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6634183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快速诊断心电图快速诊断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中龙 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按此定义,应包括几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发源于心房的房颤、房扑和房性心动过速。今天我们不讨论房颤、房扑,我们将就窄QRS波群的阵发性室上速进行如下讨论。 一、分类(一)、常见型 1、房室顺向型环行运动的心动过速(发生率40%)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0%)(二)、非常见型(发生率10%)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性) 2、不间断型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由一条慢径路参与的环行运动) 3、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 4、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5、房内折返性及自律性增高房性心动过速

2、。 二、发生机制 1970年代后,临床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有了明确的认识,尤其是结合心电图表现,丰富和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目前认识到折返激动是阵发性室上速的主要机制,自律性增强占少数。理论上还可能是触发活动,但未获证实。折返机制的共点是早搏刺激可以诱发也可以终止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都是突发突止。故称之为阵发性。(一)、房室顺向型环形运动折返性心 动过速(AVRT)发生机制 预激旁路所引起的阵发性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室上速。按途径折返方向,可分为顺向型折返和逆向型折返两个类型。顺向型折返指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下传,由旁路逆行传导;逆向折返则正相反。我们讨论的是前者。属于一种常见的窄QRS

3、波群心动过速。当房早遇到了旁路的不应期,激动只能经房室结下传心室,心室一旦被激动立即通过房室之间的旁路逆传回心房,产生逆传的P波,又沿房室结顺传,周而复始形成房室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机制 在多数患者中并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房室结功能性的分离为两条径路一条快径路,一条慢径路。快径路传导速度快,但有效不应期长;慢径路传导速度慢,但有效不应期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是经快径路下传,适时的房早恰遇快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只能改由慢径路下传。当激动下传到两条径路的共同下端时,快径路已恢复应激性,激动可通过快径路逆行传回心房,此时,慢径路又恢复了应激性,能够使激动再

4、次经慢径路下传。 如此周而复始产生了心动过速。 经快慢径路折返的心动过速有三种形式(1)常见型是慢径路顺向传导,快径路逆向传导(简称慢快型心动过速或S/F AVNRT);(2)不常见型是快径路顺向传导,慢径路逆向传导(快慢型心动过速或F/S AVN-RT);(3)最少见型是一条慢径路顺向传导,另一条慢径路可逆向传导(慢/慢型心动过速,或S/S AVNRT)。至今,由于房室交界区的解剖和电生理结合的研究很困难,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中仍有多处存在争议和未知。图5(三)、不间断型交界性折返心动过速(PJRT)发生机制 PJRT是一种窄QRS波群室上速,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由于长期发作,在有的

5、患者中造成继发于心动过速的扩张性心肌病。近年来认识到此种心动过速实际上是旁路折返性质,此种旁路绝大多数位于后间隔,逆传具有房室结样递减性能,速度缓慢,激动从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从旁路逆传,形成顺向型传导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上无预激波,因为这种旁路或是无顺传功能,或是传导太慢而无法与正常房室结竞争。心动过速可为一次早搏诱发,在窦性心律时自行反复发作。图6(四)、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发生机制 窦房结属于心房组织,结构复杂,一般情况下这种折返难于形成持续心律。理论上讲窦房结折返可能发生在窦房结或其周围心房组织,这类折返一定是微折返环,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有冠心病,风心病;尤其

6、多见于病窦的老年人。常由早搏诱发。 (五)、房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 可分为心房内折返性房速和自律性增高房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占室上速的6%,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常由早搏诱发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增高房速,是指心房内异位灶自律性增高形成的房速,发病率约占室上速的1%。(六)、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心动 过速机制 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导致阵发性房室结自律性增高心动过速。又称为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加速性的交界性逸搏心律。三、心电图特征(一)、房室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1)心率:170250/分;(2)心律:规整,但可能因通过房室结传导速度的变化而稍不齐;(3)P

7、R间期:多不延长,通常RP间期明显小于PR间期,个别RP间期可接近于PR间期,少数病例的旁路不只一条,激动在不同的旁路逆行传导,RP间期则有变化。部分患者房室结有两条径路,激动从慢径路下传,P R间期可能长达0.30.35s; (4)P 波的部位:常常与QRS波群能分开,RP间期大于70ms,RP间期固定不变,这是与其他类型室上速的鉴别要点;(5)P波的极性 依赖旁路插入心房的部位不同而 异,左侧游离壁旁路在1导联中P波呈倒置,可诊断为旁路参与;(6)QRS波群形态 除心室内差异传导外,多呈正常QRS波群,大约有30%的病例有QRS波群电交替;(7)传导比例 总是1:1;(8)心室内差异传导常

8、见,约 50% 病例中出现 BBB的图形。初始的几个搏动常呈现BBB型。这是因为早搏正遇束枝的相对不应期,激动在束支内传导缓慢,造成室内差异传导。继而激动在被阻滞的束支内不完全性隐匿逆传,造成“蝉联”现象,致使几个搏动呈BBB型。在同一次检查时,发作的心动过速,既有正常 QRS 波群,又有BBB型 QRS波群出现,测量并比较两种形态的R-R间期,若是BBB形心动过速的R-R间期较正常QRS者延长30ms以上(即心动过速的频率减慢),提示旁路的位置BBB同侧,即LBBB型提示左侧旁路,而RBBB型提示右侧旁路。R-R间期的延长,主要在室房逆传时间(RP)延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Cuomol定律,这

9、个定律仅适用于心室游离壁旁路,而不能用于间隔部位者。由于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较长,易于在快速心率时发生RBBB型的室差,因此LBBB型预测左侧旁路较RBBB型预测右侧旁路为可靠。 图7(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心率 170250次/分;(2)、心律 规整或由于通过房室结传导速度的变化有轻微改变;(3)、PR间期 大约为0.38秒(慢径路传导时间);(4)、P波的部位 隐藏在QRS波群中,也可露在QRS的末端或根本看不到,RP间期小于70ms,此点可与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相鉴别;(5)、P波的极性 、aVF导联中P波呈负向,在V1导联呈正向;(6)、QRS波群形态: 呈窄QRS波群,由于P

10、波的影响,导致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和(或)V1导联出现假r波;或QRS波群起始部的假性q波。(7)传导比例 常呈1:1房室传导,有时可出现房室2:1传导,此点可与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偶有心房激动先后从快-慢径路传导,出现一次P波,下传两个QRS波群,呈1:2传导;(8)心室内差异传导 不常见。 (三)、不间断型交界性折返心动过速(1)、心率 130200次/分;(2)、心律 规整;(3)、P波的部位 RP间期大于PR间期,PR间期等于窦律时的PR间期;(4)、P波的极性 11、111、aVF、V4、V6导联中P波负向,1导联呈负向或双向波;(5)、QRS波群形态 窄QRS波群。 (四)、窦

11、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心率 120180次/分;(2)、心律 规整;(3)、P波的部位 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基本一致;(4)、P波的极性 与窦性P波一致;(5)、QRS波群形态 窄QRS波群。(五)房性心动过速(1)、心率 120240次/分;(2)、心律 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时可不规整(3)、PR间期 小于RP间期,小于1/2R-R间期。(4)、P波的极性 与窦性P波不同。(5)、QRS波群形态 窄QRS波群,也可伴心室内差传。 以上我们复习了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速的分类、发生机制及心电图特征,窄QRS波群阵发性室上速,在我们临床心电图工作中也常常遇到,希望能给心电图工作者带来一些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