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7921249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课时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件 岳麓版必修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走向高考 历史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麓岳麓版版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第2课时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课 标标 要要 求求1基基 础础 攻攻 关关2考考 点点 突突 破破3仿仿 真真 模模 拟拟4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5课课 标标 要要 求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基基 础础 攻攻 关关一、汉唐时期的地

2、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_建立汉朝后,分封同姓诸侯王引发了王国问题。公元前154年,_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发“_”,三个月后平定叛乱。(2)措施:实行“_”,强干弱枝,_地方。(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刘邦汉景帝汉景帝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推恩令推恩令监察监察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唐朝后期,形成了_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出现了_的分裂局面。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并实现了相对统一。藩镇藩镇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 (2)措施收精兵。实现了_和_的分离。削实权。废除_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规定州郡直属中央,_掌地方行政,设_监察。制钱谷。规定州郡

3、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_控制掌握。统兵权统兵权发兵权发兵权节度使节度使文臣文臣通判通判中央中央(3)影响积极方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方面:但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又造成了严重的国家财政危机。易混辨析推恩令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藩镇割据藩镇割据二、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1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2)过程:明朝建国之初,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严加控制。1380年,明太祖下令裁撤_,废除丞相,由皇帝掌管_。(3)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

4、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中书省中书省六部六部2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1)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立_,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2)明成祖:设立_,地位逐渐上升,逐渐取得了“_”权。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_”。(3)清初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处理。(4)清雍正年间,设立_,它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内阁内阁票拟票拟批红批红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军机处易混辨析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宰相制下,宰

5、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拥有决策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性的授权。图解识记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考考 点点 突突 破破史料探究史料一贾谊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义,国小则亡邪心”。史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朱子语类汉宋加强中央集权汉宋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上述史料表明汉宋怎样的集权思想?提示:(1)史料一表明作者主张以“众建诸侯”的方式,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2)史料二表明

6、北宋剥夺地方的军权、财政权和行政权,以集权于中央。拓展深化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2)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2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相相同同中央中央削弱、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削弱、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地方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不不同同中央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中朝”来削弱相权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则通过

7、分割宰相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相权地方地方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宋太祖则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汉武帝时期的刺史的作用的准确理解。从材料中可分析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刺史,负责监督地方豪强、贪污受贿等,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徙吏两千石及高赀富人及

8、豪杰并兼之家于都陵”“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后且实关中”目的是削弱地方豪强和大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体现的是强干弱枝的思想,A项正确。史料探究史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史料二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

9、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赵翼檐曝杂记卷廷寄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特点。提示:(1)从史料一中的“私人办公室”可认识到内阁的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从皇帝是“真正领袖”认识到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史料二“面承后撰拟进呈”反映军机处按皇帝旨意处理军务,其意义是“自有迁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体现出军机处的特点是:只能跪奏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拓展深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

10、抗灾救灾。(2)消极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总之,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于是矣”,可知内阁处理政务的权力被军机处分割,故A项正确;军机处设立的同时,内阁仍然存在,并有一定的职权,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11、故C项错误;“分权制衡”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材料“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可知军机大臣并不是由专人担任,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对于军国大事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和“明降谕旨,述交内阁”可知,军机处的设置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军机大臣主要并不是为皇帝提供建议,故D项错误。仿仿 真真 模模 拟拟【答案】C【解析】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

12、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条件是“为扭转中央集权大为削弱”这一局面,据此可确定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A项正确。B、C两项是在中央内部采取的加强皇权的措施;D项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时采取的措施。【答案】B【解析】宗法体系在东周时期已经瓦解,排除A项;

13、避亲、避籍制度体现的是对地方官吏的监督,主旨不是健全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项;这一制度也不属于地方监察制度,排除D项;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故选B项。【答案】C【解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使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就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解析】据材料信息,给事中可以驳回皇帝的诏书,据此分析可知给事中是拥有谏议职能的官员,四项中只有唐朝的门下省拥有此职能,故选A项。枢密院拥有军权,内阁是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军机处的官员只能跪奏笔录,排除B、C、D三项。【答案】B【解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项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决议,因此选B项;C项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明显扩大了“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的信息内涵,故D项解读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