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86609231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211 大小:1,0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教育学绿色本章节件1(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学 绪论绪论一、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概念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创立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概念【识记识记识记识记】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一、教育学的概念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识记识记识记】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这种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也随着课程名称

2、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识记识记识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 三、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教育学创立的标志【识记识记】(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

3、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培根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首次把“教育学教育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出来。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

4、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学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人物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这是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而且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基础上的;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

5、理学化” 2、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3、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实验教育

6、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 代表人物: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代表著作: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实验教育学纲要 实验教育学强调定量研究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

7、所要求 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 发展的差异性。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 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

8、法国的布厄迪尔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研究最活跃的时期。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

9、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洛克撰写的教育学著作是()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我的教育信条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制度 B教育规律 C教育体系 D教育问题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4、强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这个观点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5、

10、德国教育学家拉伊的代表作是()A实验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纲要C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 D普通教育学试题6、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7、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洛克 B斯宾塞 C卢梭 D培根8、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鲍尔斯 B杜威 C狄尔泰 D凯洛夫9、在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A普通教育学B教育漫话C林哈德和葛笃德D大教学论10、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的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毕达哥拉斯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

11、产生与发展一、一、“教育教育”的定义的定义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四、现代教育的特征一、一、“教育教育”的定义的定义【识记识记】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识记识记】1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2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3教

12、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三、教育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 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特征:(1) 教育水平低。(2) 教育没有阶级性。(3)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 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2)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3)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

13、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2)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3) 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5)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 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2)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3) 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

14、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4) 师生关系民主化。(5)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特征:(1)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2)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3) 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四、现代教育的特征1公共性: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视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2生产性: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重要

15、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科学性: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o4未来性: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o5国际性: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

16、就是要面向世界。o6终身性: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第二章第二章 学校学校一、学校概说一、学校概说二、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三、学校管理三、学校管理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四、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学校概说一、学校概说学校的定义学校的定义【识记识记】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想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

17、设施;(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学校制度的发展学校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当然,双轨学制并

18、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学校的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公益性特点(1) 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2) 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3) 与政府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4) 产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具体体现:(1)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 教育必须与

19、宗教实行分离二、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的概念【识记识记】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影响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0、的定势。学校传统的形成手学生文化的影响较大,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三、学校管理三、学校管理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识记识记】 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胃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须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一) 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对象化的行为。(二) 管理必须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三) 管理必须有其自己独

21、特的手段,亦即管理手段。(四) 管理必须要有效果,亦即管理效果。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二)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三)学校管理中沟通

22、的两种形式1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2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即小道消息)。(四)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1主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2客观方面的障碍 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收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就会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

23、3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五)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1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2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3选择最佳沟通媒体。4注意信息的时效性。5重视对信息的反馈。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小学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以上诸方面所反

24、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我们如何来评价一所小学的绩效呢?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1) 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订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2) 投入产出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效率,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因此把社会各方对学校的投入(包括资金、师资水平、学生原有水平、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学校领导能力和作风等)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后作为基础,预测学生未来

25、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并把它与学生的实际成绩相比较,其结果就是学校绩效的标度。o(3)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o(4)环境适应模式。它强调学校应不断变换自己,适应环境,主动迎接环境的挑战,获得外界的认可,并求得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一模式注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注重学校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衡量学校的绩效。o(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它侧重学校本身的因素对于学校绩效的影响,认为学校功能的发挥取

26、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的健全程度、制度的完备程度以及领导机构的决策领导能力等。 以上几种不同的模式代表了对于学校绩效的不同价值取向,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把这些模式的合理方面加以综合,就能对学校绩效产生更全面的理解。 学校的绩效只有经过评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较,才能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高绩效。具体地说,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评定,并据此决定工资报酬的级别,决定工作岗位以及升迁等;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使学校更确切地掌握教职员工的基本素质及其他情况,以便按其特点进行培训,更合理地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为学

27、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教学工作安排等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同时也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最后,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员工的公平感和成就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他们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识记识记】(1)行政管理方法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2)法律方法 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 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

28、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o(4)经济方法o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o(5)学术方法o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识记识记】(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一)学

29、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小学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因此,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属于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其任用、晋升、工资福利、退休、奖惩等方面的管理适用国家工作人员管理的法规、制度。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四、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

30、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1) 一般性指导(2) 针对性指导(3) 分类指导(4) 个别指导

3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1) 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2) 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3) 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o(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o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o(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o(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o(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32、。o(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章第三章 学生学生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响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三、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三、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四、学生主体性与教育四、学生主体性与教育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一、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识记识记】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和论。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一、遗传决定论 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

33、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一)基督教的“原罪说” 这是西方中世纪教育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它视儿童为生而“有罪”的人,赎罪就是人生的目的,教育就是帮助儿童尽快赎罪的手段。“原罪说”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灿烂的童年。在中世纪基督教学校中,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被忽视了,学生被要求严格地按学校内刻板的作息方法进行学习,完全没有游戏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们被迫重复着枯燥的读书、劳动、唱赞美诗等活动,若有违规行为,还要受到体罚。(二)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这种儿童观认为,儿童发展的目标及个性的差别,早已由人性的自然素质所决定了。他认为上帝造人是采用了金、银和铁三种不同的材料。金质者最为高贵,他们的发展

34、目标是治学和管理国家,因而他们需要接受最高等级的教育;而银质者,其发展目标是武士,只需接受初等教育就足够了;铁质者的天资最差,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无需接受什么教育。铁质者需要的不是才能的开发,因为他们没有才能的天赋条件,他们只需掌握某种劳动的技能,养成服从的品性就足够了。(三)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展开的,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认为;孟子主张注重教育内容对儿童的影响;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由于上述观点对善恶的肯定与否定过于绝对化,难以解释现实中人的发展差异复杂多样的事实,韩愈等又提出了性三等论。韩愈认为,“学而愈明”为上等,“可导而上下”的为中等

35、,而下等品性的人,只有用刑罚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遗传决定论使人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某种外在于儿童主观控制的某种因果关系的制约。 环境决定论的盛行直接导致了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等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内容和方式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

36、目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就是环境决定论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三、辐和论 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不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肯定这两个因素的学者,都简单地同意“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判断。 辐和论对教育

37、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二、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内容皮亚杰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识记识记】 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节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他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提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

38、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杜威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识记识记】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儿童兴趣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儿童的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的现实生活。o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他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论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他则在肯定儿童主体重

39、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o真正对儿童发展有益的教育,是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经验和连续性经验的活动,从这一角度而言,“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1.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三、三、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识记识记】 儿童的个体发展是指儿童有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

40、长的相互影响,其生理和心理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澄清的几个问题(1) 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 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 教育不等于发展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几个普遍的特点(1)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把握的几项要求握的几项要求(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

41、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四、学生主体性与教育四、学生主体性与教育一、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一、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二、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基本原则本原则(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 二、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二、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制度一、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 教

42、师概念的含义教师概念的含义【识记识记】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质而言的。(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这是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条件(1)具备专门的只是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制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

43、格认定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含义教师地位的含义【识记识记】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则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低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

44、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中小学教师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一) 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

45、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二)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

46、种突发问题的能力。(三) 职业道德素质:(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二、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二、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教师教师资格分类资格分类【识记识记】 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师教师资格条件资格条件【识记识记】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

47、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的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识记识记】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受委托的的高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们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程序:1、提出申请2、受理3、颁发证书。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1、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2、教师聘任制的形式招聘、续聘、解聘、辞聘教师培训的含义教师培训的含义【识记识记

48、】 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帮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二是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实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考核教师考核的含义的含义【识记识记】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1、职务设立2、任职条件3、职务评审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教师考核的内容:1. 政治思想 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2. 业务水平 主要是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3. 工作态度 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4.

49、工作成绩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教师考核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 主要指对教师的考核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的对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2. 公正性原则 主要只对教师的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的标准、程序和办法进行,对教师一视同仁,不偏不倚3. 准确性原则 指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做出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第五章第五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识记识记】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

50、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识记识记】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51、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不同的教育目的论不同的教育目的论(1)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在当代社会,它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2)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其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在近现代,最具代表性

52、的“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是它过分夸大了其作用。3)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它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点,但它没有吧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所谓的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变成空中楼阁。(4) 教育无目的论。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将教育目

53、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识记识记】(1)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2)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的具体内涵具体内涵 这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

54、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三、我国的

55、教育目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识记识记】(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几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此外,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第六章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概念德

56、育的概念【识记识记】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智育的概念智育的概念【识记识记】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o体育的概念体育的概念【识记识记】o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它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和体能的活动。我们这里所讲的体育是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其基本特征是教育性、技能型和娱乐性。o美育的概念美育的概念【识记识

57、记】o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

58、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指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智育的功能智育的功能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功能。(1)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1)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2)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

59、、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3)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美育的功能美育的功能(1)关于美育的直接功能,即“育美”(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2)关于美育的间接功能。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具体讲,就是美育的德育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3)关于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美誉的超越性功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关于中小学德育的任务,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所指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是这样表述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

60、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指那个键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将定那个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我们认为,从基本的道德教育开始,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与法纪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任务与内容(一)传授知识(1)如何界定知识,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知识概念;(2)如何认识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如何看待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

61、关系。(二)发展技能(1)技能概念的理解(2)技能发展与智力发展的联系(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第七章第七章 课程课程一、课程与课程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二、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二、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三、课程的一般范畴三、课程的一般范畴四、课程设计的三

62、个层次四、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一、课程与课程论一、课程与课程论课程的概念课程的概念【识记识记】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安排的。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 课程是知识:在国内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基本思想: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是从相应科学中精心选择的,并且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这样的课程主要关注并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过程。 容易导致“重物

63、轻人”。 课程是经验: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这样的课程跳出了认识论的范畴,强调和依赖学习者个性的全面参与: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感情、兴趣、态度等。 课程是活动: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二、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二、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有哪几个基本关系(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64、间接经验为主的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2)知识与能力。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三、课程的一般范畴三、课程的一般范畴课程包括哪些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基本范畴【识记识记】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目标可以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识记】1. 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即aims 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2. 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goals(语、数、英等)3. 课程目标。即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o课程一

65、般结构的发展变化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o课程的一般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o发展变化:o1.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如我国地方课时的安排是我国课程结构的根本性变化。o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四、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四、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层次【识记识记】(一) 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二) 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三) 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课程实施,由教师进行再设计。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五

66、、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设计模式的泰勒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个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也就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当然要与此一致;第二个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根据学习心理学可能达到的。(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有效陈述教育目标的工具:二维图表。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

67、经验的5条原则:(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o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4个特征:o(1)有助与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o(2)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o(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o(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1)连续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反

68、复地涉及以便于理解和掌握(2)顺序性:主要指正确安排难易深浅的顺序(3)整合型:是指不同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横向关系o组织学习经验的具体步骤:o(1)“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o(2)“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即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o(3)“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o(4)“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o(5)“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

69、正在得到实现?评价课程程序的四个步骤:(1) 确立评价目标 (2) 确定评价情境 (3) 设计评价手段 (4) 利用评价结果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上)教学(上)一、教学的意义一、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任务二、教学的任务三、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三、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四、教学模式四、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五、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六、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原则体系六、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原则体系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八、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八、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九、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九、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一、教学的意义一、教学的意义教学的定义教学的定义【识记识记】 所谓

7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二、教学的任务二、教学的任务【识记识记】(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三、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三、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活动的本质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一)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认识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教学时一种特

71、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生交往过程。 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应注意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中,教育性带有客观必然性和目的性四、教学模式四、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的概念【识记识记】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

72、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教学模式的分类教学模式的分类【识记识记】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o(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o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

73、o瓦跟舍音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o社会类的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o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

74、式五、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五、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的概念【识记识记】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该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六、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原则体系六、我国中小学的教育原则体系【识记识记】各种各种原则的含义和对教师的要求原则的含义和对教师的要求: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基本要求:(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

75、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o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o只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o要求:o(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o(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o(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案例o因为有校长听课,地理老师想用一点儿新招,所以一开始他就使出了启发式教学。他把教具一个地球仪放在讲坛上,问学生,大家看一看今天这节课多了什么东西?o学生们也看见了地球仪,但看到更多的还是校长大人,于是异口同声地说:“校长。

76、”o老师一听答非所问,就又启发到:“校长是东西吗?”学生哑然。o某教授在田间授课:某教授在田间授课:“科学研究要不怕脏。科学研究要不怕脏。”然后他蹲下来,用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然后他蹲下来,用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牛粪,然后把手指放到嘴里舔净牛粪,然后把手指放到嘴里舔净o一同学忙说:一同学忙说:“我不怕脏。我不怕脏。”然后也用然后也用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牛粪放到嘴里舔净手指戳了一下地上的牛粪放到嘴里舔净o教授:教授:“另外还要善于观察,我刚才是用中另外还要善于观察,我刚才是用中指戳粪,但舔的是食指。指戳粪,但舔的是食指。”o生物课上,老师说:“其实黄鼠狼是不吃鸡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曾经把一只鸡和一

77、只黄鼠狼关在一起,第二天你们猜怎么了?”o同学插嘴道:“鸡怀孕了?”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学科课程的体系和学生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o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o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

78、出的。o要求:o(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o(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o(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o(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o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o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o要求:o(1)坚持正确的方向o(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o(3)实事求是o(4)讲究教育艺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要求:(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的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的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o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o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o要求:o(1)充分了解学生o(2)尊重学生的差异o(3)面向每一个学生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

80、七、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识记识记】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八、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八、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班级授课制的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特征【识记识记】(1)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变成固定的班级(2)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3)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对班级授课制的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评价1、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

81、成为可能(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o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o(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o(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o(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o(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o(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的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九、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九、教学

82、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改革的趋势 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基本要素包括: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设立小组目标;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机制;个人责任的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 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人数为1525人。第九章第九章 教学(下)教学(下)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三、计

83、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三、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义四、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四、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识记识记】各种方法的概念和要求:各种方法的概念和要求:讲授法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求:(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敬爱呕血方法配合使用o谈话法谈话法o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o要求:o(1)做好充分的准备o(

84、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o(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讨论法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1)选好讨论题目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3)善于引导o实验法实验法o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o要求:o(1)准备工作充分o(2)及时、具体地指导o(3)帮助学生总结o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o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o要求:o(1)提出明确要求o(2)选

85、择恰当的方式o(3)做好事后的检查练习法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要求:(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4)科学掌握练习量(5)给予学生及时反馈(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o参观法参观法o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o分为三种: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o要求:o(1)做好参观的准备(2)指导参观的进行(3)总结参观的收获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识记识记】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

86、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和特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和特点点(1)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 学生在课程中应当通过发现学习去构造基本结构,即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优势:由于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的、全面的智力活动,他们的智力也就因此获得发展,这是讲授法难以企及的。 弱点: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它的时间花费要比讲授法多出许多,这是它无法完全取代讲授法的重要原因。对教师要求很高。(2)探究探究

87、-研讨法研讨法探究-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实质上也基本一致。特征:a. 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b. 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c. 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d. 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沙塔洛夫) 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其具体运用包括以下6个阶段: a. 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b. 出示纲要信号图式,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以概括c. 把小型的图式发给每个学生进行消化d. 要求学生课下按图式进行复习e. 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在

88、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图式f. 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式回答问题(4)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卢扎诺夫) 尤其用于外语教学。上课如同游戏、表演。 基本原理: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信息。具体做法:a. 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尽可能彻底的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b. 用跨学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的感情效果c. 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

89、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的进行(5)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发端于蒂宾根会议。主要倡导者: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 范例的基本特征(选择范例的基本原则):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教学的过程:a. 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b. 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c. 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d. 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6)非指导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卡尔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完整的人” 根本目的: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的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特征:a. 极大地依赖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

90、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b. 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c. 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d. 强调人际关系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三、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三、计算机的发展及其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四、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四、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那些基本环节包括那些基本环节【识记识记】一般过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

91、辅导其他过程: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1) 备课(基础)a. 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b. 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c. 设计教学过程。完成三个计划的编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2) 上课(中心环节)a. 教学目的明确b. 教学内容正确c. 教学方法适当d. 教学过程紧凑e. 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最根本)o(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有机组成部分,上课的延续)o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

92、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o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oc.布置作业是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o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o(4)课外辅导(重要组成部分,上课的补充和辅助)第十章第十章 学生集体和集体教育学生集体和集体教育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培养过程二、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二、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三、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三、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

93、组织和培养过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一、学生集体的概念与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程程程学生集体的概念学生集体的概念【识记识记】 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通过集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学习民主精神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是学生集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学生集体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 狭义的群体概念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社会活动和交往需要而结合起来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联合体,参加到这种联合体之中的人

94、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发生组织上的相互联系和接触。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学生集体的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教育作用(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95、(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集体的特征首先是共同奋斗目标。奋斗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针对性;再次,应具有吸引力、时代感,能鼓舞全体成员达到目标而努力奋进o(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o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要有严格的要求;第二,要耐心引导;第三,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轮流的置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o(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o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健康的舆论,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o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o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96、首要的原则)o2.目标一致的原则o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二、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二、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概念班级的概念【识记识记】 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班级在教育学中的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当今,人们对班级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为班级授课制的简称,意指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理解为班集体的简称,意指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的组织结构班级的组织结构 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 班级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

97、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三、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三、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重要性(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班主任在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班主任在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协调各方面(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家长、学生集体等)力量,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促使其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健康的发展。(1)班主任作为学校职员,代表政府和学校行使其教育权利,他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与要求,因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必须与国家的教育意志意志。(

98、2)班主任是教育者,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 其一,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其二,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其三,班主任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四,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最后,班主任要团结学校、科任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o(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

99、织的工作o(4)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o(5)评定学生操行o(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班集体对班主任工作的反作用:1. 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实施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2. 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获取工作经验的宝贵资源之一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学校咨询与辅导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本任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本任务与工作务与工作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过程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过程与方法与方法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本任

100、务一、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基本任务与工作与工作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识记识记】1.干预与矫正。缺陷矫正;早期干预2.预防与发展。问题预防;发展指导3.预防与干预的平衡。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发展概况(1)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2)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开展(3)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主要工作(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

101、则、过程与二、学校咨询与辅导的目标、原则、过程与方法方法咨询的目标与原则咨询的目标与原则【识记识记】 咨询者的直接目标,当然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的危机。 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主要咨询主要咨询方法方法【识记识记】(1)着重调整感情的方法1. 鼓励表达2. 深入共感3. 身体放松(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1. 系统脱敏法2. 行为契约3. 模仿学习(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4)关于游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5

102、)关于团体咨询(6)关于环境因素学校咨询的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一般过程(1)建立询访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测验与评价一、测验的类型一、测验的类型二、良好测验的标准二、良好测验的标准三、测验的编制和实施三、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步骤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步骤一、测验的类型一、测验的类型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识记识记】 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

103、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测验仅指一分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测验的类型:根据测验目的分: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内容分:成就测验、学能测验根据规范程度分: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根据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常模参照性测验、标准参照性测验二、良好测验的标准二、良好测验的标准良好测验的良好测验的标准标准是什么是什么1.实用性:(1)便于组织 (2)测验便于实施 (3)容易评分 (4)结果要容易解释2.可信度 3.有效性:(1)内容效度(2)效标关联效度 4.难度 5.区分度三、三、测验的编制和实施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如何进行如何进行测验

104、的编制测验的编制【识记识记】(一) 确定试题内容:(1)确定知识点 (2)确定认知水平 (3)设计双向细目表(二) 选择试题类型:(1) 客观题 (2)论文题(三) 评分:(1)等级分 (2)百分制(四) 测验分数的解释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类型及其含义【识记识记】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可以分成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群体中进行对比,衡量标准是相对的。绝对评价要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从评价的功能上分区,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

105、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五、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如何对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质量教师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1)对新事物的感受 (2)教育分寸(3)本学科的知识 (4)发展学生的思维(5)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技能 (6)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7)以个体方式对待学生 (8)学科课外活动的组织评价涉及方面:(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学生的课堂参与 (3)内容安排 (4)教学方法 (5)语言表达 (6)教学原则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包括专家、同行、学生和自我评价。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步骤六、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步骤如何对如何对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中小学

106、生的作文能力进行评价进行评价(一)建立评价目标1.直接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评价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2)情意目标2.间接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评价目标:(1)学生的智能、性向等 (2)学生的环境 (3)身体的评价目标(二)选择评价样本 (三)收集评价信息 1.观察 2.检查作业 3.考试 4.家访 5.轶事记录法(四)报告评价结果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教育法则教育法则一、教育与法律一、教育与法律二、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二、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三、法律责任三、法律责任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五、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五、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一、教育与法律一、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教

107、育的国家化国家化和教育法产生的关系和教育法产生的关系 法律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要求,体现了一种社会进步。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立法领域。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它不进表现为法律数量的大规模的增长,而且表现为法律地位的增强,法律调整范围的扩大,以及法律向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的愈来愈大规模的功能扩张。西方西方国家教育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国家教育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1. 零星立法阶段 2. 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法阶段 3. 广泛进行教育立法的阶段 4. 教育的综合法治阶段我国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四个基本层次教育法体系的四个基

108、本层次教育法-第一个层次; 部门教育法-第二个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三个层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第四个层次二、学校中的法律关系二、学校中的法律关系我国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法律地位【识记识记】具有两种主体资格: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我国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法律地位【识记识记】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我国我国学生的法律地位学生的法律地位【识记识记】国家公民;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学校学校的权利与义务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

109、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教师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110、,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o义务:o(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

111、、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张(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学生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权利与义务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

112、依法提出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三、法律责任三、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定义的定义【识记识记】广义: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第一性义务)、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第二性义务)狭义:第二性义务 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律责任(1)承担主体具有多重性(2)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相互性 (3)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关及追究程序

113、具有多元性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法律责任分类根据违法行为性质: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根据违法主体: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违法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构成要件:(1)行为人已构成行政违法及部分的行政不当(2)行为人须具有行政法律责任能力 (3)行为须具有相应的情节免责条件:(1)行为人无责任能力 (2)超过时效 (3)情节显著轻微 (4)符合社会价值取向或者特殊需要责任形式:(1)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 (2)补救性行政法律责任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四、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学

114、校事故的定义学校事故的定义【识记识记】学校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可抗力。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责任过错事故: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教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件 学校事故的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和制裁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方式特点:(1)是由于违反了法定义务而产生的

115、法律后果(2)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责任(3)具有强制性(4)责任形式的财产责任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公平原则所组成的体系。如下特征:(1)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根据民法规定,在当事人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就是说,学校事故的归责中也存在着公平原则和无过错原则。o(2)实行谁主张谁举证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在学校事故的归责中,主要由受害人就加害人的过错问题举证。o(3)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但受害人的轻微过失一般不影响加害人的责任。o(4)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对其赔偿的范围有一定的影

116、响。o(5)行为人只对自己的行为过错负责,而不对第三人过错所致的损害负责。免责条件:(1)依法执行公务(2)正当防卫(3)紧急避险(4)受害人的同意(5)自助,以及受害人有故意(6)第三人的过错(7)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其中(6)(7)与学校事故有关)责任形式: 主要是侵权民事责任。基本形式有:(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 (7)消除影响 (8)恢复名誉 (9)赔礼道歉制裁方式: 民事制裁方式。包括:(1)训诫 (2)责令具结悔过(3)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以及罚款、拘留学校事故学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标准(1) 学校及

117、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方面有无过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过错?(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的过错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 人身伤害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学校事故的学校事故的分类分类(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任何过错,对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负法律责任。(2)如果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人身事故的原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应当承担部分责任。(3)对于因学校管理失当等原因导致学生在校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学校应承担部分责任。(4)直接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在工作中造成的人身事故

118、,应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教师承担法律责任。o(5)由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工作人员明知或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较严重或很严重的损害后果,却违反职责规定行为并造成事故发生的,应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o(6)对于在学校以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并且学校确有过错时,则学校应负法律责任。o(7)在学生人身事故中应负法律责任的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如果其不具备法人资格,则其隶属的上级主管部门应负连带赔偿责任。五、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五、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法律救济的定义法律救济的定义【识记识记】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识记识记】

119、 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 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识记识记】 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 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提起学生申诉制度的条件条件 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较小,可由其监护人代为提出。 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做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 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