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贝多芬G 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分析与演奏分析与演奏2021/3/252021/3/251 1一、创作特点一、创作特点•《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属于贝多芬创作中期,是贝多芬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思想内涵丰富、热情洋溢的协奏曲,它的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音调,富于哲理性这首协奏曲区别于其他四首协奏曲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第一乐章的开始没有惯用的乐队作为全曲的引子,而是由钢琴奏出第一主题在这首乐曲里,宣叙调的表现手法发展到格外完善的程度,钢琴的歌唱性的发挥既强调表达出最精细的色彩,同时又服从于整个乐曲的总构思 2021/3/252021/3/252 2• 另外,这首协奏曲毅然脱离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程式化的传统,创造出一种特有的独创个性的风格特点,赋予了协奏曲这种体裁一些全新的特征,如在第二乐章里乐队与钢琴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错位”的感觉,像是人与人的对话,又像是两个对比形象的抗争,乐队与钢琴常常处于竞相演奏的状态等等2021/3/252021/3/253 3二、曲式分析 •《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非常优美的钢琴协奏曲,堪称是具有贝多芬独创性的杰作,每一个乐章都呈现出一个特有的风格范式。
2021/3/252021/3/254 42021/3/252021/3/255 5•第一乐章为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G 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式全曲开始的设计突破了以往由乐队引出主题的惯例,这次则由钢琴奏出主旋律,呈示很有特色的主题 2021/3/252021/3/256 6• 据贝多芬的一些笔记记载,这个主题与第五交响曲开头那惊心动魄的动机——即所•谓的“命运叩门”——源于同一思想但在这里,这个主题却十分温存,描绘出一个抒•情形象随后乐队进入奏出完整的第一呈示部2021/3/252021/3/257 7•第一呈示部即乐队呈示部(1—73 小节):主部(1—18 小节)先由钢琴独奏沉思般的主题,这一主题优美而含蓄,声音的强弱控制在 p 中给人以安静的感觉随之而来由乐队将这个主题发展并加以变化,使音乐带有严肃性连接部(19—28 小节)用主部主题的素材发展,构成一段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最后以主和弦接属和弦(T—D)进入副部副部(29—67 小节)有两个主题,先由小提琴奏出轻快而带有舞蹈性的副部主题①•(谱例 2) 2021/3/252021/3/258 82021/3/252021/3/259 9•继而由双簧管重复演奏副部主题。
陈述自由,运用了多种调性,在副部主题的下半部我们会意外的发现,在 35—36 小节处很自然的由 G 大调转到了 b 小调,并通过继续的变化,发现自己竟处在升 f 小调和升 F 大调中这就是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所在,使原本简单的旋律多样化这些答句振奋人心,给人以动力,并且在新的意义上唤醒人们•贝多芬在此后所运用的那些新的大胆的转调、半音变化和和弦等类似的表现手法之多是难以计算的随后又在 G 大调上由乐队演奏刚毅有力的副部主题②,热情洋溢谱例3) 2021/3/252021/3/251010结束部(68—73 小节)用主部素材发展一个非常平静的段落,最后用减 7 和弦自由过渡到第二个呈示部使两个呈示部紧密相连 2021/3/252021/3/251111•第二呈示部即钢琴呈示部(74—192 小节)也是完整的结构: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主部(74—104 小节)由钢琴独奏装饰乐句,随后乐队奏出主题.钢琴再次进入,调性色彩形成了对比,钢琴的一些轻快的三连音句也使色彩有所变化在 100—101 小节处,音乐从 G 大调转入 B 大调,随后自然的进入了连接部连接部(105—119 小节)在 B 大调上出现了一个新主题(谱例 4),安静而富于表现。
2021/3/252021/3/2512122021/3/252021/3/251313•钢琴开始进入更富有即兴式的发展在钢琴奏出格外有表情的连接段之后,音乐的•进行就失去了开头那种静观、沉思的因素,越来越热烈昂扬,旋律和伴奏距离拉远,此时的音乐干净透明,最后结束在 D 大调上由乐队奏出副部(119—174 小节)主题③为抒情优美的田园风格(谱例 5) 2021/3/252021/3/2514142021/3/252021/3/251515• 钢琴轻巧的发展了这个主题,接着乐队在 a 小调上奏出副部主题①(133—141 小节),接下来钢琴独奏一小节(141 小节),弹出了一个沉思般的华彩式经过动机,紧接着乐队在 b 小调上再一次再现发展了副部主题①(170—174 小节),这时的钢琴同时进入,但以乐队为主,钢琴的演奏轻巧,辅助了乐队演奏的主题结束部(174—192小节),在 D 大调上由乐队陈述,仍以主部素材发展 •展开部(192—252 小节):由乐队全奏导入,以主部素材为基础进行发展,随后钢琴以四组不稳定的下行四度音阶进行为基础,其中也有一些或忧伤或明朗等情绪变化的•抒情段落。
2021/3/252021/3/251616•再现部(253—370 小节):主题有所压缩,但更富表情钢琴与乐队的戏剧性对话 ,有时钢琴担当主角 ,有时又变成了配角在 346 小节处,贝多芬写了三种不同的华彩乐段(依次为谱例 6、7、8)都是由主题变化发展而成 •谱例 6 2021/3/252021/3/2517172021/3/252021/3/2518182021/3/252021/3/2519192021/3/252021/3/252020•其中经常被钢琴家演奏的是第一和第二华彩乐段 •363 小节处调性回到主调 G 大调上,从 pp 弱奏开始直到 ff 强奏,把整个乐章推向高潮,最后在 ff 中凯旋结束整个第一乐章 •从整体上看,第一乐章在充满着旋律的开头几页从整体上看,第一乐章在充满着旋律的开头几页中,美丽的乐句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尽管这些中,美丽的乐句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尽管这些旋律都开展得十分壮阔雄伟、有冲刺的琶音、辉旋律都开展得十分壮阔雄伟、有冲刺的琶音、辉煌的音阶,和突然的力度对比,但是这一乐章仍煌的音阶,和突然的力度对比,但是这一乐章仍是是非常抒情的乐章非常抒情的乐章。
2021/3/252021/3/252121三、演奏艺术赏析•主要从力度、速度、踏板、装饰音以及指法这个五个方面分析欣赏贝多芬《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2021/3/252021/3/252222•1.力力 度度 •“力度”是音乐的四大要素之一 “音的强弱”,便是指力度的对比与变化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充分运用力度的对比与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并且表现得如此明确、如此强烈、如此突出者,当首推贝多芬 2021/3/252021/3/252323•贝多芬利用了当时改良的新式钢琴,能够奏出 pp 到 ff 之间的任何力度这一特点,在力度表现方面大做文章•贝多芬的钢琴谱,力度记号比其他作曲家所标记的要多这说明贝多芬除了创作态度严谨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想将自己对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他想将自己对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强烈感受,借助乐谱尽可能完满地传递给演奏者,强烈感受,借助乐谱尽可能完满地传递给演奏者,希望演奏者不要听凭自己的主观意念,而应当严格按照作者在乐谱上标明的力度记号去做2021/3/252021/3/252424•在这首《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为了在钢琴上达到具有交响性的音响效果,经常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在力度的表现上,尤为喜欢极端的力度对比,如:弱后突然出现一个强音;渐强后又突然变弱;强弱的尖锐对比;强音出现在弱拍或后半拍极快的大幅度渐强与渐弱等等•这就要求触健手法更加的多样化,手腕与手臂的肌肉要更好的协调如谱例 17,在这里有四个琶音性质的三连音连续进行至和弦结束,力度从 ff—p 对比表现要鲜明,在进行过程中一般不要做渐弱的演奏,这是贝多芬时期的一个特点,这样要在很短的句子里做出的如此过的力度变化不是很容易,要反复练习听音色效果 2021/3/252021/3/2525252021/3/252021/3/252626•2.2.速速 度度 •速度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而决定的,•《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充满了柔和的浪漫音调在沉静中蕴藏着无比雄浑的内在潜力,是贝多芬热情横溢的抒情作品之一 2021/3/252021/3/252727•第一乐章 Allegro moderato(中庸的快板),速度应该介于快板与中板之间,也就是说选择的速度要控制在每分钟 88—132 拍数之间(因为 moderato1=88;Allegro1=132),作曲家卡尔·车尔尼给出了 =116 的速度,这一速度更接近于快板,这样的速度选择要求演奏者有极好的手指机能。
然而对于 Allegro moderato(中庸的快板)可能是有点太着急了,•在贝多芬奏鸣曲 NO.19(Op.53)的第三乐章中,车尔尼却给出了 1=88 这样的速度,这似乎又过于慢了些,弹奏第一乐章时可以选择的速度为 1=96 介于两者之间,弹到重要段落时可以更清晰的表现音乐,没有心理负担演奏起来自然会更得心应手 2021/3/252021/3/252828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3 3、、 演奏的踏板艺术演奏的踏板艺术•世界著名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家,在演奏中无不使用到踏板踏板使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 2021/3/252021/3/252929•贝多芬是钢琴发展以来第一位要求踏板使用能达到感觉的作曲家,他本人是个非常喜欢使用踏板的人,但在他创作作品时踏板标记却不是很多,而且据车尔尼说,贝多芬本人在演奏时使用的踏板总是比标在乐谱上的记号要多得多这说明在贝多芬作品中没标踏板记号的地方也可以根据音乐的需要而适当增加踏板的使用。
2021/3/252021/3/253030•3.1 与力度效果有关系的踏板运用与力度效果有关系的踏板运用:强调乐谱中和弦或乐句均匀的渐强弱 •以此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谱例 18 为第二乐章的结尾处,在一连串的经过音后,声音•停留在三个和弦中,虽然它们在乐谱中只以八分音符出现,但在这里,声音没有停留,•第一个琶音过后,踏板要一直踩着不能松开,在第二、三个和弦落下的同时迅速的变换•踏板 2021/3/252021/3/253131•谱例 19 第一乐章的再现部,以强奏出场要求演奏者非常有力,辉煌的音乐气息,•同时低音要特别的突出,踏板也要始终保持,在变换和声的时候要换踏板 2021/3/252021/3/253232•谱例 20 中,贝多芬在此处标记了 una corda(一根琴弦),即代表要用弱音踏板•在演奏中不是所有的 p 或 pp 都要用弱音踏板来表现,此处贝多芬的标记是有他的用意的,第二乐章是《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最优美的一个乐章,忧郁的小调气息弥漫着整个乐章,随着中间部分高潮处褪去,由右手颤音将音乐带至尾声,在此颤音结束处运用弱音踏板,能极好的展现随后的和声变化,将音乐推至远方,渐渐褪去。
2021/3/252021/3/2533332021/3/252021/3/253434•3.2 有助于演奏连奏有助于演奏连奏(Legato)的踏板运用:的踏板运用:增强乐增强乐句连贯•谱例 21 为第二乐章钢琴的主题旋律,虽然乐谱中没有标记踏板,但是根据连奏的需要我们要在在这里应先踩下踏板,但不要太深运用二分之一踏板即可,因为是小调由弱奏起,所以声音要静而远,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在和声变化需要换踏板时,不能急于把踏板完全放开,而后要渐渐•的换,并用手指控制声音 2021/3/252021/3/2535352021/3/252021/3/253636•3.3 使音响效果饱满的踏板运用使音响效果饱满的踏板运用:在弹奏连续跑动的音阶或颗粒性很强的音组时,应用颤音踏板在这首协奏曲里,贝多芬运用了很多处连续跑动的音组用来连接乐段2021/3/252021/3/2537372021/3/252021/3/253838•3.4 与和声效果有关的踏板运用与和声效果有关的踏板运用:注重和声效果的踏板运用和声变换了,踏板也要跟着变换 2021/3/252021/3/2539392021/3/252021/3/254040•3.5“解放解放”手指的踏板运用:手指的踏板运用:当音与音的跨度超过手指的跨度,需借助踏板来使旋律连续。
2021/3/252021/3/254141•4.4.装饰音装饰音 •装饰音虽然是旋律音的装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无关紧要,有许多音乐中的装饰音在演奏、演唱中起着修饰、润色曲调曲调的作用,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十分重要•装饰音的种类非常多,包括倚音、波音、颤音、回音等在这首协奏曲里主要有三种装饰音:倚音、颤音、回音倚音、颤音、回音2021/3/252021/3/254242•4.1 4.1 倚音倚音:在第一乐章里,有两处很重要的倚音,钢琴演奏要非常的柔软,而且要•很连贯音色始终在 pp 中进行,强弱变化要适度,这一段钢琴是作为配角出场的,乐队演奏变化的主题旋律 2021/3/252021/3/254343•4.2 4.2 颤音颤音:贝多芬在这首协奏曲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颤音(短颤音、长颤音短颤音、长颤音),•谱例如下,其中最难的要数双长颤音双长颤音,在第一乐章里反复出现,这要求我们特别关注,锻炼右手 4、5 指的支撑力量和灵活性演奏时要清晰连贯,始终如一 2021/3/252021/3/2544442021/3/252021/3/254545•4.3 回旋音回旋音:在第一乐章里连续的回旋音只出现过这一次,但是却十分重要,这一•段是第一乐章里表现最为安静抒情的乐段,在左手快速而清晰的六连音的烘托下,右手如歌的旋律优美的进入,连续的回旋音既要将每个音都交代清楚,又要渐进的将这一乐段音乐推向顶点。
2021/3/252021/3/2546462021/3/252021/3/254747•5.指 法 •指法对音乐的表现、分句及音乐内容完整流畅的交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车尔尼认为,如果错误地选择了一个手指,可以致使走句完全垮掉•只要达到音乐表现的需要,就是合理的指法正如安东·鲁宾斯坦所说:“演奏钢琴最大演奏钢琴最大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使用正确的指法,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使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正确的琴键弹奏正确的琴键” 2021/3/252021/3/254848•在这首《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协奏曲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指法困难片段,下•面就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 •5.1 模进乐句指法模进乐句指法:通常来讲,模进乐句应尽可能采取相同的指法以保持声音和力•度的统一,这样可以有利于很好的演奏旋律音如谱例 32,这是第三乐章插部中的一个乐段 2021/3/252021/3/2549492021/3/252021/3/255050•5.2 三连音指法三连音指法:贝多芬在创作时经常会使用到三对二的模式,在第一乐章中钢琴一共出现过 5 次,乐队 1 次。
谱例 34 是较具代表性的,快速的三对二模式持续 4 小节,其中前两小节弹奏是容易混乱,因为乐句的划分不再重拍上,给人一种不平衡的感觉•手指的颗粒性一定要很强,演奏者要有很好的跑动的“方向感”从弱拍起弱奏最后到强结束,一气呵成谱例 35 中的三连音要轻巧的跑动 2021/3/252021/3/2551512021/3/252021/3/2552522021/3/252021/3/255353•5.3 双音颤音指法:在装饰音里已经讲过在这首协奏曲中,双音颤音占的比重比较大,演奏难度大,所以说好的指法会对演奏起到很大的帮助,维也纳原始版所标注的指法如谱例 36,使用的 2、3 指与 1、4 指交替的指法,要求 4 指要非常牢固的支撑,这种指法演奏起来不是很容易,要求演奏者有极好的坚深的手指基础;这里建议用 1、5指与 2、4 指交替,4 指与 5 指要有力量,这样手被极好的支撑控制起来,颤音的颗粒性就会很好的表现出来,如谱例 37,这种指法也是卡尔·车尔尼和保尔·巴拉杜-斯科达所注释的指法• • 2021/3/252021/3/2554542021/3/252021/3/2555552021/3/252021/3/255656•5.4 分解和旋指法:在协奏曲第三乐章里,快速跑动的分解和弦,若想演奏得非常清晰自然、连贯流畅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上行部分,其中的关键在于拇指和小指,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求注意手指的触键,还要注意手指的离键,这个是很重要的。
离键慢了,直接影响下面的音的进行,会出现不平均、不连贯的音响效果 2021/3/252021/3/2557572021/3/252021/3/255858•5.5 双音指法:谱例 39,这三组三度音程加速度演奏时比较困难,不仅在于指法,•还在于音程的排列关系,使演奏难度加大在这部分中,指法应多以 1、3 指与 2、4 指的连接为主,演奏是几乎两音一组,但要连接细致,长乐句的走向,要清楚 2021/3/252021/3/2559592021/3/252021/3/256060•谱例 40,在第一乐章里共有四组同样的四度下行音型进行模式,这一乐段在弱奏中演奏,演奏时要突出右手高音,这是旋律音,左手相对的低音配合高音旋律轻巧的奏出,每个乐句不仅要注意旋律音的走向,还要时刻注意每个乐句的四个转指处要流畅,没有缝隙的演奏出来,如同弹奏单音旋律音一样,声音要如流水般清澈透明 2021/3/252021/3/2561612021/3/252021/3/256262Thank you!2021/3/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