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6710869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31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资料 课件 人教版(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1章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生理意义体液的定义体液的定义体液的种类体液的种类体液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注意: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泪腺里面的液体一般不注意: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泪腺里面的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称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以水为基础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体液。有关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有关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

2、存在于细胞内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即血液体液即血液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体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体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细胞胞外外液液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血液血液体液,血液体液,血液=血浆血浆+血细胞血细胞淋巴管一端是封闭的。淋巴管一端是封闭的。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内环环境境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淋巴和血液D.血浆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

3、的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血浆血浆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组织液淋淋巴巴循循环环淋巴淋巴毛毛细细淋淋巴巴管管壁壁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的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的CO2排出体外时,排出体外时,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组织液组织液血浆血浆B.组织液组织液血浆血浆C.淋巴液淋巴液组织液组织液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

4、体和激素等。废物、气体和激素等。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纤维素纤维素B.尿素尿素C.激素激素D.维生素维生素细胞外液的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7.35-7.45缓冲对调节:缓冲对调节:缓冲对调节:缓冲对调节:H H H H2 2 2 2COCOCOCO3 3 3 3/NaHCO/NaHCO/NaHCO/NaHCO3 3 3 3、NaHNaH2 2 2 2POPO4 4 4 4/Na/Na2 2 2 2HPOHPO4 4 4 4770kpa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Na+、Cl-37oC关于人体内

5、环境中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人体pH通常在通常在7.25-7.35之间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成乳酸钠和H2CO3血液中血液中PH可依靠可依靠H2CO3/NaHCO3和和Na2HPO4/NaH2PO4等缓冲对等来调节等缓冲对等来调节A.血液中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将CO2排出排出作用作用: :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

6、质交换的媒介。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项成分和理化性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项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稳态:稳态:第第2节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

7、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定状态内环境稳态维

8、持的基本途径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机体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基础。神经神经体液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 缺钙引起的小腿抽搐、尿毒症缺钙引起的小腿抽搐、尿毒症、糖尿病、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等。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有一定限度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当外界环境的

9、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内环境中过多的代

10、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等会使机体中毒。中毒。(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

11、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第第1节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视窗:考纲视窗:考点考点要求层次要求层次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一、神经调节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神经经元元 突起突起 轴突:轴突:长而分枝少长而分枝少树突:树突:短而分枝多短而分枝多细胞体细胞体(胞体)(胞体)神经元神经元二、神经调节的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反

12、射是指在反射是指在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的参与下,的参与下,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人和动物体体体体对内外环境对内外环境对内外环境对内外环境变化变化变化变化所作出的所作出的所作出的所作出的规律性规律性规律性规律性应答。应答。应答。应答。反射反射反射弧反射弧反射弧反射弧由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五个部分组成。产生反射的条件:产生反射的条件:完整完整的反射弧和的反射弧和刺激刺激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13、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A.感受器感受器B.效应器效应器C.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兴奋兴奋是指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的某些组织或细胞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感受外界刺激后,由后,由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状态变为显著活跃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状态的过程。什么是兴奋?什么是兴奋?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的过程就是反射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的过程就是反射的过程。的过程。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神经完整,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神经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

14、体()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先经过它的奋先经过它的轴突轴突传导,再经过传导,再经过突触突触传传递给递给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或抑制。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兴奋是以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

15、号也叫做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传导与恢复传导与恢复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奋部位的膜很快地发生一次电位变化()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膜内外电位不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16、: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双向性。双向性。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突触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下下一个神经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突触= =突触小体突触小体+ +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传递兴奋传递过程过程一个一个神经元神经元轴突轴突兴奋兴奋释放释放递质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

17、体( (突触小泡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突突触触下一个下一个神经神经元元( (树突或树突或细胞体)细胞体)兴兴奋奋或或抑制抑制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信号转变:信号转变: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神经元轴突甲神经元轴突突触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B.甲神经元树突甲神经元树突突触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C.乙神经元轴突乙神经元轴突突触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乙神经元树突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突触

18、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部位在()A.细胞体细胞体B.轴突轴突C.突触间隙突触间隙D.树突树突传递特点:传递特点: 由于由于递质递质只能由只能由突触前膜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就是从方向进行,就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19、而,而不能逆向传递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有规律地进行。单向传递单向传递兴奋的传播类型比较类型类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方向双向双向单向单向形式形式局部电流的形成局部电流的形成神经递质的扩散神经递质的扩散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突触突触速度速度快快慢慢其他其他在同一细胞内电信号在同一细胞内电信号的传导,不能间断的传导,不能间断在不同细胞间,依靠于电在不同细胞间,依靠于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1423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

20、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是()A.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方向相反B.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方向相同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是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单向传递的D.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需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需要载体和能量要载体和能量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脑干小脑脑脊髓1、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不同的神经中

21、枢调节某一特定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生理功能。2、不同的神经中枢、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节相互联系,相互调节。3、低级低级神经中枢受神经中枢受高级高级中枢的调控。中枢的调控。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次位于()A.脑干、大脑、大脑脑干、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脊髓、脊髓、脑干1、语语言言是是人人脑脑特特有有的的高高级级功功能能。五五、人人脑脑的的高高级级功功能能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书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书看

22、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A.W区区B.H区区C.V区区D.S区区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不断受到刺激,获得,获得新的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的过程。记忆是将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获得的经验进行进行贮存和再现贮存和再现的过的过程。程。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

23、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定义:定义:特点:特点:分泌过程:分泌过程:激素分泌的器官及功能:激素分泌的器官及功能: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质进行调节1 1、微量和高效;、微量和高效;、微量和高效;、微量和高效; 2 2、通过体液运输;、通过体液运输;、通过体液运输;、通过体液运输;3

24、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在内分泌细胞内合成后,以胞吐方激素在内分泌细胞内合成后,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称为激素的分泌或释放。式排出细胞,称为激素的分泌或释放。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垂体垂体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胸腺胸腺胸腺胸腺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胰腺胰腺胰腺胰腺卵巢卵巢卵巢卵巢睾丸睾丸睾丸睾丸分分泌泌促促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释释放放激激素素等等分分泌泌生生长长激激素素、促促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等等分分泌泌肾肾上上腺腺素素等等分分泌泌雌雌性性激激素素等等分分泌泌雄雄性性激激素素等等分分泌泌甲甲状状腺腺激

25、激素素等等分分泌泌胸胸腺腺激激素素等等其其中中的的胰胰岛岛分分泌泌胰胰岛岛素素和和胰胰高高血血糖糖素素等等血糖血糖0.81.2g/LCO2+H2O+能量能量氧化分解氧化分解肝糖原、肌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合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转变转变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消化、吸收肝糖原肝糖原分解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转化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实例一一: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激素名称本质本质功能功能胰岛胰岛A细胞细胞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蛋白质蛋白质升血糖

26、,升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胰岛B细胞细胞胰岛素胰岛素降血糖,降血糖,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萄糖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肾上腺素素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分解,分解,增加产热增加产热2、血糖平衡调节中起作用的激素、血糖平衡调节中起作用的激素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胰岛胰岛B细胞细胞胰岛素胰岛素肝细胞肝细胞肌肉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促进血糖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进入细胞(1)合成糖元)合成糖元(2)氧化分解氧化分解(3)转变为脂肪,某些

27、氨基酸转变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下丘脑下丘脑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肾上腺肾上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胰岛A细胞细胞(1)肝糖元分解)肝糖元分解(2)非糖物质转)非糖物质转 化为糖化为糖下丘脑下丘脑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恢复到恢复到正常水平正常水平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血糖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拮抗作用拮抗作用 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

28、理效应的作用起增强效应。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的作用起增强效应。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A.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葡萄糖增多人体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下列人体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下列哪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29、()哪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A.胰岛素胰岛素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激素名称功能功能下丘脑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系统的兴奋性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

30、的实例二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能能够促促进新新陈代代谢,加速异化作用,加速异化作用,促促进生生长和神和神经兴奋的激素是()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B性激素性激素C生生长激素激素D性外激素性外激素下下 丘丘 脑脑垂垂 体体甲甲 状状 腺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反反馈馈寒流寒流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实例二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概念:概念: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

31、馈调节。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意义:意义: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它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机制,它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甲状腺与垂体和下丘脑关系的描述,错误下列关于甲状腺与垂体和下丘脑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的是()A.甲状腺的活动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甲状腺的活动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的活动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促进下丘脑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和垂体的活动D.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32、,但甲状腺不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但甲状腺不能控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能控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活动发生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下列腺体中,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下列腺体中,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能也随之减退()A.甲状腺甲状腺B.垂体垂体C.性腺性腺D.肾上腺肾上腺激素激素酶酶化学本质化学本质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

33、固醇类)有些是蛋白质,有些不是(固醇类)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产生部位产生部位内分泌腺(细胞)内分泌腺(细胞)机体所有活细胞机体所有活细胞作用部位作用部位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器官,调随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靶器官,调节其生理活动节其生理活动在细胞内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在细胞内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应作用条件作用条件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特点作用特点作用强,特异性作用强,特异性高效性,专一性高效性,专一性06天津: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天津:下列有关激素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胰岛

34、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为糖原原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生紫色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人体内没有酪氨酸就无法合成黑色素,所以酪氨酸是必需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A、B、C、D、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调节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激素调节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

35、生酶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激素激素分泌异常分泌异常过多过多不足不足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甲亢甲亢侏儒症(幼)侏儒症(幼)巨人症(幼)巨人症(幼)肢端肥大症(成)肢端肥大症(成)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低血糖呆小症(幼)呆小症(幼)因激素分泌异常而产生的一些疾病:因激素分泌异常而产生的一些疾病: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

36、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A.甲状腺激素、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呆小症B.甲状腺激素、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侏儒症C.生长激素、侏儒症生长激素、侏儒症D.生长激素、呆小症生长激素、呆小症C考纲:考纲: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1、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激素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等),通过体液体液传送的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调节,称为体液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单细胞动

37、物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物只有体液调节。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2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比较项目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作用途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作用时间举举 例例反射弧反射弧迅速迅速体液运输体液运输较缓慢较缓慢较广泛较广泛比较长比较长准确、比较局限准确、比较局限短暂短暂缩手反射缩手反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的平衡:体温的平衡:人体人体产热量产热量与与散热量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的动态

38、平衡产热:产热:散热:散热: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以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以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为主,其次是呼气、排尿和排便等。热为主,其次是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加,毛细血管舒张;产热减少:产热减少:肌肉、肝脏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减少。等的产热减少。正常体温正常体温(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体温低于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正常体温下丘脑下丘脑感受到变化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发出信息发出信息散热减少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产热增

39、加散热增加散热增加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体温降低体温降低体温升高体温升高体温高于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正常体温散热减少:散热减少:汗腺分泌减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少,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增加:产热增加:肌肉、肝脏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增加。等的产热增加。当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当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当人体在炎热环境中当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时,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中枢的分析综合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兴奋兴奋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兴奋兴奋散热散热减少:减少:皮肤血管皮肤血管收缩收缩,血流,血流减少;减少;产热产热增加:增加:肾上腺

40、素、甲状腺激素增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增加,代谢加,代谢加快加快,立毛肌,立毛肌收收缩缩,骨骼肌,骨骼肌战栗战栗,散热散热增加:增加:皮肤血管皮肤血管舒张舒张,血流,血流增加增加;汗液分泌汗液分泌增加增加体温恒定体温恒定体温恒定体温恒定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B.脊髓脊髓C.大脑大脑D.下丘脑下丘脑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水的来源与去路:水的来源与去路:来源:来源:去路:去路: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也可由物质代谢产生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也可由物质代谢产生由肾脏、皮肤和大肠排出,也可由肺以水由肾脏、皮肤和大肠排出,也可

41、由肺以水蒸气形式排出蒸气形式排出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升高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垂体垂体产生渴觉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管重吸收水分尿量尿量细细胞胞外外液液渗渗透透压压下下降降细细胞胞外外液液渗渗透透压压下下降降减少减少(-)(-)(+)(+)(+(+) )(-(-) )水盐调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水盐调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位于下丘脑下丘脑,但,但产生产生渴觉渴觉是在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2、。2、下丘脑下丘脑能够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合成抗利尿激素,然后,然后运输到垂体,运输到垂体,由垂体释放由垂体释放。3、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是:的功能是:增加肾小管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和上丘脑下丘脑和上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上丘脑和下丘脑上丘脑和下丘脑(2005上海)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上海)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43、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由垂体产生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

44、衡调节的叙述,正确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有激素调节只有激素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和激素共同的调节下,主要依靠循在神经和激素共同的调节下,主要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环系统来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神经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免疫调节反馈调节反馈调节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直接或间接地受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

45、况下,体体液调节液调节可以看做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激素也可以也可以影响影响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的发育和功能发育和功能。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受神经和体液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的调节。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制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能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6、,同时也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受激素的调节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三、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三、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下丘脑有下丘脑有感受、调节、分泌和传导感受、调节、分泌和传导的的功能,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的枢纽。功能,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的枢纽。垂体是激素调节的中心垂体是激素调节的中心,具有,具有调节、调节、管理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但垂体的活动要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但垂体的活动要受到神经系统,主要是下丘脑的控制。受到神经系统,主要是下丘脑的控制。(2006全国)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全国)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

47、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B.垂体垂体C.下丘脑下丘脑D.脊髓脊髓(2006广东)阻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受广东)阻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肾上腺肾上腺B.甲状腺甲状腺C.胰岛胰岛D.性腺性腺考纲:考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免疫免疫: :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理功能。 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自己”、排除排除“非己非

48、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定。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细胞T细胞细胞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造血

49、干细胞B、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脾、脾 B、淋巴、淋巴结 C、扁桃体、扁桃体 D、肝、肝脏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多的是(多选)()()A、抗体、抗体 B、抗原、抗原 C、淋巴因子、淋巴因子D、溶菌、溶菌酶E、淋巴、淋巴细胞胞 DACD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 2、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

50、线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1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概念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机制然机制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特点特点结构结构基础基础第一、二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联系联系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人生来就有,不针

51、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强度弱、时防御作用。强度弱、时间短、范围广间短、范围广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强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强度强、时间长、范围窄。度强、时间长、范围窄。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各

52、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有抗体参与,与抗原结合)(有抗体参与,与抗原结合)(有抗体参与,与抗原结合)(有抗体参与,与抗原结合)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没有抗体参与,直接与靶细胞接)(没有抗体参与,直接与靶细胞接)(没有抗体参与,直接与靶细胞接)(没有抗体参与,直接与靶细胞接) 抗抗原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抗原抗原。抗抗体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

53、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1)感应阶段:)感应阶段: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识别识别识别识别和和和和处理处理处理处理) )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 (识别识别识别识别) )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使抗原隐使抗原隐藏的抗原藏的抗原决定簇暴决定簇暴露露刺激刺激刺激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反应

54、阶段:B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增殖增殖和和和和分化分化分化分化受抗受抗原刺原刺激激浆细胞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 抗原抗原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合成合成合成和和和和分泌分泌分泌分泌抗体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胞的黏

55、附胞的黏附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使其形成沉淀或细使其形成沉淀或细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噬细胞吞噬消化抗抗原原吞吞噬噬细细胞胞细细胞胞T细细胞胞B增殖增殖分化分化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浆浆细细胞胞分泌分泌抗抗体体发发挥挥免免疫疫效效应应被被识识别别,

56、吞吞噬噬处理处理呈递呈递呈递呈递分泌分泌淋巴淋巴因子因子直接刺激直接刺激与与抗抗原原结结合合再次再次刺激刺激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抗抗体体浓浓度度 对对数数值值0 7 14 21 28 35 42 49 560 7 14 21 28 35 42 49 56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

57、原免疫时间时间/ /天天A A抗抗体体浓浓度度 对对数数值值0 7 14 21 28 35 42 49 560 7 14 21 28 35 42 49 56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时间时间/ /天天D D抗抗体体浓浓度度 对对数数值值0 7 14 21 28 35 42 49 560 7 14 21 28 35 42 49 56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时间时间/ /天天C C抗抗体体浓浓度度 对对数数值值0 7 14 21 28 35 42 49 560 7 14 21 28 35 42 49 56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一次抗原免疫第二

58、次抗原免疫第二次抗原免疫时间时间/ /天天B B1)感应阶段:)感应阶段: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摄取摄取摄取摄取和和和和处理处理处理处理) )T细胞细胞( (识别识别识别识别) )呈递呈递呈递呈递抗原抗原抗原抗原使抗原隐使抗原隐藏的抗原藏的抗原决定簇暴决定簇暴露露记忆细胞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反应阶段:T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增殖增殖和和和和分化分化分化分化受抗受抗原刺原刺激激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细胞,产生更强更强

59、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效应阶段: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释放释放释放释放靶细胞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 )密切接触密切接触密切接触密切接触淋巴因子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变化,最终裂解死亡。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

60、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多的效应T细胞,增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强其杀伤力等抗抗原原吞吞噬噬细细胞胞细细胞胞T增殖增殖分化分化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增增强强免免疫疫效效应应产生淋产生淋巴因子巴因子与靶细与靶细胞结合胞结合,使其裂解使其裂解(20052005全国卷全国卷2 2)当抗原刺激机体产)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 T细胞发挥的作用细胞发挥的作用是(是( ) A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解 C C产

61、生组织胺增强产生组织胺增强B B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功能 D D促进促进B 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下图是细胞免疫中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细胞是指AB细胞细胞BT细胞细胞C效应效应B细胞细胞D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作用方式作用方式联系联系抗原抗原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宿主细胞)浆细胞产生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性结合1、效应、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密切接触使

62、其裂解;2、效应、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作用因子,增强免疫作用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共同发挥免疫效应(20052005广东生物广东生物313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述,正确的是(多选) A A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免疫中效应T 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 D体液免疫中,效应体液免疫中,效应

63、B 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解死亡 (2006 (2006四川卷,一、四川卷,一、2) 2)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确的是 A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 BB B细胞和细胞和T 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缺陷 D D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吞噬细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 细胞名称细胞名称来源来源功能功能吞噬细胞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B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

64、干细胞T细胞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腺中发育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细胞或记忆细胞胞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细胞或记忆细胞胞记忆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细胞或T细胞细胞处理、处理、呈递抗原呈递抗原,吞噬,吞噬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体识别抗原,分化出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和记忆细胞识别、识别、呈递抗原呈递抗原,分化出,分化出效应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抗体分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合发挥免疫效应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效应细胞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能够识别抗原的

65、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记忆记忆细胞细胞效应效应B细胞细胞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A、B、C、D、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起作用而引起的病症。用而引起的病症。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已免疫已免疫的机体在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发生的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2006 (2006广东卷,一、广东卷,一

66、、32) 32) 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多选)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多选) A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 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D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决定簇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 B、湿疹、湿疹 C、类风湿

67、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B B四、四、四、四、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 生生生生活活活活中中中中在在在在不不不不知知知知情情情情的的的的情情情情况况况况下下下下,人人人人最最最最可可可可能能能能因因因因下下下下列列列列的的的的哪哪哪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与病毒携带者握手、与病毒携带者握手、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 B、使使使使用用用用了了了了病病病病毒毒毒毒携携携携带带带带者

68、者者者用用用用过过过过的的的的而而而而又又又又未未未未经经经经严严严严格格格格消消消消毒毒毒毒的的的的餐具餐具餐具餐具 C C、住住住住旅旅旅旅店店店店时时时时,使使使使用用用用了了了了病病病病毒毒毒毒携携携携带带带带者者者者用用用用过过过过的的的的而而而而又又又又未未未未及及及及时更换的被褥时更换的被褥时更换的被褥时更换的被褥 D D、洗洗洗洗牙牙牙牙或或或或补补补补牙牙牙牙时时时时,使使使使用用用用了了了了病病病病毒毒毒毒携携携携带带带带者者者者用用用用过过过过的的的的而而而而又又又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D D第第3章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

69、的激素调节考纲:考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概念: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的微量有机微量有机物物,称作植物激素。,称作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概念:优点:优点: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作用的化学物质。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结论:结论:结论:结论: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单侧光

70、照射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使胚芽鞘的使胚芽鞘的使胚芽鞘的尖端尖端尖端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传递到下部的传递到下部的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伸长区伸长区伸长区时,会造成时,会造成时,会造成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因而,因而,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出现向光性弯曲。出现向光性弯曲。出现向光性弯曲。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达尔文的实验:2、詹森的实验:、詹森的实验:这种刺激能够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这种刺激能够透过

71、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在黑暗中,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造成的。4、温特的实验、温特的实验这种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可能是一种这种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植物向光性是由于植物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造成的:的: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后,胚芽鞘背光一侧背光一侧的生长的生长素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

72、生长不均匀不均匀,从而造成,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向光弯曲。有关生长素实验的结论有关生长素实验的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作用:生长素作用:感光部位:感光部位:弯曲方向:弯曲方向:弯曲部位:弯曲部位:弯曲原因:弯曲原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尖端下面一段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向光弯曲促进生长促进生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单侧光照(单侧光照(背光侧多于向光侧)背光侧多于向光侧)地心引力(地心引力(近地端多于远地端)近地端多于远地端)1.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植物向光性的形成,

73、是由于单侧光使(是由于单侧光使()A.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B.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C.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D.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力发生改变B二、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二、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合成部位:合成部位:分布:分布:运输特点:运输特点: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顶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

74、中的种子和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果实等。主要是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关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关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光光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胚芽鞘尖胚芽鞘尖端下段端下段较较较较多多生生生生长长长长较较较较快快快快较较较较少少生生生生长长长长较较较较慢慢慢慢2.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射,下列叙述不正

75、确的是()A、生长素由、生长素由向向移动移动B、生长素由、生长素由向向移动移动C、生长素由、生长素由向向移动移动D、处生长比处生长比处快处快A4 4 4 4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

76、的生长情况是()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 A. A. A.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甲向左弯,乙不弯曲,甲向左弯,乙不弯曲,甲向左弯,乙不弯曲, 丙向左弯丙向左弯丙向左弯丙向左弯 B. B. B. B.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甲不弯曲,乙不弯曲,甲不弯曲,乙不弯曲,甲不弯曲,乙不弯曲, 丙向右弯丙向右弯丙向右弯丙向右弯C. C. C. C.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甲向右弯,乙不弯曲,甲向右弯,乙不弯曲,甲向右弯,乙不弯曲, 丙不弯曲丙不弯曲丙不弯曲丙不弯曲D. D. D. D.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甲向左弯,乙向右弯,甲向左弯,乙向右弯,

77、甲向左弯,乙向右弯, 丙不弯曲丙不弯曲丙不弯曲丙不弯曲B B5. 5. 在正方形暗箱内放在正方形暗箱内放1 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1515分钟匀分钟匀速转速转1 1周。周。1 1周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周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B既能促进生长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敏感度敏感度(1)营养器官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

78、官(2)根芽茎)根芽茎 侧芽侧芽顶芽顶芽(3)幼嫩细胞衰老细胞)幼嫩细胞衰老细胞(4)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 1、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A A、只能抑制植物生长、只能抑制植物生长 B B、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C C、高浓度时抑制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D D、只能促进植物生长、只能促进植物生长C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概念:概念:形成原因:形成原因:解除:解除:应用:应用: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

79、长受抑制的现象。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去掉顶芽,侧芽附近的生长来源暂时受阻,浓去掉顶芽,侧芽附近的生长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就可以发育成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了。枝条了。棉花的打顶,绿蓠或农作物剪去顶芽棉花的打顶,绿蓠或农作物剪去顶芽(2005、上海)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上海)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误的是(

80、)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主浓度的生长素,侧芽生切除顶芽,切口涂以主浓度的生长素,侧芽生长受到抑制长受到抑制(2004、广东)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广东)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供应生长素的是()A.杨树顶芽的生长杨树顶芽的生长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类似物

81、概念:概念:作用:作用: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同效应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同效应的化学物质。的化学物质。1 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2 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3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4 4、作为除草剂、作为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合成部位合成部位生理作用生

82、理作用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赤霉素脱落酸脱落酸乙烯乙烯根尖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幼芽、幼根和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种子未成熟种子促进细胞生长,促进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根冠、萎蔫的根冠、萎蔫的叶片叶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体各个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2003、广东)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广东)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是体

83、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果实成熟的作用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一、种群的概念: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和。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多选)()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多选)()A、一亩农

84、田中的全部水稻、一亩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果园里的五棵苹果、一个果园里的五棵苹果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AC第一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二、种群特征:二、种群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特征特征定义定义特点或作用特点或作用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出生率和死亡率率迁入率和迁出迁入率和迁出率率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

85、积内的个体数量体数量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死亡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群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入和和迁出迁出的个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体所占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衰退型;可预测种

86、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年龄组成预测变预测变化方向化方向直接影响直接影响影响数影响数量变动量变动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大小和密度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一亩水稻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我国实行计

87、划生育政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提倡少生优生提倡少生优生, ,从生态学的角度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看, ,其目的主要是其目的主要是( )( )A.A.控制出生率控制出生率, ,降低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B.B.控制年龄组成控制年龄组成, ,稳定种群密度稳定种群密度C.C.控制死亡率控制死亡率, ,降低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D.D.控制年龄组成控制年龄组成, ,降低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A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性别比例适当C.迁入

88、率大于迁出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亡率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群密度()A.明显下降明显下降B.明显上升明显上升C.保持稳定保持稳定D.越越来越大来越大CA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主要来自于()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目前的年龄组成目前的年龄组成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出生率、死亡率和迁

89、移率B B在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中,第一次捕第一次捕获并并标志志48只只,第二次捕第二次捕获25只只,其中有其中有标志鼠志鼠12只只,则该种群的种群的总数量数量为()A.46B.25C.12D.100D一、一、“J J”型曲线型曲线1、条件:、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无限2、发生情形:、发生情形: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或在实验条件下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或在实验条件下3、特点:、特点: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时间时间种种群群数数量量4.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二、二、“S S”型曲线型曲线1、条件:、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有限2、发生情形:、发生情形:

90、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都呈现为都呈现为“S”型曲线型曲线3、特点:、特点:有有K值,在值,在K/2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能反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能反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种种群群数数量量时间时间项目项目“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K值值曲线形成原因曲线形成原因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有限保持稳定保持稳定先上升而下降先上升而下降无无有有无种内斗争,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捕食者数量增多多三、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三、用达尔文

91、的观点分析“J J、S S”曲线曲线1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状况下增长的是B2.(广东广西河南(广东广西河南2002)在一个)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如右图所示。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增长率随时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3.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

92、态系统和长期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C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限制捕鱼C4、种群的指数增长(、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是有条件的,型)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条件之一是()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环境资源是有限的C5.右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右图所示为在理

93、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是()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B.C.D.C群落: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的集合。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物种结构物种结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

94、平结构水平结构生生物物数数量量时间时间生物生物A生物生物B捕食关系捕食关系生生物物数数量量竞争关系竞争关系生物生物A生物生物B时间时间生物生物B生物生物A生生物物数数量量时间时间竞争关系竞争关系生物生物A生生物物数数量量时间时间互利共生互利共生生物生物BA A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的关系()A.共生共生B.竞争竞争C.寄生寄生D.捕食捕食(广东(广东2004200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生活在一个生物群

95、落中的两个种群(a a、b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A A a a种群与种群与b b种群为捕食关系种群为捕食关系,a,a种群依赖于种群依赖于b b种群种群B B a a种群与种群与b b种群为竞争关系种群为竞争关系, ,竞争程度由强到弱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C a a为为S S型增长型增长, ,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D b b为为J J型增长型增长, ,始终受到始终受到a a种群的制约种群的制约C C最可能用来预测鸟类多样性的植被特征是()最可能用来预测鸟类多样性的植被特征是()A.面积大小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分层结构C.是

96、否落叶是否落叶D.阔叶与针叶阔叶与针叶第第4节节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演替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落演替的影响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影响演替的速度和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方向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还湖,退牧还草(20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的过程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

97、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着次生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着次生演替B.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频率发生显著变化C.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进程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进程D.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使生物的多样性降低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

98、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用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它的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而形成的成的统一整体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叫做生态系统。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这个动物园属于()这个动物园属于()A.生态系统生态系统B.种群种群C.群落群落D.以上三项都错误以上三项都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结构组成结构组成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99、食物链与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A、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生态态系系统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生产者: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主要是主要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包括

100、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主要是腐生细菌腐生细菌和真菌。和真菌。一、组成结构一、组成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从从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的组组成成成成分分看看,硝硝化化细菌和蚯蚓属于细菌和蚯蚓属于 ( ) A.A.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B.B.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 C.C.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D.分解者和消费者分解者和消费者A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

101、物)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有机物(捕食)有机物(捕食)有机物(尸体、粪便)有机物(尸体、粪便)无机物(无机物(COCO2 2) )水、光能水、光能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D(二)营养结构(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各种

102、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叫做营养结构叫做食物网食物网。食物链知识要点:食物链知识要点:1.1.每条食物链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起点总是生产者。2.2.营养级: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营养级,处在营养级: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消费者级别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营养级-1-1。3.3.各种动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各种动物所处营养级的级别,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一成不变

103、的。4. 4. 分解者不参与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构成。5.5.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不超过五个。 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 营养级营养级 ( ) A A第五第五 B B第二第二C C第三第三 D D第四第四 对水稻对水稻鼠鼠蛇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 描述是描述是 ( ) A.A.水稻是生产者水稻是生产者 B.B.鼠是初级消费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C.C.蛇是次级消费者蛇是次级消费者 D.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鹰属于第三营养级BD2. 食物网食物网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计数要点:食物网中食物链的计数

104、要点:一条食物链必需一条食物链必需从绿色植物开始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凡是有凡是有一级一级营养级营养级不同不同,就构成一条,就构成一条新的新的食物链。食物链。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各营养级都会减少。各营养级都会减少。(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的情况: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后减,再稳定,但比以前要大。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后减,再稳定,但比以前要大。(3)“中间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营养级生物减少:在食物网中,能捕食多种营养级的消费者变化不大。

105、在食物网中,能捕食多种营养级的消费者变化不大。为什么食物链会组成食物网?为什么食物链会组成食物网?1.一种绿色植物可成为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绿色植物可成为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具体判断要根据它们之间的现不同概念的重合,具体判断要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关系。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的重要

106、条件。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力就越强。越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进行的下下图是一个是一个陆地生地生态系系统食物网的食物网的结构模式构模式图,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在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网中,共有 5条食物条食物链存在存在B在在该食物网中,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养级C若若 B种群中各年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

107、度在一段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内会明显变大大D在在该食物网中,如果食物网中,如果 C种群的数量下降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 H的数量不会的数量不会发生明生明显变化化C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的是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捕食生物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捕食生物A和和B最为经济最为经济B.生物生物G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是一种杂食性动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是一种杂食性动物物C.生物生物H也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也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生物更为稳定D.如果环境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

108、用生物如果环境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用生物H体内汞体内汞的浓度最高的浓度最高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与过程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与过程二、能量流动的特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三、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三、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五、有关能量的计算五、有关能量的计算一、能量流动的概念: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入、传递传递、转化转化和和散失散失的过程。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输入:输入:总值:总值:传递:传递:能量转化:能量转化:散失途径:散失途径:流动形式:流动形式: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从绿色植物进

109、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动的总能量。能量以物质(有机物形式)为载体沿着食物链能量以物质(有机物形式)为载体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渠道传递。和食物网这个渠道传递。太阳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消失)热能(最终消失)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各营养级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各营养级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 ) A.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叶面面 上的全部太阳能上的全部太阳能 B.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110、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的 总量总量 D.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生产者生产者(植物植物)呼吸呼吸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植食动物)呼吸呼吸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肉食动物)呼吸呼吸分分解解者者呼吸呼吸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肉食动物)呼吸呼吸太阳能太阳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哪项()A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

111、获得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C C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通过呼吸作用被耗掉D 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放散到环境中去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放散到环境中去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逐级递减,在相邻两个营养,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面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2、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级消费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级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一个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甲=丙+乙 B甲乙丙C甲=乙=丙 D甲乙丙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第四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各营养级固定的总能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各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呈正金字塔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量,呈正金字塔状。在一个

113、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个营养级。三、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三、生态金字塔的类型数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虫虫树树鸟鸟数量金字塔的含义是: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的含义是: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量,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数量,一般为正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

114、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已知生产者的量、已知生产者的量N,(n代表营养级的数量)代表营养级的数量)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时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时=N0.2n-1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少能量时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少能量时=N0.1n-12、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N,(n代表营养级的代表营养级的数量)数量)求消耗最多生产者时求消耗最多生产者时=N0.1n-1求消耗最少生产者时求消耗最少生产者时=N0.2n-1在植物在植物昆虫昆虫蛙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蛇这条食物链中,

115、若蛇增加增加1g体重,至少要消耗植物体重,至少要消耗植物A1000gB500gC250gD125g10.23125g第第3节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一、碳循环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碳循环一、碳循环1、概念:、概念:碳在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物进行的。2、特点:、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全球性、循环性3、生理过程:、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光合作用、呼

116、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内反复循环运动内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反复循环运动碳碳循循环环示示意意图图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

117、,图中的甲、乙、丙各是()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D.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甲甲乙乙丙丙CO2+H2O项目项目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范围范围形式形式特点特点联系联系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生物圈(全球性)以有机物为载体以有机物为载体以以CO2的形式流动的形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循环、重复利

118、用反复循环、重复利用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2006、广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广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能量可驱动物质循

119、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第第第第4 4节节节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概念: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生态系

120、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的信息。实例:实例:蜘蛛网的振动频率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来源:来源: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无机环境,也可以是,也可以是生物生物。2、化学信息、化学信息概念: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实例:实例:昆虫等体内存在的能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昆虫等体内存在的能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信息素。来源:来源:化学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化学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植物的生物碱、有机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酸等代谢产物,还可以是代谢产物,还可

121、以是动物的性外激素动物的性外激素。3 3、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概念:概念: 动物的一些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实例:实例: 猫叫春。猫叫春。来源:来源: 动物。动物。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属于行为信息的有:1、2、3、4、6、7、9、10、115、812(1 1)哺乳动物的体温;)哺乳动物的体温; (2 2)鸟类鸣叫;)鸟类鸣叫;(3 3)红外线;)红外线; (4 4)萤火虫)萤火虫发光;发光;(5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

122、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6)电磁波电磁波(7 7)昆虫发出的声音;)昆虫发出的声音; (8 8)昆虫的性信息素;)昆虫的性信息素;(9 9)植物开花)植物开花 (10)(10)蓟的蓟的刺刺 (11)(11)紫外线紫外线 (1212)蜜)蜜蜂跳舞;蜂跳舞;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统的稳定性。

123、在草原上,当草原反青时,在草原上,当草原反青时,“绿色绿色”为食草动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物提供了可采食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统的稳定性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

124、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开信息的传递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三、提高生态

125、系统的稳定性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生态系

126、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我国西北的黄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概念影响因影响因素素联系联系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

127、力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则越容易恢复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2006、天津)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天津)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经干旱环境长期诱

128、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键生态因素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稳定性是不同的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稳定性往往较低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稳定性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高三、提

129、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就实施相、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就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与功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与功能的协调。能的协调。第第6章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一、人口增

130、长对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资源压力对土地资源压力2.对水资源压力对水资源压力3.对能源压力对能源压力4.对森林资源压力对森林资源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污染加剧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CO2迅速增加)迅速增加)2.水资源短缺:(污水增加,人均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短缺:(污水增加,人均水资源减少)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大量排放)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大量排放)4.酸雨:(酸雨:(SO2迅速增加)迅速增加)5.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草原植被遭破坏)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草原植被遭破坏)6.海洋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海洋

131、)海洋污染:(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海洋)7.生物多样性锐减:(栖息环境遭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栖息环境遭破坏)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概念: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意义:意义:潜在价值: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对生态

132、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直接价值:直接价值:实用意义的和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实用意义的和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措施: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利用的生物技术进行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利用的生物技术进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不意味着禁止开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发和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捉的野生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捉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