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2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32•1 1、居住区的概念、居住区的概念• 广义: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广义: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狭义: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狭义: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件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件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能满足该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能满足该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集地施的居住生活聚集地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3•2 2、居住区的等级、居住区的等级• “ “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居住区居住区的人口大致在的人口大致在30000—5000030000—50000人,平均人,平均在在10000—1600010000—16000户,由若干居住小区构成户,由若干居住小区构成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4• •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是指由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或自是指由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被城市交通干然界限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被城市交通干线所穿越的相对较完整的地段,小区内设有满足线所穿越的相对较完整的地段,小区内设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 居住小区是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又是构成居居住小区是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又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大致在住区的一个单位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大致在10000—1500010000—15000人,平均人,平均3000—50003000—5000户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5• 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是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并,是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并不被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居住组团内设有位居不被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居住组团内设有位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组团绿地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组团绿地• 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人口规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人口规模大致在模大致在1000—30001000—3000人,平均在人,平均在300—1000300—1000户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6• 3 3、居住区的构成、居住区的构成•((1 1)居住区的环境要素)居住区的环境要素• 物质要素,由物质要素,由自然自然和和人工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两大要素组成。
自然要素有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方面的要素有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方面的内容,人工要素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内容,人工要素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精神要素,是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精神要素,是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文化修养等等风俗习惯、文化修养等等.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7• ((2 2)居住区的工程)居住区的工程• 建筑工程:住宅、公共建筑、建筑小品等;建筑工程:住宅、公共建筑、建筑小品等;• 室外工程:道路、管线、绿化、铺地工程;室外工程:道路、管线、绿化、铺地工程;• 室内工程:墙体、地板、水电等工程室内工程:墙体、地板、水电等工程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8建建筑筑工工程程9室室外外工工程程10室室内内工工程程11•((3 3)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住宅建筑用地住宅建筑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有的用,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以及住宅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住宅地以及住宅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住宅入口的宅间路、宅旁绿化以及住宅底层的私家院入口的宅间路、宅旁绿化以及住宅底层的私家院落。
落• 道路用地道路用地,指居住区内各级道路以及广场的用,指居住区内各级道路以及广场的用地,包括道路、回车场合停车场及小型广场的用地,包括道路、回车场合停车场及小型广场的用地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1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是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所使用的场服务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所使用的场地公共建筑用地边界范围内的用地均属于公共地公共建筑用地边界范围内的用地均属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服务设施用地• 绿化用地绿化用地,指小区内绿化所占用的土地指小区内绿化所占用的土地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13•4 4、居住区的规模(人口、用地)、居住区的规模(人口、用地) - -受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的影响受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的影响 - -受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受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 -受居民管理体制的影响受居民管理体制的影响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14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二二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三三15•1 1、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的原则•((1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按照人的居住生活、社会生适应性原则,要求按照人的居住生活、社会生活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规划设计。
充分考活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各类居民居住生活的不同需求,创造人性化的虑各类居民居住生活的不同需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和文明的居住环境空间和文明的居住环境• 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是居住区适应性的基是居住区适应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本物质性内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16• ((2 2)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 尊重、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尊重、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节地、节能、节材,建设人与环境用土地资源,节地、节能、节材,建设人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3 3)综合效益原则)综合效益原则• 综合利用土地、资金、能源、材料,用最小的综合利用土地、资金、能源、材料,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限度消耗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综合效益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综合效益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17• ((4 4)社区塑造原则)社区塑造原则• 居住区应在文化、教育、邻里交往、小区治安居住区应在文化、教育、邻里交往、小区治安等小区服务与保障方面强化社区功能,塑造社区等小区服务与保障方面强化社区功能,塑造社区特征。
特征• ((5 5)整体性原则和美观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美观原则•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放到整个城市的层面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放到整个城市的层面去考虑它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应考虑它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应从营造生活环境的角度去考虑满足居民各种需求从营造生活环境的角度去考虑满足居民各种需求的多样性的多样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18•2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1 1)使用要求)使用要求• 提供便捷、合理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各提供便捷、合理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2 2)防灾的要求(安全))防灾的要求(安全)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19•((3 3)卫生要求)卫生要求• 居住区环境应达到相应的卫生标准居住区环境应达到相应的卫生标准•((4 4)美观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应根据当地人的审美习惯,提高视居住区规划应根据当地人的审美习惯,提高视觉娱乐感,创造令人舒适的环境觉娱乐感,创造令人舒适的环境•((5 5)经济耐用的要求)经济耐用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20 3 3、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1 1)选择和确定用地位置、范围)选择和确定用地位置、范围 ((2 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多少)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多少 ((3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和布置方)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和布置方式等式等 ((4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分布和布置 ((5 5)拟定各级道路的走向、宽度、布置方式)拟定各级道路的走向、宽度、布置方式 ((6 6)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 7)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8 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21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居住区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的基本概念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二二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三三22•1 1、规划的结构、规划的结构• ((1 1)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2 2)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3 3)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4 4)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5 5)独立组团)独立组团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23•2 2、用地布局结构形式、用地布局结构形式• ((1 1)棋盘型)棋盘型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24•((2 2)直线型)直线型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25•((3 3)曲线性)曲线性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26•((4 4)混合型)混合型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27•3 3、居住区住宅规划、居住区住宅规划•((1 1)住宅的类型)住宅的类型• •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低层花园低层花园式住宅式住宅28 •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1外廊式住宅外廊式住宅2内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3点式住宅点式住宅29 外廊式外廊式住宅一般在四户以上,且每户都能得到均等的居 住条件。
由于公共外廊对住户的私密性有一定的影响,居室的位置宜远离外廊安置,靠外廊一侧宜安排辅助用房30内廊式内廊式住宅采光较差,对住户的私密性影响也较大,住户的采光、通风条件也较差31 点式住宅点式住宅与梯间住宅最大的不同在于,点式住宅的楼梯间和电梯间都集中在住宅的中央,无直接的采光,所以点式住宅有着与内廊式相同的缺点,但对住户的影响较之内廊式要小得多,且能利用外墙为住户创造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32•3 3、居住区住宅规划、居住区住宅规划•((1 1)住宅的类型)住宅的类型• •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低层花园低层花园式住宅式住宅33• 独立式,独立式,俗称别墅,住宅拥有比较大的基地,住宅四周可直接通风和采光,还可布置车库• 并列式,并列式,两栋别墅并列建造,住宅有三面可一直接通风采光,也可布置车库• 联立式,联立式,一栋栋住宅相互连接建造,即城市住宅(Town House),每户占地规模较小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34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独立式独立式35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独独立立式式36联立式37•((2 2)住宅布置的要求)住宅布置的要求• 1) 1) 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置应合理、紧凑; 2) 2)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3) 3) 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等因素;南方主要应考虑住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等因素;南方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等要求;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等要求;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38 4) 4) 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还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山地向的关系外,还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山地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5) 5) 利于组织居民生活、治安保卫和管理。
利于组织居民生活、治安保卫和管理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39•((3 3)住宅的布局)住宅的布局• 住宅组群平面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四种:行列住宅组群平面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四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以及混合式式、周边式、点群式以及混合式• 1 1)行列式)行列式• 主要是指条式单元住宅、联排式住宅按照一主要是指条式单元住宅、联排式住宅按照一定的朝向、间距成排布置,使每一户都能获得较定的朝向、间距成排布置,使每一户都能获得较好的日照和通风效果好的日照和通风效果• 布置手法有:平行排列、交错排列、单元错布置手法有:平行排列、交错排列、单元错接接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0• 2 2)周边式,是指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周边式,是指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较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形成较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 有利于布置孩子室外活动场地,周边式布置住有利于布置孩子室外活动场地,周边式布置住宅还可节约用地,提高建筑面积密度,缺点在于宅还可节约用地,提高建筑面积密度,缺点在于部分住宅的朝向较差,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会部分住宅的朝向较差,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量。
造成较大的土石方量• 布置手法有:单周边、双周边布置手法有:单周边、双周边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1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2• 3 3)点群式)点群式• 点群式住宅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点群式住宅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中心建高层塔式住宅布局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的布置,运用得当可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的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丰富建筑群体空间• 布置手法有:规则布置、自由布置布置手法有:规则布置、自由布置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3• 4 4)组团式)组团式• 以成组成团的住宅群为基本单元进行布置的方以成组成团的住宅群为基本单元进行布置的方式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4• 5 5)自由式)自由式• 将以上类型有机组合,同时顺应地形自由布置将以上类型有机组合,同时顺应地形自由布置的方式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5•((4)住宅群体组合的设计)住宅群体组合的设计• 1)住宅群体组合与地形的关系)住宅群体组合与地形的关系• 山区地带:山区地带:• 筑台筑台• 提高勒脚提高勒脚• 错层错层• 跌落跌落• 错跌错跌• 掉层掉层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6• 2 2)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的关系)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的关系• 住宅建筑的朝向住宅建筑的朝向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从通风从通风的条件看的条件看从日照从日照的条件看的条件看47•住宅建筑的间距住宅建筑的间距• 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在冬至日满窗日照应住宅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在冬至日满窗日照应不少于不少于1 1小时。
小时• 思考:思考:我国从南到北,住宅的间距有何变化我国从南到北,住宅的间距有何变化??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8•住宅建筑住宅建筑争取日照的措施争取日照的措施:• —— —— 条状建筑错开布置;条状建筑错开布置;• —— —— 条状与点式住宅交错布置;条状与点式住宅交错布置;• —— —— 采用南北向的住宅布置方式采用南北向的住宅布置方式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49•住宅建筑防止日晒的措施:住宅建筑防止日晒的措施:• —— ——避免东西走向建筑布局;避免东西走向建筑布局;• —— ——充分利用绿化;充分利用绿化;• —— ——将次要房屋布置在西晒一侧,或加大西边将次要房屋布置在西晒一侧,或加大西边房屋的进深;房屋的进深;• —— ——修建较大面积的阳台,或加盖遮阳设施;修建较大面积的阳台,或加盖遮阳设施;• —— ——利用穿堂风降温利用穿堂风降温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0•4 4、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居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 1)居住区的道路分级)居住区的道路分级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居住组团级宅间小路宅间小路居住区级居住区级51•((2 2)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类型)居住区道路系统的类型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人车混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人车共存人车局部分行人车局部分行人车分行人车分行52•((3 3)居住区路网布局的原则。
居住区路网布局的原则•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应通而不穿、安全便捷,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应通而不穿、安全便捷,既要避免往返迂回和外部车辆、行人的穿越,又要便既要避免往返迂回和外部车辆、行人的穿越,又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道路的布置应分级设置,以满足住区内不同的交道路的布置应分级设置,以满足住区内不同的交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系统和居住环境通功能要求,形成安全、安静的交通系统和居住环境• 区内道路布置应满足创造良好的居住卫生环境的区内道路布置应满足创造良好的居住卫生环境的要求,区内道路走向有利于住宅的通风、日照要求,区内道路走向有利于住宅的通风、日照• 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量,节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量,节省投资,尽量结合自然分水线,以利于雨水的排出省投资,尽量结合自然分水线,以利于雨水的排出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3•((4 4)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 1)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应有两个对外联系的通道,)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应有两个对外联系的通道,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周围道路相连。
其出入口之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周围道路相连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0150米• 2 2)小区内主要道路与城市干道相交时,其交角)小区内主要道路与城市干道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不宜小于7575度 • 3 3)居住区内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居住区内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服务的无障碍通道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4 4 4)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路的纵坡应)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路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在地面坡度大于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在地面坡度大于8%8%时,时,应辅以梯步,并在旁设置自行车推行车道,方便应辅以梯步,并在旁设置自行车推行车道,方便自行车的适用自行车的适用• 5 5)沿街建筑长度超过)沿街建筑长度超过160160米时,应设宽度和高米时,应设宽度和高度均不小于度均不小于4 4米的消防车通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米的消防车通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6 6)尽端路的长度不应超过)尽端路的长度不应超过120120米,为便于机动米,为便于机动车辆的调头,应设置车辆的调头,应设置12m12m×12m×12m的回车场。
的回车场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5•5 5、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1 1)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其他文体商业服务56•((2 2)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 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范围的不同,经营管理及居民使用的要求,一般范围的不同,经营管理及居民使用的要求,一般分为三级:居住区级分为三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居住组团级;团级;• 或者两级:居住区级或者两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或居住居住小区级,或居住小区级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居住组团级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7•((3 3)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原则• (( 方便居民使用方便居民使用 ))• •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方便性方便性适当集中适当集中分级布置分级布置均等性均等性58•((4 4)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沿街线状布置沿街线状布置• 成片集中布置成片集中布置• 沿街线状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沿街线状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59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0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1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2• 6 6、居住区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1 1)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 ——公共绿地公共绿地• —— ——专用绿地专用绿地• ——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 —— ——街道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3•((2 2)居住区绿地的分级)居住区绿地的分级• —— ——居住区级绿地居住区级绿地• —— ——居住小区级绿地居住小区级绿地• —— ——居住组团级绿地居住组团级绿地• —— ——宅旁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4•((3 3)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原则)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原则• 1 1)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的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原则,形成完整的居住区绿地系统;• 2 2)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布局应在居住区总平面)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布局应在居住区总平面规划时统一考虑,各级绿地都应有恰当的服务半规划时统一考虑,各级绿地都应有恰当的服务半径,便利居民的使用;径,便利居民的使用;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5 3 3)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绿地和大树应尽量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绿地和大树应尽量采用和保留,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等进行绿用和保留,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等进行绿化;化; 4 4)在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上力求经济实用和)在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上力求经济实用和便于管理便于管理 居住区用地规划居住区用地规划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