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垂体腺瘤PPT精品文档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47MB
约28页
文档ID:587454967
垂体腺瘤PPT精品文档_第1页
1/28

垂体腺瘤病理号:104401 简要病史¡患者王X,男,46岁,主因“间断头痛头晕(颞顶部胀痛)2月,加重10天”入院¡头颅CT:鞍区占位,垂体窝扩大,见椭圆形等T1等T2信号影,大小约1.5x0.9cm,边界清楚,信号欠均匀,视交叉未见明显受压¡性腺六项、甲功三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均正常2 大体检查¡灰白色碎块组织多块,总大小为1x1x0.5cm,质软3 HE切片:4 5 6 7 8 9 10 病理诊断:¡垂体腺瘤11 垂体腺瘤¡临床特点:¡ 好发于21-60岁女性,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为激素过剩的症状和颅内肿瘤症状,如头痛、正常垂体前叶激素减少,视野障碍及轻度高泌乳激素血症(垂体柄部分切除效应)局部压迫脑神经可引起眼肌麻痹垂体卒中,罕有尿崩症12 分类分类¡大体形态大体形态 : 微腺瘤微腺瘤 直径直径<1.0cm 大腺瘤大腺瘤 直径直径 1.0cm 巨腺瘤巨腺瘤 直径直径 3.0cm¡病理分类病理分类 :: 生长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 泌乳激素腺瘤泌乳激素腺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促甲状腺素腺瘤促甲状腺素腺瘤 促性腺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 零细胞腺瘤零细胞腺瘤 多激素腺瘤多激素腺瘤13 病理学改变¡垂体腺瘤细胞形态单一,核圆形较一致,染色质纤细,核仁不明显,胞质中等量。

核分裂不常见,Ki-67阳性细胞<3%¡垂体不典型腺瘤除单一细胞形态外,可见核分裂, Ki-67阳性细胞>3%,伴有p53核阳性并有侵犯性生长的侵袭性生物行为但无转移性德的证据¡免疫表型:Syn(+),CgA和低分子CK阳性率较低,激素表型用于腺瘤的分类14 一、生长激素腺瘤¡部位:好发于蝶鞍内,微腺瘤可累及一侧翼,大腺瘤常向上和(或)两侧扩散¡临床表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20-30%有腕及跗骨的陷入性神经病变,外周关节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大、眼肌麻痹、溢乳、闭经和甲亢等症状¡肉眼改变:肿瘤灰红质软,微腺瘤境界清晰大腺瘤可浸润脑膜、海绵窦、蝶鞍和蝶窦骨组织,偶见肿瘤呈息肉样入鼻腔15 镜下改变:¡1.密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由中等大圆形或多角形的嗜酸性细胞构成,弥漫性生长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核仁明显胞质一致性GH(+)¡2.疏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嫌色性腺瘤,小圆形细胞,核仁明显,核周有圆形包涵体-纤维小体常见核多形性、分叶核或多核GH反应不一,纤维小体表达低分子CK16 镜下改变:¡3.混合性生长激素-泌乳素腺瘤¡4.泌乳生长激素腺瘤:单一的细胞同时产生GH和PRL 2种激素细胞多角形,嗜酸性弥漫分布。

GH、PRL定位于同一细胞内¡5.嗜酸性干细胞腺瘤:细胞嫌色伴嗜酸性,明显多形性核仁明显,可见胞质空泡PRL(+),GH(弱+/-),低分子CK(+)¡6.多激素的生长激素腺瘤17 二、泌乳激素腺瘤¡部位:好发于垂体后叶或两侧,偶有异位¡临床表现:多数为微腺瘤,好发于育龄妇女,表现为闭经溢乳和不孕大腺瘤多发于老年女性和男性,表现为头痛、神经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男性阳萎和性欲减退等高泌乳素血症18 ¡肉眼检查:肿瘤红棕褐色质软,大腺瘤可发生纤维化和囊性变¡镜下改变: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嫌色性或轻度嗜酸性,核椭圆形可见小核仁10-20%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同时,可见淀粉样物质和透明小体¡免疫:PRL(+)位于核周,点状分布19 三、促甲状腺激素腺瘤¡部位:大多诊断时已是大腺瘤,无特殊定位¡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和甲亢症状,但无眼病和皮病少数伴有分泌泌乳激素和生长激素患者也可表现为原发性肢端肥大症和(或)泌乳、闭经20 ¡肉眼改变:肿瘤纤维化质硬,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镜下改变:有嫌色细胞构成,细胞细长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界限不清核有不同程度的异形胞质有PAS染色强阳性的小球间质纤维化常见,偶见砂粒体。

可见侵犯海绵窦和硬脑膜¡免疫:TSH(强+),有时伴GH和/或PRL(+)21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部位:位于蝶鞍内,好发于中央区,垂体黏液部¡临床表现:Cushing综合征,肢端肥大,糖尿病,精神抑郁症、失眠、记忆力下降和皮肤色素沉着¡肉眼检查:肿瘤多为小腺瘤,直径4-6mm,色红软,有时可侵犯蝶窦并发生坏死¡免疫:ACTH、β-LPH和β-内啡肽(+),嫌色细胞(弱/灶性+),嗜碱性细胞(强+)低分子角蛋白(+)22 镜下改变¡1.功能性ACTH肿瘤由单一的圆形细胞构成,弥漫性排列,具有特征性包围毛细血管外的窦隙形排列,乳头状结构常见核圆,核仁明显,核有一定程度的多形性,核分裂罕见胞质嗜碱性或嗜双色,PAS染色强阳性大腺瘤多呈嗜碱性, PAS弱阳性偶尔可见束状透明带环绕胞浆,形成靶细胞样即Crooke透明带¡2.静止性ACTH肿瘤(无功能性)分2种亚型,Ⅰ型形态学与功能性腺瘤相似,Ⅱ型可呈嗜碱性或嫌色性,PAS染色强至中等阳性23 五、促性腺激素腺瘤¡部位:肿瘤在诊断时常常已是大腺瘤,常表现为蝶鞍上扩展和蝶鞍周围侵犯小腺瘤无明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常为无功能性肿瘤,多数为肿瘤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减退、头痛、性欲丧失和脑神经麻木,垂体卒中比其他腺瘤常见。

24 ¡肉眼检查:肿瘤体积大、富于血管、质软棕褐色,可见出血或坏死可侵犯骨、海绵窦和脑组织¡镜下改变:多数肿瘤细胞具有嫌色细胞性胞质,核染色质细腻细胞弥漫性排列,常见明确的乳头状排列,拉长的胞浆突起附着于血管形成假菊形团结构¡免疫:不同程度表达β-LPH、β-LH和α-SU或3中激素的联合表达,以β-LPH为著25 六、零细胞腺瘤¡临床表现:好发于老年人,平均60岁,40岁以下罕见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表现为轻度高泌乳激素血症(垂体柄部分切除效应)等肿瘤压迫症状¡肉眼检查:肿瘤棕黄色,质软伴有出血囊性变可侵犯海绵窦并向鞍上区扩展偶尔达下背侧丘脑,向下可达鼻腔26 ¡镜下改变:肿瘤细胞多为嫌色细胞,但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细胞弥漫性或乳头状排列,可见假菊形团细胞圆或多角形,核无异形,核分裂罕见PAS(-)¡免疫:CgA、syn(+),垂体前叶激素及其转化因子(-)27 预后¡垂体腺瘤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许多泌乳素腺瘤和某些生长激素腺瘤科首先选择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用于复发病例和无法手术病例以及手术无法完整切除病理治疗的侵袭性和复发性与肿瘤大小有关,大腺瘤发生率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