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6614330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论语十二章》2 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第 2课时指导吟咏1.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试着读一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感叹的语气。上句中哪些词语有感叹的意味? 者、夫、不。 指导吟咏2.文中哪些虚词也有类似的表现力?哉、也、乎、亦、焉等。这些词语的语气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这几个语气助词的作用。归纳重点1.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以为师矣

2、(“说”通“悦”,愉悦,高兴)(“有”通“又”)(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归纳重点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

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知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乐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长处)(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归纳重点可以为师矣(做,当作)知之为知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却)温故而知新(顺接连词)博学而笃学(并列连词)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为知而其4.一词多义理解内涵1.理解每一章语录阐述的道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理解内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

5、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理解内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

6、学习方法。理解内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做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理解内涵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

7、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理解内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

8、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理解内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取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理解内涵2.课文中有哪些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哪些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

10、?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第1、2、8则。关于学习态度的格言有:6、7、9则。 关于学习方法的格言有:1、4、5、12则。3.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抓关键词。(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相处讲究忠诚、诚信。(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视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个人道德修养。(3)“人不知而不愠。”宽广胸怀。(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求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理解内涵4.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谈谈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抓关键词。(1)“学而时习之”“学”

11、与“习”统一起来。(2)“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统一起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合作探究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拓展延伸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文。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