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理论新课件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47KB
约52页
文档ID:587516630
微观经济学第5章成本理论新课件_第1页
1/52

第5章  成本理论 l本章进一步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l假定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l成本的概念l短期成本分析l长期成本分析 第1节  成本的概念 §复习:§机会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就意味着放弃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其他产品的可能,机会成本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 §即会计成本,又称帐面成本即会计成本,又称帐面成本§隐含成本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 §——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支付计算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应支付计算的费用包括隐含利息、隐含租金、隐的费用包括隐含利息、隐含租金、隐含工资等含工资等§ 会计师重视会计师重视显性成本显性成本,而经济学家,而经济学家则重视则重视隐含成本隐含成本      例:例:会计师的算法会计师的算法经济学家的算法经济学家的算法项项 目目数数 量量项项 目目数数 量量销售收益销售收益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水电费水电费工资工资会计折旧会计折旧银行利息银行利息 300000 120000 10000 50000 10000 10000销售收益销售收益原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水电费水电费工资工资会计折旧会计折旧银行利息银行利息 300000 120000 10000 50000 10000 10000隐含租金隐含租金隐含利息隐含利息隐含工资隐含工资经济折旧经济折旧 40000 10000 40000 10000会计成本会计成本 200000经济成本经济成本 300000会计利润会计利润 100000经济利润经济利润 0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利润利润[Profit]§ =收益收益[Revenue] -成本-成本[Cost]§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销售收益-销售收益-会计会计成本成本§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销售收益-销售收益-经济经济成本成本 §正常利润: 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

当经济利润为0时,厂商依然得到了正常利润 第2节 短期成本分析§1,短期成本分类§2,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短期成本的分类:总成本 l固定成本(FC):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固定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包括厂房、设备的折旧l可变成本(VC):厂商在短期内支付的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它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l短期总成本(ST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公式:STC = FC + VC l显成本和隐成本l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资、水电、材料、中间产品、资产租金等l隐成本是指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l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l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l经济利润也叫超额利润,是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l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当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正常利润l经济利润=总收益-外显成本-内隐成本 第2节  短期成本分析 l短期成本的分类l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l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短期成本的分类:总成本 l固定成本(FC):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固定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包括厂房、设备的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l可变成本(VC):厂商在短期内支付的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它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l短期总成本(ST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公式:STC = FC + VC 短期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l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 = FC /Ql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AVC = VC /Ql短期平均成本(SA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公式:l SAC = FC/Q + VC/Q = (FC+VC)/Q = STC/Ql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或可变成本量)公式:l          SMC = STC/Q = VC/Q 短期成本表 短期成本曲线STCVCQOCOCQFCAFCSMCAVCFSACD 2. 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lFC:水平直线,表示为一常量lSVC:VC从原点出发最初,在产量开始增加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VC增加的幅度较大;以后由于生产要素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它增加得较慢;最后由于收益递减,它又增加得较快lSTC:从FC出发,变动规律同VC。

lAFC:随着产量的增加,一直向右下方倾斜,开始比较陡,以后逐渐平缓l AVC、SAC、SMC曲线都是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线lSMC曲线与SAC曲线一定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收支相抵点D)lSMC曲线与AVC曲线一定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停止营业点F)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l SMC曲线的U型特征表现了边际成本(MC)随产量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的性质这一性质是由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l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对应的是边际成本极小值正因为如此,S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AFC曲线、AVC曲线、SAC曲线、SMC曲线的几何图形lAFC的几何图形lAVC的几何图形lSAC的几何图形lSMC的几何图形 (1)AFC的几何画法lAFC=FC/QCOCOFCAFC (2) AVC的几何画法lAVC=VC/QCOCOVCAVC (3) SAC的几何画法lSAC=STC/QSACCOCOSTCFC (4) SMC的几何画法SMCCOQCFCOQVCSTCSACAVC拐点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SMC值既可以由STC曲线又可以由VC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给出。

SMC=dSTC/dQ=dVC/dQ 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l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l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 (1)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l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lMP的上升段对应于MC的下降段;  MP的下降段对应于MC的上升段; MP的最高点对应于MC的最低点lTP为凹时,STC和VC凸;当TP为凸时,STC和VC凹;当TP处于拐点时,STC和VC也处于拐点 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图示)SACMPLSTCVCSMCAPLAVCQOLQOLTPLOQCQOCFC (2)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l由此可得以下两点结论:lAP递增时,AVC递减;AP递减时,AVC递增;AP的最高点对应于AVC的最低点l由于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而MP与AP相交于AP的最高点,所以,SMC和AVC的交点与MP和AP的交点是对应的l我们在分析短期生产函数时已经得知,在短期内厂商一定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在这一阶段上,MP不仅递减,而且还小于等于AP由此可以推论:在短期内,厂商一定是在SMC不仅递增,而且还大于等于AVC的阶段进行生产 QSTCFCVCAFCAVCSACSMC050170210031204135515061607165 §假设某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是C‘=100+0.02Q,求产量从1000到2000时的成本变化量。

第3节  长期成本分析l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的要求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甚至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即:在长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意味着生产规模的调整)l长期总成本(LTC)l长期平均成本(LAC)l长期边际成本(LMC) 1. 长期总成本l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lLTC是STC的包络曲线lLTC曲线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lLTC曲线是扩展线的转换形态 LTC是STC的包络曲线l不同的短期总成本曲线STC表示不同的生产规模(FC不同) CO1Q2 Q3STC1STC2STC3STC4FC1FC2FC3FC4LTCLTC曲线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 LTC曲线是扩展线的转换形态lLTC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和成本组合和扩展线上的每一点的产量和成本组合是对应的,它们都表示企业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OQ1Q2Q3KLE1E2E3NB1B2B3A1A2A3LTCQ3C3Q2C2OQCQ1C1 2. 长期平均成本l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LAC)l推导:l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由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原因l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l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l经验分析:L型曲线 (1) 由LTC推导LACl在分析LTC时强调指出,厂商在长期内是可以实现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

根据LAC=LTC/Q可以推知,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最小平均成本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出来l具体作法:把LTC曲线上每一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每一产量上的长期平均成本值,再把每一产量和相应的长期平均成本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LAC曲线 (2) 由SAC推导LACl不同的SAC曲线,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内,厂商可以根据产量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Q1、Q2、Q3、Q1’、Q2’)O1Q1’ Q2Q2’Q3CC1C2C3SAC1SAC2SAC3 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做不到这一点 沿着图中所有的SAC曲线的红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 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理上,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LAC是SAC的包络曲线LACSAC1SAC2SAC3OC5LAC曲线与SAC曲线的切点并不一定是SAC曲线的最低点:LAC的下降段:切点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LAC的上升段:切点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切点才是SAC的最低点 LAC曲线与SAC曲线形状相似,都是先升后降的U型线。

但原因不同(待后分析) 生产函数    1      4       10  13          15    2    10       15  18          21    3    13       18  22       24    4    15       20  24       26    5    16       21  25       27 针织机(数量) 1 2 3 4劳动 产量(件/天)(工人数/天)设备1 设备 2 设备 3 设备 4 四种不同设备的短期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2)LAC曲线的形状及原因l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升后降的U型,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很相似的但形成原因并不相同l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 (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l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平均成本得以下降,称为(内在)规模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平均成本上升,称为(内在)规模不经济Q1     Q2Q1为最小有效规模;Q2为最大有效规模;Q1-Q2为最优规模范围Q1以下和Q2以上为非有效规模LAC (2) 内在规模经济与外在规模经济l内在规模经济(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成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l外部规模经济(不经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改善(或恶化)所产生的,这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n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格兰仕案例:§格兰仕强势介入空调、冰箱制冷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格兰仕一直坚持微波炉的专业化生产,到二十世纪末格兰仕已经是世界微波炉的第一大生产商,但格兰仕的生产极限是1200万台,按照当时的速度,不出两年就会出现微波炉饱和的局面格兰仕已经将微波炉这种产品做的很透了,基本接近饱和能力,同时也接近规模的平衡点,因为,全世界的消费能力基本上也就是1500万台,如果再扩大生产,就会出现单台所摊费用增加、增加库存、销售费用增加的局面,出现规模不经济,因此,一向宣称专注专业化的格兰仕不得已也实行了多元化,于是,格兰仕在2000年宣布,将一次性投入20亿元进军制冷行业,形成800万台空调的年生产能力,从专业化迈向多元化;  NIKE案例§耐克公司自1964年创立至今已实现了40%的增长率,其战略要素之一就是不断大规模的发展恰当的相邻业务以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实现新一轮的增长.耐克的增长模式是开发出一波接一波的各具特色的增长型的相邻业务,以扩大企业规模.1976年---1983年间,耐克一心扑在制造跑鞋,年营业额以80%的速度增长,当跑鞋销售开始清淡后耐克将其产品扩展到新领域如服装,     1994年---1997年,公司注重于运动鞋的制造."名人推崇产品"的产品形象,是增长率重新提升到36%.2000年耐克又推出---高尔夫品牌产品,甚至包括泰格伍滋偏爱的高尔夫球.            §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怎样通过向相邻业务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实现成功的规模经济效益.    3. 长期边际成本 l长期边际成本表示厂商在长期内不断调整规模,增加每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l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l由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 (1)由LTC曲线推导LMC曲线l因为LMC=dLTC/dQ,所以,只要把每一产量上的LTC曲线的斜率值描绘在产量和成本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得到LMC曲线。

(2) 由SMC曲线推导LMC曲线l前已分析,LTC曲线是STC曲线的包络线,即在长期内的每一产量上,LTC曲线都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相切,这说明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l由于LTC曲线的斜率和STC曲线的斜率分别是相应的LMC值和SMC值,所以,LMC=SMC由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产量上,LMC值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值相等l但是,与LTC曲线及LAC曲线的推导结果不同,LMC曲线不是SMC曲线的包络线(如图示) 由SMC曲线推导LMC曲线(图示)LMCLMC曲线不是SMC曲线的包络线由于LTC是STC的包络线,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LTC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相切,说明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由此可以推知,在长期内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LMC值都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值相等PRSOQCLACSMC1SMC2SMC3SAC1SAC2SAC3Q1Q2Q3 lLMC曲线呈U型也是由于规模报酬变化规律l由于LAC曲线在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LMC曲线也必然呈先降后升的U型并且,LMC曲线与LAC曲线一定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2)LMC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 小结: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图示)QOCSTC1STC2STC3LTCASPROQCLACLMCSMC1SMC2SMC3SAC1SAC2SAC3Q1Q2Q3B 小结: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l在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1)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如A点)(2)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如B点)(3)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如P点)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