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用介绍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2MB
约269页
文档ID:587354207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用介绍_第1页
1/26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应 用 介 绍 一、什么样的建筑物需要进行鉴定?二、抗震鉴定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有哪些?三、我国抗震鉴定标准的沿革四、09抗震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五、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六、场地、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鉴定七、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八、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九、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十、中小学校用房抗震鉴定中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鉴定?1. 1. 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2. 2. 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3. 3. 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4. 4. 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如:遭受灾害(地震、火灾、爆炸、撞击)受损的建筑,如:遭受灾害(地震、火灾、爆炸、撞击)受损的建筑,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低劣的建筑等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低劣的建筑等 二、抗震鉴定的主要标准规范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2.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GB 50292-1999))3.3.《《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14-2008GB 50114-2008))4.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GB 50023-2009))5.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 125-99JGJ 125-99))20042004年版年版6.6.《《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7.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GB/T 50344-2004))8. 8. 抗震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抗震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如:闽建设(如:闽建设(20022002))3737号号《《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1. 1. 试点起步阶段(试点起步阶段(19661966~~19761976))● ● 《《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稿),(草案稿),19641964 1968 1968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工业厂房、旧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工业厂房、旧建筑、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建筑、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震措施要点。

震措施要点● ●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试行) TJ11-74TJ11-74 1975 1975年编制年编制《《京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京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试行),(试行),9 9月正式实施月正式实施● ● 该阶段的特点:探索抗震鉴定的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该阶段的特点:探索抗震鉴定的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我国抗震鉴定标准的沿革 2 2. . 蓬勃开展阶段(蓬勃开展阶段(19761976~~19891989))●●《《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23-77TJ23-77))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TJ11-78)) 《《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GBJ117-88))● ● 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 建立了抗震鉴定的管理体制,采用普查、分类、排建立了抗震鉴定的管理体制,采用普查、分类、排队、立项,然后按抗震鉴定、设计审批、组织施工、竣队、立项,然后按抗震鉴定、设计审批、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

工验收的程序进行 对抗震鉴定技术及时进行总结,为第三阶段奠定了对抗震鉴定技术及时进行总结,为第三阶段奠定了技术基础技术基础 3.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19891989~~20082008))●●《《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GB50023-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GBJ11-89)) ((GB50011-2001GB50011-2001))● ● 2001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 ● 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 抗震鉴定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结合抗震鉴定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结合 抗震鉴定的要求扩大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扩大到6 6度区 强调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分析强调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分析 4.4.汶川地震后(汶川地震后(2008.5.122008.5.1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GB50011-2001))20082008年版年版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 ● 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特别是汶川大地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震害经验教训,吸收了建筑抗震鉴定技术的最新科的震害经验教训,吸收了建筑抗震鉴定技术的最新科研究成果,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成果,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进行了创新、补充和完善。

补充和完善 1. 1. 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n 9595标准:仅针对标准:仅针对TJ11-78TJ11-78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当设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不提高时,已按防烈度不提高时,已按《《7777鉴定标准鉴定标准》》加固或按加固或按《《7878抗震设抗震设计规范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可不再进行抗震鉴定按设计的建筑,可不再进行抗震鉴定按8989规范设计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的抗震鉴定未提及建造的房屋的抗震鉴定未提及n 0909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6~~9 9 度地区的现有建筑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含烂尾楼)的抗震设的抗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含烂尾楼)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也不适用于古建筑、文物建筑、危险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也不适用于古建筑、文物建筑、危险房屋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房屋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现有建筑(现有建筑(Available buildingsAvailable buildings)): :除古建筑、新建建筑、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四、09抗震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 n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⑴ ⑴ 对新建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属于判断房屋的设计和施工对新建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属于判断房屋的设计和施工是否符合抗震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质量要求;对现有建筑,是否符合抗震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质量要求;对现有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是从抗震承载力和抗震构造两方面综合判断结抗震安全性评估是从抗震承载力和抗震构造两方面综合判断结构实际具有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构实际具有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⑵ ⑵ 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现有建筑现有建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年限在设计基准期内且设防烈度不变,但原规定的抗震是使用年限在设计基准期内且设防烈度不变,但原规定的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建筑;第二类是虽然抗震设防类别不变,但现设防类别提高的建筑;第二类是虽然抗震设防类别不变,但现行的区划图设防烈度提高后又使之可能不符合相应设防要求的行的区划图设防烈度提高后又使之可能不符合相应设防要求的建筑;第三类是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同时提高的建筑建筑;第三类是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同时提高的建筑。

n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⑶⑶ 现有建筑增层时的抗震鉴定,情况复杂,标准未作规定对现有建筑增层时的抗震鉴定,情况复杂,标准未作规定对现有建筑进行装修和改善使用功能的改造时,若不增加房屋层数,现有建筑进行装修和改善使用功能的改造时,若不增加房屋层数,应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确定结构改造的可能性;应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确定结构改造的可能性;若进行加层改造,一般来说,加层的要求应高于现有建筑鉴定而若进行加层改造,一般来说,加层的要求应高于现有建筑鉴定而接近或达到新建工程的要求,此时可以采用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的接近或达到新建工程的要求,此时可以采用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的原则,但不能直接套用抗震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原则,但不能直接套用抗震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⑷ ⑷ 不得按标准的规定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或作为新建工不得按标准的规定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或作为新建工程未执行设计规范的借口程未执行设计规范的借口 2 2. . 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3030、、4040、、5050年三个档次。

年三个档次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Continuous Continuous seismicseismic working life working life或或Continuing Continuing seismicseismic service life service life)): :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重新鉴定鉴定和相应和相应加固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订目的使用的时期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订目的使用的时期设计基准期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n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⑴ ⑴ 在在70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用年限不应不应少于少于3030年;在年;在80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40年或更长,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且不得少于3030年8989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19931993年年7 7月月1 1日)日)⑵ ⑵ 在在90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不宜不宜少于少于40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50年0101规范正式执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行一般不晚于20032003年年1 1月月1 1日)日)⑶ ⑶ 在在2001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筑,后续使用年限宜宜采用采用5050年。

年注意:注意:标准中给出的是最低后续使用年限,有条件时宜选择更长的后续标准中给出的是最低后续使用年限,有条件时宜选择更长的后续使用年限,不得随意减少后续使用年限使用年限,不得随意减少后续使用年限 3.3.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3030年:年:A A类建筑抗震鉴定,基本沿用类建筑抗震鉴定,基本沿用9595标准方法,主要增加标准方法,主要增加7 7度度((0.15g0.15g)和)和8 8度(度(0.30g0.30g)的相关内容,但对设防类别为乙类)的相关内容,但对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有较明显的提高的建筑,有较明显的提高4040年:年:B B类建筑抗震鉴定,相当于类建筑抗震鉴定,相当于8989设计规范方法,设计规范方法,同时考虑同时考虑了了0101规范比规范比8989规范放松的要求,规范放松的要求,对于按对于按8989规范设计建造的现有规范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由于本地区提高设防烈度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而进建筑,由于本地区提高设防烈度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而进行抗震鉴定时,当选择行抗震鉴定时,当选择4040年的后续使用年限确有困难时,允许年的后续使用年限确有困难时,允许略少于略少于4040年。

年5050年:年:C C类建筑抗震鉴定,现行设计规范方法类建筑抗震鉴定,现行设计规范方法 4 4. .明确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明确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n 8989规范规范→→20012001规范规范→→20201010规范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规范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根据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5050年内超年内超越概率约为越概率约为63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众值””的烈度,比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多遇地震””;;5050年超越概率约年超越概率约1010%的地震烈度,即%的地震烈度,即19901990中国地震区划图规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速度所对应的烈度,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设防地震””;;5050年超越概率年超越概率2 2%~%~3 3%的地震烈度,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的地震烈度,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罕遇地震””,当基本烈度,当基本烈度6 6度时为度时为7 7度强,度强,7 7度时为度时为8 8度强,度强,8 8度时为度时为9 9度弱,度弱,9 9度时为度时为9 9度强。

度强 n 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般情况下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般情况下( (不是所有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 ),遭遇第一水准烈度,遭遇第一水准烈度——众值烈度众值烈度( (多遇地多遇地震震) )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遭遇第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遭遇第二水准烈度二水准烈度——基本烈度基本烈度( (设防地震设防地震) )影响时,结构进入非弹性影响时,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范围;;遭遇第三水准烈度遭遇第三水准烈度——最大预估烈度最大预估烈度( (罕遇地震罕遇地震) )影响时,影响时,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 n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 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50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GB 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少于年限少于50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50年的建筑。

年的建筑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 ⑴ ⑴““三个水准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⑵ ⑵ 现有建筑同样要保证大震不倒,但小震可能会有轻度损坏,中震现有建筑同样要保证大震不倒,但小震可能会有轻度损坏,中震可能损坏较为严重可能损坏较为严重 ⑶ ⑶ 上述设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上述设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得到的,因此从概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得到的,因此从概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设防目标一致 设计使用年限102030405060708090100地震作用相对比  例   系  数0.370.590.750.881.001.101.201.281.361.43设计使用年限2030405060708090100地震构造综合影响系数6度0.570.760.901.001.081.151.211.261.307度0.470.710.871.111.201.281.351.418度0.340.630.841.131.251.351.431.519度0.270.570.811.171.321.451.541.61 5.5.与新修订的与新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进行了衔接,现有建筑按其重要性及使用用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进行了衔接,现有建筑按其重要性及使用用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具有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具有相应的鉴定要求:相应的鉴定要求:⑴ ⑴ 丙类,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丙类,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

验算⑵ ⑵ 乙类,乙类,6 6~~8 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震措施,9 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烈度的要求采用⑶ ⑶ 甲类,应经专门研究按不低于乙类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甲类,应经专门研究按不低于乙类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⑷ ⑷ 丁类,丁类,7 7~~9 9度时,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度时,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允许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允许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要求;6 6度时应允许不做抗震鉴定度时应允许不做抗震鉴定 重点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乙类)::医疗建筑:包括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医疗建筑:包括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

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教育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教育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生宿舍和食堂 6.6.适度提高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适度提高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⑴ ⑴ 乙类建筑,乙类建筑,6 6~~8 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求核查其抗震措施,9 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⑵ ⑵ I I类场地上的乙类建筑,其构造措施的鉴定要求不降低类场地上的乙类建筑,其构造措施的鉴定要求不降低3.0.63.0.6))⑶ ⑶ 乙类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高度控制乙类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高度控制5.2.15.2.1、、5.3.15.3.1及表注)及表注)⑷ ⑷ A A类砌体房屋中属重点设防类的,在第一级鉴定中增加类砌体房屋中属重点设防类的,在第一级鉴定中增加了对构造柱设置的鉴定内容(了对构造柱设置的鉴定内容(5.2.45.2.4),不符合要求时需对),不符合要求时需对综合抗震能力予以折减(综合抗震能力予以折减(5.2.145.2.14)。

⑸ ⑸ 构造柱的设置:按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横墙较少的教学构造柱的设置:按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横墙较少的教学楼还要按增加一层的要求检查,其中外廊或单面走廊的按再增楼还要按增加一层的要求检查,其中外廊或单面走廊的按再增加一层的要求检查加一层的要求检查5.2.45.2.4、、5.3.55.3.5))⑹ ⑹ 不允许独立砖柱支承大梁,跨度较大的乙类砌体房屋宜采不允许独立砖柱支承大梁,跨度较大的乙类砌体房屋宜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5.2.25.2.2、、5.3.35.3.3))⑺ ⑺ 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6.2.16.2.1、、6.3.26.3.2))⑻ ⑻ 框架结构增加了强柱弱梁验算要求框架结构增加了强柱弱梁验算要求6.2.16.2.1、、6.3.26.3.2))⑼ ⑼ A A类框架结构增加了类框架结构增加了6 6度区的配筋构造鉴定要求度区的配筋构造鉴定要求6.2.36.2.3))⑽ ⑽ B B类框架要求进行变形验算类框架要求进行变形验算6.3.106.3.10))⑾ ⑾ 乙类建筑不允许采用内框架或底层框架结构乙类建筑不允许采用内框架或底层框架结构。

7.1.17.1.1)) 7.7.其他主要修订内容其他主要修订内容⑴⑴《《鉴定标准鉴定标准》》各类结构均增加了各类结构均增加了B B类建筑的鉴定方法类建筑的鉴定方法⑵ ⑵ 地震作用计算考虑了场地处于不利地段地震影响增大的后地震作用计算考虑了场地处于不利地段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4.1.34.1.3、、5.2.135.2.13、、5.3.125.3.12、、6.2.146.2.14、、6.3.116.3.11))⑶ ⑶ 增加了增加了7 7度(度(0.15g0.15g)、)、8 8度(度(0.30g0.30g)地区的鉴定内容)地区的鉴定内容((3.0.63.0.6、、4.2.94.2.9、、5.2.95.2.9、、5.2.135.2.13、、5.3.185.3.18、、6.2.46.2.4、、 7.2.67.2.6、、7.2.97.2.9、、7.2.107.2.10))⑷⑷ 底层框架房屋的鉴定要求加严(底层框架房屋的鉴定要求加严(7.2.27.2.2、、7.3.27.3.2))底层与过渡层的刚度比、底层柱轴压比、过渡层的材料强度底层与过渡层的刚度比、底层柱轴压比、过渡层的材料强度 GB 50023GB 50023抗震鉴定标准抗震鉴定标准19951995版与版与20092009版的比较版的比较项目项目1995 1995 20092009适用范围适用范围7878以前,烈度提高以前,烈度提高所有现有建筑所有现有建筑设防目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中震可修随后续年限而变随后续年限而变烈度分档烈度分档6 6、、7 7、、8 8、、9 9增加增加7.57.5、、8.58.5检查手段检查手段逐级筛选逐级筛选分类分类+ +分级分级验算要求验算要求简化方法简化方法简化法简化法+ +规范法规范法衡量指标衡量指标综合抗震能力综合抗震能力综合抗震能力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结论鉴定结论通过,维修、加固、改换、更新通过,维修、加固、改换、更新 五、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抗震概念鉴定) 抗震鉴定的基本程序 ⑴⑴ 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搜集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⑵ ⑵ 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状况,发现相关的非抗震缺陷⑶ ⑶ 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⑷ ⑷ 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的建筑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1.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⑴ ⑴ 建筑现状的调查,主要有三个内容:建筑的使用状况建筑现状的调查,主要有三个内容:建筑的使用状况与与原设计或竣工时原设计或竣工时有无不同;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有无不同;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现状良好现状良好””的范围,需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的范围,需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使用与原设计原设计有无明显的变化;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有无明显的变化;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等级⑵ ⑵ 现状良好现状良好:涉及施工质量和维修情况,是介于完好无:涉及施工质量和维修情况,是介于完好无损和有局部损伤需要补强、修复二者之间的一种概念抗损和有局部损伤需要补强、修复二者之间的一种概念抗震鉴定时要求建筑的现状良好,即建筑外观不存在危及安震鉴定时要求建筑的现状良好,即建筑外观不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现存的质量缺陷属于正常维修范围之内全的缺陷,现存的质量缺陷属于正常维修范围之内几 点 说 明 工程名称工程名称产权单位产权单位工程地址工程地址建筑面积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砌体砌体 □ □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 □内框内框 □ □底框底框□□钢结构钢结构 □ □砖石木砖石木 □ □土木土木 □ □其他其他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有有 □ □无无建筑总高建筑总高层层 数数平面平面形式形式原设防分类原设防分类□□甲甲 □ □乙乙 □ □丙丙 □ □丁丁现设防分类现设防分类□□甲甲 □ □乙乙 □ □丙丙 □ □丁丁基础形式基础形式□□浅基础浅基础 □ □深基础深基础□□其他基础形式其他基础形式 □ □无基础无基础楼板形式楼板形式□□预制板预制板 □ □现浇板现浇板□□木楼板木楼板 □ □其他其他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审查单位审查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勘察单位建建 造造 时时设防烈度设防烈度□□6 □7 □8 □9 □6 □7 □8 □9 □无设防无设防 现设防烈度现设防烈度□□6 □7 □8 □9 □6 □7 □8 □9 □无设防无设防历历 史史改造情况改造情况建造时间建造时间改造时间改造时间改造资料改造资料□□完整完整 □ □不全不全 □ □无无改造内容改造内容□□增层增层 □ □结构拆改结构拆改□□改变功能改变功能 □ □其他其他鉴定标准鉴定标准□□GB50023-2009 □GB50011-2001(2008) □GB50292-1999 □JGJ125-99(2004)GB50023-2009 □GB50011-2001(2008) □GB50292-1999 □JGJ125-99(2004)其其 他他基本情况表 第一级鉴定:宏观控制与构造鉴定第一级鉴定:宏观控制与构造鉴定第二级鉴定:抗震验算第二级鉴定:抗震验算+ +构造影响构造影响= =综合抗震能力评价综合抗震能力评价综合抗震能力综合抗震能力= =承载能力承载能力+ +变形能力(抗震概念鉴定)变形能力(抗震概念鉴定)⑴⑴承载能力较高时,可适当放宽某些构造措施(考虑承载能力较高时,可适当放宽某些构造措施(考虑构造影响系数)构造影响系数)⑵⑵抗震构造措施较好时,如砌体房屋有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构造措施较好时,如砌体房屋有圈梁和构造柱形成约束时,可酌情降低承载力要求(形成约束时,可酌情降低承载力要求(0.950.95和和0.90.9))2.现有建筑的分级鉴定方法 n A、B类建筑分级鉴定方法的异同:A A类建筑:类建筑:逐级鉴定、综合评定逐级鉴定、综合评定。

第一级鉴定通过时,可不第一级鉴定通过时,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B B类建筑:类建筑:并行鉴定、综合评定并行鉴定、综合评定需进行两级鉴定后,根据需进行两级鉴定后,根据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评定当抗震措施不满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评定当抗震措施不满足鉴定要求而现有抗震承载力较高时,可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足鉴定要求而现有抗震承载力较高时,可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主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5%95%、次要抗侧力构件、次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0%90%时,可不进行加固时,可不进行加固 3. 抗震鉴定的区别对待原则⑴ ⑴ 设防设防烈度的高低(不同烈度区检查的内容不同)烈度的高低(不同烈度区检查的内容不同) 砌体结构:层数、高度、抗震墙间距、材料强度、易损砌体结构:层数、高度、抗震墙间距、材料强度、易损易倒构件、墙体布置、整体性连接易倒构件、墙体布置、整体性连接 钢砼结构:易损易倒构件、节点连接、框架跨数、构件钢砼结构:易损易倒构件、节点连接、框架跨数、构件配筋、材料强度、规则性、轴压比配筋、材料强度、规则性、轴压比⑵ ⑵ 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对抗震措施的要求不同)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对抗震措施的要求不同)⑶ ⑶ 后续使用年限的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不同 构造措施不同、检查内容不同(如构造柱设置)构造措施不同、检查内容不同(如构造柱设置) 3.区别对待(续)⑷ ⑷ 结构类型的不同(检查重点、项目内容与要求不同)结构类型的不同(检查重点、项目内容与要求不同)⑸ ⑸ 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的区别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的区别 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鉴定时只需对重要部位、关键部位进行仔细检查鉴定时只需对重要部位、关键部位进行仔细检查 3.区别对待(续)⑹ ⑹ 在抗震鉴定中,将构件分成具有整体影响和仅有局在抗震鉴定中,将构件分成具有整体影响和仅有局部影响两大类,予以区别对待部影响两大类,予以区别对待 整体影响:以组成主体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及其连接整体影响:以组成主体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及其连接为主,不符合抗震要求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结为主,不符合抗震要求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影响较大,采用构综合抗震能力的影响较大,采用““体系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来表示 局部影响:指次要构件、非承重构件、附属构件和非局部影响:指次要构件、非承重构件、附属构件和非必需的承重构件必需的承重构件( (如悬挑阳台、过街楼、出屋面小楼等如悬挑阳台、过街楼、出屋面小楼等) ),不符合抗震要求时只影响结构的局部,有时只需结,不符合抗震要求时只影响结构的局部,有时只需结合维修加固处理,采用合维修加固处理,采用““局部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来表示 3.区别对待(续)⑺ ⑺ 场地、地基基础和周围环境影响:场地、地基基础和周围环境影响:I I类场地、全地下室类场地、全地下室结构降低鉴定要求,复杂场地、密集建筑(含防震缝)提结构降低鉴定要求,复杂场地、密集建筑(含防震缝)提高鉴定要求。

高鉴定要求 * ⅠⅠ类场地上的丙类建筑,类场地上的丙类建筑,7 7~~9 9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 ⅣⅣ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 建筑场地为建筑场地为ⅢⅢ、、Ⅳ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0.15g和和0.30g0.30g的地区,各的地区,各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 8度度(0.20g)(0.20g)和和9 9度度(0.40g)(0.40g)采用 * 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 密集的建筑,包括防震缝两侧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密集的建筑,包括防震缝两侧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4. 综合抗震能力评定 综合抗震能力: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综合抗震能力: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力等因素所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S S≤≤ψψ1 1ψψ2 2R R / /γγRa Ra = =R*R*( (ψψ1 1ψψ2 2/ /γγRaRa) ) ψψ1 1:构造的整体影响系数,如圈梁、构造柱、梁柱节:构造的整体影响系数,如圈梁、构造柱、梁柱节点等整体连接构造点等整体连接构造 ψψ2 2: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如局部尺寸、楼梯间等: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如局部尺寸、楼梯间等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γγRa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映了不同后续使: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映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要求的不同用年限要求的不同 B B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考虑到与现行规范地震作用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考虑到与现行规范地震作用及效应的差异,相当于取后续使用年限及效应的差异,相当于取后续使用年限4040年,地震作用相年,地震作用相对比例系数为对比例系数为0.880.88 A A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的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的0.850.85倍地震作用计算按倍地震作用计算按B B类建筑方法,相当于地震作用相对比例系数取类建筑方法,相当于地震作用相对比例系数取0.850.85×0.880.88==0.750.75,,即取后续使用年限即取后续使用年限3030年。

年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面积率方法,砌体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面积率方法,砌体结构) ββc c= =ψψ1 1ψψ2 2ββ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β==A A/ /( (A Ab bξξ0 0λλ) () (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 ) λλ-烈度影响系数-烈度影响系数 A A类:类:6 6~~9 9度取度取0.70.7、、1.01.0、、1.251.25、、1.51.5、、2.02.0、、2.52.5 B B类:类:6 6~~9 9度取度取0.70.7、、1.01.0、、1.501.50、、2.02.0、、3.03.0、、4.04.0 A A类建筑推荐使用简化方法、类建筑推荐使用简化方法、B B类建筑推荐使用规范方法类建筑推荐使用规范方法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屈服强度系数法,钢筋砼)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屈服强度系数法,钢筋砼) ββc c= =ψψ1 1ψψ2 2ξξy y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ξξy y==V Vy y/ /V Ve e ( (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 ) V Vy y-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按标准值、实际配筋计算-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按标准值、实际配筋计算 V Ve e-楼层小震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楼层小震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5.抗震鉴定结论(条文说明) 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符合抗震鉴定要求:应注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应注明其后续使用年限根据不符合的程度、部位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大小、根据不符合的程度、部位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大小、非抗震缺陷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城市规划和加固难非抗震缺陷等实际情况,结合使用要求、城市规划和加固难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抗震减灾对策:易等因素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抗震减灾对策: 维修维修:少量次要构件不符合要求,综合维修处理。

少量次要构件不符合要求,综合维修处理 加固加固:不符合鉴定要求,从政治、经济、技术的角度,通:不符合鉴定要求,从政治、经济、技术的角度,通过加固能达到鉴定要求建议鉴定报告中给出加固方案)过加固能达到鉴定要求建议鉴定报告中给出加固方案) 改变用途改变用途:不符合鉴定要求,但可通过改变用途降低设防类:不符合鉴定要求,但可通过改变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使其通过加固或不加固达到新的鉴定要求别,使其通过加固或不加固达到新的鉴定要求 更新更新:结合规划拆除,短期使用的需采取应急措施结合规划拆除,短期使用的需采取应急措施 六、场地、地基和基础 n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 :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抗震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并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并不在危险的地段建设不在危险的地段建设n考虑到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和处理的难度较大,而且考虑到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和处理的难度较大,而且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导致的实际震害例子相对较少,规范缩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导致的实际震害例子相对较少,规范缩小了鉴定的范围,主要列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小了鉴定的范围,主要列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基本原则 地段类别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险地段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n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有利、不利、危险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 n6 6、、7 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建筑。

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建筑 注:注:⑴ ⑴ 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按专门规定鉴定; ⑵ ⑵ 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有利地段 n7 7~~9 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进行评估;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应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应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响增大的后果 按照按照0101抗震规范第抗震规范第4.1.84.1.8条的要求,地震影响系数增大系条的要求,地震影响系数增大系数数1.11.1~~1.61.6 汶川地震中,危险地段的房屋严重破坏,强风化岩地基汶川地震中,危险地段的房屋严重破坏,强风化岩地基上的建筑也有明显的震害,鉴定时需予以注意。

上的建筑也有明显的震害,鉴定时需予以注意不利地段 n建筑场地有液化侧向扩展且距常时水线建筑场地有液化侧向扩展且距常时水线100m100m范围内,应范围内,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流滑与开裂的危险判明液化后土体流滑与开裂的危险 含液化土的缓坡含液化土的缓坡(1(1o o~~5 5o o) )或地下液化层稍有坡度的平地,或地下液化层稍有坡度的平地,在地震时可能产生大面积的土体滑动(侧向扩展),在在地震时可能产生大面积的土体滑动(侧向扩展),在现代河道、古河道或海滨地区,通常宽度在现代河道、古河道或海滨地区,通常宽度在5050~~100m100m或或更大,其长度达到数百米,甚至更大,其长度达到数百米,甚至2 2~~3km3km,造成一系列地,造成一系列地裂缝或地面的永久性水平、垂直位移,其上的建筑与生裂缝或地面的永久性水平、垂直位移,其上的建筑与生命线工程或拉断或倒塌,破坏很大海城地震、唐山地命线工程或拉断或倒塌,破坏很大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中,沿海河故道和陡河、滦河等河流两岸都有这种滑震中,沿海河故道和陡河、滦河等河流两岸都有这种滑裂带,损失甚重裂带,损失甚重 n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暂时不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施。

全措施 岩土失稳造成的灾害,如滑坡、崩塌、地裂、地陷等,岩土失稳造成的灾害,如滑坡、崩塌、地裂、地陷等,其波及面广,对建筑物危害的严重性也往往较重鉴定其波及面广,对建筑物危害的严重性也往往较重鉴定需更多地从场地的角度考虑,因此应慎重研究需更多地从场地的角度考虑,因此应慎重研究危险地段 n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降裂缝和倾斜,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以及有无发展趋势部结构的裂缝、倾斜以及有无发展趋势 列出了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列出了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抗震鉴定应重点检查的内容对震损建筑,尚应检查因地震影响引起的损坏,如有无对震损建筑,尚应检查因地震影响引起的损坏,如有无砂土液化现象、基础裂缝等砂土液化现象、基础裂缝等地基基础 n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现有建筑,可不进行其地基基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现有建筑,可不进行其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的抗震鉴定: ⑴ ⑴ 丁类建筑丁类建筑 ⑵ ⑵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

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 ⑶ ⑶ 6 6度时各类建筑度时各类建筑 ⑷ ⑷ 7 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丙类建筑类建筑 n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时,当基础无腐蚀、酥碱、对地基基础现状进行鉴定时,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n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震造成的地基震害,如液化、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震造成的地基震害,如液化、软土震陷,不均匀地基的差异沉降等,一般不会导软土震陷,不均匀地基的差异沉降等,一般不会导致建筑的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加之,地基基础鉴致建筑的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加之,地基基础鉴定和处理的难度大,因此,减少了地基基础抗震鉴定和处理的难度大,因此,减少了地基基础抗震鉴定的范围定的范围 n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

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下的承载力 n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1.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液化初判)(液化初判) 1) 1) 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2) 2)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液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第(第4.3.34.3.3条)条)n对于独立基础和条基,对于独立基础和条基,9595版规定的版规定的1.51.5倍的基础宽度不一倍的基础宽度不一定能满足部分消除地基液化的深度要求,在定能满足部分消除地基液化的深度要求,在8 8、、9 9度时,可度时,可能会造成因液化或震陷使建筑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

故对能会造成因液化或震陷使建筑坍塌或丧失使用价值故对9595版的规定加以调整,取消了版的规定加以调整,取消了““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的距离大于1.51.5倍基础宽度倍基础宽度”” n饱和的砂土或粉土饱和的砂土或粉土( (不含黄土不含黄土) )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 ⑴ ⑴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Q3 3) )及其以前时,及其以前时,7 7、、8 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⑵ ⑵ 粉土的黏粒粉土的黏粒( (粒径小于粒径小于0.005mm 0.005mm 的颗粒的颗粒) )含量百分率,含量百分率,7 7度、度、8 8度和度和9 9度分别不小于度分别不小于1010、、1313和和1616时,可判为不液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⑶ ⑶ 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规范规定的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深度符合规范规定的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n2. 2.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软土震陷初判)(软土震陷初判) 1) 81) 8、、9 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80kPa80kPa和和100kPa100kPa。

2) 82) 8度时,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度时,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5mn软土震陷问题,只在唐山地震时津塘地区表现突出,以前软土震陷问题,只在唐山地震时津塘地区表现突出,以前我国的多次地震中并不具有广泛性唐山地震中,我国的多次地震中并不具有广泛性唐山地震中,8 8、、9 9度度区地基承载力为区地基承载力为6060~~80kPa80kPa的软土上,有多栋建筑产生了的软土上,有多栋建筑产生了100100~~300mm300mm的震陷,相当于震前总沉降量的的震陷,相当于震前总沉降量的5050%~%~6060%n研究表明,研究表明,8 8度时软弱土层厚度小于度时软弱土层厚度小于5m5m可不考虑震陷的影可不考虑震陷的影响,但响,但9 9度时,度时,5m5m产生的震陷量较大,不能满足要求产生的震陷量较大,不能满足要求 n3. 3. 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算算:: ⑴ ⑴ 现行国家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规定可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第(第4.2.14.2.1和和4.4.14.4.1条)条) ⑵ ⑵ 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n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于100kPa100kPa的填土时,下列的填土时,下列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1 1 砌体房屋和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砌体房屋和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 72 7度和度和8 8度时的下列建筑度时的下列建筑: : 1) 1)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2)2)不超过不超过8 8层且高度在层且高度在25m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3)3)基础荷载与基础荷载与2)2)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n地基基础的地基基础的第二级鉴定第二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饱和土液化的第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饱和土液化的第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

判别时,可计入地基附加应力对土体抗液化强度的影法判别时,可计入地基附加应力对土体抗液化强度的影响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响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建筑物的存在加大了液化土的固结能力研究表明,正应力增加可建筑物的存在加大了液化土的固结能力研究表明,正应力增加可提高土的抗液化能力当砂性土达到中密时,剪应力的加大亦使抗液提高土的抗液化能力当砂性土达到中密时,剪应力的加大亦使抗液化能力提高化能力提高 2 2 软弱土地基及软弱土地基及8 8、、9 9度时度时IIIIII、、IVIV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n现有现有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天然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天然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规定的方法验,其中,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应改用长期压规定的方法验,其中,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应改用长期压密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其值可按(密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其值可按(4.2.74.2.7)计算,即考虑长期压)计算,即考虑长期压密提高系数,其值可按表密提高系数,其值可按表4.2.74.2.7取(取(1.01.0~~1.21.2)。

注:注:1 1)可考虑的岩土类别主要有:)可考虑的岩土类别主要有:2 2年以上的砾、粗、中、细、粉砂,年以上的砾、粗、中、细、粉砂,5 5年以上的粉土和粉质粘土,年以上的粉土和粉质粘土,8 8年以上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大于年以上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00kPa100kPa的粘土 2 2)使用期不够或岩石、碎石土、其他软弱土,提高系数值可取)使用期不够或岩石、碎石土、其他软弱土,提高系数值可取1.01.0岩石和碎石类土的压密作用及物理化学作用不显著;硬粘土的资料岩石和碎石类土的压密作用及物理化学作用不显著;硬粘土的资料不多;软土、液化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又有液化或震陷问题,承载不多;软土、液化土和新近沉积粘性土又有液化或震陷问题,承载力不宜提高,故提高系数均取力不宜提高,故提高系数均取1.01.0 n2 2 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验算水平抗滑时,抗滑阻力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验算水平抗滑时,抗滑阻力可采用基础底面摩擦力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之和;可采用基础底面摩擦力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之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可取其被动土压力的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可取其被动土压力的1/31/3;抗;抗滑安全系数不宜小于滑安全系数不宜小于1.11.1;当刚性地坪的宽度不小于地坪;当刚性地坪的宽度不小于地坪孔口承压面宽度的孔口承压面宽度的3 3倍时(传力的分布范围),尚可利用倍时(传力的分布范围),尚可利用刚性地坪的抗滑能力。

刚性地坪的抗滑能力 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指柱间支撑的柱基、拱脚等震害及分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指柱间支撑的柱基、拱脚等震害及分析证明地坪可以很好地抵抗结构传来的基底剪力析证明地坪可以很好地抵抗结构传来的基底剪力 地坪一般是混凝土的,属脆性材料,而土是非线性材料二者变形模地坪一般是混凝土的,属脆性材料,而土是非线性材料二者变形模量相差量相差4 4倍,当地坪受压达到破坏时,倍,当地坪受压达到破坏时, 土中的应力甚小,二者不在同土中的应力甚小,二者不在同一时间破坏,故可选地坪抗力与土抗力二者中较大者进行验算一时间破坏,故可选地坪抗力与土抗力二者中较大者进行验算 n4.2.8 4.2.8 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范》》GB50011GB50011规定的方法进行规定的方法进行n4.2.9 74.2.9 7~~9 9度时山区建筑的挡土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外墙的稳定度时山区建筑的挡土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外墙的稳定性验算,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性验算,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GB50007规规定的方法;抗滑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定的方法;抗滑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1.1,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1.2。

验算时,土的重度应除以地震角的余弦,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和墙背验算时,土的重度应除以地震角的余弦,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和墙背摩擦角应分别减去地震角和增加地震角地震角可按表摩擦角应分别减去地震角和增加地震角地震角可按表4.2.94.2.9采用n4.2.10 4.2.10 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或基础埋深不同时,宜根据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或基础埋深不同时,宜根据地震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估算地震导致两部分地基的差异沉降,地震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估算地震导致两部分地基的差异沉降,检查基础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并检查上部结构相应部位的构造抵抗检查基础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并检查上部结构相应部位的构造抵抗附加地震作用和差异沉降的能力附加地震作用和差异沉降的能力 场场 地地场地类别场地类别□□ⅠⅠ类类 □ □ⅡⅡ类类□□ⅢⅢ类类 □ □ⅣⅣ类类场地影响场地影响□□有利有利 □ □不利不利 □□危险危险 □ □不详不详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排查(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排查(6 6、、7 7度)度)□□进行进行 □ □不进行不进行7 7~~9 9度区建筑场地是否有不利地段度区建筑场地是否有不利地段注:有不利地段,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注:有不利地段,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可能危害进行评估。

移及对建筑可能危害进行评估注: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暂时不注: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施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施 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地基基础地基基础现现 状状 □ □ 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 □ 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地基基础地基基础现状鉴定现状鉴定 □ □ 无严重静载缺陷无严重静载缺陷 □ □ 有严重静载缺陷,需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有严重静载缺陷,需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可不进行可不进行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抗震鉴定抗震鉴定□ □ 丁类建筑丁类建筑□ □ 6 6度时各类建筑度时各类建筑□ □ 7 7度时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度时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否则,因待排查建筑存在(为)否则,因待排查建筑存在(为) ,,故需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故需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注: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注: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一级鉴定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静载下的承载力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静载下的承载力 第一级鉴定:第一级鉴定:1.1.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液化影响判别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液化影响判别□ □ 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 符合现行设计规范符合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2.2.基础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地震作用下沉陷估算基础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下列情况不进行地震作用下沉陷估算□ □ 8 8、、9 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大于80kPa80kPa和和100kPa100kPa□ 8□ 8度时,基础底面以下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度时,基础底面以下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5m3.3.采用桩基建筑,下列情况不进行抗震验算采用桩基建筑,下列情况不进行抗震验算□ □ 现行设计规范现行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规定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规定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 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第二级鉴定:按鉴定规范第二级鉴定:按鉴定规范4.2.6-4.2.104.2.6-4.2.10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结结 论论□ □ 该建筑所在场地对抗震有利,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该建筑所在场地对抗震有利,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 该建筑处在危险地段,应迁离或采取应急措施;该建筑处在危险地段,应迁离或采取应急措施;□ □ 该建筑地基基础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该建筑地基基础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但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但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 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不该建筑地基基础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情况,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应进行抗震承载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即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后进行处理力验算后进行处理 七、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n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n A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A 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 A 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鉴定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鉴定n B B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n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实例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实例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 n 1 1 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墙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2 2 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承重墙、自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承重墙及其交接处无明显裂缝 3 3 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蚀和严重木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 4 4 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5 5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6 6 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现有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结构现有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主要构件整体性体系的合理性、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以及墙体抗震承载力的综合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以及墙体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当砌体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当砌体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求;当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出屋面烟囱当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出屋面烟囱等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等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多层砌体检查的具体项目 nA A类砌体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在第一级类砌体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鉴定在第一级鉴定中,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依据纵、横墙间距进行简化鉴定中,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依据纵、横墙间距进行简化验算,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应评为满足抗震验算,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况外,应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计入构造影响做出判断计入构造影响做出判断A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n第一级鉴定分两种情况对第一级鉴定分两种情况对刚性体系刚性体系的房屋,先的房屋,先检查其整检查其整体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当整体性良好且易引起局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当整体性良好且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连接良好时,可不必计算墙体面积率而直接部倒塌的部位连接良好时,可不必计算墙体面积率而直接按房屋宽度、横墙间距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来判断是否满按房屋宽度、横墙间距和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来判断是否满足抗震要求,不符合时才进行第二级鉴定;对足抗震要求,不符合时才进行第二级鉴定;对非刚性体系非刚性体系的房屋,第一级鉴定只检查其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的房屋,第一级鉴定只检查其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并需进行第二级鉴定。

部位,并需进行第二级鉴定A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n第二级鉴定分四种情况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分析判断第二级鉴定分四种情况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分析判断一般需计算砖房抗震墙的面积率,当质量和刚度沿高一般需计算砖房抗震墙的面积率,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房屋的层数在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房屋的层数在7 7、、8 8、、9 9度时分别度时分别超过六、五、三层,需按设计规范的方法和要求验算超过六、五、三层,需按设计规范的方法和要求验算其抗震承载力,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其抗震承载力,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γγRaRa取值与设计取值与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γRERE相同当面积率较高时,相同当面积率较高时,可考虑构造上不符合第一级要求的程度,利用体系影可考虑构造上不符合第一级要求的程度,利用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来综合评定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来综合评定A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A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甲、乙、丙级鉴定分别指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n与与A A类建筑的抗震鉴定相同的是,同样对结构体系、材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相同的是,同样对结构体系、材料强度、整体连接和局部易损部位进行鉴定。

强度、整体连接和局部易损部位进行鉴定nB B类砌体房屋,在整体性连接构造的检查中类砌体房屋,在整体性连接构造的检查中尚应包括构造尚应包括构造柱的设置情况柱的设置情况,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GB 50011 的底部剪力法等方法进的底部剪力法等方法进行验算,或按照行验算,或按照A A类砌体房屋计入构造影响进行综合抗震类砌体房屋计入构造影响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能力的评定B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B类多层砌体房屋两级鉴定 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 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基本内容结构核查项目结构核查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刚性体系要求刚性体系要求横墙间距横墙间距高宽比高宽比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不小于不小于6m6m跨大梁支承跨大梁支承楼、屋盖类型楼、屋盖类型承重墙体材承重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料强度等级砖砖砂浆砂浆整整 体体 性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纵横墙交接处连接纵横墙交接处连接构造柱构造柱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 1. 高度和层数检查(5.2.1)墙体类别墙体类别墙体厚度墙体厚度((mmmm))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普通砖实心墙普通砖实心墙≥≥2402402424八八2222七七1919六六1313四四1801801616五五1616五五1313四四1010三三多孔砖墙多孔砖墙180180~2402401616五五1616五五1313四四1010三三普通砖空心墙普通砖空心墙4204201919六六1919六六1313四四1010三三3003001010三三1010三三1010三三普通砖空斗墙普通砖空斗墙2402401010三三1010三三1010三三混凝土中砌块墙混凝土中砌块墙≥≥2402401919六六1919六六1313四四混凝土小砌块墙混凝土小砌块墙≥≥1901902222七七2222七七1616五五粉煤灰中砌块墙粉煤灰中砌块墙≥≥2402401919六六1919六六1313四四180180~2402401616五五1616五五1010三三表5.2.1 A类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度(mm)和层数限值 对高度和层数的几点说明n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抗震横墙较少的房屋,高度和层数应分别降低3m3m和一层;和一层;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对横向抗震墙很少的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n乙类设防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乙类设防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且总高度应降低3m3m;其抗震墙不应为;其抗震墙不应为180mm180mm普通砖实心普通砖实心墙、普通砖空斗墙墙、普通砖空斗墙n当乙类设防的房屋属于横墙较少时,需比表当乙类设防的房屋属于横墙较少时,需比表5.2.15.2.1内的内的数值数值减少减少2 2层和层和6m6m 对超层超高的处理n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总高度超而层数不超,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n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n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3m以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对横墙较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7.3.147.3.14))。

n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乙类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乙类→→丙类 2. 结构体系(5.2.2)n刚性体系要求刚性体系要求—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抗震横墙间距和高宽比n 房屋的高度与宽度(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不包括其走廊宽度不包括其走廊宽度)之比不宜)之比不宜大于大于2.22.2,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且高度不大于底层平面的最长尺寸 表表5.2.2 A5.2.2 A类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类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m))楼、屋盖类别楼、屋盖类别墙体类别墙体类别墙体厚度墙体厚度((mmmm))6 6、、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现浇或装配整体式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混凝土砖实心墙砖实心墙≥≥240240151515151111其他墙体其他墙体≥≥18018013131010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砖实心墙砖实心墙≥≥240240111111117 7其他墙体其他墙体≥≥18018010107 7木、砖拱木、砖拱砖实心墙砖实心墙≥≥2402407 77 74 4 对刚性体系的几点说明⑴ ⑴ 鉴定标准中的刚性体系的含义鉴定标准中的刚性体系的含义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刚性体系方案不同。

刚性体系方案不同⑵ ⑵ 刚性体系要求是能够采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分析刚性体系要求是能够采用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分析并加以简化的的前提并加以简化的的前提⑶ ⑶ 对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也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纵墙发生出对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也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纵墙发生出平面弯曲破坏,当不符合程度较小时,用体系影响系数修平面弯曲破坏,当不符合程度较小时,用体系影响系数修正,否则应增设组合柱正,否则应增设组合柱 规则性要求—平立面、墙体布置n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规则均匀,立面高度变化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不超过一层,同一楼层的楼板标高相差不大于500mm500mmn 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n 跨度不小于跨度不小于6m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n 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3. 砖、砌块和砂浆强度等级(5.2.3) n 砖、砌块的强度砖、砌块的强度等级低于上表规定等级低于上表规定一级以内时,墙体一级以内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降低一级采用降低一级采用。

n 砂浆强度等级高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等级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浆强度等级宜按砖、按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砖、砌块最低强度等级砖、砌块最低强度等级块材块材最低强度等级最低强度等级砖砖MU7.5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且不低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中型砌块中型砌块MU10MU10小型砌块小型砌块MU5MU5砂浆最低强度等级砂浆最低强度等级设设 防防 烈烈 度度6 6度度7 7度度8 8、、9 9度度层数不超层数不超过二层过二层层数二层数二层以上层以上最低强最低强度等级度等级砖墙体砖墙体M0.4M0.4M0.4M0.4M1M1M1M1砌块墙体砌块墙体M2.5M2.5 4. 整体性连接构造(5.2.4、5.2.5) n墙体布置墙体布置 ⑴ ⑴ 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连墙体布置在平面内应闭合,纵横墙交接处应有可靠连接,不应被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接,不应被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 ⑵ ⑵ 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当为马牙槎砌筑或有钢筋纵横墙交接处应咬槎较好,当为马牙槎砌筑或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沿墙高每混凝土构造柱时,沿墙高每1010皮砖(中型砌块每道水平皮砖(中型砌块每道水平灰缝)或灰缝)或500mm500mm应有应有2 2φφ6 6拉结钢筋;空心砌块有钢筋混凝拉结钢筋;空心砌块有钢筋混凝土芯柱时,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且沿墙高每隔土芯柱时,芯柱在楼层上下应连通,且沿墙高每隔600mm600mm应有应有φφ4 4点焊钢筋网片与墙拉结。

点焊钢筋网片与墙拉结 ⑶⑶ 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乙类设防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和下表检查构造柱设置情况造柱设置情况横墙较少时,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查表砌块房屋按表中提高一横墙较少时,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查表砌块房屋按表中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芯柱或构造柱度的要求检查芯柱或构造柱 表表5.2.4-1 5.2.4-1 乙类设防时乙类设防时A A类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类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房屋层数设设 置置 部部 位位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四、五四、五三、四三、四二、三二、三外墙四角,错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交接处7 7、、8 8度时,楼、电梯间四角度时,楼、电梯间四角六、七六、七五、六五、六四四二二隔开间横墙隔开间横墙( (轴线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与内纵墙交接处;7 7~9 9度时,楼、电梯度时,楼、电梯间四角间四角五五三三内墙内墙( (轴线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较小墙垛处;7 7~9 9度时,楼、电梯间四度时,楼、电梯间四角;角;9 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度时内纵墙与横墙( (轴线轴线) )交接处交接处 n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圈梁的布置和构造 ⑴ ⑴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装配式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屋盖)砖房的圈梁布置和配筋应满足下表要求。

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应满足下表要求纵墙承重房屋的圈梁布置要求应相应提高;空斗墙、空心墙和斗墙、空心墙和180mm180mm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厚砖墙的房屋,外墙每层应有圈梁 表表5.2.4-2 A5.2.4-2 A类砖房屋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要求类砖房屋圈梁的布置和构造要求位置和配筋量位置和配筋量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屋盖屋盖外墙外墙除层数为二层的预制板或有木除层数为二层的预制板或有木望板、木龙骨吊顶时,均应有望板、木龙骨吊顶时,均应有均应有均应有均应有均应有内墙内墙同外墙,且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同外墙,且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分别不应大于平间距分别不应大于8m8m和和16m16m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分别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分别不应大于不应大于8m8m和和12m12m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纵横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距均不应大于8m8m楼盖楼盖外墙外墙横墙间距大于横墙间距大于8m8m或层数超过四或层数超过四层时应隔层有层时应隔层有横墙间距大于横墙间距大于8m8m时每层应有,时每层应有,横墙间距不大于横墙间距不大于8m8m层数超过三层数超过三层时,应隔层有层时,应隔层有层数超过二层且横墙间层数超过二层且横墙间距大于距大于4m4m时,每层均应时,每层均应有有内墙内墙横墙间距大于横墙间距大于8m8m或层数超过四或层数超过四层时,应隔层有且圈梁的水平层时,应隔层有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间距不应大于16m16m同外墙,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同外墙,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应大于12m12m同外墙,且圈梁的水平同外墙,且圈梁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间距不应大于8m8m配筋量配筋量4 4φφ8 84 4φφ10104 4φφ1212 ⑵ ⑵ 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的砌块房屋,每层均应有圈梁;梁;6 6~~8 8度时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与配筋应分别符度时内墙上圈梁的水平间距与配筋应分别符合上表中合上表中7 7~~9 9度时的规定。

度时的规定⑶ ⑶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无圈梁⑷ ⑷ 圈梁截面高度,多层砖房不宜小于圈梁截面高度,多层砖房不宜小于120mm120mm,中型砌块,中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房屋不宜小于200mm200mm,小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小型砌块房屋不宜小于150mm150mm⑸ ⑸ 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圈梁位置与楼、屋盖宜在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n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圈梁的布置和构造 ⑹ ⑹ 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当圈砖拱楼、屋盖房屋,每层所有内外墙均应有圈梁,当圈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梁承受砖拱楼、屋盖的推力时,配筋量不应少于4 4φφ1212⑺ ⑺ 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楼盖处的圈梁可为钢筋砖圈梁,屋盖处的圈梁应现浇;楼盖处的圈梁可为钢筋砖圈梁,其高度不小于其高度不小于4 4皮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皮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M5,总配,总配筋量不少于上表中的规定筋量不少于上表中的规定⑻ ⑻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中的配筋加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中的配筋加强带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与纵墙圈梁有可靠连结的强带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与纵墙圈梁有可靠连结的进深梁或配筋板带也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

进深梁或配筋板带也可代替该位置上的圈梁 n圈梁的布置和构造圈梁的布置和构造 ⑴ ⑴ 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木屋架不应为无下弦的人字屋架,隔开间应有一道竖向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支撑或有木望板和木龙骨顶棚⑵ ⑵ 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⑶ ⑶ 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混凝土预制构件应有座浆;预制板缝应有混凝土填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 n楼楼( (屋屋) )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 表表5.2.5 5.2.5 楼、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楼、屋盖构件的最小支承长度(mmmm))构件名称构件名称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预制板预制进深梁预制进深梁木屋架、木大梁木屋架、木大梁对接檩条对接檩条木龙骨、木檩条木龙骨、木檩条位置位置墙上墙上梁上梁上墙上墙上墙上墙上屋架上屋架上墙上墙上支承长度支承长度1001008080180180且有梁垫且有梁垫2402406060120120    5. 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5.2.6、5.2.7 、5.2.8) n房屋中砌体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最小值:结构构件房屋中砌体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最小值:结构构件A A类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类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m)部部 位位烈烈 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0.80.81.01.01.51.5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支承跨度大于支承跨度大于5m5m的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的大梁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0.80.80.81.01.0 ⑴ ⑴ 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楼梯间的墙体,悬挑楼层、通长阳台或房屋尽端局部悬挑阳台,过街楼的支承墙体,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部悬挑阳台,过街楼的支承墙体,与独立承重砖柱相邻的承重墙体,均应提高有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

的承重墙体,均应提高有关墙体承载能力的要求 ⑵ ⑵ 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楼梯间及门厅跨度不小于6m6m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大梁,在砖墙转角处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490mm490mm;; ⑶ ⑶ 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小房间,8 8、、9 9度时度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2.5M2.5;门窗洞口不宜过大;;门窗洞口不宜过大;预制楼、屋盖与墙体应有连接预制楼、屋盖与墙体应有连接n其他结构构件其他结构构件 ⑴ ⑴ 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应有锚固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应有锚固⑵ ⑵ 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应有防倒塌措施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人流通道处应有防倒塌措施⑶ ⑶ 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罩等悬挑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⑷ ⑷ 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长度大于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应有拉结,长度大于5.1m5.1m或高度大于或高度大于3m3m时,墙顶还应与梁板有连接时,墙顶还应与梁板有连接⑸ ⑸ 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装饰物,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于M2.5M2.5且厚度为且厚度为240mm240mm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时,其突出屋面的高度,对整体性不良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或非刚性结构的房屋不应大于0.5m0.5m;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对刚性结构房屋的封闭女儿墙不宜大于女儿墙不宜大于0.9m0.9m。

n非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    6. 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的第一级鉴定限值(5.2.9)n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刚性体体系刚性体体系、整体性连接构造、易引起、整体性连接构造、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均满足要求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均满足要求n 简化验算方法: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简化验算方法:只要依据砂浆强度、设防烈度按表5.2.9-15.2.9-1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检验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 n 表表5.2.9-15.2.9-1中数值是基于以下中数值是基于以下前提条件前提条件计算并适计算并适当取整后得到:当取整后得到: ⑴ ⑴ 240240厚、厚、3m3m左右层高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左右层高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 ⑵ ⑵ 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50%和和25%25%;(指层高的;(指层高的1/21/2处)处) ⑶ ⑶ 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12kN/m12kN/m2 2 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对表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对表内数值进行修正。

内数值进行修正 ⑴ ⑴ 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标准表不同墙体类别及厚度的修正:标准表5.2.9-25.2.9-2⑵⑵ 自承重墙修正:取限值的自承重墙修正:取限值的1.251.25倍⑶⑶ 局部突出结构修正:取局部突出结构修正:取1/31/3限值⑷⑷ 标准标准5.2.75.2.7条需要提供承载力的墙体的修正:条需要提供承载力的墙体的修正:0.80.8倍限值⑸ ⑸ 楼屋盖类型的修正: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楼屋盖类型的修正: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时,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架或钢木屋架时,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0.70.7 ⑹ ⑹ 内纵墙数量对房屋宽度的修正:有一道同样厚度内纵墙数量对房屋宽度的修正:有一道同样厚度的内纵墙时可取的内纵墙时可取1.41.4倍,倍,2 2道时取道时取1.81.8倍n修正系数修正系数 ⑺ ⑺ 墙体开洞率的修正:墙体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墙体开洞率的修正:墙体的门窗洞所占的水平截面面积率积率λλA A,横墙与,横墙与2525%或纵墙与%或纵墙与5050%相差较大时,可分%相差较大时,可分别按(别按(0.25/0.25/λλA A) )和(和(0.50/0.50/λλA A ) )换算。

换算⑻ ⑻ 材料强度的修正材料强度的修正: :砂浆强度等级为砂浆强度等级为M7.5M7.5时,按表中数时,按表中数据内插取值据内插取值⑼ ⑼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修正:当层高较大或楼层楼层重力重力荷载代表值的修正:当层高较大或楼层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荷载代表值g gE E与与12.0kN/m12.0kN/m2 2相差较多时,表中数值需乘相差较多时,表中数值需乘以(以(12.0/12.0/g gE E)n修正系数修正系数 ⑴ ⑴ 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⑵ ⑵ 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⑶ ⑶ 同一楼层内各横墙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同一楼层内各横墙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可相应折算n几点说明几点说明 n 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房屋层数和高度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时:⑴ ⑴ 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足抗震鉴定要求⑵ ⑵ 仅易损非结构构件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主体结构抗震仅易损非结构构件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主体结构抗震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需要对不满足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处理承载力满足要求,但需要对不满足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处理⑶ ⑶ 房屋高宽比大于房屋高宽比大于3 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4m,,综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加固处理综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加固处理⑷ ⑷ 多项明显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多项明显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⑸ ⑸ 进行第二级鉴定进行第二级鉴定第一级鉴定结果 n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房屋层数和高度超过鉴定标准的要求时:⑴ ⑴ 减少层数后进行鉴定;减少层数后进行鉴定;⑵ ⑵ 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后进行鉴定;改变使用用途,降低设防类别后进行鉴定;⑶ ⑶ 高度超层数不超,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要求进行鉴定;高度超层数不超,提高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要求进行鉴定;⑷ ⑷ 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房屋超出规定限值一层和3m3m以内时,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

高度的相关要求 ⑸ ⑸ 改变结构体系,仅进行必要的抗震构施措施检查,为加固设计改变结构体系,仅进行必要的抗震构施措施检查,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提供依据第一级鉴定结果 第一级鉴框图 A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鉴定 n A A类房屋的第二级鉴定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类房屋的第二级鉴定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并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进行第二级鉴定,并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况,分别采用(最弱)(最弱)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最弱)(最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最弱)(最弱)墙段综合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指数大于等于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指数大于等于1.01.0时,应评定为满足时,应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小于抗震鉴定要求;当小于1.0 1.0 时,应要求对房屋采取加固或时,应要求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其他相应措施n 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7 7、、8 8、、9 9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可按鉴定标准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可按鉴定标准B B类房屋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验算,验算时应按规定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进行验算,验算时应按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

估算构造的影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现有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现有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但横墙间距和房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但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房屋,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房屋,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级鉴定,又称二二( (甲甲) )级鉴定级鉴定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 ββi——第第i 楼层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A Ai— 第第i 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在层高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在层高1/21/2处净截面积的总面积,其处净截面积的总面积,其中不包括高宽比大于中不包括高宽比大于4 4的墙段截面面积;的墙段截面面积;A Ab bi— 第第i 楼层建筑平面面积;楼层建筑平面面积;ξξ0 0i——第第i 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按抗震鉴定标准附楼层纵向或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按抗震鉴定标准附录录B B采用;采用;λλ— 烈度影响系数;烈度影响系数;6 6、、7 7、、8 8、、9 9度时,分别按度时,分别按0.70.7、、1.01.0、、1.51.5和和2.52.5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0.15g和和0.30g0.30g,分别按,分别按1.251.25和和2.02.0采用。

当场地处于抗震鉴定标准采用当场地处于抗震鉴定标准4.1.3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尚应乘以增大系数段时,尚应乘以增大系数1.11.1~1.61.65.2.13)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现有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现有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二( (乙乙) )级鉴定级鉴定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ββi—— 第第i 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ψψ1——体系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ψψ2——局部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5.2.14) 项目项目不符合的程度不符合的程度影响范围影响范围房屋高宽比房屋高宽比ηη2.22.2<<ηη<<2.62.62.62.6<<ηη<<3.03.00.850.850.750.75上部上部1/31/3楼层楼层上部上部1/31/3楼层楼层横墙间距横墙间距超过表超过表5.2.25.2.2最大值在最大值在4m4m以内以内0.900.901.001.00楼层的楼层的墙段的墙段的错层高度错层高度>>0.5m0.5m0.900.90错层上下错层上下立面高度变化立面高度变化超过一层超过一层0.900.90所有变化的楼层所有变化的楼层相邻楼层的墙体刚度比相邻楼层的墙体刚度比λλ2 2<<λ λ <<3 3λλ>>3 30.850.850.750.75刚度小的楼层刚度小的楼层刚度小的楼层刚度小的楼层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比规定少比规定少1515%以内%以内比规定少比规定少1515%~%~2525%%0.900.900.800.80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圈梁布置和构造圈梁布置和构造屋盖外墙不符合屋盖外墙不符合楼盖外墙一道不符合楼盖外墙一道不符合楼盖外墙二道不符合楼盖外墙二道不符合内墙不符合内墙不符合0.700.700.900.900.800.800.900.90顶层顶层缺圈梁的上、下楼层缺圈梁的上、下楼层所有楼层所有楼层不满足的上、下楼层不满足的上、下楼层表表5.2.14-1 5.2.14-1 体系影响系数值体系影响系数值 几点说明n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由表5.2.14.15.2.14.1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最好加权平均值。

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最好加权平均值n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0.4M0.4时,尚应乘以时,尚应乘以0.90.9;;n丙类设防的房屋当有构造柱或芯柱时,尚可根据满足丙类设防的房屋当有构造柱或芯柱时,尚可根据满足B B类类建筑相关规定的程度乘以建筑相关规定的程度乘以1.01.0~~1.21.2的系数;的系数;n乙类设防的房屋,当构造柱或芯柱不符合规定时,尚应乘乙类设防的房屋,当构造柱或芯柱不符合规定时,尚应乘以以0.80.8~~0.950.95的系数 n单项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或不符合的项目超过3项单项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或不符合的项目超过3项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表表5.2.14-2 5.2.14-2 局部影响系数值局部影响系数值项目项目不符合的程度不符合的程度影响范围影响范围 墙体局部尺寸墙体局部尺寸比规定少比规定少10%10%以内以内比规定少比规定少10%10%~~20%20%0.950.950.900.90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楼梯间等大梁楼梯间等大梁的支承长度的支承长度l370mm370mm<<l<<490mm490mm0.800.800.700.70该楼层的该楼层的该墙段的该墙段的出屋面小房间出屋面小房间0.330.33出屋面小房间出屋面小房间支承悬挑结构构件的承重墙体支承悬挑结构构件的承重墙体0.800.80该楼层和墙段该楼层和墙段房屋尽端设过街楼或楼梯间房屋尽端设过街楼或楼梯间0.800.80该楼层和墙段该楼层和墙段有独立砌体柱承重的房屋有独立砌体柱承重的房屋柱顶有拉结柱顶有拉结柱顶无拉结柱顶无拉结0.800.800.600.60楼层、柱两侧相邻墙段楼层、柱两侧相邻墙段楼层、柱两侧相邻墙段楼层、柱两侧相邻墙段 n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由表5.2.14-25.2.14-2各项系数中的各项系数中的最小值最小值确定。

确定n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相应措施 n注意局部影响系数的影响范围注意局部影响系数的影响范围几点说明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实际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实际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当最弱的楼层综合抗震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当最弱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能力指数小于1.01.0时,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时,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又称二二( (丙丙) )级鉴定级鉴定 ββcij——第第i 层第层第j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βij——第第i 层第层第j 墙段抗震能力指数;墙段抗震能力指数;A Aij——第第i 层第层第j 墙段在墙段在1/21/2层高处的净截面积;层高处的净截面积;A Abij——第第i 层第层第j 墙段计及楼盖刚度影响的从属面积;墙段计及楼盖刚度影响的从属面积;(5.2.15-1)(5.2.15-2) 刚性楼盖刚性楼盖:由楼层建筑平面面积按墙段的侧移刚度分配::由楼层建筑平面面积按墙段的侧移刚度分配: 墙段抗震能力指数等于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墙段抗震能力指数等于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墙段从属面积计算柔性楼盖柔性楼盖:按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之半计算::按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之半计算: 墙段抗震能力指数墙段抗震能力指数中等刚性楼盖中等刚性楼盖:取上述二者的平均值::取上述二者的平均值: 墙段抗震能力指数墙段抗震能力指数 n考虑扭转效应时,式(考虑扭转效应时,式(5.2.15-15.2.15-1)中尚包括扭转)中尚包括扭转效应系数,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效应系数,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取该墙段不考虑与考虑的规定,取该墙段不考虑与考虑扭转时的内力比。

扭转时的内力比 n墙段的局部影响系数只考虑对验算墙段有影响的墙段的局部影响系数只考虑对验算墙段有影响的项目项目 几点说明 附录B的基准面积率确定的几个假定条件n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层间剪切型为主的结构n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n各层层高和建筑面积相等各层层高和建筑面积相等n各层重力代表荷载值相等(各层重力代表荷载值相等(12kN/m12kN/m2 2))n层内抗震墙基本力学性能一致层内抗震墙基本力学性能一致n标准中的基准面积率表以标准中的基准面积率表以7 7度抗震设防区为准度抗震设防区为准n使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数值进行调整使用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数值进行调整 重力代表荷载值的调整重力代表荷载值的调整 不同砂浆强度等级的调整不同砂浆强度等级的调整 承重墙、自承重墙同时存在的调整承重墙、自承重墙同时存在的调整 通过第一级鉴定的房屋,地震破坏等级为基本完好当通过第一级鉴定的房屋,地震破坏等级为基本完好当次要墙体或附属构件的局部构造要要求有些差距时,或有次要墙体或附属构件的局部构造要要求有些差距时,或有少量承重墙体的承载力和连接略有欠缺,预计其地震破坏少量承重墙体的承载力和连接略有欠缺,预计其地震破坏等级为轻微破坏,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需进行适当维等级为轻微破坏,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需进行适当维修处理。

当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修处理当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1.0时,可根据最时,可根据最弱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按下表估计地震破坏等级弱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按下表估计地震破坏等级地震破坏参考等级地震破坏参考等级结构抗震能力评定与宏观地震破坏大致对应关系破坏等级划分破坏等级划分完好或基本完好完好或基本完好轻微损坏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严重破坏倒倒 塌塌综合能力指数综合能力指数≥1.00≥1.00≥0.90≥0.90≥0.85≥0.85≥0.60≥0.60<<0.600.60 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B类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鉴定基本内容结构核定项目结构核定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横墙间距横墙间距高宽比高宽比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楼梯间布局楼梯间布局不小于不小于6m6m跨大梁支承跨大梁支承楼、屋盖类型楼、屋盖类型承重墙体材承重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料强度等级砖砖砂浆砂浆整体性整体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纵横墙交接处连接纵横墙交接处连接构造柱、芯柱构造柱、芯柱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 n B 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也是主要从房屋高度和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也是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n B B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为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承载类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为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承载力验算两部分,与力验算两部分,与A A类不同抗震承载力验算类不同抗震承载力验算必须进行必须进行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nB B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类房屋主要是针对按照89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是依据要内容是依据8989规范中的有关条文,从鉴定的角度予以归纳、整规范中的有关条文,从鉴定的角度予以归纳、整理而成,并根据需要增补了部分内容,总体上,理而成,并根据需要增补了部分内容,总体上,抗震措施要求和抗震措施要求和抗震验算基本保持与抗震验算基本保持与8989规范相当的水平规范相当的水平n与与8989规范相比,在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方面主要补充如下内容:规范相比,在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方面主要补充如下内容: ⑴ ⑴ 明确乙类设防时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明确乙类设防时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但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3m ⑵ ⑵ 跨度不小于跨度不小于6m6m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的大梁,不宜由独立砖柱支承;乙类设防时不应由独立砖柱支承。

应由独立砖柱支承 ⑶ ⑶ 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间,宜为现浇教学楼、医疗用房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间,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⑷ ⑷ 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墙体墙中部有构造柱的情况,参照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对于墙体墙中部有构造柱的情况,参照20012001规范的规定予以纳入规范的规定予以纳入 n与与A A类房屋相比,类房屋相比,B B类房屋在抗震措施方面的要求更加严类房屋在抗震措施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格,主要表现在: ⑴ ⑴ 适用范围方面,最小砖墙厚度适用范围方面,最小砖墙厚度240240,,取消取消180180厚实心墙、厚实心墙、空心墙、空斗墙等空心墙、空斗墙等 ⑵ ⑵ 材料强度方面,实际砂浆强度等级最低值要求更高材料强度方面,实际砂浆强度等级最低值要求更高 ⑶ ⑶ 整体性方面,增加整体性方面,增加构造柱构造柱(芯柱)的要求,圈梁的设(芯柱)的要求,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更加严格置和构造要求更加严格 ⑷ ⑷ 易损部位方面,对易损部位方面,对楼梯间楼梯间等的要求更加严格等的要求更加严格 n B B类现有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类现有砌体房屋的抗震分析,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规规定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定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当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时,可按震承载力验算;当抗震措施不满足要求时,可按A A类房类房屋第二级鉴定的方法屋第二级鉴定的方法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影响影响,其中,当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不满足相关规定,其中,当构造柱或芯柱的设置不满足相关规定时,体系影响系数尚应根据不满足程度乘以时,体系影响系数尚应根据不满足程度乘以0.80.8~~0.95 0.95 的系数。

当场地处于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尚应乘以增的系数当场地处于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尚应乘以增大系数大系数1.11.1~~1.61.6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n 各层层高相当且较规则均匀的各层层高相当且较规则均匀的B B类多层砌类多层砌体房屋,尚体房屋,尚可可按按A A类房屋第二级鉴定的类房屋第二级鉴定的规定采用规定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其中,公式指数的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验算其中,公式(5.2.13)(5.2.13)中的中的烈度影响系数,烈度影响系数,6 6、、7 7、、8 8、、9 9度时应分别度时应分别按按0.70.7、、1.01.0、、2.02.0和和4.04.0采用,设计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0.15g和和0.30g0.30g时应分别按时应分别按1.51.5和和3.03.0采用B类房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实例 某小学教学楼建造于某小学教学楼建造于19651965年,三层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楼、屋年,三层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楼、屋盖均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层高盖均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层高3.2m3.2m,总高,总高9.75m9.75m,一、二层砂浆,一、二层砂浆强度等级强度等级M2.5M2.5、三层、三层M1M1,砖强度等级,砖强度等级MU7.5MU7.5。

外墙为外墙为360mm360mm厚实心砖厚实心砖墙,内墙为墙,内墙为240mm240mm厚实心砖墙地处厚实心砖墙地处8 8度区(度区(0.2g0.2g),采用外加圈梁、),采用外加圈梁、构造柱进行过抗震加固,平面图见下图构造柱进行过抗震加固,平面图见下图 n该房屋按该房屋按A A类进行第一级鉴定,应注意以下问题:类进行第一级鉴定,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 ⑴ 属横墙很少,房屋层数限值应减少两层,高度限值属横墙很少,房屋层数限值应减少两层,高度限值降低降低6m6m;; ⑵ ⑵ 乙类设防,层数限值再减一层,高度限值再降乙类设防,层数限值再减一层,高度限值再降3m3m;; ⑶ ⑶ 乙类设防,应按提高一度核查抗震措施;乙类设防,应按提高一度核查抗震措施; ⑷ ⑷ 横墙较少的乙类教学楼,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横墙较少的乙类教学楼,宜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有构造柱设置要求;屋盖,有构造柱设置要求; ⑸ ⑸ 应考虑已有抗震加固的有利因素应考虑已有抗震加固的有利因素第一级鉴定 第一级鉴定结构核查项目结构核查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满足满足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4 4层层13m(13m(少少2 2层层6m)6m)3 3层层9.75m9.75m满足满足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刚性体系要求刚性体系要求横墙间距横墙间距7m7m((9 9度)度)9m9m不满足不满足高宽比高宽比2.22.29.75/15.69.75/15.6满足满足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满足满足不小于不小于6m6m跨大梁支承跨大梁支承不应独立砖柱不应独立砖柱无独立砖柱无独立砖柱满足满足楼、屋盖类型楼、屋盖类型现浇、装配整体式现浇、装配整体式预制空心板预制空心板不满足不满足承重墙体材承重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料强度等级砖砖MU7.5MU7.5MU7.5MU7.5满足满足砂浆砂浆M1M1M2.5M2.5,,M1M1满足满足整整 体体 性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纵横墙交接处连接纵横墙交接处连接闭合、无削弱闭合、无削弱满足满足构造柱构造柱梯间四角无梯间四角无不满足不满足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内墙无圈梁内墙无圈梁外墙满足,内墙不满足外墙满足,内墙不满足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100mm100mm120mm120mm满足满足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承重的门窗间墙最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小宽度1.5m1.5m0.8m0.8m承重的门窗间墙宽度不承重的门窗间墙宽度不满足,其它满足满足,其它满足 n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⑴ ⑴ 体系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 横墙间距横墙间距 0.90.9 构造柱布置构造柱布置 0.90.9 圈梁布置圈梁布置 0.90.9 ⑵ ⑵ 局部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 墙体局部尺寸墙体局部尺寸 0.80.8(承重门窗洞口间墙体(承重门窗洞口间墙体宽度与要求相差宽度与要求相差50%50%))第二级鉴定 楼层纵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楼楼层层方方向向 (m(m2 2) ) (m(m2 2) )结结论论一一层层横横向向73732 228.28.2 20.00.02362361.1.5 51.1.09090.70.729290.0.8 80.0.6464不不满满足足纵纵向向29.29.0 00.00.02352351.1.5 51.1.12120.70.729290.0.8 80.0.6666不不满满足足二二层层横横向向73732 225.25.27270.00.02362361.1.5 50.0.98980.70.729290.0.8 80.0.5757不不满满足足纵纵向向29.29.21210.00.02352351.1.5 51.1.13130.70.729290.0.8 80.0.6666不不满满足足三三层层横横向向73732 225.25.27270.00.02212211.1.5 51.1.04040.70.729290.0.8 80.0.6161不不满满足足纵纵向向29.29.21210.00.02372371.1.5 51.1.12120.70.729290.0.8 80.0.6565不不满满足足 若上述建筑建造于若上述建筑建造于19981998年,并且大房间四角年,并且大房间四角均有构造柱设置,每层纵横墙均设有圈梁,均有构造柱设置,每层纵横墙均设有圈梁,一、二层砂浆强度等级一、二层砂浆强度等级M5M5、三层、三层M2.5M2.5,砖强,砖强度等级度等级MU10MU10。

n 按按B B类进行鉴定类进行鉴定 第一级鉴定结构核定项目结构核定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满足满足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4 4层层12m(12m(少少2 2层层6m)6m)3 3层层9.75m9.75m满足满足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横墙间距横墙间距7m7m((9 9度)度)9m9m不满足不满足高宽比高宽比1.51.59.75/15.69.75/15.6满足满足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平、立面和墙体布置规则性满足满足楼梯间布局楼梯间布局不在房屋不在房屋尽端和转角尽端和转角在房屋尽端在房屋尽端不满足不满足不小于不小于6m6m跨大梁支承跨大梁支承不应独立砖柱不应独立砖柱无独立砖柱无独立砖柱满足满足楼、屋盖类型楼、屋盖类型现浇、装配整体式现浇、装配整体式预制空心板预制空心板不满足不满足承重墙体材承重墙体材料强度等级料强度等级砖砖MU7.5MU7.5MU10MU10满足满足砂浆砂浆M2.5M2.5M5M5,,M2.5M2.5满足满足整整 体体 性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纵横墙交接处连接纵横墙交接处连接闭合、无削弱闭合、无削弱满足满足构造柱、芯柱构造柱、芯柱梯间四角无梯间四角无楼梯间处不满足楼梯间处不满足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内外均圈梁内外均圈梁满足满足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楼、屋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100mm100mm120mm120mm满足满足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宽度1.5m1.5m0.8m0.8m承重的门窗间墙宽度承重的门窗间墙宽度不满足,其它满足不满足,其它满足 n采用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方法进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且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且验算时根据抗震措验算时根据抗震措施不满足程度考虑整体影响系数施不满足程度考虑整体影响系数0.8550.855((0.9*0.950.9*0.95)、局部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0.80.8;;n若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验算,若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进行验算,公式公式(5.2.13)(5.2.13)中的烈度影响系数按中的烈度影响系数按2.02.0采用。

采用抗震承载力验算 一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 二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 三层墙体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 楼层纵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值楼层楼层方向方向(m(m2 2) )(m(m2 2) )结论结论一层一层横向横向73273228.228.20.01800.01802.02.01.071.070.8550.8550.80.80.730.73不满足不满足纵向纵向29.029.00.01870.01872.02.01.061.060.8550.8550.80.80.720.72不满足不满足二层二层横向横向73273225.2725.270.01800.01802.02.00.960.960.8550.8550.80.80.660.66不满足不满足纵向纵向29.2129.210.01870.01872.02.01.071.070.8550.8550.80.80.730.73不满足不满足三层三层横向横向73273225.2725.270.01430.01432.02.01.211.210.8550.8550.80.80.830.83不满足不满足纵向纵向29.2129.210.01620.01622.02.01.231.230.8550.8550.80.80.840.84不满足不满足 n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n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一级鉴定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一级鉴定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二级鉴定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二级鉴定n B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n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实例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实例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 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⑴ ⑴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不超过1010层层;;⑵ ⑵ B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适用的最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下表(参考大高度应符合下表(参考8989规范的规定),结构类型规范的规定),结构类型不包括筒体结构。

不包括筒体结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烈烈 度度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同非抗震同非抗震设设 计计555545452525框架框架- -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1201201001005050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1201201001006060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支抗震墙结构1201201001008080不应采用不应采用 n 1 1 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仅有少量微小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锈蚀 2 2 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或与框架脱开 3 3 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应依据其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 ⑴⑴ 6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度时,应检查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⑵⑵ 7度时,除第度时,除第1款外,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款外,尚应检查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框架跨数及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的连接构造 ⑶⑶ 8、、9度时,除第度时,除第1、、2款外,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款外,尚应检查梁、柱的配筋,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材料强度,各构件间的连接,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短柱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分布,使用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钢筋混凝土房屋检查的具体项目 n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应按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理性、结构构件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和横向箍筋的配置和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以及构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n当当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当仅有出入口、人流通道处的填充墙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墙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鉴 定 方 法 n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两级鉴定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两级鉴定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除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除9 9度外应允许不进度外应允许不进行抗震验算而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行抗震验算而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和鉴定要求和9 9度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在第二度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屈服强度系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级鉴定中采用屈服强度系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做出判断法做出判断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两级抗震鉴定 n 第一级鉴定强调了梁、柱的连接形式和第一级鉴定强调了梁、柱的连接形式和跨数,混合跨数,混合承重承重体系的连接构造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问体系的连接构造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问7 7度度ⅢⅢ、、ⅣⅣ类场地类场地和和8 8、、9 9度时,增加了规则性要求和配筋构造要求;度时,增加了规则性要求和配筋构造要求;n 第二级鉴定分三种情况进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的分析判第二级鉴定分三种情况进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的分析判断屈服强度系数是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该断。

屈服强度系数是结构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该方法以震害为依据,通过震害实例验算的统计分析得到,方法以震害为依据,通过震害实例验算的统计分析得到,设计规范用来控制结构的倒塌,对评估现有建筑破坏程度设计规范用来控制结构的倒塌,对评估现有建筑破坏程度有较好的可靠性在第二级鉴定中,构造影响系数的取值有较好的可靠性在第二级鉴定中,构造影响系数的取值对材料强度等级和纵向钢筋不作要求,其他构造要求用结对材料强度等级和纵向钢筋不作要求,其他构造要求用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来体现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来体现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两级抗震鉴定 A A类:逐级鉴定,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类:逐级鉴定,一级符合要求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除9 9度外)度外) n与与A A类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相同的是,同样强调了梁、类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相同的是,同样强调了梁、柱的连接形式和跨数,混合承重体系的连接构造和填柱的连接形式和跨数,混合承重体系的连接构造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问题,以及规则性要求和配筋充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问题,以及规则性要求和配筋构造要求构造要求nB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所属的抗震等级进行结构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所属的抗震等级进行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并应通过布置和构造检查,并应通过内力调整进行抗震承载力内力调整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或按照;或按照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计入构造影响对综合类钢筋混凝土房屋计入构造影响对综合抗震能力进行评定。

抗震能力进行评定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两级抗震鉴定 B B类:结构布置、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类:结构布置、构造检查和抗震承载力两级鉴定、缺一不可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结构体系、结构材料实际强度、结构构件的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配置、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向箍筋的配置、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检查内容见下页表:拉接构造,检查内容见下页表:说明:整体性连接构造中,说明:整体性连接构造中,6 6度和度和7 7度度ⅠⅠ、、ⅡⅡ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类场地时,只判断是否满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足非抗震设计要求其中,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7070年代的规范检年代的规范检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查,但乙类建筑需要检查柱的配筋7 7度度ⅢⅢ、、ⅣⅣ类场地和类场地和8 8、、9 9度时,要检度时,要检查纵筋、箍筋等,查纵筋、箍筋等,9 9度时要检查轴压比框架度时要检查轴压比框架- -抗震墙中抗震墙的构造要抗震墙中抗震墙的构造要求,是参照求,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GBJ11-89设计规范提出的。

设计规范提出的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 鉴定项目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建筑类别建筑类别房屋总高度房屋总高度/ /层数层数结构结构体系体系框架体系(双向?非单跨?)框架体系(双向?非单跨?)8 8、、9 9度时规则性要求度时规则性要求楼屋盖的长宽比楼屋盖的长宽比8 8度时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度时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强度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结构构件构件纵向纵向钢筋钢筋和横和横向箍向箍筋的筋的配置配置6 6度和度和7 7度度ⅠⅠ、、ⅡⅡ类场地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类场地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6 6度乙类框架的中柱、边柱、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度乙类框架的中柱、边柱、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8 8、、9 9度梁两端箍筋间距度梁两端箍筋间距7 7度度ⅢⅢ、、ⅣⅣ类场地和类场地和8 8、、9 9 度时的框架柱箍筋加密、短柱度时的框架柱箍筋加密、短柱箍筋、角柱最小配筋率、其他柱最小配筋率箍筋、角柱最小配筋率、其他柱最小配筋率7 7度以上乙类设防,框架柱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度以上乙类设防,框架柱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8 8、、9 9度框架度框架- -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柱截面宽度柱截面宽度(mm)(mm)9 9度框架柱轴压比度框架柱轴压比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 项目项目6 6度度乙类建筑乙类建筑7 7度度ⅢⅢ、、ⅣⅣ类场地类场地8 8度度9 9度度中柱、边中柱、边柱柱 纵纵 筋筋总配筋总配筋≥≥0.5%0.5%拉筋拉筋≥≥0.2%0.2%总配筋总配筋≥≥0.6%0.6%总配筋总配筋≥≥0.8%0.8%角柱纵筋角柱纵筋总配筋总配筋≥≥0.7%0.7%拉筋拉筋≥≥0.2%0.2%总配筋总配筋≥≥0.8%0.8%总配筋总配筋≥≥1.0%1.0%柱上、下柱上、下端端 箍箍 筋筋φ6@200φ6@200φ6@200φ6@200φ8@150φ8@150梁端箍筋梁端箍筋间间 距距同非抗震设计同非抗震设计@200@200@150@150短柱全高短柱全高箍箍 筋筋同非抗震设计同非抗震设计φ8@150φ8@150φ8@100φ8@100柱截面柱截面宽宽 度度不宜小于不宜小于300mm300mm300mm300mm400mm(Ⅲ400mm(Ⅲ、、ⅣⅣ类类场地场地) )400mm400mm n符合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符合上述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行第二级鉴定;但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且应对房屋采取定,但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且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⑴⑴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及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乙类的单跨框架结构。

⑵⑵8 8、、9 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C13⑶⑶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⑷⑷仅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有关仅女儿墙、门脸、楼梯间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不符合有关要求⑸⑸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 A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可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可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按标准第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按标准第3.0.53.0.5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计算时构件组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计算时构件组合内力设计值不做调整;尚可按本节的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合内力设计值不做调整;尚可按本节的规定估算构造的影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响,由综合评定进行第二级鉴定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第二级鉴定 n 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方法: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方法: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分别选择下列平面结构:级鉴定时,应分别选择下列平面结构:⑴ ⑴ 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

应至少在两个主轴方向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⑵ ⑵ 框架结构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时,除应符合本条第框架结构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 1款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连接处的平面结构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连接处的平面结构⑶ ⑶ 有明显扭转效应时,除应符合本条第有明显扭转效应时,除应符合本条第1 1款的规定外,尚款的规定外,尚应选取计入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应选取计入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第二级鉴定 ββ——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ψψ1——体系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ψψ2 2——局部影响系数;局部影响系数;ξξ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V Vy——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V Vy y——楼层弹性地震剪力;楼层弹性地震剪力;(6.2.11-1)(6.2.11-2) 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等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等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⑴ ⑴ 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时,可取的规定时,可取1.41.4。

⑵ ⑵ 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6.36.3节节B B类建筑(类建筑(8989规范)的规定时,可取规范)的规定时,可取1.251.25⑶ ⑶ 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1.01.0⑷ ⑷ 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0.8⑸⑸ 当部分构造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而部分构造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当部分构造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而部分构造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时,可在时,可在0.80.8~~1.01.0之间取值;之间取值;⑹ ⑹ 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0.8~~1.01.0通常宜考虑新旧部分不能完全共同发挥效果而取小于通常宜考虑新旧部分不能完全共同发挥效果而取小于1.01.0的影响系数)的影响系数)体系影响系数 可根据局部构造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采用下列可根据局部构造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采用下列三项系数选定后的最小值:三项系数选定后的最小值:⑴ ⑴ 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取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框架,取0.80.8~~0.950.95。

⑵ ⑵ 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0.70.7~~0.950.95⑶ ⑶ 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表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表6.2.1-16.2.1-1的规定值,可的规定值,可按超过的程度,取按超过的程度,取0.60.6~~0.90.9 局部影响系数只乘以有关的平面框架,即与承重砌体结构局部影响系数只乘以有关的平面框架,即与承重砌体结构相连的平面框架、有填充墙的平面框架或楼屋盖长宽比超过相连的平面框架、有填充墙的平面框架或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规定时其中部的平面框架规定时其中部的平面框架局部影响系数 n 对规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按对规则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3.0.53.0.5条的规定条的规定计算,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计算,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01.0;;n 对考虑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对考虑扭转影响的边榀结构,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规定的方法计算。

规定的方法计算n 当场地处于当场地处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4.1.34.1.3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地震作用尚应乘以增大系条规定的不利地段时,地震作用尚应乘以增大系数数1.11.1~~1.61.6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计算结构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时,与计算结构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时,与8989规范系列的设规范系列的设计规范相应取结构构件现有截面尺寸、现有配筋和材计规范相应取结构构件现有截面尺寸、现有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具体见标准附录料强度标准值计具体见标准附录C C∑∑V Vcycy——框架柱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框架柱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V Vmymy——砖填充墙框架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砖填充墙框架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V Vwywy——抗震墙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抗震墙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楼层的现有受剪承载力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可评定为满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要求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要求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措施:⑴ ⑴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1.0的结构。

的结构⑵ ⑵ 按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3.0.5.3.0.5.条规条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并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一般情况采用前者,当前者不适用时,需采用后者一般情况采用前者,当前者不适用时,需采用后者鉴 定 结 果 n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⑴ ⑴ 基本是依据基本是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GBJ11-89的规定进行综的规定进行综合调整而成:抗震等级、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合调整而成:抗震等级、结构体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墙实际达到的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墙实际达到的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为C20C20,一级的框架梁、,一级的框架梁、柱和节点定为柱和节点定为C30C30)、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对框架柱的配筋)、框架梁的配筋与构造、对框架柱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抗震墙墙板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框架-抗震墙的与构造要求、抗震墙墙板的配筋与构造要求、框架-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填充墙的要求等等;墙板配筋与构造、填充墙的要求等等;⑵ ⑵ 抗震墙加强部位的规定吸纳抗震墙加强部位的规定吸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20011-2001GB20011-2001对加强部位放松的要求而规定。

对加强部位放松的要求而规定⑶ ⑶ 对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对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采用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范》》GB50010GB50010的要求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 鉴定项目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建筑类别建筑类别房屋总高度房屋总高度/ /层数层数结构结构体系体系框架体系框架体系规则性要求规则性要求框架结构梁柱截面、柱轴压比框架结构梁柱截面、柱轴压比框剪结构抗震墙布置框剪结构抗震墙布置抗震墙结构布置抗震墙结构布置框支层布置框支层布置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楼、屋盖的长宽比楼、屋盖的长宽比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材料材料强度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 鉴定项目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结构结构构件构件纵向纵向钢筋钢筋和横和横向箍向箍筋的筋的配置配置梁端受拉筋面积梁端受拉筋面积梁端底面和顶面的配筋量比梁端底面和顶面的配筋量比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筋肢距筋肢距梁顶面和底面的通长钢筋梁顶面和底面的通长钢筋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筋肢距箍筋肢距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柱加密区的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柱非加密区的实际箍筋量和箍筋间距柱非加密区的实际箍筋量和箍筋间距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框架节点核芯区内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墙板横向、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墙板横向、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抗震墙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抗震墙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钢筋的接头和锚固钢筋的接头和锚固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 B B类抗震鉴定采用类抗震鉴定采用0101抗规的抗震验算方法,但内力调整系数采抗规的抗震验算方法,但内力调整系数采用用8989抗规值。

抗规值⑴⑴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按的方法进行抗震分析,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3.0.53.0.5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条的规定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⑵⑵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⑶⑶当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第当抗震构造措施不满足第6.3.16.3.1~~6.3.96.3.9条的要求时,可按条的要求时,可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6.26.2节的方法计入构造的节的方法计入构造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影响进行综合评价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 B B类建筑参照类建筑参照A A类建筑进行综合抗震承载能力验算时,其体系类建筑进行综合抗震承载能力验算时,其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墙体边缘构件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等符合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⑴ ⑴ 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当上述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的规定时,可取的规定时,可取1.11.1。

⑵ ⑵ 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的规定时,可取当各项构造均符合本节的规定时,可取1.01.0⑶ ⑶ 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当各项构造均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第第6.26.2节节A A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类房屋鉴定的规定时,可取0.80.8⑷ ⑷ 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以0.80.8~~1.01.0 体系影响系数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实例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采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用黏土砖填充墙,框架下面有箱形基础地下室,框架柱用黏土砖填充墙,框架下面有箱形基础地下室,框架柱嵌固于地下室顶板处,平面布置见下图,层高嵌固于地下室顶板处,平面布置见下图,层高3300mm3300mm,,梁柱楼板混凝土为梁柱楼板混凝土为C14C14,柱均为,柱均为450mm450mm×450mm450mm(配筋为(配筋为4φ144φ14,箍筋,箍筋φ6φ6间距间距150150),梁),梁250mm250mm×550mm550mm,楼板,楼板160mm160mm厚,每层另外增加面荷载:恒载厚,每层另外增加面荷载:恒载5.0kN/m5.0kN/m2 2 ;活载;活载2.0kN/m2.0kN/m2 2;该工程位于;该工程位于8 8度(度(0.2g0.2g)区,)区,ⅢⅢ类场地。

类场地 该房屋建该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鉴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鉴定类别为类别为A A类,采用类,采用后续设计后续设计使用年限为使用年限为3030年 鉴定项目鉴定项目鉴定标准规定值鉴定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建筑类别建筑类别丙类丙类房屋总高度房屋总高度/ /层数层数4545米,米,1010层层13.213.2米,米,4 4层层满足满足结构结构体系体系框架体系(双向?非单跨?)框架体系(双向?非单跨?)双向、多跨双向、多跨双向、三跨双向、三跨满足满足8 8、、9 9度时规则性要求度时规则性要求满足满足楼屋盖的长宽比楼屋盖的长宽比3.03.02.182.18满足满足8 8度时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度时抗侧力粘土砖填充墙的平均间距1414不满足不满足强度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18C18C14C14不满足不满足结构结构构件构件纵向纵向钢筋钢筋和横和横向箍向箍筋的筋的配置配置6 6度和度和7 7度度ⅠⅠ、、ⅡⅡ类场地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类场地梁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 -6 6度乙类框架的中柱、边柱、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度乙类框架的中柱、边柱、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 -8 8、、9 9度梁两端箍筋间距度梁两端箍筋间距200200250250不满足不满足7 7度度ⅢⅢ、、ⅣⅣ类场地和类场地和8 8、、9 9 度时的框架柱箍筋加密、短柱度时的框架柱箍筋加密、短柱箍筋、角柱最小配筋率、其他柱最小配筋率箍筋、角柱最小配筋率、其他柱最小配筋率柱柱φ8-100φ8-100((550550))角柱配筋率角柱配筋率0.8%0.8%其他柱配筋率其他柱配筋率0.6%0.6%没有加密区没有加密区不满足不满足7 7度以上乙类设防,框架柱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度以上乙类设防,框架柱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8 8、、9 9度框架度框架- -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抗震墙的墙板配筋与构造- -柱截面宽度柱截面宽度(mm)(mm)300300450450满足满足9 9度框架柱轴压比度框架柱轴压比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局部易掉落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楼梯间非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满足满足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构造不满足不满足                                     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第二级鉴定 层号层号柱子柱子编号编号X X向(向(kNkN))楼层现楼层现有受剪有受剪承载力承载力楼层弹楼层弹性地震性地震剪力剪力楼层屈楼层屈服强度服强度系系 数数楼层体楼层体系影响系影响系系 数数楼层局楼层局部影响部影响系系 数数楼层综合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指数指数V Vcy1cy1V Vcy2cy2V VcycyV Vy yV Ve eεεy yψψ1 1ψψ2 2ββ1 11 1149.5149.5106.2106.2106.2106.22 2154.2154.2127.2127.2127.2127.23 3154.2154.2124.0124.0124.0124.042004200286028601.51.50.80.80.70.70.80.82 21 1142.0142.092.992.992.992.92 2154.2154.2114.9114.9114.9114.93 3152.5152.5110.9110.9110.9110.942804280250025001.71.70.80.80.70.71.01.03 31 1134.6134.676.776.776.776.72 2142.6142.695.895.895.895.83 3141.4141.491.691.691.691.637703770196019601.91.90.80.80.70.71.11.14 41 1127.0127.057.757.757.757.72 2131.7131.769.969.969.969.93 3130.3130.366.266.266.266.227702770119011902.32.30.80.80.70.71.31.3 层号层号柱子柱子编号编号Y Y向(向(kNkN))楼层现楼层现有受剪有受剪承载力承载力楼层弹楼层弹性地震性地震剪力剪力楼层屈楼层屈服强度服强度系系 数数楼层体楼层体系影响系影响系系 数数楼层局楼层局部影响部影响系系 数数楼层综合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指数指数V Vcy1cy1V Vcy2cy2V VcycyV Vy yV Ve eεεy yψψ1 1ψψ2 2ββ1 11 1149.5149.5106.2106.2106.2106.22 2154.2154.2127.2127.2127.2127.23 3154.2154.2124.0124.0124.0124.04170417026000260001.61.60.80.80.70.70.90.92 21 1142.0142.092.992.992.992.92 2154.2154.2114.9114.9114.9114.93 3152.5152.5110.9110.9110.9110.942504250228022801.91.90.80.80.70.71.01.03 31 1134.6134.676.776.776.776.72 2142.6142.695.895.895.895.83 3141.4141.491.691.691.691.637403740179017902.12.10.80.80.70.71.21.24 41 1127.0127.057.757.757.757.72 2131.7131.769.969.969.969.93 3130.3130.366.266.266.266.227502750112011202.52.50.80.80.70.71.41.4 n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n A A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的抗震鉴定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的抗震鉴定 A A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第一级鉴定第一级鉴定 A A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第二级鉴定第二级鉴定n B B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抗震鉴定抗震鉴定n 内框架与底框砖房抗震鉴定实例内框架与底框砖房抗震鉴定实例内框架与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 n 内框架砖房指内部为框架承重、外部为砖墙承重的内框架砖房指内部为框架承重、外部为砖墙承重的房屋,包括内部为单排柱到顶、多排柱到顶的多层内房屋,包括内部为单排柱到顶、多排柱到顶的多层内框架房屋以及仅底层为内框架而上部各层为砖墙的底框架房屋以及仅底层为内框架而上部各层为砖墙的底层内框架房屋。

层内框架房屋n 底层框架砖房指底层框架砖房指底层为框架底层为框架承重而上部各层为砖墙承重而上部各层为砖墙承重的多层房屋承重的多层房屋n 这两类结构这两类结构不适用于乙类建筑不适用于乙类建筑 适 用 范 围 内框架砖房内框架砖房的抗侧力构件主要是砖墙,砖墙破裂后,刚的抗侧力构件主要是砖墙,砖墙破裂后,刚度降低,房屋侧向变形加大,部分地震剪力开始转移到度降低,房屋侧向变形加大,部分地震剪力开始转移到钢筋混凝土框架,大部分地震剪力将由框架承担,当超钢筋混凝土框架,大部分地震剪力将由框架承担,当超过框架的承载力时,框架将会破坏,这类混合结构,在过框架的承载力时,框架将会破坏,这类混合结构,在地震时被各个击破地震时被各个击破内框架砖房震害特征 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砖房上部抗侧移刚度大,底层抗侧移刚度相对减上部抗侧移刚度大,底层抗侧移刚度相对减少,抗震性能差地震作用下,房屋的侧移将集中发生在少,抗震性能差地震作用下,房屋的侧移将集中发生在相对柔弱的底层,过量的侧移引起底层的严重破坏表现相对柔弱的底层,过量的侧移引起底层的严重破坏表现为为“上轻下重上轻下重”如果底层过度加强,则导致薄弱层转移。

如果底层过度加强,则导致薄弱层转移至二层,引起砖墙的破坏至二层,引起砖墙的破坏 底层内框架砖房底层内框架砖房的结构特征是头重脚轻,上刚下柔,而底的结构特征是头重脚轻,上刚下柔,而底层外刚内柔,地震时,上部各层与底层振动不协调,加重层外刚内柔,地震时,上部各层与底层振动不协调,加重了震害,同时当底层采用内框架砖房时,砌体外纵墙由于了震害,同时当底层采用内框架砖房时,砌体外纵墙由于过量侧移引起的平面外弯曲破坏或纵向剪切破坏而发生崩过量侧移引起的平面外弯曲破坏或纵向剪切破坏而发生崩塌,破坏更为严重塌,破坏更为严重底层框架砖房震害特征 n 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砖墙体应符合砖墙体应符合多层砌体房屋的有关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有关规定⑵ ⑵ 混凝土构件应符合混凝土构件应符合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规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规定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对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横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砂浆强对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横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应重点检查,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设防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应重点检查,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设防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烈度重点检查下列薄弱部位: ⑴⑴ 底层框架和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类型及底层框架和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类型及底层与第底层与第二层的侧移刚度比二层的侧移刚度比、结构平面质量和刚度分布及墙体(包、结构平面质量和刚度分布及墙体(包括填充墙)等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均匀对称性。

括填充墙)等抗侧力构件布置的均匀对称性 ⑵⑵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窗间墙宽度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窗间墙宽度 ⑶⑶ 7~9 度设防时,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度设防时,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构造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检查的具体项目 n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墙体应按房屋高度和层数、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墙体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之间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材料的实际强度、结构构件之间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局部易损易倒部位构件自身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以及墙体和框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靠性以及墙体和框架抗震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对整幢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n当当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或底部框架砖房的上下刚度比不符合房屋层数超过规定或底部框架砖房的上下刚度比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仅有出入口和人;当仅有出入口和人流通道处的女儿墙等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流通道处的女儿墙等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震鉴定要求鉴 定 方 法 n 对对A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应砖房,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两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两级评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级评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应规定时,应评为满足抗震评为满足抗震鉴鉴定要求;不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除要求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情况外,应应在第二级鉴定采用屈服强度系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在第二级鉴定采用屈服强度系数和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的方法,计法,计入构造影响做出判断入构造影响做出判断n对对B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应砖房,应根据所属的抗震等级和根据所属的抗震等级和构造柱设置等进行结构布置和构造柱设置等进行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并构造检查,并应通过内力调整应通过内力调整进行抗震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或承载力验算,或按照按照A A类房屋计入构造影响对综合类房屋计入构造影响对综合抗震能力进行抗震能力进行评定n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应分别符合多层砌体房屋和多层钢筋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应分别符合多层砌体房屋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规定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规定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两级抗震鉴定 A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第一级鉴定 A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第一级鉴定基本内容结构核查项目结构核查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底层和第二层侧移刚度比底层和第二层侧移刚度比底层结构、过渡层墙体布置底层结构、过渡层墙体布置轴压比限值轴压比限值纵向窗间墙的宽度纵向窗间墙的宽度材材 料料强度等级强度等级砖、砂浆砖、砂浆混凝土混凝土整整 体体 性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楼盖的整体性楼盖的整体性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构造柱的布置构造柱的布置大梁的支承长度大梁的支承长度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 n 现有房屋的最大高度和层数宜符合表现有房屋的最大高度和层数宜符合表7.2.17.2.1的规定,超过时应的规定,超过时应提高对综合抗震能力的要求或提出采取改变结构体系等减灾措提高对综合抗震能力的要求或提出采取改变结构体系等减灾措施。

施n A A类房屋适用的房屋最大总高度及层数较类房屋适用的房屋最大总高度及层数较B B类房屋略有放宽,类房屋略有放宽, 180mm180mm墙承重时只能用于底层框架房屋的上部各层由于这种墙墙承重时只能用于底层框架房屋的上部各层由于这种墙体稳定性较差,故适用的高度一般降低体稳定性较差,故适用的高度一般降低6m6m,, 层数降低二层当层数降低二层当现有房屋比表现有房屋比表7.2.17.2.1的规定多一层或的规定多一层或3m3m时,即使符合第一级鉴定时,即使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也要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规范方法进行验算对的各项规定,也要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规范方法进行验算对于早年建造的(新建工程已经不能采用)底层内框架砖房,应于早年建造的(新建工程已经不能采用)底层内框架砖房,应通过鉴定予以更新,暂时仍需使用的,应通过鉴定予以更新,暂时仍需使用的,应加固成为底部框架加固成为底部框架- -抗抗震墙上部砖砌体房屋震墙上部砖砌体房屋房屋的最大高度和层数 表7 7.2.1 A.2.1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最大高度(m)(m)和层数限值房屋类别房屋类别墙体墙体厚度厚度(mm)(mm)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高高度度层层数数底层框架底层框架砖砖 房房≥≥2402401919六六1919六六1616五五1010三三1801801313四四1313四四1010三三7 7二二底层内框底层内框架架 砖砖 房房≥≥2402401313四四1313四四1010三三1801807 7二二7 7二二7 7二二多排柱内多排柱内框架砖房框架砖房≥≥2402401818五五1717五五1515四四8 8二二单排柱内单排柱内框架砖房框架砖房≥≥2402401616四四1515四四1212三三7 7二二 ⑴ ⑴ 抗抗震震墙墙横横墙墙最最大大间间距距::基基本本上上与与设设计计规规范范相相同同,,在在装装配配式式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楼楼、、屋屋盖盖时时其其要要求求略略有有放放宽宽,,但但不不能能用用于于木木楼盖的情况。

楼盖的情况表表7.2.2 A7.2.2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m)房房 屋屋 类类 型型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2525212119191515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1818181815151111多排柱内框架砖房多排柱内框架砖房3030303030302020单排柱内框架砖房单排柱内框架砖房1818181815151111结 构 体 系 ⑵⑵ 底底层层和和第第二二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结结构构体体系系鉴鉴定定时时,,针针对对内内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结结构构特特点点,,要要检检查查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以以减减少少地地震震时时的变形集中,并防止薄弱层的转移的变形集中,并防止薄弱层的转移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和和第第二二层层,,在在纵纵横横两两个个方方向向均均应应有有砖砖或或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抗抗震震墙墙,,每每个个方方向向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度的的比比值值,,7 7度度时时不不应应大大于于3.03.0,,8 8、、9 9度度时时不应大于不应大于2.02.0,且均不应小于,且均不应小于1.01.0。

结 构 体 系 ⑶ ⑶ 底底层层结结构构布布置置::底底层层框框架架不不应应为为单单跨跨;;当当底底层层的的墙墙体体在在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不对称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平面布置要均匀对称,不对称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⑷ ⑷ 轴轴压压比比限限值值::在在重重力力荷荷载载下下的的轴轴压压比比,,7 7、、8 8、、9 9度度分分别别不不宜大于宜大于0.90.9、、0.80.8、、0.70.7⑸⑸ 过过渡渡层层墙墙体体布布置置::第第二二层层的的墙墙体体宜宜与与底底层层的的框框架架梁梁对对齐齐,,避免次梁托墙,其实测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第三层避免次梁托墙,其实测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第三层⑹ ⑹ 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的的宽宽度度::检检查查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宽宽度度,,以以减减轻轻地地震震破破坏坏6 6、、7 7、、8 8、、9 9度度时时,,分分别别不不宜宜小小于于0.8m0.8m、、1.0m1.0m、、1.2m1.2m、、1.5m1.5m;;8 8、、9 9时时厚厚度度为为240mm240mm的抗震墙应有墙垛的抗震墙应有墙垛 结 构 体 系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和和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砖砖抗抗震震墙墙,,厚厚度度不不应应小小于于240mm240mm,,砖砖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U7.5MU7.5;;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6 6、、7 7度度时时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2.5M2.5,,8 8、、9 9度度时时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5M5;;框框架架梁梁、、柱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柱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C20。

材料实测强度 ⑴ ⑴ 楼楼盖盖的的整整体体性性: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楼楼盖盖,,8 8、、9 9度度时时应应为为现现浇浇或或装装配配整整体体式式;;6 6、、7 7度度时时可可为为装配式,但应有圈梁装配式,但应有圈梁⑵ ⑵ 圈圈梁梁的的布布置置: :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圈圈梁梁,,应应符符合合标标准准5.2.45.2.4条条第第3 3款款的的规规定定;;采采用用装装配配式式混混凝凝土土楼楼、、屋屋盖盖时时,,尚尚应应符符合合下下列列要要求求::顶顶层层应应有有圈圈梁梁;;6 6度度时时和和7 7度度不不超超过过三三层层时时,,隔隔层层应应有有圈圈梁梁;;7 7度度超超过过三三层层和和8 8、、9 9度度时时,,各各层均应有圈梁层均应有圈梁整体性连接构造 ⑶ ⑶ 构构造造柱柱的的布布置置: :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在在外外墙墙四四角角和和楼楼、、电电梯梯间间四四角角及及大大房房间间内内外外墙墙交交接接处处,,7 7、、8 8度度时时超超过过三三层层和和9 9度度时时,,应应有有构构造造柱柱或或沿沿墙墙高高每每1010皮皮砖砖应应有有2 2φφ6 6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⑷ ⑷ 大大梁梁的的支支承承长长度度: :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大大梁梁在在外外墙墙上上的的支支承长度不应小于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240mm,且应与垫块或圈梁相连且应与垫块或圈梁相连 整体性连接构造 房房屋屋中中易易引引起起局局部部倒倒塌塌的的构构件件、、部部件件及及其其连连接接的的构构造,可按照标准第造,可按照标准第5.25.2节的有关规定鉴定节的有关规定鉴定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上上部部各各层层的的第第一一级级鉴鉴定定,,应应符符合合标标准准5.25.2节节的的有有关关要要求求;;框框架架梁梁、、柱柱的的第第一级鉴定,应符合标准第一级鉴定,应符合标准第6.26.2节的有关要求节的有关要求 局部易损易倒部位的要求 结结构构体体系系满满足足要要求求且且整整体体性性连连接接及及易易引引起起倒倒塌塌部部位位都都良良好好的的房房屋屋,,可可类类似似多多层层砖砖房房((考考虑虑框框架架承承担担了了的的地地震震作作用用,,其其限限值值与与多多层层砖砖房房有有所所不不同同)),,按按横横墙墙间间距距、、房房屋屋宽宽度度及及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强强度度等等级级来来判判断断是是否否满满足足抗抗震震要要求求而而不不进进行行抗抗震震验验算算。

这这主主要要是是根根据据震震害害经经验验及及统统计计分分析析提提出出的的,,以以减减少少鉴鉴定定计计算算的的工工作量房屋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 抗抗震震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和房房屋屋宽宽度度不不超超过过下下列列限限值值时时,,可可不不进进行行抗抗震验算:震验算:⑴ ⑴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上上部部各各层层,,抗抗震震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房屋宽度的限值应按标准第和房屋宽度的限值应按标准第5.2.95.2.9条的有关规定采用条的有关规定采用⑵ ⑵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横横墙墙厚厚度度为为370mm370mm时时的的抗抗震震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和纵纵墙墙厚厚度度为为240mm240mm时时的的房房屋屋宽宽度度,,其其限限值值宜宜按按表表7.2.67.2.6采采用用,,其其他他厚厚度度的的墙墙体体,,表表内内数数值值可可按按墙墙厚厚的的比比例例相相应应换换算算设设计计基基本本地地震震加加速速度度为为0.15g0.15g和和0.30g0.30g时时,,应应按按表表中中数数值值采采用用内插法确定内插法确定房屋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 表表7 7.2.6 .2.6 底层框架砖房第一级鉴定的底层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底层框架砖房第一级鉴定的底层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 (m)m)楼楼层层总总数数6 6 度 度7 7 度 度8 8 度 度9 9 度 度砂  浆  强  度  等  级砂  浆  强  度  等  级M2.5M2.5M5M5M2.5M2.5M5M5M5M5M10M10M5M5M10M10L LB BL LB BL LB BL LB BL LB BL LB BL LB BL LB B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252520201818151514141515151513131111101025252525222220201818151515151515151513131919151512121111141411119 98 82121191916161414121215151414121210109 9171713131111131310108 818181616131312121515121210109 911118 81414101010107 7注:注:L L指指370mm370mm厚横墙的间距限值,厚横墙的间距限值,B B指指240mm240mm厚纵墙的房屋宽度限值。

厚纵墙的房屋宽度限值 ⑶ ⑶ 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房房屋屋的的底底层层,,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和房房屋屋宽宽度度的的限限值值,,可按底层框架砖房的可按底层框架砖房的0.850.85倍采用,倍采用,9 9度时不适用度时不适用⑷⑷ 多多排排柱柱到到顶顶的的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和房房屋屋宽宽度度限限值值,,顶顶层层可可按按本本标标准准第第5.2.95.2.9条条规规定定限限值值的的0.90.9倍倍采采用用,,底底层层可可分分别别按按本本标标准准第第5.2.95.2.9条条规规定定限限值值的的1.41.4倍倍和和1.151.15倍倍采采用用;;其其他他各层限值的调整可用内插法确定各层限值的调整可用内插法确定⑸⑸ 单单排排柱柱到到顶顶砖砖房房的的横横墙墙间间距距和和房房屋屋宽宽度度限限值值,,可可按按多多排柱到顶砖房相应限值的排柱到顶砖房相应限值的0.850.85倍采用房屋抗震承载力简化验算 n 不需进行第二级鉴定而评为不符合鉴定要求的情况不需进行第二级鉴定而评为不符合鉴定要求的情况⑴ ⑴ 横墙间距超过表横墙间距超过表7.2.27.2.2的规定;的规定;⑵ ⑵ 构件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构件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75%75%;;⑶ ⑶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比不符合规定;度比不符合规定;⑷ ⑷ 8 8、、9 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C13;;⑸ ⑸ 仅仅有有非非结结构构构构件件的的构构造造不不符符合合有有关关要要求求((可可只只对对非结构构件局部处理)。

非结构构件局部处理)  n 鉴定方法鉴定方法 直直接接借借用用多多层层砖砖房房和和框框架架结结构构的的方方法法,,使使本本标标准准的的鉴定方法比较协调鉴定方法比较协调⑴ ⑴ 一一般般情情况况下下,,可可采采用用综综合合抗抗震震能能力力指指数数的的方方法法,,使使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可可有有所所简简化化,,还还可可考考虑虑构构造造对对抗抗震震承载力的影响承载力的影响⑵ ⑵ 房房屋屋层层数数超超过过本本标标准准规规定定时时,,应应采采用用现现行行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GB50011GB50011的的方方法法进进行行抗抗震震承承载力验算,并可计入构造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定载力验算,并可计入构造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第二级鉴定 n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采采用用综综合合抗抗震震能能力力指指数数方方法法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上部各层应按标准第上部各层应按标准第5.25.2节的规定进行节的规定进行⑵ ⑵ 底底层层的的砖砖抗抗震震墙墙部部分分,,可可根根据据房房屋屋的的总总层层数数按按照照标标准准第第5.25.2节节的的规规定定进进行行。

其其抗抗震震墙墙基基准准面面积积率率,,应应按按标标准准附附录录B.0.2B.0.2采采用用;;烈烈度度影影响响系系数数,,6 6、、7 7、、8 8、、9 9度度时时,,可可分分别别按按0.70.7、、1.01.0、、1.71.7、、3.03.0采采用用,,设设计计基基本本地地震震加加速速度度为为0.15g0.15g和和0.30g0.30g,分别按,分别按1.351.35和和2.352.35采用⑶ ⑶ 底底层层的的框框架架部部分分,,可可按按标标准准第第6.26.2节节的的规规定定进进行行其其中中,,框框架架承承担担的的地地震震剪剪力力可可按按现现行行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GB50011GB50011有关规定采用有关规定采用( (按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按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n 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采采用用综综合合抗抗震震能能力力指指数数方方法法进进行行第第二二级级鉴鉴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 ⑴ 砖砖墙墙部部分分可可按按照照标标准准5.25.2节节的的规规定定进进行行其其中中,,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不不符符合合第第一一级级鉴鉴定定时时,,其其影影响响系系数数应应该该按按体体系系影影响响系系数数处处理理;;抗抗震震墙墙基基准准面面积积率率,,应应按按标标准准附附录录B.0.3B.0.3采采用用;;烈烈度度影影响响系系数数,,6 6、、7 7、、8 8、、9 9度度时时,,可可分分别别按按0.70.7、、1.01.0、、1.71.7、、3.03.0采采用用,,设设计计基基本地震加速度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0.15g和和0.30g0.30g,分别按,分别按1.351.35和和2.352.35采用。

采用 ⑵ ⑵ 框框架架部部分分可可按按照照标标准准第第6.26.2节节的的规规定定进进行行其其外外墙墙砖砖柱柱((墙墙垛垛))的的现现有有受受剪剪承承载载力力,,可可根根据据对对应应于于重重力力荷荷载载代代表表值值的的砖砖柱柱轴轴向向压压力力、、砖砖柱柱偏偏心心距距限限值值、、砖砖柱柱((包包括括钢钢筋筋))的的截截面面面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计算确定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计算确定 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体体系系影影响响系系数数和和局局部部影影响响系系数数,,除除参参照照多多层层砖砖房房和和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框框架架的的有有关关规规定定确确定定外外,,其其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的的影影响响系系数数由由局局部部影影响响系系数数改改按按整整体体影影响系数对待响系数对待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烈烈度度影影响响系系数数,,取取值值与与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相相同同;;考考虑虑框框架架承承担担一一部部分分地地震震作作用用,,基基准准面面积积率率取取值值不不同同于于多多层层砖砖房房及及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底底层层内内框架砖房框架砖房内内框框架架楼楼层层屈屈服服强强度度系系数数的的具具体体计计算算方方法法,,见见标标准准附附录录C C的说明。

的说明 B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应分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应分别符合标准第别符合标准第5 5章、第章、第6 6章章B B类建筑的有关规定不同点:类建筑的有关规定不同点:不允许使用底层内框架结构不允许使用底层内框架结构))类似于类似于A A类建筑,从结构体系合理性、材料强度、梁柱墙类建筑,从结构体系合理性、材料强度、梁柱墙体等构件自身的构造和连接的整体性、易损易倒的非结构体等构件自身的构造和连接的整体性、易损易倒的非结构构件的局部连接构造等方面和构件承载力加以综合评定构件的局部连接构造等方面和构件承载力加以综合评定对于明显影响抗震安全性的问题,如房屋总高度和底部对于明显影响抗震安全性的问题,如房屋总高度和底部框架房屋的上下刚度比等不符合规定时,应提出加固或减框架房屋的上下刚度比等不符合规定时,应提出加固或减灾处理措施灾处理措施 B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的抗震鉴定 现现有有B B类类内内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抗抗震震鉴鉴定定时时,,特特别别强强调调对对房房屋屋的的高高度度和和层层数数、、横横墙墙的的厚厚度度和和间间距距、、墙墙体体的的砂砂浆浆强强度度等等级级和和砌砌筑筑质质量量、、底底层层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楼楼盖盖类类型型及及底底层层与与第第二二层层的的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结结构构平平面面质质量量和和刚刚度度分分布布及及墙墙体体((包包括括填填充充墙墙))等等抗抗侧侧力力构构件件布布置置的的均均匀匀对对称称性性、、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屋屋盖盖类类型型和和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宽宽度度等等重重点点检检查查;;7 7~9 9度度时时,,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构造。

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和圈梁及其他连接构造 对对B B类类内内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应应根根据据所所属属的的抗抗震震等等级级和和构构造造柱柱设设置置等等进进行行结结构构布布置置和和构构造造检检查查,,并并通通过过内内力力调调整整进进行行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尚尚应应允允许许按按照照A A类类房房屋屋考考虑虑构构造造影影响响,,对对综综合抗震能力进行评定合抗震能力进行评定 B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的抗震鉴定 B类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第一级鉴定基本内容结构核查项目结构核查项目标准规定值标准规定值实际值实际值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外观及内在质量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最大间距底层和第二层侧移刚度比底层和第二层侧移刚度比底层结构、过渡层墙体布置底层结构、过渡层墙体布置轴压比限值轴压比限值纵向窗间墙的宽度纵向窗间墙的宽度梁的搁置长度梁的搁置长度材材 料料强度等级强度等级砖、砂浆砖、砂浆混凝土混凝土整整 体体 性性连接构造连接构造楼屋盖的整体性楼屋盖的整体性圈梁的布置及构造圈梁的布置及构造构造柱的布置及构造构造柱的布置及构造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 1 1、总高度和层数、总高度和层数 内内框框架架和和底底层层框框架架房房屋屋的的高高度度,,需需要要严严格格控控制制,,其其总总高高度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和层数不宜超过表7.3.17.3.1的规定。

的规定表表7.3.1 B7.3.1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最大高度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最大高度(m)(m)和层数限值和层数限值房屋类别房屋类别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框架砖房1919六六1919六六1616五五1111三三多排柱内框架砖房多排柱内框架砖房1616五五1616五五1414四四7 7二二单排柱内框架砖房单排柱内框架砖房1414四四1414四四1111三三不宜采用不宜采用 2 2、结构体系、结构体系 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⑴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表表7.3.2 B7.3.2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m)) 房房 屋屋 类类 型型烈烈 度度6 6度度7 7度度8 8度度9 9度度底层框架底层框架砖砖 房房上部各层上部各层同表同表5.3.3-15.3.3-1砖房部分砖房部分底层底层2525212118181515多排柱内框架砖房多排柱内框架砖房3030303030302020单排柱内框架砖房单排柱内框架砖房同表同表5.3.3-15.3.3-1砖房部分砖房部分 ⑵ ⑵ 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每每个个方方向向的的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度的的比比值值,,7 7度度时时不不应应大大于于3.03.0,,8 8、、9 9度度时时不不应应大于大于2.02.0,且不应小于,且不应小于1.01.0;;⑶ ⑶ 底底层层结结构构布布置置::底底层层在在纵纵横横两两个个方方向向均均应应有有一一定定数数量量的的抗抗震震墙墙,,抗抗震震墙墙宜宜为为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墙墙,,6 6、、7 7度度时时可可为为嵌嵌砌砌于于框框架架间间的的砌砌体体墙墙;;当当底底层层的的墙墙体体在在平平面面布布置置不不对对称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底层框架不应为单跨。

称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底层框架不应为单跨⑷ ⑷ 轴轴压压比比限限值值::框框架架柱柱的的轴轴压压比比,,7 7、、8 8、、9 9度度分分别别不不宜宜大于大于0.90.9、、0.80.8、、0.70.7 ⑸ ⑸ 过过渡渡层层的的墙墙体体布布置置::第第二二层层的的墙墙体体宜宜与与底底层层的的框框架架梁梁对对齐齐,,在在底底层层框框架架柱柱对对应应部部位位应应有有构构造造柱柱,,其其实实测测砂砂浆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第三层强度等级应高于第三层⑹ ⑹ 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宽宽度度::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宽宽度不应小于度不应小于1.5m1.5m⑺ ⑺ 外外墙墙上上梁梁的的搁搁置置长长度度::外外墙墙上上梁梁的的搁搁置置长长度度,,不不应应小于小于300mm300mm,梁应与圈梁连接梁应与圈梁连接 3 3、材料实测强度、材料实测强度 砖砖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U7.5MU7.5;;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6 6、、7 7度度时时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2.5M2.5,,8 8、、9 9度度时时不不应应低低于于M5M5;;框框架架梁梁、、柱柱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不不应应低低于于C20C20,,9 9度时不应低于度时不应低于C30C30。

4 4、整体性连接构造、整体性连接构造 ⑴ ⑴ 楼楼屋屋盖盖的的整整体体性性::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底底层层楼楼盖盖和和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屋屋盖盖,,应应有有现现浇浇或或装装配配整整体体式式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板板,,采采用用装装配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楼层,均应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楼层,均应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⑵ ⑵ 构构造造柱柱的的设设置置::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上上部部,,应应根根据据房房屋屋的的高高度度和和层层数数按按多多层层砖砖房房的的要要求求检检查查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构构造造柱柱设设置置多多层层内内框架砖房的下列部位应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框架砖房的下列部位应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① ① 外墙四角和楼、电梯间四角;外墙四角和楼、电梯间四角; ② ② 6 6度度不不低低于于五五层层时时,,7 7度度不不低低于于四四层层时时,,8 8度度不不低低于于三三层层时时和和9 9度度时时,,抗抗震震墙墙两两端端以以及及内内框框架架梁梁在在外外墙墙的的支支承承处处((无无组组合合柱时);柱时); n 底层框架砖房和多层内框架砖房的抗震验算方法底层框架砖房和多层内框架砖房的抗震验算方法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和和多多层层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抗抗震震验验算算,,可可采采用用底底部部剪剪力力法法,,应应按按现现行行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GB50011GB50011的的规规定定调调整整地地震震作作用用效效应应,,并并按按本本标标准准3.0.53.0.5条规定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条规定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当当抗抗震震构构造造不不满满足足要要求求时时,,可可参参照照本本标标准准第第6.26.2节节的的方方法法对对构构造造的的影影响响进进行行综综合合评评价价。

其其中中,,当当构构造造柱柱的的设设置置不不满满足足本本节节的的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时时,,体体系系影影响响系系数数尚尚应应根据不满足程度乘以根据不满足程度乘以0.80.8~~0.950.95的系数抗震承载力验算 n多层内框架砖房各柱的地震剪力的验算方法多层内框架砖房各柱的地震剪力的验算方法 式中:式中:V Vc c——各柱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各柱的地震剪力设计值; V V——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 ΨΨc c——柱柱类类型型系系数数,,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内内柱柱可可采采用用0.0120.012,,外外墙墙组组合砖柱可采用合砖柱可采用0.00750.0075,无筋砖柱(墙)可采用,无筋砖柱(墙)可采用0.0050.005;; n nb b——抗震横墙间的开间数;抗震横墙间的开间数; n ns s——内框架的跨数;内框架的跨数; λλ——抗抗震震横横墙墙间间距距与与房房屋屋总总宽宽度度的的比比值值 当当小小于于0.750.75时时,,采采用用0.750.75;; ζζ1 1、、ζζ2 2——分别为计算系数,可按表分别为计算系数,可按表7.3.67.3.6采用:采用: ((7.3.67.3.6)) 表表7 7.3.6 .3.6 计算系数计算系数房房 屋屋 总总 层层 数数2 23 34 45 5ζζ1 12.02.03.03.05.05.07.57.5ζζ2 27.57.57.07.06.56.56.06.0 内框架房屋的抗侧力构件有砖墙及钢筋混凝土柱与砖柱组内框架房屋的抗侧力构件有砖墙及钢筋混凝土柱与砖柱组合的混合框架两类构件。

砖墙弹性极限变形较小,在水平力合的混合框架两类构件砖墙弹性极限变形较小,在水平力作用下,随着墙面裂缝的发展,侧移刚度迅速降低;框架则作用下,随着墙面裂缝的发展,侧移刚度迅速降低;框架则具有相当大的延性,在较大变形情况下侧移刚度才开始下降,具有相当大的延性,在较大变形情况下侧移刚度才开始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较缓混合框架各种柱子在地震作用下的抗而且下降的速度较缓混合框架各种柱子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是考虑楼盖水平变形、高阶空间振型及剪承载力验算公式,是考虑楼盖水平变形、高阶空间振型及砖墙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横墙间距、不同层数的大砖墙刚度退化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横墙间距、不同层数的大量算例进行统计得到的量算例进行统计得到的 n外墙砖柱的抗震验算外墙砖柱的抗震验算外外墙墙砖砖壁壁柱柱的的抗抗震震验验算算,,参参照照现现行行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计规范设计规范》》GB50011GB50011第第9.39.3节(单层砖柱厂房)作法:节(单层砖柱厂房)作法:⑴⑴无无筋筋砖砖柱柱地地震震组组合合轴轴向向力力设设计计值值的的偏偏心心距距,,不不宜宜超超过过0.90.9倍倍截截面面形形心心到到轴轴向向力力所所在在截截面面边边缘缘的的距距离离;;承承载载力力调调整系数可采用整系数可采用0.90.9。

⑵⑵组组合合砖砖柱柱的的配配筋筋应应按按计计算算确确定定,,承承载载力力调调整整系系数数可可采采用用0.850.85 n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框框架架和和内内框框架架均均可可按按标标准准第第6 6章章的的框框架结构采用,抗震墙可按三级采用架结构采用,抗震墙可按三级采用 鉴鉴于于这这类类房房屋屋的的抗抗震震能能力力较较差差,,本本次次修修订订,,明明确确这这类房屋仅适用于丙类设防(标准设防类)的情况类房屋仅适用于丙类设防(标准设防类)的情况 内框架与底框砖房的抗震鉴定抗震鉴定实例 例一:某内框架办公大楼抗震鉴定 某某办办公公楼楼建建于于19591959年年,,建建筑筑面面积积为为5919m5919m2 2,,变变形形缝缝将将建建筑筑分分为为I I段段和和ⅡⅡ段段,,I I段段为为六六层层双双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结结构构,,ⅡⅡ段段为为五五层层单单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结结构构;;层层高高::一一层层为为5.3m5.3m,,二二~四四层层为为3.6m3.6m,,五五层层为为4.2m4.2m,,六六层层为为6.7m6.7m,,室室内内外外高高差差为为0.45m0.45m。

I I段总高为段总高为26.7m26.7m,,ⅡⅡ段总高为段总高为19.8m19.8m 一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 砖砖均均为为100100号号,,I I段段砂砂浆浆::一一、、二二层层为为5050号号,,三三、、四四层层为为2525号号,,五五、、六六层层为为1010号号;;ⅡⅡ段段砂砂浆浆::一一层层外外墙墙为为100100号号,,内内墙墙为为5050号号,,二二层层外外墙墙为为100100号号,,内内墙墙为为2525号号,,三三层层外外墙墙为为5050号号,,内内墙墙为为2525号号,,四四层层外外墙墙为为5050号号,,内内墙墙为为1010号号,,五五层层外外墙墙为为2525号号,,内内墙墙为为1010号号;;部部分分隔隔墙墙为为空空心心砖砖墙墙,,用用2525号号砂砂浆浆砌砌筑筑,,并并且且与与实实心心墙墙用用钢钢筋筋拉拉接接;;地地下下室室为为现现浇浇混混凝凝土土墙墙,,地地下下室室顶顶板板厚厚300mm300mm,,混混凝凝土土设设计计强强度度为为200200号号,,底底板板厚厚120mm120mm,,混混凝凝土土设设计计强强度度为为150150号号;;楼楼、、屋屋面面板板均均为为现现浇浇混混凝凝土土板板,,各各层层内内框框架架梁梁、、板板、、柱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柱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150150号。

号材料设计强度 n 混凝土实测强度推定值为混凝土实测强度推定值为16MPa16MPa;;n 砌筑用砖实测强度推定值为砌筑用砖实测强度推定值为MU10MU10;;n I I段段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回回弹弹强强度度平平均均值值一一、、二二层层为为4.40MPa4.40MPa,,三三、、四四层层为为2.38 2.38 MPaMPa,,五五、、六六层层为为2.16 2.16 MPaMPa;;ⅡⅡ段段内内墙墙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回回弹弹强强度度平平均均值值一一层层为为5.13 5.13 MPaMPa,,二二、、三三层层为为2.46 2.46 MPaMPa,,四四、、五五层层为为1.30 1.30 MPaMPa;;ⅡⅡ段段外外墙墙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回回弹弹强强度度平平均均值值一一、、二二层层为为5.76MPa5.76MPa,,三三、、四四层层为为4.43 4.43 MPaMPa,五层为,五层为1.65 1.65 MPaMPa实测材料强度 对对该该建建筑筑((A A类类))的的鉴鉴定定主主要要从从房房屋屋外外观观和和内内在在质质量量、、结结构构体体系系、、房房屋屋整整体体性性连连接接、、局局部部易易损损易易倒倒部部位位的的构构造造及及砖砖墙墙和和框框架架的的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等等五五个个方方面面,,在在现现场场调调查查、、检检测测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按按8 8度度抗抗震震设设防防的的鉴鉴定定要要求求对对整整栋栋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两级鉴定。

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两级鉴定抗震鉴定思路 1.1 1.1 砖墙部分砖墙部分 内内在在和和外外观观质质量量::顶顶层层墙墙体体有有裂裂缝缝,,经经分分析析为为温温度度变变化化所所致致,,底层墙体碱蚀,其他未见有明显裂缝底层墙体碱蚀,其他未见有明显裂缝 结结构构体体系系::ⅠⅠ段段总总高高度度为为26.7m26.7m,,大大于于其其长长边边尺尺寸寸22.25m22.25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的的最最小小宽宽度度为为1.0m1.0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ⅠⅠ段段((多多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最最大大高高度度为为26.7m26.7m,,大大于于15m15m,,层层数数为为六六层层,,属属于于超超高高超超层层建建筑筑ⅡⅡ段段抗抗震震横横墙墙最最大大间间距距为为19.5m19.5m,,大大于于15m15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纵纵向向窗窗间间墙墙的的最最小小宽宽度度为为0.825m0.825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房房屋屋楼楼层层质质心心和和计计算算刚刚心心存存在在偏偏心心和和扭扭转转现现象象;;ⅡⅡ段段((单单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砖砖房房))最最大大高高度度为为19.5m19.5m,,大大于于12m12m,,层层数数为为五五层层,,也属于超高超层建筑。

也属于超高超层建筑 第一级鉴定 墙墙体体材材料料::砌砌筑筑用用砖砖实实测测强强度度推推定定值值为为 MU10MU10,,符符合合《《建建筑筑抗抗震震鉴鉴定定标标准准》》要要求求;;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实实测测强强度度推推定定值值::ⅠⅠ段段1 1~2 2层层为为M5M5,,3 3~6 6层层为为M2.5M2.5,,不不符符合合一一级级鉴鉴定定要要求求;;ⅡⅡ段段内内墙墙::1 1层层为为M5M5,,2 2~3 3层层为为M2.5M2.5,,4 4~5 5层层为为M1M1;;ⅡⅡ段段外外墙墙::1 1~4 4层层为为M5M5,,5 5层为层为M1M1,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整整体体性性连连接接构构造造::该该建建筑筑为为现现浇浇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楼楼、、屋屋盖盖,,且且1 1、、3 3、、5 5、、6 6层层设设有有圈圈梁梁,,符符合合要要求求;;楼楼屋屋盖盖大大梁梁的的最最小小支支撑撑长长度度为为250mm250mm,,符符合合要要求求;;但但是是该该建建筑筑未未设设置置构构造造柱柱,,纵纵横横墙墙交交接接处等部位也无拉接钢筋,不符合要求处等部位也无拉接钢筋,不符合要求。

第一级鉴定 局局部部易易损损易易倒倒部部位位的的构构造造::实实际际承承重重门门窗窗间间墙墙最最小小宽宽度度,,ⅠⅠ段段为为0.96m0.96m,,ⅡⅡ段段为为0.825m0.825m,,均均小小于于8 8度度抗抗震震要要求求的的最最小小尺尺寸寸1.0m1.0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两两段段空空心心砖砖墙墙与与两两侧侧墙墙体体或或柱柱均均有有2φ6@10002φ6@1000钢钢筋筋拉拉接接,,但但墙墙顶顶与与梁梁板板无无连连接接;;女女儿儿墙墙的的砂砂浆浆强强度度为为M1M1,,小小于于M2.5M2.5;;无无锚锚固固女女儿墙突出屋面的高度为儿墙突出屋面的高度为1.2m1.2m,大于,大于0.5m0.5m,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第一级鉴定 1.2 1.2 框架部分框架部分 外外观观和和内内在在质质量量::梁梁柱柱及及其其节节点点的的混混凝凝土土有有少少量量微微小小裂裂缝缝和和局局部部剥剥落落,,地地下下室室顶顶板板钢钢筋筋有有较较严严重重的的露露筋筋、、锈蚀现象;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锈蚀现象;主体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倾斜或歪扭 结结构构体体系系: :抗抗震震横横墙墙平平均均间间距距((五五层层))为为13.1m13.1m,,大大于于12m12m,不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 材材料料强强度度: :梁梁柱柱测测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为为C16C16,,低低于于C18C18,,不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 第一级鉴定 构构件件配配筋筋: : I I段段柱柱的的纵纵向向钢钢筋筋总总配配筋筋率率,,Z2Z2四四~六六层层为为0.5%0.5%,,Z1Z1的的四四、、五五层层为为0.37%0.37%,,小小于于0.6%0.6%,,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两两段段柱柱的的箍箍筋筋均均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梁梁的的箍箍筋筋为为Ф6Ф6@@250250~Ф8Ф8@@400400,无加密区,不符合要求;,无加密区,不符合要求;整整体体性性连连接接: :两两段段隔隔墙墙与与柱柱有有2Ф62Ф6@@10001000钢钢筋筋拉拉接接,,小小于于2Ф62Ф6@@600600,,伸伸入入墙墙内内的的长长度度为为500mm500mm,,小小于于700mm700mm,,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墙墙内内无无连连系系梁梁与与柱柱相相连连,,空空心心砖砖墙墙顶顶部部与与梁梁无无连连接接,,不不符符合合要要求求地地下下室室顶顶板板钢钢筋筋有有较较严严重重的的露筋、锈蚀现象;露筋、锈蚀现象; 第一级鉴定 该该建建筑筑存存在在超超高高、、超超层层现现象象;;I I段段高高宽宽比比较较大大;;ⅡⅡ段段抗抗震震横横墙墙间间距距过过大大;;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强强度度偏偏低低;;未未设设置置构构造造柱柱,,纵纵横横墙墙交交接接处处也也无无拉拉接接钢钢筋筋,,整整体体性性较较差差;;承承重重的的门门窗窗间间墙墙和和外外墙墙尽尽端端至至门门窗窗洞洞边边的的距距离离较较小小,,存存在在局局部部薄薄弱弱环环节节;;空空心心砖砖隔隔墙墙较较高高、、较较长长,,但但与与梁梁板板无无连连接接,,而而且且女女儿儿墙墙高高度度较较大大,,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强强度度偏偏低低,,地地震震时时均均易易倒倒塌塌;;内内框框架架梁梁柱柱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偏偏低低,,部部分分柱柱的的纵纵筋筋和和全全部部梁梁柱柱的的箍箍筋筋配配置置量量偏偏低低,,抗抗震震能能力力不不足足;;隔隔墙墙与与柱柱拉拉接接钢钢筋筋配配置置量量偏偏少少,,拉拉筋筋埋埋入入墙墙内内的的长长度较小,整体性连接较差。

度较小,整体性连接较差第一级鉴定 2.1 2.1 砖砖墙墙部部分分::根根据据墙墙体体面面积积和和实实际际砂砂浆浆强强度度等等级级并并考考虑虑构构造造影影响响,,二二级级鉴鉴定定采采用用楼楼层层综综合合抗抗震震能能力力指指数数在在纵纵横横两两个个方方向向分分段段进进行行,,计计算算结结果果表表明明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强强度度偏偏低低,,楼楼层层综综合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 1,砖墙抗剪能力不足砖墙抗剪能力不足2.2 2.2 框框架架部部分分::根根据据《《建建筑筑抗抗震震鉴鉴定定标标准准》》第第7.3.17.3.1条条之之规规定定::8 8度度时时,,多多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房房屋屋层层数数超超过过四四层层,,或或单单排排柱柱内内框框架架房房屋屋层层数数超超过过三三层层时时,,应应按按《《建建筑筑抗抗震震鉴鉴定定标标准准》》第第3.0.53.0.5条条的的规规定定,,采采用用现现行行国国家家规规范范《《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的的方方法法验验算算其其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并并可可按按照照规规定定计计入入构构造造影影响响因因素素,,进行综合评定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级鉴定 根根据据((7.3.67.3.6)),,按按照照实实测测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等等级级,,对对框框架架梁梁柱柱的的配配筋筋进进行行计计算算,,并并与与实实际际配配筋筋比比较较,,计计算算结结果果表表明明内内框框架架梁梁柱柱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偏偏低低,,纵纵筋筋和和箍箍筋筋配配置置量量偏偏低低,,抗弯、抗剪能力不足。

抗弯、抗剪能力不足2.3 2.3 二级鉴定结论二级鉴定结论 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强强度度偏偏低低,,砖砖墙墙抗抗剪剪能能力力不不足足;;内内框框架架梁梁柱柱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偏偏低低,,纵纵筋筋和和箍箍筋筋配配置置量量偏偏低低,,抗抗弯弯、、抗抗剪剪能力不足能力不足 第二级鉴定 例二:某底框商住楼抗震鉴定 某某底底框框商商住住楼楼建建于于19961996年年,,为为底底部部一一层层框框架架、、上上部部五五层层砖砖混混的的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一一层层为为商商场场,,上上部部为为住住宅宅,,总总建建筑筑面面积积约约为为5539m5539m2 2建建筑筑总总平平面面呈呈矩矩形形,,由由一一道道变变形形缝缝将将结结构构分分为为东东、、西西两两段段((基基本本对对称称))建建筑筑室室内内外外高高差差为为0.3m0.3m,,一一层层层层高高为为3.9m3.9m,,二二~ ~五五层层层层高高为为2.7m2.7m,,六六层层层层高高为为2.8m2.8m,,建建筑筑总总高高为为17.8m17.8m,,女女儿儿墙墙高高度度为为0.5m0.5m本本工工程程抗抗震震设设防防烈烈度度为为8 8度度,,框框架架抗抗震震等等级级为二级。

为二级 使使用用过过程程中中发发现现一一层层墙墙体体出出现现竖竖向向裂裂缝缝、、顶顶层层墙墙体体出出现斜裂缝、顶板出现裂缝、楼板地砖开裂等现象现斜裂缝、顶板出现裂缝、楼板地砖开裂等现象 一一层层剪剪力力墙墙厚厚度度为为250mm250mm,,二二~六六层层砖砖墙墙厚厚度度为为240mm240mm;;各各层层主主体体结结构构材材料料设设计计强强度度等等级级::现现浇浇混混凝凝土土梁梁、、柱柱、、墙墙、、板板均均为为C30C30,,构构造造柱柱和和圈圈梁梁为为C20C20,,一一~五五层层砖砖均均为为MU10MU10,,六六层层砖砖为为MU7.5MU7.5;;一一~三三层层砂砂浆浆为为M10M10混混合合砂砂浆浆,,四四~五五层层砂砂浆浆为为M7.5M7.5混混合合砂砂浆浆,,六六层层砂砂浆浆为为M5M5混混合合砂砂浆浆;;一一层层剪剪力力墙墙配配筋筋为为Φ12@200Φ12@200双双排排双双向向一一层层顶顶板板为为150mm150mm厚厚现浇混凝土板,其余各层楼面和屋面为预制板现浇混凝土板,其余各层楼面和屋面为预制板工程概况 楼楼梯梯间间四四角角、、横横墙墙((轴轴线线))与与外外纵纵墙墙交交接接处处、、内内纵纵墙墙与与山山墙墙交交接接处处以以及及部部分分洞洞口口边边均均设设置置了了构构造造柱柱;;二二层层构构造造柱柱配配筋筋与与一一层层柱柱相相同同,,并并深深入入一一层层柱柱内内40d40d,,三三~六六层层构构造造柱柱配配筋筋相相同同;;框框架架柱柱与与后后砌砌隔隔墙墙内内设设置置Φ10@500mmΦ10@500mm拉拉结结筋筋;;层层层层设设置置圈圈梁梁。

女女儿儿墙墙设设构构造造柱柱予予以以拉拉结结,,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3m3m,,并并锚锚入入屋屋面面圈圈梁梁内内非非承承重重墙墙采采用用陶陶粒粒空空心心砖砖,,与与主主体体结结构构采采用用钢钢筋筋拉拉结结,,剪剪力力墙墙外外贴贴砌砌120mm120mm厚厚砖砖墙墙,,并并与与混混凝凝土土墙墙面面采采用用钢钢筋筋拉结 工程概况 在在现现场场调调查查、、检检测测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按按房房屋屋高高度度和和层层数数、、混混合合承承重重结结构构体体系系的的合合理理性性、、墙墙体体材材料料的的实实际际强强度度、、结结构构构构件件之之间间整整体体性性连连接接构构造造的的可可靠靠性性、、局局部部易易损损易易倒倒部部位位构构件件自自身身及及其其与与主主体体结结构构连连接接构构造造的的可可靠靠性性以以及及墙墙体体和和框框架架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的的综综合合分分析析,,对对整整幢幢房房屋屋的的抗抗震能力进行鉴定震能力进行鉴定 抗震鉴定思路 1.1 1.1 抗震措施鉴定抗震措施鉴定总总高高度度和和总总层层数数::本本工工程程属属于于B B类类建建筑筑,,总总高高度度为为17.8m17.8m,,总总层层数数为为六六层层,,属属于于超超高高建建造造建建筑筑,,不不满满足足要要求求,,应应予予以特别加强。

以特别加强抗抗震震横横墙墙最最大大间间距距::底底层层抗抗震震横横墙墙最最大大间间距距为为12m12m,,上上部部各各层层((装装配配式式楼楼盖盖))的的抗抗震震横横墙墙的的最最大大间间距距为为5.4m5.4m,,满满足足要求底底层层楼楼盖盖类类型型及及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的的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底底层层楼楼盖盖为为现现浇浇混混凝凝土土梁梁板板,,满满足足要要求求;;在在纵纵横横两两个个方方向向均均应应有有一一定定数数量量的的抗抗震震墙墙,,且且底底层层抗抗震震墙墙为为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墙墙,,满满足足要要求求;;但但底底层层平平面面墙墙体体布布置置沿沿纵纵向向偏偏于于一一侧侧,,每每个个方方向向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均均小小于于1 1((分分别别为为0.220.22和和0.270.27)),,不不满满足要求 底底层层框框架架柱柱轴轴压压比比::底底层层框框架架为为多多跨跨框框架架,,框框架架柱柱截面尺寸为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最大轴压比为,最大轴压比为0.430.43,满足要求满足要求材材料料强强度度::底底层层框框架架砖砖房房的的砖砖抗抗震震墙墙厚厚度度为为240mm240mm,,砖砖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为为MU7.5MU7.5;;砌砌筑筑砂砂浆浆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为为M10M10;;框框架架梁梁、、柱柱实实际际达达到到的的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为为C25C25,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结结构构体体系系::质质量量和和刚刚度度沿沿高高度度分分布布比比较较规规则则均均匀匀,,上上部部楼楼层层质质心心和和计计算算刚刚心心基基本本重重合合;;纵纵横横墙墙的的布布置置基基本本均均匀匀对对称称,,沿沿平平面面内内对对齐齐,,同同一一轴轴线线上上的的窗窗间间墙墙均均匀,满足要求匀,满足要求 过过渡渡层层设设计计::第第二二层层((过过渡渡层层))的的墙墙体体除除少少部部分分墙墙体体外外,,基基本本与与底底层层的的框框架架梁梁对对齐齐,,且且在在底底层层框框架架柱柱对对应应部部位位设设有有构构造造柱柱,,二二层层构构造造柱柱配配筋筋((8Φ228Φ22或或8Φ208Φ20))与与一一层层柱柱相相同同,,并并深深入入一一层层柱柱内内40d40d,,三三~六六层层构构造造柱柱配配筋筋相相同同,,实实测测砂砂浆浆强强度度等等级级与与第第三三层层相相同同,,基本满足要求基本满足要求局局部部尺尺寸寸限限值值::承承重重窗窗间间墙墙的的最最小小宽宽度度、、承承重重外外墙墙尽尽端端至至门门窗窗洞洞边边的的最最小小距距离离和和非非承承重重外外墙墙尽尽端端至至门门窗窗洞洞边边的的最最小小距距离离及及内内墙墙阳阳角角至至门门窗窗洞洞边边的的最最小小距距离离小小于于上上述述限限值值,,但但由由于于这这些些部部位位设设置置了了构构造造柱柱,,因因此此基基本满足要求。

本满足要求 整体性连接构造整体性连接构造:构造柱的设置符合鉴定标准要求;:构造柱的设置符合鉴定标准要求;该建筑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为纵横墙混合承该建筑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为纵横墙混合承重,层层设置圈梁,圈梁最大间距为重,层层设置圈梁,圈梁最大间距为5.4m5.4m,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楼梯间的要求楼梯间的要求: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未沿墙高设置: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未沿墙高设置2Φ6@5002Φ6@500通长钢筋,不满足要求;楼梯间大梁的支承长通长钢筋,不满足要求;楼梯间大梁的支承长度为度为370mm370mm,但与圈梁和构造柱相连,基本满足要求但与圈梁和构造柱相连,基本满足要求外观和内在质量外观和内在质量:顶层墙体和屋面板有裂缝,为温度应:顶层墙体和屋面板有裂缝,为温度应力引起,不满足要求力引起,不满足要求防震缝的宽度防震缝的宽度:防震缝宽度为:防震缝宽度为80mm80mm,缝的两侧均设置墙,缝的两侧均设置墙体,基本满足要求体,基本满足要求   超高建筑的加强措施本本工工程程总总高高度度和和总总层层数数均均超超过过《《建建筑筑抗抗震震鉴鉴定定标标准准》》GB50023-2009BGB50023-2009B类类建建筑筑的的规规定定,,但但没没有有超超过过现现行行设设计计规规范范的的规规定定。

根根据据《《建建筑筑抗抗震震设设计计规规范范》》((GB50011-GB50011-20012001))规规定定,,纵纵横横墙墙内内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应应符符合合下下列列要要求求::横横墙墙内内的的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不不宜宜大大于于层层高高的的二二倍倍,,下下部部1/31/3楼楼层层的的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适适当当减减少少;;当当外外纵纵墙墙开开间间大大于于3.9m3.9m时时,,应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4.2m本本工工程程横横墙墙内内的的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均均小小于于层层高高的的二二倍倍(5.4m)(5.4m),,外外纵纵墙墙开开间间大大于于3.9m3.9m时时,,除除个个别别墙墙体体外外采采取取了了增增设设构构造造柱柱的的加加强强措措施施,,基基本本满满足足要要求求;;内内纵纵墙墙的的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基本大于基本大于4.2m4.2m,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 1.2 1.2 抗震承载力验算抗震承载力验算利利用用PKPMPKPM软软件件((8989规规范范版版)),,根根据据材材料料实实测测强强度度值值计计算算,,同同时时计计入入沿沿纵纵向向的的扭扭转转效效应应影影响响,,上上部部各各层层墙墙体体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与与地地震震剪剪力力之之比比基基本本大大于于1.01.0,,抗抗震震承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满足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要求 1.3 1.3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⑴ ⑴ 房房屋屋高高度度和和层层数数超超过过规规定定限限值值,,属属于于超超高高超超限限建建筑筑,,应应予予以以特特别别加加强强上上部部楼楼层层内内纵纵墙墙的的构构造造柱柱间间距距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⑵ ⑵ 第第二二层层与与底底层层的的侧侧移移刚刚度度比比超超限限,,造造成成薄薄弱弱层层的的转移⑶ ⑶ 顶层楼梯间墙体的设计不满足要求;顶层楼梯间墙体的设计不满足要求;⑷ ⑷ 外观质量存在一定缺陷;外观质量存在一定缺陷;⑸ ⑸ 上部各层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基本满足要求上部各层墙体抗震承载力验算基本满足要求⑹ ⑹ 底层框架梁、柱的承载力满足要求底层框架梁、柱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鉴定 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和混合排架厂房适用于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和混合排架厂房注:注:⑴ ⑴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包括由屋面板、三角刚架、双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包括由屋面板、三角刚架、双梁和牛腿柱组成的锯齿形厂房;梁和牛腿柱组成的锯齿形厂房;⑵ ⑵ 混合排架厂房指边柱列为砖柱、中柱列为钢筋混凝土混合排架厂房指边柱列为砖柱、中柱列为钢筋混凝土柱的厂房。

柱的厂房 ⑴ ⑴ 混凝土承重构件仅有少量微小裂缝或局部剥落,钢混凝土承重构件仅有少量微小裂缝或局部剥落,钢筋无露筋和锈蚀筋无露筋和锈蚀⑵ ⑵ 屋盖构件无严重变形和歪斜屋盖构件无严重变形和歪斜⑶ ⑶ 构件连接处无明显裂缝或松动构件连接处无明显裂缝或松动⑷ ⑷ 无不均匀沉降无不均匀沉降⑸ ⑸ 无砖墙、钢结构构件的其他损伤无砖墙、钢结构构件的其他损伤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 震害表明,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的可靠性是影响其抗震害表明,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的可靠性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烈度下的震害一般有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烈度下的震害一般有: : ⑴ ⑴ 突出屋面的钢筋混凝土突出屋面的钢筋混凝土ⅡⅡ形天窗架,立柱的截面为形天窗架,立柱的截面为T T形,形,6 6度时竖向支撑处就有震害,度时竖向支撑处就有震害,8 8、、9 9度时震害较普遍度时震害较普遍; ; ⑵ ⑵ 无拉结的女儿墙、封檐墙和山墙山尖等,无拉结的女儿墙、封檐墙和山墙山尖等,6 6度则开裂、外度则开裂、外闪,闪,7 7度时有局部倒塌;位于出入口、披屋上部时危害更大度时有局部倒塌;位于出入口、披屋上部时危害更大; ; ⑶ ⑶ 屋盖构件中,屋面瓦与檩条、檩条与屋架屋盖构件中,屋面瓦与檩条、檩条与屋架( (屋面梁屋面梁) )、钢、钢天窗架与大型屋面板、锯齿形厂房双梁与牛腿柱等的连接处,天窗架与大型屋面板、锯齿形厂房双梁与牛腿柱等的连接处,常因支承长度较小而连接不牢,常因支承长度较小而连接不牢,7 7度时就有槽瓦滑落等震害,度时就有槽瓦滑落等震害,8 8度时檩条和槽瓦一起塌落度时檩条和槽瓦一起塌落; ; ⑷ ⑷ 大型屋面板与屋架的连接,两点焊扣三点焊有很大差别,大型屋面板与屋架的连接,两点焊扣三点焊有很大差别,焊接不牢,焊接不牢,8 8度时就有错位,甚至坠落度时就有错位,甚至坠落; ;⑸ ⑸ 屋架支撑系统、柱间支撑系统不完整,屋架支撑系统、柱间支撑系统不完整,7 7度时震害不大,度时震害不大,8 8、、9 9度时就有较重的震害:屋盖倾斜、柱间支撑压曲、有柱间支度时就有较重的震害:屋盖倾斜、柱间支撑压曲、有柱间支撑的上柱柱头和下柱柱根开裂甚至酥碎撑的上柱柱头和下柱柱根开裂甚至酥碎; ;⑹ ⑹ 高低跨交接部位,牛腿高低跨交接部位,牛腿( (柱肩柱肩) )在在6 6、、7 7度时就出现裂缝,度时就出现裂缝,8 8、、9 9度时普遍拉裂、劈裂:度时普遍拉裂、劈裂:9 9度时其上柱的底部多有水平裂缝,甚度时其上柱的底部多有水平裂缝,甚至折断,导致屋架塌落至折断,导致屋架塌落; ; ⑺ ⑺ 柱的侧向变形受工作平台、嵌砌内隔墙、披屋或柱间支撑柱的侧向变形受工作平台、嵌砌内隔墙、披屋或柱间支撑节点的限制,节点的限制,8 8、、9 9度时相关构件如柱、墙体、屋架、屋面梁、度时相关构件如柱、墙体、屋架、屋面梁、大型屋面板的破坏严重大型屋面板的破坏严重; ;⑻ ⑻ 圈梁与柱或屋架、抗风柱柱顶与屋架拉结不牢,圈梁与柱或屋架、抗风柱柱顶与屋架拉结不牢,8 8、、9 9度时度时可能带动大片墙体外倾倒塌,特别是山墙墙体的破坏使端排架可能带动大片墙体外倾倒塌,特别是山墙墙体的破坏使端排架因扭转效应而开裂折断,破坏更重因扭转效应而开裂折断,破坏更重; ;⑼ 8⑼ 8、、9 9度时,厂房体型复杂、侧边贴建披屋或墙体布置使其度时,厂房体型复杂、侧边贴建披屋或墙体布置使其质量不匀称、纵向或横向刚度不协调等,导致高振型影响、应质量不匀称、纵向或横向刚度不协调等,导致高振型影响、应力集中、扭转效应和相邻建筑的碰撞,加重了震害。

力集中、扭转效应和相邻建筑的碰撞,加重了震害 n抗震鉴定时,下列关键薄弱环节应重点检查:抗震鉴定时,下列关键薄弱环节应重点检查:⑴ ⑴ 6 6度时,应检查钢筋混凝土天窗架的型式和整体性,排架柱的选型,度时,应检查钢筋混凝土天窗架的型式和整体性,排架柱的选型,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高大山墙山尖部分的拉结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高大山墙山尖部分的拉结⑵ ⑵ 7 7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屋盖中支承长度较小构件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屋盖中支承长度较小构件连接的可靠性,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女儿墙、高低跨封墙等构件的连接的可靠性,并注意出入口等处的女儿墙、高低跨封墙等构件的拉结构造拉结构造⑶ ⑶ 8 8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各支撑系统的完整性、大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各支撑系统的完整性、大型屋面板连接的可靠性、高低跨牛腿(柱肩)和各种柱变形受约束型屋面板连接的可靠性、高低跨牛腿(柱肩)和各种柱变形受约束部位的构造,并注意圈梁、抗风柱的拉结构造及平面不规则、墙体部位的构造,并注意圈梁、抗风柱的拉结构造及平面不规则、墙体布置不匀称等和相连建筑物、构筑物导致质量不均匀、刚度不协调布置不匀称等和相连建筑物、构筑物导致质量不均匀、刚度不协调的影响。

的影响⑷ ⑷ 9 9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柱间支撑的有关连接部位度时,除按上述要求检查外,尚应检查柱间支撑的有关连接部位和高低跨柱列上柱的构造和高低跨柱列上柱的构造 nA A类厂房,应按标准第类厂房,应按标准第8.28.2节的规定检查结构布置、构件构造、节的规定检查结构布置、构件构造、支撑、结构构件连接和墙体连接构造等;当检查的各项均符支撑、结构构件连接和墙体连接构造等;当检查的各项均符合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但对标合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但对标准第准第8.2.98.2.9条规定的情况,尚应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条规定的情况,尚应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抗震能力评定nB B类厂房,应按标准第类厂房,应按标准第8.38.3节检查结构布置、构件构造、支撑、节检查结构布置、构件构造、支撑、结构构件连接和墙体连接构造等,并应按标准第结构构件连接和墙体连接构造等,并应按标准第8.3.9 8.3.9 条的条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n当关键薄弱环节不符合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般部当关键薄弱环节不符合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般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可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出位不符合规定时,可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出相应对策。

相应对策鉴 定 方 法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分级鉴定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分级鉴定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的抗震鉴定 n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于砖柱(墙垛)承重的单层厂房和砖墙承重的单层适用于砖柱(墙垛)承重的单层厂房和砖墙承重的单层空旷房屋空旷房屋注:单层厂房包括仓库、泵房等,单层空旷房屋指剧场、注:单层厂房包括仓库、泵房等,单层空旷房屋指剧场、礼堂、食堂等礼堂、食堂等 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承重柱、墙无酥碱、剥落、明显裂缝、露筋或损伤承重柱、墙无酥碱、剥落、明显裂缝、露筋或损伤⑵ ⑵ 木屋盖构件无腐朽、严重开裂、歪斜或变形,节点无木屋盖构件无腐朽、严重开裂、歪斜或变形,节点无松动⑶ ⑶ 混凝土构件符合标准第混凝土构件符合标准第6.1.3 6.1.3 条的有关规定条的有关规定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抗震鉴定时,影响房屋整体性、抗震承载力和易倒塌伤人的下列关键抗震鉴定时,影响房屋整体性、抗震承载力和易倒塌伤人的下列关键薄弱部位应重点检查:薄弱部位应重点检查: ⑴ ⑴ 6 6度时,应检查女儿墙、门脸和出屋面小烟囱和山墙山尖。

度时,应检查女儿墙、门脸和出屋面小烟囱和山墙山尖 ⑵ ⑵ 7 7度时,除按第度时,除按第1 1款检查外,尚应检查舞台口大梁上的砖墙、承重山款检查外,尚应检查舞台口大梁上的砖墙、承重山墙 ⑶ ⑶ 8 8度时,除按第度时,除按第1 1、、2 2款检查外,尚应检查承重柱(墙垛)、舞台口款检查外,尚应检查承重柱(墙垛)、舞台口横墙、屋盖支撑及其连接、圈梁、较重装饰物的连接及相连附属房屋横墙、屋盖支撑及其连接、圈梁、较重装饰物的连接及相连附属房屋的影响 ⑷ ⑷ 9 9度时,除按第度时,除按第1 1~3 3款检查外,尚应检查屋盖的类型等款检查外,尚应检查屋盖的类型等 注:单层砖柱厂房,注:单层砖柱厂房,6 6度时尚应重点检查变截面柱和不等高排架柱的上度时尚应重点检查变截面柱和不等高排架柱的上柱,柱,7 7度时尚应检查与排架刚性连接但不到顶的砌体隔墙、封檐墙度时尚应检查与排架刚性连接但不到顶的砌体隔墙、封檐墙 nA A类单层砖柱厂房,应按标准第类单层砖柱厂房,应按标准第9.2 9.2 章的规定检查结构布置、章的规定检查结构布置、构件型式、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和易损部位的构造等;当检构件型式、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和易损部位的构造等;当检查的各项均符合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查的各项均符合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但对标准第但对标准第9.2.79.2.7条规定的情况,尚应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条规定的情况,尚应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

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nB B类砖柱厂房,应按标准第类砖柱厂房,应按标准第9.49.4节检查结构布置、构件型式、节检查结构布置、构件型式、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和易损部位的构造等,并应按标准第材料强度、整体性连接和易损部位的构造等,并应按标准第9.4.79.4.7条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条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n当关键薄弱部位不符合当关键薄弱部位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标准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般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可根据不般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可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出相应对策出相应对策鉴 定 方 法 n单层空旷房屋,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件型式的合理性、单层空旷房屋,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件型式的合理性、构件材料实际强度、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和易损构件材料实际强度、房屋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和易损部位构件自身构造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等,进行部位构件自身构造及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等,进行结构布置和构造的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的检查n对对A A类空旷房屋,一般情况,当结构布置和构造符合要求类空旷房屋,一般情况,当结构布置和构造符合要求时,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对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应时,应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对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应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

结合抗震承载力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n对对B B类空旷房屋,应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并按规定进行抗类空旷房屋,应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并按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震承载力验算,然后评定其抗震能力n当关键薄弱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当关键薄弱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应要求加固或处理;一般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应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般部位不符合规定时,应根据不符合的程度和影响的范围,提出相应对策提出相应对策鉴 定 方 法 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的抗震鉴定 n 木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 主要适用于屋盖、楼盖以及支承柱均由木材制作的下列中、小型主要适用于屋盖、楼盖以及支承柱均由木材制作的下列中、小型木结构:木结构:1 61 6~8 8度时,不超过二层的穿斗木构架、旧式木骨架、木柱木屋架度时,不超过二层的穿斗木构架、旧式木骨架、木柱木屋架房屋和康房,单层的柁木檩架房屋房屋和康房,单层的柁木檩架房屋2 92 9度时,不超过二层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康房和单层的旧式木骨度时,不超过二层的穿斗木构架房屋、康房和单层的旧式木骨架房屋,不包括木柱木屋架和柁木檩架房屋架房屋,不包括木柱木屋架和柁木檩架房屋。

注:注:⑴⑴旧式木骨架房屋指由檩、柁旧式木骨架房屋指由檩、柁( (梁梁) )、柱组成承重木骨架和砖围护墙的房屋;、柱组成承重木骨架和砖围护墙的房屋;⑵⑵柁木檩架指农村中构件截面较小的木柁架;柁木檩架指农村中构件截面较小的木柁架;⑶⑶木柱和砖墙柱混合承重的房屋,砖砌体部分可按照标准第木柱和砖墙柱混合承重的房屋,砖砌体部分可按照标准第9 9章的要求鉴定;章的要求鉴定;⑷⑷康房系藏族地区的木构架房屋;一般为二层,底层为辅助用房,二层居住康房系藏族地区的木构架房屋;一般为二层,底层为辅助用房,二层居住 木结构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木结构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柱、梁(柁)、屋架、檩、椽、穿枋、龙骨等受力柱、梁(柁)、屋架、檩、椽、穿枋、龙骨等受力构件无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蚀、影响受力的裂构件无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蚀、影响受力的裂缝和庇病缝和庇病⑵ ⑵ 木构件的节点无明显松动或拔榫木构件的节点无明显松动或拔榫⑶ ⑶ 7 7度时,木构架倾斜不应超过木柱直径的度时,木构架倾斜不应超过木柱直径的1/31/3,,8 8、、9 9 度时不应有歪闪度时不应有歪闪。

⑷ ⑷ 墙体无空臌、酥碱、歪闪和明显裂缝墙体无空臌、酥碱、歪闪和明显裂缝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抗震鉴定时,承重木构架、楼盖和屋盖的质量(品质)和连抗震鉴定时,承重木构架、楼盖和屋盖的质量(品质)和连接、墙体与木构架的连接、房屋所处场地条件的不利影响,应接、墙体与木构架的连接、房屋所处场地条件的不利影响,应重点检查重点检查木结构房屋要检查所处的场地条件,主要依据日本的统计资木结构房屋要检查所处的场地条件,主要依据日本的统计资料料: :不利地段,冲积层厚度大于不利地段,冲积层厚度大于30m30m、回填土厚度大于、回填土厚度大于4m4m及地表及地表水、地下水容易集积或地下水位高的场地,都能加重震害水、地下水容易集积或地下水位高的场地,都能加重震害n木结构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木结构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8 8、、9 9 度时度时ⅣⅣ类场地的房屋应适当提高抗震构造要求类场地的房屋应适当提高抗震构造要求n木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时,尚应按有关规定检查其地震时的防木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时,尚应按有关规定检查其地震时的防火问题主要是次生灾害)火问题主要是次生灾害)鉴 定 方 法 n 生土房屋生土房屋 适用于适用于6 6~8 8 度度(0.20g)(0.20g)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墙承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墙承重的房屋及土窑洞、土拱房。

重的房屋及土窑洞、土拱房注:注:1 1 灰土墙指掺石灰等粘结材料的土筑墙和掺石灰土坯灰土墙指掺石灰等粘结材料的土筑墙和掺石灰土坯砌筑的土坯墙;(震害表明,除灰土墙房屋可为二层外,砌筑的土坯墙;(震害表明,除灰土墙房屋可为二层外,一般的土墙房屋宜为单层)一般的土墙房屋宜为单层)2 2 土窑洞包括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中开挖而成的崖窖和由土土窑洞包括在未经扰动的原土中开挖而成的崖窖和由土坯砌筑拱顶的坑窑坯砌筑拱顶的坑窑 生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生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墙体无明显裂缝和歪闪墙体无明显裂缝和歪闪⑵ ⑵ 木梁(柁)、屋架、檩、椽等无明显的变形、歪扭木梁(柁)、屋架、檩、椽等无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等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等⑶ ⑶ 各类生土房屋的地基应夯实,墙脚宜设防潮层;土各类生土房屋的地基应夯实,墙脚宜设防潮层;土墙的防潮碱草不腐烂墙的防潮碱草不腐烂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抗震鉴定时,对墙体的布置、质量(品质)和连接,抗震鉴定时,对墙体的布置、质量(品质)和连接,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出屋面小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部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出屋面小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部位,应重点检查。

位,应重点检查生土房屋的检查重点,基本上与生土房屋的检查重点,基本上与砌体结构相同)砌体结构相同)n生土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生土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鉴 定 方 法 n 石墙房屋石墙房屋 适用于适用于6 6、、7 7 度时单层的毛石和不超过三层的毛料石墙体度时单层的毛石和不超过三层的毛料石墙体承重的房屋承重的房屋注:砂浆砌筑的料石墙房屋,可按照标准第注:砂浆砌筑的料石墙房屋,可按照标准第5 5章的原则按章的原则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7 7度不超过三层的毛料石房屋,采用有垫片甩度不超过三层的毛料石房屋,采用有垫片甩浆砌筑时,仍可有条件地符合鉴定要求,但毛石墙房屋只浆砌筑时,仍可有条件地符合鉴定要求,但毛石墙房屋只宜为单层宜为单层 石墙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石墙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⑴ ⑴ 墙体无明显裂缝和歪闪墙体无明显裂缝和歪闪⑵ ⑵ 木梁(柁)、屋架、檩、椽等无明显的变形、歪扭木梁(柁)、屋架、檩、椽等无明显的变形、歪扭、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等腐朽、蚁蚀和严重开裂等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现状良好 n抗震鉴定时,对墙体的布置、质量(品质)和连接,抗震鉴定时,对墙体的布置、质量(品质)和连接,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出屋面小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部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出屋面小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部位,应重点检查。

位,应重点检查石墙房屋的检查重点,基本上与石墙房屋的检查重点,基本上与砌体结构相同)砌体结构相同)n石墙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石墙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鉴 定 方 法 中小学校用房抗震鉴定中的几个问题 1.1.目的:灾后应急评估?为抗震加固服务的抗震鉴定?目的:灾后应急评估?为抗震加固服务的抗震鉴定?2.2.依据:设计图纸?依据:设计图纸?3.3.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 有正规设计图纸:按原设计规范确定有正规设计图纸:按原设计规范确定 无正规设计图纸:按建造年代确定无正规设计图纸:按建造年代确定4.4.科学的选用设防标准:科学的选用设防标准: 按重点设防类进行鉴定,而不是提高地震动参数按重点设防类进行鉴定,而不是提高地震动参数5.5.把握标准的精神把握标准的精神 如在如在20012001年以后设计建造的学校用房,由于设防类别提高年以后设计建造的学校用房,由于设防类别提高导致可能的不合格?如砌体结构的超高处理?导致可能的不合格?如砌体结构的超高处理? 6.6.多层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 层数与高度控制:乙类比丙类减一层、降层数与高度控制:乙类比丙类减一层、降3m3m 横墙较少再减一层、降横墙较少再减一层、降3m3m 各层横墙很少还要减一层、降各层横墙很少还要减一层、降3m3m 构造柱设置要求:按提高一度要求检查构造柱设置要求:按提高一度要求检查 横墙较少按增加一层要求检查横墙较少按增加一层要求检查 外走廊或单面走廊时按增加两层要求检查外走廊或单面走廊时按增加两层要求检查 超层问题的处理:如何实现结构体系的改变超层问题的处理:如何实现结构体系的改变 超高不超层处理:提高承载力、加强约束措施超高不超层处理:提高承载力、加强约束措施 7.7.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单跨框架结构,不能满足鉴定要求,应改为多跨结构或框单跨框架结构,不能满足鉴定要求,应改为多跨结构或框-剪结构-剪结构 B B类框架结构需确定抗震等级类框架结构需确定抗震等级 应进行强柱弱梁验算,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

应进行强柱弱梁验算,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 8.8.关于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的问题关于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的问题 现有校舍由于设防类别的提高一般均需进行抗震鉴定,抗现有校舍由于设防类别的提高一般均需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时结合现场调查,发现安全性隐患,对需进行抗震震鉴定时结合现场调查,发现安全性隐患,对需进行抗震加固的房屋,进一步进行安全性鉴定,结合抗震加固对安加固的房屋,进一步进行安全性鉴定,结合抗震加固对安全性隐患一并处理全性隐患一并处理 9.9.关于抗震鉴定资质关于抗震鉴定资质 抗震鉴定应由具有相应抗震鉴定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过程中的单位进行,鉴定过程中需要检测的,鉴定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需要检测的,鉴定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