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心理学-第九讲-幸福心理与管理(1-)课件

m****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8MB
约57页
文档ID:587371360
管理心理学-第九讲-幸福心理与管理(1-)课件_第1页
1/57

第九讲第九讲幸福心理与管理幸福心理与管理公管学院公管学院冯菊緗冯菊緗 你幸福吗?你幸福吗?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感是生命活力的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感是生命活力的表现积极是一种爱的能力的体现积极是一种爱的能力的体现   45个国家,个国家,100万人完成的问卷显示:人们平均幸福得分万人完成的问卷显示:人们平均幸福得分是是6.75分,处于中等幸福水平             分,处于中等幸福水平              女人和年轻人报非常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比例大生活满 女人和年轻人报非常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比例大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积极情绪则在人生后期有所下降意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积极情绪则在人生后期有所下降 美国民意调查显示: 美国民意调查显示:10人中,有3人说非常幸福,1人人中,有3人说非常幸福,1人说不太幸福,6人说比较幸福         说不太幸福,6人说比较幸福                   人生幸福感呈人生幸福感呈“U U”形曲线形曲线 英国和美国社会学家调查了英国和美国社会学家调查了8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200多万人,结果多万人,结果表明不同国家,不同人身上,幸福感随年龄的变化走势惊人相似表明不同国家,不同人身上,幸福感随年龄的变化走势惊人相似,均呈,均呈“U”型曲线。

型曲线 年轻人和老年人最快乐,低谷一般在年轻人和老年人最快乐,低谷一般在44岁左右,可谓中年危岁左右,可谓中年危机,女性中年危机从机,女性中年危机从40多岁开始,男性则要到多岁开始,男性则要到50多岁来临多岁来临 •天使之旅           上帝:其实在每个人降生到人间的时候,我就赐予了他们每人一把幸福的钥匙之所以有的人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他用自己的钥匙去开启了别人的幸福之门,给自己徒添烦恼 从泰勒从泰勒·本本—沙哈尔博士说起沙哈尔博士说起 人生态度和行为的模式: 汉 享乐主义型堡 忙碌奔波型模 虚无主义型式 幸福型 享乐主义型口味诱人,享受眼前的快乐,埋下未来的痛苦,完全没有挑战,享乐主义者的生活不可能带来幸福 忙碌奔波型口味差,牺牲眼前的快乐,为追求未来的目标,认为成功是幸福,达到目标后的放松是幸福,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 虚无主义型既没有美味,又影响健康既不能享受现在,也对未来缺乏期望,放弃追求幸福,不再相信生活有意义 幸福型既有美味,又促进健康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四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实质•享乐主义型: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幸福,错误的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是现在的奴隶 •忙碌奔波型:把注意力放在未来的幸福,错误的认为成功的本身会带来快乐,重视结果,忽略过程是未来的奴隶•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是过去的奴隶•幸福型:既重视现在又重视未来,既注意过程又注意结果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每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四种人生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四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它们是相辅态度和行为模式,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相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以相互转化 •       连续用四天的时间,每天用五分钟,写下你的经历,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段的阅历 1.写出自己享乐注意型的经历和感受 2.写出自己忙碌奔波型的经历和感受 3.写出自己虚无注意型的经历和感受 4.写出自己幸福型的经历和感受 练练 习习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关于幸福的观点关于幸福的观点 1 1、体验论、体验论•体验论以以 ““快乐(快乐(hedonichedonic)就是幸)就是幸福福””为核心命题为核心命题, ,认为幸福就是愉快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快乐的情绪状态:快乐的激情与快乐快乐的激情与快乐的心境 •快乐的情感:快乐的理智感、快乐的快乐的理智感、快乐的道德感与快乐的美感道德感与快乐的美感 •SWB ((Subjective well-being))研究研究主要涉及人们如何评价他们的生活状主要涉及人们如何评价他们的生活状况况 ;以迪纳;以迪纳 Diener等为代表;等为代表;•幸福感就是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幸福感就是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快, ,低频率的不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特点: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特点: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WB 研究范式;研究范式; 2 2、实现论、实现论•实现论(实现论(eudaimoniceudaimonic),又称自),又称自我决定论,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决定论,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是其理论基础我实现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幸福不仅仅是快乐幸福不仅仅是快乐 , ,而是人的潜能实现而是人的潜能实现 , ,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与显现 •PWB(( Psychology well-being))以莱以莱能能 Ryan 和得西和得西 Deci 为代表;为代表; •PWB包括六个维度:自主包括六个维度:自主 , ,个人成长个人成长 , ,自我接受自我接受 , ,生活目的生活目的 , ,控制和良好友谊控制和良好友谊; ; • PWB 能促进感情和生理健康能促进感情和生理健康, , Ruff来来福更强调对生活目的的追求以及与他福更强调对生活目的的追求以及与他人有好关系的普遍意义;人有好关系的普遍意义; 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PWB的研究范式的研究范式 3 3、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方面: u满意感满意感: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了满足;•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的需要与精人的需要分为:生物性的需要与精神性的需要神性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u快乐感:快乐感:快乐感来源于积极乐观的情快乐感来源于积极乐观的情绪 •快乐三宝:舍得无烦心,放下自在心,快乐三宝:舍得无烦心,放下自在心,忘了清净心;忘了清净心;u价值感价值感 ::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个人发展的因素,比如目标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价值、成长进步等,从而使个人潜能得到发挥。

得到发挥•马斯洛的马斯洛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人对幸福的,人对幸福的追求没有终点;追求没有终点; 什么是什么是至高财富至高财富物质财富和幸福情绪和幸福什么是什么是至高财富至高财富物质财富和幸福什么是什么是至高财富至高财富物质财富和幸福什么是什么是至高财富至高财富情绪和幸福物质财富和幸福什么是什么是至高财富至高财富 物质财富和幸福          社会上普遍认为: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人生的目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幸福是目标,金钱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因为不清楚二者的关系,会牺牲幸福(目标),换取金钱(手段) 高收入的人会对生活比较满意,但不会因此而比他人幸福,他们甚至会更加紧张,体验不到幸福 有些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还沮丧           既然物质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什么人们都在努力的追求物质财富呢? *传统观念的影响,储存成为一种习惯 原始时代,人们为了生存,经常储存一些生活资料 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时,也有些必要的物资储存的行为 目前,有些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储蓄,而是为了储蓄而生活。

*物质财富成为人们衡量受尊敬的标准 因为物质财富容易量化和计算,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受人尊敬,物质财富就变成了衡量人的唯一的标准 所以物质财富不是幸福的标准 情绪和幸福        衡量人生命的标准是情绪,积极情绪是收入,消极情绪是支出 当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时,幸福这一至高的财富就盈利了 当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时,而且强度和长度完全压倒积极情绪时,就会导致情感破产 当今消极情绪,主要表现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等方面 如果个体消极情绪不断增长,就会造成社会幸福大萧条 练练 习习                        完形训练 下面有三个不完整的句子,请你在每个句子后面添上六个不同的结尾 没有对错之分,也可以是相互矛盾的,写完之后认真想想,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1.让我开心的事情是……          2.如果我的生活可以增加5%的幸福感……          3.我开始了解到…… 幸福的实质相关概念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幸福幸福 幸 福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相关概念 幸福的实质  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

幸福应是快乐和对行为意义的理解幸福意义快乐 快乐         快乐时生活满意的先决条件 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指出: “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 情感、动机和行为紧密相连情感激发动机,动机引起人的行为 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的起伏,快乐是常态,他们经常被积极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消极情绪困扰 积极的情绪时幸福的必须,但非充分的条件(如吸毒) 意义          快乐情绪的源泉在于行为的意义人的行为不只是为了主观的感受,更在于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是自发的 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指出: “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人选择目标时,必须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而不是迎合外界的期望 快乐和意义的关系         只有行为的快乐不是幸福,只有行为的意义也不是幸福 行为的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幸福 行为的意义体现在实现目标上,坚持做一件事实现目标是很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若没有快乐,很难达到目标。

快乐和意义,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利益可以相互促进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使命感时,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当人们寻找所从事的事情快乐时,也会加深对行为意义的理解 快乐和意义要适度         快乐和有意义的事要有个度,如果人们认为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事变不停的做,慢慢也就变得乏味了,不在会带来幸福 应该重视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大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幸福 幸福和幸福和成功成功          幸福和成功相互作用,幸福可以促进成功,成功也可以带来幸福 幸福的人群一般都非常成功(工作、友谊、婚姻、健康) 幸福的人不会接受“无苦、无获”的观点,因为他们既享受着眼前的快乐,不断地为实现未来的目标而努力,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练练 习习                            人生路线图         每天用点时间,记录下当天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行为模式见下图:                        活动意义快乐用的时间以后希望用的时间注:用分数表示活动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意义:-5最低分5最高分。

希望以后增加时间,记 “+” ,增加更多时间记 “++” ,希望宝石同样的时间 “=” , 减少时间记 “-” 自我和谐的目标目标和幸福怎样设定怎样设定目标目标目标和成功    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是幸福的桥梁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有意义的目标 传统的观念:幸福就是达到目标这种观点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理由是达到目标的幸福感是暂短的,很快又回到了以前的心态(正面经历和负面经历都是如此) 我们应纠正两种偏向:一是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二是只看过程不管结果如果真正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目标就会带来幸福目标和幸福           有目标的成功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 设定目标是用语言给自己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自己带来美好的未来 目标是自己一种克服困难的信念,人们在信念的支持下,把承诺付诸行动时,成功就在眼前目标和成功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最坚定的信念,也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追求这些目标,是自己愿意的,因为它对自己既有意义,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需要正确的认知和一定的自制力,这样才能实现目标 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最简洁的方法,就是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不是能做的事最后把它付诸行动自我和谐的目标 练练 习习   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追求自我和谐的人,不但能成功而且也能获得幸福           试选择确定你的自我和谐目标项目内 容长期目标(1~30年)短期目标(1学期)行动计划(周或日) 关于幸福的理论关于幸福的理论 1 1、、 认知决定论认知决定论u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客观的外界因素往往是通过主观加工而起作用的u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u理论基础:ABC理论C(Consequence)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B(Beliefs) 认知评价认知评价A((Activating events)) 发生的事情发生的事情 ABCABC理性情绪模式理性情绪模式((RET,Ellis,1950RET,Ellis,1950)) u罗马哲学家巴尔卡斯罗马哲学家巴尔卡斯·阿理流士认为:阿理流士认为:“生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活是由思想造成的u叔本华: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叔本华: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u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何看待它;u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眼我们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眼中的世界;中的世界; uTips:太棒了;u人生都有圆有缺,你无法选择,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u改变生命的维他命:u用认知决定论分析:被男朋友、女朋友甩了;你被公司辞退;出门正遇下大雨;有强劲对手加入竞争行列;自己辛辛苦苦,但是没有得到上司的奖赏; 2 2、判断理论(攀比论)、判断理论(攀比论) u核心观点:幸福感是在幸福感是在““比较比较””中产中产生的生的Ø美国宾夕法尼亚教授格伦•菲尔鲍研究认为:幸福感是在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产生的Ø实验 u美国学者Stanley Morse和Kenneth Gergen的实验Ø有意无意地与别人进行比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状态Ø邻居决定的幸福Ø上海三环 •横向比较, 以别人尤其重要他人为标准:女人的攀比(妯娌与精灵)•自杀(三个地方)•即使是在“相同水平”中,作为“向上比较”的参照物总是优秀的,少数的。

•芭比娃娃 变式之一:社会比较理论变式之一:社会比较理论 •纵向比较, 它以过去的生活为标准:自杀的女人•脉冲式式的变化可以带来幸福感:•Helson: 对重复出现的刺激反应减少减弱, 重新建构有关刺激的认知以及刺激对生活影响的认识 变式之二:适应理论变式之二:适应理论 Ø请记住:走自己的路请记住:走自己的路 标准正态分布图变式之三:范围变式之三:范围—频率理论频率理论 3 3、态度协调论、态度协调论u核心观点: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u认知不协调调整方式:改变行为、改变态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4 4、体内生化论、体内生化论u核心观点: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人脑快乐中枢(奥尔兹);•人体鸦片:多巴类物质;•幸福荷尔蒙:脑内腓、五羟色胺等也可以产生幸福感; • 运动;•穴位刺激;•按摩;•服药(百忧解等抗抑郁药)•接吻•性爱;u 幸福加油站:幸福加油站: 5 5、目标理论、目标理论u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ØFreud认为最大的幸福感来自本能 ;ØMaslaw将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作是人类最高的幸福感。

  6 6、活动理论、活动理论u幸福感是活动的副产品, 来自于活动过程, 而非活动的结果 ØAristole认为快乐来源于有价值的活动;Ø人们在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时, 会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 称为“心流” 7 7、社会标签论、社会标签论•核心观点:社会会告诉个体,你应该幸福或者你应该痛苦,个体就会贴上快乐和痛苦的标签 8 8、状态理论、状态理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 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幸福事件的多寡•幸福感是对快乐生活事件的心理运算•Forayce发现,用意识努力来减少暂时的消极情绪,可以增加幸福感, 缺乏愉快的事件确实会导致抑郁 幸福的障碍幸福的障碍•对愉快情绪的习惯化和适应•消极的社会比较•对同等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等反应•适应性的痛苦情绪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