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8112341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的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科介入治疗科 寇志平寇志平 娄雪磊娄雪磊 李世兴李世兴 一 概要 :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既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又是一个难治的疾病。介入技术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二 病 因1、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 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2、 外伤或手术 怀孕/剖宫产 系统性红瘢狼疮(SLE) 肾病综合征 无明显诱因 三 特 征 1、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 2、静脉壁

2、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 形成 3、长期卧床、妊娠后期以及左髂总静脉被夹 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的解剖因素等可造成血流淤滞 4、外伤和手术后以及一些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均可致高凝状态 5、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四 病 理1、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而发 生血栓2、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3、激发炎症反应后,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也可较紧密 4、静脉血栓有三种类型: 红血栓最常见,组成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内 白血栓由纤维素、白细胞和成层的血小板组成,只有极少量红细胞 混合血栓白血栓组成头部,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 5

3、、相关因素 (1)症状取决于: 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 血栓的范围和性质。 (2)远端静脉压高: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远端肿胀。 交通支静脉扩张开放,浅静脉扩张。 (3)血栓: 向近心端蔓近,并发肺栓塞 向远端伸延 血栓机化/再管化/再内膜化,使管腔通畅。 (4)纤维组织收缩瓣膜破坏 可致静脉瓣功能不全 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三联” 2、严重表现 股青肿 股白肿 3、后遗症期表现 足靴区出现慢性湿疹、色素沉着、甚至淤积性溃疡等 4、据下肢肿胀平面可估计血栓的上界: 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 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 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 臀

4、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 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六六 分分 型型 下肢DVT按照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 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分型示意图分型示意图 周围型周围型 中央型中央型 混合型混合型七 诊 断 1、临床症状、体征 2、化验检查 3、超声检查 4、MRV 5、CTV 5、介入诊断八 介入治疗方法1、静脉逆行插管溶栓 2、动脉插管顺行溶栓3、逆行插管取栓4、血管球囊成形术 5、血管支架成形术九、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九、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后,见狭窄消失,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后,见狭窄消失,髂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完全通畅 十、小结:十、小结: 1 1、介入、介入治疗,须配合以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治疗,须配合以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 2 2、对不同部位、不同轻重和不同阶段的血栓形成宜对不同部位、不同轻重和不同阶段的血栓形成宜采用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采用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