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9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7304548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第9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变态心理学第9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变态心理学第9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变态心理学第9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变态心理学第9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第9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第9章(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九章第九章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p心境是心境是一种较持久的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一种较持久的和稳定的情绪状态。p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所有心理事件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背景,所有心理事件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都受这一情绪背景的影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第五节 心境障碍与自杀心境障碍与自杀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n 通过本章的讲解,介绍心境障碍的概念、通过本章的讲解,介绍心境障碍的

2、概念、 心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心境障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心境障碍的治疗方法碍的病因及心境障碍的治疗方法;介绍心境障介绍心境障碍与自杀的关系,自杀行为的原因;介绍对自碍与自杀的关系,自杀行为的原因;介绍对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测以及对自杀的预防方法。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测以及对自杀的预防方法。n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境障碍的概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掌握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念,掌握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了,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了解自杀的原因,解自杀的原

3、因,掌握对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掌握对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测方法测方法,了解自杀预防的方法和措施。,了解自杀预防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心境障碍的由来和历史一、心境障碍的由来和历史(参阅教材P134页) 二、二、心境障碍的心境障碍的定义定义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主的一组精神障碍,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维和行为改变。 l心境障碍是心境障碍是一组以情感改变为基本特征一组以情感改变为基本特征的障碍的障碍;l情感性精神障碍仅限于以情感高涨或低情感性精神障

4、碍仅限于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认知、行为改落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认知、行为改变变,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般较好,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 心境障碍的发病率心境障碍的发病率l 发病年龄多在发病年龄多在16163030岁之间。岁之间。1515岁以前和岁以前和6060岁岁以后发病者均少见。以后发病者均少见。l躁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比抑郁症早,女性比男躁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比抑郁症早,女性比男性早。性早。l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但男性抑郁症自杀率较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但男性抑郁症自杀率较高。高。 第二节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分类、

5、临床表现及诊断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双相心境障碍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躁狂发作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一)、躁狂发作(一)、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以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病情轻者社会功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神运动性兴奋,故称,故称“三

6、高症状三高症状”。 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的临床症状临床症状(1)(1)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常表现轻松、乐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常表现轻松、乐观、洋洋自得、兴高采烈。观、洋洋自得、兴高采烈。(2)思维奔逸,联想加速,感到自己的说思维奔逸,联想加速,感到自己的说话跟不上思维速度。话跟不上思维速度。(3)(3)病人活动增多,忙碌不停,爱管闲事,病人活动增多,忙碌不停,爱管闲事,好抱不平,爱热闹,兴趣广泛但无定好抱不平,爱热闹,兴趣广泛但无定性。性。 (二)、抑郁发作(二)、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可以从闷

7、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少和迟缓,故称故称“三低症状三低症状”。 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的临床症状(1)(1)情感低落、沮丧忧虑。情感低落、沮丧忧虑。(2)(2)思维明显缓慢,对问话反应迟钝,注意集中思维明显缓慢,对问话反应迟钝,注意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自感脑子迟钝,联想困难。困难,记忆力减退,自感脑子迟钝,联想困难。语言少、声音低。语言少、声音低。(3)(3)病人活动减少,多终日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病人活动减少,多终

8、日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逐渐发展到不去工作、疏远亲友、回避社往,逐渐发展到不去工作、疏远亲友、回避社交,对过去的爱好和生活乐趣一概丧失。交,对过去的爱好和生活乐趣一概丧失。(4)(4)病人可出现躯体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病人可出现躯体症状,如口干、恶心、呕吐、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心悸、胸闷、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心悸、胸闷、憋气、出汗等。憋气、出汗等。(三)、双相心境障碍(三)、双相心境障碍 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心境在正常,高涨境在正常,高涨(躁狂躁狂),低落,低落(抑郁抑郁)之间往返摆动。之间往返摆动。 典型的双相心境障碍的病例

9、:典型的双相心境障碍的病例:参阅教材参阅教材P147页案例页案例5-3 二、心境障碍的诊断依据二、心境障碍的诊断依据 CCDM3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一)抑郁发作的诊断(一)抑郁发作的诊断 症状标准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3.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

10、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周。 排除标准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质所致抑郁。(二)、躁狂发作的诊断(二)、躁狂发作的诊断症状标准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

11、易激怒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中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怒为主,并至少有下列症状中4项: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言语增多;言语增多;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卤莽行为;卤莽行为;7.睡眠需要减少;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病

12、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周。排除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质所致躁狂。 (三)、双相心境障碍的诊断(三)、双相心境障碍的诊断 教材教材P148页页 第三节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心境障碍的病因 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功经内分泌和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能异常有关。 (一)、心理社会因素(一)、心理社会因素创伤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发病关系密切。创伤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发病关系密切。 并非所

13、有遭受重大事件者都患心境障碍。并非所有遭受重大事件者都患心境障碍。本病的发生还需从遗传、生理、生化等生本病的发生还需从遗传、生理、生化等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来全面考虑。物因素的综合作用来全面考虑。(二)、生物因素(二)、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曾有多位学者对病人家系调查,结果表明病人曾有多位学者对病人家系调查,结果表明病人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倍,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越高。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的患越近则患病率越高。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的患病率高。病率高。心境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心境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2)生物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生物胺:生物胺:生

14、物胺生物胺与心境障碍的关系是迄今为止研与心境障碍的关系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不少研究报道心境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不少研究报道心境障碍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其中和结构的异常,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和五羟色胺胺(5-HT)被认为相关性最大。被认为相关性最大。 氨基酸、肽类:氨基酸、肽类:-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以及神经活性以及神经活性肽类如血管加压素肽类如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和内源性阿片样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心境障碍发病中也有一定作用。物质在心境障碍发病中也有一

15、定作用。 ( () )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中枢而下丘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中枢而下丘脑本身也受到来自不同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脑本身也受到来自不同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如单胺类神经递质。节,如单胺类神经递质。 因此心境障碍患者所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功因此心境障碍患者所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主要地反映了单胺类神经递质能异常可能主要地反映了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的异常。系统功能的异常。 第四节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目的在于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建立灵活和积目的在于纠正病人的认知歪曲,建立灵活和积

16、极的思考方式,并练习新的应对方式。这些认极的思考方式,并练习新的应对方式。这些认知歪曲包括对外界事物负性方面的选择性注意,知歪曲包括对外界事物负性方面的选择性注意,以及对后果非现实的病态推论。以及对后果非现实的病态推论。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重点在于对病人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重点在于对病人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之目的。主要是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和反复训之目的。主要是给予病人积极的支持和反复训练,使他们通过学习重新适应环境。练,使他们通过学习重新适应环境。 心理分析治疗心理分析治疗 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而不是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缓解症状,由此增强人际信

17、任与合作,单纯的缓解症状,由此增强人际信任与合作,提高应对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能力。治疗时间很提高应对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能力。治疗时间很长,可持续几年。长,可持续几年。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目的在于帮助病人减少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目的在于帮助病人减少负性情绪和妥善应对各种事件(尤其是婚姻、恋爱、家庭等事件)引种事件(尤其是婚姻、恋爱、家庭等事件)引发的负性情绪,降低疾病的复发机会。治疗时发的负性情绪,降低疾病的复发机会。治疗时既要考虑病人在家庭的心理健康中的角色,也既要考虑病人在家庭的心理健康中的角色,也要考虑家庭对病情、症状发生的作用。要考虑家庭对病情、症状发生的作用。 第五节第五节 心境障碍和自杀心

18、境障碍和自杀n自杀是指由死者自己完成某种导致死亡的行动自杀是指由死者自己完成某种导致死亡的行动且自杀者事先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死亡。且自杀者事先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是死亡。n抑郁症是造成自杀的一个最常见原因。有人估抑郁症是造成自杀的一个最常见原因。有人估计,在心境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终生危险性约计,在心境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终生危险性约为为19%。 一、自杀的分类一、自杀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法国社会学家第一种分类(法国社会学家Emile Durkheim):a.利他型利他型:为了某种信仰、信念、正义事业或社会道为了某种信仰、信念、正义事业或社会道德而自杀,如:印度妇女自焚、日本的剖腹自杀德而自杀,如

19、:印度妇女自焚、日本的剖腹自杀等。等。b.利己型利己型:为了表白自己,惩罚别人,给别人造成为了表白自己,惩罚别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内疚或终生遗憾而自杀。痛苦内疚或终生遗憾而自杀。c.社会动乱型社会动乱型: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社会不能控制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社会不能控制和调节个人行为,人们信念削弱、迷茫、不知所和调节个人行为,人们信念削弱、迷茫、不知所措,加之各方面的冲击,易导致自杀。如:有资措,加之各方面的冲击,易导致自杀。如:有资料表明,文革期间,大专院校的自杀死亡率剧增,料表明,文革期间,大专院校的自杀死亡率剧增,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冲击。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冲击。第二种分类(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

20、自杀第二种分类(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预防研究中心,1974):):a.自杀死亡自杀死亡:是指已造成致死性后果的自杀行为。是指已造成致死性后果的自杀行为。b.自杀未遂自杀未遂:是指非致死性蓄意自我损害,一般是指非致死性蓄意自我损害,一般认为,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之比为认为,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之比为1 1:10102020左右。左右。c.自杀意念自杀意念:是指轻生念头,但无自杀行为。是指轻生念头,但无自杀行为。 二、自杀的发生率二、自杀的发生率 自杀率自杀率是自杀流行学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自杀流行学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指所有年龄组每年每十万人口中自杀死亡人是指所有年龄组每

21、年每十万人口中自杀死亡人数。数。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1996年中国城市年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自杀率分别为和农村的自杀率分别为812/万人和万人和2030/万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农村万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居中上位置。农村人口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人口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p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研究的最新结果表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明,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3.6倍。倍。而在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而在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其中农村,其中农村妇女又比城市高妇女又比城市高34倍,这是中国特

22、有的现象。倍,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n在国内尚未见有关于在国内尚未见有关于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流的流行学研究资料。行学研究资料。n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西方国家的研究资料表明,在自杀死亡者中,男女性别比为男女性别比为3:1,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的,而在自杀未遂者中男女的性别比为性别比为1:3。n自杀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男性的自杀自杀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一般男性的自杀死亡高峰年龄为死亡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而女性则为岁左右,而女性则为55岁左岁左右。自杀未遂的高发年龄明显低于自杀死亡者,右。自杀未遂的高发年龄明显低于自杀死亡者,据估计,据估计,31%69

23、%的自杀未遂者的高发年龄的自杀未遂者的高发年龄在在30岁以下。岁以下。n三分之二的忧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三分之二的忧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意念,而大约而大约百分之十的忧郁症病患会自杀成功。百分之十的忧郁症病患会自杀成功。一旦忧郁一旦忧郁到一个程度,对死这意念,会想得愈来愈到一个程度,对死这意念,会想得愈来愈多。再进一步就会想到自杀及自杀的方法。但多。再进一步就会想到自杀及自杀的方法。但是最严重的忧郁症患者反而没有意志力及体力是最严重的忧郁症患者反而没有意志力及体力来实施自杀的计划,却是意志力及体力恢复到来实施自杀的计划,却是意志力及体力恢复到一个程度后,才把自杀计划实行,这个我们称一个程度后,才把

24、自杀计划实行,这个我们称为为不合常理的自杀。不合常理的自杀。【美国三百万青少年想自杀美国三百万青少年想自杀】n2000年,美国大约有年,美国大约有300万万1217岁的青少年岁的青少年曾经非常认真地考虑过自杀或者尝试过自杀。曾经非常认真地考虑过自杀或者尝试过自杀。这一数字占全美同年龄段青少年总数的这一数字占全美同年龄段青少年总数的13%。n在这在这300万青少年中,大概万青少年中,大概1/3的人表示他们确的人表示他们确实尝试过自杀。实尝试过自杀。【15-34岁人群自杀成第一死因】岁人群自杀成第一死因】 p在我国,自杀已经成为在我国,自杀已经成为15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农村的

25、情况尤为突出。农村妇女的文化层次因,农村的情况尤为突出。农村妇女的文化层次较低,又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她们在遇较低,又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她们在遇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自杀。从侧面也反映出农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自杀。从侧面也反映出农村的医疗急救系统相对薄弱,自杀死亡率较高。村的医疗急救系统相对薄弱,自杀死亡率较高。 三、自杀的高危人群三、自杀的高危人群 单身者,没有小孩的妇女,老年人,抑郁症患单身者,没有小孩的妇女,老年人,抑郁症患者,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者。者,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者。 (一)自杀者的心理特征(一)自杀者的心理特征 1、认知功能方面:、认知功能方面: a.以偏概全、易走

26、极端、不做客观评价。以偏概全、易走极端、不做客观评价。 b.将问题归于命运安排,认为是不可解决的。将问题归于命运安排,认为是不可解决的。 c.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应付应激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行为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 d.从阴暗面看问题,偏见和敌意。从阴暗面看问题,偏见和敌意。 2、情感方面、情感方面 : 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各种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厌倦和内疚的情绪特征。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倾向。不稳定、不成熟的神经倾向。 3、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 : 回避社交,缺乏广泛的人际交往,对新环境适应困难。回避

27、社交,缺乏广泛的人际交往,对新环境适应困难。 (二)精神应激(二)精神应激1、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重大的负性应激事件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因或诱因。2、人际关系恶化(包括婚姻与家庭关系),亲、人际关系恶化(包括婚姻与家庭关系),亲人逝世,财产、名誉、地位受损,失业,政治人逝世,财产、名誉、地位受损,失业,政治高压等均导致自杀行为的出现。高压等均导致自杀行为的出现。3、有研究发现自杀者在自杀行动前的半年和、有研究发现自杀者在自杀行动前的半年和1个个月内,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多于常人。月内,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多于常人。 (三)社会文化因素(三)社会文化因素1、家庭

28、、婚姻关系、家庭、婚姻关系 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独身、离婚、丧偶者自杀率高于婚姻状况稳定者。在已婚者中,无子女者的自杀率又高于有子者。在已婚者中,无子女者的自杀率又高于有子女者。这表明正常的婚育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女者。这表明正常的婚育可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2、职业、职业 按职业分,工人的自杀率最低。而从事专门职按职业分,工人的自杀率最低。而从事专门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经理阶层及行业的医生、律师、作家、音乐家、经理阶层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杀率较高。政管理人员的自杀率较高。 3、信仰、信仰 伊斯兰教有保护作用,因为它把自杀列为禁伊斯兰教有保护作用,因为它把自杀列为

29、禁忌。信天主教者自杀率低于信基督教者。宗教忌。信天主教者自杀率低于信基督教者。宗教教义对死亡的认识态度,教徒与社会的整合程教义对死亡的认识态度,教徒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是影响自杀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信奉邪教度是影响自杀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信奉邪教致自杀者则可能有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原因致自杀者则可能有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4、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高。失业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年份,自杀率高。失业者的自杀率高于工作者。者的自杀率高于工作者。 (四)躯体疾病(四)躯体疾病n自杀死亡者的尸体解剖结果显示,自杀死亡者的尸体解剖结果显示,2575%有有躯体疾病,因躯体

30、疾病而自杀者占全部自杀总躯体疾病,因躯体疾病而自杀者占全部自杀总数的数的1151%,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n癌症确诊一年内,男性有癌症确诊一年内,男性有50%的自杀。患乳腺的自杀。患乳腺癌或生殖器官癌的妇女一年内有癌或生殖器官癌的妇女一年内有70%的自杀。的自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和一些内分泌性疾病也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和一些内分泌性疾病也有较高的自杀危险。较高的自杀危险。 (五)精神疾病(五)精神疾病n大量研究表明,大量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的自杀死亡者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断为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其中以心境障碍最多见,其次为精神

31、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其次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 及人格障碍患者等。及人格障碍患者等。n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危险比一般人群高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危险比一般人群高312倍,倍,同时有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特别是伴发人格障同时有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特别是伴发人格障碍、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恐惧症和抑郁症碍、物质滥用、精神分裂症、恐惧症和抑郁症者自杀危险性尤高。者自杀危险性尤高。 (六)遗传学因素(六)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实有一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表明自杀行为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遗传定的遗传学基础,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遗传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传

32、所致。学基础可能是附加于精神疾病的遗传所致。 (七)神经生物学因素(七)神经生物学因素 五羟色胺(五羟色胺(5HT)、多巴胺()、多巴胺(DA)、肾上)、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等的异常。腺素等神经内分泌等的异常。 四、自杀的预测四、自杀的预测 自杀的预测是很困难的,有下列情况者应予以自杀的预测是很困难的,有下列情况者应予以高度关注:高度关注:(1)诊断为抑郁症)诊断为抑郁症(2)直接或间接暗示过自杀意念)直接或间接暗示过自杀意念(3)行为突然反常)行为突然反常(4)反复自杀未遂与自伤行为)反复自杀未遂与自伤行为(5)有准备自杀的表现,如购置可用于自杀的)有准备自杀的表现,如购置可用于自杀的药品、

33、农药,察看僻静地点等。药品、农药,察看僻静地点等。需注意:需注意:1、近期内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未遂行为,其再发自杀、近期内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未遂行为,其再发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2、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作品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3、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4、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

34、,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自杀。 5、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刀具等,或常在江河、悬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刀具等,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另外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另外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自杀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6、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病人突然不愿接受医、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病人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人交待家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人交待家庭今后计划的安排和

35、打算时。庭今后计划的安排和打算时。 7、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 五、自杀的预防五、自杀的预防(l)准确判断自杀危险性)准确判断自杀危险性 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交谈,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交谈,开放又实事求是地讨论自杀,避免蔑视自杀行开放又实事求是地讨论自杀,避免蔑视自杀行为或动机的解释,评定自杀的危险性,估计患为或动机的解释,评定自杀的危险性,估计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掌握患者以前处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掌握患者以前处理危机的方法。理

36、危机的方法。 (2)危机于预)危机于预 及时、有力的危机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度及时、有力的危机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危机,改善以后的适应方法,危机干预已发过危机,改善以后的适应方法,危机干预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目前常见的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目前常见的危机干预措施之一是热线电话,接线员通常对危机干预措施之一是热线电话,接线员通常对来电者给予心理支持、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来电者给予心理支持、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度过危机,然后告诉他们何时何地可以接他们度过危机,然后告诉他们何时何地可以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受专业人员的帮助。(3)其他)其他 增加对自杀高危者的社会支持,可有效

37、的增加对自杀高危者的社会支持,可有效的消除或减轻他们的自杀意念,防止自杀行为的消除或减轻他们的自杀意念,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对于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者,应采取暂时发生;对于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者,应采取暂时的强制性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的强制性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具体而言,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具体而言,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使有心理障碍或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能得到使有心理障碍或处于心理危机的个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化帮助与诊断。及时、有效的专业化帮助与诊断。(二)普及有关预防自杀的知识(二)普及有关预防自杀的知识 增强有关自杀的知识,懂得识别

38、基本的自增强有关自杀的知识,懂得识别基本的自杀危险信号,对那些社会上存在的对于自杀危杀危险信号,对那些社会上存在的对于自杀危险信号的误解进行更正:险信号的误解进行更正: 1、“表明想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表明想自杀的人不会自杀”2、“下决心自杀的人都是想死下决心自杀的人都是想死”3、“自杀危机过后,情况好转,自杀已不存在自杀危机过后,情况好转,自杀已不存在”4、“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5、“自杀的人都是精神病自杀的人都是精神病”6、“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7、“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 (三)减少自杀工

39、具的可获得性(三)减少自杀工具的可获得性 (四)相关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四)相关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五)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危机干预)(五)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危机干预) 本章用到的第四章概念本章用到的第四章概念(一)、思维形式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就是思维的量和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思维的量和速度的变化,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过程的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1 1、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 (1)思维迫促(思维奔逸)思维迫促(思维奔逸) 表现为话多,注意力易转移,头脑中不停地出现大表现为话多,注意力易转移,头脑

40、中不停地出现大量的念头,因此有主观上不得不说的体验。量的念头,因此有主观上不得不说的体验。多见于躁多见于躁狂症。狂症。 (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 表现为联想受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的言语缓表现为联想受抑制,联想速度缓慢。患者的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慢,语量减少,语调低沉,反应迟钝。常见于抑郁症。常见于抑郁症。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与思维、

41、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不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不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青春型或紧张型。也可见于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 五、精神运动性抑郁五、精神运动性抑郁 精神运动性抑制具体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具体表现为:木僵、违拗、木僵、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腊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