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词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词语(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文言文词语实词 虚词爱1.爱护 宽厚而爱人。过秦论2.吝惜 不爱珍器,重宝肥之地。 过秦论3.恩惠 古之遗爱也。 左传4.疼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越太后安1.1.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怎么。 君君安安与项伯有故。与项伯有故。鸿门宴鸿门宴2.2.形容词:安适。形容词: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君无求君子食无求饱,君无求安安。论语论语 过过而而3.3.动词:使动词:使安定。安定。 既来之,则既来之,则安安之。之。季氏将伐瑞夷季氏将伐瑞夷4.4.疑问副词:哪里。疑问副词:哪里。 燕雀燕雀安安知鸿鹄之志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陈涉世家5 5动词:养生。动词:养生。 衣食所衣食所安安
2、,弗敢专也。,弗敢专也。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兵兵1. 1.名词:兵器。名词:兵器。 收天下之收天下之兵兵,聚之咸阳。,聚之咸阳。过秦论过秦论2. 2.名词:军队。名词:军队。 赵奢之论,制其赵奢之论,制其兵兵。过秦论过秦论3. 3.名词:战略,战术。名词:战略,战术。 深谋远虑,行军用深谋远虑,行军用兵兵之道。之道。过秦过秦论论4. 4.动词:进军。动词:进军。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兵北略地。北略地。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朝1.状语:早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2.动词:上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
3、王邹忌讽齐王纳谏4 量词:天。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天下除1.动词:拜官,授职。 除臣洗马。陈情表2.动词:解除。 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3.名词:殿阶。 登自东除西京赋4.动词:修治。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王人墓碑记辞1.动词:辞别。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2.动词:拒绝。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3.动词: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4.古代的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殆形容词形容词 : :1.“1.“危险危险” ” 知己知彼知己知彼, ,百战不百战不殆殆2.2.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殆
4、3.3.通通 怠怠 懈怠懈怠 农者农者殆殆则土地荒则土地荒副词副词1.1.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 “ 郦园之所闻,郦园之所闻,殆殆与余同,而尽之不详与余同,而尽之不详” ”当p1.对着,面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p2.判决,判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p3.担当,担任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p4.应当,应该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p5将要,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道v1.方法,途径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v2.道德,道义 “伐无道,诛暴君”陈涉世家v3.道理,学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5、惑也”师说v4.说 ,谈论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发1.出发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2.兴起,发迹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3.发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4.拨动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张衡传5.展开,打开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鼓1.1.鼓乐声鼓乐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社鼓鼓”永遇乐永遇乐2.2.动词动词. .弹奏乐器弹奏乐器“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鼓瑟瑟”廉廉颇蔺相如列传颇蔺相如列传3.3.击鼓进军击鼓进军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
6、鼓鼓之之”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故l1.衰退,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l2.故意 “将慰醉,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l3.仍然,仍旧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l4.因此,所以,连词 “太守与宾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又年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固 1.名词:险要的地方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2.动词:使坚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孟子 3 形:(1)坚固 固若金汤 (2)顽固,固执 (3)坚定,坚决 (4) 鄙陋,浅薄 4.副词:(1)坚持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 固然 (4)必定 (
7、5)难道 5 连词 :通”故“,因此,所以过1、过错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2、经历,过程 常惠请 其守 者与俱,得夜间汉使,具自陈述 苏武传3、经过 过尽千帆皆不是 4、超过,胜过 年过九十5、犯错误 过而能改 6、加罪7、失8、拜访,探访9、过分10、次,遍11、特殊用法:过秦论 “过”指评论.的过错假1.动词: 1)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2)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3) 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北史 魏世祖纪2.名词 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3.复合词 :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4.形容词: 虚假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1.名词:(1)中间;当中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期间;年间.指时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3)短暂的时间2.量词:用于计算房屋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3.动词(1)间隔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挑拨离间 馋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 (3)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口技 (4)走小路;走近路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4.副词:(1)私下,暗地里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 (2)断断续续 予在患难中,间以涂记所遭。后序间就| 1.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荆轲刺秦王2.就任,就职 连辟公
9、府不就 张衡传3.接近,将要 三径就荒 归去来兮辞4.登上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史记魏公子列传举1、抬起,举起 举头望明月 静夜思.2、推荐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3、举行,实行 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4、占领,攻下 南举汉中 过秦论5、成功,完成 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 孔雀东南飞6、举动,行动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孔雀东南飞7、提出,举出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远 史记.屈原贾谊列传8、科举9、举动10、尽,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绝1、断;断绝 未至身,秦王惊,自身而起,绝袖。 荆轲刺秦王2、极,非常 以为妙绝3、
10、超越,飞越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蜀道难4、横渡,横穿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陡峭的 独与边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游记6、名词 绝句 七绝,五绝7、全然名1 1、有名的,著名的、有名的,著名的 家军作宰,路出家军作宰,路出名名区区 滕王滕王阁序阁序2 2、名称,名字、名称,名字 北冥有鱼,其北冥有鱼,其名名为鲲为鲲 逍遥游逍遥游3 3、名声,名望、名声,名望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 逍遥游逍遥游4 4、名义,名分、名义,名分 慎器与慎器与名名 左传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昭公三十二年5 5、命名,称名、命名,称名 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
11、灵均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离骚离骚穷1 1、完结,尽、完结,尽 图图穷穷而匕首见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2 2、寻求尽头、寻求尽头 复前行,欲复前行,欲穷穷其林其林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3 3、处境窘迫,艰难、处境窘迫,艰难 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胜1、禁得住,能承受 沛公不胜杯酌鸿门宴2、尽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3、超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4、胜利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5、优美的,盛大的 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附:胜地:有名的地方 胜友:良友,好友 使1.派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烛之武退秦军2.让,使 愿大王少假借之
12、,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3任命 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4出使 王曰:“谁可使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5使臣,使君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书1.1.写,记载 相如顾召赵玉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2.2.书信 得雁,足有系帛书 苏武传3.3.书籍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4.4.字,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5.5.书法,书法作品 惟善书,家藏王羲之,献之,褚遂良6. 书至数百卷 7.6. 公书,文书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辞属属1、连接,连缀 衡少属文,游于三辅 张衡传2、通“嘱”,嘱托 属于作文以记之3、隶属 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4、掌管 病在骨髓,
13、司命之所属也 5、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 若属皆且为所虏7、系,是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通1.贯通,通到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2.流通 凝绝不通声渐歇 琵琶行3.沟通,交往 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道难4.通晓,学识渊博 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传5.互相派遣 数通使相窥观 苏武传6.量词,遍 事事四五通 孔雀东南飞7.普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恶W1.憎恶;讨厌 2.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中伤;说人坏话1.动词: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2.动词:道歉,认错 项伯许诺,沛公曰:旦日不可不 蚤来谢项王。鸿门宴3.动词 :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4.动词
14、:告诉,告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谢而而 1(连)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承接关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连)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3(连)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郦员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不详。 石钟山记4(连)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5(连)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6 6(助)表感叹(助)表感叹7 7(代)通(代)通“ “尔尔” ”。你,你的。你,你的8 8(动)通(动)通“ “如如” ”。好像。好像9 9(连)通(连)通“ “如如” ”。如果。如
15、果1010(名)通(名)通“ “能)。能)。 1 1). .才能才能 德合一君,德合一君,而而征一国。征一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 2 2). .能够能够夫F1.成年男子 2.丈夫 老而无夫曰寡F1.那个,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表感叹 莫知我也夫 3.用在句首,引发议论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 夫战,勇气也盖1.遮阳避雨的用具 日出初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2.假若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3.大概是 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4.大约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5.盖子 覆盖周密无际 张衡传6.盖住 盒盖隆起,形似酒樽。 张衡传7.原来是 盖一癞蛤蟆 童趣8.超过 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
16、记项羽本纪9.放于句首,无实义盖愈穷则愈工 梅圣俞诗集序乎 1、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乎v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v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v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v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v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v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
17、句,可译为啊呀等。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
18、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其无礼与晋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
19、南飞) 其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 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20、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其(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五)与“何其”连用。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是n是: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
21、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 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故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墨子?非攻(上)“是何故也”与“此何故也”义同,“是”即“此”,作该句主语。 p(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p(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同上)“是”复指上句“非我也,岁也”这种说法,作主语。p(4)是时,上
22、未立太子。(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p(5)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n (6)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宫之奇谏假道)n“是”作指示代词,常与其他一 些词合用,构成固定的习惯用语。如“是以”、“是故”、“于是”等等。n(7)太伯不从,是以不嗣。n(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n(7)(8)两句中,“是以”“是故”均为“因此”“所以”之意。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
23、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 : “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
24、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 :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为为(一)动词。(一)动词。 1 1有有“ “做做”“”“作为作为”“”“充当充当”“”“变成变成”“”“成为成为” ”等义,翻译比较灵活。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斩木为兵,揭竿为为旗。(旗。
25、(过秦论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然后以六合为为家,崤函为宫。(家,崤函为宫。(过秦论过秦论) 卒相与欢,卒相与欢,为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冰,水为为之,而寒于水。(之,而寒于水。(劝学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赵王窃闻秦王善为为(演奏)秦声。(演奏)秦声。(廉颇蔺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今日嬴之为为(帮助)公子亦足矣(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信陵君窃符救赵符救赵)为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6、(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为v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v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v请以赵十五
27、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v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v4对,向。 v为之奈何?(鸿门宴) v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为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焉1、哪里,怎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2、乃、才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3、语气助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4、相当于“之” 以侯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5相当于“于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28、耶1、句末语气词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2、父亲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也语气助词,常用于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表肯定: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感叹: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以l一.介词l1.表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l例:愿以五十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l以勇气闻于诸侯 (同上)l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l2.提宾作用,“把”l例: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l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l译为:因为,由于l例:晋
29、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l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连词 1.表顺承 例: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2.表目的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三.通“已”,1) 已经 固以怪之矣 2) 止 无以,则王乎 四 .助词 1) 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 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矣语气助词:1.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赤壁之战) 事急而不断,祸至而无日矣!(赤壁之战)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用于感叹句
30、,助感叹,讥刺,赞颂语气) 3.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用于祈使句,助请求,劝勉,禁止语气) 4.年几何矣?(触龙说赵太后) (用于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与1、作介词 相如闻,不肯与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连词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廉颇蔺相如列传3、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 4、动词,可译为结交,亲附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哉1、表示感叹语气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表示疑问语气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表示反问语气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则1.作名词:1)准则,法则 愿依彭咸之遗则 离骚 2)等级 坤作地势,高下九泽 汉书 叙传班固2
31、. 作副词:1)乃,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2)仅仅;只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荀子劝学3.作动词: 效法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系辞上 4. 4. 作连词:作连词:1 1)就;便。表示承接关系。)就;便。表示承接关系。 故木受绳故木受绳则则直直 , 金就砺金就砺则则利利 荀子荀子劝学劝学 2 2)假使;如果。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今今则则来,沛公恐不得来,沛公恐不得有此有此 史记史记高祖本记高祖本记 3 3)就。表示并列关系。)就。表示并列关系。 位卑位卑则则足羞,官盛足羞,官盛则则近谀近谀 师说师说 4 4)却;可是。表示转折、让
32、步。)却;可是。表示转折、让步。 于其身也,于其身也,则则耻师焉,耻师焉,惑矣惑矣 师说师说5. 5. 作助词:作助词: 1 1)无意义)无意义 淇淇则则有岸,隰有岸,隰则则有泮有泮 2 2)表示疑问,相当于)表示疑问,相当于“ “呢呢” ” 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何则则?陵迟故也。?陵迟故也。者一、代词1.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或“的人”“的事情”“的东西”。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者”附在动词“学”后,指“古代求学的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借助船只的人” 2.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样”,可根据上下文翻译 此五者,邦之蠹
33、也 指“此五种人 ”五蠹3.3.用在用在“ “今今” ”昔昔“ “等时间的后面,可译为等时间的后面,可译为“ “的时候的时候” ”也可不译。也可不译。 今今者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译为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译为“ “的时候的时候” ”史记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 “近近者者奉辞伐罪奉辞伐罪”“ ”“者者” ”可不译可不译4.4.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判断,可不译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判断,可不译 师师者者所以传到受业解惑也所以传到受业解惑也,-,-译为译为” ”老师老师” ”师说师说5.5.放在主语之后,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也可不译。放在主语之后,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也可不译。 臣所以
34、去亲戚而事君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徒慕君之高义也。意为我等意为我等远离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远离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一、用作代词一、用作代词(1 1)代人、代物、代事)代人、代物、代事 多是第三人称,作宾或兼,不作主语多是第三人称,作宾或兼,不作主语 公从公从之之 臣愿将谒臣愿将谒之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非生而知之者 (2 2)指示代词,近指)指示代词,近指“ “这这” ”,常作复指性定语,常作复指性定语 之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虫又何知(逍遥游)(3 3)活用作第一、二人称)活用作第一、二人称 “ “你你” ” ”我我“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
3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二、用作助词(1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的的“ “ 东割膏腴东割膏腴之之地,北收要害地,北收要害之之郡郡(2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得得”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之深深 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uu(3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uu 何陋何陋之之有有 uu 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之不解(
36、师说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uu(4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于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于主uu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uu 愿伯具言臣愿伯具言臣之之不敢信德也(鸿门宴)不敢信德也(鸿门宴)uu 师道师道之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不传也久矣(师说) )uu(5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句末,或用于三字之间,)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句末,或用于三字之间,uu构成四字短语构成四字短语uu 何方圜何方圜之之能固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能固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uu(6 6)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代状语,常与)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代状语,常与“ “也也” ”字呼应,当于字呼应,当于“ “的时候的时候” ”uu 臣臣之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三、动词,三、动词,“ “到到去去“ “项伯乃夜驰项伯乃夜驰之之沛公军沛公军 (鸿门宴)(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