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u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这些格式在文言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认识并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 u 固定句式通常比较繁杂零乱,不易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它们的构成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连用或关联使用,因而,从用法和作用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分出几个类型来目录目录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1 1、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常见的有““无以无以”“”“所以所以”“”“者者……也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无以””相当于相当于““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办法的办法””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是用来是用来……的的”” ③亚父者,范增也 ④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者者……也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者也也””连用等 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所”“何为”“如…何”“如之…何”等 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如何””相当于相当于““为什么为什么”” 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何如何如””相当于相当于““怎么样呢怎么样呢”” 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奈何””相当于相当于““怎么办怎么办””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也何也””相当于相当于““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何为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为何””,相,相当于当于““为什么为什么…”…”。
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何所””译为译为““所所‥‥‥‥‥‥的是什么的是什么” ” ““如如……何何”“”“若若……何何”“”“奈奈……何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说法,怎么样,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或是短语,译为:把把……怎么样怎么样: :对什么怎么对什么怎么办办: :怎样对付怎样对付( (处置处置, ,安顿安顿) ) 其如土石何? ②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之””,就构,就构成成““如之何如之何”“”“若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奈之何””,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或或““怎么办怎么办”” 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乎哉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 3 3、表反问语气。
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何何……为为”“”“奚以奚以……为为”“”“何何……之有之有”“”“不亦不亦……乎乎”“”“安安……哉哉”“”“庸庸……乎乎”“”“宁有宁有……乎乎( (哉哉) )”“”“宁宁……耶耶”“”“其其……乎乎””等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何……为为””相当于相当于““何必何必……呢呢”” ②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 ““何何……为为””相当于相当于“…“…干什么呢干什么呢”” ““何(以)何(以)……为?为?”“”“何何……焉为?焉为?””可译为可译为““要要……干什么呢?干什么呢?””或或““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奚以……为为””相当于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哪里用得着……呢呢””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庸……乎乎””相当于相当于““哪里哪里……呢呢””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其……乎乎””相当于相当于““难道难道……吗吗””。
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安安……哉哉””相当于相当于““哪里哪里……呢呢”” ⑦夫晋,何厌之有? ““何何……之有之有””相当于相当于““有有……呢呢””通常用在疑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问句宾语前置句中 “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舍不得/关系)呢”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⑨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宁有宁有……乎乎( (哉哉) )”“”“宁宁……耶耶”,”,表反问,译为表反问,译为““难道是难道是……吗?吗?”” ⑩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其其……乎乎””表反问,译为表反问,译为““难道难道……吗?吗?”” •““不亦不亦……乎?乎?””可译为可译为““不是不是……吗?吗?””或或““难道不难道不……吗?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无乃无乃……与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难道不是是……吗吗””如: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该责备你吗?)(《论语》)• ““得非得非……与与”“”“岂非岂非……与与””,相当于,相当于““难道不难道不是是……吗吗””??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4 4、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
常见的有、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常见的有““无乃无乃……乎乎””得无得无……乎乎””等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无乃无乃……乎乎””可译为可译为““恐怕恐怕……吧吧”“”“只怕只怕……吧吧””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得无……乎乎””可译为可译为““该不会该不会……吧吧”“”“莫非莫非……吧吧”” 5 5、表感叹语气常见的有、表感叹语气常见的有““何其何其”“”“焉哉焉哉””等 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焉哉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吧””,,““焉焉””不起作用不起作用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何其何其…”…”可译为可译为““怎么那么怎么那么…”…”或或““为什么这么为什么这么…”…” 如:①赐,汝来何其晚也?②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何何……之之…”…”可译为可译为““怎么怎么……这么这么…”…”或或““怎么这么怎么这么…”…”,也可译为,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怎么那么…”…”或或““为什么这么为什么这么…”…”。
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6 6、、表强调语气表强调语气常见的有““已矣已矣”“”“而已而已”“”“而已矣而已矣”“”“焉耳焉耳”“”“焉耳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相当于“…“…罢了罢了”” 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唯(惟)唯(惟)……为为…”…”可译为可译为““只,只有,只,只有,惟独惟独”” 如: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唯(惟)唯(惟)……所所…”…”可译为可译为““任凭任凭……,,随便随便…”…” 如: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 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 1.1.表比较作用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孰与”“”“无如无如”“”“何何……于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②吾与徐公孰美? ““孰与孰与”“”“与与……孰孰””相当于相当于““跟跟……相比谁更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无如无如””相当于相当于““没有像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何何……于于…”…”相当于相当于““跟跟……比比…”…” “…“…孰与孰与…”“……”“…何如何如…”“……”“…孰若孰若…”“…”“与其与其……孰若孰若”“…“…何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可译为““跟跟……比较,哪个更比较,哪个更…”…”如: ①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②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2.表被动作用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为为……所所…”“…”“见见……于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3.表某种原因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的原因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4.表认定作用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于是”“”“然也然也”“…”“…之谓(也)之谓(也)””等。
等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于是于是””相当于相当于““在这时候在这时候”” ②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 “…“…之谓也之谓也””可译为可译为““这就叫做,说的就是这就叫做,说的就是…”…” 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 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 1 1、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载载… ”“… ”“且且……且且…”…”等,通常翻译为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一边一边””或或““又又……又又””等 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②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 2 2、表因果关系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所以”“”“是以是以”“”“以是以是”“”“是故是故”“”“以故以故””等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是以””也就是也就是““以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法,相当于““因此因此””。
以以””表原因,表原因,““是是””就是就是““这这””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所以””相当于相当于“…“…的原因的原因””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是故是故””相当于相当于““因此因此”” 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故以故””相当于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因为这个原因,因此”” 3.3.表假设关系表假设关系常见““虽然虽然”“”“然则然则””等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然则然则””相当于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可以视为““然然””相当于相当于““这样这样””,,““则则””相当于相当于““那么那么”” ““有有……于此(斯)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子前加一““假设假设”“”“假如假如””之类的词语即之类的词语即可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若其若其””相当于相当于““假如假如””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4 4、表选择关系表选择关系常见有““宁宁……无无””、、““宁宁……不不””、、““其其……其其””、、““非非……则则””、、““与与其其……毋宁毋宁””、、““与与……无宁无宁””等 ①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②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宁……无无”“”“宁宁……不不””表抉择,译为表抉择,译为““宁可宁可( (宁肯、宁愿宁肯、宁愿) …) …也不也不” ” ③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其其……其其””表选择,译为表选择,译为““是是……还是还是” ” ④非死则徙尔 ““非非……则则””表选择,译为表选择,译为““不是不是……就是就是” ” ⑤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⑥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 “ “与其与其……毋宁毋宁”“”“与与……无宁无宁””表选择表选择 译为译为““与其与其……不如不如( (宁可宁可)” )” 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 1 1、、““有所有所””、、““无所无所””、、““何所何所””、、““安所安所””、、““奚所奚所””可译为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没有什么)所有什么)所……的的”“”“是什么是什么””。
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②女亦无所思 ③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④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2 2、、““之类之类”“”“之属之属””相当于相当于““这一类这一类””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 3 3、、““有以有以”“”“无以无以”“”“有所以有所以”“”“无所以无所以””可译为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有什么(可以)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 4、、““无以无以……为为””可译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没有必要用(要)…”…”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1 1、、““所以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产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译为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译为““……的原因的原因””,二是,二是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相当于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相当于““用来用来……的,的,……的凭借的凭借””工具工具( (方法方式方法方式) )。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 2 2、、““非非……则则…”…”相当于相当于““不是不是……就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3 3、、““者者……也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释 原因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 4 4、、““以为以为””,一是相当于,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把(它)作为(当做)(当做)””,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认为””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这是第一种用法 ②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是第二种用法 5 5、、““以以……为为””,译为,译为““把把……当作当作( (看作看作) ) ””““拿拿……作为作为”“”“认为认为……是是””。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6 6、、““无以无以”“”“亡以亡以””,表否定,译为,表否定,译为““没没有什么用来有什么用来……的的””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7 7、、““于是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于是””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8 8、、““如如……然然”“”“若若……然然””,表比况,译为,表比况,译为““像像……的样子的样子( (似的似的)” )” ①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②若听茶声然 9 9、、““有所有所”“”“无所无所””,表陈述,译为,表陈述,译为““有有……的的( (人、东西、事情人、东西、事情)” “)” “没有没有……的的( (人、东西、事人、东西、事情情)”)” 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1010、、““所所……者者””,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所所……的人的人( (事物、地方事物、地方)”)”。
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1111、、““所谓所谓” ” ,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所说的所说的” ” 郦道元所谓环水 1212、、““所在所在” ” ,名词性词组,译为,名词性词组,译为““到处到处””或或表示处所表示处所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1313、、““因遂因遂””,相当于,相当于““于是于是””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 ,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 •1、、《《名师导学名师导学》》P155第第8小题小题•2、、《《考点集训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第二十五课时模块二模块二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