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6582171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第十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5626(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细菌(xjn)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刘潇第一页,共三十二页。知识(zh shi)要点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人体(rnt)正常菌群及分布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二页,共三十二页。学习(xux)目标掌握(zhngw)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方法了解细菌的分布及防护原则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针头针头(zhntu)上的细菌上的细菌模式图模式图抹布和砧板抹布和砧板(zhnbn)上的上的细菌模式图细菌模式图细菌种类多,繁细菌种类多,繁殖快,适应环境的能殖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力强,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群微小布最广泛的一群

2、微小生物。生物。了解细菌的分了解细菌的分布对医学生加强无布对医学生加强无菌观念,严格菌观念,严格(yng)无菌操作,预防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等具有重要院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意义。 前前 言言第四页,共三十二页。第一节第一节 细菌细菌(xjn)(xjn)的分布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fnb)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第五页,共三十二页。一、细菌一、细菌(xjn)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1.土壤土壤(trng)(trng)中的细菌中的细菌土壤土壤(trng)(trng)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因

3、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质、空气、一定的物质、空气、一定的PHPH环境和温度)。环境和温度)。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然培养天然培养基基”之称。之称。土壤中的细菌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它们在自然界的,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中起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重要的作用,是动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六页,共三十二页。 使人致病的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使人致病的主要为球菌和芽胞杆菌,如炭疽(tnj)杆菌、破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可长期存活。所以,伤风杆菌、气性坏

4、疽可长期存活。所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当人体创伤处污染泥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土时,要严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土壤土壤(trng)(trng)中的病原菌从哪里来?中的病原菌从哪里来? 土壤中仅有土壤中仅有少数病原菌少数病原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它们来自人和动物体(粪、尿、痰、尸体等)。多数病菌痰、尸体等)。多数病菌(bngjn)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在土壤中很能容易死亡。第七页,共三十二页。2.2.水中的细菌水中的细菌(xjn)(xjn)(1)(1)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

5、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生活污水。( (2 2)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等。可引起消化系统传染病,甚至爆发流行。霍乱弧菌等。可引起消化系统传染病,甚至爆发流行。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jinch)(jinch)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第八页,共三十二页。3.3.空气空气(kngq)(kngq)中的细菌中的细菌(1 1)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6、(fnzh)(fnzh)。 (2 2)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唾液、 飞沫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散布到空气中,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3 3)细菌可随)细菌可随尘埃尘埃漂浮在空气中,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漂浮在空气中,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第九页,共三十二页。常见常见(chn jin)(chn jin)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

7、奈瑟菌等,可引起伤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空气中的非致病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口或呼吸道感染。空气中的非致病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及培养基的污染。剂及培养基的污染。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空气空气消毒消毒,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无菌技术无菌技术进行医疗操作,以防止进行医疗操作,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及医院感染。疾病的传播及医院感染。 你知道你知道(zh do)(zh do)吗?吗?第十页,共三十二页。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

8、口腔、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存在着一定数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存在着一定数量和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量和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w hi)甚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normal flora)。二、人体二、人体(rnt)正常菌群及分布正常菌群及分布(一)正常(一)正常(zhngchng)(zhngchng)菌群菌群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生物拮抗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菌产生的

9、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长。 营养作用:营养作用:大肠杆菌大肠杆菌(d chn n jn)及乳链球菌能合成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叶酸及、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的吸收。 免疫作用:免疫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正常菌群的生理正常菌群的生理(shngl)(shngl)意义意义 第十二页

10、,共三十二页。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种特定条件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下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ynq)疾病,这些能引起疾病,这些能引起(ynq)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疾病的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菌或机会致病菌。 条件条件(tiojin)(tiojin)致病菌致病菌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受凉,长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期患消耗性疾病。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bin qin):如外伤,手术,如外伤

11、,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不适当的抗菌素药物治疗导致菌群失调:不适当的抗菌素药物治疗导致菌群失调:如长期或滥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用抗菌素治疗。 条件条件(tiojin)(tiojin)致病菌致病的特定条件致病菌致病的特定条件(tiojin)(tiojin)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指机体、菌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发指机体、菌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改变,导至体内正常菌群中各种生改变,导至体内正常菌群中各种( zhn)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生态体系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

12、。比例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生态体系表现出的不平衡状态。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指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出明显临床症状者。菌群失调症又叫菌群交替症(二次感染)。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菌群失调经常发生而菌群失调症则少见。患二重感染的机体抵抗力很弱,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大,应严加预抗力很弱,细菌对抗菌素药物不敏感,治疗难度大,应严加预防,避免发生。防,避免发生。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毒消毒(xio d

13、)(xio d)灭菌灭菌一、物理一、物理(wl)消毒灭菌法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消毒(消毒(disinfectiondisinfection):):杀杀死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一定杀死细菌芽胞。 灭菌(灭菌(sterilizationsterilization):):杀杀死死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性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腐(antisepsis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shngzhn

14、g)(shngzhng)繁殖的方法,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无菌(asepsisasepsis):):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为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物实验、外。进行微生物实验、外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消毒消毒(xio d)(xio d)、灭菌的基本概念、灭菌的基本概念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热力灭菌法分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干热灭菌和和湿热灭菌湿热灭菌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两大类

15、。在同一温度下,下, 后者效力比前者为大,这是因为:后者效力比前者为大,这是因为: (1)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2)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潜热,可迅速提高(t go)被灭菌物体的温度。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一、物理消毒灭菌一、物理消毒灭菌(mi jn)法法(重点)(重点)1.1.热力热力(rl)(rl)灭菌法灭菌法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湿热湿热(sh r)(sh r)灭菌灭菌法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一种最

16、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利用密闭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利用密闭的容器加热产生的蒸汽的容器加热产生的蒸汽(zhn q)灭菌,通常灭菌,通常103.4kPa(1.05kg/cm2)的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的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维持15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凡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凡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和一般培养基等,均可用此法灭菌。如手术器械、敷料和一般培养基等,均可用此法灭菌。煮沸法:煮沸法:水温水温100经经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于食具、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细菌芽

17、胞需煮沸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细菌芽胞需煮沸12小时才被杀灭。水小时才被杀灭。水中加入中加入2%碳酸氢钠,可使沸点达碳酸氢钠,可使沸点达105,既可促进杀灭芽胞,既可促进杀灭芽胞,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湿热湿热(sh r)(sh r)灭菌灭菌法法流通蒸气法:流通蒸气法:利用蒸笼或阿诺蒸锅进行消毒。流通蒸汽法利用蒸笼或阿诺蒸锅进行消毒。流通蒸汽法温度不超过温度不超过100,经,经153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把流通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把流通蒸汽加热蒸汽加热(ji r)的物品放置的物品放置37温箱过夜,促使芽胞发育成繁温箱过夜,促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

18、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如此重复殖体,次日再经流通蒸汽加热,如此重复3次,可达到灭菌次,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的目的,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材料如培养基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材料如培养基的灭菌。的灭菌。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不影响其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法,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而不影响其营养成分及香味的消毒法,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毒。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焚烧: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用于废弃

19、物品或尸体等。但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尸体等。烧灼: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jizhng)环、试管口环、试管口、瓶口、瓶口等的灭菌(图等的灭菌(图3-2)。)。干烤:干烤: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60170经经2小时。适用于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 如玻璃器皿、瓷器等。如玻璃器皿、瓷器等。干热干热(n r)(n r)灭菌灭菌法法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紫外线:紫外线: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其波长有关,通常紫外线波长为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其波长有关,通常紫外线波长为2402

20、8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 以以260nm最强,这与细菌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紫外线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紫外线杀菌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细菌DNA,使同一条,使同一条DNA 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嘧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嘧啶二聚体,因而改变啶二聚体,因而改变DNA的分子构型,干扰细菌的分子构型,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与的复制与 转录,导致细菌的死亡或变异。紫外线穿透力差,故只适用于转录,导致细菌的死亡或变异。紫外线穿透力差,故只适用于空气空气(kngq)及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及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电离辐射

21、:电离辐射:高速电子、高速电子、X 射线和射线和射线等在足够剂量时,对各射线等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细菌DNA。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2.2.紫外线与射线紫外线与射线(shxin)(shxin)灭灭菌法菌法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滤过除菌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滤过除菌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的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以达到无菌的目的。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filter)。)。滤过除菌主要

22、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xuqng)、细菌毒素、细菌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滤菌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滤膜滤菌器、石棉滤菌器滤菌器的种类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滤膜滤菌器、石棉滤菌器(亦称(亦称Seitz滤菌滤菌 器)、玻璃滤菌器等。器)、玻璃滤菌器等。 3.3.滤过滤过(l u)(l u)除菌除菌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化化学学消消毒毒剂剂对对细细菌菌(xjn)和和人人体体细细胞胞都都有有毒毒性性作作用用,主要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主要用于人体体表、医疗器械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常用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常用

23、消毒剂的作用机制: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2.干扰或破坏细菌酶系统及代谢干扰或破坏细菌酶系统及代谢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二、化学消毒二、化学消毒(xio d)灭菌法灭菌法(一)消毒剂(一)消毒剂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消毒剂作用的效果受消毒环境、微生物种类及消毒剂性质等因素消毒剂作用的效果受消毒环境、微生物种类及消毒剂性质等因素影响。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常见影响因素有: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一般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也愈强(醇类例外);细菌的种类、

24、数量与状态:不同种属的细菌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有荚膜细菌抵抗力强;芽胞比繁殖体抵抗力强;老龄菌比幼龄菌抵抗力强。细菌数量越多,所需消毒时间越长;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剂的效果。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常受到有机物的保护,而影响消毒效果。故进行皮肤和器械消毒时,需先洗净再消毒。对痰液、粪便等的消毒,宜选择受有机物影响较小的消毒剂,如漂白粉、酚类化合物等。此外(cwi),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还有温度、酸碱度、湿度等。你知道你知道(zh do)(zh do)吗吗?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某些某些(mu xi)消毒剂低浓度时可用作防腐剂。在消毒剂低浓度时可用作防腐剂。在生物制品中

25、,如疫苗、类毒素等加入防腐剂,以生物制品中,如疫苗、类毒素等加入防腐剂,以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防腐剂有抑制杂菌生长。常用的防腐剂有0.01%硫柳汞、硫柳汞、0.5%石碳酸和石碳酸和0.1%0.2%甲醛等。甲醛等。(二)防腐剂(二)防腐剂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本章(bn zhn)小结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中。正常菌群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是不致病的或有益的。而菌群失调将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医疗活动中,需要利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物品、器械上的微生物,并采取无菌操作,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实验室或医疗活动

26、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感染(gnrn)。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规范,采用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本章本章(bn zhn)小结小结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生物生物(shngw)安全的相关知识安全的相关知识生物安全(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人们避免或控制生物危害的发生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和环境的要求和行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是指在从事病原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体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所采取的原则和措施。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按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其中第四类危险程

27、度最低,第一类危险程度最高,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同时还规定将“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列为一类病原微生物。 知识(zh shi)拓展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我国有关病原生物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我国有关病原生物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突发公共卫生(n n wi shn)事件应急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知识(zh shi)拓展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一、简述细菌生长繁殖(fnzh)的条件。二、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临床意义。三、简述常用的热力消毒灭菌法及应用范围。本章(bn zhn)作业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二页。内容(nirng)总结第十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2)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空气中的非致病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及培养基的污染。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滤过除菌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yt)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的目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剂的效果。排泄物、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常受到有机物的保护,而影响消毒效果。本章作业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