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第一节第一节 气一元论气一元论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哲学含义(一)气的哲学含义1具体物质概念(常识概念):具体物质概念(常识概念):一种极细微的、连续的、无间断状态的物质实体。如云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2哲学范畴: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哲学范畴: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功能的客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观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抽象的物质概念。物质与功能的统一。3广泛意义的气:广泛意义的气:泛指任何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中气的医学含义中气的医学含义( (二二) )气的医学含义气的医学含义1 1、中医学的气
2、系统:、中医学的气系统:生理之气为核心:生理之气为核心: a a自然之气:天地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自然之气:天地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 b b生理之气:人气、阴阳之气、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生理之气:人气、阴阳之气、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营气、卫气等; c c病邪之气:六淫之气、恶气、毒气等;病邪之气:六淫之气、恶气、毒气等; d d药物之气: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气等;药物之气: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气等;2 2、气的医学含义:人体之气、气的医学含义:人体之气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生命物质与生理功能的统一: a a运行不息,
3、极其细微的精微物质;运行不息,极其细微的精微物质; b b生命物质系统生命物质系统气气血精津液血精津液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二二) )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1 1、气的运动变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气的运动变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天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墓青,气终而天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墓青,气终而象变,期数一也象变,期数一也2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形化、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形化气化气化形形气转化气转化3 3、气运动的根源:气有胜复,阴阳相错。、气运动的根源:气有胜复,阴阳相错。( (三三)
4、 )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1 1、中介的含义:表征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中介的含义:表征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系的概念;2 2、气的感应性:指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气的感应性:指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感应、可入 渗透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万物化生气(阴气 阳气)三、气一元论在医学中的应用三、气一元论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一) )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1 1、自然界: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气是世、自然界: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气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人统一于气;界的本原,天地人统一于气;2 2、医学观:天人合一、形神
5、合一、医学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人人社会社会心里的整体医学模式心里的整体医学模式3 3、生命观:气是生命的本原。合阴阳之气,媾、生命观:气是生命的本原。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4 4、健康观:气合则为正气。、健康观:气合则为正气。 气化气化【气化为形,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化为气】形气转化形气转化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5 5、疾病观、疾病观病因病因气失其和谓邪气,邪气失其和谓邪气,邪( (气失和气失和) )正正( (气和气和) )交争。交争。病机病机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升降出入失常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升降出入失常诊断诊断察五脏神形,
6、知真气虚实察五脏神形,知真气虚实 气失调气失调虚虚 滞滞 上上 下下 结结 散散 乱乱6 6、防治观:、防治观:治病之道,气内为宝治病之道,气内为宝整体调节,三因制宜整体调节,三因制宜养生之道,以气为本养生之道,以气为本( (二二) )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1 1、气化流行的整体观。、气化流行的整体观。2 2、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 调 气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一) )阴阳的哲学含义阴阳的哲学含义1 1、本义:阴气、阳气、气有阴阳,一物两体。、本义:阴气、阳气、气有阴阳,一物两体。2 2、引申义:相互
7、对待的两端,即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引申义:相互对待的两端,即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二二) )阴阳的医学含义阴阳的医学含义 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种对立
8、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等。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等。 总之,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方面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由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总之,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方面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由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方面所决定的。阴阳是抽象的属性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的实体概念,也是一对关系范畴,它表示方面所决定的。阴阳是抽象的属性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的实体概念,也是一对关系范畴,它表示各种物质特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说:各种物质特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说:“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灵枢灵枢 阴阳系日月阴阳系日月)。日常概念、哲学概
9、念、医学概念日常概念、哲学概念、医学概念气、实体、虚体气、实体、虚体( (三三) )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阴 阳n n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n n(一)阴阳对立(一)阴阳对立n n1 1、阴阳对立的含义:对立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阴阳对立的含义:对立是指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n n例如:人体例如:人体n n 人体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有形,不离阴阳;n n 形神:行为阴,神为阳;形神:行为阴,神为阳;n n 气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血:气为阳,
10、血为阴;n n 饮食:气为阳,味为阴;饮食:气为阳,味为阴;n n 脏腑:脏为阴,腑为阳。脏腑:脏为阴,腑为阳。 n n2 2、阴阳对立的意义:一分为二的辩证观,阴阳二分的分、阴阳对立的意义:一分为二的辩证观,阴阳二分的分类法。类法。n n(二)阴阳互根(二)阴阳互根n n1 1、阴阳互根的含义: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阴阳互根的含义: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n n例如:人体例如:人体n n 脏与腑脏与腑n n 形与神形与神n n 气与血气与血 阴阳互根阴阳互根n n 阴气与
11、阳气阴气与阳气n n n n2 2、阴阳互根的意义:普遍联系的观点,阳损及阴,阴损、阴阳互根的意义:普遍联系的观点,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互损。及阳,阴阳互损。( (三三) )阴阳消长阴阳消长1 1、阴阳消长的含义:阴阳双发的增减、盛衰、进退,属阴阳的量、阴阳消长的含义:阴阳双发的增减、盛衰、进退,属阴阳的量变、渐变。变、渐变。阴阳消长的规律: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消长的规律: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自然:阴阳的年节律:自然:阴阳的年节律: 冬至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夏至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春夏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多,阴气少; 秋冬秋冬阴气
12、多,阳气少、阴气多,阳气少、人:人亦应之,人体的阴阳节律与四时、昼夜节律相一致。人:人亦应之,人体的阴阳节律与四时、昼夜节律相一致。2 2、阴阳消长的意义:阴阳平衡、阴阳消长的意义:阴阳平衡常常( (均均) )、生理、健康、生理、健康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变变( (偏偏) )、病理、疾病、病理、疾病( (四四)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1 1、阴阳转化的含义: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阴阳转化的含义: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属于阴阳的质变、突变。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属于阴阳的质变、突变。阴阳的转化条件: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的转化条件:重
13、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自然:四季更替自然:四季更替冬至冬至阳生阳生 夏至夏至阴声阴声 日中而阳陇而为重阳;日中而阳陇而为重阳; 夜半而阴陇而为重阴。夜半而阴陇而为重阴。人体:气化过程人体:气化过程化气与成形,形气相互转化化气与成形,形气相互转化 疾病过程疾病过程病因的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病因的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证候的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证候的转化:阳证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2 2、阴阳转化的意义:变化观点、阴阳转化的意义:变化观点量变、突变、阴阳的动态调节。量变、突变、阴阳的动态调节。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三、阴
14、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一一) )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天地之道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天地之道1 1、普遍联系观:阴阳之道,同气相求。阴阳交感,三才一体。、普遍联系观:阴阳之道,同气相求。阴阳交感,三才一体。2 2、运动变化观:阴阳相错,上下相临。动静相召,而变由生。、运动变化观:阴阳相错,上下相临。动静相召,而变由生。3 3、朴素辩证观: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朴素辩证观: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二二) )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1 1、朴素辩证思维方式、朴素辩证思维方式2 2、阴阳二分的分类方法:所指无定在,划分标准可变。、阴阳二分的分类方法:所指无定在,划分标准可变。( (三三
15、) )论证中医学的基本问题论证中医学的基本问题1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3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4 4、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类型内容(例)阳阴分析诊断资料望诊色泽红、黄、鲜明青、白、黑、晦暗闻诊语声呼吸高亢洪亮多言、呼吸有力,声高气粗低微无力,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少言问诊寒热口渴身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身寒恶寒喜热口不渴或可喜热饮切诊(脉)部位动态支数形态寸部至(起)者数浮、大、洪、滑尺部去(伏)者迟沉、小、儒、涩辨别证候八纲表、热、实里、寒、虚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
16、的基本概念( (一一) )五行的哲学含义五行的哲学含义1 1、常识概念: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常识概念: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2 2、哲学范畴: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所以说明、哲学范畴: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所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气、阴阳、五行的关系:一气分阴阳,阴变阳和,化气、阴阳、五行的关系:一气分阴阳,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生五行。( (二二) )五行的医学含义五行的医学含义1 1、物质概念:、物质概念:自然自然苍天之气、五常之气、五气等苍天之气、五常之气、五气等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人体人体五脏之气五脏之气人体五行人体五
17、行2 2、事物属性:以五行属性说明自然、人体、健康、疾病、事物属性:以五行属性说明自然、人体、健康、疾病的属性。的属性。3 3、宇宙规律:生克制化是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规律,是朴、宇宙规律:生克制化是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规律,是朴素的系统观。素的系统观。 概言之,中医学的五行指木火火土金水五种概言之,中医学的五行指木火火土金水五种( (类类) )构成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表示物质及其属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表示物质及其属性的概念。性的概念。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一一) )五行属性的概念五行属性的概念1 1、属性:、属性: 哲学哲学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事物本身固有的
18、性质 逻辑逻辑对象的性质个对象间的关系,包括动作、状对象的性质个对象间的关系,包括动作、状态等。态等。2 2、五行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五行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即:特有属性的统称。即: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下。( (二二) )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三、五行制化三、五行制化1 1、定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定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2 2、规律: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规律: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四、五行乘侮四、五行乘侮(1)(1)五
19、行相乘五行相乘定义:相克太多定义:相克太多规律规律相乘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相对虚弱相乘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相对虚弱(2)(2)五行相侮五行相侮定义:反克定义:反克规律:与相克次序相反规律:与相克次序相反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一) )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确立中医学的科学观1 1、有机整体观:建立以五行为纲,把时间、空间、自然、人体、有机整体观:建立以五行为纲,把时间、空间、自然、人体、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宇宙观。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宇宙观。2 2、发展变化观:五运相袭,如环无端,循环往复,五行生克制化。、发展变化观:五运相袭,如环无端,循环
20、往复,五行生克制化。3 3、联系作用观:五行生克制化是无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联系作用观:五行生克制化是无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规律。( (二二) )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确立中医学的方法论1 1、朴素的系统思维形式、朴素的系统思维形式2 2、五行的分类方法、五行的分类方法( (三三) )论证中医学的基本问题论证中医学的基本问题1 1、论证人体的生理功能、论证人体的生理功能(1)(1)划分人体结构系统:建立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五脏系划分人体结构系统:建立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五脏系统结构理论。统结构理论。(2)(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特性为据。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特性为
21、据。(3)(3)说明脏腑的相互关系:五脏系统的生克制化和互藏。说明脏腑的相互关系:五脏系统的生克制化和互藏。(4)(4)论证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论证人体与环境的统一性。2 2、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1)(1)说明发病规律说明发病规律五脏时间节律五脏时间节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时春夏长夏秋冬昼夜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1)(1)说明发病规律说明发病规律1 1、主时发病、主时发病( (当令发病当令发病) ):当令时最容易受邪:当令时最容易受邪 如:肝病发于春如:肝病发于春2 2、非主时发病、非主时发病( (非当令发病非当令发病) ):系由他病转来:系由他病转来 如:脾病发
22、于春,非当令发病,系由肝病转来如:脾病发于春,非当令发病,系由肝病转来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素问素问 咳论咳论(2)(2)说明疾病传变说明疾病传变相生传变相生传变( (字母相及字母相及) ): 母病及子,即母脏累及子脏,如:肝病累及心病,肾母病及子,即母脏累及子脏,如:肝病累及心病,肾病累及肝脏病累及肝脏 子病及母,即子脏累及母脏,如:肝病累及肾病,心子病及母,即子脏累及母脏,如:肝病累及肾病,心病累及肝病病累及肝病相克传变:相乘传变、相侮传变相克传变:相乘传变、相侮传变 (3)(3)预测疾病预后预测疾病预后 始病始病年节律年节律 五脏节律与
23、预后五脏节律与预后 病重病重旬节律旬节律 预测疾病发展预测疾病发展 病危病危日节律日节律始病则以岁月期之,病重则旬以期之,病重则以旦暮期之。始病则以岁月期之,病重则旬以期之,病重则以旦暮期之。 黄帝内经素问记住黄帝内经素问记住 相生传变相生传变顺传顺传病轻,吉病轻,吉 传变顺逆与预后传变顺逆与预后 乘侮传变乘侮传变逆传逆传病重,凶病重,凶五脏旬节律:五脏按天干顺序轮流当令,每一脏占两日,十日一循环。五脏旬节律:五脏按天干顺序轮流当令,每一脏占两日,十日一循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3 3、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1)(1)诊断疾病:根据五脉及色、味、脉的五
24、行归属,确定疾病部位。诊断疾病:根据五脉及色、味、脉的五行归属,确定疾病部位。如:如: 面青面青 喜酸喜酸 弦脉弦脉肝病肝病 面赤面赤 喜苦喜苦 脉洪脉洪心病心病(2)(2)推断病情:根据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断病情。以肝病为例:推断病情:根据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断病情。以肝病为例:色脉色脉关系预后青弦相符平青浮克色之脉(金克水)死(逆)青沉生色之脉(水生木)生(顺)4 4、在防治上的应用、在防治上的应用(1)(1)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截断病理传变。如:见肝之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截断病理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2)(2)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 确定治则确定治则 补母补母( (虚者补其母虚者补其母)适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适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泻子泻子( (实者泻其子实者泻其子)适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适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据相生规律据相生规律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 制定治法制定治法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 抑强抑强泻其克者之强泻其克者之强 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确定治则确定治则 扶弱扶弱补其被克者之弱补其被克者之弱 分清主次分清主次 据相克规律据相克规律 扶木扶土扶木扶土 制定治法制定治法 培土制水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佐金平木 泻南补北泻南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