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课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86711507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9.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理论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武术理论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武术理论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武术理论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武术理论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理论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理论课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授内容w一、武术运动概述w二、武术基本技法分析w三、运动与健康武术运动概述1、武术的定义2、武术的起源与发展3、武术的内容4、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武术w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定义:定义:2 2、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1)人与兽斗的技巧方法显现了武术的雏形(2)人与人搏杀格斗的技能为武术产生奠定了基础。(3)使用兵器的技艺逐渐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为武术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武舞”是原始社会时期人

2、们将宗教祭祀、教育、娱 乐以及搏斗训练集于一体的活动方式,也是武术原形态。 古代武术的发展古代武术的发展w殷商时期: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w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变长。w秦汉三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刀成为军中的主要兵器。w唐朝: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与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w宋元时期:宋元时期:不仅军事训练规范、系统,而且兵器种类大增。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武艺结社组织,如“弓箭社”等。w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

3、流派拳术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器械都得到了发展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民间则以“社社”“馆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随着火器在军中的出现,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随着火器在军中的出现,使得武术与军事武艺逐渐分离开来,并在更广阔的民间开花结果,使得武术与军事武艺逐渐分离开来,并在更广阔的民间开花结果,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使得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使得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此期间最终形成。此期间最终形成。近代武术发展概况近代武术发展概况w近代中国时局动荡,战火不断,在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强种强

4、国强种强国”理念的号召下,武术曾一度兴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w1910年上海成立“精武会”w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w1924至1935年历届全运会武术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w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第11届奥运会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w一、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一、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w现代体育文化形态的特征就是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同样表现为高度的组织化,使得武术大踏步的走出国门并迅速在世界上推广开来。w1952年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w1958年在北

5、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w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w1994年下发了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w二、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二、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w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竞赛大会。w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了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w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w1998年第13届(泰国)亚运会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w三、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三、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w195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武术内容。w1987年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术列为基本教材。w全国体育院系均把武

6、术列为必修课程,纷纷开设武术选修课。w教育部在制定本科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时把武术类列为六类主干课程之一。w四、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四、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w把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 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w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w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w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每四年一次。w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奥运武术奥运武术北京奥运会武术是比赛项目,共设置男女套路10枚金牌,男女散手

7、5枚金牌。套路:男子长拳、男子南拳南棍全能、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男子刀术棍术全能、男子枪术剑术全能、女子长拳、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女子刀术棍术全能、女子枪术剑术全能。散手:男子56公斤级、男子70公斤级、男子85公斤级、女子52公斤级、女子60公斤级。武术的内容武术的内容武术套路功法运动搏斗运动单练对练集体演练推手散打短兵器械对练徒手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器械或徒手与器械徒手拳术演练器械拳术套路运动w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w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

8、运动。w一、内壮功w二、外壮功w三、轻功w四、柔功功法运动功法运动搏斗运动搏斗运动w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武术的特点武术的特点w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攻防动作是武术套路、散打技术的核心。w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精神、意识、气息。外: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w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不同年令、性别、体质、职业;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武术的作用武术的作用w强身健体作用w提高自卫防身能力w修身养性作用w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的基本技法分析武术的基本技法分析w长拳的基本技法长拳的基本

9、技法w太极拳的基本技法太极拳的基本技法w剑术的基本技法剑术的基本技法w刀术的基本技法刀术的基本技法长长拳拳基基本本技技法法w(一)手要捷快(一)手要捷快 “ “拳如流星拳如流星” ” w(二)眼要明锐(二)眼要明锐 “ “眼似电眼似电” ” w(三)身要灵活(三)身要灵活 “ “腰如蛇形腰如蛇形” ” w(四)步要稳固(四)步要稳固 “ “步赛粘步赛粘” ” w(五)精要充沛(五)精要充沛 “ “精神充沛精神充沛”w(六)气要下沉(六)气要下沉 “ “气宜沉气宜沉” ” w(七)力要顺达(七)力要顺达 “ “三节六合三节六合” ” w(八)功要纯青(八)功要纯青 “ “功宜纯功宜纯” ” w(

10、九)四击合法(九)四击合法 “ “四击、八法四击、八法” ” w(十)以形喻势(十)以形喻势 “ “十二型十二型” ” 长拳长拳w“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明代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回答篇中载:“-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短打则有绵张任家之类。”由此可见,明代就有了长拳的称谓,及太祖长拳和温家长拳等类别。所谓长是相对短而言,长拳则是相对短打而立名,正如明代唐顺之武篇所言:“逼近用短打,若远开则用长拳。”长拳长拳 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显明、拳路清楚、力点明确,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动作技术的拳术。w是以查

11、、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动作为素材和基本技法为基础而创编的现代拳术。一、手要捷快一、手要捷快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迅快、敏捷、有力。这不仅是在拳、臂挥舞时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细致动作里也要如此。即使是一个抖腕、刁手的小动作,也要做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这就要求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的时候力求松活。长拳运动的特点,一般是有动有静的,既有招,也有势。“静如处女,动如脱兔”,不动则已,一动就要非常迅速。“拳如流星”的要求,只是指活动性的动作,而不是指所有的动作。这样,它不但下会使整个拳路快而无章,而是更能衬托出静止性动作的稳定,突出了长拳动静结合的特点。二、眼要明锐二、眼要

12、明锐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锐利。眼法在长拳运动中必须“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手法既要流星般地迅快、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就要相应地象“闪电”般地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眼法变化和颈部的活动有关。如果拳向左侧冲出,颈部不活动,头不向左转,那就会形成斜眼瞄拳的怪相。因之,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也是必要的。同时,眼法还涉及到动作意问的问题。一般的说,长拳的动作都有它的意向,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三、身要灵活三、身要灵活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柔韧、灵活。身法在长拳运动里,可分为闪、转、展、缩、折

13、、弯、俯、仰等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是主宰于腰。因而“腰如蛇行”的身法要求,一方面是要求各种身法在运动的时候要象蛇行那样灵活,有曲折有变化,一方面也是要求胸椎和腰椎的柔韧性加强,使动作做得既柔软又坚韧。长拳运动中,身法灵活还要“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由活动性动作进如静止性动作的时候,多讲究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式方法。在活动时,则要求灵活多变。四、步要稳固四、步要稳固 长拳的步法,须“步赛粘”,要轻快,稳固。拳谚云: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长拳运动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之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既要轻

14、快,更要象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躯干活动的影响,反过来倒要给上肢、躯干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这样,才能动而不乱。五、精要充沛五、精要充沛 长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饱满。象江河的怒潮具有雷霆万钧之势,要显示出鼓荡的“怒”的气魄。精神饱满,气魄怒振,拳势才能雄健宏大。这种“怒”的气魄不是直眉横目、龇牙咧嘴的凶狠。这在长拳运动里必须具有武术的战斗意识,把自己摆进到一种充满战斗的场合里。这样才能使长拳的运动,气如雷霆,势如浪涛,精足神满。六、气要下沉六、气要下沉w长拳的呼吸,要“气沉丹田”。长拳运动,结构复杂、动作快速、运动量大,这个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对氧的需要量较大。如

15、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助呼吸的方法,就容易使气血上涌,使气息在胸间游动。气往上浮则内部空虚,空虚则气促,气促则吸人的氧不足,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就不能使运动持久。长拳的呼吸方法,提、托、聚、三法。合谓“提、托、聚、沉”。在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出现的时候,应该运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出现的时候则应运用“托”法;在刚脆短促的动作出现的时候,就该换用“聚”法,在有高动作进入到低动作的时候,又该运用“沉”法。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而进行变化的时候,却始终遵循着“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也要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七、力要顺达七、力要顺达w长拳运动最忌“僵劲硬力”,

16、强调“力要顺达”。用力顺达,须从“三节”、“六合”着手。三节,以上肢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下肢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六合,是手、肘、肩、脚、膝、胯等六个部位的配合。比如,甩手、云手、向上抖手等动作,必须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均动,劲力才能顺达。又如,腿脚用力向前弹踢,必须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三节贯通,才能使力顺而不僵硬。再如,上下肢的动作有互相牵涉的时候,如果是发力前冲的动作,就必须使脚、膝,胯的力量,通过腰部的传导,从“扭腰、送肩、顺肘”而传递到手或拳,使上下六部贯通起来,上下的劲力顺成一股。运动中的僵硬和死板,问题不在于用力的大小,而在于

17、顺与不顺。所以一定要掌握“三节”、“六合”,运用顺力。八、功要纯青八、功要纯青w长拳的技术,须“功宜纯”。在这里,“功”指的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运动的各种技巧。所谓“纯”,就是“纯一不杂”,炉火纯青。“功宜纯”是对长拳技术质量所提的要求。要使技术质量达到纯青的地步,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技术规范化的前提下加强锻炼的实践。“功夫是练出来的”,只有坚持锻炼,持之以恒,通过实践,才能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不断地得到提高,才能使技术质量由不纯逐渐到纯。九、四击合法九、四击合法w“四击”,就是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踢的法则,具体内容有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等;打的法则,具

18、体内容有冲、撞、挤、靠、崩、劈、挑、砸、采、勾、抄等等;摔的法则,具体内容也有揣、滑、倒、爬、拿、掴、捣、勾等等;拿的法则,具体内容也有刁、拿、锁、封、闭、错、截等等。长拳运动对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要求非常严格,讲究踢打合法,不允许蹬踹不分,方法不明,模糊不清。如果不是严格地遵守这些运动方法的规定,就不可能表达出它们不同的真实意义,这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意向。所以,练习长拳必须熟悉、理解和掌握各种技击动作的具体内容和运动方法,掌握它们不同的线路、方位和力点,熟悉它们不同的使劲程度和运动速度。十、以形喻势十、以形喻势w长拳运动中以事物的十二种形象来比喻动、静、起、落、立

19、、站、转、折、轻、重、缓、快等十二种动静之势,借此作为规范化的格式来要求技术的提高,这就唤以形喻势。分别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w运动时,要使运动气势象江海的浪涛那样激荡,滔滔不绝,在万马奔腾之中仍有明朗感和稳定感,做到“动要有韵”,“动中有静。静止时,要使势式塑造的像大山那样巍峨,似乎任何强大的力量都推它不动似的。跳起时,要有猿猴纵身时的那种机灵、矫健。落降时,则要像喜鹊落到树枝上时的那样轻稳。单腿独立时,耍象鸡在奔走中突然听到了什么,立刻停步卷曲起一只脚来那样,显示出动作的安定稳固。两脚站立时,要像苍松那样巍巍地刚

20、健、挺拔。旋转时,要象车轮绕着轴心那样转动自如。折叠时,要象弓那样越折越有力,含有一股反弹劲。轻飘之势时,要像树叶那样轻,才能达到“飘”的要求。沉重之势时,要像钢铁砸下那样沉重。快速之势时,要像一阵疾风那样快速。缓慢之势时,要像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精神贯注,慢中有快。以十二形喻十二势来促使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太太极极拳拳基基本本技技法法w一、虚灵顶劲一、虚灵顶劲 w二、气沉丹田二、气沉丹田 w三、含胸拔背三、含胸拔背 w四、松腰敛臀四、松腰敛臀 w五、圆裆松胯五、圆裆松胯 w六、沉肩坠肘六、沉肩坠肘 w七、舒指坐腕七、舒指坐腕 w八、尾闾中正八、尾闾中正 w九、内宜鼓荡、外似安逸九、内宜鼓荡、外似安

21、逸w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w十一、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十一、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w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w十三、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十三、势势相连、绵绵不断w十四、势要圆、无使有凹凸十四、势要圆、无使有凹凸w十五、心要静、无使有杂念十五、心要静、无使有杂念w十六、用意不用力十六、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简介太极拳简介w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直至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

22、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惟一之意。太极拳的取义也是这个意思。太极拳释义太极拳释义w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是技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的起源w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许宣平,张三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现传各

23、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而产生的。各式太极传承表各式太极传承表杨班侯吴鉴泉陈长兴杨禄禅杨健侯杨澄甫陈王廷陈有本陈清萍武禹襄孙禄堂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由陈王廷(1600-1680)创始于明末清初。陈式后人世代传习太极拳术,不断对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一、二路拳套。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 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

24、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创自河北省永年县人杨福魁。(1799一1872)字露禅。道光年间拜陈长兴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杨得传后,于1850年左右至北京传授太极拳。他为了适应清朝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保健需要,扩大传习范围,删改陈式老架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又经其子杨健侯(1842-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修润,定型为姿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缓慢匀速的太极拳套路。 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w吴式太极拳创自河北省

25、大兴县吴鉴泉(1870-1942)。其父全佑(1834-1902),满族人。初从杨露禅习杨式大架拳,复拜其次子杨班侯为师学杨式小架拳,以善柔化著称。鉴泉自幼从汉,改姓吴,他秉承家学,擅长小架太极拳。1921年,吴鉴泉受聘于北京体育研究社任教时,去掉小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重复动作,突出轻柔、缓慢、圆活、连绵的运动特点,创编成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武禹襄(1812-1880)。名河清,清贡生,出自武术世家。幼跟随父亲练习红拳和骑射击刺之术。后学于温县赵堡镇陈青萍(1795-1868)。并从长兄武澄清处得太极拳谱。从此他承王宗岳拳论之余绪,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参以兵家奇正虚实之理,医家经

26、络气血之说,养生家吐纳导引之功,结合实践心得,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步法轻灵并要求内气潜转,以气成式的太极练法。 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孙福全,(18601933)字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云深,得郭先生真传,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孙禄堂毕生研究武术,并聚三家拳术之精义,融会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特点: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一、虚灵顶劲一、虚灵顶劲w太极拳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下颌收,要求头顶的百会处要向上

27、轻轻顶起,好像有根绳索将头顶向上提起似的。同时,又要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放一碗水也不会洒出似的。坚直,下颌里收。顶劲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要虚领起,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如果过分向上顶起,紧收下颌,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失去灵活,只有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会振奋,动作才能沉稳、扎实。二、气沉丹田二、气沉丹田w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深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通顺自然。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呼吸,使动作与呼吸更好的配合。这就过渡到“拳势呼吸”,它合乎生理的要求,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因活、轻灵、

28、沉稳。三、含胸拨背三、含胸拨背w含胸和拔背是联在一起的,能含胸就能拔背。含胸是胸廓略向内虚涵,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拔背是在胸廓向内虚涵时背部肌肉向下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鼓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注意不能单纯往后拉,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由于背脊同肩臂连,便于发劲动作的完成。四、松腰敛臀四、松腰敛臀w练太极拳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的姿势更加稳健。腰部的松而沉,又是为了使“气沉丹田”能够沉得充分,使上体不浮,更主要的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主导作用。w敛臀是在含胸拨背和松腰的基础上使臀部稍作内

29、收。敛臀的主要作用是在气沉丹田的要求下使腹部充实团聚。敛臀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轻轻向前,向里收敛,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似的。五、圆裆松胯五、圆裆松胯w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太极拳要求圆裆,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然能圆。即使两膝向外分开,而两股向里合,胯根撑开,也能起到圆档的作用。w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撑身体的活动。因此,胯的关节必须放松,膝关节必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六、沉肩坠肘六、沉肩坠肘w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使肩肘向下沉坠,

30、这时两臂由于松肩时的沉坠会有一种内劲的沉重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遒劲。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七、坐腕舒指七、坐腕舒指w舒指是将掌指自然伸展,坐腕就是将碗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例自然屈起。比如向前推掌伸出,在没有前伸时,掌心微呈窝形,蓄而不张,这时是虚掌,在前伸过程中,逐渐舒展,是由虚到实,到达推掌的终点时,掌指自然伸张开来,掌腕自然屈起而下坐,掌根微微含劲向前凸出,使由腰脊而发的劲力通过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凸掌而贯到掌指,这时是实掌。掌的虚实应当与整体动作的虚实相结合。舒指坐碗,实际上是将周身之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形

31、于手指”完整一气。八、尾闾中正八、尾闾中正w尾闾不正,身躯必斜,动作姿势必然歪扭,失却中心。太极拳强调尾闾中正,不论是直的动作姿势,或是斜的动作姿势,都必须保持尾闾与椎体成直线。尾闾一歪,下盘重心偏斜,它使下盘的劲力与躯干的劲力间断,上下劲力不整;尾闾一歪,失去重心,下盘也就不稳固了。尾闾中正必须和以上讲的几点统一起来,才能使上肢、下肢、躯干的内在劲力达到完整如一的地步。九、内宜鼓荡、外似安逸九、内宜鼓荡、外似安逸w鼓荡是对内在精神所提的要求。鼓荡是精神振奋的意思,不可理解为“在腹内鼓气使之腹鸣”。内宜鼓荡,是说内在的精神要振奋,然而这种振奋是沉着的、“神宜内敛”的,并不流露于形色,在外形上却

32、表现为安安逸逸。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w太极拳运动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像猫那样轻起轻落,一提步、一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心理安静,排除杂念,使精神抽丝那样安静。太极拳讲究“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缓以会意”,只有徐缓的活动,才能会意。因此,它要求运动像抽丝那样徐缓不燥。太极拳又讲究速度均匀,要求保持适当的等速运动,因此,它又需要像抽丝那样均匀地抽拉。动作如抽丝那样,其步法当然也必须相应地像猫迈步那样轻灵了。十一、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十一、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w折叠是要求有层次的意思,动作要协调,

33、也要有层次。比如“搂膝拗步”,重心的转换,臂的收回,出步,搂膝,推掌,就有五个层次。转换是要求有虚实变化。动作的进退都有虚实转化的过程,象“搂膝拗步”由左势变为右势时,右脚的迈出,不能一下子就把重心移到右脚去,而是轻轻落地之后仍然是虚的,要慢慢地逐渐地把重心移过去,由虚变实。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十二、动静有常,势势均匀w太极拳的动静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替的,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之间没有显著的痕迹。运动时必须保持均匀的速度(有的太极拳的速度有快有慢),不可忽快忽慢,同时,所有的动作姿势一般保持同样的高度,不能忽高忽低。高盘有高盘的高度,中盘有中盘的高度,低盘有低盘的高度。十三、

34、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十三、势势相连,绵绵不断w相连、不断,是动作贯串的意思。太极拳的动作是无势不连,从第一个势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势式,都须贯串一气,形成为“一个动作”,中间没有停顿、没有间断。十四、势要圆,无使有凹凸十四、势要圆,无使有凹凸w这是要求每个动作势式都须呈圆形、弧形,手法、步法、身法都是如此,无一不圆。圆则灵活,转变自如,不能使动作势式有棱角(即凹凸)。比如“倒卷肱”,手臂向后摆动收回时,应由前向下、向后作弧形摆动;同时手臂也要成弧形,不能使肘关节弯屈成角,弯屈成角便有了棱角。圆也意味着动作势式的圆润,比如“高探马”,两下肢微屈,左臂也是弧形,唯独右手臂象长拳那样伸得笔直,这就会显

35、得干枯,与整个势式不协调。w十五、心要静,无使有杂念十五、心要静,无使有杂念w这是要求太极拳在运动时,必须使精神集中,专心致一,心气平静,无有他念。w十六、用意不用力十六、用意不用力w不用力,应理解为不使用拙劲笨力。太极拳以意为主,力由意生,劲出自然,不求拙劲,但并不是不要劲力。不练劲,怎能增长力量。太极拳强调的“一身备五弓”,即是要求躯干和四肢都必须含有内在的遒劲。推手推手太极推手也称推手、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推手是检验拳架的方法,是拳架与散打的桥梁。器械概述武术器械也称兵器。内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式样千奇百怪,据统

36、计武术器械大约有五百种之多。 在武术界及民间早就有“十八般兵器”之说。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描写武将本领高强时,总是称他“十八般兵器样洋精通” 。武艺就是指“十八般兵器”,及使用这些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所谓十八般兵器,古今有十多种说法,现在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棍、铲、棒、拐子、流星等。十八般兵器的来源:一是古代战场上的武器,如刀、剑、戟等;二是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演变而来,如叉、斧、锤、铲等。这十八般兵器已是很全面了,其中有长的、短的、单的、双的、软的、硬的、带尖的、带刃的、带钩的、带刺的、带环的、带链的等等。在武术的套路运动中,

37、十八般兵器的用法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在其使用方法和表演风格上,也是各放异彩各显奇能。剑剑w剑,又称宝剑。属于武术器械中的短器械,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相传,金属剑的创制始于黄帝战蚩尤时期。考古中所发现的实物,以商代的遗存为最早。据此推算,剑在中国的出现迄今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剑在古代兵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曾被人们誉为“百兵之君”。它和刀、枪、棍一起,至今仍被称作当代武术中的四大名器。w剑的发展剑的发展w早在新石器时代,作为生产工具已开始有了体积很小的石刃骨剑。铜兵器盛行的西周时期出现了形制还不完备的青铜短剑。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和作战的需要,出现了铁制剑,剑身也逐渐加长。此后

38、,在战场上,刀逐渐取代了剑的格杀作用,剑身又随之变短,剑的形制也逐渐趋于完善。就其剑术演练形势可分为单剑、双剑。体势而言,可分为工架剑、行剑、绵剑、醉剑。就其穗长分为长穗剑、短穗剑。功能作用功能作用w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格斗,是十分重要的作战武器。同时也可用于自卫防身。然而战场上剑却也是从唐开始没落的,皆因为剑刺不穿铁甲.而唐朝却是盔甲大发展的时代,比如鱼鳞甲等。所以我国历史上剑从唐时就逐步退出了战场,而剩下的更多的确是装饰功能。今大,除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剑仍可以用于防身白卫之外,剑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已不再表现为一种军事战斗力的载体,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用于健身的体育活动,用于观赏的表现形式,适合于竞

39、技比赛的运动项目。健体强身,观赏娱乐,竞技比赛,正是今天剑术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健身自然处于首要与中心地位。剑的结构剑的结构 剑身:剑身:w剑刃、剑尖、剑刃、剑尖、剑锋、剑脊。剑锋、剑脊。 剑柄:剑柄:w剑格剑柄、剑格剑柄、剑首。剑首。w附属:附属:w剑穗、剑鞘剑穗、剑鞘剑剑术术基基本本技技法法w1、剑法规整w2、理法势通 w3、刚柔兼备w4、韵度自如一、剑法规整一、剑法规整w剑术,是运用各种剑法,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套路形式的运动。在套路组成中,剑法是构成功力与表现技巧的核心。w剑法,有击、刺、点、崩、劈、撩、挂、云、穿、抹、挑、提、架、绞、扫、截、格等。不同流派的剑术套路,在剑法的运用

40、与内容方面,都各有所侧重。w每一种剑法都有严谨的规格,掌握每一规格的基本要领并操之娴熟,运用自如,是剑术练习的根本。提高剑术造诣,不从这一根本入手,就会步人歧途。剑法规格,是剑术技法的基本功。提高剑术水平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剑法规格的过程。剑法规格,不仅是要求出手、线路、部位要准确,而且要求在刹时突变间准确无误。所以说,剑法规整是剑术技法的重要窍门之一。二、理法势通二、理法势通w理,指的是剑理。历代武术家在长期的练剑实践,提炼和升华为理论的剑经、剑歌、剑诀等,统属剑理范畴。法,指的是技法,即剑术的演练技巧与方法。势,指的是剑术中动态与静态的各种姿势。通,指的是会通,即剑术的理、法、势,会通相合

41、。这四个方面,相辅上成,缺一不可,是剑术技法的精髓。理与法、法与势、势与理,必须相合贯通。这样,才能达到剑法清晰、身械协调、动之有理、运之有法的剑术要求。三、刚柔兼备三、刚柔兼备w刚与柔是武术的劲力法则,也是剑术的劲力法则。形成剑术流派和风格的不同,劲力的运用往往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一般说来,剑术的劲力法则应该是有刚有柔,刚柔兼备,参互运用。“剑器轻清,其用大与刀异(手臂录)。剑术运动的特点,一般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剑似飞风”。它要求吞吐转换,候忽纵横,无不以刚柔参与运用为基础。因此,必须正确地、合理地掌握和动用劲力的刚柔兼备,这是剑要技法中的重要法则之一。四、韵度自如四、韵度自如w韵度,指

42、的是剑术运动中的节奏、气度。剑术运动应气度宏大,知拍发挥。其动静、疾缓、升伏、进退、转换等等,都应具有韵度。剑谚称剑法“似风翱翔谐宫商”。这就是说剑术应似飞凤翱翔天空,并富有音乐的旋律。剑法的刚柔、张弛、轻重、伸缩、起落,以及稳步换形、招势迭逞,等等,是构成剑术节奏的基本因素。而剑法自身的节奏,一般除由特定的制约外,其剑势变换,又是随着战术变换而相异。每一剑法在演练过程中,由于受战术法则的制约和引动,其节奏变化,千姿态百态。提高剑术技能,掌握剑术技法中的节奏,自然与剑法规格的内在含义、战术意识紧密相关。刀刀w刀,由古代的生产工具演化为古兵器,再由古兵器演化为当今的武术器械。刀主要用于砍杀。据考

43、证,旧石器晚期已出现了石刀。原始人利用现成的锐利石片、蚌片、兽骨通过打磨等方法制成,并利用这些刀通过割、削、刮、砍、划、击等方法与禽兽搏斗,与其他部落争夺生存空间。因之,刀在当时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作为防御野兽袭击和杀敌护身的战斗武器。刀的发展刀的发展w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铜刀。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秦汉时期,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并逐步在战场上取代剑的位置。刀单刃背厚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

44、无比。刀的结构刀的结构刀身:刀身:刀刃、刀刃刀刃、刀刃刀背、刀面刀背、刀面刀柄:刀柄:护手、剑首护手、剑首附属:附属:刀彩、刀鞘刀彩、刀鞘刀刀术术基基本本技技法法w一、刀术尚猛一、刀术尚猛w二、刀法清晰二、刀法清晰w三、刀手配合三、刀手配合w四、身械协调四、身械协调w五、刚柔兼用五、刚柔兼用一、刀术尚猛一、刀术尚猛w“短兵利在速进”,在冷兵器的时代,持刀陷阵,必须迅速猛进靠近对方,才能发挥刀的作用。同时。“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这须刚猛有力才能奏其效。战斗的需要,器械使用的特点,为单刀规定了“刀术尚猛”的技法要求。过去对刀术的基本要求是“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

45、。”所以刀术练习,要注意气势威猛,精神勇往,身步灵活,劲力主刚,动作迅疾如风。拳谚打“刀如猛虎”之说,刀术须突出个“猛”字。二、刀法清晰二、刀法清晰w武术有许多器械,由于结构不同,他们的使用方法也各异。一般是不能彼此混淆的。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砍、撩、挂等等,这些方法也都有严格的规定,运动时要做到方法清晰。例如刀术中的缠头裹脑,做缠头时刀背绕肩背而过,意在格防,所以刀背必须紧靠后背。如果果刀背离开肩背很远,不能将身护紧,就失去了格防的意义。这便违反了刀法的规定。又如刀做缠头之后继而向前、向左平扫横击,意在斩击对方腰部,所以刀法规定扫转要平、手心要朝上,刀刃要向左,刀刃扫过前方之后才才可以翻腕使

46、手朝下。如果过立早翻腕,刀刃偏下,便失去了斩击的意义。再如劈刀,刀刃向下、着力点在刀刃前部;砍刀,刀刃也向下,但着力点在刀刃后部。如果是劈刀的动作,把着力点放在了刀刃后部;而砍刀的动作却把着力点放在了刀刃前部;这唤刀法混乱。刀术练习,一定要做到刀法清晰。三、刀手配合三、刀手配合w拳谚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单刀看闲手”,刀术练习,特别讲究刀的运动必须与不握刀的闲手(左手)配合密切。刀手配合,一是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的合谐,二是有助于维持运动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量在运动中的发挥。这也是刀、手配合的三点原则。刀术的动作变化是很多的,如何做到刀、手配合密切,就须根据不同的动件结构,运用三

47、点原则,使动作做得和谐、衡稳、有力。四、身械协调四、身械协调w刀术强调用整个身体来带动器械的活动,“刀不离身左右前后,手足肩臂与刀俱转”,肩肘碗、足膝胯,以及胸腰,都须与刀法配合,身械协调。凡刀法所动,就应做到以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例如抡劈刀,须拧腰转体,右肩前顺,肩动而臂伸,腕随臂的挥动而转动,使刀的劈法借助于腰、肩、臂、腕的整体活动而将力量发挥出来。如果身腰不活,肩肘腕僵硬,不能形成整体活动,身械也无从协调。刀法也无从发挥。所以以刀术练习,“其用法,亦唯以身法为要。”身械必须协调。五、刚柔兼用五、刚柔兼用w刀术尚猛,但猛并不等于纯刚,刀法的运使很强调刚柔兼用。一般说来,刀

48、术中的防守闪避动作宜用柔,进攻动作宜用刚。例如刀术中的缠头裹脑,绕背的动作是防、是避,宜柔;平扫斩击的动作是攻,宜刚。同时,在一个动作里,也须有刚有柔。例如劈刀这个动作,起势时宜柔,落点时宜刚,没有起势时的柔,也就没有落点时所谓的刚。要做到有刚有柔的要求,必须是明刀法、知攻守,万能刚柔兼用。散手散手w散手,俗称散打。它在我国历代素有诸多的称谓,如相搏、手搏、自打、对拆和技击等。由于这种对抗形式多是在擂台上进行的,所以在民间还被称做“打擂台”。我们现在开展的散手运动与历史上的散手已有了质的区别。从技法表现的特质上看,作为武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现代散手已不再仅仅是对武术中的传统技击术进行简单的继承和再

49、现,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过去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中注重“招法”的观念改变发展为把招法、体能与智能综合起来进行“运用”的思想,从而突出了它的实际操作的能力。现代散手还把传统中不同风格的技击术进行“科学被象”的“糅合”使之成为带有共性意义的徒手格斗技术。这是现代散手的成功之处,也是对中华武术的弘扬光大。发展发展w散手运动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国家体委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1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报表演,l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

50、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1987年的表演赛,首次采用了设擂台的方式。1989年,散手被批准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行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l992年,在河南焦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确定了武术散手的发展方向。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l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发展发展w为了让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于1988年

51、10月在深圳举行了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在七个级别的角逐中,我国派出了5名队员参加比赛,分获5个级别的冠军。这是首次向世界展示武术散手的风姿。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迅华杯”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为世界武术锦标赛的设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l99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此后每两年一属的世界锦标赛上,散手都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洲运动会上,散手也被列为正式项目,并设立了5个级别的金牌。我国的散手运动员在历届的国际、洲际大赛中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为了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都能了解散手,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

52、协会还组织编写了大量的国际武术散手教材。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武术散手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同时还派出大批的专家、教练员到各国去推广普及散手项目,甚至帮助组建和训练所在国的国家队参加世界各类散手比赛。通过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各国武术散手的技术水平。发展发展w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湖南卫视对赛事作了全程报道,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w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竞赛组织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请外国选手正式组队参加常规比赛。这标志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国际化理念将由设想变成为现实。w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

53、级赛、八强赛、半决赛、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从此出现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一大批优秀的散手运动员散手技术特点散手技术特点w现在开展的现代竞技性散手已经与传统技击完全不同的技术风格展示在世人面前。它与传统技击术的关系,应该说是有继承的成分,但更多的则是经过整合并发展的结果。所谓技击技术的“整合”,是指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技击术经过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本身具有高扬。正是这种整合,才使得传统技击术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从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技击技术体系。现在的武术散手,对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从两个方而来完成

54、的。散手技术特点散手技术特点w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它们的具象形态,找出其中带有本质特点和共性的规律。各拳种门派用于进攻的拳法和腿法,其基本的运动形式只能是直线形和弧线形两种方法。在此基点上,再寻求最佳的用力机制和构建新的拳法与腿法的动作技术,以适应竞赛的需要。摔法上则主要是把握住“破坏重心”和“抡圆”的方法。同时,对传统的防守方法作了删繁就简的归类,提出了“接触式”和“不接触式”两类防守技术的概念。至此,构建出的现代武术散手技术已具有了普遍继承传统的意义。散手技术特点散手技术特点w对处于同一时代的各国搏击技术和一些相关类项目的应用技术进行大胆的借鉴。如对中国式摔跤、国际式摔跤和柔道

55、中的摔法,拳击中的拳法,空手道、泰国拳中的腿法进行分析研究,摄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对具体的实用技法进行照搬吸收,再通过归纳整理后的技法不断地进行融合、协调和修正,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完整的教学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后的武术散手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和时代的交汇点上的产物,它既有传统的烙印,又有时代的特征,因而它的出现也就具布了更为宽广的范围和更加高扬的起点,是传统技击术在现今形势下发展的必然结果。体育与健康w运动与肥胖w健身常识w健康塑身饮食规则运动与肥胖Exercise and obesity 学习目标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1.明确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

56、,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2. 在了解肥胖分类的基础上,掌握肥胖判定标准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 3.在了解肥胖主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掌握肥胖的防治理论,特别是运动防肥减肥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能够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甚至进行深入的研究; 4.在掌握减肥健体运动处方制定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运动防肥减肥实践。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

57、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一、肥胖定义与分类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1.肥胖定义 以往人们对肥胖的认识仅限于营养状况问题,并没有把它视为一种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使人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肥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专家们将把肥胖定义为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这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

58、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一、肥胖定义与分类首页第一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2.肥胖分类 (1)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肥胖可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两种。腹部型肥胖又称向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细瘦,男性肥胖多为此类型;臀部型肥胖又称非向心型肥胖或外周型肥胖,其

59、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大腿部位,女性肥胖多为此类型。腹部型肥胖引起肥胖并发症的危害要远高于臀部型肥胖。 (2)依照肥胖发生原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心理行为偏差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一种肥胖,约占肥胖人群的94。儿童肥胖也多属于这类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某些疾病,主要是一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肥胖。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

60、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一、肥胖定义与分类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2.肥胖分类 (3)依照脂肪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将肥胖分为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前者肥胖多始于儿童期,脂肪细胞数量增加24倍;后者是脂肪细胞数量正常,但细胞体积增大。一般大多数肥胖属于大细胞性肥胖,减肥后,若保持不利,则易于出现体脂量“反弹”。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

61、、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脂肪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组成成分,人类健康需要合理的身体脂肪比例。体内脂肪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体内脂肪过多所造成的肥胖不仅影响外观形象,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某些疾病有密切的发病学关系。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积累过多的向心型肥胖

62、与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以及某些肿瘤等20多种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虽然肥胖儿童的有关症状不如肥胖成年人那么明显,但也已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而且也是造成成年疾病的温床,埋下成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祸根。一项75万人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发现,肥胖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死亡率升高;超重人群中,死亡危险增加了19倍。 由于肥胖增加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缩短人类寿命,所以成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

63、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肥胖全球性健康问题 肥胖的全球流行趋势 肥胖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失调症,它不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且有全球流行的趋势。全球肥胖者正以每5年1倍的速度增加。肥胖发病率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很高;在美国有35

64、的人,约占总人口1/3,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死亡已达30万人。欧洲有15的男性和22的女性为肥胖。在亚洲,新加坡肥胖者占5、超重占21,学校里有1315的“肥胖学生”。我国城市超重人口从9.70增加到14.90,农村从6.80增加到8.40;学龄儿童肥胖发生率从3.28增至 16.40,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肥胖率每年增加1,就意味着增加1000多万肥胖者。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学校里,肥胖儿童也为数不少,约占10左右,个别城市已达20,而且正以很快的速度增加,肥胖正像流行病一样在全球蔓延,防治肥胖趋势势在必行,而且防治儿童、青少年肥胖尤为重要。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

65、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

66、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三部分 在介绍肥胖诊断标准之前必须明确超重和肥胖两个定义,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超重是指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值;而肥胖是体内积累过多的脂肪,即体脂重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为了确定一个人是否肥胖,或由于肌肉增加而超重,需要用一些技术或标准来定量测定体重、体脂和体脂百分数。评估体脂及其分布的方法评估体脂及其分布的方法 技术和方法技术和方法 费用费用 操作难度操作难度 准确性准确性 局部脂肪测定局部脂肪测定 1 体质指数(BM

67、I) 低 易操作 高 否 2 皮褶厚度 低 易操作 中等 是 3 围度 低 易操作 中等 是 4 水下称重 中等 中等 高 否 5 生物电阻抗 中等 易操作 高 否 6 超声 中等 中等 中等 是 7 CT技术 很高 难操作 高 是 8 核磁共振 很高 难操作 高 是 9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高 易操作 高 否 10 钾同位素(40K) 很高 难操作 高 否 11 重水(氚标记) 高 中等 中等 是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

68、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肥胖判定方法有多种,从实用角度来看,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1.体质指数法(体质指数法(body mass index,MBIbody mass index,MBI) 体质指数是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即BMI体重(Kg)/身高(m)2。因BMI与体密度法测定所得出的体脂的相关性高(0.75 0.8),而且测定方法简单。因此,是用于估测不

69、同人群肥胖发生率的一个最有用的指标,但BMI不能反映体脂分布情况。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肥胖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大于25(Kg/m2)定为超重,大于30(Kg/m2)定为肥胖。但这个标准不适用于亚洲人。 WHO西太地区办事处,国际肥胖研究协会及国际肥胖专家组于2002年2月联合发布了亚太地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的指导性手册。规定将BMI大于23(Kg/m2)和25(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 专家建议采用与年龄相关的BMI值来判定612岁儿童肥胖,男生BMI大于18(Kg/m2),女生BMI大于50(Kg/m2)为肥胖。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

70、类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2.2.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 身高标准体重法是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为基准,采用标准体重来评价肥胖的方法。我国成年人标准体重参考计算公式见下表: 我国成年人标准体重参考计算公式 身高/(cm

71、) 年龄 性别 标准体重/(Kg)计算公式 165 50岁 女 标准体重身高(cm)-1002.5 3050岁 男 标准体重身高(cm)-105 3050岁 女 标准体重身高(cm)-1052.5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

72、部分第五部分第三部分 2.2.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 肥胖度估算法: 将身高标准体重和实际体重带入公式来估算肥胖度: 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100 采用这个公式即可估算出体脂含量。 以下是依据肥胖度来判断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 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判断标准 超重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 肥胖度 1020 2029 3039 50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

73、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3.3.体脂法:体脂法: 人体是由组织、器官组成的,以重量为单位总和这些成分即为体重。根据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脂肪重(即体脂重)和去脂体重(又称瘦体重,用以反映机体肌肉量)。脂肪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即为体脂,反映了身体脂肪的含量。人类健康需要合理的脂肪,体内脂肪过多会造成肥胖。其判定标准为:儿童少年肥胖为男生超过20,女生超过25。成年人肥胖为男性超过20,女性超过30。 测定和估算体脂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

74、有水下称重法、生物电阻抗发、皮褶厚度估算法和体水测定法(氚标记重水法)等。 (1)水下称重法 采用测量受试者水下重量,根据水的密度(1gm/ml),利用浮力定律计算出实际人体密度。根据全身密度由脂肪组织密度(0.90gm/ml)和瘦组织密度(1.10gm/ml)构成的前提,利用公式计算出身体脂肪量和体脂。该方法准确,适用于科学研究,但老人和小孩不太适宜。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

75、.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3.3.体脂法:体脂法: (2)生物电阻抗发: 人体是电的良好导体,导电性反映人体水的含量。因脂肪组织中几乎不含水,而水含量与瘦组织密切相关,因此电阻抗的大小可以反映机体脂肪组织含量。该方法测试简便,适合室内外各类人群体脂的测定。由于其与水下称重法相关性好,比皮褶厚度测量更准确地体脂总量,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所以被广泛使用。 (3)皮褶厚度估算发 人体脂肪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即 2/3存在于皮下,1/3存在于体内,皮褶厚度

76、的测量不仅可以反映体脂的分布情况,估算皮下脂肪的含量(r=0.83),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全身体脂含量。但反映全身体脂含量的程度受年龄、性别、总脂肪含量及测量部位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已有不同性别、年龄的计算公式。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

77、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4.4.围度法:围度法: 脂总量对诊断肥胖很重要,但体脂分布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许多研究发现,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比非向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腰围或(腹围)与臀围的比值可以指示脂肪的区域性分布。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有价值的评价健康危险的指标。评价标准为:腰围臀围比(腰围/臀围),男性大于0.95和女性大于0.80,即会因局部脂肪积累过多而存在健康危险。在相同BMI值超重肥胖状态下,腰围越大,健康危害也越大。 腰围、腰围、BMIBMI、超重及肥胖与健康危险的关系超重及肥胖与健康

78、危险的关系 健康危险 BMI 男 102cm,女 88cm 男102cm, 女88cm 超重 25.029.9 增加危险 高危险 轻度肥胖 30.034.9 高危险 很高 中度肥胖 35.039.9 很高 很高 重度肥胖 40 非常高 非常高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

79、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三、肥胖的诊断标准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5.5.身高标准皮褶厚度和体重评价法:身高标准皮褶厚度和体重评价法: 单用某项指标评价肥胖存在一定误差。例如,单凭体重大小来判定肥胖就有一定的误差。因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并不都是肥胖,可能是由于瘦体重较大,肌肉发达所致。因此提出以身高为基准,用皮褶厚度和体重两项指标来评价肥胖。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生肥胖的评定。凡超过身高的皮褶厚度界值,被认为 “疑似肥胖”,超过体重的界值为“疑似超重”,两项同时超过界值判定为肥胖。由于这种评价方法是将WHO推荐使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与皮褶厚度指标相衔接,便于国内外比较。而且对判定超重和肥胖的程度更为确切。

80、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 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 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 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人类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综合症,其病因相当复杂。肥胖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机体所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

81、为脂肪大量的储存。造成机体能量失衡的原因非常复杂,受生理因素、代谢因素、遗传因素、行为因素和社会因素,甚至种族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因素与肥胖(一)生理因素与肥胖 1.中枢体重“调定点”理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肥胖是通过生理性变化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有体重“调定点”。正常情况下,当体重增加高于“调定点”时,食物摄入量减少,整个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当体重低于“调定点”时,能量消耗急剧下降,食物摄入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的一生中,体重“调定点”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是自然发生的生理变化的结果。但在体重“调定点”与摄食和组织代谢的联系环路中,任何一个环路出现问题,都会将导致调节结果的改

82、变,而发生肥胖。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2.连接中枢与外周的饱感信号Leptin 1994年Zhang YY等人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克隆出鼠和人的OB基因,并发现其产物

83、Leptin有调节体重和组织代谢的作用。 Leptin是一种脂肪组织源激素(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Leptin由脂肪细胞产生,经血液循环进入下丘脑发挥作用。作为连接中枢与外周的饱感信号, Leptin使下丘脑感受器接受脂肪细胞充盈程度的信号,对其加工处理后,来调控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即通过引起摄食量降低和能量消耗增加来降低体重,减少体脂积累。 目前认为Leptin可通过三种途径调节机体的脂肪积累: (1)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降低神经肽Y mRNA的基因表达并抑制其分泌,减少能量摄取。 (2)通过提高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其机制可能是Leptin作用于中枢后,增加交感神经

84、系统的活性,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激动脂肪细胞上的3受体,使解偶联蛋白(UCP)的表达增加,大量储存的能量转变为热能释放出来。 (3)抑制脂肪合成。在培养的30A5前脂肪细胞中加入Leptin,可抑制乙酰胆碱CoA羧化酶基因表达。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 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 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 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

85、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2.2.连接中枢与外周的饱感信号连接中枢与外周的饱感信号LeptinLeptin LeptinLeptin调节能量代谢与体重的神经机制示意图调节能量代谢与体重的神经机制示意图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脂肪减少,体重降低脂肪减少,体重降低 脂肪增加,体重升高脂肪增加,体重升高 LeptinLeptin LeptinLeptin 下丘脑下丘脑LeptinLeptin受体受体 下丘脑下丘脑LeptinLeptin受体受体 NPYNPY及受体及受体 MC4MC4受体受体 饥饿反应饥饿反应 肥胖反应肥胖反应 摄食摄食

86、能耗能耗 摄食摄食 能耗能耗 体温体温 副交感活动副交感活动 交感活动交感活动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3.3.解偶联蛋白(解偶联蛋白(UCPsUCPs) UCPs是线粒体内膜

87、上的一种具有调节质子跨膜作用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解偶联蛋白。它可以降低质子电化学剃度,使呼吸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和ATP的合成解偶联,因此将储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提高静息代谢率。 UCPs的作用机制,意味着其在能量代谢和产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引发肥胖和其他饮食紊乱现象的关键因素。 以往有些学者认为肥胖者进食量并不多,且体力活动也不少,但其体重和体脂含量并不下降;而有些人可以随意吃自己喜爱的食物,却不会增加体脂含量。这说明分解食物提供能量的代谢途径有所不同,代谢率低的个体要比代谢率高的个体易发胖。最近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与UCPs家族有密切的关系。 到目前为

88、止已发现人类有3种不同的UCPs家族成员。按照发现的序列分别为UCP1、 UCP2和UCP3。 UCP1仅在人类棕色脂肪组织(BAT)中表达,其主要作用是使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分解放热。 UCP2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 UCP2基因与肥胖基因及高胰岛素血症基因连锁,可能对基础代谢率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UCP3虽然仅在骨骼肌中表达,但骨骼肌在人体中所占比例非常大,约占4045。所以研究者推测UCP2和UCP3在参与基础产热和调节产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调节肥胖和能量消耗的待选基因。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

89、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4.4.代谢因素代谢因素 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和脂肪的分解代谢供能。肥胖者呼吸商(RQ,呼出的CO2/吸入的O2)增高表明,肥胖者更多的依赖于糖氧化供能而不是脂肪,提示肥胖者脂类氧化能量降低,这与脂肪储存过多有密切的联系。 机体脂

90、肪的过量储存可导致脂代谢紊乱,如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 (Apo-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降低,脂蛋白的组成向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向改变。肥胖者血脂升高,大量游离脂肪酸由腹部脂肪组织进入门静脉系统,阻碍了肝脏摄取胰岛素而导致肝糖原利用和糖原异生障碍。肝脏摄取胰岛素减少,导致循环胰岛素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受体表达下调,产生胰岛素抵抗。由于肥胖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腺代偿性分泌增加而导致胰岛素血症,如果仍不能够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最终将产生高糖血症。因此,低静息能量消耗,低脂肪氧化及胰岛素抵抗

91、是肥胖的危险因素。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二)遗传因素与肥胖(二)遗传因素与肥胖 肥胖有遗传倾向已是公认的事实。在人类肥胖中,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罕见的畸形肥胖由

92、基因改变所致;第二,遗传基质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肥胖发生。Bounchard等人研究认为,人群中体脂量和体脂的差别受遗传因素决定为55,其中基因(决定代谢和食欲的基因)影响约为25。由此可见,体脂量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单纯基因的作用比较小。在不考虑儿童体重的情况下,父母一方肥胖(BMI30)的,其成年肥胖的可能性比父母不肥胖的儿童高2倍多。严重肥胖家庭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危险性更高,父母BMI35的儿童,成年后肥胖的危险约为3倍, BMI40的约为5倍。在决定身体总脂肪量方面,遗传因素不如环境重要,但是遗传因素对决定脂肪分布更重要。 人类肥胖并非像遗传肥胖鼠那样由简单基因突变所致,人类肥胖

93、的遗传基础非常复杂,所以至今仍未找到与人类大多数肥胖直接相关的突变基因。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四、肥胖的发病机制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三)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发生和发展

94、的影响 肥胖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平衡失调的结果,是由于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机体所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大量积累造成的。成年人单纯性肥胖除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不良的行为方式引起的;由不良生活习惯而引发的儿童肥胖,约有80将会延续为成年人肥胖。 美国人是世界上最胖的人群之一。对此现象的解释是:首先,拥有汽车的人比例高,并用大量时间看电视,因此能量消耗比其他国家的少;第二,膳食的质和量也有差别,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大量研究表明,虽然胖人的能量消耗大于瘦人,但其摄入的能量更多。静息代谢率主要依赖于瘦体重的大小。肥胖者伴随着肥胖的发生其瘦体重也相应增加,他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身体的

95、需要。另外,在站立和行走等身体活动中,肥胖者要克服增加的体重负担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与正常人相比,肥胖者总的能量消耗增多。尽管胖人的能量消耗高于瘦人,但是其食物摄入量更多。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五、科学健

96、康的防肥减肥手段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一)运动减肥健体机制概述(一)运动减肥健体机制概述 人体体脂储存量的改变体现了能量平衡的改变。若能量收支平衡(EI=EE,EI为摄入的能量;EE为支出的能量),则体重保持不变;若EIEE,则体重增加,体脂积累;若EIEE,则体重降低。EE包括静息代谢消耗的能量(RMR)、食物生热效应(TEF)和运动生热效应(TEA),即EI=RMR+TEF+TEA。大量研究提示,运动不仅增加等式右侧的能量消耗(TEA),而且可通过RMR、增强TEF以及降低食欲减少EI而对能量平衡公式的两侧都有影响。 1.1.运动增加能量消耗运动增加能量消耗 一般情况下,即使轻微的体力活

97、动也能使机体多消耗1020的能量,而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可达到静息状态下的几倍至几十倍。例如:体重为60Kg的人进行30min的慢跑(200m/min),大约消耗400kcal的热量。从理论上讲,减掉1Kg体脂(200g水分和800g脂肪),要消耗7200kcal热量。若在饮食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周进行5次这样的慢跑,减掉1kg体脂需要约1个半月。所以长期从事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其所消耗的能量积累起来相当可观。 运动时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增强,促进了机体的分解代谢供能,增加能量消耗;运动结束后组织代谢仍保持较高水平直至24h。运动后组织代谢保持较高水平,会增加安静时的耗氧量,即过量氧耗(EPOC)

98、。对于运动总能量消耗来说,EPOC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已开始关注EPOC在控制体重方面的重要性,对EPOC现象的解释也很多,(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对CUP的影响很可能与EPOC现象有关,但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99、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手段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一)运动减肥健体机制概述(一)运动减肥健体机制概述 2.2.运动对静息代谢率的影响运动对静息代谢率的影响 运动对静息代谢率的影响(运动对静息代谢率的影响(PoehlmanPoehlman E T 1991 E T 1991 ) 试验前饮食量试验前饮食量 节食饮食量节食饮食量 2 2周后周后 节食和体育节食和体育 2 2周后的周后的 受试对象受试对象 (kcal*/daykcal*/day) (kcal/day) RMR (kcal/day) RMR 运动运动 RMRRMR 肥胖患者肥胖患者 200020

100、003250 500 3250 500 为节食前为节食前 6060Vo2max Vo2max 回升回升 的的8787 30min30min * 1kcal=4186.8J 一般情况下,静息代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每天能量消耗的6070。若RMR仅增加12就可能在长期的体重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几十年的减肥实践证实,单独依靠减少能量摄入(节食)来减肥,其效果往往因RMR的降低而抵消;RMR与瘦体重密切相关,体育运动,尤其是抗组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节食期间的瘦体重,即维持了RMR.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

101、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手段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1.1.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 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增加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活动来改善机体代谢。脑胰岛素是脑常肽类激素之一。虽然对外周胰岛素与脑胰岛素的关系尚有争

102、议,但有研究表明,健康大鼠安静状态下,脑脊液胰岛素浓度低于血胰岛素浓度,二者比值小于1。何玉秀等人研究发现,大鼠60min游泳运动后,脑脊液胰岛素浓度升高,而血胰岛素浓度下降,二者比值大于1,并且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且运动组大鼠脑脊液胰岛素及C肽水平也显著升高,提示游泳运动可能引起脑胰岛素分泌,也可能促进外周胰岛素向脑部转移。脑胰岛素与Leptin有类似的作用,动物中枢注射后都有降低食欲、减少进食、增加能量代谢、降低体重、减少体脂积累的作用。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

103、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手段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2.2.氧化应激产热机制研究氧化应激产热机制研究 60min有氧游泳或跑台运动能够促进大鼠骨骼肌UCP3 mRNA表达,而且在运动结束后恢复期的表达呈时相性变化。因UCP可以使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将储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

104、式散发,所以运动后数小时骨骼肌UCP3 mRNA持续表达推测是EPOC现象的一个原因。 3.3.运动对运动对OBOB基因表达及血基因表达及血LeptinLeptin水平的影响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OB mRNA仅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即在全身皮下、视网膜、腹膜后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完全分化的脂肪细胞高水平表达。促进OB基因或Leptin水平升高的因素有摄食、胰岛素、糖皮质激素、下丘脑损伤、OB基因或Leptin受体基因突变等;降低OB基因表达及血Leptin水平的因素有禁食、寒冷刺激、细胞内cAMP和3受体激动剂。目前关于运动训练是否影响OB mRNA表达

105、的研究多为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运动对脂肪组织OBmRNA表达有下调趋势。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手段首页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二)运动减肥健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4.

106、4.运动对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运动对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 体内脂肪是有氧运动的主要供能物质,以两种方式供能:即肌肉细胞中储存的甘油三酯和由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转变并转运入血的游离脂肪酸。在持续时间长的运动中,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被动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以满足供能需要。有氧运动可以加强儿茶酚胺的效应,提高脂肪细胞内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从而激活脂肪三酯脂肪酶的活性,促进脂肪的分解。运动使内源性脂蛋白酯酶活性增强,使肌细胞内三酰甘油的水解能力增强。运动还可降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该酶可提供还原型辅酶 nadph作为供氢体合成脂肪酸,故该酶活性的降低,实质上是抑制了脂肪酸的合成

107、。此外,运动还可促使磷酸甘油氧化,而磷酸甘油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必须成分,因此运动可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 内内 容容一、肥胖定义与分类一、肥胖定义与分类 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二、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三、肥胖的诊断标准三、肥胖的诊断标准四、肥胖的发病机制四、肥胖的发病机制1.1.生理因素与肥胖生理因素与肥胖2.2.遗传因素与肥胖遗传因素与肥胖3.3.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环境及行为因素对肥胖 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五、科学健康的防肥减肥 手段手段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六、减肥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一)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1.1.运动处方运动处

108、方 运动处方是根据参加者的体质、健康情况以及要达到的目的,以处方的形式确定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它是运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 2.减肥运动处方 3.制定减肥运动处方的原则 (1)安全性 (2)可接受性 (3)有效性 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w运动后如果感觉很热,食欲会暂时下降;如果感觉冷,如游泳后,则可能异常渴望吃东西。w大家普遍认为,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是食欲降临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事实上,运动和食欲控制之间的关系耦合是很弱的。很多研究证明,即使消耗大量能量,也不会使人立即食欲大增。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w一般来说,运动

109、后的体温才是“罪魁祸首”。如果在猛烈运动后感觉很热,你会感到暂时的食欲下降。但是如果感觉冷,比如游泳后,你可能会异常“渴望”吃东西,这种体会大家应该都有过。因此,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运动来减肥或控制体重的人来说,以下运动和饮食策略会有一些帮助。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运动后如何控制食欲?w首先,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应该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特别是耐力运动,比如行走、慢跑和体操等。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脂肪代谢,另一方面不至于增加食欲。其次,要掌握好运动后进食的时间,一般在30分钟内进食为宜。运动后1530分钟进餐,与等到运动后1小时以后再进餐相比,受试者摄入的能量较少。再次,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喝大约7杯

110、水的人比那些喝水少的人,每天能少吃大约含200千卡热量的食物。最后,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有讲究。运动后可以吃一些含糖和蛋白质的小吃,如脱脂酸奶、全麦饼干、瘦肉制品等。但要注意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甜点和汉堡之类的最好别吃。瘦身瘦身 要远离要远离“热量陷阱热量陷阱”w如何对待健康食物中的“热量陷阱”呢?这里推荐四大基本原则:w1.凡是营养价值总体较低的食品,无论是否低脂低糖,都尽量少买少吃。比如曲奇、饼干、甜饮料之类。因为要控制体重,饮食量就会偏少,对食物的营养质量要求必须更高。w2.凡是声称低糖的食物,就要留心一下其中有多少淀粉、油脂;凡是声称低脂的食物,就要留心一下其中有多少淀粉,多

111、少糖。淀粉、糖、油脂三者中任意一种都有可能为食品带来很高的热量。最好在同类食品中选择总热量最低而蛋白质最高的品种。因为仅仅“低脂”或“低糖”未必就是低热量。瘦身瘦身 要远离要远离“热量陷阱热量陷阱w3.控制食用数量。“低热量”产品只承诺在同样的数量下热量比同类产品低,如果多吃热量自然会增高。万不可因为产品低热量就放心大吃。w4.牢记补偿原则。如果额外吃了零食、饮料,甚至牛奶、酸奶和水果,都要适当减少三餐的数量,以达到整体的热量平衡。无论食物的营养价值多高,热量总不可能是零,如果额外多吃,都有增加体重的危险。俯卧撑可以反应你的身体状况俯卧撑可以反应你的身体状况w健康人做俯卧撑的标准健康人做俯卧撑

112、的标准w自然的衰老导致神经和肌肉功能的退化。从20到70岁,人的体能会减少30%,但是有规律的锻炼能使肌肉纤维变粗从而让剩余的肌肉更加有力。w根据美国的国家标准,一个40岁的女性应该能做16个俯卧撑,同龄男性27个;对于60岁的人,这个数字下降为男性17个,女性6个,稍低于定期接受俯卧撑测试的军人。w如果在地面上做俯卧撑太困难,可以在与水平面45度的平面开始俯卧锻炼,然后逐渐转移到楼梯和地面。俯卧撑能检测身体每一个部位俯卧撑能检测身体每一个部位w俯卧撑运动是身体状态的晴雨表。它能检测到身体每一个部位,包括胳膊、胸、腹、臀和腿部的肌肉群。它要求全身紧绷成平面状态,只有脚尖和手掌接触地面支持整个身

113、体上下运动。w“参与运动的只有你自己的身体和体重,”美国密苏里西部州立大学职业教育学院主任兼体育教育学教授史蒂温艾斯特思说,“如果你想展示身体的力量或能量,那么俯卧撑运动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俯卧撑反映人抵抗衰老的能力俯卧撑反映人抵抗衰老的能力w俯卧撑运动对上了年纪的人也很重要。能否至少完成一次标准的俯卧撑运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拥有抵抗衰老的能力。w老年人生物力学的研究者们指出,俯卧撑运动给身体提供向前伸展的力量和肌肉记忆,从而防止摔倒。当人的身体向前倒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前扑以平衡身体,最后以一种类似俯卧撑的姿势收场。而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的人在他们摔倒的时候可能无法保护自己。纽约

114、州立大学运动学教授兼美国田径运动协会咨询专家皮特麦金尼斯说。健健康康塑塑身身饮饮食食规规则则七守则w守则一:健康饮食w守则二:加速身体代谢的循环w守则三:少量多餐w守则四:适量的运动w守则五:每天早睡早起w守则六:吃东西避免盐份的摄取w守则七: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健健 康康 饮饮 食食 想要拥有健康身体与苗条身材,一开始就是从健康饮食开始的。所以,均衡与适量的饮食是必备的。早餐一定要吃,然後谷类、水果、蔬菜等类,都要充份均匀的分配於三餐食用。加速身体代谢的循环加速身体代谢的循环想要健康与快速的健康瘦下来,首先一定要将体内的废物完全排除,而排除废物的方式是加强身体体内的循环。最简单的方法是维持一天三

115、餐健康进食,然後每天固定运动30分钟,如此一来,才会另令身体的代谢循环加速。少少 量量 多多 餐餐少量多餐的作法,是用于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身体会分泌较多的消化酵素,然後使吃入的食物吸收、消化的速度更快。所以,每餐吃得多,反而饿的更快唷!适适 量量 的的 运运 动动想要拥有结实的身材,除了运动之外别无法则。所以,每天还是努力的运动,拨出30分钟然後加强运动,如此一来就可以拥有结实的好身材。每每 天天 早早 睡睡 早早 起起唯有睡眠充足才会有足够的精神运动,然后长期的正常睡眠之下,身体、心理自然就会更健康。吃东西避免盐份的摄取吃东西避免盐份的摄取由于盐份摄取太多本来就对身体不好,产生的病状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所以每天所摄取的钠只要在500毫克就足够啦!别摄取太多,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每每 天天 摄摄 取取 足足 够够 的的 水水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是2000CC,但是并不是每天一定要强迫自己喝下这麽多水,而是尽量补充到差不多就可以了,因为人体也可以从其他的食物当中摄取到部份的水份,喝白开水的用意在于补充不足的水份。 谢谢 谢!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教学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