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节:心理学的概念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三节:心理学的分支第三节:心理学的分支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n一、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n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一、什么是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n1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定义:n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n2 2、心理学
2、的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n首先首先, ,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n其次其次,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n总之总之,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行为为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 ,揭示人的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n1 1、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n自自l879l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W.W.WundtWundt) ) 在的莱比锡大
3、在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为标志。(冯特:心理学之父或始祖或心门独立学科为标志。(冯特:心理学之父或始祖或心理学第一人)理学第一人)n2 2、科学的方法衡量重要的标准包括:、科学的方法衡量重要的标准包括:n客观性客观性n准确性准确性n可检验性可检验性n3 3、心理学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派 n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一、构造主义心理学n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n三、三、 行为主义心
4、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n四、四、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n五、五、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n六、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n七、七、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一、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1879)n创始人为冯特,代表人物还有铁钦纳(冯特学创始人为冯特,代表人物还有铁钦纳(冯特学生)生)n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 ,认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 ,把心理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 ,再逐一找出它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5、, ,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质的目的。n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 ,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经验, ,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也也就是内省。就是内省。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919世纪世纪末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n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还有杜威。还有杜威。n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 ,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6、 n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 ,他称之为他称之为 意意识流识流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限在实验室内, ,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1913)n创始人:华生(创始人:华生(19131913
7、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等,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等n华生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华生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况下, ,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 ,因此因此, ,心理学应该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 ,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刺激一反应”公式公式( (S S一一R)R)来表示来表示, ,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n华生行为主义心理
8、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 ,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 ,使刺激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 ,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行为总之, ,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华生否认心理、意识, ,强调行为强调行为,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9、。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n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 ,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华生思想的区别, ,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 ,但是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四、四、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19121912)n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n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研
10、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 ,著名论点是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为人对事物的认。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识具有整体性, ,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素的机械总和 五、五、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1919世纪世纪2020世纪初)世纪初)n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n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践, ,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 ,强调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六、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11、2020世纪世纪中期中期 )n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n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 ,主张人是一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 ,具有个人发展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的潜能, ,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 ,要想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充分了解人的行为, ,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七、七、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2020世纪世纪6060年年代)代)n认知心理学是在很
12、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心理学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n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美国心理学家奈瑟( (U.U.NeisserNeisser) )于于19671967年把各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 ,写成写成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一一书书, ,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心理学不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只要研究行为, ,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心理活动规律。n所谓认知所谓认知, ,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理活动, ,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主要包括知觉、
13、记忆、言语、思维等, ,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n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n二、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n( (一一)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实验与认知心理学n( (二二)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n( (三三)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n( (四四) ) 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n( (五五) )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二、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n( (一一)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n( (二二) )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
14、理学n( (三三)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n( (四四)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n( (五五)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n一、观察法一、观察法n二、测验法二、测验法n三、实验法三、实验法n四、调查法四、调查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n1 1、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 ,然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5、。n2 2、适用条件:研究对象无法控制、不能或不、适用条件:研究对象无法控制、不能或不应控制时应控制时n3 3、优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优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只能等待结果出现,不能对研究缺点:只能等待结果出现,不能对研究过过 程进行控制;易受观察者程进行控制;易受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总之,观察法只能解释是什么,不能总之,观察法只能解释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解释为什么 二、测验法二、测验法n1 1、定义: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定义: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 ,对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 ,并做出量化
16、结论的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n2 2、测验法研究用途、测验法研究用途: :n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 ,如用智力量表测如用智力量表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量儿童的智力水平, ,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同的心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同的心理特征;理特征;n二、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二、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如考察智力如考察智力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 ,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n三、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三、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三、实验法三、实验法n1 1、定义:实验
17、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定义: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n2 2、分类: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分类: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n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 ,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 ,以引起被试某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控制不严密)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控制不严密)n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 ,借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 ,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
18、象。(人为性现象。(人为性- -易与实际脱节)易与实际脱节)n3 3、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四、调查法四、调查法n1 1、定义: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定义: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己的想法或做法, ,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特征的研究方法。n2 2、分类:问卷法、谈话法。、分类:问卷法、谈话法。n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 ,由被试自行填写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来搜集资
19、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时可能不认真合作, ,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n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提出, ,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 ,然后对群体的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比较容易掌握,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 ,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
20、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 ,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第五节第五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用 n一、认识内外世界一、认识内外世界n二、调整和控制行为二、调整和控制行为n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意识与注意n第一节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意识的性质n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注意n第三节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生物节律、睡眠与梦n第四节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意识的特殊现象第一节意识的性质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n一、什么是意识一、什么是意识n二、意识的状态二、意识的状态 一、什么是意识一、什么是意识 n1 1、定
21、义: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定义: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 ,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忆等心理活动, ,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n2 2、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 :(1)(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3)对自身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二、意识的状态 n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
22、态:态:( (一一)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二二)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三) )自日梦状态自日梦状态( (四四) )睡眠状态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第二节注意 n一、什么是注意一、什么是注意n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n三、三、 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种类 一、什么是注意一、什么是注意n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 ,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 (一一) )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特点 1.1.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 2.2.注意的集中注意的集中 ( (二二) )注意的功
23、能注意的功能 1.1.选择功能选择功能 2.2.维持功能维持功能 3.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n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n首先首先, ,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心理动作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供了一种机制供了一种机制, ,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只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 ,才能被个体所觉察才能被个体所觉察, ,进而产生进而产生意识意识n其次其
24、次, ,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 ,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 ,得到比较清晰和得到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很少的注意深刻的认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很少的注意, ,意识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 ,人的意识内容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变化, ,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睡眠状态睡眠状态, ,人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人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 ,注意基本停止注意基本停止了活动。了
25、活动。 三、三、 注意的种类注意的种类n1 1、分类依据: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分类依据: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 ,以及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n2 2、类别: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类别: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n( (一一)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的注意n( (二二)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
26、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人类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特有的心理现象。n( (三三)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n一、生物节律一、生物节律 n二、睡眠与失眠二、睡眠与失眠 n三、梦三、梦一、生物节律一、生物节律n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变化, ,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生物钟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人的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人的生物节律)物节律)n日节律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27、日节律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 以及一些生理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方面的节律变化, ,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分泌等。 二、睡眠与失眠二、睡眠与失眠 n( (一一) ) 睡眠睡眠n( (二二) ) 失眠失眠( (一一) ) 睡眠睡眠n脑电波形态脑电波形态 频率(频率(cpscps) 典型的意识状态典型的意识状态nBeta() 13-24 Beta() 13-24 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Alpha() 8-12 Alpha() 8-12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
28、,冥想状态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nTheta() 4-7 Theta() 4-7 轻度睡眠轻度睡眠nDelta() 2-4 Delta() 2-4 深度睡眠深度睡眠n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过渡期第一阶段为过渡期, , 朦胧状态朦胧状态, ,通常持续通常持续1717分钟分钟, , 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的波。波。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第二阶段为轻睡期, ,大约持续大约持续10251025分钟分钟, ,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theta)(theta)波。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第三、四阶段是沉
29、睡期, ,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波为主。波为主。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 ,称为称为“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阶段, ,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 ,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 ,肌肉完全瘫痪肌肉完全瘫痪, ,并且很难唤醒。并且很难唤醒。 n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46次循环次循环 ( (二二) ) 失眠失眠n1 1、睡眠的作用理论、睡眠的作用理论 恢复论: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恢复论: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 ,消耗了精力和体消耗了精力和体力力, ,需要通过晚间的
30、睡眠来恢复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 演化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演化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过程中, ,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 ,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的发展。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 ,为了避免遭受危险为了避免遭受危险, ,必须减少活动必须减少活动, ,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n睡眠失常睡眠失常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 ,可以把失眠划分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为四类。1.1.情境性失眠情境性失眠2.2.假性失眠假性失眠 3.3.失律性失眠失律性失眠4. 4. 药
31、物性失眠药物性失眠三、梦三、梦n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弗提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弗提出, ,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而梦是无意识内容的表达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而梦是无意识内容的表达途径,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途径,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 ,失之偏颇失之偏颇, ,但现在普遍同意但现在普遍同意无意识的存在无意识的存在, ,也同意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也同意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n霍尔对梦的研究霍尔对梦的研究: :n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我中
32、心是梦境的第一第一、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其次个重要特征。其次, ,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第三个重要特征。第三, ,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梦的内容。 第四节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意识的特殊现象n一、催眠一、催眠n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一、催眠一、催眠n( (一一) )什么是催眠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 ,是在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一种特殊情境下, ,由催眠师
33、诱导形成的。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二二) )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 ,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 首先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首先是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其次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其次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三三)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1.感觉麻痹感觉麻痹2.2.感觉扭曲和幻
34、觉感觉扭曲和幻觉 3.3.解除抑制解除抑制 4.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四四) ) 催眠理论催眠理论1.1.催眠是角色扮演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巴伯尔(1979)(1979)和斯潘诺斯和斯潘诺斯(1986)(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 ,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2.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希尔加德希尔加德(1992)(1992)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 ,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
35、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 ,性质可能是扭曲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的; ;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 ,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 ,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 ,希希尔加德称之为尔加德称之为 隐蔽观察者隐蔽观察者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n( (一一) ) 镇静剂镇静剂 镇静剂指一些中枢神经抑制剂,主要包括鸦片、镇静剂指一些中枢神经抑制剂,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之类。它降低了神经系统及行为的活动海洛因、吗啡之类。它降低了
36、神经系统及行为的活动性性, ,最后导致睡眠。最后导致睡眠。( (二二) ) 兴奋剂兴奋剂 兴奋剂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兴奋剂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性的一类药物,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和安非性的一类药物,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和安非他明等。少量使用兴奋剂可以提神他明等。少量使用兴奋剂可以提神, ,减轻疲劳减轻疲劳, ,但大量但大量使用则会使人焦躁不安。使用则会使人焦躁不安。( (三三) ) 迷幻剂迷幻剂迷幻剂是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迷幻剂是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 ,主要特点是能够使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最常见的是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最常见的是LSD(LSD(麦角酸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二乙基酰胺) )和墨斯卡灵和墨斯卡灵( (mescaline)mescaline)。迷幻剂使人产迷幻剂使人产生欣快感生欣快感, ,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增强感觉的敏感性, ,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 ,也也可能产生焦虑、恐怖和妄想狂可能产生焦虑、恐怖和妄想狂, ,还能够造成思维和判断还能够造成思维和判断的混乱。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