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7949718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7.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政院宣政院理藩院理藩院整体认知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 1、原始社会:距今约、原始社会:距今约170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公元前2121世纪世纪 2 2、奴隶社会:公元前、奴隶社会:公元前2121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476476年年(1 1)夏朝:奴隶制建立)夏朝:奴隶制建立 (2 2)商朝:奴隶制发展)商朝:奴隶制发展(3 3)西周)西周( (前前1111世纪世纪- 8- 8世纪世纪) ):强盛:强盛 (4 4)春秋:奴隶制衰亡)春秋:奴

2、隶制衰亡3 3、封建社会:前、封建社会:前475475年年-1840-1840年年(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 )(1 1)战国(前)战国(前475475前前221221年):封建制度形成年):封建制度形成(2 2)秦汉(前)秦汉(前221-220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封建社会大一统(3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4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5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6 6)明清)明清(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由盛而衰早期政早期政治制度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目的是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行有效的统治,治,对西周前西周前期的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献宗法制宗法制其其纽带是父系血是父系血缘关系,核心是嫡关系,核心是嫡长子子继承制。与分封制互承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表里专制制主主义中央中央集集权制度制度建立建立 秦朝秦朝把把专制主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合起来巩固巩固 西西汉加加强强了中央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地方的直接统治,治,同同时削弱宰相削弱宰相权力力完善完善 隋唐隋唐通通过分君分君权,同,同时考考试取代了取代了门第

4、出身,使官第出身,使官员选拔拔规范化、制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度化、合理化加加强强 宋元宋元北宋北宋进一步分一步分权,强强干弱枝;元干弱枝;元朝朝实行行省制度,行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疆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行直接管理强强化化衰落衰落明清明清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君除丞相制度,君权;清朝;清朝军机机处的的设立使立使这一制度一制度发展到展到顶峰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夏、商、周( (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战国清 朝形成发展 (汉唐宋元(汉唐宋元)顶峰第一讲、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第一讲、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公元前207020

5、7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6476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5475年年1840-19121840-1912年年)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建立:夏朝建立: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年,年,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夏。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禹2.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启用启用 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 让制。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是兄终弟及。让制。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是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考点一考点一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古代中

6、国早期政治制度(2)(2)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于地方,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地方:封侯和伯于地方,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 。奉命征伐奉命征伐二、分封制和宗法制二、分封制和宗法制1.1.分封制分封制目的目的内容内容对象象把把 和人口,分和人口,分别授予授予、和和 ,建立建立诸侯国,拱侯国,拱卫王室王室。义务诸侯必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和和 的的义务权力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置官员、 、 的独立

7、性的独立性影响影响积极极消极消极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土地土地王族王族功臣功臣先代贵族先代贵族镇守疆土镇守疆土随从作战随从作战缴纳贡赋缴纳贡赋朝朝觐述述职征派赋役征派赋役建立武装建立武装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重要的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晋、鲁、燕、宋、齐、等)晋、鲁、燕、宋、齐、等) 陈陈2.宗法制宗法制1 1、含义、含义: :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 2、

8、目的:、目的: (保证王权稳定)保证王权稳定)3 3、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 (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嫡长子(大宗)和庶子(小宗)有双重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 4、作用:、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关系:关系: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是

9、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用漫画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用漫画理解嫡长子继承制巧解宗法制巧解宗法制 近年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设置的史料大致有三类:一是近年高考对宗法制的考查,设置的史料大致有三类:一是祭祖、牌匾、家谱等现象;二是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祭祖、牌匾、家谱等现象;二是亲疏远近、家国一体、忠孝观念;三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念;三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力的,不管排行,只看嫡庶。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力的,不管排行,只看嫡庶。 该漫画是我国古代该漫画是我国古代嫡长

10、子继承制的真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立嫡不立实写照: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长,立长不立贤。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1)(1)宗法制促使宗法制促使“忠忠”“”“孝孝”观念深入民心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造就了中华民族族“国国”与与“家家”密不可分的观念密不可分的观念 。 (2)(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

11、男轻女;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姓氏”。 (4)(4)宗法制中宗法制中“道德专制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级观念”“盲从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高考领航:重点提示1、微点拨。(P8)2、轻巧识记。(P9)3、答题术语必备。 (P9)4、史论归纳。 (P10、11)课堂作业: P10、11对点训练课后作业:规范训练第1讲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

12、体系中,处于大、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宗地位的是:A.周王周王 B.鲁国国君鲁国国君 C.卿大夫卿大夫 D.士士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为大宗的是:1)周王室)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周王嫡长子、嫡长孙3)诸侯国)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13、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1234 B.123 C.234 D.23B BC C3 3、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扩大了统治范围扩大了统治范围 加强了地方的统治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巩固了周天子地位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形成了割据混战局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面A. B. C. A. B. C. D.D. 4.宗法制度是宗法制度是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 B.以姓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以姓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

14、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A AA A55西周时确立的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西周时确立的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分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分封制封制 A.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

15、力逐级弱化,形成了逐级弱化,形成了“国中有国国中有国”的局面的局面 D.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速了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西周的灭亡 C第二课第二课 走向走向“大一统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秦灭六国 BC230BC221 韩、赵、魏、楚、燕、齐韩、赵、魏、楚、燕、齐 2、扩大版图、扩大版图 北击匈奴北击匈奴 :收河套、修长城、建直道,加强北部边:收河套、修长城、建直道,加强北部边防防统一岭南:开渠、置郡、归入中原王朝统一岭南:开渠、置郡、归入中原王朝控制西南夷:五尺道、任官吏、归入中原王朝控制西南夷:五尺道、任官吏、归

16、入中原王朝3影响:扩大帝国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影响:扩大帝国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形成体化格局形成魏魏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u皇帝独尊:皇帝独尊: 确立确立确立确立“皇帝皇帝皇帝皇帝”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称号;皇帝自称“朕朕朕朕”;命令称;命令称;命令称;命令称“制制制制”或或或或“诏诏诏诏”,印称,印称,印称,印称“玺玺玺玺”。u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最核心特征 u皇位世袭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

17、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史记卷六史记卷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1) (1) (1) 三公的职责三公的职责 丞相丞相: : 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主管军事,但是虚有其位太尉:主管军事,但是虚有其位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位低权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2 2)九卿:九卿: 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 典客、宗正、治粟内

18、史、少府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皇权至高无上;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分权而设、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效率较高;丞相位高权重丞相位高权重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2 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3 3)朝议:三公九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朝议:三公九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百官之首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协助

19、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监察百官(位低权重)(位低权重)主管军事,主管军事,但是虚有其位但是虚有其位中央的三公九卿中央的三公九卿(1 1)演变:)演变: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出现;出现;秦秦建立后推广至全国。建立后推广至全国。(2)2)内容:内容:郡直属于郡直属于中央中央,设,设郡守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郡尉、监御史等职官; 县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 (3)特点:特点: 形成中央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地方形式; 郡县长官由郡县长官由皇帝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 (4)意义:意义:是是

20、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制的重要环节, 也是也是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取代取代贵族政治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3 3、地方的郡县制、地方的郡县制皇帝皇帝三公三公九九 卿卿郡郡县县有秩、三老、啬夫、游徼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中中央央 秦朝从中央到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地方金字塔型金字塔型官官僚僚机构示意图机构示意图乡乡地地方方皇权皇权相权相权知识扩展:分封制和知识扩展:分封制和郡县制郡县制比较比较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盛行于奴隶社会盛行于奴隶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与宗法制相联系,以与宗法制

21、相联系,以血缘血缘关系关系为基础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地域划分分分封的诸侯,王位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世袭,并拥有封地并拥有封地郡县的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调迁,官位概官位概不世袭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地(最大特点)(最大特点)诸侯国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府之外,有很强的地方独之外,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郡县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的统一(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

22、)(从根本上否定分封制)共同点:共同点:1.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2.都是中国古代社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1)积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封建经济积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成;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23、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2)(2)弊端:这一体制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使社会弊端:这一体制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秦朝暴政使得秦王朝最终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秦朝暴政使得秦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这一制度阻碍了资本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这一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 命题趋向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命题贴近生活呈现新材料,命题贴近生活 典例典例11(2012(2012

24、三水实验中学模拟三水实验中学模拟) )某次在央视二套某次在央视二套咏乐咏乐汇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姓“房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己的父亲原来姓“房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房”。这一这一“改姓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 () )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察举制察举制 解题规范解题规范 第

25、一步:审题干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一明考点: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二抓关键:认祖归宗二抓关键:认祖归宗第二步:析选项第二步:析选项察察举制是制是汉朝朝选拔官拔官员的制度,跟的制度,跟“认祖祖归宗宗”内容无内容无关关与与题无关无关D郡郡县制在秦朝全面确立与推广,主要是制在秦朝全面确立与推广,主要是为了管理地了管理地方方,跟跟“认祖祖归宗宗”内容无关内容无关与与题无关无关C宗法制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影响包括尊祖敬宗、重中国人的影响包括尊祖敬宗、重视亲情等情等传统观念与修家念与修家谱、祭祀祖先等、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俗正确正确B分封制与宗法制同分封制与宗法制同为中国早期政治

26、制度,互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互为表里,表里,中国姓氏很多源于封国,但本中国姓氏很多源于封国,但本题是因是因为要要认祖祖归宗而宗而“改姓改姓”,重点在,重点在认祖祖归宗宗有关但有关但不准确不准确A理由理由对应度度选项 典例典例22(2012(2012潮州期末潮州期末)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 A A从贵族

27、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命题趋向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 解题规范解题规范 ( (请自主思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一定时空:_二明考点:二明考点:_三抓关键:三抓关键:_ _ _古代中国秦始皇时期古代中国秦始皇时期秦朝选拔官员的标准秦朝选拔官员的标准“绝对的专制制度绝对的专制制度”,“不考虑世系不考虑世系”,考,考查秦朝打破世袭制的意义查秦朝

28、打破世袭制的意义第二步:析选项第二步:析选项军功授爵是商鞅功授爵是商鞅变法的措施,秦法的措施,秦统一后一后虽不再局不再局限限军功,但仍然功,但仍然“以吏以吏为师,以法,以法为教教”说法法错误D先秦先秦时期期虽然尚未然尚未实现最高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集治者的高度集权,但并非分但并非分权政治政治说法法错误C“从人从人类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展的角度看”可知是考可知是考查政治政治制度,不是制度,不是经济与与题无关无关B“以个人以个人亲信信为基基础,而不考,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世系和教育”说明明秦朝秦朝选官官标准打破了准打破了传统的世的世袭制度,推制度,推动贵族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正确正

29、确A理由理由对应度度选项 课堂感悟高考课堂感悟高考 1 1(2012(201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的现象反映了现象反映了 ( () )A A君主专制的削弱君主专制的削弱B B宗法制的消亡宗法制的消亡C C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 D D分封制的巩固分封制的巩固解析:根据解析:根据“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可知,其反可知,其反映的是西汉前期颁布映的是西汉前期颁布“附益之法附益之法”、限制藩王,目的是加、限制藩王,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强中央集权,故C C项正确。项正确。A A、B B、D D三项均与材料

30、相悖。三项均与材料相悖。答案:答案:C C2 2(2010(2010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社会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郡县制郡县制C C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D D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料的能力。材料中的“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忠孝观念忠孝观念”反映反映了宗法制在凝聚宗族、弘扬正气、形成家国观念等方了宗法制在凝聚宗族、弘扬正气、形成家国观念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面起着积

31、极作用。答案:答案:A A3 3(2009(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概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 )A A分封制度分封制度B B王位继承制度王位继承制度C C郡县制度郡县制度D D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从而建立起一个个的诸侯国,也叫分封给诸侯,从而建立起一个个的诸侯国,也叫“封邦建封邦建国国”。柳宗元的。柳宗元的封建论封建论就是对这一制度的经典论述。就是对这一制度

32、的经典论述。答案:答案:A A4 4(2008(2008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右图是明清古建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 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 代政治制度代政治制度 ( () )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 D内阁制内阁制 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有关联的制度是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有关联的制度是 宗法制。宗法制。 答案:答案:B B5 5(2007(2007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33、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以印证秦朝 ( () )A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D用泥制陶的事实用泥制陶的事实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行郡县制。A A项与史实不符;项与史实不符;B 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 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项在新石器时

34、代就已经发明了。答案:答案:C C6 6(2012(2012海南高考海南高考)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的“三皇三皇”、“五帝五帝”之名而称之名而称“皇帝皇帝”,其首要目的是,其首要目的是 ( () )A A宣扬托古改制宣扬托古改制 B B承袭华夏传统承袭华夏传统C C突出个人功业突出个人功业 D D标榜君权神授标榜君权神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皇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

35、号不足以显,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 A项说法错误;项说法错误;B B、D D两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两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答案:答案:C C1 1(2012(2012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中国古代讲究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已知。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故称两姓联姻为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喜结秦晋之好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

36、所学关于“ 分封分封制制”的知识,能够判断的知识,能够判断 ( () )晋国是姬姓封国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A B BC C D D 经典习题备选经典习题备选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西周分封的具体对象,区别开同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西周分封的具体对象,区别开同姓和异姓。如燕国为王室召公奭、晋国为成王弟叔虞,姓和异姓。如燕国为王室召公奭、晋国为成王弟叔虞,与鲁国、卫国均为同姓。而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启、秦与鲁国、卫国均为同姓。而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启、秦国国君当为少昊伯益之后。故晋燕两国不能通婚,排除国国君当为

37、少昊伯益之后。故晋燕两国不能通婚,排除含含的选项。故选的选项。故选C C。答案:答案:C C2 2(2012(2012上海高考上海高考) )左传左传曰:曰:“桀有昏德,鼎迁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下列成语中的的“鼎鼎”与材料中的与材料中的“鼎鼎”含义相同的是含义相同的是 ( () )A A人声鼎沸人声鼎沸 B B鼎鼎有名鼎鼎有名 C C三足鼎立三足鼎立 D D问鼎中原问鼎中原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到西周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夏到西周“鼎鼎”的迁移,的迁移,“鼎鼎”被赋予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被赋予权力的象征,

38、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问鼎中原比喻夺取天下,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问鼎中原比喻夺取天下,“鼎鼎”被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符合题意。被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符合题意。答案:答案:D D3 3(2012(2012重庆高考重庆高考) )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其表现有 ( () )战乱频仍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刑罚严酷刑罚严酷 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A A B BC C D D解析:公元前解析:公元前221221年,秦灭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因而不年,秦灭六国,实现了国

39、家的统一,因而不会会“战乱频仍战乱频仍”,错误;秦朝适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错误;秦朝适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需要,和巩固的需要,“民族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尖锐”显然错误,排除显然错误,排除;秦朝以;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刑罚严酷,法为教,以吏为师,刑罚严酷,正确;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正确;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正确。正确。答案:答案:D D4 4(2011(2011上海高考上海高考)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

40、国的 ( () )A A国主国主 B B领主领主 C C盟主盟主 D D君主君主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拥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外服就是内外服制,商王拥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外服就是附属国与盟国管辖的地区。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附属国与盟国管辖的地区。商王与邦国既有平等的关系又有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拥有对邦国支配地位的商王又有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拥有对邦国支配地位的商王实质上是盟主。所以正确选项是实质上是盟主。所以正确选项是C C。答案:答案:C C5 5(201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新课标全国高考

41、)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大一统”,以此,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于 ( () )A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

42、: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 A项错在项错在“有效控制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 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 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

43、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答案:答案:C C6 6(2011(2011浙江高考浙江高考) )( (节选节选)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政制中国政制) )达臻达臻“文明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一途,实应归功于 西周的创制。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 彩,而彩,而“共主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与秦以后 一统的君主一统的君主“独制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格局

44、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 秦之间为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材料二寓封建寓封建( (注:即分封注:即分封) )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顾亭林诗文集 (1) (

4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下”“”“其专在其专在上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请予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请予以简要评价。以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第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第(1)(1)问,西问,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则建立了专制主义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

46、制和宗法制,秦朝则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即可。第中央集权制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差异即可。第(2)(2)问,问,考查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各自的弊端,为此顾炎武提出了结合考查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各自的弊端,为此顾炎武提出了结合分封制和郡县制优点的分权思想,这是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但分封制和郡县制优点的分权思想,这是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但与现代民权意识有本质区别。与现代民权意识有本质区别。答案:答案:(1)(1)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义中央集权制。差别

47、: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思想主张:提出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思想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的分权思想。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民权”意识。意识。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基本政治制度

48、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1、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秦秦(统一统一)建立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县制汉汉中朝制度中朝制度州、郡、县(州、郡、县(州刺史州刺史)察举制察举制隋唐隋唐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道、州(郡府)、县道、州(郡府)、县科科举举制制宋宋加强加强二府三司二府三司路、州(府军监)、县路、州(府军监)、县元元中书省中书省行省制度行省制度(腹里、宣政院腹里、宣政院)省)省路路府府州州县县明明顶峰顶峰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权分六部(明太祖明太祖)设内阁设内阁(明成祖明成祖)以司礼监牵制内阁以司礼监牵制

49、内阁八八股股取取士士清清设设军机处军机处和密折制和密折制(雍正雍正)理藩院理藩院、改土归流改土归流P10P10P14P14P15P15P16P16P18-19P19-204、评价、评价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开拓疆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开拓疆域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加速政治腐败加速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遏制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遏

50、制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前期和中期前期和中期)(后期后期)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P10分封制分封制官员世袭官员世袭中央任免中央任免贵族政治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官僚政治郡县制郡县制地方自主管理地方自主管理 中央垂直管理中央垂直管理3、演变特点、演变特点地方自主性削弱,中央集权强化地方自主性削弱,中央集权强化相权削弱,君权强化相权削弱,君权强化P13P13-14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汉武帝设“中朝中朝”牵制牵制“外朝外朝”示意示意图图皇皇 帝帝尚尚 书书 令令侍侍 中中常常 侍侍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太太 尉尉九九 卿卿 中朝中朝外朝外朝皇皇 帝帝门

51、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起草政令)(执行(执行 政务)政务)(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特点:特点: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 三省六部职权既有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分工,又有,又有合作合作,提高了行政,提高了行政效率效率。 三省分工使相权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相互牵制,这就,这就削弱削弱了了相相权权,加强加强了了皇权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政政政政军军军军财财财财同中书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平章事(正相正相)参参 知知 政政 事事(副相副相)枢枢密密院院宋宋

52、朝朝二二府府三三司司制制三三司司礼礼部部户户部部吏吏部部兵兵部部工工部部刑刑部部皇帝皇帝“中中书书主主民民,枢枢密密主主兵兵,三三司司主主财财。” 宋宋史史范范镇镇传传中中书书门门下下(政政事事堂堂)枢枢密密使使三三司司使使宰相制度和内阁的区别宰相制度和内阁的区别宰相宰相内内阁首首辅权力来源力来源宰相制度宰相制度赋予予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有属官侍从咨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主,无属官任免任免要要经皇帝及大臣商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皇权影响影响制制约皇皇权君主君主专制制强强化的化的产物,物,不能制不能制约皇皇权腹里:河

53、腹里:河北、山东、北、山东、山西、内山西、内蒙古南部蒙古南部以及河南以及河南北部。北部。宣政院:管理全宣政院:管理全国国佛教佛教和和藏族藏族军军民政教事务的中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西藏、央官署。(西藏、和四川和青海部和四川和青海部分地区)分地区)十行省十行省+腹里腹里+宣政院属地宣政院属地 历史广角历史广角 行省制的演变行省制的演变 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元朝统一全国后,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元朝统一全国后,行省成为固定、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建立初年,行省成为固定、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明朝建立初年,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这一变动只在地方

54、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这一变动只是改变行省的名称,具体的行政区划仍沿袭元朝。清承明制,是改变行省的名称,具体的行政区划仍沿袭元朝。清承明制,也设置布政使司,俗称也设置布政使司,俗称“行省行省”,简称,简称“省省”。沿袭下来到。沿袭下来到民国,省又被确立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直到今民国,省又被确立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正式名称,直到今天。天。 历史广角历史广角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两种“内阁内阁” (1)(1)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策机构,而是为皇帝

55、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英国的内阁是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宪制的核心。 (2)(2)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社会属性不同。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社会属性不同。 (3)(3)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英国内阁首相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英国内阁首相由通过议会选举产生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由通过议会选举产生的占

56、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袖担任,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 历史广角历史广角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 明清科举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重经义,不切实用,明清科举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重经义,不切实用,考试命题必须以朱熹所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并考试命题必须以朱熹所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并“代圣贤立言代圣贤立言”,儒家经典成了入仕的必修科目。考试形式,儒家经典成了入仕的必修科目。考试形式死板,内容空洞;考题割裂,偏、难、奇、奥。八股取士死板,内容空洞;考题割裂,偏、难、奇、奥。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

57、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主题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主题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读史有得读史有得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材料一材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职也。 宋宋 欧阳修欧阳修新唐书新唐书 动

58、漫演示更丰富动漫演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超链接 材料二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根据所给

59、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唐代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材料一中材料一中“共议国政共议国政”可以得出三省宰可以得出三省宰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特点。材料二中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特点。材料二中“决策不再是单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纯的皇帝个人行为”表明三省拥有一定决策权,在一定程表明三省拥有一定决策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专制。度上制约皇权专制。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2)(2)“三省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分层决策,互相制衡。(3)(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分散相

60、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一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中书、密院既称“二二府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 (元元) )脱脱等脱脱等宋史宋史 材料二材料二( (宋宋)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

61、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取的措施。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根据材料一中根据材料一中“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可知分割相权;根据材料二中可知分割相权;根据材料二中“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级相轧”可知是通过权力的分割使之相互牵制,以达到集可知是通过权力的分割使之相互牵制,以达到集权于皇帝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中权于皇帝的目的;根据材料二中“收天下劲兵收天下劲兵”可知中央可知中央重视对兵

62、权的控制。重视对兵权的控制。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1)(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2)(2)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3)按照按照“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的原则部署兵力。(4)(4)从地方财权收归中央的角度加强中央集权。从地方财权收归中央的角度加强中央集权。 名师归纳名师归纳清理过关清理过关 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

63、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或更多一分为三或更多) ),使,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二是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二是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身边远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外朝或外廷的大臣) )向皇帝身边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 (内朝或宫内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的侍臣、宦室) )转移,即由远及近转移,即由远及近( (或由外到内或由外到内) );同时,行使;同

64、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 (宫内宫内) )向外朝向外朝( (外廷外廷) )转移,即转移,即由内向外。由内向外。主题二古代中国选官用人制度主题二古代中国选官用人制度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读史有得读史有得 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材料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卿世禄制世禄制”。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张岂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历史十五讲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

65、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晋书段灼传段灼传 这一制度这一制度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的,是由一系这一制度达到充分发展的,是由一系列的考试组成的。列的考试组成的。 美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 古代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原则、选古代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原则、选官基础有什么发展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据材料和所学官基础有什么发展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总结选官制度的

66、发展趋势。知识归纳总结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从从“皆世族皆世族”“”“惟问中正惟问中正”“”“通过考通过考试试”等信息可以推断出选官制度在选官标准、选官方式上等信息可以推断出选官制度在选官标准、选官方式上的变化;通过第三段材料,推断出选官制度发展到科举制的变化;通过第三段材料,推断出选官制度发展到科举制体现的原则变化。体现的原则变化。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

67、平、客观。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名师归纳名师归纳清理过关清理过关 客观公正地看待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客观公正地看待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1)就地位而言,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就地位而言,古代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统治的重要举措。 (2)(2)就作用而言,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就作用而言,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的后期,逐

68、渐影响和阻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碍了社会的发展。 (3)(3)就选拔标准和方式而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主就选拔标准和方式而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财产、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财产、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开、公平、的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开、公平、客观。客观。 (4) (4)就选拔程序而言,汉代主要是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就选拔程序而言,汉代主要是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隋唐以后主要是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从汉至官,隋唐以后主要是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从汉至唐选官制

69、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 (5)(5)虽然科举制的弊端虽然科举制的弊端( (忽略品行、考试内容没有与时忽略品行、考试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俱进) )显而易见,但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它的积极作显而易见,但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它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主题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影响主题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影响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读史有得读史有得 宰相制度和内阁的区别宰相制度和内阁的区别 材料一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70、,虽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明 朱元璋朱元璋明太祖实录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明神宗实录 动漫演示更丰富动漫演示更丰富 见课件光盘见课件光盘 超链接超

71、链接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宰相制度和内阁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宰相制度和内阁制的区别有哪些。制的区别有哪些。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从材料一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的存在从材料一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的存在会导致会导致“专权乱政专权乱政”,因此认为,因此认为“罢相罢相”可以可以“稳当稳当”。材料二中材料二中“只备论思顾问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原非宰相”是关键信息,可是关键信息,可知内阁仅是顾问,而非法定机构;由知内阁仅是顾问,而非法定机构;由“皆上窃君上之威灵,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下侵六曹之职掌”可知内阁的法定职权其实有限。可知内阁的法定职权其实有限。宰相制度和内

72、阁的区别宰相制度和内阁的区别宰相宰相内内阁首首辅权力来源力来源宰相制度宰相制度赋予予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有属官侍从咨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主,无属官任免任免要要经皇帝及大臣商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皇权影响影响制制约皇皇权君主君主专制制强强化的化的产物,物,不能制不能制约皇皇权分析军机处的历史作用分析军机处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材料一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清清军机大臣的自嘲诗军机大臣的自嘲诗 材料二材料二军机处的设立

73、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内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办理。( (军机处军机处) )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递缮撰,而不能稍只供传递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有赞画于其间”。当不好的军机大臣当不好的军机大臣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军机处的工作有何特点?在中根

74、据材料一、二分析,军机处的工作有何特点?在中央机构中处于何种地位?央机构中处于何种地位? 教你读史教你读史 材料一自嘲诗刻画了军机处的工作特点:材料一自嘲诗刻画了军机处的工作特点:遵照意旨办理事务,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由材料二中遵照意旨办理事务,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由材料二中“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地位”“”“军机大臣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军机大臣没有制度上的规定”“”“皇帝临时交办皇帝临时交办”等信息可知,军机处是清中央机构的核心;军机处的地位等信息可知,军机处是清中央机构的核心;军机处的地位并不稳定、且始终处于皇权

75、的掌控之中。并不稳定、且始终处于皇权的掌控之中。“军机大臣只是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承旨办事而已”说明军机大臣无决策权。说明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军机处在处理军务上的突出特点军机处在处理军务上的突出特点特点特点表表现勤勤地近内廷,便于皇帝宣召地近内廷,便于皇帝宣召密密皇帝召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机大臣,连太太监都不得在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速速办事效率高,能快速事效率高,能快速处理各种文理各种文书,按皇帝,按皇帝旨意旨意办理理军务 名师归纳名师归纳清理过关清理过关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影响 (1) (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

76、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流、发展和提高。 (2) (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

77、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命题趋向命题趋向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呈现新材料,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典例11(2012(2012山东高考山东高考)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

78、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目的是 ( () ) A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特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特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超链超链接接 解题规范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唐朝一定时空:唐朝二明考点:三省六部制二明考点:三省六部制三抓关键:三抓关键:“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允许行宰

79、行宰 相权相权”第二步:析选项第二步:析选项选项 对应度度理由理由A与与题无关无关“推行科推行科举取士取士”与与题目无关目无关B正确正确唐高宗唐高宗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分割相做的根本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加强强皇皇权C有关但有关但不准确不准确“分工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作,提高行政效率”仅是表是表现形式,不是目的形式,不是目的D说法法错误“抑制朋党之争抑制朋党之争”是唐后期是唐后期发生的生的现象与史象与史实不符不符 典例典例22(2012(201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

80、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知,他主张( () ) A A限制君权限制君权 B B削弱相权削弱相权 C C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D D废除三省六部制废除三省六部制命题趋向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特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特别关注:例题均配有动态课件,见课件光盘超链超链接接 解题规范解题规范 ( (请自主思考请自主思考) )第一步:审题干第一步:审题干一定时空:一定时空:_二明考点:二明考点:_三抓关键:三抓关键:_ _第二步:析选项第二步:析选项中国古代

8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君权和相权的关系中央集权制下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说明,说明相权对君权有一定约束作用相权对君权有一定约束作用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材料没有反映三省六部与与题无关无关D君主立君主立宪制是指以制是指以宪法法约束君主束君主权力的制度,力的制度,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中没有反映与与题无关无关C从材料可知从材料可知评论者反者反对飞出宰相制出宰相制 说明明错误B评论认为宰相的宰相的劝谏会使君主不会肆无忌惮,会使君主不会肆无忌惮,可可见相相权构成构成对君君权的限制,此的限制,此项正确正确正确正确A理由理由对应度度选项 课堂

82、感悟高考课堂感悟高考 1 1(2011(2011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 ) A A宗法制的终结宗法制的终结B B察举制的完善察举制的完善 C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D科举制的推行科举制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和父祖官爵,

83、当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推行后,重门第的选重门第和父祖官爵,当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推行后,重门第的选官标准官标准( (如九品中正制如九品中正制) )逐步得以改变乃至消失。故正确选项为逐步得以改变乃至消失。故正确选项为D D。答案:答案:D D2 2(2010(2010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

84、力C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唐代谏官评议皇帝得失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唐代谏官评议皇帝得失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说明唐代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A A、B B不符合不符合题意。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题意。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故说明宋代谏官向皇帝负责故C C不符合题意。通过对比不符合题意。通过对比唐代和宋代谏官的产

85、生方式和职责可知,宋代的君主唐代和宋代谏官的产生方式和职责可知,宋代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专制进一步强化。答案:答案:D D3 3(2009(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 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 史、门下、尚书三省制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唐代

86、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 的权力牵制体系的权力牵制体系 D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君主专制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专解析:君主专制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专 断,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是常态。所谓断,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是常态。所谓“特殊特殊” 情况则是指君主专制受到限制或制衡。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集情况则是指君主专制受到限制或制衡。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集 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故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故D D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 解析:

87、解析:D D4 4(2009(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 A清清 B B明明 C C汉汉 D.D.秦秦解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解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丞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是废丞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承明制不曾设置丞相。此废除,清承明制不曾设置丞相。答案:答案:A A5 5(2008(2008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 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

88、“清君侧清君侧”为名起兵,为名起兵, 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 ) A. A. 实行了内阁制实行了内阁制 B. B. 设立了军机处设立了军机处 C. C. 实行了分封制实行了分封制 D. D. 郡县制受到挑战郡县制受到挑战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削藩”, “藩藩” 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 胁的势力,胁的势力,C C项符合题干要求。项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答案:C C6 6(2012(2012海南高考海南高考) )北宋初期,行使监

89、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廷”。这种现象反映了。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解析:题干主要反映宋代御史与宰相的关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系变化,以此说明相权的削弱,皇权的加强,说

90、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御史强,说明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御史掌握的是监察权,掌握的是监察权,A A项题干无从反映,项题干无从反映,D D项项不符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不符史实;宋代以前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汉代的强皇权,致力于削弱相权,如汉代的“中中朝朝”和和“外朝外朝”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制度、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B B项排除。项排除。答案:答案:C C 课下演练提升见课下演练提升见 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 ( (二二) ) 高效学法集锦高效学法集锦 1 1运用图示法记忆,理解中央集权的加强运用图示法记忆,理解中央集权的加强(1)(1)中央集权与地

91、方分权的斗争示意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示意图:(2)(2)图示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点:图示郡县制与行省制的不同点:2 2运用图示法概览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成熟运用图示法概览从汉至元中央制度的成熟 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称“二府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三司”,又称计相,又称计相,是总管财政的宰相。是总管财政的宰相。 元代的中书一省制,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元代的中书一省制,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政机关。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

92、由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丞相各一人,“统六官,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统六官,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天子,理万机”。( (元史元史) )3 3运用图示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用图示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1)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三权制衡三权制衡”现象:现象:(2)(2)图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 4漫画理解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漫画理解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相关资料选编

93、相关资料选编 一、郡国并行制一、郡国并行制 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大的相异之处。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故称“异姓王异姓王”。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他

94、的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同姓王姓王”共有共有9 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等。史称财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 二、中朝与外朝二、中朝与外朝 “内朝内朝”也就是也就是“中朝中朝”。西汉自汉武帝时起,为加强皇权,。西汉自汉武帝时起,为加强皇权,便宠信近臣,

95、令其充当中书令、侍中、给事中等高级侍从官职,便宠信近臣,令其充当中书令、侍中、给事中等高级侍从官职,出入禁中,与闻国政。这样,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出入禁中,与闻国政。这样,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以便皇帝控制,因而出现了转移,以便皇帝控制,因而出现了“内朝内朝”与与“外朝外朝”之分。由之分。由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内朝内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权力;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外朝外朝”,逐渐退居到仅是执,逐渐退居到仅是执行政务的地位。行政务的地位。 用内朝官来压制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

96、中央政治制度发用内朝官来压制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至东汉,内朝官制导致外戚与宦官专政的局面。外戚当政者至东汉,内朝官制导致外戚与宦官专政的局面。外戚当政者加加“将军将军”名号,宦官专权者多加名号,宦官专权者多加“中常侍中常侍”名号。不论外戚还名号。不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作为内朝官而专政的。是宦官,都是作为内朝官而专政的。 三、宣慰司三、宣慰司 官名。元代置,在行省之下,分道以总郡县,是行省和郡官名。元代置,在行省之下,分道以总郡县,是行省和郡县之间的承转机关,掌管军民事务。亦有称宣慰司都元帅府、县之间的承转机关,掌管军民事务。亦有称宣慰司都

97、元帅府、宣慰使,设于少数民族地区,直属中央宣政院。明清沿置。宣慰使,设于少数民族地区,直属中央宣政院。明清沿置。 四、宣政院四、宣政院 元代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军事民政的中央机关。元朝初建,元代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军事民政的中央机关。元朝初建,一切建制沿袭唐宋,根据实际需要,亦增设一些新机构,宣政一切建制沿袭唐宋,根据实际需要,亦增设一些新机构,宣政院即是其一,主掌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由于元朝统治者崇信院即是其一,主掌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由于元朝统治者崇信喇嘛教,大力推行宗教,因此主管宗教事务的宣政院权势极大,喇嘛教,大力推行宗教,因此主管宗教事务的宣政院权势极大,宣政院下设院使、同知、副使等官。

98、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设置宣政院下设院使、同知、副使等官。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设置于元世祖至元元年于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1264),至元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宣政院,至元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宣政院官职人选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设行宣政院驻当地处理。官职人选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设行宣政院驻当地处理。凡重大军政问题,均与枢密院共同决定。凡重大军政问题,均与枢密院共同决定。 五、察举和征辟五、察举和征辟 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朝主要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朝主要采用采用“察举察举”和和“征辟征辟”两种方法来选拔官吏。所谓两种方法来选拔官吏。所谓“察举察举”,是地方长官

99、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是地方长官在其辖区内,定期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这些被推荐的人,经过考核授予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这些被推荐的人,经过考核授予不同的官职。不同的官职。“察举察举”之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之外,皇帝和高级官员也可以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来做官。由朝廷征聘为朝廷官征聘有名望和才能的人来做官。由朝廷征聘为朝廷官员的,称为员的,称为“征征”,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由高级官员征聘为自己属官的,称为称为“辟辟”,或称,或称“辟除辟除”,因此称为,因此称为“征辟征辟”。 六、孝廉六、孝廉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

100、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选拔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主要选拔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孝”就是孝悌的人,就是孝悌的人,“廉廉”就是廉吏。例如就是廉吏。例如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的孝子郭巨,中的孝子郭巨,( (今属山东长清人今属山东长清人) )“为母埋儿为母埋儿”的故事中说:东汉时,郭巨的故事中说:东汉时,郭巨“家贫,有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得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得”。这种残酷的。这种残酷的“愚孝愚孝”,当

101、时被渲染为大,当时被渲染为大孝至孝的典型,郭巨遂被荐举为孝廉。后来,所谓以封建伦理为标准,孝至孝的典型,郭巨遂被荐举为孝廉。后来,所谓以封建伦理为标准,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以图被荐举孝廉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以图被荐举孝廉入仕,博取高官厚禄。例如邓禹一家,入仕,博取高官厚禄。例如邓禹一家,“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

102、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七、唐代的宰相制度七、唐代的宰相制度 唐代宰相的名称虽然屡有变更,但这种变更是有规律唐代宰相的名称虽然屡有变更,但这种变更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武德五年到六年,是以三省之长或兼判、遥领可循的。从武德五年到六年,是以三省之长或兼判、遥领三省之长者为相;武德六年到贞观二十三年,是以中书令、三省之长者为相;武德六年到贞观二十三年,是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为相;从贞观二十三年到乾元元年,是以侍中、左右仆射为相;从贞观二十三年到乾元元年,是以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为相;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

103、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为相;从乾元元年到唐朝末年,是以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从乾元元年到唐朝末年,是以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的更新变平章事为相。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代的更新变革,趋于完善成熟。中唐以后,地方藩镇林立,朝中宦官革,趋于完善成熟。中唐以后,地方藩镇林立,朝中宦官专权,三省六部制受到破坏,出现了专权,三省六部制受到破坏,出现了“内相内相”“”“使相使相”,相权终于旁落,宰相制度趋于败坏。相权终于旁落,宰相制度趋于败坏。 唐朝丞相选拔制度的特点。唐初,战功是选拔丞相唐朝丞相选拔制度的特点。唐初,战功是选拔丞相的主要途径,从武则天统治

104、直到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的主要途径,从武则天统治直到终唐之世,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主要途径。通过科举取士,经过特别是进士科逐步成为主要途径。通过科举取士,经过吏治考试任官,再历经州、县、台省任职的锻炼考验,吏治考试任官,再历经州、县、台省任职的锻炼考验,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寻用为相。入相具备决断军国大事的才能和智慧,方可寻用为相。入相之后,皇帝定期亲判断其考课,评有等第。由此可见,之后,皇帝定期亲判断其考课,评有等第。由此可见,唐代的选相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唐代的选相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唐代宰相办公的特点。唐朝的宰相不同于秦汉,多是他官兼职,或唐代宰相办公的特点。唐朝

105、的宰相不同于秦汉,多是他官兼职,或是丞相兼领他职,所以没有独立的办公机构是丞相兼领他职,所以没有独立的办公机构相府,它是集体负责制,相府,它是集体负责制,主要任务是帮助皇帝议决军国大政,或者拟订皇朝政令,自己不能向政主要任务是帮助皇帝议决军国大政,或者拟订皇朝政令,自己不能向政权的其他部门发号施令。宰相议事决策,拟订重大政令的地方叫政事堂。权的其他部门发号施令。宰相议事决策,拟订重大政令的地方叫政事堂。关于其性质,史学界看法不一。有的观点认为,综观唐朝一代,政事堂关于其性质,史学界看法不一。有的观点认为,综观唐朝一代,政事堂是宰相协助皇帝驾驭天下的议事决策机关,但若把政事堂看作是凌驾于是宰相协

106、助皇帝驾驭天下的议事决策机关,但若把政事堂看作是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权力很大的宰相府,似乎不妥。关于三省六部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权力很大的宰相府,似乎不妥。关于宰相的上班制度,开元以前宰相的上班制度,开元以前“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天。天宝末年以后,更直掌事,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印后,中书令专断相权,宝末年以后,更直掌事,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印后,中书令专断相权,从而产生了执政事笔的当国宰相。唐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利用乡亲、从而产生了执政事笔的当国宰相。唐朝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利用乡亲、门生故旧拉帮结党之弊,也为了提倡遵章办事,发挥宰臣

107、的正常统治效门生故旧拉帮结党之弊,也为了提倡遵章办事,发挥宰臣的正常统治效能,还规定了必要的回避制度。对退休宰相,物质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能,还规定了必要的回避制度。对退休宰相,物质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政治上给予一些荣誉和特权。顾,政治上给予一些荣誉和特权。 经典习题备选经典习题备选 1 1(2012(2012北京高考北京高考)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 )A A唐长安唐长安B B宋开封宋开封C C元大都元大都 D D明北京明北京解析:图中只有解析:图中只有“中书省中书省”。由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由

108、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枢密院和参知政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枢密院和参知政事,明代废除中书省,故排除事,明代废除中书省,故排除A A、B B、D D三项。元朝实三项。元朝实行行“一省制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故,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故选选C C项。项。答案:答案:C C2 2(2012(2012安徽高考安徽高考)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这句话意在强调 (

109、 () )A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B选官须注重才学选官须注重才学C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D选官应注重品行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选官不能只重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选官不能只重才学,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日后滥用职权,才学,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日后滥用职权,危害百姓。危害百姓。答案:答案:D D3 3(2012(2012全国全国新课标高考新课标高考)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积成样本四巨册成样本四巨册”,官员,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时人称之为:之

110、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这反映出当时 ( () )A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内阁依照皇帝旨意、公务案例办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内阁依照皇帝旨意、公务案例办事,不敢创新。事,不敢创新。A A项不符合史实;项不符合史实;C C、D D两项不符合材料。两项不

111、符合材料。故答案为故答案为B B。答案:答案:B B4 4(2012(2012天津高考天津高考)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亲臣重臣”中遴选,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或“在军机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军机处官员按才德

112、标准遴选D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根据解析:根据“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邻”可知,可知,A A、B B两项表述正确。根据两项表述正确。根据“多从多从亲臣重臣亲臣重臣中中遴选遴选”可知,可知,C C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项错误,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行走行走”的含的含义是临时委派,故义是临时委派,故D D项表述正确。项表述正确。答案:答案:C C5 5(2012(2012江苏高考江苏高考)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113、,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如之何。既可( (科举科举)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114、吕思勉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渐渐地,这些考试( (指科举指科举) )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材料三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

115、,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郎,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请回答:(1

116、)(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进步性。(2)(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鉴价值。解析:第解析:第(1)(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料

117、“破朋党之私破朋党之私”“”“徇私舞弊之限制徇私舞弊之限制”从打破特权、扩大统治基从打破特权、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等角度概括。第础、提高官员素质等角度概括。第(2)(2)问,根据关键词问,根据关键词“集中集中”“正统正统”“”“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行概括总结。第进行概括总结。第(3)(3)问,从制度问,从制度创新、公平理念、激发奋斗精神等方面分析。创新、公平理念、激发奋斗精神等方面分析。答案:答案:(1)(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

118、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素质。(2)(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正统正统) );维护;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一、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1主要含义主要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9、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个概念。 (1)(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3)二者关系:

120、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2.2.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 3 3历史影响历史影响 (1)(1)积极方面:积极方面: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

121、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 (2)消极方面:消极方面: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

122、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二、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二、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比较项分封制分封制郡郡县制制行省制行省制不不同同点点盛行的盛行的时代代奴隶社会的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封建时代代确立并

123、盛行于元、确立并盛行于元、明、清明、清和中央和中央政府政府关系关系诸侯国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力和地位可以世可以世袭郡、郡、县则是中央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行政机构,郡守和和县令都由皇帝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直接任免是中央最高行政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机关中中书省省的派出机构,其的派出机构,其行政行政长官直接官直接对中央中央负责比比较项分封制分封制郡郡县制制行省制行省制不不同同点点作用作用和影和影响响分封制分封制虽在一定在一定时期内期内产生生过一些一些积极作用,但极作用,但长期以期以来其残余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力破坏了国家的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一

124、和社会安定会安定不不仅在当在当时有效地加有效地加强强了了中央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了国家的统一,而且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后世的调整和整和补充,其充,其积极作用愈极作用愈发明明显相相同同点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了巩固固统治;都在一定治;都在一定时期内期内产生生过积极作用极作用 三、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三、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

125、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推行 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

126、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5)(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四、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四、明清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机构机构项目目明清内明清内阁近代西方内近代西方内阁形成形成条件条件封建封建经济的的发展,君主展,君主专制制制度加制度加强强资本主本主义发展,展,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与改革与改革权力力地位地位明清内明清内阁始始终不是法定的不是法定的

127、中央一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的内侍机构内内阁首首辅也不是宰相,其也不是宰相,其职权与地位的与地位的变化完全取决化完全取决于皇帝于皇帝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是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英国的内英国的内阁由由议会下院多数会下院多数党党领袖袖组建,建,对议会会负责,接,接受受议会的会的监督;内督;内阁首相首相实际上控制行政上控制行政权、立法、立法权等大等大权总统制下的内制下的内阁由由总统组建,建,对议会会负责,与,与议会相独立、会相独立、相制相制约历史史影响影响是中君主是中君主专制制强强化的重要化的重要标志;志;严重阻碍中国重阻碍中国资本主本主义萌芽的萌芽的发展与

128、社会的展与社会的进步步巩固了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极大的民主;极大促促进了了资本主本主义经济的迅速的迅速发展展规范答题类规范答题类解答非选择题的解答非选择题的“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增分策略指导增分策略指导 大家都知道高考阅卷是大家都知道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网上阅卷”,所谓网上阅卷,所谓网上阅卷主要是指评阅非选择题。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主要是指评阅非选择题。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第一: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第一:字迹一定要清楚,答案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范,书写要工整。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

129、后很难保证阅卷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第二: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人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第二: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的考生答题时粗心大意,如把的考生答题时粗心大意,如把2626题的答案写在题的答案写在2727题的答题题的答题框内,这样造成了失分就太可惜了。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框内,这样造成了失分就太可惜了。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一个个前前提提答案要准确答案要准确规范,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定的答题框内。每年框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

130、不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清,答题空空间安排不合理,使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卷老师找不着要点找不着要点两两个个原原则(1)(1)答案答案“点要多,面要全,点要多,面要全,话话要短要短”。回答非。回答非选择题选择题要注意要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历史史专专用用词词句,太句,太简洁简洁易漏知易漏知识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多多益善善”的的办办法,但要注意法,但要注意“多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广度度”,而,而“深度深度”要适可而止,解要适可而止,解释话

131、释话要短,不要重复、要短,不要重复、啰嗦啰嗦(2)(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关键词键词”写前面。要写前面。要紧紧扣扣设问设问,把要,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简洁的的语语句按句按分分别别写出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加冒号来,每个小要点后加冒号导导出解出解释释,让阅让阅卷老卷老师师一眼就能看出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你回答的要点,这样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码能少失分能少失分 典型案例展评典型案例展评 (2012(2012吉林二模吉林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

132、又叫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采用特定的格式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八股取士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既要考知识,更要考智力和悟性。要考智力和悟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提调官和监试官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立即封锁内外门户,不得擅自出入。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生所带考具均有规矩,如帽

133、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以防以防夹带。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夹带。开考后有巡绰官负责巡逻监督。考生交卷时由受卷所登记收缴,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转送弥封所编号密封,再送誊录所朱笔誊抄,对读朱墨二卷核对无误,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将朱卷交同考官分房阅卷。同考再向主考荐卷,均要写出评语。名次确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定后在公堂上调入考生原作墨卷对照字号,确定名单发榜。殿试则较为简单,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简单

134、,只有一场,收卷后同样弥封编号,交读卷官评定高下,报皇帝钦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定名次,送内阁填写黄榜公布。 张岂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材料二清人赵翼写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做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做“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有一个有一个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元代的汉族人在著作中说,他发现:金代登科

135、记登科记里的里的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这些进士,在金朝快被蒙古灭掉的时候,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的都是汉族人。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烈士,为金效劳的都是汉族人。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是同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榜进士。包括明朝末年,也是这样。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2011(2011年年1111月月2424日日) ) 材料三材料三1855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年英国文官制度刚刚建立时的试题,考试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试

136、内容均为数学、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学问。刘海峰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的特点。(6(6分分) ) (2)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宋以后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宋以后朝代末年朝代末年“殉难者多进士殉难者多进士”?(6(6分分) ) (3)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家在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

137、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6(6分分) ) 阅卷话得失阅卷话得失 点评点评 优点:考生甲的卷面整洁,答题体现了优点:考生甲的卷面整洁,答题体现了“个个前提,两个原则前提,两个原则”,要点,要点(1)(2)(3)(1)(2)(3)表述清晰,要点简明,表述清晰,要点简明,有利于阅卷,考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紧扣设问,有利于阅卷,考生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紧扣设问,条理作答,应属于上等答卷。条理作答,应属于上等答卷。 缺点:第缺点:第(1)(1)问要点问要点回答不错,但对材料一的隐形回答不错,但对材料一的隐形信息未能读出来,明清统治者对科举的重视,体现了专制主信息未能读出来,明清统治

138、者对科举的重视,体现了专制主义强化的特点,漏掉了这一要点。第义强化的特点,漏掉了这一要点。第(2)(2)问要点问要点回答不错,回答不错,但同样未能读出材料二的隐形信息;这些进士的个人命运与但同样未能读出材料二的隐形信息;这些进士的个人命运与朝代息息相关,要点朝代息息相关,要点表述不清晰。第表述不清晰。第(3)(3)问对问对科举制对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西方考试制度影响的隐形信息未能很好理解,虽然把主要的隐形信息未能很好理解,虽然把主要要点答出来了,但要注意设问是要点答出来了,但要注意设问是“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不要局限于,不要局限于“英国英国”。 点评点评 值得肯定的地方:考生乙在答题技巧上

139、,会从值得肯定的地方:考生乙在答题技巧上,会从材料中获取表层信息,按设问作答,其中明显的采分点有:材料中获取表层信息,按设问作答,其中明显的采分点有:八股取士,考试有严密程序,受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公平八股取士,考试有严密程序,受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公平竞争。竞争。 存在的问题:考生乙历史学科基础较差,未能按存在的问题:考生乙历史学科基础较差,未能按“一个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前提,两个原则”条理解答非选择题,答题欠规范,有些要条理解答非选择题,答题欠规范,有些要点与采分点一致,但在表述过程中,并未明确表达,有的要点与采分点一致,但在表述过程中,并未明确表达,有的要点虽已答出,阅卷老师并不一定找到

140、要点。平时解答非选择点虽已答出,阅卷老师并不一定找到要点。平时解答非选择题时要严格按照题时要严格按照“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进行训练,学会规进行训练,学会规范答题,争取在高考中获得较理想的分数。范答题,争取在高考中获得较理想的分数。 满分答案满分答案 我的收获我的收获 (1) (1)特点:特点: 采用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达到公采用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平公正的原则; 严密性、规范性堪称完备;严密性、规范性堪称完备; 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 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强化。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强化。( (任答任答3 3点点即可即可) ) (2)

141、(2)原因:原因: 用传统的儒家经典作为考试教材,用传统的儒家经典作为考试教材,有助于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进行道德熏陶有助于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进行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和气节培养; 殉难的进士都是这些朝代的受益者,殉难的进士都是这些朝代的受益者,个人命运与朝代息息相关;个人命运与朝代息息相关; 满分答案满分答案 我的收获我的收获 儒家儒家( (理学理学) )强调杀身成仁,宁为玉碎,强调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不为瓦全的精神。( (任答两点即可任答两点即可) ) (3) (3)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公开竞争、平等择公开竞争、平等择优优”的合理性;的合理性; 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近

142、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的现实需要; 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趋势; 舍弃了对古代经典的考查,考查的内舍弃了对古代经典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与职位紧密相连。容与职位紧密相连。( (任答任答3 3点即可点即可) ) 针对训练提能针对训练提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帝帝( (仁宗仁宗) )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 (征征) )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

143、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预闻。”帝曰: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明史明史卷八卷八 材料二材料二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 (票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 明会要明会要卷二十九卷二十九 材料三材料三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或宰相均为历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

144、或宰相均为历代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不是其法定下属;历代丞相、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不是其法定下属;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综理政务,统率百僚综理政务,统率百僚”,对皇,对皇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问,而票拟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取决于批红。问,而票拟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取决于批红。 整理

145、自关文发、颜广文整理自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1)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4(4分分) ) (2) (2)依据材料二,说明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依据材料二,说明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2(2分分) )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6(6分分) ) (3) (3)有人认为明代内阁拥有了丞相之权,也有人认为内有人认为明代内阁拥有了丞相之权,也有人认为内阁并无

146、丞相之权,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阁并无丞相之权,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知识说明理由。(8(8分分) ) 解析解析 第第(1)(1)问,结合材料一中问,结合材料一中“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诏”“”“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回答即可。第回答即可。第(2)(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主票拟也主票拟也”一句回答,第二小问一句回答,第二小问从人数、权力、地位等方面归纳。第从人数、权力、地位等方面归纳。第(3)(3)问,从内阁与丞相在问,从内阁与丞相在地位、权力等方面的区别来回答。可以有自己的观

147、点,但要地位、权力等方面的区别来回答。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要紧扣问题。紧扣问题。 答案答案 (1)(1)救济百姓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救济百姓是刻不容缓的大事;(2(2分分) )从明太从明太祖废丞相,成祖始设内阁起,大学士就参与草拟诏书。祖废丞相,成祖始设内阁起,大学士就参与草拟诏书。(2(2分分) ) (2) (2)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2(2分,提到分,提到票拟可给票拟可给1 1分;提到参与决策给分;提到参与决策给1 1分分) )。丞相有固定人数,内阁。丞相有固定人数,内阁没有;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具有统领百官没有;丞相是最高行

148、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具有统领百官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6(6分,每点分,每点2 2分分) )(3)(3)观点点理由理由1.1.拥拥有有(2(2分分) )内内阁直接参与最高决策;直接参与最高决策;(2(2分分) )所做决策超越所做决策超越六部;六部;(2(2分分) )因接近皇因接近皇权而使其地位与而使其地位与过去的去的丞相相似丞相相似(2(2分分) )2.2.没有没有(2(2分分) )内内阁参与决策但只参与决策但只备顾问;(2(2分分) )内内阁不是法不是法定最高行政定最高行政长官,不能官,不能统领百官;百官;(2(2分分) )内内阁并没有法定的凌并没有法定的凌驾于百官

149、之上的地位于百官之上的地位(2(2分分) )学科素养类学科素养类了解历史研究方法,感悟历史学习和备考了解历史研究方法,感悟历史学习和备考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明确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培过程。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养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

150、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1 1历史的含义历史的含义 (1)(1)我们通常所说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在。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物馆的橱柜里,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物馆的橱柜里,历

151、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2)人们通常所说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这种撰写的历史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纂而呈史撰述,这种撰写的历史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纂而呈现出来的,它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是客观的,但现出来的,它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是客观的,但对历史的记述或者说记叙性的历史,难免有主观的局限。对历史的记述或者说记叙性的历史,难免有主观的局限。 2 2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1)(1)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这一过程,并揭

152、示出其中的程,历史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这一过程,并揭示出其中的规律,这是历史学最重要的功能。规律,这是历史学最重要的功能。 (2)(2)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里面既有政治实体的连续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里面既有政治实体的连续性、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发展的连续性等因素,也有性、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思想发展的连续性等因素,也有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因素。也就是说,历史学是中华文明历史学发展的连续性因素。也就是说,历史学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延续的重要纽带。 (3)(3)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民族精神传承的载

153、体。 (4)(4)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宝库。3 3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要求要求目目标获取和解取和解读信息信息理解理解试题提供的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要求整理材料,最大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限度地获取有效取有效信息信息对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进行完行完整、准确、合理的整、准确、合理的解解读调动和运和运用知用知识辨辨别历史事物和史事物和历史解史解释理解理解历史事史事实,分析分析历史史结论说明和明和证明明历史史现象和象和历史史观点点描述和描述和阐释事物事物客客观叙述叙述历史事物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史事物的

154、本质和和规律,并做出律,并做出正确正确阐释论证和探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的方法论证历史史问题使用批判、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史观点点独立地独立地对历史史问题和和历史史观点提出不点提出不同看法同看法 4 4历史学习和高三备考历史学习和高三备考 (1)(1)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同学们应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新课程背景下,同学们应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

155、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行较为全面的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作学习和交流。 (2)(2)类化知识,文明类化知识,文明“理理”史,规律史,规律“升升”华:历史是纷华:历史是纷繁复杂的,要善于将繁杂的知识类化和同化,繁复杂的,要善于将繁杂的知识类化和同化, 任何历史事件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有规律的,学习时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共性,都是有规律的,学习时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共性,实现历史知识实现历史知识“公

156、式化公式化”、历史事件、历史事件“步骤化步骤化”、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脸谱化脸谱化”,这有助于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这有助于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3) (3)关注时政,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对现实问关注时政,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中,以当今题进行历史反思: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史料、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史料、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因此历史复

157、习必须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因此历史复习必须增强对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从历史角度出发去增强对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从历史角度出发去分析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 典例典例 (2012(2012四川高考四川高考)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 ) A A世袭制世袭制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科举制科举制 D D行省制行省制 解析解析 世袭制、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体世袭制、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体现了社会小集团的特权,而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很难体现现了社会

158、小集团的特权,而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很难体现公平,排除公平,排除A A、B B两项;两项;D 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旨在加强中央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对地方的管理,和“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关系不大。关系不大。C C项则采用公开项则采用公开的形式,向社会开放选拔人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的形式,向社会开放选拔人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 答案答案 C C 命题者说命题者说 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当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当代背景下,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审视历史上的科举制,代背景下,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审视历史上的科举制,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把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科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把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历史高考命题之中,这种命题的社会功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历史高考命题之中,这种命题趋势充分体现了新教改的导向性,应引起特别关注。趋势充分体现了新教改的导向性,应引起特别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