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71KB
约5页
文档ID:587215715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5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读标题,知背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关键能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积累文言词语,推敲关键词句 核心素养: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文意梳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识记,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解读君子人格,聆听先哲教导,理解文章思想精髓,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课前预习 1.知识链接: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2.写作背景: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初读——诵君子情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播放朗诵视频,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朗读。

(四)精读——知君子义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解决翻译 一词多义 以:静以修身 连词,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 介词,可以拿来 成: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达成、成就 遂成枯落 动词,形成、变为 行: 夫君子之行 名词,行为,操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动词,行走 学: 夫学须静也 学习___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日: 意与日去 岁月___ 吾日三省 每天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名词,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立志 古今异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意与日去 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险燥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疗,治病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就意译,无论哪种翻译方式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交流: (1)设置“森林运动会PK”活动,检验小组合作成果 (2)学习小组代表发言,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五)研读——明君子志 1.个人探究: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智慧的字、词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要求:可先自行在书上作批注,再组内汇报展示) 2.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诸葛瞻最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资料卡片: 诸葛瞻成年后,官至尚书,加军师将军,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公元263年魏国魏国攻打蜀国,魏将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若降者必为琅琊王”,诸葛瞻怒斩来使,其子诸葛尚和他一同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六)拓展——扬君子风 1.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现象,自由交流感想 2.展示学生根据本课自主选择的名言警句制成的书签,请同学分享喜爱这句话的理由 3.亲爱的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有很多感触?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跟父母好好沟通过了?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封给父母的书信,可以说说你的成长,说说你的生活,说说你的感慨,说说你的建议,说说你对父母的爱…… 教师寄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七)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八)板书设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