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86669410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诗人谈诗课件第2课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語文曾卓曾卓 目录目录情情 境境 导导 入入01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02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03研研 读读 课课 文文04课课 文文 小小 结结05布布 置置 作作 业业06在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鲁藜用他那颗敏感细腻的内心为我们记录了那一夜他突然醒来的所见所思,接下来我们去看看诗人曾卓是怎么评价这首诗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1.通过辨析评价,理清作者评论诗歌的思路和他对鲁诗的独到的见解。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作者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3.归纳评论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歌评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曾卓(1922-2

2、002),原名曾庆冠,笔名柳红、马莱、林薇、方宁等,湖北黄陂人,当代诗人。作品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听笛人手记等;诗论集有诗人的两翼等;剧作集有处女的心等。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写作背景本诗选自诗人的两翼(人生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曾卓和鲁藜都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新中国成立后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两人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了这篇对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对诗友是一种支持。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独特感受:一般都没有人提到,“我”却又偏爱时代最敏感的人具体阐述 总体评价:喜欢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理

3、清思路抗战时期的延安错觉产生的联想黎明到来的期待细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从曾卓对鲁藜这首诗的评说看,他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对鲁藜这首诗有什么独到体会和见解?自主探究1请自由阅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画出作者对诗歌的评论,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研读课文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首先,我们来对比阅读文章的第四小节和诗歌的第二小节,诗中先后出现了风、月亮、河岸、山影、星等意象,而文章第四小节作者进行评价的顺序则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先描绘“月光下的旷野”以极言其静,再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之

4、说,就是他独到的见解,对诗歌创造性的分析。而且,作者曾卓巧妙地把星和风声组合在一起,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作者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因他们有了动感。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境。是作者的发挥,从而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加深了。2.同学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肯定也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积累,阅读屏幕上的这段赏析文字,来评价这位同学写得怎样?一个深夜的记忆一个深夜的记忆是一首精练、含蓄的小诗。通是一首精练、含蓄的小诗。通过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来表明诗人诗情流动的轨过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来表明诗人诗

5、情流动的轨迹,诗人借助于月光、流星、风声来表现月色幽美景迹,诗人借助于月光、流星、风声来表现月色幽美景色,从而抒写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曾卓的诗歌评色,从而抒写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曾卓的诗歌评论结构严谨,见解独到。不仅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原因:论结构严谨,见解独到。不仅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原因:诗人鲁藜是他的好友,所以诗人鲁藜是他的好友,所以“偏爱偏爱”鲁诗。并以简练鲁诗。并以简练明晰的文字阐述了自己对鲁诗独到的见解:它具有明晰的文字阐述了自己对鲁诗独到的见解:它具有“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点拨:一个深夜的记忆是一首精练、含蓄的小诗。通过完整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来表明诗人诗情流动的轨迹,

6、诗人借助于月光、流星、风声来表现月色幽美景色,从而抒写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曾卓的诗歌评论结构严谨,见解独到。不仅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原因:诗人鲁藜是他的好友,所以“偏爱”鲁诗。并以简练明晰的文字阐述了自己对鲁诗独到的见解:它具有“宁静而深沉的意境”。3.诗人诗情流动的轨迹究竟是什么呢?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诗歌先写月光引发的错觉,再写“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再写月光下眺望所见的景物,觉得“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种变化过程,表达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赢得光明的乐观情怀。诗人描写的是月光和月光下的景色,但不是为了表现景物自身的美,而是借以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美好的心灵:盼望“黎明”,渴望

7、光明而又乐观的情怀。诗人不是因为鲁藜是他的好友而偏爱他的诗,这在曾卓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的最后一小节已做出了回答。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4.那我们究竟该怎么来理解这个“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呢?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所认为的“宁静”既指 “月光下的旷野”的静,又指“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对夜的沉静的反衬,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

8、山更幽”。而“深沉”的意则是指:作者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学写评论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打开了一扇门。下面让我们再读这篇评论,向诗人曾卓请教一下诗歌评论究竟该怎么写呢?A.表达“偏爱”B.阐发意境,探索情感(要“画龙”更要“点睛”)在“阐发意境,探索情感”的过程中,如果把对原诗画面、内容的阐述称之为“画龙”的话,那么,作者独特阅读感受的阐述,对诗人情感合情合理探索,则成了这篇评论文的点睛之笔,我们学写诗评,就不仅要满足于把“龙

9、”画得形具,更应学会“点睛”,使它“神备”。课后,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评论方法,自读鲁藜的泥土,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题为“中学生谈诗”的评论。要求: 1、对诗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2、要进入诗的意境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联想,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3、要做到简练明晰。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写于1945年12月 自读鲁藜的泥土,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题为“中学生谈诗”的评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的作者从喜爱一个深夜的记忆的原因,以及这首诗的背景、内容、意境、主题和语言等几方面给予这首诗以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课文小结课文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