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87925116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平面设计PPT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道路平面设计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道路的平面:道路的平面: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反映道路的弯曲状况。道路的纵断面:道路的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反映道路纵向的起伏变化情况。道路的横断面:道路的横断面: 中线上任意点的法向切面。反映道路横向的宽度及具体的横向布置。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中线中线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 (1)行驶轨迹线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 (2)行驶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3)行驶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对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当平面线形与汽车轨迹相符或当

2、平面线形与汽车轨迹相符或接近时,才能保证行车的顺畅接近时,才能保证行车的顺畅与安全。与安全。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汽车的行驶轨迹:汽车的行驶轨迹: 设汽车从直线进入弯道上等速行驶,速度为v,方向盘转动为匀速,转动角速度为,行驶t秒后,行驶的距离为l ,方向盘转动角度为 ,前轮相应的转角为,则:k小于1的系数。 rd0XY 设汽车前后轮轴距为d,前轮转动后,汽车的行驶轨迹曲线半径为r,由图可知: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由于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 汽车以v(m/s)等速行驶,经时间t以后,其行驶距离(弧长)l为: v、d、k、均为常

3、数,令 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 3.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原理道路的设计程序:道路的设计程序: 公路设计:顾及纵横断面平衡及横断面稳定的前提下,先确定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先进行横断面布置,然后综合考虑平、纵面的合理安排。平面线形的几何三要素:平面线形的几何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曲率不断变化,用来连接直线圆,圆圆的过渡曲线,以缓和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3.2 直线直线的特点直线的特点: (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

4、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 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3.2 直线3.2 直线直线的运用直线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下述路段可采用直线线形: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底;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6)收费站及其附近3.2 直线长直线最大长度的规定:

5、长直线最大长度的规定: 德国、日本规定不超过20V(V是设计车速,用kmh表示,20V相当于72s的行程)。前苏联规定为8km,美国为3min的行程。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不超过20V为宜,但当遇到特殊情况或受地形限制,或在城镇附近时,也可超过此限值。 在运用直线线形并确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总的原则是: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3.2 直线长直线应采取的措施:长直线应采取的措施: 长直线上的纵坡度不宜大于3%,否则下坡易出现超车、制动失灵等现象; 长直线宜与大

6、半径的凹形竖曲线结合,可以缓和生硬呆板的直线;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改善单调景观; 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宜连接大半径的平曲线,或设置标牌; 与一定的交通工程设施相配合。3.2 直线3.2 直线3.2 直线德德 国国 柏柏 林林3.2 直线直线的最小长度:直线的最小长度: 考虑到线形的连续和驾驶的方便,相邻两曲线之间应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缓直HZ或圆直YZ)到后一曲线起点(直缓ZH或直圆ZY)之间的长度。这个直线的长度不宜过短3.2 直线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断背曲线: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

7、两端的曲线看成是同一条曲线的错觉,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最小长度:最小长度: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这种要求在车速较高的道路(V60Km/h)上宜尽可能保证,而对于低速道路(V40Km/h)则有所放宽,但不得小于3V。条件许可时,宜将同向曲线设计成单曲线、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3.2 直线3.2 直线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

8、Km/h计)的2倍为宜。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可将二反向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条件, 形成“S”型曲线。3.2 直线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60403020直线长度同向曲线间一般值720 600 480 360 240 180 120最小值120 9060反向曲线间240 200 160 120 806040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3.2 直线回头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回头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越岭线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自然展线避免设置回头曲线,或者以隧道克服高差,因地形、地质、资金条件所限而不能采取自然展线时,方可采用回头曲线。而相邻回头曲线之间,应

9、争取有较长的直线距离,其最小长度在40km/h、30km/h、20km/h的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m。3.2 直线3.3 圆曲线圆曲线的特点:圆曲线的特点: 任意点曲率半径为常数,曲率为常数,故测设简单。 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化,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圆曲线,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 圆曲线上每一点都在不断改变方向,汽车受到离心力作用,同时汽车比直线段多占用宽度。 圆曲线半径较小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内侧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影响,视距条件差;半径较小,中心角过大,会影响行车安全。3.3 圆曲线圆曲线的几何元素:圆曲线的几何元素: 圆曲线

10、以转角及半径R表示。不设缓和曲线时:(有缓和曲线时,计算见第四节)-切线长-外距-超距 -曲线长3.3 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 圆曲线最小半径与汽车横向稳定性有关,而最大半径与驾驶员的视觉判断有关。最小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l 主点桩号:主点桩号:直圆点曲中点园直点校验3.3 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值的计算:圆曲线最小半径值的计算: 当速度一定时,最小半径取决于最大横向力系数max和最大超高率imax。横向力系数横向力系数: 越大,行车越不利,主要表现在行车安全、乘客感觉舒适度和运行经济性三个方面。 1)汽车不发生滑移的条件:)汽车不发生滑移的条件: x x的取值为:一般干燥路面0.4,潮

11、湿路面为0.25,结冰或积雪路面。3.3 圆曲线)乘客舒适性:)乘客舒适性:不感到曲线存在,很平稳;略感曲线存在,尚平稳;已感到曲线存在,稍感到不平稳;感到有曲线存在,已感到不平稳;转弯时已非常不稳定,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3.3 圆曲线)运行经济性:)运行经济性:即与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有关综上:横向力系数一般取3.3 圆曲线超高横坡度(超高率)超高横坡度(超高率)ih: 按设计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心理因素等情况并考虑慢车和停驶车辆等综合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超高横坡度见下表。 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可取路拱坡度。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12、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一般地区8%或10%8%积雪冰冻地区6%设计速度100,8060,5040,30,20最大超高横坡度6%4%2%公路超高横坡度最大值公路超高横坡度最大值城市道路超高横坡度最大值城市道路超高横坡度最大值3.3 圆曲线最小半径值的计算:最小半径值的计算: 圆曲线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按最大超高横坡度和最大横向系数计算,有特别限制时采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当不设超高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的路面摩阻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时采用。此时路拱横坡度为负值。 =0.0350.05。 一般最小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之

13、间,为了保证乘客更加安全和舒适, =0.050.06。3.3 圆曲线各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7004002001006530极限值(m)i=8%6504002501256030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2%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3.3 圆曲线城市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3.3 圆曲线圆曲线最大半径:圆曲线最大半径: 为避免由于半径过大,给驾驶员造成判断错误,取10000m。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3.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是指在直线

14、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除四级公路外,其余级别公路均应设缓和曲线。除四级公路外,其余级别公路均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作用:缓和曲线的作用: 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的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2)汽车从一个曲线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不至于产生过大的侧向冲击。 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 4)缓和曲线的设置可使线形美观连续。3.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性质:缓和曲线的性质: 缓和曲线应能很好地符合汽车行驶轨迹的特征,即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15、的半径与其距起点的距离成反比。缓和曲线的选择缓和曲线的选择: 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有双纽线、回旋线、三次抛物线等,但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起点到该点的距离的乘积为常数的曲线只有回旋线。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3.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缓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极坐标方程表达式:极坐标方程表达式:A表示回旋线的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在回旋线的终点处:R;回旋线所连接的圆曲线半径Ls:缓和曲线的长度。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3.4 缓和曲线直角坐标方程表达式直角坐标方程表达式:3.4 缓和曲线回旋线几何要素的计算:回旋线几何要素的计算:回旋线上任意点P的要素

16、计算:3.4 缓和曲线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的几何要素: 在单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加入一段缓和曲线,即构成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这种形式叫基本型。其平面线形三要素的组成是: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3.4 缓和曲线 设缓圆点(HY)坐标值为(x0,y0),缓和曲线长Ls,曲线转角为,半径为R,则有:3.4 缓和曲线其中:q切线增值,即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 0缓和曲线终点的缓和曲线角。 R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Ls缓和曲线长。 Th、Lh、Eh、Dh分别为设缓和曲线后的切线长、曲线长、外距、超距。3.4 缓和曲线主点桩里程推算:主点桩里程推算: ZH(桩号)=JD

17、(桩号)-T HY(桩号)=ZH(桩号)+Ls QZ(桩号)=HZ(桩号)-L/2或QZ(桩号)=ZH(桩号)+L/2 YH(桩号)=HY(桩号)+Ly HZ(桩号)=YH(桩号)+Ls JD(桩号)=QZ(桩号)+J/2 3.4 缓和曲线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现场测设: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现场测设:切线支距法:切线支距法:1)测放缓和曲线时:2)测放圆曲线时: Lm:圆曲线上任意点m至缓和曲线终点弧长。m:Lm所对应的圆心角。3.4 缓和曲线偏角法:偏角法: 支镜于JD时:支镜于缓和曲线起终点时:坐标法(见第七章)坐标法(见第七章)。3.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与参数缓和曲线的长度与参数

18、:缓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3.4 缓和曲线4)根据视觉条件:)根据视觉条件: 国外经验,当R/3AR时,可获得比较平顺又协调的线形,通过变化可得:Ls=R/9R。 公路和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见下表:设计速度(km/h)80605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5045452520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4 缓和曲线回旋曲线参数的确定:回旋曲线参数的确定: 公路平面线形设计时,不仅可以选定缓和曲线长度,同样也可以选定缓和曲线参数值。可根据上述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公式确定。1)依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2)依行驶时间:3)依允许超高渐变率确定:4)根据视觉

19、条件确定: 规范规定:当R小于100m时,则取A等于或大于R;当R接近100m时,取A等于R;当R较大或接近于3000m时,A宜等于R/3;如R超过了3000m,可取A小于R/3。3.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省略缓和曲线的省略 1)直线与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RRP 四级公路 Rp: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见表。 2)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缓和曲线的省略 R小RP R临R小RP 且满足A、B、C条件之一 A:P大- P小。 B:V80km/h,R大/R小1.5 C:V 80km/h,R大/R小2%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小圆临界曲线半径小圆临界曲线半径R临设计速度/km/h1

20、2010080604030临界半径/m21001500900500250130l城市道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城市道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80605040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010007005003.4 缓和曲线非对称缓和曲线的布设:非对称缓和曲线的布设: 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非对称缓和曲线,设第一缓和曲线Ls1、A1,第二缓和曲线Ls2、A2,则:所以:缓和曲线上其他元素可分上下半支分别计算。3.5 平面线形的设计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

21、形、地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在满足行驶力学要求的基本上,尽可能满足视(二)在满足行驶力学要求的基本上,尽可能满足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觉和心理上的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3.5 平面线形的设计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尽可能不出现指标突变。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坡方

22、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回旋线。3.5 平面线形的设计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上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但当中间圆曲线长度为零时,平曲线最小长度为6s行程。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

23、0一般值(m)600500400300200150100最小值(m)2001701401007050403.5 平面线形的设计公路偏角7时的曲线长度设计速度1201008060403020平曲线长度一般值1400/1200/ 1000/ 700/ 500/ 350/ 280/ 最低值200170140100705040公路偏角,当视距曲线长视距曲线长S时:时:3.6 行车视距当当LS时:时: 横净距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均应清除。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平面图路线平面图是指包括道路中线在内的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图是设计

24、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之一。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道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比例尺及测绘范围比例尺及测绘范围: 若为供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方案研究与比选,可采用1:5000或1:10000的比例尺测绘(或向国家测绘部门和其他工程单位搜集)。但作为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文件组成部分应采用更大的比例尺,一般常用的是1:2000,在平原微丘区可用1:5000。在地形特别复杂地段的路线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可用1:1000。若为纸上移线,则比例尺将更大。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测绘宽度一

25、般为中线两侧100200m,1:5000的地形图,每侧应不小于200m。路线平面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路线平面图的内容及绘制方法: 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他交通路线的关系标注坐标格网、水准点、导线点等,图中还应列出平曲线要素表。 绘制坐标方格网按坐标点绘导线点展绘曲线标明各主要点展绘各控制点测绘各种构造物测绘水系及附属物和地形、地貌、植被等。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 1)路中线两侧红线以外各2050米的地形、地物; 2)路中心线,远、近期的规划红线、车行道线、人行道线、停车场、绿带、交通岛、人行横道线; 3)沿街建筑物主要出入口; 4)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的定向位置、雨水进水口、窨井等,注明交叉口及沿线里程桩; 5)弯道及交叉口处应注明曲线要素、交叉口侧石的转弯半径等。 6)比例1:5001: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