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sàoyǎng)(sàoyǎng)与抗组胺药 中国(zhōnɡ ɡuó)(zhōnɡ ɡuó)科学技术大学医院 白由稳第一页,共三十二页课题(kètí)(kètí)纲要 一、 概述二、 瘙痒的生理学基础 三、 引起瘙痒的几种介质四、 与瘙痒相关(xiāngguān)(xiāngguān)的疾病五、 组胺(HA) 六、 抗组胺药七、 几种瘙痒与全身性疾病八、 瘙痒的治疗第二页,共三十二页一、瘙痒一、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概述概述 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它能诱发病人本能地通过瘙抓达到缓解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可伴发于原发性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长期顽固性瘙痒(sàoyǎng)(sàoyǎng),可能是内脏系统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二、瘙痒二、瘙痒(sàoyǎng)(sàoyǎng)的生理学基础的生理学基础 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是由于痒受体直接受刺激,或间接地由于化学介质的释放或活化后刺激痒受体,通过脊髓中的脊髓丘脑通路来传导,使痒的刺激在皮肤的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及其周围产生痒感。
皮肤局限物理性强刺激可止痒,较广泛的刺激可使周围痒觉阻断而止痒第四页,共三十二页三、引起瘙痒的几种三、引起瘙痒的几种(jǐ zhǒnɡ)(jǐ zhǒnɡ)介质介质n n组胺组胺(zǔ àn)(zǔ àn) n n5-羟色胺-羟色胺 n n神经肽神经肽 n n淋巴因子淋巴因子 n n鸦片样肽鸦片样肽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组胺(zǔ àn)(zǔ àn) 组胺是经典的致痒介质,皮内注射组胺引起瘙痒(sàoyǎng)(sàoyǎng)并伴有充血、风团、红斑三联反应,即荨(qian)麻疹症状用抗组胺药通常能减轻瘙痒(sàoyǎng)(sàoyǎng),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组胺,引起的反应降低,即脱敏现象 第六页,共三十二页5-羟色胺 人的血小板中含5-羟色胺,当血小板聚集时释放5-羟色胺皮内注射(zhùshè)(zhùshè)引起的瘙痒较组胺弱,但与前列腺素混合应用时瘙痒强烈第七页,共三十二页神经肽 在皮肤感觉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中有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肽,如:P物质、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激肽A、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肽Y,这些肽在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细胞内形成,引起血管舒张和炎症。
将P物质和其他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肽皮内注射,引起伴有风团和潮红的瘙痒反应,即可推测神经(shénjīng)(shénjīng)肽引起的瘙痒是有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所致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淋巴因子 许多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或扁平台蘚,其表皮(biǎopí)(biǎopí)和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集聚,即靠近于痒受体皮损处的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有致痒能力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能直接作用于痒受体或者引起其他细胞释放介质间接作用于痒受体而引起瘙痒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鸦片(yāpiàn)(yāpiàn)样肽(1)鸦片样物质的外周作用 吗啡是组胺释放剂,皮内注射吗啡可引起皮肤瘙痒和充血、风团、红斑内源性鸦片样肽如脑啡肽和β-内啡肽皮内注射也可引起风团和红斑 (2)鸦片样物质的中枢作用 注射少量鸦片样物质于脊髓腔或硬膜外能减轻疼痛,其副作用是瘙痒,它不局限于痛觉缺乏阶段,还经常向面部(miàn bù)(miàn bù)特别是鼻孔传播瘙痒,瘙痒部位没有红斑或风团,提示无组胺释放 第十页,共三十二页四、与瘙痒四、与瘙痒(sàoyǎng)(sàoyǎng)相关的疾病相关的疾病 瘙痒严重,皮损明显的皮肤病包括: 疥疮、虱病、昆虫叮咬、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疥疮、虱病、昆虫叮咬、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扁平性台蘚、痱子、疱疹样皮炎、老年人的皮肤瘙痒症。
炎、扁平性台蘚、痱子、疱疹样皮炎、老年人的皮肤瘙痒症 伴有明显全身瘙痒而无皮肤损害的全身性疾病:伴有明显全身瘙痒而无皮肤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梗阻性胆道疾病、尿毒症、淋巴瘤、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梗阻性胆道疾病、尿毒症、淋巴瘤、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瘙痒也可以发生在妊娠(多症瘙痒也可以发生在妊娠(shenshen)后期许多药物(如巴比)后期许多药物(如巴比妥类和水杨酸盐)可以引起瘙痒未被证实伴有全身性瘙痒的疾妥类和水杨酸盐)可以引起瘙痒未被证实伴有全身性瘙痒的疾病有:甲亢、糖尿病和许多类型的内脏病有:甲亢、糖尿病和许多类型的内脏(nèizàng)(nèizàng)癌纯精神因素引癌纯精神因素引起的瘙痒不常见起的瘙痒不常见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五、组胺五、组胺(zǔ àn)(zǔ àn)(HA)Ⅰ、组胺(zǔ àn)(zǔ àn)生化结构Ⅱ、组胺的药理作用Ⅲ、组胺受体类型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Ⅰ 、组胺、组胺(zǔ àn)(zǔ àn)生化结构生化结构1、化学结构为β-乙胺基咪唑,分子量为111Dalton;2、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肺、 肝、 肌肉、 结缔组织 、胃粘膜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体内HA是由L-组胺酸经L-组胺酸脱羧酶的脱羧作用(zuòyòng)(zuòyòng)而得;4、新合成得HA主要与蛋白质结合,以无活性复合物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和碱性粒细胞中。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Ⅱ、组胺、组胺(zǔ àn)(zǔ àn)的药理作用的药理作用1 1、、血管血管 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血管通透性增加;2 2、、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胃酸分泌亢进,唾液等其他外分泌增加;胃酸分泌亢进,唾液等其他外分泌增加;3 3、、平滑肌平滑肌 刺激刺激H1H1受体引起收缩,受体引起收缩,H2H2受体引起舒张;受体引起舒张;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shénjīngxìtǒng)(shénjīngxìtǒng) n n刺激感觉神经末梢H1受体发生瘙痒或疼痛;n n刺激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刺激自主神经节后纤维H1H1受体释放儿茶酚胺等介质;受体释放儿茶酚胺等介质;n n刺激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刺激交感神经节后纤维H2H2受体可发生急性促炎效应受体可发生急性促炎效应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Ⅲ、组胺、组胺(zǔ àn)(zǔ àn)受体类型受体类型1、H1受体(H1R)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和毛细血管壁,与过敏/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H2受体(H2R)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与消化性溃疡发生有关;3、H3受体(H3R)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xìtǒng)(xìtǒng)的组胺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部和周围结缔组织,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和HA合成、释放、与调节。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六、抗组胺六、抗组胺(zǔ àn)(zǔ àn)药药Ⅰ、概念Ⅱ、H1R拮抗剂的药理作用 Ⅲ、H2R拮抗剂的药理作用 Ⅳ、理想的抗组胺药物(yàowù)(yàowù)标准Ⅴ、抗组胺药分类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Ⅰ、概念、概念(gàiniàn)(gàiniàn) 指能通过与组胺之间竞争性结合组胺受体,从而在组织内拮抗(jié kànɡ)(jié kànɡ)组胺作用的一类药物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分为H1R拮抗(jié (jié kànɡ)kànɡ)剂、H2R拮抗(jié kànɡ)(jié kànɡ)剂和H3R拮抗(jié kànɡ)(jié kànɡ)剂临床上常用H1R拮抗(jié kànɡ)(jié kànɡ)剂治疗过敏性疾病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Ⅱ、、H1R拮抗剂的药理作用拮抗剂的药理作用1 1、抑制支气管、胃肠道、子宫等平滑肌的收缩反应;、抑制支气管、胃肠道、子宫等平滑肌的收缩反应;2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缓解水肿和风团;、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缓解水肿和风团;3 3、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上分布有、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上分布有H1R,HAH1R,HA可使其去极化引起瘙可使其去极化引起瘙痒,痒,H1RH1R拮抗剂可迅速消除此作用;拮抗剂可迅速消除此作用;4 4、第一代、第一代H1RH1R拮抗剂治疗量时有镇静与嗜睡等中枢抑制效应,拮抗剂治疗量时有镇静与嗜睡等中枢抑制效应,第二代第二代H1H1拮抗剂因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治疗量时不易透拮抗剂因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治疗量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产生中枢抑制作用;过血脑屏障,故不产生中枢抑制作用;5 5、、H1RH1R结抗剂能很好控制某些理化结抗剂能很好控制某些理化(lǐhuà)(lǐhuà)因子,抑制组胺释放促因子,抑制组胺释放促进作用,可迅速缓解此类原因引发的变态反应。
进作用,可迅速缓解此类原因引发的变态反应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Ⅲ、、H2R拮抗剂的药理作用拮抗剂的药理作用 西米替丁西米替丁 ::(( 甲氰咪呱、泰胃美)对基础胃酸分泌及甲氰咪呱、泰胃美)对基础胃酸分泌及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食物等刺激引起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食物等刺激引起(yǐnqǐ)(yǐnqǐ)的胃酸的胃酸分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雷尼替丁:雷尼替丁:(呋喃硝胺、善胃得)能有效抑制组胺五肽(呋喃硝胺、善胃得)能有效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蛋白酶胃泌素及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蛋白酶得活性 法莫替丁:法莫替丁:(高舒达、保胃健)其作用强度比西米替丁大30-100倍,比雷尼替丁大6-10倍,作用时间比以上两药长约30%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Ⅳ、理想的抗组胺药物、理想的抗组胺药物(yàowù)(yàowù)标准标准n n疗效可靠 n n安全性高 n n副作用小 n n无嗜睡副作用 n n起效迅速 n n服用(fú yònɡ)(fú yònɡ)方便n n价格合理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Ⅴ、抗组胺、抗组胺(zǔ àn)(zǔ àn)药分类药分类1、按照药理作用 2、按照药物(yàowù)(yàowù)结构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1、按照、按照(ànzhào)(ànzhào)药理作用药理作用第一代第一代 苯海拉明(苯那君苯那君) ) 氯苯那敏(氯苯那敏(扑尔敏扑尔敏)) 曲普利啶(曲普利啶(克敏克敏)) 盐酸盐酸(yán suān)(yán suān)羟嗪(羟嗪(安泰乐安泰乐) 盐酸异丙嗪(盐酸异丙嗪(非那根)非那根)第二代第二代 咪唑斯叮咪唑斯叮 西替利嗪(西替利嗪(仙特敏仙特敏)) 阿斯咪唑等阿斯咪唑等第三代第三代 氯雷他啶氯雷他啶 ((克敏能、开瑞坦克敏能、开瑞坦)) 特非那丁(特非那丁(敏迪敏迪))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2、按照药物、按照药物(yàowù)(yàowù)结构结构n n乙二胺类: 美吡拉敏 安他唑啉等n n氨基乙醇(yǐ chún)(yǐ chún)类:苯海拉明 茶苯海明 石酸安等n n烷基胺类: 氯屈米通 长效安静太等n n哌嗪类: 盐酸羟嗪 盐酸美克洛嗪 盐酸布克洛嗪 盐酸氯苯甲嗪等n n吩噻嗪类: 异丙嗪 异丁嗪等n n哌啶类: 噻庚啶等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七、几种七、几种(jǐ zhǒnɡ)(jǐ zhǒnɡ)瘙痒与全身性疾病瘙痒与全身性疾病1、肿瘤瘙痒的发病机制2、代谢性疾病的瘙痒机制3、肾功能衰竭(shuāijié)(shuāijié)的瘙痒机制4、肝胆疾病的瘙痒机制 5、妊娠瘙痒的机制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1、肿瘤瘙痒的发病、肿瘤瘙痒的发病(fā bìng)(fā bìng)机制机制 肿瘤所引起的瘙痒可能是肿瘤细胞或细胞碎屑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可能是自身(zìshēn)(zìshēn)免疫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细胞溶解而释放致痒物质脑部的肿瘤引起的瘙痒可能是瘙痒中枢去抑制所致,肿瘤切除后,症状缓解。
何杰金病、蕈xun样肉样肿)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2、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jíbìng)(jíbìng)的瘙痒机制的瘙痒机制((1 1))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瘙痒: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瘙痒: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真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真皮乳头,刺激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及其周围而引起剧烈瘙痒皮乳头,刺激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及其周围而引起剧烈瘙痒2 2)糖尿病瘙痒:)糖尿病瘙痒:是糖尿病病人的皮肤中糖含量高于正常人,是糖尿病病人的皮肤中糖含量高于正常人,而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同时由于多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丢而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同时由于多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致使皮肤干燥而致痒失,致使皮肤干燥而致痒3)皮肤卟啉病瘙痒:卟啉是人体一种内源性光敏物,有卟啉是人体一种内源性光敏物,有吸收波长为吸收波长为400nm400nm左右的光谱的能力,所以卟啉病的患者左右的光谱的能力,所以卟啉病的患者对波长对波长400nm400nm左右最敏感光能激发卟啉产生光动力作用左右最敏感光能激发卟啉产生光动力作用和氧存在和氧存在(cúnzài)(cúnzài)下形成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导下形成单线态氧和过氧化物等自由基,导致炎症介质如组胺和缓激肽的释放产生炎症性光感性皮致炎症介质如组胺和缓激肽的释放产生炎症性光感性皮损而导致皮肤瘙痒。
损而导致皮肤瘙痒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3、肾功能衰竭的瘙痒、肾功能衰竭的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机制机制 慢性肾衰病人皮肤神经支配衰减,也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原因尿毒症时由于皮肤神经末端数量减少,皮肤表面含氮物质沉积引起(yǐnqǐ)(yǐnqǐ)瘙痒尿毒症时有尿素从汗液中析出,在皮肤上形成结晶(尿毒症霜),刺激皮肤引起(yǐnqǐ)(yǐnqǐ)瘙痒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4、肝胆疾病的瘙痒、肝胆疾病的瘙痒(sàoyǎng)(sàoyǎng)机制机制 由于胆汁淤积(yūjī)(yūjī)或肝胆管阻塞,影响胆红素的排泄而导致全身黄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乙肝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补体血症荨麻疹而致全身瘙痒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5、妊娠、妊娠(rènshēn)(rènshēn)瘙痒的机制瘙痒的机制 由于妊娠而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及免疫状态发生变化,皮肤也随之产生(chǎnshēng)(chǎnshēng)一系列变化而瘙痒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八、瘙痒八、瘙痒(sàoyǎng)(sàoyǎng)的治疗的治疗 去除病因和对症去除病因和对症(duì zhèng)(duì zhèng)治疗。
一般的瘙痒用外用治疗一般的瘙痒用外用药物就可以控制症状,时间比较长或症状重的必需配药物就可以控制症状,时间比较长或症状重的必需配合口服药物合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种类比较多,临床上常采用单一用药和联抗组胺药种类比较多,临床上常采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式症状比较轻的过敏性疾病,如季节性鼻合用药等方式症状比较轻的过敏性疾病,如季节性鼻炎、轻症急性荨麻疹等用扑尔敏、苯海拉明、去氯羟嗪、炎、轻症急性荨麻疹等用扑尔敏、苯海拉明、去氯羟嗪、安泰乐、赛庚啶等中度以上的过敏性疾病最好选择结安泰乐、赛庚啶等中度以上的过敏性疾病最好选择结构类型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如扑尔敏加构类型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如扑尔敏加苯海拉明,去氯羟嗪加赛庚啶,必要时和苯海拉明,去氯羟嗪加赛庚啶,必要时和H2H2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联合使用如西咪替丁等联合使用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谢谢谢谢(xiè xie)(xiè xie)大家!大家!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内容(nèiróng)总结瘙痒与抗组胺药许多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或扁平台蘚,其表皮和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集聚,即靠近于痒受体。
吗啡是组胺释放剂,皮内注射吗啡可引起皮肤瘙痒和充血(chōngxuè)、风团、红斑梗阻性胆道疾病、尿毒症、淋巴瘤、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化学结构为β-乙胺基咪唑,分子量为111Dalton1、抑制支气管、胃肠道、子宫等平滑肌的收缩反应谢谢大家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