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三部第三部门管理管理一、第三部门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1.国际上有关第三部门的定义:第一种是给出法律上的定义如美国税法501(C)(3)规定,免税组织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该机构的运作目的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性、教育性、宗教性和科学性的事业,或者是为了达到该税法明文规定的其他目的;二是该机构的净收入不能用于使私人受惠;三是该机构所从事的主要活动不是为了影响立法,也不干预公开选举。第二种是依据组织的资金来源加以定义。联合国的国家收入统计系统就采用这种定义,该系统认为,第三部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
2、捐款。第三种定义强调组织的目的和功能,即组织的特征。如果某私人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或团体利益,则可以纳入第三部门范畴,否则就不算。沃尔夫(Wolf)认为,第三部门具有如下五个特征:一是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三是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凡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认为是第三部门。第四种定义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被称之为“结构-运作定义”。它的着眼点在于组织 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凡是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
3、和志愿性。1.基本概念 第三部门指的是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盈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2.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 真正对第三部门进行大规模系统研究在世纪年代,随着第三部门发展,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也纷纷介入。 a.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为“治理”开辟新领域。 b. 政治学政治学:社群主义兴起。为第三部门运动在政治哲学上得到确证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承认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
4、 c.社会学:从关注“公民社会”开始 公民社会对应经济领域的市场和政治领域的民主 d.经济学:寻找资源配置的第三种选择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的克服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 e.人类学:独特的视角 提供一种特色鲜明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贡献。 3.第三部门研究呈现的发展趋势(1)随着第三部门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第三部门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吸收全球化的相关理论。(2)学习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强调中国第三部门的实际情况,即做好国外与国内第三部门的比较研究。(3)注重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 4.第三部门的分类 第三部门分类问题是一个充满任意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对第三部门进行分类。比如, 按照组织
5、构成可以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 按照法人形式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按照组织性质可以分为公益组织、共益组织或互益组织, 按照资产来源方式可以分为官办组织、合作组织、民办组织, 按照资源动员方式可以分为公募组织和非公募组织, 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资助组织、项目组织或服务组织, 按照活动性质和范围可以分为网络组织、支持组织、草根组织, 按照活动领域可以分为环保组织、人权组织、扶贫组织、妇女组织,等等。 二、二、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西方第三部门的发展及其作用 1.西方第三部门的崛起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教会的慈善传统和行业协会的兴起。 中世纪,教会、地方贵族乡绅和一些富人
6、对无力劳动或遭受疾病灾害的穷人进行施舍资助。 2.西方第三部门崛起的原因 政府改革的需要;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赋予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 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3.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机会。(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5)扩大社会公平。(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7)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4.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 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的禀性
7、深受官僚制影响。() 缺乏独立自主性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妨碍其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 不公平竞争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 追求自身利益对提供服务比促进参与显得更有热心。() 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正在远离它的纯洁性。() 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5.西方边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1)公私合作模式民营化、私有化改革 成为私有化对象的资产的主要类型:在商业和竞争性部门的资产。在仍然处于公共服务或垄断部门的商业领域中的资金。 (2)代理机构的建立:承担那些没必要由政府直接管理,但是公益性又较强不能完全由民间部门负责的管理责任。三、转轨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发
8、展1.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 春秋的祭祀活动;唐朝的文人社团; 清朝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义和团等; 新民学会;现在各种社会团体。2.我国第三部门的功能a.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b.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的配置;c.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d.净化社会风气。3.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轨迹。A、中国第三部门迅速崛起的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原来否定第三部门存在到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 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
9、步流行。B、中国第三部门的作用。(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3)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建设。(4)净化社会风气。 3.加强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加强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 发达国家非营利性组织的运营与管理大都具有独立自主的运营制度、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强化绩效评价的内部管理以及健全的社会保健等制度。这些都是我国第三部门改革值得借鉴的。 我国: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政事分开、责任明确、多元投资、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制度。要确立第三部门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制度,重构第三部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4.4.第三部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第三部门
10、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由政府机构领导。(2)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3)法律法规不健全。(4)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5)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5.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推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思考a.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b.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c.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d.“官办”社团的改革;e.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f.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g.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6.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A、事业单位的弊端。 () 仍保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组织活动的方式:主办单位单一性。运行行政化。经费财政化。资源配置非社会化。 () 管理体制上:管理体制僵化、职能边界不清。管理机制不活,管理方式落后。人头负担沉重,事业经费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事业资源浪费严重。事业组织已有改革的局限性。已有改革不全面、不彻底。 B、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 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调整:行政执行类、公益类、中介类、经营类。 () 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走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产业化的改革道路。 () 在衽社会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产业化的改革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