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章 管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管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问题的识别与界定问题的识别与界定–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概念的操作化概念的操作化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 1管管理理研研究究的的一一般般过过程程2一、管理研究问题的识别与界定一、管理研究问题的识别与界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地有系统、有组织的活动发现知识和揭示规律,解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管理研究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核心,管理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管理研究的起点问题通常产生于实际的系统状态与期望的系统状态之间的差异,•要研究的课题可能源于人们对改善管理的愿望也可能源于由现有理论引致的对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新认识研究课题的选择往往与研究者的兴趣或对某事的独特看法有关3管理研究问题的来源管理研究问题的来源•管理研究的课题通常来自:(1)待解决的特定管理问题; (2)与现有认识相矛盾的事件;(3)要证实某一结果或预测某一事件;(4)有关管理的环境、对象、活动等规律的假说;(5)由理论演绎引致的对管理现象的新认识;(6)研究者的兴趣及对某事的独特看法。
4管理研究问题的形成•现象的确认–目前的运作状况;–目前的运作方式是否需改进;–影响未来运作的因素;–有无可利用的机会•问题的确认–导致现象的原因,问题是否存在;–对问题的确认是否有足够的证据•管理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的陈述5管理研究问题的界定管理研究问题的界定•一旦初步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就需要:–查阅有关的研究文献,收集必要的背景材料;–通过预备性的数据收集,明确拟研究问题的背景,了解已有的与有关现象相联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逐步界定清楚要研究的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清晰而具体的定义;–明确要达到的研究目标,并加以系统表述6问题界定要注意的事项•要研究的问题是否对解决管理问题有价值?•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理论价值?•对现象的认识是否客观,问题认识是否清楚?•问题的范围是否界定清楚?涉及的因素有哪些?•对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何?•是否可以收集到有关研究资料?•是否有能力及条件进行研究?•资源和时间能否支持研究?7二、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二、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在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明确定义后,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概念模型的方式描述与问题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的事实与规律的系统性解释是对变量间关系的通则化,理论具有解释及预测事物的功能(为何发生?如何发生?)•理论是由相互关联的概念、定义和陈述组成的集合,理论的研究通过明确变量间的关系提供对现象的系统认识,以达到系统地解释和预测与企业活动或管理实践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和规律的目的8理论的特征理论的特征•理论有三个特征:(1)它包括具有理论意义的概念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对其加以解释或澄清;(2)它描述了概念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常是因果关系,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哪些概念对另外一些概念产生了影响这些假设的关系是理论的核心;(3)它包含了理论概念与用以量度概念的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假定关联这些联系规定了进行研究所要采取的方法或其他指标9理论的特征理论的特征 一个理论是否有用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它是否提出了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它是否对问题做出合理的、经过验证的解释;•三是它是否提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或至少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除此之外,一个好的理论还应具有如下特征:–理论中不存在逻辑矛盾;–应得到其它与之相关理论的支持,具有理论基础;–应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概念可以操作化,可以通过实践检验证伪或证实;–具有探索性,可衍生出新知识,指出新的研究方向。
10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及其形式•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被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陈述是对概念之间关系进行的描述•陈述有不同的形式,理论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构成理论的陈述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中,理论应当对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11概念(概念(Constructs)) 对“概念”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一个层次是指人们就某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意义(meaning)或特性(characteristics)进行沟通的共同基础,即英文中的concepts ,概念有具体的(如“工厂”),也有抽象的(如“关系”);•另一个层次是指英文中的constructs,它是一种脑海中的形象(mental images),与concept有相似的意思,但又有其特殊含义一个construct可以是一个concept(如“顾客”),也可以是由若干个concept组成(如“组织规模”), constructs 通常是抽象的12概念(概念(Constructs))•Constructs是出于一定科学目的而有意地经过审慎考虑后发明或采用的concept,它是理论构成的基础,因而可称为理论的概念构件,简称为概念(也有人称“构念”)。
•由于不同的理论对研究对象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因而会使用不同的construct,construct往往难以脱离理论而单独存在(如“范式”)•管理研究中必须首先明确地定义所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才能开始进行研究13概念的来源•日常生活经验•借用其它学科领域的概念–直接借用(如“吸引力”)–对借用概念赋予新的意义(如“模式”)–对借用概念给以新的标记(如“技术集群”)•发明新概念14概念的界定•大多数管理研究的缺点是概念界定不清所致,成功的研究首先取决于:–研究者对于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楚;–别人是否能理解研究中的概念•管理研究中概念的复杂性常常表现为:–概念具有多个维度(Dimension)的意义(如“效益”、“组织沟通氛围”)–对同一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的理解(如家庭总收入、正常使用、领导力、激励、个性等,在研究文献中“个性”有400多种定义)–抽象的概念没有客观的参照物,难以视觉化(如“个性”、“能力”)15变量(变量(Variable))•要把握抽象概念,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概念表达方式,抽象的概念叫Constructs,具体表达叫变量Variable 构建理论不仅要明确地定义有关的概念,而且要将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变量。
•一个概念可能要由若干个变量来描述通过观察与这些概念对应的可测变量,我们度量概念的变化并检验概念之间的关系•变量是属性的逻辑组合,属性则是指客体的特征或特性例如,性别是描述某人或某一群人的一个变量,而男、女则是属性16陈述(陈述(Proposition)及其形式)及其形式•以陈述的形式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进行描述构成理论的核心•在理论建构中,“命题”是陈述的基本形式•命题是是对概念(或变量)及概念(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次分类包括“假设”、“归纳”、“公理”、“假定”及“定理”17命题涉及的变量数不同变量数的命题不同变量数的命题举例举例单变量命题 2003年A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可以达到10% 双变量命题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越高,研制出的新产品数目越多 多变量命题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公司的利润率和销售增长率有正相关关系 18命题的类型命题的类型如何产生可测度性假设(hypothesis) 演绎或资料收集与分析可直接测度归纳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资料收集与分析可直接测度公理(axiom)定义为真实不可直接测度假定(postulate)假设为真实不可直接测度定理(theorem)从公理或原理演绎而来可直接测度19公理、假定及定理•“公理”被视为无可争议的断言;•“假定”指被认为是真实的事情;•“定理”是由公理或假定演绎而来的命题。
例如:命题1:若甲则乙,(公理或假定)命题2:若乙则丙,(公理或假定)∴∴ 命题3:若甲则丙定理)20假设•“假设” 是是对现象的暂时性的解释,是对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真伪的事实的臆测(assumption)性陈述•建立假设的作用:–引导研究的方向,使研究者专注与所要探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指出统计测试的对象和内容;–提供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研究本身就是提出要接受或拒绝假设的证据);–启发研究者思考研究发现的涵义21关于社会关系的自发假设关于社会关系的自发假设•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关于人的行为的格言或谚语,都是自发的社会关系假设:–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久别胜新婚)–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先下手为强)–善有善报22自发假设的典型格式自发假设的典型格式•当自发的社会关系假设简化到其基本含义时,可明显看出有一种典型的格式:– Similarity results in increased contact (相似导致接触多)– Absence results in increased affection (离别导致更喜爱)– Acting on opportunities early results in success(早行动带来成功)23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假设反映了与人类社会现象或行为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种假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的,也可能不是管理研究中的假设经常是关于概念间因果关系的•一些假设可以与另一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社会关系理论,这类理论通常以演绎推理的方式表述如: “失业造成精神沮丧,精神沮丧经常是离婚原因,因此,失业率增长经常和更高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理论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的整体信度要受到低信度假设的制约24假设的前提条件•假设的复杂程度与假设所需引入的其他假定条件有关•在假设的成立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时,假设表述为: 只有在C条件下A才引起B例如,“久别胜新婚”,这一假设成立是以没有其他异性介入为前提的 25社会关系理论范式•理论范式是指组织我们对事物看法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研究者观察世界的窗口它不一定是对问题的直接回答,但可以为我们指出寻找答案的途径•主要的社会关系理论范式如下:–社会关系的互动论范式 : 把社会生活看作是个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关系的功能论范式 :注重社会生活的组织结构,即社会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怎样相互联系–社会关系的冲突论范式 :把社会生活描述为个人与群体间的相互斗争和竞争26有关决策行为的理论范式•决策行为的理性范式–决策者明确目标,并谨慎地处理每一个问题;–收集完整的资料,彻底分析资料,研究各种可行方案,权衡结果和风险;–规划详细的行动方案。
•决策行为的渐进调适范式–在决策过程中,先有一个粗略的法则,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不断比较、修正,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决策行为的“垃圾罐”范式27有关决策行为的理论范式•决策行为的“垃圾罐”范式将组织视为“垃圾罐”,认为组织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组织对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由谁做并没有明显的共识不同参与者将各种不同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倒进“垃圾罐”里,决策的产生是下列四部分独立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1)一系列的问题;(2)一系列的解决方案;(3)一群参与者;(4)一系列的选择机会28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的过程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的过程•建构理论的过程包括:–界定概念;–描述概念间的关系;–形成假设•概念的界定是发现并赋予概念一定意义的过程根据概念与它们所反映的对象的关系分,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界定–操作性界定–理论性界定29概念的直接界定概念的直接界定•直接界定即通过描述事物可观察的特征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可与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的概念均可用此法界定,如高技术企业•直接界定的概念,因为可直接观察到,它们的测量也比较容易,且度量结果一般会得到一致认可30概念的操作性界定概念的操作性界定•操作性界定是把概念与可观察到的特征联系起来的一种界定方法。
当我们面对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并需要确定一个指涉该事物的概念时,往往用操作性界定•在自然科学中,操作性界定的古典结构是:假如我们在某物上采取某动作[O],产生某特定结果[R],那么我们就说某物有某种特征[D]这个特征就是操作概念,比如物体的“弹性”31概念的操作性界定概念的操作性界定•经济学中对“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的界定是:当价格变动,某商品需求量随之变动,则认为对该商品的需求有价格弹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达到某一标准时,则认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操作性界定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因为它们与可操作变量相联系,故可以通过观察与概念对应的可操作变量,来度量概念的变化并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32概念的理论性界定概念的理论性界定•理论性界定从理论体系中获得自身意义的一种概念界定方法理论概念的意义依赖理论中其他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理论性界定的概念,离开一定的理论体系就会失去意义,会变得含糊不清理论概念必须放在其理论体系中加以界定如Kuhn的“范式”(Paradigm)•理论性界定的概念,很难通过直接或间接方法观测,它们的验证是通过整个理论体系的验证而获得认可的,这类概念的评价,一方面要看通过这些概念建构起来的理论整体是优是劣,另一方面要看这些概念在该理论中的系统意义。
33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任何理论均由假设构成,而假设包括对两个层次关系的陈述:(1)概念之间的关系;(2)概念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建构理论和形成假设的过程中所要陈述的通常是指假设的第一个层次,即概念之间的关系•陈述概念之间关系的典型形式是:在条件Y下,对于人群X,概念A引起概念B•对假设的第二个层次,即概念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的陈述通常归为概念的度量(measurement)或操作化问题(operationalization)34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有三种:(1)相关关系(2)因果关系(3)假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两个或更多概念按一定方向相应变化的关系相关关系仅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出现或伴随出现的现象,而并不表示哪个原因,哪个是结果35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Construct的变化引起另一个Construct的变化,就称这两个Construct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onstruct A与Construct B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 A与B相关;② A的变化先于B的变化;③A与B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36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的确定性•按照相互关系的确定性分类,因果关系有三种:((1)肯定因果关系)肯定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是确定的。
当某种必须的条件存在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作为结果的要素随作为原因的要素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2)统计因果关系)统计因果关系某事物有时会引起另一事物的变化,有时不会引起变化,但具有统计性质的规律 ((3)模糊因果关系)模糊因果关系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事物,它们的边界条件是不明确的,这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叫模糊因果关系37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的方向性(1)双向因果关系(对称关系)也叫反馈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指某事物是产生另一事物的原因,同时又是另一个事物所产生的结果,即事物之间互为因果如贫困的恶性循环)(2) 单向因果关系(非对称关系)这种关系是指作为条件的要素作用于作为对象的要素时,对象的变化不能直接对条件产生影响管理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统计因果关系、模糊因果关系和反馈因果关系,这反映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38管理研究中的非对称因果关系(1)刺激——反应关系如:价格与销售量、激励与生产效率(2)属性——倾向关系属性指隶属于某事物的持久特性,倾向指事物对情境的反应(如态度、意见、价值观等)属性——倾向关系如:年龄、性别与消费倾向(3)倾向——行为关系如:对品牌的看法与购买行为、工作满足感与绩效(4)属性——行为关系如:企业股权结构与纳税行为、企业文化与决策行为39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YXYX40因果关系中的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因果关系中的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必要原因是指某种结果出现的必备条件,例如必须参加入学考试才能读研究生,虽然并非所有参加入学考试者都能读研究生。
•充分原因是指只要其出现,结果一定会出现的条件,参军是得到一套军装的充分原因,虽然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得到军装•发现必要且充分的原因是研究的最高理想但实际的研究中能找到必要且充分的原因管理研究的问题也很少有完美的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41概念之间的假相关关系•有些概念之间初看上去有一种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它们并不互相影响,不存在相关关系如果A与B之间的似乎相关是由其他因素(中介变量)引起的,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不是相关而是假相关假相关的两种典型情况如图所示:42概念之间的假零关系概念之间的假零关系•有些概念(或反映概念的变量)之间初看上去没有相关性,其实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假零关系•假零关系与抑制变量(suppressor)或干扰变量(distorter)有关作为第三变量的抑制变量抑制或干扰量呈假零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剔除抑制变量,原有的变量间的关系就会显露•例如:教育程度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合理的假设,但统计表明它们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是抑制变量“年龄”所导致的43建构理论与形成假设练习建构理论与形成假设练习•如果要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它公司更好?”这一问题,(1)试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2)试提出有关的假设。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但观察当代的社会现象并非如此,是何原因?44三、概念的操作化三、概念的操作化•操作化是指,辨识体现特定理论性概念的可观测变量;确定度量变量的具体尺度(scale),以及实施度量的具体步骤和做法•在形成假设时,概念可以抽象甚至不太明确,而在操作化阶段,就必须找出能准确体现理论概念的具体变量和测度这些变量的尺度与方法•概念操作化的目的是把将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体现概念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将理论性假设转化为实验性假设,从而通过对变量的测度检验理论假设45理论性假设与实验性假设的关系理论性假设与实验性假设的关系46概念域•为了对概念进行度量,必须首先明确概念域•概念的定义中要精确描述概念包含了什么以及什么是被该概念排除的•由于概念通常具有多维性,要对概念的维度和构成元素加以明确和区分例如:对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的概念域,就不应仅限于对产品特征的满意,如价格、功能、质量、运行性能以及美观等,还应包括对销售过程、售后服务和后续客户支持的满意度47度量项目域•与概念域对应的用来度量概念每个维度的变量的集合称为度量项目域•因为概念的真实值XT无法直接得到,如果度量项目域中的所有变量都用来度量概念,度量值即称为真实值。
•在实际的研究中要从度量项目域中选取若干最能反映概念的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的度量来估计概念的真实值48概念度量指标的选择•任何概念都有数个可能的度量指标例如“监督”、“富裕”、“观念”这些概念都可用多指标度量•如果我们想研究农民富裕程度与市场观念的关系,用X代表富有,用Y代表市场观念,可以列出一系列用于度量X和Y的变量例如:富裕程度(X) 市场观念(Y)x1 = 年收入 y1 =对市场信息的关注x2 = 存款 y2 =风险意识x3 = 财产 y3 =市场交换参与频次x4 = 父母富裕程度y4 =掌握的市场知识x5 = 生活方式 y5 =竞争意识•可以采用定点分析法选择度量指标49概念相关性检验的定点分析方法((1)) x3 x1 y4 x4 x5 y3 y1 x2 y2 x5 ((2)) y1=f(x1) [强相关] y2=f(x1) y3=f(x1) [强相关] y4=f(x1) [强相关] y5=f(x1)((3)) y1 3 4=f(x1) y1 3 4=f(x2) y1 3 4=f(x5) y1 3 4=f(x3) y1 3 4=f(x4)((4)) yi=xj50概念操作化练习概念操作化练习•试为下列每个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概念提供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性变量员工士气;组织氛围组织文化;领导激励;商业伦理生产效率竞争力民主独断51四、数据收集与分析四、数据收集与分析•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最终要靠数据的支持。
在将理论性假设转换为实验性假设之后,就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数据收集了数据收集在这里泛指通过视、听及接触等手段所进行的收集信息的活动•数据收集的方法有文献资料研究(档案研究)、实验、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等•待数据收集完毕,要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来检验假设,得出接受或拒绝理论性假设的结论数据分析的结果还将反馈到研究过程之初的看法和理论,这一反馈将成为新的研究过程的起点52五、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五、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即:–对研究结论进行解释,说明假设得到验证的情况,判断所研究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对理论进行的必要修改与补充,也可能提出新的理论;–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设想;确定研究结果推广应用的合理范围等53研究过程中的反馈与循环•研究过程通常不是线性的,研究阶段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反馈和重复•在项目研究的后期常会发现新的问题,引起新的研究兴趣和方向,一个研究课题结束后,在这个领域还可能发现新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研究需要,又要开始新的研究,从而使研究活动成为一个环状系统•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都有包括各个研究阶段的完整过程。
54研究过程中的反馈与循环55六、研究设计六、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对科学研究做出规划,即制定一个策略去探索某种事物管理研究过程中,研究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一项好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好的研究题目;(2)好的研究设计;(3)好的量度指标与方法;(4)开放的研究态度56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第一,确定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第二,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研究设计的基本考虑有三点:–兴趣;–能力;–能够利用的资源57确定研究策略•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研究策略•首先要进行文献查阅,看关于这个题目前人已经做了些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采用某种他人使用过的方法或索性重复他人做过的研究对某个研究课题的独立重复研究是最常见的作法,这对科学发展来说很重要•也可以研究这一课题中被他人忽略的方面,或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用不同方法检验同一发现称为“三角测量”,是管理研究中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策略58研究方案详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对研究方案的详细设计首先要考虑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的研究对象、能够提供适当信息的分析单位以及如何得到这些信息•如果需要自己收集信息,要决定应当采用哪种方法去收集资料,如:是否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会议了解情况,是否能从图书馆查到所需数据。
•如果要进行抽样研究,就要决定采用何种抽样方法59研究设计中的方案选择研究设计涉及一系列方案选择决策,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 (2)关系类型:是为了建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只是 描述差异? (3)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环境:是进行横截面研究,还是 纵向研究?是在人造环境还是在现场? (4)分析单位:分析单位是个人、群体、组织还是社会 产品? (5)确定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干预和控制的程度; (6)详细设计概念度量的方案;60研究设计中的方案选择(7)抽样方案设计:是采用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 样本大小的确定等; (8)数据收集方法:对观察、实验、访谈、问卷调查、 现场研究等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9)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确定数据分析拟采用的方法 和形式; (10)研究结论拟推广应用的范围•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设计的过程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能力和资源支持情况,不要试图设计一个完美但无力实行的研究计划61六、管理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六、管理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获得发展与进步的手段。
• “方法”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希腊文,意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科学哲学,–学科的一般方法,–学科的特殊方法62管理研究方法分类63研究中数据收集方法使用情况•根据Richard H. Wills和 J. Steven Picou 对《美国社会学评论》 1936-1978年发表文章的分析数据收集方法1936-1949年1950-1964年1965-1978年1936-1978年解释方法51%27%17%31%调查方法48%70%80%67%实验方法 1%3%3%2% 样本数(137)(200) (152) (489)6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7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8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6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70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使用的方法•据仝允桓等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4-1995年资助研究项目的统计分析 71设计与选择研究方法的规则• 研究方法的选择要为体现研究的性质,满足研究要求,为实现研究的整体目标服务。
•不同方法在功能上都具有 差异性,方法选择要注意功能的互补性,把若干方法结合起来用,以提高研究的总体功能•注意方法的适用条件和隐含假定, 保证其有效性•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追求简便性、可靠性和有效性72研究计划书的模式•企业内部研究的研究计划书的模式73研究计划书的模式•企业外部研究的研究计划书的模式74NSFC项目申请书内容•简表(含摘要)•立论依据(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已有研究工作积累、已具备的研究条件、项目组情况•经费预算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