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87579368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1.3(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百家争鸣知识普查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儒家-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道家(1)老子哲学观点: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政治观点:小国寡民、无为而治。(2)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强调“齐物”与“逍遥”。(3)地位: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影响。-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法家(1

2、)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2)韩非的主张:加强君主集权(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制观);提出“事异则备变”的主张(变法观)。(3)地位: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和秦统一中国产生了积极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儒家思想吸收。-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墨家(1)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2)主张: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主张。(3)特点:纪律严密、刻苦俭朴、自我牺牲、实际功利,特别与儒家的等级名分、重义轻利针锋相对。强化记忆墨家主张的特点可利用“墨”来突破,墨表示黑色,而黑色象征着严肃、肃穆、刻苦、实际

3、、包容性强等。-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2.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其“民贵君轻”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2.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进步的重要条件。3.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一、全面认识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出现原因1.概念: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

4、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另一方面国家从分裂趋向统一,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模式形成。(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重用。-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儒、道、墨、法各派思想中的相同和对立之处1.相同:面对剧烈动荡的社会,莫不以

5、匡君救世为己任,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2.对立之处(1)治国方略:儒家主张“德治”“仁政”,反对严刑峻法,希望通过恢复“周礼”建立礼乐社会;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并通过变法适应新的形势。(2)天人关系方面:儒家,特别是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而道家则强调顺应自然,强调无为。(3)关于人生方面:儒家、法家、墨家关注现实,强调积极处世;而道家则强调“逍遥”“无为”,主张避世和超脱。(4)关于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强调等级名分和注重仁义;而墨家强调“兼相爱、交相利”。-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材料体现了道家什么思想?(量变引起质变,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商君书更法:“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体现了法家的什么理念?(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1.(201610月浙江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儒家的主要观点。孟子主张“得其心”,荀子主张“爱民”,都强调民本思想

7、,故B项正确;孟子和荀子为战国时期思想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的作用,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因不符合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而不受诸侯国统治者重视,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观点。依据材料可得出治国时应该“无为”和“无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关,故B项正确;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故A项错误;墨

8、家主张“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儒家主张“德治、仁政”,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C.墨翟D.韩非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中“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可知,这是主张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关闭D-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201711月浙江选考)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

9、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意思是人应当避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思想的好坏,而应当吸收各家思想的长处,其主张吸收各家思想精华,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独立思考,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各家相互学习而非竞争,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选修选修融合贯通融合贯通历史人物史人物孔子孔子知识普查一、孔

10、子的生平1.幼年学礼(六艺)。2.收徒讲学(创办私学)。3.从政失败。(原因:其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的主张不符合当权者的利益,也不符合历史的潮流)4.周游列国。5.献身文教。-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1.政治主张-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教育思想(1)教育方式:首创私学。(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独善自身和兼济天下)。(4)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5)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

11、点六三、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对中国(1)政治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2)文化上,孔子整理的五经(六经中的乐毁于秦火没能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儒家的仁、礼、义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3)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证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2.对世界(1)汉朝以后,儒家文化典籍传播到东亚、东南亚。(2)明清以后,儒家思想为欧洲思想家所借鉴。-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201510月浙江选考,节选)【加试题】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

12、,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参考答案: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13、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孔子,太学的创建,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的是私学,而太学则是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属于官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成人”和“君子”;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保和殿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回答即可。-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汉代儒学知识普查一、罢黜百家,推崇儒学1.董仲舒改造儒学(1)继承先秦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2)改造儒学: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儒学独尊;大一统。2.经过(1)汉武帝初年起用儒者询问治国方略。(2

14、)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影响(1)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太学的创建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2.影响-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方法点拨在理解某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的影响时,可以先明确其性质,然后通过其性质展开论述,如结合太学的性质“官立学校”可得出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然后自然得出有利于提高儒学的地位,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因为其教育内容与儒学

15、有关;结合“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可得出太学为选拔更多的人才创造条件,对原有的政治体制产生冲击,即对贵族垄断选官权的情形产生冲击,而为中下阶层入仕创造了条件;由于教育和当官的机会结合起来,自然促进民间的积极向学的风气。-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总体:科举制是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的选官制度。儒学借此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2.政治:有利于专制主义政体的巩固。儒生地位提升的同时,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地位提升,但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3.文化: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使其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但也导致古代中国专心

16、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的相对薄弱。方法点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可以模仿太学的影响展开,只不过科举制直接与选官有关,影响更大、更深远;从科举制性质展开,其影响主要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并且有利有弊。-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汉初的社会环境(1)秦朝确立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初年中央集权面临威胁(郡国并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3.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一方面保留早期儒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思想;另一方面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给儒学注入了“君权

17、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2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强化记忆一般而言,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采纳主要在于其是否适应统治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社会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能够被列国采纳也是同样的原因。-2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及影响 -2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儒学地位的提升;汉王朝最高

18、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2.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和公正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不利于对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的培养。)-2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1.(201610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解析解析关

19、闭本题考查太学的创建。依据材料中太学规模的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罢黜百家,推崇儒学,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太学的兴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标志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学,故B项错误;在孔子开创私学之前,教育为官方垄断,故C项错误;太学属于中央设置的教育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2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201711月浙江选考)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

20、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太学的创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经指儒家的经典,汉武帝培养五经博士有利于推动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但不是结束了,故B项错误;独尊儒术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3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21、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依据表格信息可得出在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中儒学占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其它学派著作大量存在,无法证明百家争鸣趋于结束,故B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于宋朝,C项时间不符,故排除;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是在隋唐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A-3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宋明理学知识普查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

22、二、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道、佛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的地位。2.唐中后期:韩愈、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3.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不同点-3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相同点(1)都是新儒学,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本质都是以纲常

23、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二、宋明理学的特点1.与佛老(道)思想抗衡并吸收佛老(道)思想。2.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而“天理”核心又是“仁”。3.儒家思想进一步思辨化,儒家思想经过改造上升到哲学理论体系,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以天理贯穿宇宙、自然、社会、人生。4.提出了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政治理论,并认为干预政治是儒家的天然权利。-3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程颐河南程氏遗书中说:“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

24、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运用朱熹的道统论分析唐朝政治。(唐朝的帝王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的长期黑暗,所以要加强伦理道德的建设,“正君心”。)-3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王守仁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依据材料指出王阳明思想与朱熹思想的不同。(不同:朱熹强调要通过学习,或者说通过“格物致知”来求理,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天生的、人人具备的、不教自能的。)-3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

25、题回放1.(201610月浙江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不行不足谓之知”,说明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求理的方法,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故B项错误;心外无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D-4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201510月浙江选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C.明

26、代 D.清代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依据材料关键词可知该思想家强调知行合一,这是明代心学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观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解析关闭C-4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A.“心即理也”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孔颜之乐”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一个人能漫谈孝道,但只有具体的行动才能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是在强调思想与

27、行动要保持一致,故B项正确。 答案解析关闭B-4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知识普查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2.主张(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2)经济:认为工商皆本。(3)影响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工商皆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4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2.主张(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2)学风:主张经世致用,注

28、重实学。3.地位: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但改革弊政的愿望是强烈的。-4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1.主张(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批君主专制)。(2)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2.地位: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其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以厚重的哲学思想(唯物论)为基础。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1.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明清之际思想界的

29、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4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一、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点1.经历:都经历了明清王朝的更替、都参加过抗清斗争、都隐居著书立说。2.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重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影响:是对儒学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4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发展1.从背景上看: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2.从内容上看(1)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30、2)黄宗羲从“民本”的立场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3)顾炎武崇尚经世致用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冲击了明朝“空谈心性”的学风,开启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发挥古代的“气一元论”,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从哲学的角度来考虑古代政治的发展演变。3.从影响上看:明清之际的思想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但受时代的影响,并没有产生新的思想体系,儒学在政治和文化中仍占主导地位。-4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从特点上看: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对封建专制;反正统、反教条;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色彩。-4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李

31、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概括李贽的观点。(他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2.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旨,并指出其与近代“民权”的区别。(主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区别:顾炎武的思想还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也就是没有意识到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4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1.(20174月浙江选考)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

32、“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依据题干可得出三位思想家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近代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是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的先声,故A项正确。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并没有动摇其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时期空前强化,故C项错误。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的理学体系是指理学的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3、答案解析关闭A-5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顾炎武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依据材料“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可得出顾炎武主张先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的信息,故B项错误;教化民众,静心明志不能全面

34、反映作者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5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加试题】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依据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得出李贽对理学提倡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持批判的态度,故C项正确。“儒帽裹僧头”无法说明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收女弟

35、子只能证明李贽与他人不一样,无法证明妇女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指不关心社会现实,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答案解析关闭C-5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知识普查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1.发明:西汉发明书写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外传:公元8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3.影响: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5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1.发明:战国出

36、现司南,北宋武经总要中提到指南鱼、梦溪笔谈记载人工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北宋萍洲可谈、南宋梦粱录中提到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3.影响:在方向测定,军事和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为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提供技术保证。-5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炼丹制药的实践;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炭、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葛洪已提到“火药”。唐末宋初火药武器用于军事,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明朝出现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2.外传: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影响:火药将人类带

37、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5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四、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1.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作用:经济、方便);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在江苏等地应用较广。2.外传: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15世纪欧洲先后出现雕版印刷品、活字印刷品。3.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5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社会环境:古代中国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社会安定,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2.

38、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3.经济因素:中国封建经济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思想文化因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知识经验和人才基础。5.历史因素:前代科技的发展。6.文化交流:国内民族融合,多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5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7.主观因素: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积极进取、勤奋钻研、努力探索。方法点拨促进思想文化发展的因素具体可以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历史、交流、主观因素等角度分析。-5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傅咸在纸赋中写道:

39、“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以纸为例谈谈四大发明的基本用途。(纸用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2.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谈谈你对鲁迅的话的理解。(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着对科技的转化或者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1.(20174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抱朴子B.武经总要

40、C.萍洲可谈D.梦溪笔谈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北宋时期的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并记载了三种火药的配方,故B项正确。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提到火药,但当时指南鱼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的萍洲可谈提到了指南针的使用,并没有提到火药配方,故C项错误;梦溪笔谈只涉及指南针的制作技术,没有涉及火药,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6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314世纪中国处于宋元时期,而12、13世

41、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故A项正确;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出现在汉朝,B项时间不符;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出现在隋唐时期,故C项时间不符;海禁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时间不符。 答案解析关闭A-6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约在唐初发明的印刷术,除用来大量印刷佛经外,还被用来印刷文化书籍和医药、历法等书。北宋庆历年间的印刷术方法是:用胶泥刻字,使字划凸出,每字单独成为一印,用火烧硬,制成字印;在铁板上敷松脂、蜡、纸灰,把一颗颗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这是印刷技

42、术上的重大进步。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与北宋发明的印刷技术。与唐代相比,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何重大意义?-6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参考答案:技术:唐代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分别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6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普查一、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1.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

43、熟的文字,此时还有金文。更早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发展(注意: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3)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体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情感。-6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楷书(也称正书、真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5)行书晋代开始盛行,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强化记忆以形状巧记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长,隶书扁,楷书正,行书连,草书简。3

44、.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1)东晋:王羲之(书圣),擅草书、行书,代表作丧乱贴等。(2)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的代表;怀素、张旭则擅长狂草,世称“颠张狂素”。(3)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6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图形;魏晋南北朝到唐朝,中国画成熟。2.类型多样:中国画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以表现技法分工笔和写意。3.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山水画讲究布局构图,画面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

45、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4.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书法、绘画、文学、篆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注重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6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三、京剧的产生和发展1.形成和发展(1)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演变而成的。(2)标志: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形成2.特点:板腔体(皮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逐步演变为生、旦、净、丑四大行。3.地位:京剧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

46、之一。-6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四、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诗经现实主义作品(1)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诗经的特点是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2)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6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离骚浪漫主义作品(1)概况: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句式较为灵活,具有楚国地

47、方特色和神话色彩,更适合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战国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2)影响:以离骚著称于世,故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风”是指“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6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五、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1.“诗仙”李白浪漫主义: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2.“诗圣”杜甫现实主义: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

48、“三吏”“三别”等。杜诗被后人成为“诗史”。-7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六、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7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七、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关汉卿作品揭露黑暗的现实、讴歌反抗精神。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与词相比,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多用方言俗语,增加了语言的通俗性和灵活性。-7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八、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7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深化拓展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系-7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7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方法点拨文学是社会发展艺

49、术化的表现,把文学的风格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7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史料普查1.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材料旨在强调诗经的什么特色?指出诗经与孔子的关系。(特色:文学创作上表现真实和真诚;孔子晚年改编和整理过诗经。)2.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依据材料分析楚辞的特点。离骚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特点:句式灵活,更适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情感。情感:立志做品德高尚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7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真题回放

50、1.(20174月浙江选考)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材料体现了创作山水画时要注重用画面去传达人的主观情致,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山水画与人的情致的关系,并不追求逼真摹写,故A项错误;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不符合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山水画并不是以人为核心来布局画面,而且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51、 答案解析关闭C-7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201610月浙江选考)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依据材料中字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小篆,故B项正确;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故A项错误;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故C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B-7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20164月浙江选考)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

52、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 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材料中强调词风的婉约细腻,与婉约派有关,故C项正确;A、B两项属于豪放派词人,故错误;关汉卿是元曲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8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该文学家是()A.屈原 B.柳永C.辛弃疾D.关汉卿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特点。依据材料中“捻杂剧班头”可推知

53、该文学家是杂剧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人物。B、C两项是宋词的代表人物。 答案解析关闭D-8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201711月浙江选考)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体C.行书 D.草书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依据“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可知是草书,其特点是将写意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故D项正确;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

54、故A项错误;楷体字形工整,故B项错误;行书既飞洒活泼又工整清晰,故C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D-8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选修选修融合贯通融合贯通文化文化遗产昆曲昆曲知识普查一、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1.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是中国现在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2.水磨腔:经魏良辅等艺术家改革后,昆曲的唱腔研磨得极其细腻,旋律非常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3.折子戏: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一些艺人从昆曲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进行加工、充实,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

55、“折子戏”。-8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花部”与“雅部”之争清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了“花部”与“雅部”之争,“花部”泛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雅部”就指昆曲。因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在花部冲击下,昆曲日趋衰落。三、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1.元末明初,经顾坚改革,形成昆腔。2.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等艺术家改革昆腔,时称“水磨腔”。3.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4.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5.清乾隆、嘉庆间,出现花雅之争,昆曲日趋衰落。四、“近代百戏之祖”(见昆曲概念

56、)-8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五、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学之大成的代表品种。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的特点。3.昆曲的唱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4.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5.昆曲的角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6.“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六、昆曲的拯救与保护1.昆曲的现状: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改革的问题: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更新。2.保护:收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创新改革等。-85-核心主线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86-二、经世致用的古代科技(四大发明) -87-三、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