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节.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节历史地理环境什么是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文化的结构有两分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六大子系统说。两分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层次说:物质、制度和风俗习惯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六大子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四层次说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器物,这种物态文化层。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衣食住行酒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服饰文化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
2、文化层。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各种风俗习惯端午节春节中秋节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普通大众的心态、愿望、要求经典名著艺术作品学习文化概论的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民族精神美国人:勤奋,聪明,实利主义,有雄心,进取英国人:爱好运动,聪明,爱传统,保守黑人:迷信,懒惰,逍遥自在,无知,爱好音乐犹太人:精明,勤奋,贪婪,聪明,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不易激动,聪明,有条理日
3、本人:聪明,勤奋,进取,精明,狡猾,中国人的民族特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缺点是什么?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文革”时期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的疆域秦时明月版图面积:约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秦始皇时代的人口总数在20003000万之间。军事:秦朝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军队的国家,由弩、步、车、骑4个兵种组成,常规兵力为40万。经济:制定新的土地和赋税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汉雄风版图面积:约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西汉初期的人口估计在1
4、5001800万之间,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时增加到约3600万。西汉末年(公元2年)达到约6000万的高峰。军事:由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汉朝小王国的存在,汉朝前期军队数量约30万。经济:汉朝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65.5亿美元。盛唐光芒版图面积:唐高宗时约有1251.19万平方公里;宣宗时约有889.59万平方公里;极盛时约达到2307万平方公里。人口:武德五年(公元624年),人口在22002300万间。唐朝在北部推进到极点时的人口约2900万,西部获得最大疆域时的人口约为3500万,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时的人口至多有4000万,安史之乱前的公元755年达到80009000万的高
5、峰。军事:玄宗晚年全国兵员总数约为57万。经济: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39亿美元元朝霸业版图面积:约2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元朝境内的人口总数仅6000余万,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人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军事:元朝对于军队数量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这和蒙古人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强以及种族分化制度有关,所以这个时期的军队数量约50万。经济:元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20亿美元。大明王朝版图面积:约1233.38万平方公里人口:洪武廿六年(公元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约为7270万,到17世纪初突破2亿
6、大关,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录。军事:明初时约有200万官兵驻扎在全国各地。明末政府出现了财政危机,无力再养那么多兵,兵力有所下降。经济:公元1393年,明朝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39亿美元。康乾盛世版图面积:约1284.65万平方公里人口: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仅1亿多。10年后估计增长到1.5亿,在完成统一的公元1759年刚突破2亿,在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达到了4.3亿。军事:清朝前期军队除了八旗军以及蒙古的20万铁骑和20万左右的绿营,数量大概在50万左右。乾隆,嘉庆时期绿营的兵力达到了70万,这个时期中国军队的总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各种军事以及准军事力量达到了120万以上。经济
7、:清朝人口达到3亿左右时,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878亿美元。分裂势力民族在历史上除了月氏族完全离开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迁到中亚外,其它各族几乎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现今的56个民族中,除朝鲜、俄罗斯、塔塔尔族是在前1-2个世纪中迁入的,余下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汉、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在中原地区建立过政权,蒙古和满族还曾建立过统治全国的政权。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是不断融合的,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领土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民族歧视、压迫、冲突与战争是长期存在的,但是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是主流,尤其是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在爱国主义
8、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地理环境三大阶梯:自西往东层层下降通过历史记载,环境还是发生了变化:1、湖泊的发育和消亡。2、水道和水系的变化,最明显的是黄河与海河。3、黄土高原的变迁,环境越来越差。4、沙漠的变迁,整体上看是沙漠面积扩大了,一些绿洲和城市都消失了。气候气候变迁全球在变暖吗现在甲骨文里留下的10万多篇基本上都破解了,里面就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里面没有“冰”字,这说明那时气候比较暖和,否则“冰”字总要创造出来的。到以后的诗经就有“冰”了,左传里面多次提到“冰”,像春秋里面提到鲁国哪一年王宫里面没办法储藏冰,以前都是冬天把冰收下来,夏天用的,但那一年收不到冰,也就是那年气候比较暖和。而且更重要的
9、是在甲骨文里面有七个地方提到了“象”,比如有一条讲到王打猎打到了几头象,又一条讲到傍晚已经天阴了,晚上还能不能去打猎打象呢,这说明当时商的王都附近有野象,商的王都就在今天河南安阳及黄河以北,离今天大象分布的地方很远。当然如果这样一条例子可能是误证,但把大量这样的例子搜集起来,就可以做出比较可靠的结论,就是商朝时年平均气温在黄河中游这一带要比今天高摄氏1到2度。气温低的例子也有,如历史上关于黄河什么时候结冰的记录不少,可以跟今天作比较;又如历史上记载有几次长江几乎冰住了,再比如渤海湾什么时候封冻的,像这些记录我们都可以找到。上海附近的太湖现在冬天根本没有冰,但是南宋的时候有记载说太湖全部结冰,人
10、可以在上面走,车在上面开。南宋的诗人范成大曾经描写苏州附近的运河里面开船的时候,前面除了竹篙还要拿一个铁锤把冰砸碎,证明当时冬天气温比现在低。五六千年来,我国气候的温度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但是不同地区幅度不同,且有过多次反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黄河中下游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耕种,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肥沃,由此产生了农业文明。河南的中部和北部,关中地区,河北的西南部和山东的西部。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在考虑是否适合农业的前提下,吸收其它民族的精华。中国大陆农业区的面积和产量在东亚大陆一直遥遥领先,供养着数量最多的人
11、口,因为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也是文明程度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在西方文明传入前,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地区的文明都落后于中国,自然无法对中国形成挑战。北方游牧民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在文化上属于弱者,最终毫无例外的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接受中国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穿越沙漠、高山、海洋的地理障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有军事、政治使命或者高额利润吸引外,一般交流很难进行。玄奘西游路线图丝绸之路地理环境与开放和封闭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和封闭。自然地理环境并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也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其关键在于接受者的态度。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内,内陆城市长安和洛阳反而比大多数沿海地区更加开放。中国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根本原因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的过于优越。在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中国的确是打压乃至全世界最强大和最富庶的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无求于人。尽管当时中国人的优越感和自我陶醉也是一种保守的表现,但与近代中国已经处在落后地位时的夜郎自大还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