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创伤救护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创伤救护技术)(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救护普及培训创伤救护普及培训意外事故发生后的急救程序意外事故发生后的急救程序: ( (先抢后救先抢后救 脱离危险环境脱离危险环境) )维持维持生命生命 ( (呼吸呼吸 循环)循环)呼救呼救止血止血-包扎包扎-固定固定-搬运搬运(四大急救技术)(四大急救技术)创伤应急救护四项技能 止血止血搬运搬运包扎包扎固定固定止止 血血一、出血对人体的影响一、出血对人体的影响血液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成人血液约占体重的成人血液约占体重的8%8%;突然失血突然失血20%20%(约(约800ml800ml)轻度休克;)轻度休克; 20%-40%20
2、%-40%(800-1600ml800-1600ml)中度休克)中度休克 40%40%(1600ml1600ml)以上重度休克,危及生命。)以上重度休克,危及生命。止血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止血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 克,挽救生命。克,挽救生命。二、出血的特点二、出血的特点出血部位出血部位: : 皮下出血皮下出血 内出血内出血 外出血外出血动脉出血:动脉出血:鲜红、喷射状、危险大;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暗红、涌出、可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鲜红、渗出、危险小 三、止血方法三、止血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
3、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头部、四肢小动脉、小静脉的出血大面积毛细血管渗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 先暴露伤口,剪去影响包先暴露伤口,剪去影响包扎伤口的毛发和衣服。扎伤口的毛发和衣服。 再用无菌纱布或棉垫,也再用无菌纱布或棉垫,也可用清洁的毛巾、手帕等覆可用清洁的毛巾、手帕等覆盖压迫伤口。盖压迫伤口。 再用三角巾、绷带或其它再用三角巾、绷带或其它代用品加压包扎。代用品加压包扎。 3、加压包扎时,不要包扎的太紧,防止组织 因缺血坏死 1、开放性骨折出血,骨
4、折的断端是否回纳2、打结的结头是否可以打在伤口上?NO!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先用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止住出血,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根部包扎固定。 操作要点:操作要点:操作要点:操作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用力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度。用力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度。用力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度。用力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度。压迫压迫压迫压迫1010101015151515分钟。分钟。分钟。分钟。保持伤处肢体抬高。保持伤处肢体抬高。保持伤处肢体抬高。保持伤处肢体抬高。指压止血法阻断动脉运阻断动脉运血血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5、 -头部、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头部、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 止血特点止血特点 -止血快速、效果好,但不能长久止血快速、效果好,但不能长久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 1 1、头前部止血、头前部止血止血动脉:颞浅动脉止 血 点: 耳前方颧弓 根部止血方法:大拇指 出血一侧 颞浅动脉 压向骨面2、鼻子止血、鼻子止血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让患者安静坐下,将头部稍微往、让患者安静坐下,将头部稍微往前倾。前倾。 、用纱布或、用纱布或纸巾等塞入鼻孔。纸巾等塞入鼻孔。捏住捏住双侧鼻翼,向鼻中隔前下方紧压;并双侧鼻翼,向鼻中隔前下方紧压;并冷敷患者之鼻部,约隔冷敷患者之鼻部,约隔1010分钟放开。分钟放开。注意点:注
6、意点:注意点:注意点: 流鼻血后,头不要后仰,不要平躺;流鼻血后,头不要后仰,不要平躺;如不能止血或鼻骨有骨折现象引起的如不能止血或鼻骨有骨折现象引起的出血,就要送医治疗。出血,就要送医治疗。3 3、前、前 臂臂 止血动脉:止血动脉:肱动脉肱动脉止血点:止血点:出血一侧上臂中出血一侧上臂中 三分之一肱动脉搏动点三分之一肱动脉搏动点止血方法:止血方法:大拇指或四指同时压住肱动脉至肱骨大拇指或四指同时压住肱动脉至肱骨同时将前臂抬高同时将前臂抬高 4 4、手、手 掌掌 止血动脉:止血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止血点:止血点:出血一侧手腕部出血一侧手腕部 止血方法:手指压迫止血方法:手指压迫
7、5 5、手指、手指 止血动脉:指动脉 止血点: 出血手指 两侧根部止血方法:拇指与食指 6 6、下、下 肢肢 止血动脉:止血动脉:股动脉股动脉止血点:止血点: 出血一侧大腿上三分之一内侧出血一侧大腿上三分之一内侧止血方法:止血方法:手掌根部或双手大拇指手掌根部或双手大拇指 下肢抬高下肢抬高 指压股动脉指压股动脉 适用:上、下肢大出血,指压止血法或 加压包扎止血法无效时止血动脉止血动脉: 上肢肱动脉上肢肱动脉-上臂上上臂上1/31/3处处 下肢股动脉下肢股动脉-大腿上大腿上1/31/3处处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止血材料止血材料止血动脉止血动脉止血部位止血部位布带绞紧止血法布带绞紧止血法五固定五
8、固定 标明止血时间标明止血时间 一垫一垫 二二 结结 三拎三拎 四绞四绞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一)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一)大动脉出血其它方法无效时才使用。大动脉出血其它方法无效时才使用。该病人优先该病人优先护送。患肢冬季注意保暖。不能用铁丝、编织带、护送。患肢冬季注意保暖。不能用铁丝、编织带、尼龙绳等作为止血带。尼龙绳等作为止血带。部位:部位:上肢上肢肱动脉,上臂上肱动脉,上臂上1 13 3处处; ;下肢下肢股动脉,大腿上股动脉,大腿上1 13 3处。处。缠绕止血带部位必须缠绕止血带部位必须加垫加垫保护。保护。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二)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二)松紧度:松紧度:以刚能止血、
9、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度。以刚能止血、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度。时间:时间:力争力争2 23 3小时内送到医院,一般不超过小时内送到医院,一般不超过5 5小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 1次,寒冷季节不应超过次,寒冷季节不应超过半小时,放松时间为半小时,放松时间为1 12 2分钟(此时用指压法止血)分钟(此时用指压法止血)。松止血带时必须慢慢地松开。松止血带时必须慢慢地松开。毁损肢体不松带。毁损肢体不松带。标记:标记: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注明扎止血带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注明扎止血带时间,并告诉伤员和护送人员。时间,并告诉伤员和护送人员。现场止血方法的适用范围现场止血
10、方法的适用范围 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适用于各种伤口。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指压动脉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出血。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出血。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只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包包 扎扎目的: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压迫止血、固定骨
11、折要求:伤口封闭严密、松紧适宜、固定牢靠敷料:三角巾、绷带、自身物品三角巾、绷带、自身物品-衣衣 服、围巾、毛巾、帽子、手绢等服、围巾、毛巾、帽子、手绢等 暴露伤口暴露伤口 尽可能使用消毒物品 没有条件时可进行简单的烧烤(如篝 火、酒精灯、打火机等)伤口处理 如如遇遇有有大大面面积积或或较较深深的的伤伤口口时时,在在伤伤口口上上不不要要直直接接使用碘酒、酒精;使用碘酒、酒精;骨折断端及身体外露的内容物骨折断端及身体外露的内容物不能回纳;不能回纳;离断的手指不能直接放入水中、冰中、酒精中。离断的手指不能直接放入水中、冰中、酒精中。伤伤口口异异物物不不要要轻轻易易拔拔除除,必必要要时时可可剪剪短短
12、加加以以固固定定,以便搬运。以便搬运。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1、帽式包扎法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头顶部外伤头顶部外伤头顶部外伤头顶部外伤 包扎材料:包扎材料:包扎材料:包扎材料:敷料,三角巾敷料,三角巾敷料,三角巾敷料,三角巾 包扎步骤:包扎步骤:包扎步骤:包扎步骤: 风帽式包扎法风帽式包扎法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枕后部、面部外伤枕后部、面部外伤包扎材料:包扎材料: 敷料、三角巾敷料、三角巾包扎步骤:包扎步骤: 枕后部外伤枕后部外伤 面部外伤面部外伤2 2、单、双肩包扎法、单、双肩包扎法燕尾式燕尾式 大片在后大片在后, ,在上在上! !双肩包扎法(双肩包扎法(燕尾式燕
13、尾式)对折成燕尾,对折成燕尾,夹角对下颌,夹角对下颌,底边腋下穿,底边腋下穿,背部打结固定背部打结固定3、单胸包扎法 顶角位于伤侧顶角位于伤侧气胸的处理封闭封闭敷料敷料包扎包扎加压包扎加压包扎气气胸胸包包扎扎法法 4、腹部包扎法 腹部包扎法腹部包扎法:适用于腹部外伤或肠突出 包扎步骤:包扎步骤: 腹部外伤 肠突出包扎法腹腹部部包包扎扎法法5 5、膝(肘)关节包扎法、膝(肘)关节包扎法包扎步骤:包扎步骤:绷带包扎法绷带包扎法环形法环形法 蛇形法蛇形法螺旋法螺旋法 螺旋反折法螺旋反折法 “8”8”字法字法 回反法回反法 环形法环形法 1 1)适应症适应症 通常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胸、通常用于肢
14、体粗细相等部位,如胸、四肢、腹部。四肢、腹部。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作环绕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作环绕稍呈斜形,第二圈应与第一圈重叠,第三圈作稍呈斜形,第二圈应与第一圈重叠,第三圈作环形。环形。螺旋法 1 1)适应症适应症用于四肢和躯干等处。用于四肢和躯干等处。 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使绷带螺旋向上,每圈应压在前一圈的一圈的1/21/2处。处。 螺旋反折法螺旋反折法 1 1)适应症适应症用于四肢包扎。用于四肢包扎。 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先作螺旋状缠绕,再把绷带反折先作螺旋状缠绕,再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前圈的一下,盖住前圈的1/31
15、/32/32/3,由下而上缠,由下而上缠绕。绕。 “8”8”字法字法 1 1)适应症适应症多用肩、髂、膝、髁等处。多用肩、髂、膝、髁等处。 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包扎法是一圈向上,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圈的1/21/2。 回返法回返法 1 1)适应症适应症多用于头和断肢端。多用于头和断肢端。 2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常从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直至将伤中央开始,接着各圈一左一右,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用作环形将所反折的各端包口全部包住,用作环形
16、将所反折的各端包扎固定。此法常需要一位助手在回反折时扎固定。此法常需要一位助手在回反折时按压一下绷带的反折端。按压一下绷带的反折端。 回返法回返法 固固 定定骨骨 骼骼 外力的撞击外力的撞击 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 骨折的分类 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 端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骨折的断端刺破皮肤,与 外界相通骨折的症状 疼痛疼痛局部剧烈疼痛局部剧烈疼痛 不能触摸不能触摸 伴有明显的压痛伴有明显的压痛 肿胀肿胀局部肿胀明显局部肿胀明显或伴有淤血、出血或伴有淤血、出血 畸形畸形肢体短缩肢体短缩旋转或成角旋转或成角功能障碍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
17、肢体功能 活动受限活动受限 骨折固定的目的制动止痛防止伤情加重包扎伤口骨折固定的材料骨折固定的材料 急救包: 组合夹板、三角巾、绷带、敷料就地取材: 树枝、棍棒、硬纸板、衣被、毛巾、布条、手绢、领带、自身肢体等骨折固定注意事项(一) 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严禁盲目进行复位疑有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时不可让伤员试行站立夹板长度-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在关节和骨头突起部位或间隙部位-加垫松紧度要适宜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骨折固定注意事项(二) 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骨折的断肢、断指(趾)要用干净的敷料包好,最好低温保存,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以便再植。骨折固定
18、注意事项(三) 骨折固定的方法 1、肱骨骨折(上臂): 固定方法:固定方法: 包扎(开放性骨折)包扎(开放性骨折) 在骨突部位加垫在骨突部位加垫 夹板放置伤肢外侧夹板放置伤肢外侧 三角巾折叠成合适宽度固定肱骨上端三角巾折叠成合适宽度固定肱骨上端 三角巾小悬臂固定三角巾小悬臂固定2、前臂骨折 固定方法: 包扎伤口包扎伤口 前臂放置功能位前臂放置功能位 骨突部位加垫骨突部位加垫 夹板托于下方夹板托于下方 三角巾固定桡骨上下端三角巾固定桡骨上下端 三角巾大悬臂固定三角巾大悬臂固定4 4、小腿骨折、小腿骨折 取仰卧位用敷料围绕颈部一圈上颈托若无颈托,在肩部加垫制动5 5、颈椎骨折、颈椎骨折 仰卧在硬担
19、架或硬板上骨突或凹陷处加垫或填塞用三角巾固定在硬担架或硬板上6、脊椎骨折 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和处理,必须尽快地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和运输工具,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挽救伤员的生命,为医院的治疗赢得时间。搬搬 运运 搬运的方法 单人徒手搬运法单人徒手搬运法 扶持法扶持法扶持法扶持法抱持法抱持法抱持法抱持法背负法背负法背负法背负法拖行法拖行法拖行法拖行法下梯法下梯法下梯法下梯法爬行法爬行法爬行法爬行法多人徒手搬运法 双人拉车式双人拉车式双人椅托式双人椅托式四人椅托式四人椅托式双人扶持式双人扶持式3434人平台法人平台法双人搬运法适用于重伤员和脊椎损伤的伤员方法:1.分别站立在
20、伤员侧的头部、背部、臀部和下肢2.一起蹲下,双手平抬伤员的四个部位3.同时站立抬起伤员4.齐步行走或将伤员放于运输工具上 3 3 3 34 4 4 4人平抬法人平抬法人平抬法人平抬法注意事项疑有颈椎骨折的伤员放置板式担架时应采取仰卧位疑有胸椎损伤的伤员放置板式担架时应采取俯卧位气胸搬运应采取半卧位 1、树立整体意识,注意自身与伤员的安全(救人不一定要舍己)。2、先抢后救,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3、检查伤情,快速、有效止血。创伤现场救护的一般原则4 4、优先包扎头、胸、腹部伤口,后包扎四、优先包扎头、胸、腹部伤口,后包扎四 肢伤口。肢伤口。5、先固定颈部,后固定四肢。6、操作迅速、准确,动作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