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参考PPT(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殷丽娟三大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水稻病虫害2一、水稻二化螟3自1998年在阿城市、五常市田间发现了二化螟,经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鉴定,确定为水稻二化螟,并已成为水田的一种新类害虫。目前我县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周边县发生较重,如方正、延寿、尚志、五常等地二化螟危害严重。受害株率达50100%。41、形态特征二化螟又名钻心虫,蛀杆虫,以幼虫钻柱到叶鞘、茎杆内为害,幼虫体长2427毫米,头部淡红褐色,胸、腹部淡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均匀暗褐色,幼虫形态类似玉米螟。二化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都可产生危害,形成不同的危害状,如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
2、伤株等,其中以枯心、白穗危害最重。5二化螟成虫图6二 化 螟 卵 块7二化螟蛀茎幼虫8二化螟虫态图9二化螟根茬越冬幼虫10二化螟蛹11二 化 螟 蛹122、发生规律二化螟为完全变态,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个别年份发生一代半。化蛹:越冬幼虫5月下旬开始化蛹,化蛹盛期在6月中旬,化蛹时间一般可持续到6月下旬。化蛹部位在寄主茎杆和根茎中,蛹期平均109天。羽化:成虫羽化初期在6月中旬,盛期在6月中旬,7月初羽化结束,成虫寿命平均7天。产卵:成虫产卵始期在6朋中旬,盛期在6月下旬,一直持续到7月初,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2天后产卵,卵期约在57天。孵化:幼虫孵化初期在6月下旬,盛期在7月上旬,田间调查一直
3、持续到7月中上旬。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的茎杆和根茬中越冬,在根茬中越冬的幼虫都钻到根茬土壤中的部分,田间调查越冬寄主主要有水稻、田苇、稗草等。133、危害特点水稻田二化螟其危害时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主要症状有枯鞘、枯心、白穗等,不同年份危害症状田间表现时间略有不同。枯鞘的田间表现时间:7月上旬、中旬枯心苗田间表现时间:7月中旬、下旬枯孕穗、白穗的田间表现时间:8月上旬、中旬枯心苗、枯孕穗及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在不同水稻品种上二化螟发生危害的程度不同,长势好、繁茂、茎杆粗状的中熟水稻品种受害重。超稀植或高肥的水稻,色泽深绿、株型高大,受害最严重,相反危害轻。144、防治方法(1)农业防
4、治(2)化学防治(3)物理防治15二、水稻稻瘟病16一、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171、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型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2、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
5、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183、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4、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19 急性病斑 慢性病斑 白点病斑 褐点病斑20节瘟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
6、 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21叶枕、节瘟症状图22苗 瘟 症 状 图23穗颈瘟症状图24穗颈、谷粒瘟症状图25叶 瘟 症 状 图 一26叶 瘟 症 状 图 二27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28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1、最适温度26-28。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
7、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2、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293、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4、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5、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30发病原因 1、菌源量大 2、适温多雨,特别7月28日和8月2日两场雾 3、插秧密度大 4、种植品种单一,抗病能力下降 5、肥料施用不当 6、重治轻防31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
8、品种 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 3、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4、种子处理。用56温汤浸种5分钟。用抗菌剂浸种。 32 5、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100克亩;75丰登20克亩;25使百克45克亩;40富士一号100克亩。 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33玉米病虫害34一、斑须蝽蟓351、形态特征斑须蝽蟓近二年发生较重,被害率525%左右。斑须蝽蟓俗名臭大姐,属于半翅目,成虫体长0.813.5毫米,宽5.56.5
9、毫米,椭圆形,黄褐色或紫褐色,前胸、背板、侧缘稍向上卷,腹面黄褐色,有黑色刻点。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枯枝落叶、树皮或房屋缝隙中越冬。362、危害症状斑须蝽蟓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弱虫吸食作物幼嫩部分汁液,除主要危害玉米外,还能危害亚麻、甜菜等,传播病毒,造成烂芯、卷叶。373、防治方法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叶面喷雾。30%速克毙3%腚虫脒吡虫啉类药剂混敌杀死38二、玉米丝黑穗病391、症状 主要危害穗部,属幼苗侵染的系统性病害。苗期为病苗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浓绿,一般无穗。雌穗受害症状是外观短粗、无花丝,大多数除包叶外全部果穗被破坏成菌瘿。雄穗受害后花器全部或部分花器形成黑粉,一
10、般无穗。40玉米丝黑穗病(雌穗)41玉米丝黑穗病42玉米丝黑穗病(雌穗)玉米丝黑穗病(雌穗)症状43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雄穗)症状44图图3-3 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丝黑穗病菌(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图图3-3 玉米丝黑穗病菌玉米丝黑穗病菌(示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玉米丝黑穗病(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452、浸染途径 土壤中的越冬孢子萌发或带病种子上的病菌萌发后,病菌侵染幼苗生长点,并随生长点生长,进入花芽和原始期,进而破坏雌雄穗和花器,最后显病症。46品种:发病率高低主要与品种抗病性有关,要选用抗病品种。今年发病重也主要因为杂交种不抗病。菌源:越冬菌源越多,发病重,要采用轮作、拔
11、除田间病苗与病株、黑穗散粉前采下黑穗烧掉等措施。土温25左右,土壤含水量20%左右有利于病菌侵染,一般春季少雨干旱年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播期过早、过深利于发病。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会延长出苗时间,可增加侵染。因此,应购买优质良种,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注意保墒。 3 3、发病条件、发病条件474、发病原因(1)连作重茬地块使土壤中菌量的积加。在玉米播后出苗三叶期前,侵入玉米幼苗生长点,系统侵染蔓延雌穗和雄穗,形成黑粉落入田中进一步增加了土壤含菌量,成为次年的菌源。据调查:重茬玉米发病率为27%,3年以上的轮作地块发病率为2%。(2) 品种抗性。(3)、气候因素及栽培管理的影响 由于
12、气候因素的变异,连续出现暖冬现象,早春回暖快,使农作物播期提前,播种后出现持续低温,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源菌的越冬和侵染。(4) 、药剂防效低。目前市面出售的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较低,甚至无效。加之经销商的误导和部分农户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忽略对此病的防治,使玉米丝黑穗病传播曼延、危害加重。485、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 3、拔出病株,在田间发现病株,孢子未散粉之前及时拔除病株,将病株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原菌再次扩散侵染。 4、药剂防治 49大豆病虫害50一、大豆根腐病51发生趋势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重迎茬地块的增多,根腐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大豆根腐
13、病病后表现为病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节荚数和千粒重减小,造成严重减产。52一、大豆根腐病的症状1、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表面生有白色的霉层;2、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或畸形,最后枯死腐烂;3、幼苗根腐烂,在根部产生不规则的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渍状,也可产生梭形褐色或暗褐色的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53二、大豆根腐病的菌原大豆根腐病由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几种真菌侵染所致,以土壤带菌为主,也能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能在土壤中生存23年。54三、大豆根腐病的发病条件1、春季雨量大,土壤有积水
14、发生重2、重茬、迎茬比轮作发病重。3、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根腐病重。551、合理轮作。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质地疏松,透气良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3、调整播期和播深。4、选用健全种子。5、加强田间管理。6、种衣剂处理种子。四、防治方法56二、大豆孢囊线虫57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在大豆根上,直接危害大豆根部,因被孢囊线虫寄生后,大豆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所以又黄萎线虫病。发病严重时,病田大豆植株大面积枯黄,状似火烧,农民形象地称为“火龙秧子”。大豆孢囊线虫在我县普遍发生,大豆根系被线虫寄生后,主根和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根瘤稀少。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其它病菌侵害而引起腐烂
15、,使病株提早枯死。大豆孢囊线虫在土壤里越冬,孢囊对不良的环境抵抗能力很强,其生活力可保持34年。线虫发生程度与土壤的温湿度有关,土壤湿度的影响大于湿度的影响。58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2、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拌种。59三、大豆灰斑病60大豆灰斑病又叫褐斑病或斑点病,近两年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大豆的茎、豆荚和种子。带病的种子导致幼苗发病,其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半圆形深褐色病斑,稍凹陷,气候干旱时病斑停止扩散。在低温多雨条件下,病斑发展很快,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受害,先产生红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划形病斑,中央部分灰色,边缘深褐色或黑色。豆荚受害产生圆形褐色
16、病斑。种子受害在豆粒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和病残体中越冬。61发病条件:大豆苗期低温多雨发病严重,常造成大量缺苗;大豆重茬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严重;过分密植、田间杂草多、造成植株郁闭,通风透光差或将大豆种在低洼易涝土壤水分饱和的地块上灰斑病发生严重。62传播途径:靠气流传播,速度很快。63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绥农14。2、加强农业防治措施。3、药剂防治。64四、大豆菌核病65发生趋势 大豆重茬地发病率3%30%,个别地块发病率达50%。发病品种 垦建23、垦建10号、绥农14、垦农37、垦农14等。66 发生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
17、絮状白色菌丝,后期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条件下茎皮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严重的全株枯死,颗粒不收。豆荚染病 现水浸状不规则病斑,荚内、外均可形成较茎内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结实。(见图)67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1)病苗)病苗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1)病苗)病苗 大豆菌核大豆菌核病症状图病症状图 (1)病苗)病苗 68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2)病株病株 69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3)病株内产生菌核)病株内产生菌核70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
18、4)菌核萌发出子囊盘)菌核萌发出子囊盘71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5)病株症状)病株症状72 大豆菌核病症状图大豆菌核病症状图 (6)病株内髓部产生的菌核)病株内髓部产生的菌核73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内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弹射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742、再侵染则通过病健部接触菌丝传播蔓延,条件适宜时,特别是大气和田间湿度高,菌丝迅速增殖,2-3天后健株即发病。753、菌核在田间土壤深度3cm以上能正常萌发,3cm以下不能萌发,在1-3cm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
19、递减。子囊盘柄较细弱,形成的子囊盘也较小。菌核从萌发到弹射子囊孢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76发病条件发病条件 1、要求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27%至饱和水 2、发生流行的适温为15-30、相对湿度85%以上。 3、菌源量大一般为连作地或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77栽培条件栽培条件 1、茬口条件 重茬大豆与小杂豆连作的地块菌核病发病率在20%以上,高达50%;迎茬大豆(与玉米连作)发病率10%,最高20%。 782、耕作对菌核病的影响 秋翻整地对大豆菌核病有明显控制。秋翻与玉米连作的地块发病率仅为5%,比未进行进行秋翻重茬地块发病率减少15%。 及时中耕培土,进行三铲三趟的地
20、块发病较轻,因为中耕培土也能破坏和阻止子囊的形成。793、地势对菌核病的影响 低洼积水地块发病率30%,岗地排水良好的地块发病率10%。另外种植过密的地块发病率比正常密度地块高10%。804、品种选择 不同大豆品种其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如合丰25连作2年的发病率约为8.2%,合丰35连作2年以上发病率为3.3%。815、肥料施用 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大豆生长繁茂,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条件差,发病率达43.5%左右。82防治措施防治措施1 .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选择优质、早熟、抗病品种,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
21、土壤深层,使病株残体腐烂死亡。 83 轮作 与非寄主作物或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排水与施肥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铲趟 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减轻发病。842.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于菌核病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上方法均有较好的控病效果。85五、大豆疫病86大豆疫病是我省近几年来发现检疫性病害。目前,我县发生面积逐渐增多,并继续加重。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造成危害,在感病品种上,造成25%50%的损失,个别感病品种损失
22、可达60%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87症状1、播种列幼苗出土前后,可引起种子腐烂、猝倒。2、真叶期,茎部呈水渍状,叶片变黄枯萎而死。3、成株期,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下垂,但不脱落。88发病规律如果土壤被水淹没或下雨后排水不良以及地势低洼积水时,有利于病害大发生,土温冷凉潮湿有利于此病害的发展;重粘土、冰碛土发病率高,不耕或减耕会加重发病;高肥也可加重发病。89防治途径1、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种。2、栽培防治。栽培大豆避免低洼地、排水不良或重粘土中,搞好深耕或深松,防治土壤板结,增加水的渗透性,避免连作,在发
23、病田用不感病作物轮作4年以上,可减轻发病和田间损失。3、化学药剂防治。64%的杀毒矾和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4%拌种。苗期喷雾。90六、大豆蚜虫91大豆蚜虫的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式口针吸食汁液,大豆的嫩梢、茎、叶和幼荚均可受害。受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茎、叶卷曲,结荚少,籽粒质量差。1、受害症状92 我县一般在大豆4片叶出现蚜虫,日期大约在6月10日左右,天气干旱、没有大雨的情况下较重,一般被害率达50%以上,卷叶率在510%就可以防治。2、发生时期93 一是春季在越冬卵孵化时,如雨水充沛,鼠李生长旺盛,营养条件好,则有利于幼蚜成活和成蚜繁殖。二是在田间大豆蚜的盛发前期,如平均气温达22度,旬平均相对湿度在78%以下,长期高温干旱极有利于大豆蚜的繁殖,造成花期严重为害。3、发病条件944、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每公顷1.5公斤10%吡虫啉每公顷0.3公斤30%速克毙每公顷0.3公斤3%啶虫脒乳油0.60.75升,兑水喷雾。95谢谢! 祝各位工作顺利! 2006、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