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87538562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PPT参考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跳转到第一页第六讲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王建安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1跳转到第一页一、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n近年来,由于各种异常甚至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人们对于“全球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但是,究竟什么是全球问题?n1972年,由米都斯等人提交的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曾经把全球问题概括为 “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全球问题的研究又被称为“人类困境”研究 n一般地说,全球问题可以定义为:全世界所有国家或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实际影响,因而需要所有这些国家

2、协同一致的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n全球问题揭示了,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由此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n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2跳转到第一页二、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二、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人与自然的协调到人与人的协调关键:从人与自然的协调到人与人的协调n以往的思路是:全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造成的,而全球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又使得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只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了,全球问题就能解决了,可持续发展也就能实现了 u如人口问题就是由于地球为

3、我们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潜力的无限性的矛盾造成的u资源问题也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制的消耗之间的矛盾造成的u而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则说明,人们所排放的污染过量,已超出了自然环境所能调节、吸收和净化的极限3跳转到第一页n我们认为,这一思路是有问题的。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只有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u如历史上美洲印地安人的遭遇就是一个明证。在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前,印地安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地生活在美洲大陆;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后,印地安土著社会(确切地说是部落)及其生活模式很快就中断了。很明显其不可持续性不是由于他们与自然界

4、的不和谐,而是由于他们与欧洲人(或者这两种文明、两种生活方式或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和谐 u在当今世界,几年前南斯拉夫科索沃的阿族人和塞族人的遭遇,以及近年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也都是人与人的不协调所导致的 4跳转到第一页n因此,我们认为“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发展”以及“人与人的(不)协调发展”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u“人与自然的不协调” + “人与人的不协调” “全球问题” “不可持续发展”,或者反过来讲“人与自然的协调” + “人与人的协调发展” “全球问题”的解决 “可持续发展”n进而言之,在“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和“人与人的不协调”当中,我们

5、认为“人与人的不协调”是更为根本的,即“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归根到底也是“人与人的不协调”造成的 n因为,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过度,从而破坏了自然界本身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5跳转到第一页n这种过度的作用当然是集体行动的结果,其中每个个体都认为仅是自己增加一点作用,结果是微不足道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所有个体都这样想并这样做,总的结果就十分可观了,因而就产生了过度的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而这正是人类自身的不协调或者不合作的结果n相反,如果大家合作,从自己做起,自觉地减少对自然界的作用,就不会出现过度作用、不会破坏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

6、调节能力、也不会产生全球问题 6跳转到第一页n我们不妨来具体分析几个全球问题,看看它们是如何由人与人的不协调或不合作造成的u先看人口问题。F一则,每个家庭都认为仅是自己家多生一个或几个孩子对人口的增加是微不足道的,但所有家庭都如此,人口的增长就过快了;F二则,人口问题也反映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对任何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既然孩子很小就可以开始干活并挣钱,多生孩子就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然而大家都这样,就造成了人口过快增长的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利,最终也对每个家庭改善经济状况不利,而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它就越需多生孩子以增加收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全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

7、根源,也是其难以解决的原因,因为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事态的长期“锁定” 7跳转到第一页u再看资源问题F我们以石油为例来分析,石油资源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有一定的流动性。我们知道中东盛产石油,但中东国家都是些小国,彼此相距不远,地下的石油可以在这些国家之间流动。所以,尽管OPEC要求各国限制开采,但是实际的开采量往往超出限量。原因很简单,就是各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我少开采而人家多开采,我地下的石油就会流到人家哪儿,我就吃亏。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大家就都拼命开采,把井打得深深的,希望石油都流到自己这里来。结果,石油越采越多,石油资源就将面临短缺甚至枯竭 8跳转到第一页三、人与人协调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三、

8、人与人协调问题的博弈分析框架n通过上述具体例子,我们已经说明了,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全球问题和不可持续发展这三个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的不协调或不合作造成的n下面我们试图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要用到博弈论中的一个简单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从许多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它很简单但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这个模型称为“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模型 9跳转到第一页u囚犯困境说的是两个嫌疑犯被警方怀疑共同作案而抓获,分别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受审。每个囚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他要么坦白认罪同时也供出他的同伙(即背叛他),要么抵赖(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u两个囚犯都

9、知道,如果他俩都抵赖、拒不承认,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给他们定罪,他俩都会被释放。u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给他们一点刺激:F如果他们当中的一个人背叛,告发了他的同伙,那么这位告发的囚犯就会被释放,同时还会得到一些奖励(有点坦白从宽的味道);而他的同伙则除了论罪惩罚外,还要被施以额外的罚款(有点抗拒从严的味道),作为对告发者的奖励。F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相互背叛的话,就都会被论罪惩罚,谁也得不到奖励。下一页的表给出了囚犯困境博弈的支付矩阵(即奖惩表)。F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受5个单位惩罚;如果两人都抵赖,两人都不受罚也不得奖;如果一人坦白但另一人抵赖,坦白的得3个单位奖励,不坦白的受8个单位惩罚 1

10、0跳转到第一页囚犯B 坦白 抵赖囚犯A坦白抵赖P=-5,P=-5T=3,S=-8S=-8,T=3R=0,R=0n上述博弈如果是一次博弈,结果一定是(坦白,坦白)。在博弈论中,这一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给定 B 坦白,A 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同样给定 A 坦白,B 的最优选择也是坦白。事实上,这里(坦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还是所谓占优战略均衡,即不论对方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囚犯困境博弈11跳转到第一页n囚犯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不协调,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两个人都抵赖,两人都可不受罚也不得奖,显然比坦白各罚5个单位好。但这个帕雷托改进不可能实现,因

11、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抵赖,抵赖)不是纳什均衡。即使是两个囚犯在被警方抓住前建立一个协议即攻守同盟(抓到后拒不坦白),这个攻守同盟也没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协议n囚犯困境的逻辑同样可以用于分析解决全球问题和人与人的协调发展问题。下面我们不妨以环境治理问题为例加以分析 12跳转到第一页n假设某个地区有两个企业在从事生产,每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有副作用,就是产生污染而使本企业及另一企业的产品的价值下降。我们来考察一下每个企业是否采取措施处理污染u假定采取措施处理污染的成本对于每个企业都是11,不处理的成本是0。如果两个企业都不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都为5;一个处理一个不

12、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都为13;两个企业都处理,每个企业的产品价值都为21u企业的净收益为其产品价值与处理污染的成本之差。所以,两家都不处理,则各家的净收益为50=5;两家都处理,则各家的净收益为2111=10;一家处理一家不处理,则处理一家的净收益为1311=2,不处理一家的净收益为130=13。这样,我们得到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的环境治理博弈13跳转到第一页n显然,这个博弈具有囚犯困境的结构。所以,如果是一次博弈,结果便是(不处理,不处理),即仍是互不合作 企业B 不处理 处理企业A不处理(不合作) 处理 (合作)5, 513, 22, 1310,10表2 环境治理博弈14跳转到第一页n回

13、过头来看,罗马俱乐部当初称“全球问题”为“人类困境”问题的确是很有见地的,人类在某些时候确实面临着与囚犯困境类似的困境 n可惜,也许是“人类困境”这个说法让人觉得有点危言耸听,所以现在已不太有人用这种说法。我们认为,人类为了给自己敲响警钟,不应回避使用人类困境的说法,而应勇于正视自身的问题,甚至要勇于自我否定。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环境恶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人类自作自受” n2001年3月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将退出旨在减少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以及2002年8月布什总统拒绝出席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就说明了人类合作的困难,也说明了人类困境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n可

14、见,全球问题不只是源于人与自然的不协调,而是源于更深层的人与人的不协调。只有改变这种状况,人类才能找到解决全球问题的出路,实现可持续发展。15跳转到第一页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n根据上述分析,要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变人与人之间的不合作为合作。那么不合作是否可能变成合作呢?也就是说,人类是否能摆脱“人类困境”呢?n答案是可能的。这里的关键是人类要重视长远利益,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变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n我们还是以上述环境治理博弈为例来说明。上述的不合作行为是一次博弈的结果,如改为无限次博弈(假定污染需要反复处理),并且博弈双方对未来的价值

15、足够重视(可引入贴现因子表示;也可以解释为在每次博弈结束前双方预期的下一次再进行博弈的可能性),则将有可能出现合作的结果 16跳转到第一页n假定企业A先行动并采取这样的战略:当它不知道有关企业B的信息的情况下总是选择信任企业B,所以一开始它选择合作,只要企业B也守信即也选择合作,它将继续选择合作;但一旦企业B不守信即不合作,以后企业A将永远不合作 企业A企业B企业B10,102,1313,25,5信任不信任守信不守信守信不守信17跳转到第一页n现在我们来比较企业B的如下两种战略选择。u如果B选择每次都守信、都合作,它的总收益为: 1=10+10+102+=10/(1)u如果选择每次都不守信、不

16、合作,它的总收益为: 2 =13+5+52+=8+5/(1)u当12,即3/8时,企业B将选择每次合作n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B选择不合作与合作的差别:选择不合作眼前利益增加了(从10增加到13),但长远利益减少了(从10减少为5)。如果这个博弈是无限次重复博弈,并且企业B对未来足够重视(3/8),那么企业B宁愿选择合作即牺牲眼前利益以换取长远利益。而按照企业A的战略,给定(既然)企业B选择合作,企业A选择继续合作也是最优的 18跳转到第一页n这就是重复博弈创造的信誉机制,其核心是,当事人为了合作的长远利益,愿意低档欺骗带来的一次性眼前好处的诱惑 n如果未来是不重要的,就像历史上法国君主路易

17、十四(16381715)所说:“我死了以后哪怕洪水滔天”,那么合作将是不可能的 n但是,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本身说明,人类是重视未来的,所以可以相信人类合作是可能的,因而解决全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可能的 19跳转到第一页n除了博弈的重复次数之外,上述环境治理博弈的合作解还要求足够大。足够大的意思就是参与者对其未来收入的贴现因子即下一期的一个单位收入的现值足够大 n它也就是博弈的参与者有牺牲眼前利益以换取长远利益的耐心。我们说一个人有耐心,意思是说他的贴现因子高。一个人越有耐心,就越有积极性建立信誉 n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人们的值或耐心呢?个人的性格当然是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制度环

18、境。一个社会的制度环境越是不确定,人们就越没有耐心。n产权制度可能是决定人们耐心的最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简单,产权制度决定信誉的收益权,如果信誉的收益全归别人所有,一个人是不会为了别人的未来收入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的。孟子讲“无恒产者无恒心”就是这个意思 20跳转到第一页n制度对博弈的影响还体现在,它可以改变博弈的支付向量从而有助于实现合作、摆脱“囚犯困境” n例如,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假定根据环保法规,现在对不处理污染的企业罚款10个单位,那么环境治理博弈的支付矩阵变为如下表所示,这时,博弈的均衡为(治理,治理),即两个企业相互合作 企业B 不处理 处理企业

19、A不处理(不合作) 处理 (合作)-5, -53, 2 2, 310,1021跳转到第一页n但规制有个问题,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执法不严或者不公甚至徇私枉法的现象。所以,尽管法律是强制性的或硬的,但其效果并不一定很好。下面我们将会说明,有时一些软的但是自愿执行的东西,如培育有关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和文化等,效果会更好n对于上述的环境治理博弈,如果它是重复博弈并且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以及博弈双方对未来足够重视即足够大,那么就可能出现双方每次都合作的结果。但是这既然只是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意味着还有其它结果,如每次不合作同样也是可能的结果n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超级博弈的均衡是多重的。从理论

20、上讲,其中每一个均衡出现的可能性是均等的n那么,怎么使双方都合作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呢? 22跳转到第一页n在博弈论中,当博弈有多个均衡时,并没有一个一般的理论证明哪个均衡一定会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参与人可能使用某些被博弈模型抽象掉的信息,来达到一个“聚点”均衡(focal point)。这些信息可能与社会文化习惯或者参与人过去博弈的历史等有关 n例如在下表所示的情侣博弈中,有一男一女正在谈恋爱,有些业余活动要安排:或者去看足球比赛,或者去看芭蕾舞演出。男的偏好足球,女的则更喜欢芭蕾,但他们都宁愿呆在一起而不愿分开 女 看足球 看芭蕾男 看足球 看芭蕾2, 10, 00, 01, 223跳

21、转到第一页n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均衡:(足球,足球),(芭蕾,芭蕾)。就是说,给定一方去足球场,另一方也回去足球场;而给定一方去看芭蕾,另一方也回去看芭蕾 n那么,究竟哪个均衡会实际发生呢?u如果今天是男的生日,(足球,足球)可能是一个据点均衡。其背后的原因是,在男的生日时女的为了表示祝贺需要投其所好。u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如平时),按照中国的文化更多地是男的投女的所好,(芭蕾,芭蕾)就成为聚点均衡 Thomas C. Schelling, 1921-24跳转到第一页n现在回到环境治理博弈u根据上述聚点均衡理论,为了增加合作治理环境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努力在全社会培育环保意识,让公众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等。u当这些意识、认识和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氛围时,人人合作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将成为聚点均衡,全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就有了可能性和光明的前景 n重复博弈的合作解,只说明了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但究竟如何解决全球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2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