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人不知人不知,而不愠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作蒙蔽,欺骗解;殆,书指危险.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孔子曰:孔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无益,不如学也 语出《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法上,“学”与“习”并重,“学”与“思”不能偏废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宋宋-朱熹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 “推敲” 的由来 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俩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
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 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