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唐山我和我的唐山 段落大意段落大意一、總寫:寫唐山大地震是迄今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 1. 寫「我」重返唐山,交代與唐山的關係 2. 透過歷史上同一天的史事,引出唐山大地震的嚴重性 3. 透過忌日所見,概寫唐山的創傷 4. 透過統計數字,反映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慘的一頁 忌日忌日一、氣氛: 1. 時間: 凌晨 2. 光線: 幽暗、暗紅的火苗 3. 動態: 輕煙、紙灰 ──氣氛淒涼忌日忌日二、人物 1. 活動: 拜祭在地震中死去的親人 2. 神情(眼神): 愴然、癡癡地望 3. 聲音: 喃喃 ─悲痛並沒有減少,永遠也不會忘記白楊樹的作用白楊樹的作用1. 1.表達地震倖存者與死者陰陽相隔的悲哀2. 2.表達唐山人歷盡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歎而老樹見証歷史,使人興起對歷史的沉思3. 3.作者的投影,表達出作者的所見、所憶及所感列舉事例、數字說理列舉事例、數字說理一、作用: 1. 証明地震的嚴重性 2. 証明地震在世上罕有二、好處: 1. 具體客觀,說服力強 2. 使人印象深刻,增強感染力段落大意段落大意二、細寫大地震所造成的慘重損失及對人們所帶來的精神創傷。
1. 通過幾個人物,細寫幸存者的悲哀 2. 通過醫院靈堂內的幾個場景,細寫死者的悲哀 3. 抒發作者的感受: a. 對靈堂外小山的感受 b. 重回堂山的感受 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好處 1. 通過具體事情的敘述,令讀者對情況有深入了解,容易產生共鳴 2. 以「事」為據,使「情」顯得真實可信靈堂外嬉戲的小孩靈堂外嬉戲的小孩1. 1.表現小孩未能體會地震的禍害及創傷2. 2.經歷地震的人內心痛苦,不能驅散內心的陰影,獲得真正的歡樂 ──對比段落大意段落大意三、寫作者在地震十年後在唐山度過的除夕夜四、全文總結作者的心願作者的心願1.讓人知道真實紀錄2.讓人評定歷史事實3.留下作者的思考及疑問內容深究內容深究一、作品選材: 1. 地點: a. 唐山街頭 (1) 忌日 ──對親人的懷念 (2) 春節 ──無法忘記慘劇內容深究內容深究 2. 靈堂 ──痛惜早逝的人及表現生者的痛苦 3. 靈堂外的小山 ──反映地震的可怖及孩子的無知內容深究內容深究2. 人物: a. 劫後餘生的人 ─身心受創,反映生者的悲哀 b. 痛失親人的人 ─內心痛苦,無法忘懷 c. 死於地震的人 ─死者的無辜及不幸 d. 災後出生的人 ─無知,與經歷地震的人成對比 內容深究內容深究3. 總結(地震的禍害): a. 傷亡慘重 b. 城市破壞 c. 生者痛苦 (1) 痛失親人 (2) 身心受創內容深究內容深究二、作者:二、作者: 1. 1. 前後的轉變前後的轉變 a. a. 十年前:十年前: 未諳世事的青年,未對唐山建立深厚感情未諳世事的青年,未對唐山建立深厚感情 只能感受到災難,未能了解人生的底蘊只能感受到災難,未能了解人生的底蘊 b. b. 十年後:十年後: 一夜之間成長了,並對唐山有深厚感情一夜之間成長了,並對唐山有深厚感情 能從災難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民族能從災難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民族…… 理解人生的底蘊理解人生的底蘊 內容深究內容深究2. 感受: a. 對死者的惋惜 b. 對生者的同情 c. 對唐山的深厚感情:與唐山不能分割3. 心願: a. 讓人知道真實紀錄 b. 讓人評定歷史事實 c. 留下作者的思考及疑問作法分析作法分析一、抒情手法:一、抒情手法: a. a. 敘事抒情敘事抒情 (1) (1) 唐山人在忌日向亡魂致祭唐山人在忌日向亡魂致祭 (2) (2) 生還者的事跡生還者的事跡 ────對唐山人的同情對唐山人的同情 b. b. 借物抒情借物抒情 (1) (1) 白楊樹白楊樹 (2) (2) 老柳樹老柳樹 ────對生者與死者的同情,對歷史的沉思對生者與死者的同情,對歷史的沉思 作法分析作法分析二、對比映襯: a. 正襯: 傷亡數字:各地與唐山 b. 反襯/對比: (1) 靈堂外小山的小孩與死去的小孩/人 (2) 靈堂外小山的小孩與倖存者或死者家人 (3) 十年前後的作者 (4) 春節的爆竹與倖存者的心情 (5) 新建區的燈火與防震棚主旨主旨 本文寫作者在唐山大地震後十年重回唐山的所見、所憶、所感。
他以沉痛的筆觸,記錄了當年大地震的慘況及劫後餘生者所受的深重創傷,寄託自己對唐山人民的同情和悲悼,以及他對唐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