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内容内容 ((1)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用人单位是否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2)用人单位是否制定了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用人单位是否制定了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检查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3)所实施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否覆盖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检人群;)所实施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否覆盖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检人群; ((4)所实施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否满足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所实施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否满足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等各种职业健康检查类别的要求;康检查等各种职业健康检查类别的要求; ((5)是否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针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了相应后续措施;)是否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针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了相应后续措施; ((6)是否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及建议,向劳动者履行了告知义务;)是否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及建议,向劳动者履行了告知义务; ((7)是否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依照)是否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依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评价方法与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1)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称、资质证书编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编号;)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称、资质证书编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编号;((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员汇总情况(包括接害总人数、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员汇总情况(包括接害总人数、男女人数);女人数);((3)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种类、职业健康检查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内容;((4)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论及建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论及建议职业健康监护措施评价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等,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等,对照对照GBZ188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第三部分评价的结论、建议与报告编制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报告书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格式主要内容报告书审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内容((一一))总总论论::项项目目背背景景、、评评价价依依据据、、评评价价目目的的、、评评价价范范围围、、评评价价内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二)企业概况:适用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二)企业概况:适用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三三))工工程程分分析析::工工程程概概况况、、选选址址、、总总体体布布局局、、生生产产工工艺艺、、生生产产设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四四))类类比比调调查查::类类比比企企业业的的选选择择、、类类比比调调查查内内容容、、类类比比企企业业职职业业危害因素检测;危害因素检测;(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七)职业病危害评价(七)职业病危害评价(八)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八)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九)评价结论与建议(九)评价结论与建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内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内容((一一))总总论论::项项目目背背景景、、评评价价依依据据、、评评价价目目的的、、评评价价范范围围、、评评价价内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质量控制;(二)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二)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三)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三)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五)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五)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六)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六)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七)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七)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八)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八)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九)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与评价(九)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与评价(十)评价结论与建议(十)评价结论与建议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格式((1 1))封封页页::((建建设设项项目目名名称称))职职业业病病危危害害评评价价报报告告书书、、报报告告书书编编号、评价机构全称、完成评价报告书的日期(年、月、日)号、评价机构全称、完成评价报告书的日期(年、月、日)((2 2))封封二二::评评价价机机构构开开展展建建设设项项目目职职业业病病危危害害评评价价资资质质证证书书影影印印件件((3 3))封封三三::项项目目名名称称、、评评价价机机构构名名称称、、法法人人代代表表、、项项目目负负责责人人、、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4 4)封四:目录(包括章、节))封四:目录(包括章、节)((5 5))正正文文::按按照照目目录录内内容容编编写写,,纸纸型型规规格格A4A4纸纸,,字字体体国国标标仿仿宋宋4 4号号,,2828行行/ /页,页,3030字字/ /行行((6 6))附附件件::委委托托书书、、立立项项文文件件、、区区域域位位置置图图、、总总平平面面布布置置图图、、其其他相关资料他相关资料 报告书审查要求u第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以及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参与审核、审查及竣工验收。

抽取专家参与审核、审查及竣工验收u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三者之间评审的内容不同 报告书审查要求评审时应当明确下列问题评审时应当明确下列问题u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工艺设备、技术材料等描述是否完整、准确u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准确;u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型判定是否准确;u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是否准确;u对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配置及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是否符合要求;u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就建成后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可行、能否满足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要求;u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结论是否正确; 报告书审查要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u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u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准确;u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型判定是否准确;u对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是否正确;u对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及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是否符合要求;u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可行,能否符合各种强制标准、规范的要求;u结论是否正确; 报告书审查要求评审事项评审事项u.建设项目概况是否清晰,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等描述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包括施工过程描述;u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执行情况分析是否全面;u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分析是否清晰;u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是否正确;u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u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分析是否正确; 报告书审查要求评审事项评审事项u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u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并得到落实;u职业健康监护是否有效落实,存在什么问题;u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是否具备针对性、可行性,并满足要求;u正常生产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效果预期分析是否正确;u对策措施和建议是否实用、合理、可行;u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报告书审查要求验收时应注意下列内容验收时应注意下列内容u1.是否建立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u2.是否建立了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u3.设置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好配置的管理人员是否满足要求,职业卫生档案是否健全;u4.包括职业卫生“三同时”在内的各种前期预防工作是否完善;u5.工作场所卫生管理是否符合要求;u6.职业病防护设施预算、管理、维护是否符合要求; 报告书审查要求验收时应注意下列内容验收时应注意下列内容u7.劳动者是否能得到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且正确使用;u8.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u9. 是否按照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包括外包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u10.职业卫生应急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例题例题1:1:n某市罐瓶厂,有某市罐瓶厂,有400m400m3 3液化石油气球罐液化石油气球罐3 3台,台,50m50m3 3液化石油气卧液化石油气卧式贮罐式贮罐2 2台,一条台,一条15kg15kg罐装流水线,一条罐装流水线,一条50kg50kg罐装流水线,一罐装流水线,一条条2424称位手工罐装线。

称位手工罐装线n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站电压等级为25KV25KV,内设,内设5 5台变压器锅炉房内设台变压器锅炉房内设2 2台台4t/h4t/h燃燃煤锅炉,空压站安装有煤锅炉,空压站安装有4 4台供气量为台供气量为20m20m3 3/min/min的空气压缩机的空气压缩机n某日,该厂在充装过程中球罐焊缝处突然破裂,遇到明火引某日,该厂在充装过程中球罐焊缝处突然破裂,遇到明火引燃,在燃,在6 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立即形成一片火海由于火势太猛,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立即形成一片火海由于火势太猛,邻近的邻近的1 1号球罐在大火烘烤号球罐在大火烘烤4 4个多小时后,严重超压发生强烈个多小时后,严重超压发生强烈爆炸,爆炸,4 4块块1010多吨重的球壳碎片飞出多吨重的球壳碎片飞出100100多米,事故造成死亡多米,事故造成死亡3232人,伤人,伤5454人 1 1、按照、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在该企业的的规定,在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中,由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事故包括()。

危险有害因素中,由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事故包括()A A、锅炉爆炸、锅炉爆炸B B、电气伤害、电气伤害C C、火灾、爆炸、火灾、爆炸D D、中毒、窒息、中毒、窒息 E E、锅炉爆炸、电气伤害、中毒、窒息、、锅炉爆炸、电气伤害、中毒、窒息、2 2、按照、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在该企业的的规定,在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中,由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包括()危险、有害因素中,由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包括()A A、球罐内气体泄露引发的爆炸、球罐内气体泄露引发的爆炸B B、空压机气罐爆炸、空压机气罐爆炸C C、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D D、设备缺陷、设备缺陷E E、火灾、火灾答案:答案:AB ;ACE 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居民楼的建设任务在建筑场地内有塔式起重机、及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居民楼的建设任务在建筑场地内有塔式起重机、及龙门架,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电焊机等设备某日气温很高,工龙门架,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电焊机等设备某日气温很高,工人甲、乙、丙、丁四人因天气热,将安全帽放在一边,在人甲、乙、丙、丁四人因天气热,将安全帽放在一边,在6 6层两阳台中间层两阳台中间临时搭设的毛竹脚手架上作业,由于没有搭设卸料平台,调运上来的物料临时搭设的毛竹脚手架上作业,由于没有搭设卸料平台,调运上来的物料只好卸在该脚手架上的跳板上。

当第三车物料运上来时,工人甲进入跳板只好卸在该脚手架上的跳板上当第三车物料运上来时,工人甲进入跳板清理物料时,脚手架右侧内立杆突然断裂,跳板滑落,工人甲随之坠落,清理物料时,脚手架右侧内立杆突然断裂,跳板滑落,工人甲随之坠落,跳板砸在地面作业的跳板砸在地面作业的2 2名工人头上,因未戴安全帽,当场死亡名工人头上,因未戴安全帽,当场死亡问题问题:: 根据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叙述塔式起重机、电焊机及翻,叙述塔式起重机、电焊机及翻斗车等设备可能出现的事故斗车等设备可能出现的事故 思考:思考:《《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进行分类,指出现场有哪进行分类,指出现场有哪些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些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案例案例2 2:: u起重机事故类型:起重伤害(起重机事故类型:起重伤害(3 3分)分)u电焊机事故类型:火灾、爆炸、触电(电焊机事故类型:火灾、爆炸、触电(3 3分)分)u机动翻斗车:车辆伤害(机动翻斗车:车辆伤害(1 1分)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案例案例3 3:: 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事故防范措施某家具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事故防范措施A A家具生产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

考虑到城市规划、家具生产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1 1.公司地址.公司地址A 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 A公公司以东司以东10 km10 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过A 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为节省资金,为节省资金,A 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M公司的仓库,公司的仓库,A A公公司租用司租用3 000 m3 000 m2 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 m500 m2 2,租,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

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A 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认证的运输商承运2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输车辆等3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1 1..如如果果让让你你对对该该论论证证方方案案进进行行危危险险有有害害因因素素辨辨识识,,按按照照《《企企业业职职工工伤伤亡亡事事故故分分类类标标准准》》((GB GB 64416441——19861986))的的事事故故分分类类,,指指出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 2))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3 3))物体打击物体打击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4 4))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5 5)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6 6)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7 7)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8 8)其他爆炸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2 2..按按照照《《企企业业职职工工伤伤亡亡事事故故分分类类标标准准》》((GB GB 64416441——19861986))的的事事故故分分类类,,指指出出喷喷漆漆车车间间可可能能发发生生的的主主要要事事故故为为避避免免这这些些事事故故的的发发生生,,请请列列举举主主要要的的防防范范措措施有哪些。

施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主要防范措施包括:主要防范措施包括:1. 1.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加强电气检修,预防漏电,保证接地良好;2. 2.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防爆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3. 3.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4. 4.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3 3..按按照照《《企企业业职职工工伤伤亡亡事事故故分分类类标标准准》》((GB GB 64416441——19861986)),,下下列列(( ))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A A.火药爆炸.火药爆炸 B B.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煤尘爆炸C C.锅炉爆炸.锅炉爆炸 D D.煤尘爆炸.煤尘爆炸 A A、、C C 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 事故预防对策事故预防对策危危 险险途途 径径接受者接受者 案例案例案例案例4 4: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分析: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分析: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分析: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分析下一个干燥阶段下一个干燥阶段40%APC溶液溶液反应器反应器蒸汽蒸汽计量泵计量泵计量泵计量泵空气空气53加仑加仑99%甲醇甲醇50%甲醇溶液罐甲醇溶液罐纯水纯水来自苯贮罐来自苯贮罐安全阀出口安全阀出口N2图图1 某化学工业公司的反应流程图某化学工业公司的反应流程图 1.1.依据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照导致事故,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分类,指出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分类,指出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主要类型;(的主要类型;(6 6分)分)2.2.指出这些事故由那些危险危害因素引起,发生在哪些指出这些事故由那些危险危害因素引起,发生在哪些主要部位,涉及哪些主要设备和设施?(主要部位,涉及哪些主要设备和设施?(9 9分)分)3.3.根据案例情景,提出现场安全管理中应改进的主要措根据案例情景,提出现场安全管理中应改进的主要措施建议。

施建议1010分)分) 根据上述案例情景回答问题:根据上述案例情景回答问题:(25(25分分) ) Ø 其他爆炸其他爆炸 ( (或化学性爆炸或化学性爆炸) ):(:(2 2分)分)——苯泄漏周围遇明火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导致爆炸(苯泄漏周围遇明火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导致爆炸(0.50.5分)分)——甲醇配制发挥出的物料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甲醇配制发挥出的物料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后爆炸;后爆炸;(0.5(0.5分分) )——用空气输送甲醇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输送过程中因静电引用空气输送甲醇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输送过程中因静电引起爆炸等;(起爆炸等;(0.50.5分)分)——合成车间超温、超压后,安全阀启动放空,因放空管在出口合成车间超温、超压后,安全阀启动放空,因放空管在出口在车间内,放空气体易燃易爆,引起爆炸在车间内,放空气体易燃易爆,引起爆炸0.5(0.5分分) )问题问题1::Ø火灾(火灾(1 1分):苯泄漏周围遇明火;甲醇配制时挥发;合成车间反应物分):苯泄漏周围遇明火;甲醇配制时挥发;合成车间反应物料的泄漏引起火灾(料的泄漏引起火灾(2 2分)分)Ø容器爆炸:反应器超温、超压;(容器爆炸:反应器超温、超压;(1 1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Ø其他事故:人机工程学伤害(拉伤、扭伤)、机械伤害、其他事故:人机工程学伤害(拉伤、扭伤)、机械伤害、噪声性耳聋、尘肺病、滑倒等。

噪声性耳聋、尘肺病、滑倒等 Ø 中毒:苯配制工段泄漏、高氯酸铵配制车间、甲醇配制、中毒:苯配制工段泄漏、高氯酸铵配制车间、甲醇配制、合成车间等合成车间等(2(2分分) ) 触电:电器设备周围积水,设备漏电发生触电事故触电:电器设备周围积水,设备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Ø甲醇用空气输送应改进工艺,采用惰性气体输送;甲醇用空气输送应改进工艺,采用惰性气体输送;问题问题2::(一)安全技术措施一)安全技术措施::Ø对车间屋顶进行检修,采取可靠的防雨防漏措施,对车间屋顶进行检修,采取可靠的防雨防漏措施,确保电器设备周围无积水存在;确保电器设备周围无积水存在;Ø苯配置车间应进行及时检修,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换;苯配置车间应进行及时检修,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换; Ø该生产场所是重大危险源该生产场所是重大危险源, ,应安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应安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监控仪器或动态监控装置,对车间内挥发、泄漏、超监控仪器或动态监控装置,对车间内挥发、泄漏、超温超压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温超压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Ø现场发现有润滑油残留,对跑冒滴漏原因进行现场发现有润滑油残留,对跑冒滴漏原因进行分析,堵塞泄漏源,更换配件设备等;分析,堵塞泄漏源,更换配件设备等;Ø加强对相关作业场所的通风,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加强对相关作业场所的通风,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成 Ø制定和完善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制定和完善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练;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二)安全管理措施:(二)安全管理措施:Ø企业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企业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Ø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对现场搬运、作业防护、检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对现场搬运、作业防护、检修作业等进行控制;修作业等进行控制;Ø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持证上岗制度岗制度 204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