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7703836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草药学的基本知识 刘秋琼中草药学的概念中草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化学成分、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由于中药以植物类药材居多,故古人将中草药称为本草。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载药850种。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记有炮制内容的医方书,包括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内容。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载药1892种。附图1109幅,方11096个,16世纪以前的药物知识。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中草药一般的分类方法主要有4种分类方法1、按药物功效分类:如解毒药

2、、清热药、理气药等。2、按药用部位分类:如根类、茎类、叶类、花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类。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如动、植物类、矿物类,麻黄科、木兰科、菊科。种子植物概念:在高等植物中,能够开花结果形成种子,并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一个大类群植物。依据生理功能分为两大类器官: 营养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起着共同吸收、制造和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繁殖器官: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主要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作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典型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典型的植物细胞原

3、生质体细胞壁细胞器细胞质细胞核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后含物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脂肪油液泡:细胞液及其内含物皮类药材的内部组织结构广义的树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周皮、皮层、韧皮部。植物分类学概念概念: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以毛茛为示例的分类等级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科-毛茛科 属-毛茛属 种-毛茛冠毛常见于哪科植物 A 唇形科 B 旋花科 C茄科 D菊科 E豆科l下列药材各属哪一科植物 桃仁:蔷薇科蔷薇科 甘草:豆科豆科 当归:伞形科

4、伞形科 红花:菊科菊科 贝母:百合科百合科 郁金:姜科姜科中药化学概念: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中药化学在医药学中的作用1.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改进药物剂型,提高疗效3.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 质量4.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5.开辟药原,创制新药中药的有效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组成相当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

5、等,每种中草药都可以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着医疗作用的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树脂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取方法: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后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溶剂法提取。溶剂法溶剂法:选择适当溶剂将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一般而言,植物成分中,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极性较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而糖类、氨基酸等极性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至于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随溶剂而异,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一般可将固体药材按极性递增方式,用不同溶剂,如石油醚或汽油、氯仿或乙酸乙

6、酯、丙酮或甲乙醇及水依次进行提取。得到的各个馏分经活性测试确定有效部位后在做进一步分离。分离方法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的改变的性质以分离物质,如常见的结晶与重结晶。(2)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3)对于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通过加入酸、碱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溶解度分离。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例: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K不同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

7、质的沸点不同 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E根据物质的颜色不同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A强心甙 B黄酮甙 C生物碱 D糖 E挥发油例题1、甙类对机体的作用主要取决于 A 糖 B配糖体 C甙元 D糖杂体 E甙2、化学成分为齐墩果酸的药材是 A山茱萸 B酸枣仁 C酸橙 D女贞子 E乌梅3、麝香具有特异强烈香气的成分是 A麝香醇 B麝香酮 C麝吡啶 D雄甾烷 E挥发油4、苦杏仁中起镇咳作用的成分是 A苦杏仁甙B野樱甙苯羟乙氰D苯甲醛E氢氰酸5、金银花的抗菌活性成分为 A咖啡酸B羟基桂皮酸C绿原酸和异绿原酸D阿魏酸E芥子酸中药炮制学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历史上称“炮炙”(雷公炮炙论)、“修治

8、”(本草纲目)、“修事”(修事指南)。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势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保管炮制常用辅料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麻油固体辅料: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中药的性能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

9、有独特的性能,也称为偏性。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四气含义: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确定的依据: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及回阳救逆的作用。阴阳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含义: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

10、示。确定依据:由健康人口尝药物的真实滋味而得出。继而,人们发现药物的滋味与药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对应性。所示效用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当慎用。苦:能泄、能燥、能坚。苦泄含义有三:通泄、降泄、清泄。燥即燥湿。苦坚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即泄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苦味药大多伤阴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咸味

11、药能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气味配合: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升降浮沉含义:升降浮沉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确定依据:药物的质地轻重、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药物的效用等有关。其中,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药物具有向里、向外、向上、向下的不同作用趋向,其中向外、向上属升浮,向里、向下属沉降。所示效用:升浮的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的药,具

12、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阴阳属性: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归经含义: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有毒与无毒含义:指药物作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而言。 (1)毒为药物的总称,“毒”即是药 (2)“毒”指药物的偏性 (3)“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上述狭义的毒。 l确定依据(1)是否含

13、有毒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用量是否适当。常见的毒性中药砒石,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雪上一支蒿,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红升丹,洋金花,蟾酥中药的应用第一节: 配伍一.含义: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 用的用药方法。二.目的: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三.药物七情配伍: 即:单行;相须; 相使;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第二节:用药禁忌一. 配伍禁忌 包含:十八反十八反:甘草反甘逐,京大戟,海藻,芜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

14、(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管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 妊娠用药禁忌 三.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方法服药时间1.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2.饭前服:补虚药3.饭后服:消食健胃药或胃肠有刺激的药物。4.睡前服:安神药宜睡前3060分钟服,涩精止遗药,缓下剂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服药

15、冷热:一般汤剂宜温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例题:1.中药的性能是指:A. 中药的功效B. 中药的性状C. 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D. 中药的基本作用E. 中药的四气五味2.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不包括:A. 中药的四气B. 中药的五味C. 中药的升降浮沉D. 中药的疏密E. 中药的归经3. 四气是指:A. 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四种药性B. 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C. 药物具有阴阳虚实四种药性D. 药物具有心气,脾气,肺气,肝气四种药性E. 药物具有营,卫,气,血四种药性4. 关于五味,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 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B. 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

16、括C. 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D.药味是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跟滋味相异E. 药味即药物的滋味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性能功效:主入肺与膀胱经,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适应范围: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部分药还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分类一、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如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生姜等。二、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

17、热表証,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如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等。使用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入汤剂不宜九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例题1.解表药多具A辛味 B甘味 C苦寒 D甘寒 E辛凉2.指出下面错误的是A发汗力强的解表药,注意用量,不可过汗B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忌服发汗力强的解表药C解表药入汤剂易久煎D辛凉解表药发汗力较缓和,长于透解表热E新温解表药发汗力强,能发散风寒。3. 治疗风寒表証宜选A麻黄 B桂枝 C杏仁 D石膏 E荆芥4.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肿的药A桑叶 B菊花 C牛蒡子 D白芷 E升麻5.平肝明目,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宜选A白芷 B荆芥 C桑叶

18、D葛根 E菊花6.治疗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宜选A淡豆豉 B紫苏 C香薷 D升麻 E柴胡7.疏肝,治肝郁气滞宜选A柴胡 B升麻 C蝉蜕 D桂枝 E薄荷清热药含义: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药性寒凉或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适应范围: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証。分类1.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主清泻实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証,以及肺热,心肝胃火等脏腑火热証。如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等。2.清热燥湿药;性味多苦寒,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

19、感或内生之湿热火毒诸証,以及诸脏腑火热証。如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等。3.清热凉血药:性味多苦甘咸或咸寒,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証。如生地,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等。4.清热解毒药:性味多苦寒,或有辛寒,甘寒,主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或内生实热火毒诸証。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等。5.清虚热药:性味苦咸甘寒,主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如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等。例题清热药是A药性寒凉,以清解表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B药性寒凉,以透解里热为主要

20、作用的药物C药性寒凉,以清解半表半里之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D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E药性寒凉,以清热利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2.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的药对是A石膏,知母 B知母,川贝母C知母,黄柏 C桑叶,菊花 D天花粉,栀子3.清热除烦宜选A芦根 B栀子 C天花粉 D石膏 E夏枯草4.清热解毒治热毒疮肿宜选A牛蒡子 B升麻 C菊花 D栀子 E淡竹叶比较生地,玄参功用之异同两者皆属清热凉血药,均可清热养阴,同服用于温病邪入营血及温病后期热邪伤津诸証。生地凉血功效强,对热邪迫血妄行的多种出血最为适宜;玄参解毒功效大,对温病发斑,发疹及肿痛疮毒,效力最佳。理气药含义: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

21、滞,气逆証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药味多辛苦芳香,性多温,能调气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之胁肋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气郁滞之抑郁不乐,月经不调,肺气壅滞之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証。如橘皮,枳实,枳壳,香附,佛手,川楝子等。例:枳实,枳壳功能主治有何异同枳实,枳壳,同出一物,接近成熟果实的果壳称枳壳,未成熟果实为枳实。两者均微苦寒而苦涩辛散,均能行气消积,化痰除痞,既可治食积胀痛,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畅,里急后重,又可治痰湿阻滞之胸膈痞满等,还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近年又发现两者静脉给药,有升高血压作用。枳实作用力强,破

22、气消积导滞,通利大便多用之;枳壳作用力缓,理气宽中,消除胀满多用之。安神药含义:凡具有安定神志功效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或为金石贝壳类或为植物类,金石贝壳药物质重而镇心祛怯,安定神志;植物类药多具养心安神之功。分类1.重镇安神药:质重镇惊,主治心火炽盛,痰火内扰所致的惊悸失眠,惊痫癫狂。部分药物还具有平肝潜阳功效,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証。如朱砂,磁石,龙骨,琥珀。2.养心安神药:甘润滋养,主治心肝血虚,心脾两虚所致的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多梦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和酸枣仁在功用上有何异同两者皆味甘性平,入心经以养心安神,同治血不养心所致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

23、常相须为用。柏子仁质润多油,能润畅通便而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安神作用强,又有收敛止汗之效,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利水渗湿药含义: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多甘淡或苦,性多寒凉或平,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适应范围: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黄疸,水泻,带下,湿疮,痰饮等病症。如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猪苓,金钱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分类1.攻下药:大多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且通便力较强,主治实热积滞,燥屎

24、坚结,大便秘结。如大黄,芒硝,番泻叶。2.润下药:大多为植物的种子或种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药力最缓,用于年老,体弱,久病,妇女胎前产后,以及月经期便秘者。如火麻仁,郁李仁。3.峻下逐水药:味多苦,性寒(或)温,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分还兼利尿。如甘遂,巴豆,京大戟,牵牛子,芫花。祛风湿药含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多辛散苦燥,具有祛除肌表,经络风湿作用,兼治肝肾不足,外感表証夹湿,头风头痛等。如: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桑寄生,川乌,乌梢蛇等。芳香化湿药含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

25、药多辛香温燥,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药物: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白豆蔻,佩兰,草豆蔻。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以治疗里寒証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味辛性温热,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补火助阳,适用于治疗里寒証,兼治寒饮咳喘,兼治虫积腹痛。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小茴香,丁香。消食药含义: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味甘性平或微温,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証。药物:山楂,麦芽,莱服子,鸡内金,神曲,谷芽。驱

26、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性能功效: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肠道寄生虫病。药物: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南瓜子,鹤草芽止血药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止血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敛及散寒温经.分类:1.凉血止血药: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証.药物:大蓟,小蓟,地楡,白茅根,槐花2.化瘀止血药:消散淤血而止血,主治淤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証药物:三七,蒲黄,茜草3.收敛止血药: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及邪实者慎用。药物:白芨,藕节,仙鹤草4.温经止血药: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証出血药物:炮姜,艾叶活血祛瘀药含

27、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性能功效:善活血化瘀,主要适用于血液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血脉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痛经,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关节痹痛,痈肿疮疡药物: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丈,益母草,桃仁,红花,牛七,没药,血竭化痰止咳平喘药1.化痰药: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温化寒痰:具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証。如半夏,天南星,白芥子,陈皮清热化痰: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疠瘿瘤,癫痫惊厥等。药物:前胡,瓜蒌皮,瓜蒌仁,竹茹,竹沥,海藻,昆布,天竺黄,贝母2.止咳平喘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証。药物:

28、杏仁,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百部,紫菀,冬花,马兜铃,枇杷叶。平肝息风药含义:凡具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作用的药物分类:1.平肝潜阳药,如:羚羊角,石决明,牡蛎,珍珠,决明子 2. 息风止痉药,如: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地龙,白僵蚕性能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以及热极生风之惊风,破伤风等証。古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开窍药概念: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功能主治:适用于热陷心包或痰浊阻蔽的神昏谵语,惊痫,中风等病出现突然昏厥等証。药物:麝香,冰片,石菖蒲,苏合香,安息香补虚药概念: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証候的药物。也

29、称补益药或补养药。分类: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补气药适应症:主治脾气虚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脱肛,以及肺气虚之少言懒语,久咳虚喘,易出虚汗等气虚証。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西洋参,太子参,大枣,扁豆,蜂蜜补阳药适应症:主治肾阳不足之畏寒脂冷,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频多,以及脾肾阳虚之泄泻,肺肾两虚之喘嗽等阳虚証。药物:鹿茸,肉苁蓉,淫羊藿,杜仲,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蛤蚧,菟丝子,巴戟天,锁阳,骨碎补,虫草,海马补血药适应症:主治心血虚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証。药物:当归,熟地,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补气药适应症:主

30、治肺阴虚之干咳少痰,咽喉干燥,胃阴虚之口干舌燥,胃中嘈杂,大便秘结,心阴虚之心烦不眠,以及肝肾阴虚之腰膝酸痛,潮热盗汗,眼目干涩等药物:沙参,麦冬,石斛,黄精,枸杞子,龟甲,天冬,玉竹,百合,桑椹,墨旱莲,女贞子何谓:“处方注脚”?常包括哪些内容“脚注”是指医师在处方药名旁对某些药物提出的简单说明或要求,其内容包括:1. 煎服要求: 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研末服等。2. 药物用量单位:如以个为单位的大枣,白果等,以片为单位的生姜,以具为单位的紫和车;以条为单位的蜈蚣,白花蛇等;以对为单位的蛤蚧;以只为单位的荷梗等。3. 加工方法:如捣,去心,去刺,去核,去芦等。4. “药引”:

31、指医师根据药剂性质或病情需要,要求病人自备的一些药物或辅料,加入药剂中一同煎服。如生姜,葱白,大枣,梗米,黄酒,荷叶等。5.药拌:中医处方中的某些药物要求用另一种药物辅助相伴,以增强疗效,如朱砂拌茯苓,青黛拌灯心,砂仁拌熟地,鳌血拌柴胡等。中药药理实验的三原则1. 随机:就是使每一个个体在试验中有相同的机会,随机遇分组或受处理。2. 重复:能在同样条件下,把试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试验,为此要保证动物数,并进行重复性实验。3. 对照:任何实验研究都不能缺少对照性研究,所以必须设定对照组,对照有以下几种形式:A:空白对照:不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B:假处理对照:除不用被试药物外,对照组动物要经受同样处理。C. 阳性对照:用已知标准药物对照。D. 组间对照:实验组间,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组的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