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课件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8MB
约46页
文档ID:587991090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1/46

经济政治与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七课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9/7/2024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n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n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n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n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9/7/20242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n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n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n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n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9/7/2024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n(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n(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n(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n(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9/7/2024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58n从国名看我国政体n新中国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充分显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n又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形式,n兼及“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n准确地表达了新中国的国家属性。

9/7/20245 9/7/2024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n国家性质(国体)决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n n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它必然实行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9/7/2024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人民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9/7/20248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最高地位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n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书行使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9/7/20249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n地方各级政府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n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n各级人大代表都有选举产生,每届任期都是五年9/7/202410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60n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9/7/202411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n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决定的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旦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拥有国家立法权,可以通过制定宪法和其他国家法律,建立包括立法制度在内的一整套有关国家生活的各种制度n如经济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 9/7/20241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n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n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7/202413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的大会制度n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n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P619/7/202414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的大会制度n第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n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方式n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n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9/7/202415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的大会制度n第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n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n为保证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代表在履行职责的时,有权依法提出议案和咨询、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对各项议案进行表决,n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受法律保护9/7/202416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的大会制度n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P62n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机构运行体系,n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n各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便于反映各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愿望和要求,这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9/7/202417 我国的政党制度 P62n我国的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和政治协商制度n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n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n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n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9/7/202418 我国的政党制度n我国民主党派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n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n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们都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9/7/202419 我国的政党制度n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n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7/2024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p 63n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系,这一政党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9/7/2024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n第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n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n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n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9/7/2024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n第二,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n“长期共存”,是指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n“互相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相互监督n“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9/7/20242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n第三,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侧n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n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9/7/20242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n第四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n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此外,人民政协好包括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n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环绕团结和民主了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9/7/20242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n我国的政党制度,既节截然不同于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9/7/2024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 P65n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有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n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n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n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n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通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的9/7/2024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n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n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9/7/2024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n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n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n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n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n在我国,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谐社会的建设、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

9/7/2024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67n n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设立谈起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设立谈起n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n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7/20243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n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n我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7/2024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n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n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n它们在行使统计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拥有自治权9/7/2024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n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n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n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各个方面9/7/2024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我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n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选择,n他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9/7/20243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70n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n到近现代,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为建立统一、民主的国家进行了艰苦斗争n这就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平等的新中国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社会基础9/7/20243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 n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n从我国给你族人口数量上来说,差别较大,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n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从分布情况来说,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n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很广从民族关系来看,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不可分离的关系n这些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7/20243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n一百多年来,在共同抵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从而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9/7/20243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n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我国历史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一制度:n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n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n有利于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9/7/202438 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主自治制度n作为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当地基层的民主政治生活中n因此,了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我们都是十分必要的9/7/202439 基层民主与基层群主自治制度n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n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增多。

9/7/202440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72n我国已经建立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n 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n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项基本服务n自主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9/7/202441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n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n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组织居民参于社会生活、调节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9/7/202442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n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9/7/202443 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的能力 P73n首先,必须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n其次,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9/7/202444 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的能力n基层公共事务,是涉及城乡基层单位社会成员公共利益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

n公益事业,多指涉及公共利益的卫生、环保、健身等群众福利方面的事业 9/7/202445 ·9/7/20244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