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8724207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6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政策框架解读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 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 - 城镇新增劳动力 1000万人 - 上一年结转 1400万人能够安排1000万 - 经济增长拉动就业 800万人 - 自然减员 200万人供大于求1400万 劳动力资源供求结构:劳动力资源供

2、求结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1995年-2005年)失业人数失业率单位:万人20012001年年-2020-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根据根据20052005年劳动保障部抽样调查报告)年劳动保障部抽样调查报告) 我国职工队伍素质基本状况(根据根据20042004年劳动保障部对年劳动保障部对 4040个城市抽样调查报告)个城市抽样调查报告)全国技术工人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待遇上两个“不高”(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 投入上两个“不平衡”(政府、企业); 培养上两种“倾向”(重学历、轻技能;重考试、 轻能力); 发展中两对“矛盾

3、”(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与国家培养能力不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质量要求与教师传授技能水平差异(教与学) - 初级技能者多;高技能者少; - 单一技能者多,复合技能者少; - 传统技能者多,现代技能者少; - 短训速成者多,系统培养者少。技能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p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p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536号) p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6 5号) p意见共分七大部分,19条,7400字。p意见是建国以来中央和国务院专题论述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第一份政策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高技能人

4、才和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职业培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件地位u 快车道标志着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入快车道u 新动力为高技能人才工作注入巨大新动力u 新篇章必将揭开职业培训事业崭新的一页p 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地位作用高技能高技能人人 才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p 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p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p 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p 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 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主要问题p 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

5、上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p 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主要问题“瓶颈”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阻碍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技能人才工作总体要求p 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p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p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重要意义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p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

7、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格局。目标任务(一)p到“十一五”末,高级技工(职业资格三级)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目标任务(二)主要环节p 技能培养p 考核评价p 岗位使用p 竞赛选拔p 技术交流p 表彰激励p 合理流动p 社会保障主要环节完善两个完善两个工作体系工作体系健全六项健全六项工作机制工作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高技能人才

8、评价体系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岗位使用u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高技能人才 培养工作u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展高技能人才 培养的多种渠道u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业合作培养制度u 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u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培养体系。p 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p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 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p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 各类社会团体的作用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以企

9、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p 行业 做好本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 提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 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p 企业企业 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依法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培训 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 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 式,促进岗位成才 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培训和研发攻关活动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

10、养的多种途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p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 理者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向职业代表大会报告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p 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p 研究制定发展规划p 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p 指导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2.2.技能培养技能培养政府政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p 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p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p 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培养1.1.技能培

11、养技能培养学校学校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学改革u对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中央财政在实训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u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p 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p 提供实习场地提供实习场地p 选派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实习指导教师p 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企业企业u 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u 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支持企业为职业院

12、校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p 出国培训(研修)和引进国外先进培训资源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p 用人单位制定参加培训人员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p 参加紧缺职业培训,企业可给予培训和鉴定补贴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1.1.技能培养技能培养p 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p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培训示范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p 有条件的城市,可多方筹集资金p 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p 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 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技术技能型人员系列学术

13、工程型人员系列对照荣誉级: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级: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政府津贴获得者 荣誉级: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级:中华技能大奖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对照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工程师,讲师一一 级:高级技师级:高级技师二二 级:技级:技 师师四四 级:中级技能级:中级技能三三 级:高级技能级:高级技能对照对照对照助理工程师,助教助理工程师,助教高级工程师,教授高级工程师,教授 五五 级:初级技能级:初级技能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2.2.考核评价考核评价n 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n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 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

14、比例限制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机制: - 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 - 院校职业资格认证; -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政策法规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技术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质量督导体系质量督导体系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四个体系四个体系三个制度:1)推行鉴定机构质量认证制度;2)建立质量督导人员和考评人员诚信考核制度;3)实行定期质量通报制度。一个机制: 健全鉴定工作的违规退出和惩治机制。对于受到举报,存在违规行为并经查实的鉴定机构,第一次予以通报警告,并限期改正,

15、第二次取缔其开展鉴定活动的资格。 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3.3.岗位使用岗位使用p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及实体等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必要条件技师聘任制关键岗位技能带头人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p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p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p鼓励企业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时,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4.4.竞赛选拔竞赛选拔p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发现和选

16、拔人才创造条件p 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5.5.技术交流技术交流p 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p 挖掘和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技艺p 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国际间交流活动u 参与高新技术开发u 同业技术交流u 与科技人员交流u 绝招绝技和技能成 果展示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6.表彰激励p 引导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p 引导和督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情况,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办法,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p 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实施有利于鼓励优秀高技能人

17、才创新创造的收入分配制度p 企业应对高技能人才在聘任、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制定相应的鼓励办法p 对到技能岗位工作的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合理确定工资待遇p 对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通过奖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奖励。表彰和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6.6.表彰激励表彰激励p 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必要的社会奖励p 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崇高荣誉并实行重奖p 进一步完善国家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给予奖励,并鼓励参加培训深造、带徒传技、同业交流、技术创新活动

18、p 省级人民政府应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奖励,并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确定相应待遇引导高技能人才按需流动7.7.合理流动合理流动u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专门窗口,提供 “一站式”服务p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p 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p 保证人才流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柔性流动宏观调控流动服务海外引进窗口服务u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柔性流动和区域合作机制,鼓励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引进方式发挥其作用u鼓励和引导高技能人才面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流动u建立流动服务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信息发布制度u探索引进国内紧缺、企业急需的海外高技能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8.8.社会保障

19、社会保障p 进一步落实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权益p 做好高技能人才在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逐步突破部门、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p 具备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探索为包括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措施p 资金投入p 基础工作p 组织领导p 营造氛围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资金投入资金投入p 将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政府财政支持工作经费教育费附加的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基地建设p 各级政府要对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给予必要支持p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规定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

20、加的使用,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给予支持p 要从国家安排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中,择优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职业院校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资金投入资金投入p 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企业企业职教经费技改经费统筹服务p 企业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工资总额1.5%2.5%)p 企业进行技术改选和项目引进,按相关规定提取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重点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机制资

21、金投入资金投入社会社会社会捐赠融资服务培训收费p 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培训服务p 鼓励金融机构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参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提供融资服务p 各类职业院校可按照高技能人才实际培养成本提出收费标准,经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员收取培训费用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工作基础工作基础工作p 加强理论研究,加快法制建设p 做好调查统计和需求预测工作p 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开发高技能人才和技能成果 信息库p 加强远程培训和现代培训技术开发应用p 加快编制、修订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标准, 加强鉴定题库开发p 组织开发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p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高技能

22、人才工作的领导组织领导组织领导p 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p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 建立多部门参加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p 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营造氛围营造氛围p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p 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p 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p 动员全社会关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