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秦穆公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7690899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文公秦穆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文公秦穆公课件(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題解作者課文與注釋主要修辭手法形音義比較授課大綱授課大綱賞析問題與討論測驗與練習圖片集錦本課結束本課結束題解題解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西元前六三年),標題為後人所訂。記晉、秦聯兵圍鄭,鄭大夫燭之武冒險擔任說()客,說動秦穆公退兵,因而化解鄭國危機的一段史實。事件背景事件背景秦晉聯兵圍鄭秦晉聯兵圍鄭秦晉間利害的矛盾秦晉間利害的矛盾題解題解 晉、秦兩大強國聯合圍鄭,區區鄭國的處境十分危急。燭之武因為洞悉晉、秦的歷史恩怨,也深知兩強現實利害的矛盾,終於能夠說服秦穆公,使他片面退師並留兵助守。如此一來,聯軍瓦解,晉國也只好撤兵,而鄭國終能化險為夷,安渡難關。全文環環相扣,具體呈現了左傳文約義贍的經

2、典風采。 補充授課大綱授課大綱作者作者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當與孔子同時。 左丘明博學多聞,曾任魯國左史;德業精進,頗為孔子所禮重。左丘明以孔子作春秋,寓大義於微言,辭旨隱晦,恐大義淪沉,因此廣採群史而作傳,以顯明春秋本事。書成,題名左氏春秋,後人又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為春秋三傳之一。關於左傳關於左傳春秋三傳的比較春秋三傳的比較史書的分類史書的分類作者作者 左傳全書 編年紀事,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周王朝與諸國的大事。起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訖()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四六八年),歷魯國十二個國君,共兩百五十五年。內容富含春秋史料,歷史、文化價值極高。以文學言,左

3、傳敘事委婉詳盡,文筆簡潔明暢,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佳構。從兩漢以至明、清,許多古文名家在記敘文的寫作方面都受到左傳的啟發,影響後世極為深遠。左傳外交辭令的內容左傳外交辭令的內容與說服角度與說服角度出自左傳的常用成語出自左傳的常用成語及其典故及其典故授課大綱授課大綱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一段第一段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 ,秦軍氾南 。段意段意段析段析語譯語譯第一段文意第一段文意無禮於無禮於晉晉貳於貳於楚楚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二段第二段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

4、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段意段意段析段析語譯語譯第二段文意、修辭第二段文意、修辭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三段第三段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段意段意段析段析語譯語譯第三段文意、修辭第三段文意、修辭(接下頁接下頁)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三段第三段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段意

5、段意段析段析語譯語譯第三段文意、修辭第三段文意、修辭許君許君焦焦、瑕瑕,朝濟而夕設版,朝濟而夕設版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四段第四段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段意段意語譯語譯課文與注釋:課文與注釋:第五段第五段 子犯請擊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段意段意段析段析語譯語譯第五段文意、修辭第五段文意、修辭授課大綱授課大綱燭之武退秦師的後續發展燭之武退秦師的後續發展秦晉殽之戰秦晉殽之戰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轉品轉品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軍名詞作動詞用)2.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作動詞

6、用)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封名詞作動詞用)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婉曲婉曲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婉曲修辭婉曲修辭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激問激問1.焉用亡鄭以陪鄰?2.何厭之有?3.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映襯映襯1.鄰之厚,君之薄也。2.闕秦以利晉。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誇飾誇飾1.朝濟而夕設版焉。主要修辭手法主要修辭手法倒裝倒裝1.何厭之有。授課大綱授課大綱闕闕(動)損害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形)短少;不足數的付之闕如(缺少某些該有而沒有的。如,語助詞)。(形)脫漏的闕文、闕字。(名)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後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城闕、心

7、在魏闕(不論身在何處都關心國事)。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以以(介)因為;由於1.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3.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連)因此;以致1.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動)用1.以亂易整,不武。2.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方苞左忠毅公軼事)3.以禮待之、以身作則。(動)按照;依照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動)用來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范仲淹岳陽樓記)(名)原

8、因;道理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之之 (代)他(的);此1.公從之。指佚之狐的話。2.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指封(疆土)。3.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指鄭國。4.子犯請擊之。指秦軍。5.因人之力而敝之。指秦伯。6.亦去之。指鄭國。 (助)等於的1.是寡人之過也。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因人之力而敝之。 (助)不等於的1.舒緩語氣: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鄰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2.幫助形成倒裝:夫晉,何厭之有?無恥之恥,無恥矣。(顧炎武廉恥)3.用於姓和名之間:如燭之武、佚之狐。形音義比

9、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其其(代)他(的);他們(的)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指越國以鄙遠一事。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指行李。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指晉國。4.失其所與,不知。指晉國。由於是第一人稱,可譯為自己。(副)表示願望,可譯為還是 吾其還也。 (副)豈;難道1.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顧炎武廉恥)2.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副)大概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微微(動)無;沒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3.微管

10、仲,吾其被髮左袵矣。(論語憲問)(動)衰微;沒落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顧炎武廉恥)(形)細小微小、具體而微。(形)卑賤;出身低人微言輕、出身寒微。(形)幽微;精深微言大義、微妙。(副)暗中;偷偷地引入,微指左公處。(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副)稍稍;略稍微、略微。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夫夫()(助)發語詞1.夫晉,何厭之有?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形)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焉焉(代)哪裡若不闕秦

11、,將焉取之?(副)何必1.焉用亡鄭以陪鄰?2.子為政,焉用殺?(論語顏淵)(助)用於句末,表示感嘆。相當於吧、啊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助)用於句末,表示肯定1.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2.工之僑得良桐焉。(劉基工之僑為琴)形音義比較:形音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一字多義比較授課大綱授課大綱賞析賞析 本文共五段。第一段記晉、秦圍鄭,為全文營造一種山雨欲來、 泰山壓頂的緊張氛圍。值得注意的是:圍鄭乃出於晉的主動,這原本是晉、鄭的恩怨,與秦無干;且晉、秦雖聯合出師,軍隊卻一在南一在北,並無統一的指揮系統。此種各自為政的態勢,預示著燭之武完成任務的機率不小。課文結構表課文結構表賞析賞析 第二段記鄭國

12、內部的因應。佚之狐建議派燭之武為說客的一席話,既回應上一段所鋪陳的危急形勢,也開啟了下文。燭之武原本存著不被重用的怨懟,卻在鄭伯引咎自責、動之以利害下,捐棄前嫌以赴國難。此時,鄭國內部是君臣 和衷共濟、 休戚與共,正和晉、秦結合鬆散的情況形成對比。賞析賞析 第三段記燭之武對秦伯的說辭,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燭之武開口便稱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把救鄭的事撇到一旁不提,直接敘述鄭之存亡與秦國的利害關係,主要策略是攻心。在存鄭之利方面,他說了一層: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即留下鄭國,作為秦國境外的據點,其實頗有利於秦的東拓事業。賞析賞析 在亡鄭之害方面,說了二層:亡鄭以陪鄰、闕秦以利晉

13、,即亡鄭增加了晉的領土,相形之下便是削弱了秦的力量,利於晉而無益於秦,甚至有害於秦。為了落實這樣的說辭,他翻出晉惠公忘恩食言的舊帳,以挑起秦伯對晉的不滿,並暗示秦伯:晉國是不可靠的。燭之武洞悉秦、晉間的矛盾,且說辭中八次提到君,似乎處處為秦著想,而不是為鄭著想,更增強其言辭的說服力與感染力。賞析賞析 第四、五段記故事的尾聲。秦穆公果然撤軍回國了,而晉文公不願截擊秦軍的一段話,反映出一個霸主的自我期許,顯現出 泱泱大國的國君風範,其胸襟氣度與深謀遠慮,頗有可取之處。 本文結構勻稱,第一、二段為事件的起始,第三段為事件的高潮,第四、五段為事件的結局,呈現出一種對稱之美;而通過前後的對比、承應,又使

14、得全文環環相扣,密不可分,十分嚴謹。問題與討論問題與討論一、鄭伯說服燭之武去見秦伯,燭之武說服秦伯撤軍,他們各使用了什麼策略?二者的策略有什麼異同?參考答案(一)參考答案(一) 參考答案(二)參考答案(二)二、你對晉文公拒絕子犯請擊之的主張,有什麼看法?參考答案參考答案課文引導問題設計課文引導問題設計授課大綱授課大綱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 )1.下列中文字的注音,何者正確? (A)若不闕秦: (B)越國以鄙遠: (C)共其乏困: (D)亡鄭以陪鄰:C( ()()()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 )2.下列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兩兩相同? (A)君嘗為晉君機

15、而動(B)朝而夕設版焉緩不急 (C)夜,而出搖搖欲(D)又欲其西封是而非 B(A)賜伺。賜伺。(B)濟濟濟濟。(C)縋縋墜墜。(D)肆肆似似。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3.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句中舍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相似? (A)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B)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 (C)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D)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A(A)音音。放棄;棄置。與題幹意義相似。放棄;棄置。與題幹意義相似。(B) 三十里三十里。(C) 房舍房舍。(D)建屋居住建屋居住。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

16、 )4.子犯請晉文公發兵截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下列有關這句話的解釋,何者正確? (A)微意為微薄(B)不及此指軍隊無法來到此地 (C)夫人指燭之武 (D)寫出了晉文公的感恩之心D (意意為無;無;沒有沒有)(指秦穆公指秦穆公)(指晉文公無法指晉文公無法登位登位為國君國君)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5.下列關於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所使用的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為婉曲修辭,表達燭之武內心的怨意 (B)焉用亡鄭以陪鄰 為設問修辭中的疑問,提出問題讓秦君思考該如何抉擇 (C)鄰之厚,君之薄也 為譬喻修辭,鄰之厚就如同君

17、之薄 (D)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為類疊修辭,連續運用三個人名A(A)婉曲婉曲為不直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不直講本意,只用委婉閃爍的言詞,曲折地烘托或暗示出本意的修辭方式暗示出本意的修辭方式。(B)此問題意在告知秦君亡鄭陪鄰沒有好此問題意在告知秦君亡鄭陪鄰沒有好處,答案在問題的反面處,答案在問題的反面。為設問修辭中的激問設問修辭中的激問。(C)二者之間無二者之間無譬譬喻關係關係。厚與薄形成映襯厚與薄形成映襯。(D)類疊指的是或連接類疊指的是或連接或隔離,重複使用同一個字、詞、語、句,以加或隔離,重複使用同一個字、詞、語、句,以加強語氣,使行文具語氣,使行文具有節奏感有節奏感

18、。此處僅列出三個人名,並無類疊此處僅列出三個人名,並無類疊修辭修辭。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6.下列關於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無禮於晉,且貳於楚是秦主張伐鄭的原因(B)第三段燭之武說服秦伯的過程,是全文最精彩的高潮 (C)鄭國內部同舟共濟的精神,與秦、晉之動機不一形成強烈對比 (D)末段晉文公之言,反映出他心存感恩且能冷靜衡量大局A(A)此事此事為晉、鄭之間的恩怨,與秦無關。晉、鄭之間的恩怨,與秦無關。又,秦晉伐鄭並非由秦國主導。又,秦晉伐鄭並非由秦國主導。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7.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利用哪些論點說服秦穆公退

19、兵?(甲)亡鄭對於秦國沒有實質效益;(乙)願割焦、瑕二地與秦為東封;(丙)晉文公胸懷霸主之志;(丁)晉人忘恩且貪得無厭;(戊)舍鄭對秦國無害而另有價值。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B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8.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的情勢瞬息萬變。由燭之武退秦師文中,便可看出晉、秦、鄭三國間的情勢變化。下列段落說明,何者不符合文中所述? (A)第一段晉秦聯軍,氣勢洶洶 (B)第二段鄭國危在旦夕,只好派出燭之武為說客 (C)第四段秦晉反目成仇,秦鄭化敵為友(D)第五段晉文公冷靜深思,決定退兵C(C)秦雖違反與晉的盟約,但因晉君的理性,兩國未秦雖違反與晉

20、的盟約,但因晉君的理性,兩國未反目成仇反目成仇。 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9.燭之武為何能在秦晉二強國的夾攻之下,獲得外交上的勝利? (A)巧取豪奪,言詞犀利 (B)導之以德,威之以武 (C)舌燦蓮花,阿諛奉承 (D)洞悉衝突,分析利害D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基礎測驗基礎測驗()10.下列關於左傳一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相傳為孔子據魯史而作,左丘明廣採群史以增補之 (B)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為十三經之一 (C)全書採紀傳體,以魯國人物為中心,旁及他國史事 (D)內容豐富,擅長地理形勢描寫,影響後代地理志發展B(A)相傳相傳為左丘明以孔子作左丘明以孔子作春秋春秋

21、乃寓大義於微言,故廣乃寓大義於微言,故廣採群史採群史為春秋春秋作傳,作傳,以明其本事以明其本事。(C)全書編年紀事,以魯史全書編年紀事,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各國之事中心,旁及同時代各國之事。(D)擅長戰爭描寫,能以簡鍊語言描繪人事,對後世史學及擅長戰爭描寫,能以簡鍊語言描繪人事,對後世史學及文學影響深遠文學影響深遠。重點課文策略1.亡鄭陪鄰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說之以害2.舍鄭利秦3.晉背秦義4.闕秦利晉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進階練習一、燭之武說服秦穆公時,分別採用說之以害、許之以利、引據史實三種策略,經由四個不同的重點來剖析利害,使得秦穆公不

22、僅言聽而且計從。請試著從課文中整理出這四個重點,並指出其各採用何種策略。若舍鄭以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君亦無所害。許之以利許之以利且君嘗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君之所知也。夫晉夫晉,何厭之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引據史實引據史實說之以害說之以害測驗與練習:測驗與練習:進階練習進階練習二、在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因為燭之武洞悉國際局勢,才能臨危受命,對秦伯深入剖析利害,終於為鄭國解危。下文改寫自西京

23、雜記的東方朔設奇救乳母,請仔細閱讀後,替東方朔想出解決方法,接寫後續的結局。漢武帝的乳母倚恃恩寵,家人奴僕都驕橫無賴,結果犯了法被武帝知道。武帝大怒,於是想依法殺了乳母,在這危急的時候,乳母只好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聽了事由便說:皇上為人殘暴,而且任性執拗,旁人替妳說情,他只會更快判妳死罪。他想了一想引導寫作引導寫作:1.先從提供的上文推斷出角色之間的關係、個性,並依此決定說服的方法。2.除了言語的勸說之外,也可從人物的動作、心理來描寫。授課大綱授課大綱圖片集錦:圖片集錦:春秋時代形勢圖春秋時代形勢圖圖片集錦:圖片集錦:左丘明左丘明圖片來源:中國歷代名人圖鑒,上海書畫出版社圖片集錦:圖片集錦:左傳刻本左傳刻本圖片來源: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圖片集錦:圖片集錦:版築版築授課大綱授課大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