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目目 录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第三节第三节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第四节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1 概述概述 11.1.1 11.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定义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固体废物即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的规定,固体废物即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液态(气态)适用,但排入水体(大气)的废水液态(气态)适用,但排入水体(大气)的废水(废气)除外废气)除外 固体废物的鉴别:固体废物的鉴别:《《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固废污染海洋、放射性固废不适用。
固废污染海洋、放射性固废不适用11.1 概述概述 11.1.2 11.1.2 固体废物来源固体废物来源 居民生活、商业、机关(生活垃圾等)居民生活、商业、机关(生活垃圾等) 矿业(开采、挖掘)(废石、尾矿等)矿业(开采、挖掘)(废石、尾矿等) 工业(废碴、废下脚料等)工业(废碴、废下脚料等) 农业(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秸杆、畜禽粪便等)•11.1.3 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的分类–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废物一般废物–危险废物危险废物– –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 授课重点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固废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固废法按来源分类按来源分类按特性分类按特性分类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飘尘、粉尘飘尘、粉尘有害气体(被动或主动分解、焚烧法处理等)有害气体(被动或主动分解、焚烧法处理等)恶臭恶臭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 –输移、转化(直接污染水质)输移、转化(直接污染水质)–占用水面(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影响物质交换)占用水面(降低排洪和灌溉能力、影响物质交换)–通过浸渍、渗滤、地表径流等方式,渗滤液污染通过浸渍、渗滤、地表径流等方式,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破坏物质循环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真菌,破坏物质循环–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占用土地资源占用土地资源(每堆积10000t废渣约需占用土地2 ))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的管理固体废物的管理–11.1.5.1 11.1.5.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1.1.5.2 11.1.5.2 管理原则管理原则–11.1.5.3 11.1.5.3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1.1.5.4 11.1.5.4 污染控制标准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法律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全国人大通过全国人大修订)(全国人大通过全国人大修订)(包括总则、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危险废物污(包括总则、固废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等)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规法规–技术政策和规范技术政策和规范环评上岗证固废培训课件概述环评上岗证固废培训课件概述环评上岗证固废培训课件概述环评上岗证固废培训课件概述11.1.5.1 11.1.5.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法律法律–法规法规(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关于严格控制境外危险废物转移到我国的通知关于严格控制境外危险废物转移到我国的通知 •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技术政策和规范技术政策和规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1 11.1.5.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法律法律–法规法规–技术政策和规范技术政策和规范(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2 11.1.5.2 管理原则管理原则–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 (从摇篮到坟墓)(从摇篮到坟墓) 手段手段授课重点•减量化减量化•资源化资源化•无害化无害化力求最小量化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3 11.1.5.3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1.3.3.1 11.3.3.1 废物交换制度废物交换制度 (如最小化(如最小化clubclub))11.3.3.2 11.3.3.2 废物审核制度废物审核制度 (全过程监督)(全过程监督)11.3.3.3 11.3.3.3 申报登记制度申报登记制度 (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申报登记)11.3.3.4 11.3.3.4 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贮存、处置前的过度期,因为禁排)(贮存、处置前的过度期,因为禁排)11.3.3.5 11.3.3.5 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 (如危废处理处置资质)(如危废处理处置资质)11.3.3.6 11.3.3.6 转移报告单制度转移报告单制度(如危废跨省转移五联单)(如危废跨省转移五联单)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4 11.1.5.4 污染控制标准污染控制标准–处置控制标准处置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4 11.1.5.4 污染控制标准污染控制标准–处置控制标准(突出的是针对某种特定处置控制标准(突出的是针对某种特定固体废物的处置与过程要求)固体废物的处置与过程要求)•《《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3015-91GB 13015-91)) ( (说明允许的处置方法说明允许的处置方法) )•《《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 3033-CJ/T 3033-19961996))( (收集收集\ \运输运输\ \处置过程管理要求处置过程管理要求)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1.5.4 污染控制标准污染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设施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试行)•《《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176-2005))•《《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177-2005))均规定了各种处置设施的选址、设计与施工、入场、运行、均规定了各种处置设施的选址、设计与施工、入场、运行、封场的技术要求和释放物的排放标准及监测要求。
封场的技术要求和释放物的排放标准及监测要求固体废物管理的最基本的强制性标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1 11.2.1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11.2.2 11.2.2 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置技术–11.2.3 11.2.3 生活垃圾的填理处置生活垃圾的填理处置–11.2.4 11.2.4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授课重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1 11.2.1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11.2.1.1 11.2.1.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再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再利用•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建材、保温材料建材、保温材料•其他其他–11.2.1.2 11.2.1.2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生物转化技术,好氧、厌氧生物转化技术,好氧、厌氧•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过程控制,分捡工序重要过程控制,分捡工序重要•注意:产品施用前的组分分析注意:产品施用前的组分分析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2 11.2.2 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置技术–11.2.2.1 11.2.2.1 焚烧处置技术特点焚烧处置技术特点 •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焚烧方式,热解焚烧方式,热解–11.2.2.2 11.2.2.2 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焚烧技术的废气污染•粒状污染物粒状污染物 飞灰、未燃物、无机盐类高温下氧化排出、煤烟飞灰、未燃物、无机盐类高温下氧化排出、煤烟•酸性气体酸性气体 SOSO2 2、、HClHCl与与HFHF(来自废物中的(来自废物中的S S、、ClCl、、F F等)等)•氮氧化物(来源有二)氮氧化物(来源有二)•重金属重金属 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及重金属氯化物等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及重金属氯化物等•二噁英类二噁英类 有机氯化物(来自三条途径:废物本身、炉内形成及有机氯化物(来自三条途径:废物本身、炉内形成及炉外低温再合成)炉外低温再合成)–11.2.2.3 11.2.2.3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GB18485-2001•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焚烧炉技术性能指标•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急冷装置如:特种毡状活性炭吸附 危废处置酸雾洗涤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 11.2.3 填理处置技术填理处置技术–11.2.3.1 11.2.3.1 填埋处置技术特点填埋处置技术特点•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最早、最广泛、占地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最早、最广泛、占地大•渗滤液、填埋气体、恶臭、生态影响(占用土地、植被破坏)渗滤液、填埋气体、恶臭、生态影响(占用土地、植被破坏)•设计要求: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设计要求: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三重屏障三重屏障””理论(即:地质理论(即: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在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滤液处理。
点通常是在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滤液处理 –11.2.3.2 11.2.3.2 填埋场选址要求填埋场选址要求(实际工作中注意要厂址比选)(实际工作中注意要厂址比选)•符合规划符合规划•技术合理、方案经济技术合理、方案经济(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技术经济最佳方案)(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技术经济最佳方案)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 11.2.3 填理处置技术填理处置技术11.2.3.3 11.2.3.3 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 11.2.3.4 11.2.3.4 渗滤液产生量及控制要求渗滤液产生量及控制要求•标准要求:色度(稀释倍数)、化学需氧量(标准要求:色度(稀释倍数)、化学需氧量(CODCODCrCr)、生)、生化需氧量(化需氧量(BODBOD5 5)、悬浮物()、悬浮物(SSSS)、总氮、氨氮、总磷、)、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粪大肠菌群数、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共等共1414项项 。
•其它项目,视各地垃圾成份,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其它项目,视各地垃圾成份,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门确定11.2.3.5 11.2.3.5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TSPTSP、、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及及臭气浓度臭气浓度 GB16297无组织限值GB1688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11.2.3.6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1 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① ①混合生活垃圾、办公废物;混合生活垃圾、办公废物; ② 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③ 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④ ④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 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经过处理后,可以进中的感染性废物经过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11.2.3.6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3 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① ①含水率小于含水率小于 30%30%;; ② ②二噁英含量低于二噁英含量低于 3μgTEQ/Kg3μgTEQ/Kg;; ③③按按照照 HJ/T300HJ/T300制制备备的的浸浸出出液液中中危危害害成成分分浓浓度度低低于于GB GB 16889-200816889-2008表表 1 1规定的限值。
规定的限值4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按照 HJ/T 300 HJ/T 300 制备的浸出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GB 16889-2008GB 16889-2008表表 1 1 规定的限值,可以规定的限值,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11.2.3.6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5 5)经处理后满足第()经处理后满足第(3 3)条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条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和满足第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和满足第 ((4 4)条要求的一般)条要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应单独分区填埋工业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应单独分区填埋 ((6 6)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 60%60%,可,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7 7)处理后分别满足第()处理后分别满足第(2 2)、()、(3 3)、()、(4 4)和()和(6 6)) 条要求的条要求的废物应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监测部门检测、经废物应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监测部门检测、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11.2.3.6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8 8)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 ① ①除符合第(除符合第(3 3)条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条规定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的危险废物;物; ② ②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 ③ ③未经处理的粪便;未经处理的粪便; ④ ④禽畜养殖废物;禽畜养殖废物; ⑤ ⑤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 ⑥ ⑥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2 11.2.3.2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5: 5: 5: 5条条条条 ((1 1))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2 2))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3 3))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 50 年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4 4))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5 5))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此外,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应此外,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的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11.2.3.4 11.2.3.4 渗滤液产生量渗滤液产生量•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垃圾含水量、降雨、作业方式、蒸发量、风力、地垃圾含水量、降雨、作业方式、蒸发量、风力、地面情况、种植情况等面情况、种植情况等•水量平衡法水量平衡法 Q=(W Q=(WP P-R-E)A-R-E)Aa a+Q'+Q'•Q:Q:渗滤液年产生量,渗滤液年产生量,m m3 3/a/a;;•Wp:Wp:年降水量;年降水量;•R:R:年地表径流量,年地表径流量,R=C×WpR=C×Wp;;C:C:地表径流系数;地表径流系数;•E:E:年蒸发量;年蒸发量;•A:A:填埋场地表面积;填埋场地表面积;•Q Q' ': :垃圾产水量垃圾产水量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课外知识:渗滤液水质特征课外知识:渗滤液水质特征–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COD多在万多在万mg/lmg/l以上)以上)–氨氮含量较高(氨氮可占总氮量的氨氮含量较高(氨氮可占总氮量的85%85%~~90%90%))–磷含量较低(磷酸盐含量更低)磷含量较低(磷酸盐含量更低)–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填埋的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填埋的尤为明显)尤为明显)–色度较高(多呈淡茶色、深褐色或黑色)色度较高(多呈淡茶色、深褐色或黑色)–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较大(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变化较大(5 5年以下的年以下的pHpH低,低,BODBOD、、CODCOD较高,较高,BOD/CODBOD/COD高,重金属高;高,重金属高;5 5年以上,年以上,pH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 BODBOD、、CODCOD开始下降,开始下降,BOD/CODBOD/COD低,重金属下降,氨氮高)。
低,重金属下降,氨氮高)必须经场内处理设施处理后方可排放11.2.3 11.2.3 填理处置技术填理处置技术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且其宽度不得小于10米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1.2.4.1 11.2.4.1 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 –11.2.4.2 11.2.4.2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内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4.1 11.2.4.1 主要环境影响主要环境影响–((1 1)渗滤液)渗滤液 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2 2)产生气体(填埋气体))产生气体(填埋气体) 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土可能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水土流失 –((4 4)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对周围景观的影响–((5 5)作业及堆体)作业及堆体 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以及服务期满后场址的地质结构的变化泥石流等;以及服务期满后场址的地质结构的变化–((6 6)机械噪声)机械噪声–((7 7)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类和其他动物 可能造成的环境卫生的影响可能造成的环境卫生的影响–((8 8)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下可能飘出场外 造成周围环境和景观破坏造成周围环境和景观破坏–((9 9)地表径流)地表径流 可能受到污染可能受到污染––另另另另::::封场后(以上的封场后(以上的6 6~~9 9项基本不再存在,但项基本不再存在,但1 1~~5 5项继续)项继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4.2 垃圾填埋场环评的工作内容垃圾填埋场环评的工作内容–1 1、规划符合性及选址评价、规划符合性及选址评价(三重屏障第一重)(三重屏障第一重)–2 2、、工程工程污染因素污染因素分析分析(渗滤液、填埋气体、恶臭、施工期生态和水保等)(渗滤液、填埋气体、恶臭、施工期生态和水保等)–3 3、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 4、施工期影响评价、施工期影响评价(要关注水土流失,明确弃土去向及取土方案)(要关注水土流失,明确弃土去向及取土方案) –5 5、(运营期)、(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衬里的安全性及渗(衬里的安全性及渗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正常工况滤液对水环境的影响;正常工况→→地表水地表水;非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地下地下水水))–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针对大气评价因子针对大气评价因子))–6 6、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7 7、、8 8、生态评价、景观评价、生态评价、景观评价–9 9、、1010、事故风险、公众参与、事故风险、公众参与–11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其他:声环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其他:声环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三重屏障第二、三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GB16889-2008)规定:)规定:–((1 1)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液(含)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液(含调节池废水)等污水经处理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调节池废水)等污水经处理并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后,可直接排放。
求后,可直接排放 –((2 2))20112011年年7 7月月1 1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GB 16889-GB 16889-20082008中表中表2 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一定条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的,满足一定条件(4 4项)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项)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0112011年年7 7月月1 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垃圾渗滤液并执行16889-200816889-2008中表中表2 2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3 3)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生活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执行填埋场执行GB 16889-2008GB 16889-2008中表中表3 3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规定的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3 11.3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1.3.1 11.3.1 危险废物定义与鉴别危险废物定义与鉴别 11.3.2 11.3.2 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 11.3.3 11.3.3 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1 11.3.1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1.1 11.3.1.1 危险废物定义危险废物定义–11.3.1.2 11.3.1.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1.3.1.3 11.3.1.3 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鉴别 –11.3.1.4 11.3.1.4 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医疗废物分类名录–11.3.1.5 11.3.1.5 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11.3.1 11.3.1 危险废物定义危险废物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危险危险废物的含义是: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废物的含义是:列入国家危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的固体废物 。
–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医疗废物: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他危害性的废物–危险特性危险特性 腐蚀性(腐蚀性(Corrosivity, CCorrosivity, C)、毒性()、毒性(Toxicity, TToxicity, T)、易燃性)、易燃性((Ignitability, IIgnitability, I)、反应性()、反应性(Reactivity, RReactivity, R)和感染性)和感染性((Infectivity, InInfectivity, In)) 授课重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 11.3.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老老《《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环发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环发[1998]89[1998]89号)号)19981998年年1 1月月–4747类类•危险废物的编号、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和常见危危险废物的编号、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和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共共600600多种多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3 11.3.3 危险废物鉴别危险废物鉴别– 危废名录(危废名录(20082008年年8 8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腐蚀性鉴别》》()(或()(或≤≤;钢材腐蚀速度;钢材腐蚀速度)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急性毒性初筛 》》())(经口灌胃())(经口灌胃, ,小白鼠小白鼠48h48h死亡半数;经皮肤死亡半数;经皮肤接触;吸入。
数值越小毒性越大接触;吸入数值越小毒性越大)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浸出毒性鉴别》》()()(浸出实验,浓度比较)(浸出实验,浓度比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4 11.3.4 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于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2003年年1010月月1010日发布日发布–五类五类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 (血液、标本、菌种、医学标本等)(血液、标本、菌种、医学标本等)•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人体组织、器官、尸体等)(人体组织、器官、尸体等)•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针头、手术刀、玻璃安瓶等)(针头、手术刀、玻璃安瓶等)•药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废弃药品、废弃疫苗等)(废弃药品、废弃疫苗等)•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实验室用化学试剂、汞血压计等)(实验室用化学试剂、汞血压计等)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n潜伏期长、危害大(如:含镉废物排入土壤潜伏期长、危害大(如:含镉废物排入土壤造成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等)造成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等)n传播途径隐蔽传播途径隐蔽n不易恢复不易恢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 –11.3.2.1 11.3.2.1 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11.3.2.2 11.3.2.2 焚烧方法焚烧方法 –11.3.2.3 11.3.2.3 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 –11.3.2.1 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11.3.2.2 焚烧方法焚烧方法 •11.3.2.2.1 《《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11.3.2.2.2 焚烧装置技术指标焚烧装置技术指标 •11.3.2.2.3 焚烧炉的选择焚烧炉的选择 •11.3.2.2.4 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11.3.2.2.5 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厂选址原则 –11.3.2.3 安全填埋安全填埋 •11.3.2.3.1 场址选择的要求场址选择的要求 •11.3.2.3.2 填埋物入场要求填埋物入场要求•11.3.2.3.3 安全填埋场设计要求安全填埋场设计要求 •11.3.2.3.4 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要求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要求 •11.3.2.3.5 填埋坑与防渗层构造填埋坑与防渗层构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1 11.3.2.1 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目的目的•综合利用、预处理综合利用、预处理–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某些含油、含酸、含碱或含重金属的废液•不宜直接焚烧或填埋不宜直接焚烧或填埋–方式方式•破乳、除油、沉淀、脱水破乳、除油、沉淀、脱水•其他其他· ·置置置置11.3.2.2 11.3.2.2 焚烧(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焚烧(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过程)方法并无害化的过程)方法–11.3.2.2.1 11.3.2.2.1 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 –11.3.2.2.2 11.3.2.2.2 焚烧装置技术指标焚烧装置技术指标 –11.3.2.2.3 11.3.2.2.3 焚烧炉的选择焚烧炉的选择 –11.3.2.2.4 11.3.2.2.4 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11.3.2.2.5 11.3.2.2.5 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厂选址原则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2.1 11.3.2.2.1 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原则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选址原则–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焚烧残余物的处置原则–相应的环境监测等相应的环境监测等•课外知识:实际工作中要对照课外知识:实际工作中要对照《《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176-2005HJ/176-200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2.2 11.3.2.2.2 焚烧装置技术指标焚烧装置技术指标 –焚烧炉温度焚烧炉温度–烟气停留时间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燃烧效率(CE)(CE)–焚毁去除率焚毁去除率(DRE)(DRE)–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P)(P)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指标指标 废物类型废物类型焚烧炉焚烧炉温度温度℃℃烟气停留烟气停留时间时间s s燃烧效率燃烧效率% %焚毁去除焚毁去除率率% %焚烧残渣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的热灼减率率%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1100≥2≥99.9≥99.99<<5多氯联苯多氯联苯≥1200≥2≥99.9≥99.9999<<5医医 院院 临临 床床废物废物≥850≥1≥99.9≥99.99<<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2.3 11.3.2.2.3 焚烧炉的选择焚烧炉的选择–炉型炉型•固定床炉、流化床炉、液体注入炉、回转炉(稳定、固定床炉、流化床炉、液体注入炉、回转炉(稳定、使用范围广、投资高,应用最多)使用范围广、投资高,应用最多)–选型原则选型原则•((1 1)炉体对整个系统(包括废物预处理、进料方)炉体对整个系统(包括废物预处理、进料方式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制约性最小式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制约性最小•((2 2)具有多功能性和最大的灵活性)具有多功能性和最大的灵活性•((3 3)破坏有害成分性质优越)破坏有害成分性质优越•((4 4)运行稳定性高)运行稳定性高•((5 5)设备寿命长)设备寿命长•((6 6)有较大的处理能力)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2.4 11.3.2.2.4 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焚烧处置技术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预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粉碎粉碎•热值分析热值分析•分拣:防止不相容废物混合分拣:防止不相容废物混合–控制二噁英生成控制二噁英生成 •初始阶段(运行参数)控制初始阶段(运行参数)控制 •高温分解阶段(运行参数)控制高温分解阶段(运行参数)控制•后期合成阶段(运行参数)控制后期合成阶段(运行参数)控制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2.5 11.3.2.2.5 焚烧厂选址原则焚烧厂选址原则–1 1、符合规划,不可以建在、符合规划,不可以建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GB 3838-2002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Ⅰ类、类、ⅡⅡ类功能区和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GB 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及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及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2 2、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上风向、且处理设施距公共设施、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上风向、且处理设施距公共设施(居民区、医院、学校等)距离大于(居民区、医院、学校等)距离大于800m800m–3 3、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避开洪水、、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避开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若避不开则要具备抵御潮水或内涝威胁,若避不开则要具备抵御100100一遇洪水的防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设施。
洪、排涝设施–4 4、需要考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技术条件、需要考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技术条件–5 5、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用于处置炉渣和飞灰)、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用于处置炉渣和飞灰)–6 6、要考虑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应急救援等、要考虑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应急救援等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 11.3.2.3 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 –11.3.2.3.1 11.3.2.3.1 场址选择的要求场址选择的要求 –11.3.2.3.2 11.3.2.3.2 填埋物入场要求填埋物入场要求–11.3.2.3.3 11.3.2.3.3 安全填埋场设计要求安全填埋场设计要求 –11.3.2.3.4 11.3.2.3.4 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要求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要求 –11.3.2.3.5 11.3.2.3.5 填埋坑与防渗层构造填埋坑与防渗层构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1 11.3.2.3.1 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 1111条条《《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GB18598-2001))““第第4 4节节””中:中:–4.1 4.1 总体规划符合性总体规划符合性–4.2 4.2 进行环境评价,并经批准进行环境评价,并经批准–4.3 4.3 区域规划符合性区域规划符合性–4.4 4.4 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 3000 m m以上以上–4.5 4.5 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 m800 m以外,并保证以外,并保证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1 11.3.2.3.1 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 1111条条–4.6 4.6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没区和保护区之外–4.7 4.7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 m150 m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1 11.3.2.3.1 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 1111条条–4.8 4.8 地质条件要求地质条件要求–a. a.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b. b. 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的需要;–c. c.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下游无集中供水井;–d. d.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e. e. 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f. f. 地质构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地质构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1 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危废填埋场址选择的要求 11条条–4.9 应避开的区域应避开的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快的地区;石灰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4.10 规模要求规模要求 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年或更长的使用期–4.11 交通便利(除了经济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安全)交通便利(除了经济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安全)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2.3.2 填埋物入场要求填埋物入场要求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中:–5.1 直接入场的直接入场的• •2 2类类类类 达标、非酸碱达标、非酸碱–5.2 需经预处理方能入场的需经预处理方能入场的• •5 5类类类类 超标、酸碱、反应易燃、含水高、液体超标、酸碱、反应易燃、含水高、液体–5.3 禁止入场的禁止入场的• •2 2类类类类 医疗废物、与衬层不相容医疗废物、与衬层不相容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入场要求危险废物入场要求禁止填埋的废物禁止填埋的废物((1 1)医疗废物;)医疗废物;((2 2)与衬层不相容的废物。
与衬层不相容的废物可填埋的危险废物可填埋的危险废物 可填埋的危险废物包括可填埋的危险废物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中除规定以外的所有危险废物规定以外的所有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 1)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直接入场填埋的废物①①根据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GB5086)和)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1212)测得的废物)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低于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标准》》中表中表5-15-1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②②根据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GB5086)和)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1212)测得的废物)测得的废物浸出液浸出液pHpH值在~之间的废物值在~之间的废物 表表5-15-1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序号项目稳定化控制限值(mg/L)1有机汞0.0012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0.253铅(以总铅计)54镉(以总镉计)0.505总铬126六价铬2.507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758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759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0.2010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15011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镍计)1512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2.513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10014氰化物(以CN计)573((2 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 ① ①根据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GB5086)和)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1212)测得废物浸出)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5-15-1中允许进入填埋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② ②根据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GB5086)和)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1212)测得的废物浸)测得的废物浸出液出液pHpH值值≤≤和和≥≥的废物;的废物; ③ ③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④ ④含水率高于含水率高于85%85%的废物;的废物; ⑤ ⑤液体废物。
液体废物11.3.3 11.3.3 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11.3.3.1 11.3.3.1 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医疗废物 –11.3.3.2 11.3.3.2 医疗废物的其他处理与处置方法医疗废物的其他处理与处置方法授课重点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3.1 11.3.3.1 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医疗废物 –((1 1)) 焚烧方法的适用性焚烧方法的适用性 –((2 2)) 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的特殊性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的特殊性 –((3 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 1)) 焚烧方法的适用性焚烧方法的适用性 –由于具有传染性由于具有传染性–故首先预处理,毁形、灭活,之后焚烧故首先预处理,毁形、灭活,之后焚烧 –使用焚烧技术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地使用焚烧技术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地区应将焚烧医疗废物纳入进去区应将焚烧医疗废物纳入进去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2 2)) 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的特殊性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的特殊性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GB 18484-2001))–同时执行同时执行《《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GB 19218-200319218-2003)中给出医疗废物焚烧炉污水排放限值)中给出医疗废物焚烧炉污水排放限值–焚烧厂的生活废水、生产废水和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焚烧厂的生活废水、生产废水和清洗消毒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处理后排放,排放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应经过处理后排放,排放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GB8978-1996)的有关要求)的有关要求–进料时避免破碎,尽可能采用连续进料方式进料时避免破碎,尽可能采用连续进料方式–飞灰安全填埋飞灰安全填埋–炉渣需鉴别炉渣需鉴别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3 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5.3.1 5.3.1 全国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和总体规划要求全国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和总体规划要求符合性,并符合当地气、水、自然保护的要求,符合性,并符合当地气、水、自然保护的要求,且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的认定且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的认定–5.3.2 5.3.2 厂址选择应符合厂址选择应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制标准》》(GB18484-2001)(GB18484-2001)和和《《医疗废物集中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置技术规范》》(试行)中的选址要求(试行)中的选址要求–5.3.3 5.3.3 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3 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厂的厂址选择原则 –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 (1) 禁止:地表水禁止:地表水ⅠⅠ、、ⅡⅡ类区和环境空气质量类区和环境空气质量ⅠⅠ类区类区–(2) (2) 距离居住区、交通干道距离居住区、交通干道≥≥800m800m;距离工业、企业;距离工业、企业≥≥300m300m;距;距离地表水离地表水≥≥150m150m–(3) (3) 尽可能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尽可能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4) (4) 防洪、排涝防洪、排涝–(5) (5) 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6) (6) 满足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7) (7) 厂址选择应同时考虑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厂址选择应同时考虑炉渣、飞灰处理与处置的场所–(8) (8) 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和污水排放条件;–(9) (9) 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
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3.3.2 11.3.3.2 医疗废物的其他处理与处置方法医疗废物的其他处理与处置方法 –高压蒸汽法高压蒸汽法–微波消毒法微波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等离子热解法等离子热解法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4 11.4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1 11.4.1 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评价–11.4.2 11.4.2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1 11.4.1 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评价–11.4.1.1 11.4.1.1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 –11.4.1.2 11.4.1.2 一般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的论证一般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的论证 –11.4.1.3 11.4.1.3 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 授课重点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1.1 11.4.1.1 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依据工程分析依据工程分析•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多角度–危险废物的种类、组分、排放量、排放规律危险废物的种类、组分、排放量、排放规律–对于尚未确定的固体废物对于尚未确定的固体废物•根据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或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对项目产出的固体废物进行识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对项目产出的固体废物进行识别或鉴别,明确项目产出的固体废物是属于一般固别或鉴别,明确项目产出的固体废物是属于一般固体废物还是危险废物。
体废物还是危险废物•将污染源调查结果列表说明将污染源调查结果列表说明 ,对于危险废物需明确,对于危险废物需明确其废物类别、废物危险特性等其废物类别、废物危险特性等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1.2 11.4.1.2 防治措施的论证防治措施的论证 –根据根据•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工艺过程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危害性 排放方式排放方式 排放速率等排放速率等–全面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全面分析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产生•收集收集•运输运输•贮存贮存•其他其他–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的防治措施–对措施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对措施的可行性加以论证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1.3 11.4.1.3 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提出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措施–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性质、用途、利用价值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性质、用途、利用价值•防止污染转移及二次污染措施防止污染转移及二次污染措施•综合利用单位情况、供需双方的书面协议。
综合利用单位情况、供需双方的书面协议–焚烧处置焚烧处置•危险废物名称、组分、热值、性态及在危险废物名称、组分、热值、性态及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分中的分类编号类编号•说明处置设施的名称、隶属关系、地址、运距、路由、运输方式及管说明处置设施的名称、隶属关系、地址、运距、路由、运输方式及管理理–如处置设施属于工程范围内项目,则需要对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单独进行环如处置设施属于工程范围内项目,则需要对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境影响评价–安全填埋处置安全填埋处置–其他处置方法其他处置方法–注意:如将危险废物送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则应提供处置协议和拟委注意:如将危险废物送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则应提供处置协议和拟委托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证书托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证书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 11.4.2 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价 –一般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评内容可参考一般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评内容可参考““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1.4.2.1 11.4.2.1 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设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 –11.4.2.2 11.4.2.2 技术原则的内容技术原则的内容 –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 授课重点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1 11.4.2.1 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的要求 •因危险性、危害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滞后性,因危险性、危害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为防止在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潜为防止在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潜在的风险在的风险–要落实要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函国务院(国函[2003]128[2003]128号)号)–要执行要执行《《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术原则》》(试行)(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 发布发布•规定所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规定所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应符合该评价都应符合该““技术原则技术原则””的要求。
的要求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2 11.4.2.2 技术原则的内容技术原则的内容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础上,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础上,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厂(场)址选择厂(场)址选择•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在上述的各部分中,都可找到区别于一般工程在上述的各部分中,都可找到区别于一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的要求,但是从总体上,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的要求,但是从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1 1)厂(场)址选择)厂(场)址选择–((2 2)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3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4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5 5)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1 1)厂(场)址选择)厂(场)址选择•首要关注的是厂(场)址的选择首要关注的是厂(场)址的选择•处置设施选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处置设施选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还要就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文地质、气候条件、应急救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相关标准对厂址的选择的要求,详细论证选定厂结合相关标准对厂址的选择的要求,详细论证选定厂(场)址的合理性。
厂(场)址选择合理将为环境影响(场)址的合理性厂(场)址选择合理将为环境影响评价带来诸多有利因素评价带来诸多有利因素–《《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2 2)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处置的对象处置的对象 危险废物或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或医疗废物•处置的方法处置的方法 焚烧法、安全填埋法、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焚烧法、安全填埋法、其他物理化学方法•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处置何种对象,其设施建设项目都经历建设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处置何种对象,其设施建设项目都经历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但是但是 根据此类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性根据此类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性–对于使用焚烧及其他物化技术的处置厂,主要关注的是营对于使用焚烧及其他物化技术的处置厂,主要关注的是营运期运期–对于填埋场则关注的是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对于填埋场则关注的是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建设期建设期 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植被将受到影响,可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敏感目能造成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甚至对生态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标产生影响»服务期满后服务期满后 要求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要求提出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被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要求提出封场后3030年内的管理、年内的管理、监测方案,这对保护生态是重要的问题监测方案,这对保护生态是重要的问题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3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收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收集、专业运输、安全贮存和防止不相容废物的混分类收集、专业运输、安全贮存和防止不相容废物的混配都直接影响焚烧工况和填埋工艺配都直接影响焚烧工况和填埋工艺•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又有所不同各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又有所不同•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在处置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在处置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重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4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危险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具有传染性、毒性、危险废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具有传染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预测项目营运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预测项目营运期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以及由其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造成对以及由其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的泄漏,造成对人身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人身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与减缓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达到最小,使事故带来的损失及对以使建设项目的事故率达到最小,使事故带来的损失及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所以环境风险评价是该类项目环评中必须有的内容所以环境风险评价是该类项目环评中必须有的内容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11.4.2.3 11.4.2.3 技术原则的要点技术原则的要点–((5 5)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为保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安全、有效地运为保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安全、有效地运行,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行,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提出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必须提出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体系、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等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等•在环境监测方面,焚烧处置厂重点是大气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方面,焚烧处置厂重点是大气环境监测,而对安全填埋场重点则是地下水的监测而对安全填埋场重点则是地下水的监测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回顾回顾•概述概述•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的处置办法危险废物的处置办法•医疗废物的处置办法医疗废物的处置办法•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生产或生活产生的固体废物调查(种类、组分、量、排放规律)鉴别一般废物危险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减量化填埋焚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填埋焚烧防治措施论证提出最终处置措施其它委托处置委托处置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医疗废物焚烧其它(高压蒸汽、微波消毒、化学消毒、等离子热解等)目录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和流程思路和流程思路和流程思路和流程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础上,对危险废物和医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基础上,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提出的一些基本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评提出的一些基本要求要求•主要包括主要包括n厂(场)址选择厂(场)址选择n工程分析工程分析n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n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n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n生态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n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n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n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n公众参与公众参与n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此类项目环评要点此类项目环评要点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评技术原则的要点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环评技术原则的要点–在上述的各部分中,都可找到区别于一般工程环境影在上述的各部分中,都可找到区别于一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的要求,但是从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五响评价的不同的要求,但是从总体上,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个方面的区别:–((1 1)厂(场)址选择)厂(场)址选择–((2 2)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全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3 3)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4 4)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必须有环境风险评价–((5 5)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充分重视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目录目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重点重点重点•1. 1. 熟悉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其分类熟悉固体废物的定义及其分类•2. 2. 熟悉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熟悉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3. 3. 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4. 4. 掌握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掌握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5. 5. 熟悉危险废物的定义熟悉危险废物的定义•6. 6. 掌握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掌握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处置方法•7. 7. 掌握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掌握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评价内容•11. 11. 熟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熟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境影响评价目录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推荐书籍推荐书籍推荐书籍推荐书籍•《《场地环境评价指南场地环境评价指南》》–姜林姜林 王言王言 编著编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孟伟孟伟 郝英臣郝英臣 著著/ /海洋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价指南》》–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 编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有害废物生态风险评价有害废物生态风险评价》》–张永春张永春 等编著等编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GB5085.1~7-2007backGB5085.GB5085.3- 20073- 2007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浸出毒性是指固态的危险废物遇水浸沥,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的有毒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
按照该标准的引污染环境,浸出的有毒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按照该标准的引污染环境,浸出的有毒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按照该标准的引污染环境,浸出的有毒物质的毒性称为浸出毒性按照该标准的引用标准用标准用标准用标准《《《《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T 299HJ/T 299)制备的固体)制备的固体)制备的固体)制备的固体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含量超过GB5085.3-2007GB5085.3-2007中表中表中表中表1 1中所中所中所中所列的浓度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列的浓度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列的浓度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列的浓度限值,则判定该固体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特征的危险废物与目前已废止的与目前已废止的与目前已废止的与目前已废止的GB5085.3- 1996GB5085.3- 1996相比,相比,相比,相比,GB5085.3-2007GB5085.3-2007增加了具有增加了具有增加了具有增加了具有浸出毒性特性的有毒物质鉴别项目,从原标准的浸出毒性特性的有毒物质鉴别项目,从原标准的浸出毒性特性的有毒物质鉴别项目,从原标准的浸出毒性特性的有毒物质鉴别项目,从原标准的1414项增加至项增加至项增加至项增加至3636项,项,项,项,新增项目主要为有机类毒性物质,同时重新制定了浸出毒性的标准新增项目主要为有机类毒性物质,同时重新制定了浸出毒性的标准新增项目主要为有机类毒性物质,同时重新制定了浸出毒性的标准新增项目主要为有机类毒性物质,同时重新制定了浸出毒性的标准浸出方法。
浸出方法浸出方法浸出方法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2.3.3 11.2.3.3 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 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合成材料防渗衬层 ((1 1)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 1.0×101.0×10-7-7cm/scm/s,且厚度不,且厚度不小于小于 2m2m,可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应满足以,可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下基本条件: ① ① 压实后的粘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应小于压实后的粘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1.0×10-7-7cm/scm/s;; ② ② 粘土防渗衬层的厚度应不小于粘土防渗衬层的厚度应不小于 2m2m ((2 2))如如果果天天然然基基础础层层饱饱和和渗渗透透系系数数小小于于1.0×101.0×10-5-5cm/scm/s,,且且厚厚度度不不小小于于 2m2m,,可可采采用用单单层层人人工工合合成成材材料料防防渗渗衬衬层层。
人人工工合合成成材材料料衬衬层层下下应应具具有有厚厚度度不不小小于于 ,,且且其其被被压压实实后后的的饱饱和和渗渗透透系系数数小小于于1.0×101.0×10-7-7cm/scm/s的的天然粘土防渗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防渗衬层天然粘土防渗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防渗衬层 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应采用满足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应采用满足《《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土工膜》》((CJ/T 234CJ/T 234)中规定技术要求的高密度聚乙烯()中规定技术要求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HDPE)或者)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人工合成材料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人工合成材料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1.2.3.3 11.2.3.3 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填埋场人工防渗屏障要求back((3 3)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小于)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1.0×10-5-5cm/scm/s,或者天然基础层厚,或者天然基础层厚度小于度小于 2m2m,应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
下层人工合成材料防衬层下,应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下层人工合成材料防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应具有厚度不小于,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1.0×10-7-7cm/s cm/s 的天然的天然粘土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粘土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之间应布设导水层及渗漏检测层层之间应布设导水层及渗漏检测层 人工合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同第(人工合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同第(2 2)条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back《《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GB 16889-2008)中关于填)中关于填埋气体中甲烷的规定:埋气体中甲烷的规定: 填埋工作面上填埋工作面上2m2m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以下高度范围内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不大于于 0.1%0.1%,同时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取甲烷减排措施,当通过导,同时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取甲烷减排措施,当通过导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不大于比不大于5%5%。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令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令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令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令 第第第第1 1 1 1号)号)号)号)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6 6 6 6月月月月6 6 6 6日颁布,日颁布,日颁布,日颁布,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8 8 8 8月月月月1 1 1 1日起施行旧日起施行旧日起施行旧日起施行旧《《《《名录名录名录名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环发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环发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环发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发布)(环发[1998]89[1998]89[1998]89[1998]89号)号)号)号)同时废止。
同时废止同时废止同时废止•新名录规定了:新名录规定了:新名录规定了:新名录规定了:49494949类(类(类(类(HW01HW01HW01HW01~~~~HW49HW49HW49HW49)约)约)约)约400400400400种危险种危险种危险种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废物的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废物代码、废物危险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等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等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等特性、常见危险废物组分和废物名称等 •新新新新《《《《名录名录名录名录》》》》的新特点的新特点的新特点的新特点: : : : back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 1 1 1、具有腐蚀性、具有腐蚀性、具有腐蚀性、具有腐蚀性((Corrosivity,Corrosivity,Corrosivity,Corrosivity, C C)))) 、毒性、毒性、毒性、毒性((Toxicity,Toxicity,Toxicity,Toxicity, T T T T)))) 、易燃性、易燃性、易燃性、易燃性((Ignitability, IIgnitability, IIgnitability, IIgnitability, I)))) 、反应性、反应性、反应性、反应性((Reactivity, RReactivity, RReactivity, RReactivity, R)或者感染性()或者感染性()或者感染性()或者感染性(Infectivity, InInfectivity, InInfectivity, InInfectivity, In)等一种)等一种)等一种)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均被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均被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均被列入名录;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均被列入名录;• •2 2 2 2、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3 3 3 3、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及电子类危险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及电子类危险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及电子类危险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及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但是将上述家庭生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是将上述家庭生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是将上述家庭生废物等,可以不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是将上述家庭生活中产生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活中产生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活中产生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活中产生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利用或者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back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工程分析内容纲要工程分析内容纲要工程分析内容纲要工程分析内容纲要• •1)1)1)1) 关于拟填埋生活垃圾的论述(应包括组成成份、预测产生量、收关于拟填埋生活垃圾的论述(应包括组成成份、预测产生量、收关于拟填埋生活垃圾的论述(应包括组成成份、预测产生量、收关于拟填埋生活垃圾的论述(应包括组成成份、预测产生量、收集转运、运输途径和车辆配备等)集转运、运输途径和车辆配备等)集转运、运输途径和车辆配备等)。
集转运、运输途径和车辆配备等)• •2 2 2 2)在全过程控制理念下的关于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内容的论述(如)在全过程控制理念下的关于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内容的论述(如)在全过程控制理念下的关于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内容的论述(如)在全过程控制理念下的关于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内容的论述(如场地平面布局、构筑物及公共工程;填埋工艺、垃圾坝工程、防渗场地平面布局、构筑物及公共工程;填埋工艺、垃圾坝工程、防渗场地平面布局、构筑物及公共工程;填埋工艺、垃圾坝工程、防渗场地平面布局、构筑物及公共工程;填埋工艺、垃圾坝工程、防渗工程、渗滤液导排、气体导排、场区防洪、场地道路和复土来源及工程、渗滤液导排、气体导排、场区防洪、场地道路和复土来源及工程、渗滤液导排、气体导排、场区防洪、场地道路和复土来源及工程、渗滤液导排、气体导排、场区防洪、场地道路和复土来源及复土工艺等),在论述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防渗措施的可行性复土工艺等),在论述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防渗措施的可行性复土工艺等),在论述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防渗措施的可行性复土工艺等),在论述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防渗措施的可行性• •3 3 3 3)应明确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针对垃圾填埋场,则应重点考虑)应明确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针对垃圾填埋场,则应重点考虑)应明确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针对垃圾填埋场,则应重点考虑)应明确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针对垃圾填埋场,则应重点考虑渗滤液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填埋气体及恶臭对环境渗滤液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填埋气体及恶臭对环境渗滤液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填埋气体及恶臭对环境渗滤液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填埋气体及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填埋场对生态和周围景观的影响、填埋场对环境卫生空气的影响、填埋场对生态和周围景观的影响、填埋场对环境卫生空气的影响、填埋场对生态和周围景观的影响、填埋场对环境卫生空气的影响、填埋场对生态和周围景观的影响、填埋场对环境卫生的影响等)。
的影响等)的影响等)的影响等)• • 4) 4) 4) 4) 重点论述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污染物源强确定方法、确定过程及重点论述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污染物源强确定方法、确定过程及重点论述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污染物源强确定方法、确定过程及重点论述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污染物源强确定方法、确定过程及结果• • 5) 5) 5) 5) 说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处理和排说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处理和排说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处理和排说明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处理和排放方式,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排放量放方式,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排放量放方式,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排放量放方式,以此为基础确定其排放量• • 6 6 6 6)施工作业方式、取土及弃渣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作业方式、取土及弃渣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作业方式、取土及弃渣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施工作业方式、取土及弃渣方案、水土保持方案 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的环评重点如下: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的环评重点如下:1 1、厂(场)址选择可行性;、厂(场)址选择可行性;2 2、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包括填埋气体、恶臭、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包括填埋气体、恶臭等)的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的防治措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3 3、对于生态敏感区域、大型填埋场项目,生态、对于生态敏感区域、大型填埋场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应作为评价重点之一环境影响应作为评价重点之一。
back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的重点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的重点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的重点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的重点 • •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下: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下: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下:通常情况下,此类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下:• •1 1 1 1)滲滤液经处理后的排放去向滲滤液经处理后的排放去向滲滤液经处理后的排放去向滲滤液经处理后的排放去向• •2 2 2 2)基于项目滲滤液处理方式和排放去向、区域规划建设的城)基于项目滲滤液处理方式和排放去向、区域规划建设的城)基于项目滲滤液处理方式和排放去向、区域规划建设的城)基于项目滲滤液处理方式和排放去向、区域规划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建成时间以及拟建区域的环境承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建成时间以及拟建区域的环境承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建成时间以及拟建区域的环境承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建成时间以及拟建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渗滤液达标排放可行性。
载能力的,项目渗滤液达标排放可行性载能力的,项目渗滤液达标排放可行性载能力的,项目渗滤液达标排放可行性• •3 3 3 3)在考虑渗滤液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程度的同时,)在考虑渗滤液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程度的同时,)在考虑渗滤液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程度的同时,)在考虑渗滤液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程度的同时,还应考虑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程度还应考虑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程度还应考虑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程度还应考虑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程度• •☆☆☆☆对于此类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对于此类项目: 在评价时段上,应体现对施工期、运行期在评价时段上,应体现对施工期、运行期在评价时段上,应体现对施工期、运行期在评价时段上,应体现对施工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的全时段评价和服务期满后的全时段评价和服务期满后的全时段评价和服务期满后的全时段评价back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一)固体废物包含(但不限于)下列物质、物品或材料:• •((((1 1 1 1)从家庭收集的垃圾)从家庭收集的垃圾)从家庭收集的垃圾)从家庭收集的垃圾• •((((2 2 2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报废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报废产品• •((((3 3 3 3)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质)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质)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质)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质• •((((4 4 4 4)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办公产生的废弃物质• •((((5 5 5 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生活垃圾处理厂产生的残渣• •((((6 6 6 6)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其他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垃圾、残余渣、污泥• •((((7 7 7 7)城市河道疏浚污泥)城市河道疏浚污泥)城市河道疏浚污泥)城市河道疏浚污泥• •((((8 8 8 8)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继续用作原用途的除外)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继续用作原用途的除外)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继续用作原用途的除外)不符合标准或规范的产品,继续用作原用途的除外• •((((9 9 9 9)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假冒伪劣产品• •((((10101010)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所有者或其代表声明是废物的物质或物品• •((((11111111)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被污染的材料(如被多氯联苯PCBsPCBsPCBsPCBs污染的油)污染的油)污染的油)污染的油)• •((((12121212)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物品)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物品)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物品)被法律禁止使用的任何材料、物质或物品• •((((13131313)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声明是固体废物的物质或物品或物品或物品或物品 •(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二)固体废物不包括下列物质或物品:•((((1 1)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2 2)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不经过贮存而在现场直接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或返回到其产生的过程的物质或物品•((((3 3)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任何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和物品•((((4 4)实验室用样品)实验室用样品)实验室用样品)实验室用样品•((((5 5)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可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可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可不)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可不按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
按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按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按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或物品 若出现根据若出现根据若出现根据若出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境防治法境防治法境防治法》》》》中的固体废物定义和中的固体废物定义和中的固体废物定义和中的固体废物定义和《《《《固体废物鉴别导固体废物鉴别导固体废物鉴别导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则(试行)则(试行)则(试行)》》》》中所列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中所列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中所列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中所列固体废物范围仍难以鉴别的,还可以从还可以从还可以从还可以从“ “根据废物的作业方式和原因根据废物的作业方式和原因根据废物的作业方式和原因根据废物的作业方式和原因” ”及及及及“ “根据根据根据根据特点和影响特点和影响特点和影响特点和影响” ”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back《《《《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环发(环发(环发(环发【【【【2008200820082008】】】】82828282号)号)号)号) •垃圾焚烧发电是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重要组成垃圾焚烧发电是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重要组成之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之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严格依照环发应严格依照环发【【2008】】82号文件相关要求号文件相关要求执行。
执行 •“厂址选择厂址选择”、、“技术和装备技术和装备”、、“污染物污染物控制控制”、、“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贮存垃圾的收集、运输和贮存”、、“环境风险环境风险”、、“环境防护距离环境防护距离”、、“污染物污染物总量控制总量控制”、、“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环境质量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状监测及影响预测”、、“用水用水”等十个方面等十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的具体要求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理工作的通知》》》》(环发(环发(环发(环发【【【【2008200820082008】】】】82828282号)号)号)号) •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的区域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措施的区域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措施的区域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措施的区域及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一般不得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发电类项目发电类项目发电类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对二噁英排放浓度应参照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执行欧盟标准(现阶段为3 3 3 3))))•在国家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前,对二噁英在国家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前,对二噁英在国家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前,对二噁英在国家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前,对二噁英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3 3 3 3)评)评)评)评价价价价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