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7940263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危机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危机管理中 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汇报人: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公共危机的概念公共危机的概念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表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表现公共危机的概念 公共危机通常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冲突以及战争、恐怖袭击或其他极端行为引发的各类事件。公共危机管理也称“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或“紧

2、急状态管理”。2006 年我国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公共危机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以上公共危机事件均带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突发性、危害性、难控性、

3、紧迫性、未知性、双重效果性和普遍性。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1、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压力。 中国社会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全民“共享型”增长到“部分获益型”,在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中, 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另一方面,原有的不均衡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张力加大。以上这些因素对危机的直接受害群体公民提出了紧迫的、客观的要求, 要求公民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发挥非政府的力量应对危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2、我国政府确立了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 这样的政府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随

4、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 行政权力日益分化, 现代社会的集中化统治与权力的一元化独占态势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参与。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多元共治已成为当代重要的治理结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首先,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具有广泛的社会吸纳性, 整合了多元化的民间资源同时又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组织, 代表了社会中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利益, 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公益性和社会性; 其次,非政府组织发挥中介作用、专业化优势能够灵活地直接参与危机救援, 在紧急情况下弥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

5、足; 再次,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动员的主要力量, 社会动员是政治动员和行政动员的有力补充。这种动员方式更能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公众自我价值的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4、我国发生危机事件的频率逐渐升高, 破坏性逐渐增大, 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渐多元化。 公共危机管理客体的复杂性对危机管理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政府失灵”的问题, 而非政府组织具有的公益性、民间性、灵活性、专业性的特点使它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在应对复杂问题是快速启动程序。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参与方式公共危机治理的重点在

6、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非政府组织通过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参与,有效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一是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二是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三是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定位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的定位(一)民众利益表达的渠道,是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桥梁。(二)非政府组织是危机隐患与危机应对的参与者。(三)非政府组织是筹集民间慈善捐赠的组织者。(四)非政府组织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主力。(五)非政府组织是未来善治的主体。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

7、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1.非政府组织能及时发现信息、预防公共危机发生。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21世纪,信息的搜集整理、时效性和准确性,对政府能否急时、准确地处理危机事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动员社会各阶层社区、组织、社团通过多方面渠道反馈信息,协助政府等相关部门,尽可能防范于未然。另外,在群众与政府的关系中搭建一座桥梁,加强各级组织与政府的沟通联系,通过它们传递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有待改进的隐患适时作出调整,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2.非政府组织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筹集员和监督者

8、。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筹集资金、争取国内外支持和援助,以及管理和使用好这些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非政府组织能够有效地通过国际关系,募集国外援助;通过宣传、呼吁等方y式引起社会对危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游说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应对公共危机,如捐款、捐物等。同时,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和协同也促进公共资源的合法使用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我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紧急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美德,积极捐款捐物,共同参与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当中来,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携手人道,救助地震灾害中受到影响的民众。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

9、的作用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处理中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非政府组织可就近快速发动和组织大量民间专业人员和急需物资,为聚集庞大的社会闲置力量提供支持,非政府组织能够关注在危机发生时政府部门无法或无瑕关注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表现案例:在汶川大地震时,来自各地的心理协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灾区,及时消除民众的心理问题,对灾民日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意义重大;有的非政府组织积极为灾区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协助其贷款,解决燃眉之急,让他们重拾了恢复生产的信心;还有非政府组织为灾区民众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

10、解决后顾之忧、坚定生活信心与勇气。如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发起橙丝带行动,并联合“微笑图书室”和豫约电子杂志深入抗灾一线,帮助儿童心理康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表现反面案例:南方冰雪灾害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冷思考。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到了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侵袭, 雪灾已致全国14省份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1516亿元,此次突发自然灾害在考验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的同时也凸显了民间力量的单薄。在大雪冰冻封路的情况下, 民众极少有组织地向困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列车上的同胞提供救助;也鲜见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在除雪、救

11、助群众、筹集运输物资、给受困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雪灾前后中华慈善总会为雪灾筹款8000余万元,许多NGO也志愿参与政府的救灾决策但却因发育空间与经费长期严重不足,难以展开义工培训与援助项目, 社会义工文化与专业度也无从培养, 无法主动灵活地开展工作。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一)(一) 立法滞后、缺失,使得非政府组织运作陷入法律困立法滞后、缺失,使得非政府组织运作陷入法律困境境。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完整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的法律,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确法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明确法

12、律规定。二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权利和途径尚规定。二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权利和途径尚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未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实行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这种尴尬的身,这种尴尬的身份使得非政府组织没有合法的理由介入到公共危机管理中。份使得非政府组织没有合法的理由介入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现行法律政策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阻碍了非政府组我国现行法律政策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阻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仅仅有基织的发展壮大。目前,关于非政府组织的立法仅仅有基金

13、会管理条例、社会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金会管理条例、社会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容易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责权问容易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责权问题,从而导致非政府组织出现合法性危机。题,从而导致非政府组织出现合法性危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二)(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太弱,其主要表现在资金问题和人力资源不足方面。 1.资金问题。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资金少而且来源单一,由于缺乏公益传统,民间的捐赠比较少,而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资金主要依附于政府的财

14、政拨款。在政府机构改革后,政府也鼓励非政府组织在参政上自负盈亏,它们能够得到政府的拨款数量大幅下降。资金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非政府组织在物质资源上严重匮乏,他们的活动仅仅局限在发发传单。因此,非政府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其第三部门的作用,必须加强其自身筹集资金的能力,成为一只真正独立的公共管理力量。 2.人力资源不足。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中国很多非政府组织成为吸收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既不了解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技能,也缺乏专业能力,这也制约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二)(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太弱,其主要表现在资金问题和人力资源不足方面。 3.中国非政

15、府组织缺乏志愿者,地区发展不平衡,组织基础不够。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中国非政府组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民社会日益强大,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对非政府组织不但需求增加而且要求更高。“就目前现有的非政府组织看数量明显不足,种类不齐全,一些急需建立的非政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领域之间,呈现巨大的差距。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三)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对大多数非政府组织来说,政府(三)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对大多数非政府组织来说,政府给予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提供非

16、政府组织健康发展所需给予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提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社会空间。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要的外部社会空间。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建立起来,政府与非政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建立起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缺乏沟通联系。郑也夫在信任:合作关系的府组织之间缺乏沟通联系。郑也夫在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于破坏中讲到,建立于破坏中讲到,“合作经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合作经常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特别是相互信任,在自由的行动者之间如果充满不信任,特别是相互信任,在自由的行动者之间如果充满不信任,就不会出现合作,如果不去行动将永远也不出

17、现信任,信就不会出现合作,如果不去行动将永远也不出现信任,信任是随着使用而不断增多的资源。任是随着使用而不断增多的资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需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需要努力,创造信任的机会,增加彼此合作,提高在公共危要努力,创造信任的机会,增加彼此合作,提高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率。机管理中的效率。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四)社会公信度不高,价值有待重新审视(四)社会公信度不高,价值有待重新审视 当前中国社会仍然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当前中国社会仍然处于转型过程中,旧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成,社会的独立性还比较差,非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成,社会的独立性

18、还比较差,非政府组织获取社会资源的难度很大,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组织获取社会资源的难度很大,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仍然欠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仍然欠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志愿精神、公益精神等严重不足。因此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志愿精神、公益精神等严重不足。因此,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仍然比较严峻。从非政,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仍然比较严峻。从非政府组织的产生来看,多数的非政府组织从建立之初就成为了一府组织的产生来看,多数的非政府组织从建立之初就成为了一种道义的力量和象征,具有道德感召力。非政府组

19、织的生命之种道义的力量和象征,具有道德感召力。非政府组织的生命之源就在于它们的利他和公益精神。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能力源就在于它们的利他和公益精神。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不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组织都同样面临着经费缺乏、不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组织都同样面临着经费缺乏、人力资源缺乏,以及专业的管理知识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也人力资源缺乏,以及专业的管理知识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也妨碍了其健康成长,影响了它们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妨碍了其健康成长,影响了它们在社会中的公信力。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协调机制。长期以来,(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20、。长期以来,“全全能政府能政府”的管理理念使政府几乎包揽公共危机事件所有阶段的的管理理念使政府几乎包揽公共危机事件所有阶段的全部工作,表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主要依靠的力量还是政全部工作,表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主要依靠的力量还是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部队和相关的组织工作人员,在整个应对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部队和相关的组织工作人员,在整个应对过程中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来。一方过程中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面,在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或是疏于联系,或是政府部门仅以传统行政命令的

21、方式传达其或是疏于联系,或是政府部门仅以传统行政命令的方式传达其决策,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另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件治决策,彼此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另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具体负责哪理中,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具体负责哪部分工作,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又应该承担哪部分工作部分工作,或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又应该承担哪部分工作等情况,在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等情况,在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的对策 1. 1.健全对现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规制体系。应根据我国社健全对现有

22、关非政府组织的规制体系。应根据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适时制定一部非政府组织基本法,会的发展情况,适时制定一部非政府组织基本法,完善对现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规制体系,同时要确保非政完善对现有关非政府组织的规制体系,同时要确保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这样非政府组织才能具有合法性和府组织的法律地位。这样非政府组织才能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才能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可,并有效地吸引他们权威性,才能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可,并有效地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的处置中。另外,只有具备了法律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的处置中。另外,只有具备了法律法规性,才能在组织内部形成自治性、自主性规范,进法规性,才能在组织内部形成自治性、自主性规范

23、,进而培养公民自觉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而培养公民自觉意识和志愿者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围。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的对策 2. 2.提高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管理的专业化素质。在非政府组织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中,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操作,另一方面要引进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一个专业化的民间组织不仅需要拥有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一批热情和专业相统一的成员,更需要几名核心人物式的精英代表,能够带领团队完成自身的价值和使命,谋求利润最大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样一个拥有专业化、精英化、职业化的团队才能取得巨大的成效。提高非政府组织参

24、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的对策 3.促进社会融合,培养全民危机防范参与意识。对一个国家而言,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社会危机管理的基础。许多国家不仅重视强化公共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而且不惜花费巨资对国民进行经常性危机意识教育。我国也应当长期通过宣传手册、互联网、展览和听众热线等媒体,重点普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新型急性瘟疫、化学品泄漏和恐怖危机等突发性危机事件过程中的自救方法,把理念渗透到每位社会成员的生活中,这种横向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培养了公民危机意识和志愿参与精神,进而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一个公众危机意识强、参与程度高、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公益事业就会兴旺发

25、达。4.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的公共危机应对网络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机构。这一类机构可由政府部门设置, 实行虚拟管理, 工作人员以柔性流动方式任职, 平时不在位, 危机时刻则立即组合在位发挥其作用, 具体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分散的非政府组织和其它社会力量, 为危机解决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建立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应急联动信息通道, 一旦危机发生, 即可立即启动,在彼此之间确保信息的畅通。必要时还要向重要的非政府组织派遣联络官员, 一方面传达政府意图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反馈信息。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的对策5.开展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区域、国家之间在协作解除跨国危机、治理自然灾害、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增多。国际的援助, 特别是技术、信息方面资源的援助, 可以大大弥补本国救治能力的不足。因此, 在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中, 非政府组织要有全球化眼光, 要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方面加强合作。要加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协作,推进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作用的对策THANK YOUTHANK YOU27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