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梁启超谭谭嗣嗣同同简简介介 谭嗣同 (1865-1898)湖南浏阳人自幼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讲求经世致用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要求变法图强游历北京,结识梁启超等维新名士著《仁学》两卷,提出冲决封建“网罗”的口号1897年,与梁启超等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新政,参与筹办新式工矿企业次年,倡设南学会,创办《湘报》,宣传变法8月,应召入京,受光绪皇帝召见,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9月21日慈禧政变发生后被捕28日临时刑前愤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于北京菜市口,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辑为《谭嗣同全集》梁梁启启超超简简介介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并一直追随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变法运动一开始就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抵制和反对,随着运动的开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矛盾和斗争迅速加剧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年9月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临朝“训政训政”,,“戊戌政变戊戌政变”成功。
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月28日,在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所有新政措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所有新政措施,除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月11日至日至9月月21日,进行了日,进行了103天的变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被推翻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榻榻tà擘擘箧箧杵杵bòchǔqiè臼臼 jiù臾臾yú戮戮 lù至初六日,变遂发到了八月初六,政变就爆发了时余方访君寓,对坐榻上,有所擘划,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旋闻垂帘之谕当时,我正在谭嗣同的寓所拜访他,相对坐在榻上,筹划着救助皇上的办法,可是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忽然传到,不久,又听说西太后垂帘听政的诏书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谭嗣同从容地告诉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现在想救康先生,也已经无法可救我已经没有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虽然这样,天下的事情知道它不可能却要做它您试着进入日本大使馆,拜见伊藤博文先生,请他发电报给上海领事来救护康先生吧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我这个晚上就住在日本使馆,谭嗣同整天不出门,等待逮捕他的人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逮捕的人结果没有来,就在那第二天,进入日本使馆,和我相见,劝我去日本,并且携带了他所著的书和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信一箱,托付给我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说:“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谋取将来的事,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贤明的君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这样的角色,就由我和您分别承当吧遂相与一抱而别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又和侠士们商议救护皇上,事情终于没有成功。
初十日遂被逮初十日,就被捕了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被捕的前一天,有几位日本志士苦苦劝他去日本,谭嗣同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再三劝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卒不去,故及于难终于没有离去,所以遭了祸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已经囚在监狱里,作了一首诗题在监狱的墙壁上:“望门投宿想到了你们会像东汉时的张俭那样受人保护,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盖念南海也大概是想念康有为吧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在八月十三日这天,在刑场上被害,享年三十三岁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就义的那天,围观的达万人,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情没有丝毫改变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君呼刚前曰:“吾有一言!”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嗣同喊刚毅上前来说:“我有一句话要说!”刚去不听,乃从容就戮。
呜呼,烈矣!刚毅走开不听,于是从容就义啊,刚烈啊!理解谭嗣同的绝命诗:理解谭嗣同的绝命诗:望门投宿思张俭望门投宿思张俭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惶急情状 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忍死须臾待杜根忍死须臾待杜根 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这里以杜根比林旭等同时被捕的人,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意思是期望他们能侥幸脱险,将来继续推行维新变法。
推行维新变法我自横刀向天笑我自横刀向天笑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留肝胆两昆仑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去:出奔指康有为、梁启超;留:指自己 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1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以及他就义时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 2、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些事?些事?•一是劝梁启超出走以图将来’•二是要梁启超设法营救康有为,•三是把书籍文稿交托梁启超,•四是与侠士谋救光绪帝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 3、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4 4、如何评价谭嗣同?、如何评价谭嗣同?谭嗣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有视死如归、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整体感知整体感知5 5、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助学助学6262页页5-75-7题?题?5.(1)顷刻,随即。
2)终于 6.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7.终究没有离开到日本去,所以遭了祸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助学助学6262页页8-98-9题?题?8.欲以自己作为中国变法流血牺牲之开始,以死报国 9.视死如归、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课堂练习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