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存在主义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48.53KB
约30页
文档ID:588090976
第八章存在主义_第1页
1/30

第八章 存在主义¨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第三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一、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1.概念:¨ 存在主义是从人的本真存在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系的哲学学派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推动下对理性派形而上学批判的发展是广义的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存在主义概况¨2.特征:特征:¨A.与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一脉相承;¨B.主张从人的存在本身出发研究本体论问题,本体论不是实体论,二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存在论;¨C.不同意把情感、意志或生命力当作本原性存在,而主张以向献血方法把人的存在还原为存崔意识活动,即意向性;¨D.人的本真存在不能通过对象性认知方式达到,而只能通过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和澄明;¨E.把孤独、烦恼、畏惧、绝望、迷惘、忧虑等非理性心理体验当作人的本真存新论的基本方式,因而既具有悲观色彩,又强调超越性追求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二、存在主义产生和流传¨1.产生:¨ 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1883-1969)各自提出。

一战中德国战败,国内充满了孤独、忧虑、烦恼、恐惧的悲观情绪鼓吹从烦恼、忧虑迷惘中领会生的意义的存在主义客观上迎合了这一要求,很快在德国流行起来纳粹上台后狂热又笼罩德国,具有悲观色彩的存在主义便不再流行 第一节 存在主义概况¨2.流传流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中心由德国转移到法国主要代表人物萨特、马塞尔(1889-1978)、波伏娃、梅洛-庞蒂(1908-1961)等法国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深受创伤,消沉颓废、悲观失望情绪蔓延,存在主义为苦闷、烦恼的知识分子提供一种安慰60年代后,走向衰落 ¨ 除德法外,存在主义也于60年代在美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代表人物有蒂里希,阿伦特(1906-1975)等垮掉的一代,朋克(Punk)嬉皮士(Hippies),雅皮士(Yuppies)(young ambitious professional person working in a city). ¨中国影响:80Y在大学的影响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一、生平:一、生平:¨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创始人1909年如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

1916年担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跟随胡塞尔从事哲学研究1933年初公开宣誓支持纳粹政权并加入纳粹党,5月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工宣誓效忠希特勒但他与极端法西斯分子仍有重要区别,由于抵制反犹政策、保护受迫害教师,担任校长10个月即被迫辞职盟军占领德国后被禁止在大学讲课1951年被允许重新在大学讲课,50年代后期退休后,长期隐居,1976年去世主要著作:《论根据的本质》(1919),《存在与时间》(1927),《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论真理的本质》,《通向语言之路》等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二、存在与此在:1.存在与存在者不同存在者是已经显示出存在的东西,具有对象性和规定性而存在不具有对象性和规定性,不可界说,只是存在者的存在但可以描述其“如何样”,现象学的直观就是显示存在“如何样”的方法2.要探讨存在首先要探讨此在,此在就是此时此地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领悟此在是此在是领悟存在的切入点,通过领悟错在可进而把握整个存在的意义3.此在的存在是在世界中存在(即在世),与世界浑然一体4.世界万物皆因为此在而具有意义因为世界万物都只是此在的器具,都只有在此在的使用中才具有意义。

一件东西与锤子5.此在与他人:他人也在此在之中,此在与他人是共同在世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三、在世的存在状态:三、在世的存在状态:¨1.烦是此在的在世存在状态¨ 因为作为此在的人的存在处于敞开状态,是在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中的存在这种在世的存在状态的基本结构就是烦烦有烦心和烦神两类烦心是此在与物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制造和使用器具烦神是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时的存在状态:此在使用器具、与他人共在都需要与他人打交道 ¨2.此在的时间性与超越¨ 此在的存在在于其时间性,而时间性正是此在的超越性的体现,此在随着时间而不断超越自身的存在此在的时间性是在场的时间性,对此在的存在来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一个整体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四、自由、沉沦和异化:四、自由、沉沦和异化:¨1.人的自由与超越:人的存在形式是此在,而此在是将要成为的存在的筹划、选择和超越,人的自由就是人对可能的存在的自由选择¨2.人的沉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此在当做与其他存在者类似的存在者,而成为不独立自主的存在、非本真的存在,成为平庸、刻板、缺乏创造性的常人此即为此在的沉沦 ¨3.“异化异化”::¨ 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的本真存在或其本征存在被遮蔽的状态。

为了求得安宁逃避到常人中不再追问此在的本真存在,把常人生活看作完满的生活,就是本真的人的异化¨4.畏是此在的基本情绪畏是此在的基本情绪¨ 畏不是怕,而是此在在试图摆脱世界和他人制约而任凭自己自由选择和谋划时,处于茫然失据状态而感到的无可名状的恐惧人们为了逃避这种状态,便放弃其作为本真性的存在,而倾向于沉沦,而心甘情愿地沦为常人并从中得到安宁孔子的君子畏天命 5.对死的领会使人由非本真存在通向本真对死的领会使人由非本真存在通向本真存在:存在: 无论此在如何去常人生活中寻求安宁,此在都终究不能逃脱死亡,对死的领会将使人无所畏惧而成为本真的存在所以,“先行到死中去”、 “为死而在”就使人超越一切存在者,从而显示此在的本真存在 ¨五、存在、真理和语言:五、存在、真理和语言:¨1.真理怎样成为真理?真理怎样成为真理?¨ 真理是存在本身的展现、澄明,是存在的无遮蔽状态发现真理就是澄明存在,其根本途径是揭示此在在世的结构,即烦真理实质上以烦着的个人对自己存在的领会为转移¨2.思想和语言:思想和语言:¨ 思想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者的存在的显露、澄明和呈现,也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呈现于人的思想中。

此在的思与存在者的在是同一的 ¨3.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存在的家¨ 此在的思通过语言而呈现,“语言是存在的家”本质上讲,语言不是表达知识的工具,也不是逻辑和句法结构,而是对存在的意义的直接揭示表面上看是人在说话,但本源上讲,是他先从存在那里听到了这些话,所以,说话的是语言而不是人 第三节第三节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他是哲学家,也是作家,他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介入”社会,承当起社会批判的责任 产生产生恶心的恶心的根源,根源,就是存就是存在的荒在的荒诞诞 萨特《恶心》 1、现象学本体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哲学前、现象学本体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哲学前提提a、现象学一元论¨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主张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使哲学感到困惑的二元论”¨“现象的一元论”指的是胡塞尔以来用现象学方法来超越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等的对立 b、反思前的意识、反思前的意识¨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意识是反思的意识,即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不是直接指向对象,而是指向关于对象的意识,因而是第二位的。

¨原始的、第一位的意识是反思前的意识,即直接指向对象,而不是指向关于对象的意识 c、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作为萨特现象学本体论的出发点的现象现象蕴含着两种存在,即作为现象的客观基础的自在的存在和显现这种存在的意识,后者就是自为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的特性正好与自在的存在相反,它不是存在,而是非存在,或者说是对存在的否定、使之虚无化;意识对存在的显现过程实际上就是虚无化的过程意识之使存在虚无化意味着它本身就是虚无 2、、“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萨特存在主义哲: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学的理论基础¨这里所谓的“人的本质”,泛指人的各种有质的规定性的特征(包括人的才能、专长、职业、地位等等)¨说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人一开始只是作为纯粹的主观性、虚无而存在,而后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来造就自己的本质(特性)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之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它是一种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鼓励人们不断积极向上的行动哲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3、、“人即自由人即自由”:自由的本体论性质:自由的本体论性质¨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规定人的一切,因此,人本身就是自由。

¨自由是人的宿命,人是被判处自由的¨自由也是对人的惩罚自由并不是人类的一种美妙的理想,而是一种重负,它与恶心、焦虑、恐惧、自欺、羞耻······等阴暗的情绪或体验总是紧密相关的 4、自由选择:自由哲学的核心¨人被判处为自由之人,而自由又总是体现在选择的行动中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选择是否成功与现实生活的具体的自由相关,而与自由本身无关对自由本身来说,成功与否一点也不重要¨因为自由就是选择的行为本身,而不是通过选择获得自由 5、责任:自由选择的后果、责任:自由选择的后果¨个人在作出任何一个选择时,既要对自己,也要对他人和世界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要敢于承当自己的行为的一切后果¨对他人和世界负责,是因为个人的选择要牵涉到他人以至全人类,个人不仅应关心自己的命运,也应关心他人和人类的命运 索伦索伦·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出生于丹麦首府哥本哈根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富裕的牧师家庭。

克尔凯郭尔一生没有谋求任何职业,靠巨额遗产生活他在自己创办的期刊上公开反抗丹麦的国家教会1855年病逝于丹麦哥本哈根他的他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有两大要义: 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 其二是将存在分为三级: 感性存在 、理性存在 、宗教性存在 思考题¨1.存在主义哲学与嬉皮士运动¨2.嬉皮士与雅皮士的人生价值观比较评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