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86707932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元日课件 苏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春节节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三年级 语文语文 上册上册 第十二单第十二单元元1.1.1.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2.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3.3.3.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

2、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爆爆屠屠曈曈换换符符(b o)(爆竹)(爆竹)(t) (屠户)(屠户)(tng)(曈曈)(曈曈)(hu n) (转换)(转换)(f) (符号)(符号)我会读我会读爆 苏 换 符我会写我会写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一岁除,” 首句在阵阵鞭炮声中送首句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

3、,渲染春节热闹欢乐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的气氛。“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送暖入屠苏。” 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屠苏:草名(阔叶草);屠苏酒;茅屋(查于辞海)。 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千门万户曈曈日,” 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照千家万户。用“曈曈曈曈”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现日出

4、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把新桃换旧符。” 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桃符”是一种绘有神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总结总结体会体会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他的不

5、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2110861086)字介)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人。2121岁中进士,当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曾过十多年地方官,曾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北推行变法改革,是北宋著名有名的政治家、宋著名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唐宋八大家家”之一。之一。课外拓展课外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