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8079217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膜和脑室系统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膜和脑室系统脑膜和脑室系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颅脑科刘建仁刘建仁 博士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 脑的被膜脑的被膜 脑室系统脑室系统 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蛛网膜蛛网膜软膜软膜硬膜硬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一、脑和脊髓的被膜一、脑和脊髓的被膜Meninges硬膜硬膜duramater致密的结缔组织膜致密的结缔组织膜蛛网膜蛛网膜arachnoid半透明薄膜半透明薄膜软膜软膜piamater薄而富有血管,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紧贴脑、脊髓表面、脊髓表面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Meninges蛛网膜蛛网膜软膜软膜硬膜硬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2、 蛛网膜和软膜间的间隙蛛网膜和软膜间的间隙为蛛网膜下隙为蛛网膜下隙,充满脑充满脑脊液。脊液。 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水垫对脑、脊髓有脊液水垫对脑、脊髓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支持和保护作用。 脑、脊髓脑、脊髓通过被膜的血通过被膜的血 管获得营养。管获得营养。软脊膜软脊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齿状韧带(一一)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1.硬脊膜硬脊膜 附着部位附着部位:上上:枕骨大孔枕骨大孔下下:尾骨尾骨两侧两侧:脊神经外脊神经外膜膜 包裹脊髓和马尾包裹脊髓和马尾, ,下部至第下部至第2 2骶椎水平骶椎水平 形成间隙形成间隙:硬膜外隙硬膜外

3、隙软脊膜软脊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齿状韧带2.2.蛛网膜蛛网膜 上与脑蛛网膜相续上与脑蛛网膜相续, , 下达第下达第2 2骶椎平面骶椎平面 形成间隙形成间隙: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软脊膜软脊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齿状韧带3.软脊膜软脊膜 紧贴脊髓表面,紧贴脊髓表面,并伸入沟裂中。并伸入沟裂中。 齿状韧带齿状韧带4.脊膜腔脊膜腔:硬膜外隙硬膜外隙epidural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 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椎内静脉从、淋巴管,内含疏松结缔组

4、织、脂肪、椎内静脉从、淋巴管,有脊神经通过。有脊神经通过。 此隙略呈负压。此隙略呈负压。硬膜外隙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齿状韧带齿状韧带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下隙硬膜下隙硬膜下隙硬膜外间隙硬膜外间隙终池终池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 临床上临床上,可将药物注入硬膜可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隙外隙,以阻滞神经根的神经以阻滞神经根的神经传导。传导。 注入部位可在注入部位可在L3L4或或L4L5棘突间或者在骶管裂棘突间或者在骶管裂孔、骶管进行。孔、骶管进行。硬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脑膜软脑膜大脑镰大脑镰硬脑膜窦硬脑膜窦 由两层合成由两层合成,外层为颅骨内外层为颅骨内面骨膜面骨膜,两层间有丰富的血两

5、层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管和神经。 在某些部位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两层分开,内面内面衬以内皮细胞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构成硬脑膜窦。窦。 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易于分离;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在颅底则与颅骨结合紧密,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易将硬脑膜与蛛网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使脑脊液外漏。 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均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均 较为丰富较为丰富(二二)脑的被膜脑的被膜meninges1.硬脑膜特点:硬脑膜特点:(1)硬膜外隙硬膜外隙 硬脑膜外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颅骨内面之间,最多见于硬脑膜外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颅骨内面之间,

6、最多见于 颞部,多数属于急性颅外伤颞部,多数属于急性颅外伤(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使颅骨与硬脑,使颅骨与硬脑 膜分离膜分离, ,同时发生脑膜中动、静脉及其分支出血所致同时发生脑膜中动、静脉及其分支出血所致 发病急剧。发病急剧。 除有脑皮质局部受压症状外,除有脑皮质局部受压症状外,随着颅内压增高,常在数小时随着颅内压增高,常在数小时 内出现天幕疝症状,并可出现内出现天幕疝症状,并可出现 脉搏变慢、血压升高、呼吸变脉搏变慢、血压升高、呼吸变 慢、加深等现象。慢、加深等现象。TentorialherniaTonsilhernia大脑镰疝危害性较小大脑镰疝危害性较小小脑幕裂孔上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小脑

7、蚓疝小脑蚓疝)较少发生较少发生大脑镰疝大脑镰疝(扣带回疝扣带回疝)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疝)Tentorialhernia 当小脑幕上发生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小脑当小脑幕上发生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位于小脑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而被挤入小脑幕切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而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或钩回疝。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或钩回疝。 首先导致动眼神经和大脑脚首先导致动眼神经和大脑脚受压,出现动眼神经受累的症受压,出现动眼神经受累的症状,即上睑下垂、眼外斜视和状,即上睑下垂

8、、眼外斜视和瞳孔开大。瞳孔开大。 大脑镰疝大脑镰疝(扣带回疝扣带回疝)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疝)硬膜下隙硬膜下隙subduralspace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潜在间隙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潜在间隙, ,宽仅宽仅20nm20nm。其标志。其标志: :一层扁平一层扁平 细胞、少许液体及硬膜下出血形成的血肿细胞、少许液体及硬膜下出血形成的血肿(subduralhamatoma) 功能意义不清功能意义不清 常由于脑挫伤皮层静脉时或常由于脑挫伤皮层静脉时或 动脉破裂时,血液直接或间动脉破裂时,血液直接或间 接流入硬脑膜下腔所致接流入硬脑膜

9、下腔所致 占各型颅内血肿的占各型颅内血肿的35.8% 病情一般多较严重,早期即病情一般多较严重,早期即 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受压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脑受压 或脑疝等症状。或脑疝等症状。硬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软脑膜软脑膜大脑镰大脑镰硬脑膜窦硬脑膜窦(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大脑镰大脑镰cerebralfalx 为硬脑膜内层在正中矢状位向大脑纵裂内突出褶叠而成的隔扳。为硬脑膜内层在正中矢状位向大脑纵裂内突出褶叠而成的隔扳。 从前向后依次附于鸡冠、上矢状窦沟两侧、枕内粗隆和小脑幕上从前向后依次附于鸡冠、上矢状窦沟两侧、枕内粗隆和小脑幕上面的中线处面的中

10、线处 31的大脑镰有一自然缺口,呈圆的大脑镰有一自然缺口,呈圆形或卵圆形,颅内压升高时,少部形或卵圆形,颅内压升高时,少部分脑组织经缺口挤入对侧,形成脑疝。分脑组织经缺口挤入对侧,形成脑疝。 在横断层中,大脑镰有两种表现:在横断层中,大脑镰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全长大脑镰,出现于胼一种为全长大脑镰,出现于胼胝体以上的各断层中;另一种胝体以上的各断层中;另一种为前、后段大脑镰,出现于胼为前、后段大脑镰,出现于胼胝体及其以下的断层中,前段胝体及其以下的断层中,前段纵行于左、右半球额叶之间,纵行于左、右半球额叶之间,后段居两侧大脑半球后部之间。后段居两侧大脑半球后部之间。(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

11、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小脑幕小脑幕cerebellartentorium 幕顶恰在胼胝体压部下幕顶恰在胼胝体压部下,构成构成颅后窝的顶颅后窝的顶 上面在中线处与大脑镰结合;上面在中线处与大脑镰结合;后外侧缘附于横窦沟、颞后外侧缘附于横窦沟、颞骨岩部上缘和后床突;前骨岩部上缘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称幕切迹内侧缘游离称幕切迹,向前向前延伸,止于前床突。延伸,止于前床突。 此切迹与鞍背围成小脑幕此切迹与鞍背围成小脑幕裂孔,内有中脑通过裂孔,内有中脑通过 幕上结构幕上结构幕下结构幕下结构(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t

12、entorialincisure小脑幕裂孔小脑幕裂孔: 前后径前后径4556mm,平均平均43mm;横径横径2532mm,平均平均28mm 通过脑干通过脑干;中脑与小脑幕裂孔间的中脑与小脑幕裂孔间的环状间隙为环状间隙为CSF循环的必经之循环的必经之路路Tentorialhernia 当小脑幕上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与当小脑幕上颅内压增高时,海马旁回和钩可经幕切迹与中脑间的间隙而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中脑间的间隙而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或钩回疝。疝或钩回疝。 幕下内压增高时,小脑蚓幕下内压增高时,小脑蚓或前叶经此间隙而被挤入或前叶经此间隙而被挤入幕上,

13、形成小脑幕切迹疝。幕上,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阻断阻断CSF循环出现脑室外脑循环出现脑室外脑积水积水;还可还可首先导致动眼神经首先导致动眼神经和大脑脚受压,出现动眼神经和大脑脚受压,出现动眼神经受累的症状,即上睑下垂、眼受累的症状,即上睑下垂、眼外斜视和瞳孔开大。外斜视和瞳孔开大。 大脑镰疝大脑镰疝(扣带回疝扣带回疝)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裂孔疝(颞叶钩回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小脑扁桃体疝)(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小脑镰小脑镰( (cerebellarfalx) 位于枕骨大孔后方,为一位于枕骨大孔后方,为一呈矢状位短小硬膜襞

14、,呈矢状位短小硬膜襞,自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自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小脑后面两半球之间,小脑后面两半球之间,其附着缘含有枕窦。其附着缘含有枕窦。(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鞍膈鞍膈diaphragmasellae 位于蝶鞍上方位于蝶鞍上方, ,是一略呈水平位的是一略呈水平位的硬脑膜板,连于前、后床突之硬脑膜板,连于前、后床突之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一小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一小孔,为膈孔(孔,为膈孔(foramenofthediaphragmasellae),通过漏斗,通过漏斗,连结鞍膈下面的脑垂体。连结鞍膈下面的脑垂体。 膈孔正常为圆形(膈孔正常为圆形

15、(70)或椭园)或椭园形(形(30)。)。 有的鞍膈极薄(有的鞍膈极薄(10),经蝶窦),经蝶窦垂体手术时起不到防止器械损垂体手术时起不到防止器械损伤的作用;伤的作用; 有的鞍膈极不完整,仅为宽有的鞍膈极不完整,仅为宽2mm或更窄的硬膜环,脑垂体几乎或更窄的硬膜环,脑垂体几乎完全暴露。完全暴露。(2)硬脑膜膈硬脑膜膈大脑镰大脑镰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幕切迹小脑幕切迹鞍膈鞍膈三叉神经腔三叉神经腔(trigeminalcaveorMeckelscave) 是位于颞骨岩部尖三叉神经是位于颞骨岩部尖三叉神经压迹处硬膜内层折叠所形压迹处硬膜内层折叠所形成的间隙成的间隙 内有三叉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内有三叉神经和

16、三叉神经节, 软脑膜和蛛网膜也凸入腔内,软脑膜和蛛网膜也凸入腔内,蛛网膜下腔围绕三叉神经蛛网膜下腔围绕三叉神经根直达神经节。根直达神经节。(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 由分开的硬脑膜内、由分开的硬脑膜内、 外两层或内层折叠、外两层或内层折叠、 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所 构成构成 导流脑和颅骨的静脉导流脑和颅骨的静脉 血液。血液。 窦壁无平滑肌窦壁无平滑肌, ,不能不能 舒、缩;也无瓣膜,舒、缩;也无瓣膜, 破损时出血难止破损时出血难止, ,易易 形成颅内血肿。形成颅内血肿。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后上组后上组: :上、下矢

17、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枕窦等;上、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枕窦等; 前下组前下组: :有海绵窦、海绵间窦、岩上窦、岩下窦、蝶顶窦和基底窦等有海绵窦、海绵间窦、岩上窦、岩下窦、蝶顶窦和基底窦等 (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A.上矢状窦上矢状窦Superiorsagittalsinus 位于大脑镰上缘,起于盲孔,位于大脑镰上缘,起于盲孔,止于窦汇,在枕内隆凸附近止于窦汇,在枕内隆凸附近向两侧与横窦相通(向两侧与横窦相通(68););也可偏向右续右横窦(也可偏向右续右横窦(30)或偏左续左横窦(或偏左续左横窦(2)。)。 上矢状窦侧壁可向外膨隆扩张,上矢状窦侧壁可向外膨隆扩张,形成外

18、侧陷窝,在成人每侧形成外侧陷窝,在成人每侧约有约有3(16)个,多见于)个,多见于上矢状窦的中上矢状窦的中1/3(80), ,前、后前、后1/3较少见(各占较少见(各占10)。)。 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每个外侧陷窝处,常有每个外侧陷窝处,常有13个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有许多蛛网膜粒突入个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有许多蛛网膜粒突入 其内,脑脊液经此进入静脉血流。外侧陷窝的外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一般其内,脑脊液经此进入静脉血流。外侧陷窝的外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一般 在在1.5cm范围内,故手术时剪开硬脑膜应在距正中线范围内,故手术时剪开

19、硬脑膜应在距正中线2cm之外,以免损伤而之外,以免损伤而 发生出血。发生出血。(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A.上矢状窦上矢状窦Superiorsagittalsinus 上矢状窦除接受大脑上静脉外,上矢状窦除接受大脑上静脉外,还接受脑膜中静脉(还接受脑膜中静脉(66););通过盲孔中的导静脉与鼻腔通过盲孔中的导静脉与鼻腔和面部静脉交通;通过顶导和面部静脉交通;通过顶导静脉与头皮静脉及枕静脉交静脉与头皮静脉及枕静脉交通。通。 此外,大脑上外侧面和内侧面此外,大脑上外侧面和内侧面的静脉血大部注入上矢状窦,的静脉血大部注入上矢状窦,从前向后上矢状窦所收集的从前向后上矢状窦所收集的静脉越来越多,窦也逐渐变静

20、脉越来越多,窦也逐渐变粗,故手术时不能结扎上矢粗,故手术时不能结扎上矢状窦的后半部,必要时仅结状窦的后半部,必要时仅结扎其前扎其前1/3部。部。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头皮外伤感染后,炎症可循导静脉蔓延,引起上矢状窦血栓,出现颅内高头皮外伤感染后,炎症可循导静脉蔓延,引起上矢状窦血栓,出现颅内高 压症状、偏瘫或四肢瘫,也可发生失语症和精神障碍。压症状、偏瘫或四肢瘫,也可发生失语症和精神障碍。(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B.下矢状窦下矢状窦Inferiorsagittalsinus 位于大脑镰后位于大脑镰后1/22/3段的下部,段的下部

21、, 距游离缘约距游离缘约1.0cm,其走向与上矢状其走向与上矢状 窦一致,向后至大脑镰与小脑幕窦一致,向后至大脑镰与小脑幕 连接处与大脑大静脉汇合成直窦。连接处与大脑大静脉汇合成直窦。 下矢状窦接受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矢状窦接受大脑半球内侧面和 额叶下部的小静脉。额叶下部的小静脉。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C.直窦直窦Straightsinus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结合处,由大脑大静脉和结合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下矢状窦汇合而成 在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在大脑镰与小脑幕的连结线内向后行

22、,分流入左结线内向后行,分流入左右横窦右横窦(76%)或注入窦汇、或注入窦汇、左横窦或右横窦。左横窦或右横窦。 直窦沿途接受小脑幕和直窦沿途接受小脑幕和小脑上面的静脉。小脑上面的静脉。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D.窦汇窦汇confluensofsinuses 位于枕内隆凸处,在正中位于枕内隆凸处,在正中线的稍右侧。线的稍右侧。 一般认为窦汇是上矢状窦、一般认为窦汇是上矢状窦、直窦、枕窦及左右横窦的汇直窦、枕窦及左右横窦的汇合点,但据国人材料合点,但据国人材料, ,上述上述诸窦在此处汇合者仅占诸窦在此处汇合者仅占

23、22;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上矢状窦和直窦各分为左右两支,两窦的右支合为右横窦,上矢状窦和直窦各分为左右两支,两窦的右支合为右横窦,左支合为左横窦者占左支合为左横窦者占26;直窦偏入一侧横窦者约占;直窦偏入一侧横窦者约占20;上矢状窦移行于右横窦者约占上矢状窦移行于右横窦者约占30。(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E.横窦横窦(横静脉窦横静脉窦)transversesinus 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处的枕骨横窦沟内,由枕内处的枕骨横窦沟内,由枕内隆凸行向前下方,续乙状窦。隆凸行向前下方,续乙状窦。通常右侧大于左侧(通

24、常右侧大于左侧(6070);); 右侧横窦的上界也较左侧右侧横窦的上界也较左侧的高约的高约1.0cm。 大脑下静脉、小脑半球的大脑下静脉、小脑半球的静脉及小脑幕的静脉注入横静脉及小脑幕的静脉注入横窦。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F.乙状窦(乙状静脉窦)乙状窦(乙状静脉窦)(sigmoidsinus) 为颅内最粗大静脉窦,位于颞骨为颅内最粗大静脉窦,位于颞骨 岩部的乙状窦沟内,在颞骨岩岩部的乙状窦沟内,在颞骨岩 部基部起自横窦,在颈静脉孔部基部起自横窦,在颈静脉孔 处续为颈内静脉。处续为颈内静脉。 该窦借乳突导

25、静脉与头皮静脉交该窦借乳突导静脉与头皮静脉交 通;在近终止处,借交通支连通;在近终止处,借交通支连 接枕窦和岩下窦。接枕窦和岩下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乙状窦及横窦在临床上合称为外侧窦,与乳突及中耳关系密切,容易因乙状窦及横窦在临床上合称为外侧窦,与乳突及中耳关系密切,容易因 中耳炎而继发感染性血栓。而且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隔一层薄板,乳突手中耳炎而继发感染性血栓。而且乙状窦与乳突小房仅隔一层薄板,乳突手 术时不要误伤。术时不要误伤。 当外侧窦的感染和血栓扩散到上矢状窦时,可影响脑脊液注入上矢状窦而当外侧窦的感染和血栓扩散到上

26、矢状窦时,可影响脑脊液注入上矢状窦而发生脑积水。总的说来,右侧乙状窦及横窦粗大,引流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发生脑积水。总的说来,右侧乙状窦及横窦粗大,引流大脑皮质的大部分静脉血;而左侧细小,主要引流脑内基底节的血液。静脉血;而左侧细小,主要引流脑内基底节的血液。(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G.枕窦(枕静脉窦)枕窦(枕静脉窦)(occipitalsinus) 位于小脑镰附着缘和枕内位于小脑镰附着缘和枕内 嵴附近的硬脑膜内,由左嵴附近的硬脑膜内,由左 右两支围绕枕骨大孔后缘右两支围绕枕骨大孔后缘 的缘窦组成的缘窦组成(占占87),缘窦缘窦 与椎内静脉丛交通。与椎内静脉丛交通。 枕窦向后上沿枕内嵴注入枕窦向后上

27、沿枕内嵴注入上矢状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直窦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窦汇窦汇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左横窦(左横窦(45)、右横窦()、右横窦(38)或窦汇()或窦汇(17) 枕窦有时较粗大,或偏于一侧(枕窦有时较粗大,或偏于一侧(44),在行颅后窝手术时,),在行颅后窝手术时, 应予注意,以防损伤而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枕窦与乙状窦应予注意,以防损伤而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枕窦与乙状窦 及基底静脉丛相交通。及基底静脉丛相交通。(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H.海绵窦海绵窦cavernoussinus 位于蝶鞍两侧。位于蝶鞍两侧。呈前、后狭长的不呈前、后狭长的不 规则形规则形, ,前方达眶上裂的内侧端(前方

28、达眶上裂的内侧端(83), ,后方至颞骨岩部尖(后方至颞骨岩部尖(83), ,长长 约约20.0mm,宽约宽约10.0mm。 为硬膜两层间被许多为硬膜两层间被许多纤维纤维小梁分隔小梁分隔的不规则腔隙的不规则腔隙,形形似海绵而得名。似海绵而得名。 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和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和窦有广窦有广泛的交通泛的交通 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容易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容易 形成血栓。形成血栓。海绵窦海绵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海绵窦海绵窦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展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上颌神经脑垂体脑垂体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1

29、 1 眼神经眼神经2 2 上颌神经上颌神经 外展神经外展神经1.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海绵窦位置及通过结构位置及通过结构海绵窦海绵窦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展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上颌神经脑垂体脑垂体(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H.海绵窦海绵窦cavernoussinus 海绵窦交通海绵窦交通: : 前端前端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连结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并连结 小的蝶顶窦;小的蝶顶窦; 后端后端借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连结横窦借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连结横窦 和颈内静脉;和颈内静脉; 内侧内侧借海绵间窦与对侧海绵窦交通;借海绵间窦与对侧海绵窦交通; 上方上方接受大脑中浅静

30、脉和额叶下面的接受大脑中浅静脉和额叶下面的 静脉静脉 向下向下通过圆孔、卵圆孔和破裂孔的静通过圆孔、卵圆孔和破裂孔的静 脉与翼丛静脉相通。脉与翼丛静脉相通。 由于海绵窦交通广泛,尤其是面部由于海绵窦交通广泛,尤其是面部的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造成海绵窦的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造成海绵窦的炎症和血栓形成,若通过海绵窦内的炎症和血栓形成,若通过海绵窦内和窦壁的神经受损,则出现神经痛、和窦壁的神经受损,则出现神经痛、眼肌瘫痪、眼睑下垂以及静脉回流受眼肌瘫痪、眼睑下垂以及静脉回流受阻等症状。阻等症状。海绵窦海绵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海绵窦海绵窦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展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

31、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上颌神经脑垂体脑垂体(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H.海绵间窦(海绵间静脉窦)海绵间窦(海绵间静脉窦)(intercavernoussinuses) 位于鞍膈边缘的小间隙,分别位于鞍膈边缘的小间隙,分别 于垂体前、后将海绵窦连结起于垂体前、后将海绵窦连结起 来来 海绵间前窦海绵间前窦位于前床突前方位于前床突前方,出现率为出现率为64位于后床突后方的称位于后床突后方的称海绵间后海绵间后 窦窦,出现率为,出现率为32。 两侧海绵窦及海绵间窦合称为两侧海绵窦及海绵间窦合称为 环窦环窦海绵窦海绵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海绵窦海绵窦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展神经展

32、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上颌神经脑垂体脑垂体(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I.岩上窦(岩上静脉窦)岩上窦(岩上静脉窦)(superiorpetrosalsinus) 位于小脑幕前缘附着处和位于小脑幕前缘附着处和 岩上窦沟内,前起于海绵岩上窦沟内,前起于海绵 窦,后开口于横窦与乙状窦,后开口于横窦与乙状 窦交界处。窦交界处。 行经三叉神经腔开口的上行经三叉神经腔开口的上 方、下方或分两支包围此方、下方或分两支包围此 开口开口 接受大脑下静脉、小脑上接受大脑下静脉、小脑上 静脉及脑干的静脉。静脉及脑干的静脉。乙状窦乙状窦海绵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上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

33、丛翼静脉丛(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J.岩下窦(岩下静脉窦)岩下窦(岩下静脉窦)(inferiorpetrosalsinus) 位于颞骨岩部下缘的岩下位于颞骨岩部下缘的岩下 窦沟内,较岩上窦略短粗。窦沟内,较岩上窦略短粗。 前起海绵窦前起海绵窦 行程中不断接受小脑下静行程中不断接受小脑下静 脉、内耳和脑干的静脉,脉、内耳和脑干的静脉, 在颈静脉孔处汇入颈内静在颈静脉孔处汇入颈内静 脉。脉。 乙状窦乙状窦海绵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上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K.蝶顶窦(蝶顶静脉窦)蝶顶窦(蝶顶静脉窦)(sphenoparietalsinus) 位于蝶骨小翼后缘,起自位

34、于蝶骨小翼后缘,起自 脑膜中静脉,汇入海绵窦脑膜中静脉,汇入海绵窦 前端前端 接受颞骨板障静脉和大脑接受颞骨板障静脉和大脑 中浅静脉中浅静脉 此窦很小,可缺如。此窦很小,可缺如。乙状窦乙状窦海绵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上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3)硬脑膜窦硬脑膜窦L.基底窦(基静脉窦)基底窦(基静脉窦)(basilarsinus)又称基底静脉丛(又称基底静脉丛(basilarvenousplexus) 位于枕骨斜坡上面的硬脑位于枕骨斜坡上面的硬脑 膜内,上与海绵窦、岩上膜内,上与海绵窦、岩上 窦及岩下窦相连,下与椎窦及岩下窦相连,下与椎 内静脉丛交通。内静脉丛交通。乙状窦乙状窦海绵

35、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上窦岩下窦岩下窦眼静眼静脉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M.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的交通硬脑膜窦与颅外静脉的交通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海绵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上窦乳突导静脉乳突导静脉翼静脉丛翼静脉丛顶导静脉顶导静脉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眼静脉眼静脉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下矢状窦下矢状窦海绵窦海绵窦直窦直窦窦汇窦汇岩上窦岩上窦颈内静脉颈内静脉横窦横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岩下窦岩下窦乙状窦乙状窦硬脑膜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的血管和神经 硬脑膜的动脉硬脑膜的动脉有数个来源,最主要的是有数个来源,最主要的是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1)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多数发自上颌动脉(多数发自上颌动脉(94),),本

36、干平均长本干平均长17.0mm,外径外径1.6mm,经棘孔经棘孔入颅腔,向上、外、前行约入颅腔,向上、外、前行约20.045.0mm,分为额支和顶支。分为额支和顶支。额支较粗,约自颧弓中点行向前上方,沿蝶骨大翼至顶骨的前下角分成额支较粗,约自颧弓中点行向前上方,沿蝶骨大翼至顶骨的前下角分成数支,有的到颅顶,分布于颅前窝外侧壁处硬脑膜;有的到达枕部,分数支,有的到颅顶,分布于颅前窝外侧壁处硬脑膜;有的到达枕部,分布于硬脑膜。布于硬脑膜。通常额支在经过翼点(通常额支在经过翼点(pterion)附近行经长的骨管内()附近行经长的骨管内(60),骨管平均骨管平均长长10.0mm,此处骨质最为薄弱,是额

37、、顶、颞和蝶骨大翼会合处,受到直此处骨质最为薄弱,是额、顶、颞和蝶骨大翼会合处,受到直接外力打击时,易受损伤而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接外力打击时,易受损伤而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顶支稍细,沿颞鳞行向后上方,经顶骨后下角的前方,至顶骨及枕骨的顶支稍细,沿颞鳞行向后上方,经顶骨后下角的前方,至顶骨及枕骨的范围内,沿途分支分布于该部的硬脑膜。范围内,沿途分支分布于该部的硬脑膜。硬脑膜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的血管和神经2)脑膜前支脑膜前支是眼动脉发出的筛前动脉和筛是眼动脉发出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后动脉,经筛前孔和筛后孔由眶入颅后经筛前孔和筛后孔由眶入颅后分出小前支,分布于颅前窝底的硬脑分出小前支,分布于颅

38、前窝底的硬脑膜。膜。3)脑膜副动脉或支脑膜副动脉或支主要起于脑膜中动脉(主要起于脑膜中动脉(75.71%),或上颌动脉),或上颌动脉(23.57%),系主干外径平均为),系主干外径平均为1mm的小支,大多经卵园孔(的小支,大多经卵园孔(73.08%)入颅,主要分布于颅中窝三叉神经节、海绵窦附近的硬脑膜。入颅,主要分布于颅中窝三叉神经节、海绵窦附近的硬脑膜。4)脑膜后动脉脑膜后动脉数支,主要分布颅后窝的硬脑膜。包括:枕动脉的脑膜支,数支,主要分布颅后窝的硬脑膜。包括:枕动脉的脑膜支,经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入颅腔;椎动脉的脑膜支,经枕骨大孔入颅后窝;经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入颅腔;椎动脉的脑膜支,经

39、枕骨大孔入颅后窝;咽升动脉的脑膜支,经破裂孔和舌下神经管进入颅后窝。咽升动脉的脑膜支,经破裂孔和舌下神经管进入颅后窝。硬脑膜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的血管和神经 硬脑膜的神经硬脑膜的神经颅前窝硬脑膜的神经主要是筛前神经,是颅前窝硬脑膜的神经主要是筛前神经,是眼神经发出的鼻睫神经的分支,与筛眼神经发出的鼻睫神经的分支,与筛前动脉伴行,经筛前孔入颅。与脑膜前动脉伴行,经筛前孔入颅。与脑膜中动脉伴行的棘孔神经的小支也分布中动脉伴行的棘孔神经的小支也分布于该处硬脑膜。于该处硬脑膜。颅中窝硬脑膜的神经完全由三叉神经三个颅中窝硬脑膜的神经完全由三叉神经三个分支所发出的小支分布。分支所发出的小支分布。 颅后窝硬脑

40、膜的神经为迷走神经返支和舌颅后窝硬脑膜的神经为迷走神经返支和舌下神经返支下神经返支 硬脑膜硬脑膜软脑膜软脑膜硬脑膜窦硬脑膜窦蛛网膜粒蛛网膜粒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下隙蛛网膜蛛网膜2.蛛网膜蛛网膜Arachnoid特点特点: : 薄而透明薄而透明, ,无血管、神经无血管、神经 蛛网膜小梁对脏有支撑和固定作用蛛网膜小梁对脏有支撑和固定作用,使蛛使蛛网膜不会贴在脑回表面网膜不会贴在脑回表面;若颅内占位病变若颅内占位病变或或CSF失去过多失去过多,脑和软脑膜直接与蛛网脑和软脑膜直接与蛛网膜接触膜接触,并与硬脑膜贴近并与硬脑膜贴近,产生严重的摩擦产生严重的摩擦性头痛。性头痛。形成间隙、结构形成间隙、结构: :

41、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小脑延髓池等小脑延髓池等 蛛网膜粒蛛网膜粒硬脑膜硬脑膜软脑膜软脑膜硬脑膜窦硬脑膜窦蛛网膜粒蛛网膜粒蛛网膜蛛网膜下隙下隙蛛网膜蛛网膜3.软脑膜软脑膜Piamater 薄而富有血管薄而富有血管, ,紧贴紧贴 于脑表面于脑表面, ,并深入其并深入其 沟裂内,对脑的营沟裂内,对脑的营 养起着重要作用。养起着重要作用。 紧贴脑的表面在脑室紧贴脑的表面在脑室 的一定部位,软脑膜的一定部位,软脑膜 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 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 同构成同构成脉络丛脉络丛choroidplexus硬脑膜硬脑膜软脑膜软脑膜硬脑膜窦硬脑膜窦蛛网膜粒蛛网膜粒蛛网膜

42、蛛网膜下隙下隙蛛网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内充满脑脊液内充满脑脊液cerebralspinalfluid(CSF)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底或脑背外侧面的脑底或脑背外侧面的 血管破裂时血管破裂时, ,血液流血液流 入蛛网膜下腔入蛛网膜下腔 多见于脑底部大脑动多见于脑底部大脑动 脉环分叉处的先天性脉环分叉处的先天性 动脉瘤破裂和脑上外动脉瘤破裂和脑上外 侧面的血管畸形血管侧面的血管畸形血管 壁破裂。壁破裂。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Arachnoidgranulations软脑膜和蛛网膜本身病软脑膜和蛛网膜本身病变,或者颅内其它结构变,

43、或者颅内其它结构病变,如颅内压增高、病变,如颅内压增高、脑炎和脑水肿等,均可脑炎和脑水肿等,均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以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头痛、呕吐、颈项强直、Kernig征为重要的症状征为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和体征。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桥池桥池脚间池脚间池交叉池交叉池终板池终板池四叠体池四叠体池间位帆池间位帆池(第三脑室上池)(第三脑室上池)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小脑上池脑池脑池半球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半球表面的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蛛网膜与软脑膜间的间隙) )相相当狭窄当狭窄, ,而在脑底某些部位或大的沟裂内则较宽畅或扩大而在脑底某些部位或大的沟裂内

44、则较宽畅或扩大, ,这些这些区域被命名为区域被命名为“脑池脑池” (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池)。它实际上是蛛网膜下腔。它实际上是蛛网膜下腔的一部分,脑池绝大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底面或巨大脑沟附近。的一部分,脑池绝大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底面或巨大脑沟附近。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cistern)最大,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平均高度为28.0(15.060.0)mm,在枕骨大孔附近的平均深度为6.0(2.010.0)mm临床上可在此行蛛网膜下隙穿刺 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桥池桥池脚间池脚间池交叉池交叉池终板池终板池四叠体池四叠体池间位帆池间位帆池(第三脑室上池)(第三脑室上池)

45、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小脑上池腹侧脑池腹侧脑池正中不成对正中不成对:延池延池桥池(内含基底动脉)桥池(内含基底动脉)脚间池脚间池交叉池:交叉池:视交叉下方、外为颈内动脉视交叉下方、外为颈内动脉终板池(终板前方)终板池(终板前方)内有听神经内有听神经旁正中成对:旁正中成对:桥小脑角池(即桥池侧突)桥小脑角池(即桥池侧突)大脑脚池(大脑脚二侧)大脑脚池(大脑脚二侧)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脑池脑池分腹、背侧组分腹、背侧组有成对与不成对有成对与不成对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四叠体池四叠体池间位帆池间位帆池(第三脑室上池)(第三脑室上池)大脑大静脉池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小脑上

46、池背侧脑池背侧脑池 小脑延髓池(枕大池)小脑延髓池(枕大池)由正中、外侧孔通脑室由正中、外侧孔通脑室小脑上池:小脑幕下方小脑上池:小脑幕下方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大脑大静脉池)上上胼胝体池胼胝体池后后小脑小池小脑小池前前帆间池帆间池两侧两侧环池环池帆间池(第帆间池(第脑室上池、脑室上池、中间帆腔中间帆腔):室顶部室顶部胼胝体池胼胝体池: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前连终板池前连终板池纵裂池纵裂池: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二侧大脑纵裂内、大脑镰二侧 旁正中旁正中: 环池环池:本部(环池)本部(环池)翼部翼部(丘脑后池丘脑后池):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膜前、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

47、络膜前、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脑池按幕上、下分为:脑池按幕上、下分为:位于幕上腔者的颅内较重要的脑池有位于幕上腔者的颅内较重要的脑池有:终板池、终板池、视交叉池、外侧窝池、胼胝体周池、四叠体视交叉池、外侧窝池、胼胝体周池、四叠体池、环池等;池、环池等;位于幕下腔者有:环池、脚间池、桥池、小脑位于幕下腔者有:环池、脚间池、桥池、小脑脑桥角池、小脑延髓池等。脑桥角池、小脑延髓池等。鼻中隔鼻中隔下鼻甲下鼻甲上颌窦上颌窦梨骨梨骨翼外肌翼外肌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乳突小房乳突小房乙状窦乙状窦小脑半球小脑

48、半球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延髓延髓外耳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咬肌咬肌颧弓颧弓颞肌颞肌(一一)头下部水平断面头下部水平断面此部断面是指此部断面是指Reid基线以下到第基线以下到第2颈椎椎间盘之颈椎椎间盘之间的部分间的部分1.头部第头部第1水平断面水平断面扁桃体扁桃体头部第头部第1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鼻中隔鼻中隔下鼻甲下鼻甲冠突冠突梨骨梨骨翼外肌翼外肌枕骨基底部枕骨基底部颈内动脉颈内动脉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管延髓延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头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半棘肌乳突小房乳突小房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下颌头下颌头关节结节关节结节翼腭窝翼腭窝颧弓颧弓上颌窦上颌窦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 枕骨基底部后方可见延髓下

49、端和其背侧的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穿剌时枕骨基底部后方可见延髓下端和其背侧的小脑延髓池。小脑延髓池穿剌时需严格要求穿刺针处于正中位置,以免伤及两侧的小脑扁桃体。需严格要求穿刺针处于正中位置,以免伤及两侧的小脑扁桃体。 枕内嵴:产生向前方呈辐射状致密线条伪影;枕内嵴:产生向前方呈辐射状致密线条伪影;2.头部第头部第2水平断面水平断面(经经Reid基线基线)鼻中隔鼻中隔中鼻甲中鼻甲上鼻甲上鼻甲蝶窦蝶窦颞下回颞下回颈内动脉颈内动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颞骨岩部颞骨岩部小脑下前小脑下前A.鼓室鼓室乙状窦乙状窦延髓延髓小脑蚓小脑蚓小脑镰小脑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第四脑室第四脑室面神经和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前庭蜗

50、神经脑桥小脑脑桥小脑三角池三角池基底动脉基底动脉颞下回颞下回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眼球眼球眶腔眶腔蝶窦蝶窦颞骨岩部颞骨岩部脑桥脑桥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鼓室鼓室脑桥小脑脑桥小脑三角池三角池颞下回颞下回鼻腔鼻腔眼球眼球头部第头部第2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颅后窝 二岩部中央相连后缘,斜坡后方为脑桥,脑桥前二岩部中央相连后缘,斜坡后方为脑桥,脑桥前方有呈向后低密度弧线,方有呈向后低密度弧线,此为此为桥池桥池,向二旁外后方延伸变宽,即为,向二旁外后方延伸变宽,即为桥小脑角池桥小脑角池,二池环绕脑桥前、,二池环绕脑桥前、侧缘。侧缘。眶腔眶腔蝶窦蝶窦颞骨岩部颞骨岩部脑桥脑桥第四脑室第四脑

51、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鼓室鼓室脑桥小脑脑桥小脑三角池三角池颞下回颞下回鼻腔鼻腔眼球眼球头部第头部第2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 第第脑室脑室:两侧小脑半球前内侧与脑桥下部之间处的低密度影:两侧小脑半球前内侧与脑桥下部之间处的低密度影,前缘凸前缘凸,后缘后缘凹凹,CT值为脑脊液密度值为脑脊液密度,正中其后为小脑蚓部。小脑蚓小结造成后缘凹。正中其后为小脑蚓部。小脑蚓小结造成后缘凹。 颅后窝的桥池、桥小脑角池及颅后窝的桥池、桥小脑角池及、对脑神经的池段。在对脑神经的池段。在CSF的的衬托下都能清楚显示颅后窝的脑组织,包衬托下都能清楚显示颅后窝的脑组织,包括小脑和脑干。括小脑和脑干。筛窦筛窦视神经视

52、神经颞肌颞肌前床突前床突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小脑幕小脑幕小脑中脚小脑中脚齿状核齿状核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镰小脑镰横窦横窦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垂体垂体垂体柄垂体柄颞叶颞叶鼻中隔鼻中隔(二二)头中部的水平断面头中部的水平断面(其特点是均可见到脑室其特点是均可见到脑室)3.头部第头部第3水平断面水平断面(经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1cm)蝶鞍垂体层面蝶鞍垂体层面晶体晶体眼球眼球视神经视神经颞中回颞中回脑桥脑桥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枕窦枕窦小脑半球小脑半球横窦横窦桥池桥池筛窦筛窦鼻中隔鼻中隔颞肌颞肌头部第头部第

53、3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 鞍背:横行骨影或鞍背:横行骨影或“V”形,其上二骨点为后床突;其后方为桥池,池内脑形,其上二骨点为后床突;其后方为桥池,池内脑桥前方有一呈致密圆点,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可位于桥池中心,也可不桥前方有一呈致密圆点,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可位于桥池中心,也可不位于中央;位于中央; 颞叶内有时可见侧脑室下角。颞叶内有时可见侧脑室下角。晶体晶体眼球眼球视神经视神经颞中回颞中回脑桥脑桥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枕窦枕窦小脑半球小脑半球横窦横窦桥池桥池筛窦筛窦鼻中隔鼻中隔颞肌颞肌头部第头部第3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颅后窝:颅后窝: 第第脑室呈卵圆形的低密度影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室脑室

54、呈卵圆形的低密度影位于脑桥与小脑之间,室大而宽,界限清大而宽,界限清楚,呈马蹄形;楚,呈马蹄形; 晶体晶体眼球眼球视神经视神经颞中回颞中回脑桥脑桥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枕窦枕窦小脑半球小脑半球横窦横窦桥池桥池筛窦筛窦鼻中隔鼻中隔颞肌颞肌头部第头部第3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4) 后方中线可见纵行低密度带(小脑谷后方中线可见纵行低密度带(小脑谷47%)其二旁有密度高结构,为小脑)其二旁有密度高结构,为小脑扁桃体。扁桃体。 小脑谷之前见小脑谷之前见脑室,后见枕大池。脑室,后见枕大池。 4.头部第头部第4水平断面水平断面(经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2cm)鸡冠鸡冠眶回眶回直回直回颞上回颞上回大

55、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视交叉视交叉漏斗漏斗鞍上池鞍上池鞍背鞍背动眼神经动眼神经颞中回颞中回小脑幕小脑幕小脑半球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蚓横窦横窦窦窦汇汇枕颞内侧回枕颞内侧回直窦直窦枕颞外侧回枕颞外侧回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侧脑室下角侧脑室下角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嗅束嗅束大脑镰大脑镰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头部第头部第4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眶腔眶腔直回直回颞上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中回后床突后床突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窦汇窦汇横窦横窦桥池桥池鞍上池鞍上池颞肌颞肌额窦额窦鞍上池(基底池)鞍上池(基底池):CT显

56、示率90%,位居颅中窝之中央略偏前,蝶鞍上方。其形态因扫描角度不同而表现不一,可以呈四角、五角或六角形, 四角星形状:前角为前纵裂池,两侧角通外侧裂池,后角为脚间池; 五角星形状(头略前屈、层面低些):前角为前纵裂池,两外侧角为外侧裂池,两后角 为桥小脑角池; 六角星形状:前角前纵裂池,两前外侧角为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为环池;后角脚间池。头部第头部第4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眶腔眶腔直回直回颞上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中回后床突后床突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窦汇窦汇横窦横窦桥池桥池鞍上池鞍上池颞肌颞肌额窦额窦鞍上池位于中线,对称。池内可见鞍上池位于中线,对称。池内可

57、见“V”视交叉,其前方二圆点为视神经,视交叉,其前方二圆点为视神经,其后近正中有一圆点为漏斗或垂体蒂。其后近正中有一圆点为漏斗或垂体蒂。鞍上池前角二侧为颞叶,颞叶前界为侧裂池,其后方有脑干、小脑幕、小脑鞍上池前角二侧为颞叶,颞叶前界为侧裂池,其后方有脑干、小脑幕、小脑半球,中脑借环池与颞叶和小脑分开。环池与脚间池环绕着中脑。半球,中脑借环池与颞叶和小脑分开。环池与脚间池环绕着中脑。头部第头部第4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眶腔眶腔直回直回颞上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中回后床突后床突脑桥基底部脑桥基底部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半球窦汇窦汇横窦横窦桥池桥池鞍上池鞍上池颞肌颞肌额窦额窦 环池:环池:

58、由鞍上池后外侧角向后绕过中脑,在后方脑干背侧连成一凹向前的槽形低密度影(四叠体池)与中脑前方的鞍上池后缘(大脑脚池、脚间池)形成一完整的低密度环,其后部内可见一对小突起致密影(上丘),上丘间的凹窝属于四叠体池下部(上丘池),此池前方为中脑水管。 5.头部第头部第5水平断面(经水平断面(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3cm)额上回额上回大脑镰大脑镰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大脑外侧窝池大脑外侧窝池尾状核头和壳尾状核头和壳颞上回颞上回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大脑脚底大脑脚底红核红核海马海马四叠体池四叠体池小脑幕小脑幕小脑蚓小脑蚓直窦直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枕颞外侧回枕颞外侧回枕聂内侧回枕聂内侧回大脑镰大脑镰下丘下丘

59、中脑水管中脑水管前连合前连合隔隔区区额额窦窦头部第头部第5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1)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外侧窝池外侧窝池颞上回颞上回大脑脚底大脑脚底红核红核下丘下丘小脑幕小脑幕小脑蚓小脑蚓四叠体池四叠体池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大脑外大脑外侧窝池侧窝池额下回额下回额窦额窦影像正常结构表现影像正常结构表现前部:纵裂池分隔额叶侧脑室:前角下部,呈蛾眉状低密度影分居中线二侧,其外侧缘内凹邻接尾状核头。头部第头部第5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2)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外侧窝池外侧窝池颞上回颞上回大脑脚底大脑脚底红核红核下丘下丘小脑幕小脑幕小脑蚓小脑蚓四叠体池四叠体池中

60、脑水管中脑水管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大脑外大脑外侧窝池侧窝池额下回额下回额窦额窦中部:后方为中部:后方为脑室(中间块,分成前、后二透亮腔),为纵行低密度条带脑室(中间块,分成前、后二透亮腔),为纵行低密度条带影(宽影(宽38mm),其二侧为丘脑,后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其二侧为丘脑,后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四四叠叠体体池池(90%):呈呈凹凹面面向向前前的的新新月月形形或或马马鞍鞍形形低低密密度度影影,二二端端接接环环池池、脚间池,其外后方有时见侧脑室后角。脚间池,其外后方有时见侧脑室后角。6.头部第头部第6水平断面(经水平断面(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4cm)额上回额上回大脑镰大脑镰扣带回扣带回

61、胼胝体膝胼胝体膝额下回额下回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前角透明隔透明隔穹窿体穹窿体尾状核头尾状核头岛叶岛叶豆状核豆状核内囊内囊颞上回颞上回丘脑丘脑颞中回颞中回侧脑室后角侧脑室后角颞下回颞下回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镰大脑镰直窦直窦小脑幕小脑幕胼胝体压部胼胝体压部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第三脑室第三脑室外侧窝池外侧窝池头部第头部第6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1)额上回额上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透明隔透明隔丘脑丘脑侧脑室侧脑室后角后角小脑幕小脑幕楔叶楔叶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直窦直窦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松果体松果体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胼胝体胼胝体尾状核尾状核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前角扣带回扣带回额中回额中回影像结构

62、正常表现影像结构正常表现 此层面基底节开始出现。尾状核头部呈卵圆形略高密度,位于额叶后部两 侧侧脑室前角下部的外侧。豆状核呈楔形略高密度。 侧脑室前角呈弯角状对称分居透明隔和穹窿旁,其后外缘内与尾状核头相邻。头部第头部第6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2)额上回额上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透明隔透明隔丘脑丘脑侧脑室侧脑室后角后角小脑幕小脑幕楔叶楔叶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直窦直窦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松果体松果体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胼胝体胼胝体尾状核尾状核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前角扣带回扣带回额中回额中回 脑室前尖后宽,二侧丘脑在前正中线处已邻接。 内囊显示对称于中线的“X”形低密度带或呈“人”字形。基

63、底节的尾状核、豆状 核,丘脑内含铁、钙较多,血液丰富,因而密度高于内囊。头部第头部第6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3)额上回额上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透明隔透明隔丘脑丘脑侧脑室侧脑室后角后角小脑幕小脑幕楔叶楔叶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直窦直窦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松果体松果体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胼胝体胼胝体尾状核尾状核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前角扣带回扣带回额中回额中回 上池(大脑大静脉池)由一前一后二个三角形低密度区组成: 脑室后 部+脑室上池(中间帆腔); 大脑大静脉池. 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分别在 池中线前、后部头部第头部第6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4)额上回额上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透明隔透明

64、隔丘脑丘脑侧脑室侧脑室后角后角小脑幕小脑幕楔叶楔叶上矢状窦上矢状窦直窦直窦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松果体松果体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胼胝体胼胝体尾状核尾状核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前角扣带回扣带回额中回额中回 其两侧见到丘脑后池(环池翼部)低密度影通向侧脑室三角区,但二者并不 直接通连。 三角区常见二侧对称的脉络丛钙化斑。7.头部第头部第7水平断面(经水平断面(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5cm)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镰大脑镰胼胝体胼胝体尾状核头尾状核头豆状核壳豆状核壳内囊内囊岛叶岛叶丘脑丘脑缘上回缘上回胼胝体胼胝体顶枕沟顶枕沟楔叶楔叶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镰大脑镰直窦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侧脑室后

65、角侧脑室后角穹窿体穹窿体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中央前回额下回额下回扣带回扣带回额上回额上回头部第头部第7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1)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侧脑室侧脑室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壳壳中央后回中央后回内囊内囊胼胝体胼胝体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直窦窦楔叶楔叶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尾状核尾状核岛叶岛叶丘脑丘脑穹窿体穹窿体侧脑室后角侧脑室后角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影像结构正常表现影像结构正常表现 (1)大脑纵裂池、大脑镰;头部第头部第7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2)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侧脑室侧脑室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壳壳中央后回中央后回内囊内囊胼胝

66、体胼胝体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直窦直窦楔叶楔叶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尾状核尾状核岛叶岛叶丘脑丘脑穹窿体穹窿体侧脑室后角侧脑室后角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2)此层面是惟一同时出现脑质的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4个叶的层面,边缘有脑沟和脑回。4叶由中央沟、顶枕沟和侧裂分隔:中央沟位于大脑半球凸面中点、两侧脑室体前端连线水平;侧裂位于凸面中点,向后内延伸至侧脑室三角区平面;顶枕沟始于中线后1/3处,划分顶枕叶。头部第头部第7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3)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侧脑室侧脑室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壳壳中央后回中央后回内囊内囊胼胝体胼胝体大脑大静脉大脑大

67、静脉直直窦窦楔叶楔叶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胼胝胼胝体体尾状核尾状核岛叶岛叶丘脑丘脑穹窿体穹窿体侧脑室后角侧脑室后角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3)此层面显示中线两旁呈低密虔的镰刀状的侧脑室体部(凹缘向外),中间隔以透明隔,体部向后延伸为侧脑室三角区,再向后为侧脑室伸入枕叶的后角。后角可不对称,侧脑室内有脉络丛钙化和增强时的明显强化。二侧脑室间为胼胝体膝部(前),压部(后)、体部(中)。8.第第8水平断面水平断面(经经Reid基线上方基线上方6cm)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大脑镰大脑镰胼胝体胼胝体透明隔透明隔侧脑室侧脑室中央部中央部辐射冠辐射冠(半卵圆中心)(半卵圆中心)胼胝

68、体胼胝体下矢状窦下矢状窦上矢状窦上矢状窦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额下回中央沟中央沟尾状核尾状核缘上回缘上回角回角回顶枕沟顶枕沟大脑镰大脑镰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扣带回扣带回额下回额下回辐射冠辐射冠尾状核尾状核透明隔透明隔侧脑室侧脑室胼胝体胼胝体下矢状窦下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楔叶楔叶角回角回缘上回缘上回中央沟中央沟额下回额下回头部第头部第8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1)影像结构正常表现影像结构正常表现1.此层面可见额叶、顶叶和枕叶。大脑镰、纵裂池纵贯二大脑半球间;2.脑皮质沟、回明显,沟宽5mm;大脑镰大脑镰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扣带回扣带回额下回额下回辐射冠辐射

69、冠尾状核尾状核透明隔透明隔侧脑室侧脑室胼胝体胼胝体下矢状窦下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楔叶楔叶角回角回缘上回缘上回中央沟中央沟额下回额下回头部第头部第8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2)3.脑实质为表面略高密度的灰质和半卵圆中心的略低密度的白质,即皮质 下髓质,密度略低于皮质;大脑镰大脑镰额上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扣带回扣带回额下回额下回辐射冠辐射冠尾状核尾状核透明隔透明隔侧脑室侧脑室胼胝体胼胝体下矢状窦下矢状窦扣带回扣带回大脑镰大脑镰上矢状窦上矢状窦楔叶楔叶角回角回缘上回缘上回中央沟中央沟额下回额下回头部第头部第8水平层面水平层面CT(3)4.两侧脑室体位于中线两侧,呈低密度,中间

70、隔以胼胝体和扣带回。两侧 脑室呈“ )(”形。5.此层面一般无基底节成份显示。基底池基底池:视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合称,位于蝶鞍 上方,是脑底的中心位置,向前可连终板池和胼 胝体周池,前外连外侧窝池,后外连小脑脑桥角 池,后连桥池,影像学上称此综合脑池为鞍上池, 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低密度影。基底池与顶盖背侧的四叠体池之间,借环池相交通。 四叠体池环池大脑脚池脚间池围成一圈, 沟画出中脑的轮廓。 终池终池terminalcistern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圆锥以下至第二骶水脊髓圆锥以下至第二骶水平间隙较宽大,称为终池。平间隙较宽大,称为终池。临床上常在临床上常在L3-L4

71、或或L4-L5间进行穿剌,以抽取脑间进行穿剌,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腰麻)脊液或注入药物(腰麻)而不伤及脊髓。而不伤及脊髓。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小脑延小脑延髓池髓池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终池终池三、脑室系统三、脑室系统侧脑室侧脑室Lateralventricle第三脑室第三脑室Thirdventricle第四脑室第四脑室Fourthventricle第五脑室第五脑室Fifthventricle第六脑室第六脑室(又称又称Verga腔腔)Sixthventricle1.脑室系统脑室系统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室间孔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72、室第四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前前角角中央部中央部后后角角下角下角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外侧孔外侧孔正中孔正中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脉络丛侧脑室的体积侧脑室的体积 平均为平均为7cm3,两侧体,两侧体积等大者占积等大者占37,左侧,左侧较大者占较大者占48,右侧较,右侧较大者占大者占15。 据国人统计资料表明,据国人统计资料表明,左右侧脑室前角的外上左右侧脑室前角的外上角间距为角间距为4.0cm,两侧下两侧下角间距为角间距为9.0cm,侧脑室侧脑室宽宽7.5cm,中央部宽中央部宽3.5cm,前角长前角长3.5cm,中央部长中央部长4.5cm。 侧脑室各部与脑表面的侧脑室各部与脑表面的距离有一室的临床意

73、义距离有一室的临床意义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室间孔侧脑室侧脑室 侧脑室内脉络丛在室间侧脑室内脉络丛在室间孔处与第三脑室脉络丛孔处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向后经中央部进相连,向后经中央部进入下角,后角内没有脉入下角,后角内没有脉络丛。络丛。 通过脑室造影,根据脑通过脑室造影,根据脑室形态和位置的变化,室形态和位置的变化,可以判断颅内疾患及其可以判断颅内疾患及其定位。定位。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室间孔如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的占位性病变可分别引起侧脑室如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的占位性病变可分别引起侧脑室前角、中央

74、部、后角及下角变形和移位;如侧脑室内有肿块前角、中央部、后角及下角变形和移位;如侧脑室内有肿块阴影,则表明脑室内有肿瘤或脑室附近肿物向脑室内侵犯。阴影,则表明脑室内有肿瘤或脑室附近肿物向脑室内侵犯。第三脑室第三脑室 成年人前后径平均为成年人前后径平均为21.660.08(19.5025.00)mm,宽为宽为3.830.22(1.207.00)mm;上下径为上下径为5.790.63(12.3020.50)mm;室间孔的前后径左室间孔的前后径左为为3.83(0.809.60)mm、右为右为3.47(0.607.60)mm,上上下径左为下径左为4.21(0.507.0)mm、右为、右为4.13(0.

75、607.40)mm。 冠状断层和横断层较易冠状断层和横断层较易显示,但在正中矢状断显示,但在正中矢状断面上最易察及四壁面上最易察及四壁 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室间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位位于于延延髓髓、脑脑桥桥与与小小脑脑之之间间的的一一个个腔腔隙隙,形形如如帐帐篷。篷。 底底为为菱菱形形窝窝, ,顶顶朝朝向向小小脑脑,顶顶的的前前部部由由小小脑脑上上脚脚及及上上髓髓帆帆组组成成,后后部部由由下下髓髓帆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形成。 第四脑室上接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上接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脉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脉络组织上的三

76、个孔与蛛网络组织上的三个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膜下腔相通。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外侧孔外侧孔正中孔正中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脉络丛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正正中中孔孔或或Magendi孔孔不不成成对对,位位于于菱菱形形窝窝下下角角尖尖部部的的正上方;正上方; 外外侧侧孔孔或或Luschka孔孔,成成对对,开开口口于于第第四四脑脑室室的的外外侧侧尖尖端端。外外侧侧孔孔为为半半月月型型者者占占45,圆圆形形或或卵卵圆圆形形者者占占52,闭锁者仅占闭锁者仅占3。 第第四四脑脑室室脉脉络络丛丛经经正正中中孔孔向向外外突突出出05.0mm者者占占16,突突出出6.010.0mm者者 占占 40 ,突突 出出 11

77、.015.0mm者者占占18,突突出出16.020.0mm者占者占14。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外侧孔外侧孔正中孔正中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脉络丛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第第四四脑脑室室脉脉络络丛丛的的一一部部分分经经外外侧侧孔孔突突入入脑脑桥桥小小脑脑角池,邻近绒球。角池,邻近绒球。 第第、对对脑脑神神经经位位于于外外侧侧孔孔脉脉络络丛丛的的上上前前方方,而而第第、对对脑脑神神经经则则位位于其下方。于其下方。 气气脑脑造造影影测测定定国国人人第第四四脑脑 室室 的的 高高 为为 17.0( 1123)mm,宽宽为为19.0(1223)mm,第第四四脑脑室室至至斜斜坡坡的的 距距 离离 为为 34.0(

78、 3035)mm。 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外侧孔外侧孔正中孔正中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脉络丛第四脑室第四脑室 经经第第四四脑脑室室的的正正中中矢矢状状断断面面呈呈尖尖向向后后的的三三角角形形,可观察到其顶和底可观察到其顶和底冠冠状状断断层层可可显显示示呈呈菱菱形形。横横断断层层中中将将第第四四脑脑室室分分上上、中中、下下三三部部,上上部部大大致致呈呈五五角角形形;中中部部多多呈呈五五角角形形,亦亦有有呈呈三三角角形形或或新新月月形形,CT图图像像上上表表现现为为凹凹面面朝朝向向后后的的新新月月形形或或马马蹄蹄形形的的低低密密度度区区;下下部部横横断断面面呈呈菱菱形形或或三三角角形。形。 第四脑室第

79、四脑室外侧孔外侧孔正中孔正中孔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脉络丛侧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室间孔中脑水管中脑水管(mesencephalicaqueduct) 又称大脑水管又称大脑水管 纵贯中脑的细长管道纵贯中脑的细长管道 向上、下分别与第三、四脑室相续。向上、下分别与第三、四脑室相续。 横断面上易于显示横断面上易于显示,呈圆形呈圆形,但在正中矢但在正中矢状断面上易察其全貌。状断面上易察其全貌。 长长15.0(1718)mm,宽宽2.0(12)mm。宽度变化最大宽度变化最大,中部最宽中部最宽,上下端稍窄上下端稍窄 横断面积约横断面积约4.015.0mm2。第五

80、脑室第五脑室即透明隔腔。即透明隔腔。第六脑室第六脑室又称又称Verga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腔、穹窿脑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的一个水平裂隙。透明隔透明隔胼胝体胼胝体穹窿穹窿穹窿连合穹窿连合海马伞海马伞穹窿脚穹窿脚穹窿体穹窿体胼胝体胼胝体穹窿脑室穹窿脑室四、脑脊液产生及循环四、脑脊液产生及循环 脑脊液脑脊液cerebralspinalfluid(CSF)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是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色透明液体 来源来源:主要由各脑室的脉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少量由室管

81、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 成人成人130140ml,压力,压力 是是70180毫米水柱毫米水柱脉络丛脉络丛脉络丛脉络丛 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葡萄糖、微量蛋白;细胞很少,每细胞很少,每 毫升细胞数不超过毫升细胞数不超过15个个, ,主要为主要为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其稳定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其稳定的的理化理化性质与细胞外液接近。性质与细胞外液接近。 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支持、缓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支持、缓冲、保护、物质转运冲、保护、物质转运(运输代谢产物运输代谢产物)、营养

82、、提供理化环境营养、提供理化环境和调节和调节维持维持 正常正常颅内压等作用。颅内压等作用。 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脑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脑脊液脊液 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将脑和脊髓中央管周围脑室、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将脑和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神经组织与脑脊液分隔开。但在的神经组织与脑脊液分隔开。但在CNS的脑室周围器的脑室周围器神经元可借突起与神经元可借突起与CSF接触接触,称称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统,形成形成脑脑-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脑脊液神经体液回路。脉络丛脉络丛 分泌分泌脑脊液速度脑脊液速度0.350.4ml/min,5-6h可更新可更新50%的的CSF。 CSF物

83、理性状、细胞与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细胞与化学成分反映脑、脊髓及其被膜状况反映脑、脊髓及其被膜状况:CSF混浊反映细胞数增加混浊反映细胞数增加CSF黄色反映出血或蛋白质含量黄色反映出血或蛋白质含量增高增高;脑脊液性状脑脊液性状2.脑脊液循环途径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左、右侧脑室侧脑室第第3脑室脑室第第4脑室脑室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室间孔室间孔中脑水管中脑水管正中孔和正中孔和成对外侧孔成对外侧孔蛛网膜颗粒蛛网膜颗粒窦汇窦汇横窦横窦乙状窦乙状窦颈内静脉颈内静脉一小部分流入脊髓中央管(成人一小部分流入脊髓中央管(成人中央管已堵塞,此路不通畅)中央管已堵塞,此路不通畅)绝大部分绝大部分CSF

84、CSF CSF不断产生不断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不断产生不断吸收,保持着动态平衡。 脑脊液循环的通道在一些部脑脊液循环的通道在一些部位较狭窄位较狭窄: :如室间孔如室间孔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蛛网膜下隙交通第四脑室与蛛网膜下隙交通的孔道的孔道小脑幕切迹处围绕中脑的蛛小脑幕切迹处围绕中脑的蛛网膜下池(环池)等。网膜下池(环池)等。 由于先天性畸形、肿瘤、炎由于先天性畸形、肿瘤、炎症和粘连导致上述某些部位症和粘连导致上述某些部位的堵塞的堵塞,CSF循环途径发生障循环途径发生障碍碍,将引起颅内压的增高、脑将引起颅内压的增高、脑室扩大(脑积水室扩大(脑积水hydrocephalus

85、)和大脑皮质严重变薄。和大脑皮质严重变薄。在小孩在小孩,此情况会导致巨头此情况会导致巨头macrocephalus)。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使脑组织受压移位位,甚至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甚至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五、五、脑的先天性畸形脑的先天性畸形绝大部分脑的先天性异常是由于前神经孔不闭合造成,并绝大部分脑的先天性异常是由于前神经孔不闭合造成,并累及其表面间充质的发育和分化,引起脑膜和颅骨的异常。累及其表面间充质的发育和分化,引起脑膜和颅骨的异常。某些脑的先天性异常是由于脑的形态发生和组织发生的紊某些脑的先天性异常是由于脑的形态发生和组织发生的紊乱所致。乱所致。1.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

86、脑膜脑积水脑膨出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脑膜脑积水脑膨出 造成畸形的主要原因是颅骨内的骨化缺陷。造成畸形的主要原因是颅骨内的骨化缺陷。 最常受累的骨是枕骨鳞部最常受累的骨是枕骨鳞部,此处缺损形成的孔常与枕骨此处缺损形成的孔常与枕骨大孔后缘汇合在一起。大孔后缘汇合在一起。 如果颅骨缺损较小如果颅骨缺损较小,只有脑膜从缺损处突出只有脑膜从缺损处突出,称脑膜膨出称脑膜膨出(meningocele),囊内为充满囊内为充满CSF的扩张的蛛网膜和硬脑膜;的扩张的蛛网膜和硬脑膜; 如缺损较大如缺损较大,则脑的一部分也和脑膜一起突出则脑的一部分也和脑膜一起突出,称脑膜脑称脑膜脑膨出(膨出(meningoencephalocele); 如突出的脑内含有脑室的一部分如突出的脑内含有脑室的一部分,称为脑膜脑积水脑膨称为脑膜脑积水脑膨出(出(meningohydroencephaloce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