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7689945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1《唐诗五首》滁州西涧课件 长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滁滁 州州 西西 涧涧(唐)(唐) 韦应物韦应物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学常识: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唐朝诗人,长安人。在中唐前期,韦应

2、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作者简介滁州西涧韦应物独独怜怜幽幽草草涧涧边边生生上上有有黄黄鹂鹂深深树树鸣鸣春春潮潮带带雨雨晚晚来来急急野野渡渡无无人人舟舟自自横横【注解注解】:、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西涧:在滁县城西,

3、俗名称上、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马河。、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草:幽谷里的小草。【韵译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

4、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

5、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

6、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探究讨论1.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独: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样的心绪?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2.怜:怜爱,爱惜。幽草

7、:幽深的草怜:怜爱,爱惜。幽草:幽深的草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丛。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视觉角度。草丛幽深,色彩清丽。静景。3.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深树:树阴深处。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

8、,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雨带春潮”,可,可诗人却说诗人却说“春潮带雨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7.这句诗中的这句诗中的“晚晚”字点出了作者独游西涧字点出了作者独游

9、西涧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西涧环境的幽静感。静感。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随意。横:成横状,横着。最后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图?最后这一句诗,用“野”“无人”,写出了一片荒凉之意。系在岸边的渡船上也没有人影,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自”字,舟“自”横,幽草又何尝不是“自”生,黄鹂鸟又何尝不是“自”鸣,春水又何尝不是“自”来?诗歌尤其诗的最后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

10、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9.意境:意境:境,就是环境,意,就是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来表达一种思想情感,这种带有浓郁的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读了这首诗,我们的心头是不是涌起了阵阵凉意?国为它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了这句诗,你是不是感觉胸怀无限开阔?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了壮阔豪迈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胸怀天下席卷宇宙的雄心壮志。10.诗意:诗意:有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诗人对唐朝中期的政治腐败非常不满,但又无力改

11、革,因为官职太小。他觉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这正像那只在春潮中横斜的小船:按说春潮来临,渡口的船只应忙碌起来,但因这只船在郊外,无人摆渡,闲置起来。诗人自己虽任刺史,但也因官职小,无所作为,因此,诗中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们不得其用的忧伤。11.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他在幽闲地漫步在西涧边上,虽然春雨袭来,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鸟自鸣,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横,人诗人,自在。但是,在这自由在外表下,我们看到了一颗为国事而忧伤的心。写作特色1.写景如画,闲远疏淡,清丽幽美,意境深远;2.构思精巧,用词传神.当堂检测1、“舟自横”三字有怎样的深意呢?

12、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2、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鹂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

13、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

14、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练习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答:生于

15、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3.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答: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4.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意象:春潮、雨、野渡、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6.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7.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