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86532883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165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政治经济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政治经济学新编政治经济学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形态第三章商品和价值量第四章货币和货币流通量第五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六章资本积累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十章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章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一)“经济经济”的最初含义的最初含义 “经济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

2、义是“经邦济经邦济世世”、“经国济民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经济”一词的是古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西腊思想家色诺芬。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经济”一词来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概括,意指家庭管理。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经济学的出现在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初次规定了以“家庭管理”形式出现的奴隶主经济

3、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徒安德孟克列钦(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重商主义研究的对象或重心是流通领域,研究的方法是把经济现象和商业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实用即增加社会财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包括它关于财富的性质、来源的及其经济政策主张。第一节

4、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经过亚当斯密集大成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古典经济学在法国是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创立,经过重农学派弗朗斯瓦魁奈和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的发展,到西斯蒙第结束。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创建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

5、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是经济科学领域里一场最重大最深刻的革命。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四、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密切联系中研究生产关系五、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六、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二、科学抽象法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第第三三节节 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政政治治经经济济学学的的研研究究方方法法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

6、义一、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三、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排除“左”和“右”的思想干扰第一章导论阅读书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版。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经济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物质资料经济规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科学抽象法问答题: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

7、研究生产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二章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形态第一节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节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节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第一节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二、物质资料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第二节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产出的增长,即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也就是产品总量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8、。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换、经济体制的改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力布局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第二节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产品总量的增加,即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第二节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二、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从量的方面看:(1)一定数量的劳动者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一定的人口数量必须和一定量的消费资料相适应,其适应程度,视经济发展水平而定。(2)一定数量的劳动者进行生产时,必须推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其数量比例视生产力发展情况而定。第二节

9、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二)从质的方面看:如果生产力的水平低下,在技术构成较低的条件下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只能靠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发展生产。第二节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三、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生态环境是指由自然界组成的客观世界,它包括具有各种特定自然属性的地理环境系统,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系统。四、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革命第三节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一、生产力的历史演变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在生产力内部因素矛盾中,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内容是:从生产工具看,经历了三大阶段。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的手工工具

10、阶段。第三节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二、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章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形态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相关章节,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列宁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I972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劳动者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形态问答题:1.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2.人、环境、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作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4.为什么对不同生产关系所进行的改革有不同的现实意义?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第三章 商品和价值量第

11、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比的特点: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商品经济开放竞争,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至今已有五至七千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三种类型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

12、性或商品对人的有用性。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二)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和本质是价值。(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因为二者都是商品不可缺少的因素。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由劳动目的、加工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不

13、同,造成结果也不同的各种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统一的;二者的对立性或差别在于:第一,考察的角度不同。第二,反映的关系不同。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四)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彻底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其次

14、,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基础。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二)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所谓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三)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5、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它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或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商品经济就是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为什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简单商品经济的其他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二,简单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五、技术、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一、

16、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经济关系发展到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二、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反映着商品经济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市

17、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第三章 商品和价值量阅读书目:1资本论第l-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3洪银兴:现代经济学第3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苏弗阿凡纳西耶夫: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商品商品经济使用

18、价值交换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第三章 商品和价值量问答题: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是什么?2.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哪三种商品经济?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7.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实现形式。第四章 货币和货币流通量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第二节货币的形式第三节货币流通量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

19、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从而出现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用等式表示为:1只绵羊=2把石斧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分工使商品交换频繁了,用来交换的商品也日渐增多起来,于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就进一步发展为扩大的价值形式。用图式表示如下:=2把石斧或1只绵羊=1件上衣或=3公斤茶叶或=若干其它商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不同于扩大的价值形式,就是只有一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充当商

20、品价值表现材料,其他一切商品都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这种充当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等价物的商品,被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的价值形式用图式表示如下: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3公斤茶叶若干其它商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四)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银)来表现,金(银)便成了货币。货币形式的等式是:2把石斧1件上衣1克黄金3公斤茶叶若干其它商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黄金充当一般等价物,不是黄金自然属性决定的。黄金就是黄金,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生产关系下,它才成为一般等价物,因而是社会赋予它的属性。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上,是与它的自然性质有关。如黄金质地均匀、不易磨损变质、体积小、价值大、可以分割和熔合,

21、便于携带和长期保存等,黄金这些特性,使它最终取得货币商品的地位。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三、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第二节货币的形式一、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二、信用货币三、外汇外汇(ForeignExchange)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所谓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便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活动。所谓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22、。外汇的静态含义是动态含义的抽象和发展。第三节货币流通量一、货币的层次M0=现金(纸币和硬币)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第三节货币流通量二、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公式中的D(存款总额)与R(原始存款)之间存在着乘数关系,乘数是1/r。因此,公式中的l/r,即称之为货币乘数。以K代表货币乘数,则上述公式又

23、可变化为:K=l/r=D/R第三节货币流通量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第四章货币和货币流通量阅读书目:1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美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5美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货币价值形式价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外汇汇

24、率货币层次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问答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3.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第五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GWG,从形式上看,是和前面讲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相矛盾的。根据前面讲的商品和价值理论,商品是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等价交换的。在流通中,无论是商品换成货币,还是货币变成商品,都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不会引起价值的增殖。然而,资本总公式却表现出:资本在流通中

25、,不仅保存了自己的价值,而且发生了价值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一)劳动过程(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的关系。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揭示资本本质的基础上,马克思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改变了它借以存在的物质形式,而其价值量不发生任

26、何变化,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被耗费,即劳动会创造出新价值。这部分资本的使用,不仅补偿了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原来资本价值发生了变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它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第一,揭示了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进一步说明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并不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剩余价值。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

27、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第三,为以后的一系列理论,如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以及地租理论等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它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计算剩余价值率的公式就是:m=mv剩余价值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是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

28、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首先,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其次,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起不同的作用。最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既然都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所以,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的。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五、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只能是雇佣工人

29、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第一,机器是不变资本。第二,操纵、控制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生产者,是复杂劳动者,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比复杂程度较低的劳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第三,首先使用先进机器的个别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人出卖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本身不能成为商品。这是因为:第一,任何商品要能作为买卖

30、对象,必须在出卖前就独立存在。第二,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那就会有两种可能。或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资本家支付了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结果不会有剩余价值产生,从而否定剩余价值规律。或是按不等价交换,资本家没有把“劳动”的价值全部支付给工人,虽然使资本家能获得剩余价值,但却否定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否定价值规律还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都会导致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二、工资的基本形式工资掩盖资本主

31、义剥削关系,不仅在于工资本身,而且还在于工资采取的具体形式。资本主义工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和支付的工资。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也叫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四、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五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阅读书目:1资本论第l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绝

32、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价值规律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五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问答题: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何在?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5.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6.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7.如何理解工资的国民差异?第六章资本积累第一节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第二节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一节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一、社会再生产:人类社会不能停止消费,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连续

33、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劳动力的再生产;(3)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使我们看到在一次性生产过程中所看不到的一些特征:第一,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第二,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来的。第一节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也是从属于资产阶级的。从以上对资

34、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二者的统一。在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再生产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和靠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活的资本家。第二节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比原来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马克思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第二节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一)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资本,不断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目的和实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

35、产的最重要来源是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第二节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伴随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之比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可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这种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值上的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

36、用CV来表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一种不断提高的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而单个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条途径来实现的。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这是借助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三、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具体存在形式有多种,大体有以下三类:(1)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2)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3)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四、

3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五、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评价(一)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进步作用(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六章资本积累阅读书目:1资本沦

38、第l卷第四、五、十四、二十二章,第2卷,第3卷第一篇,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2成思危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第六章资本积累问答题: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原因?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评价?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第二节资本的周转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第五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

39、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P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WG总之,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的循环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PG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职能形式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在现实的

40、资本循环过程中,要使运动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必须有两个条件,即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分别用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经过循环运动,带着增殖的价值,再返回原来形式的时间。第二节资本的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一般以预付资本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来表示。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其价值的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

41、分。第二节资本的周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有两个特点:从物质形态看,它是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的实物形态,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从价值形态看,它的价值是按照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把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完毕。第二节资本的周转流动资本是购买劳动力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也有两个特点:从物质形态看,它们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它们原来的物质形态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已全部消耗掉了,已经作为

42、新产品的形成要素,转化为新产品。从价值形态看,它们的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新产品出售,又以货币形式全部回到产业资本家手中。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总资本四、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第一,加速固定资本周转,一方面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而造成的资本价值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固定资本价值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更新。第二,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第二节资本的周转第三,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第三节社会

43、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每个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都投入资本,并在再生产中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运动,实现其价值的增殖。这种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称为个别资本。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由于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各个个别资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制约、互相依存。这种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称为社会资本,也叫做社会总资本。(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出发点:社会总商品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研究社会资本运动、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44、是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形式上得到替换的问题。(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即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的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用来表示),第二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用来表示)。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两个原理,为科学地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奠定了基础。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假

45、定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是41,则两大部类年初的资本及其构成如下图:4000c+1000v2000c+500v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一部类()的产品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4000,可变资木1000,如果剩余价值率为100,剩余价值则为l000;笫二部类()的产品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2000,可变资本500,剩余价值率为100,剩余价值是500。两大部类全年的产品及其构成可用图式表示如下:那么到第一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及其构成可用下面图式表示:4000c+1000v+1000m=60002000c+500v+500m=3000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图式中代表第一部类内

46、部交换,代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代表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v+m)=c(c+v+m)=c+c(c+v+m)=(v+m)+(v+m)上面三个条件充分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相供给产品、互为市场、互为条件的紧密关系。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c+v+m)c+c或(v+m)c(c+v+m)(v+m/x)+(v+m/x)或(c+mm/x)(v+m/x)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假定第一年年初社会总资本为7250,其中,5000元资本用于

47、第一部类,用来生产生产资料,另外2250元资本用于第二部类,用来生产消费资料;资本有机构成第一部类为41,第二部类为21。则两大部类年初的资本及其构成如下图:4000c+1000v1500c+750v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假设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都为100,到第一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可用下面图式表示:4000c+1000v+1000m=60001500c+750v+750m=3000在这个图式中,(1000v+1000m)1500c,符合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再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从剩余

48、价值中拿出500作为追加资本。第一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是41。资本家仍按照41的比例,把500追加资本中的400作为追加不变资本,100作为可变资本。于是第二部类的一部类的全部产品,根据扩大再生产的实际需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4000c+400c)+(1000v+100v)+500m/x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通过三个方面的商品交换进行。这三种交换可用图式表示如下:上面图式中,代表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代表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代表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v+v+m/x)=(

49、c+c)(c+v+m)=(c+c)+(c+c)(c+v+m)=(v+v+m/x)+(v+v+m/x)这个条件表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互为供给、互为需求,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要正好等于第二部类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同时,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提供的消费资料也要正好等于第一部类原有工人、追加工人和资本家消费资料的需求。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社会总产出实现的理想状态是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在现实的市场运行中,由于每一商品供求关系的背后是深化的社会分工,是分散的利益主体,是复杂的市场体系,在一系列市场

50、变量的作用下,供求的平衡总是寓于不平衡之中,现实再生产的平衡关系总是在现实的经济波动中实现的。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二、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指因产品短缺而求大于供的市场形势,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买方市场指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第五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每当这种危机发生时,“剩余”商品堆积仓库,成千上万的企业倒

51、闭,失业人数激增,信用关系破坏,股票、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行情暴跌。第五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从一般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私有制和商品生产,就有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为一个再生产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第五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第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

52、物质条件。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阅读书目:1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2林子力:经济调整和再生产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折旧年剩余价值率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价值补偿实物补偿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经济危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经济周期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问答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哪些阶段和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2.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4.什么是资本周转?它与资本循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3、5.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它与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不同?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7.为什么说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要着重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0.什么是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如何全面正确理解该原理?11.经济周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12.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

54、转化为利润(一)成本价格的确立及其意义成本价格,是指资本主义的生产费用,是由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构成的。成本价格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资本家帐簿上的项目,它对资本主义的实际经济活动有着重要意义,这主要是:1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还是赔本的界限。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成本价格又是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基础。3.商品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转化为成本价格后,就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剩余价值不再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额,而表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一个增加额,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资本主

55、义生产方式引起的。这是由于:第一,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报酬,抹煞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好象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支付了报酬。于是,剩余价值好象不是由工人创造,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第二,成本价格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抹煞了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剩余价值成了资本的产物。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把它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P=mC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四)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是经常

56、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因资本家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彼此展开激烈的竞争。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可分为,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他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这种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竞争结果使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下面我们就分析部门之间的竞争如何形成平均利润。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

57、价格(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机制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要获取较高的利润率,谁也不愿取得较低的利润率。因而,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进行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激烈竞争。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情况和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价格的涨落,利润率的上升或下降,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生产价格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二)生产价格的本质价值同生产价格的背离,价值规

58、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这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呢?不是,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事实上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正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好象一个庞大的股份公司。各部门资本家都按照投入的资本量来瓜分剩余价值,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工人,不仅直接受本部门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资本主义社会是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整个无产阶级,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无产阶级要摆脱受剥削的地

59、位,就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一)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原因为什么平均利润率会有下降的趋势呢?造成这一结果的基本原因是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二)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第一,剥削程度的提高;第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的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第三,由于大量相对过剩人口存在所引起的某些部门对手工劳动的采用;第四,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五,股份资本的增加。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首先,是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再次

60、,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最后,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作用,也加剧了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列强同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之间、以及资本家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一)商业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转化出来的,独立执行商品资本职能,为产业部门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服务,它以商业利润形式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二)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执行的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所以,商业资本无非就是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61、三)商业资本的作用第一,这可以使产业资本家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资本,增加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第二,可以减少流通费用;第三,可以缩短流通时间;第四,加快生产资本的周转速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二、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资本家是通过商品价格的差额,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说来,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出厂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相当于商品的生产价格的零售价格卖给消费者。商业资本家就从出厂价格同零售价格的差额中获得商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三、商业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一)商业的纯粹流通费用(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一、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生

62、息资本。生息资本,是指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来源如下:(1)正在积累中的折旧基金;(2)闲置待用的流动资本;(3)用于资本积累而尚未进行投资的剩余价值。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二、利息和利息率利息也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的高低是由利息率表示的。利息率,是指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例。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三、银行和银行资本(一)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二)银行的种类和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归纳起来分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三)银行资本银行资本

63、是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自有资本,即为经营银行业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银行借入的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存款。后者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四、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一)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以入股方式筹集社会资本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的资本或财产组织形式。它是在现代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股份公司是资本集中的途径和形式。(二)股票和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利息率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五、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一)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产生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

64、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等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

65、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二、级差地租土地有好有坏,有的土地肥沃,有的土地贫脊,有的土地离市场较近,有的土地离市场较远。农业资本家从土地所有者手中租种面积相等、质量不同的土地,缴纳的地租在数量上当然是不同的,土地越好缴纳的地租就越多。这种同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租种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三、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不以

66、土地优劣为转移的,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构成的。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四、土地价格土地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资本的价值,如果把它存入银行,每年的利息收入相当于这块土地的地租收入。土地价格的确定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割阅读书目:1资本论第l卷(第六篇)、第3卷(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篇)。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施瓦茨:资本主义的精妙剖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本法因:重读资本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思考题:基本概念: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

67、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股份公司股票价格虚拟资本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第八章剩余价值的分割问答题:1.成本价格的含义及其意义?2.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3.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4.商品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5.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6.试述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7.商业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商业职工的?8.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9.借贷利息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10.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1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2.级差地租和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3.试述级差地租和绝对

68、地租的区别和共同点。14.试述土地价格的实质、决定及其影响因素。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社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和它在同类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生产集中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这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二是通过原有分散的小资本的联合。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三、生

69、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协议、联盟和联合,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和独占。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这是因为:首先,生产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其次,生产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利润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就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人为规定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量的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低价两种形式。五、垄断与竞争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从自由竞

70、争发展为垄断,再从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再生产的调节(一)财政调节;(二)货币调节;(三)收入调节;(四)国家的计划调节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三、国际垄断的形式四、国际垄断的实质与矛盾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相关章节。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相关章节。思考题:基本概念:生产集中垄断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

71、本主义资本金融寡头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跨国公司货币资本输出问答题:1.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2.垄断利润是怎样实现的?垄断价格的形成为什么不违背价值规律?3.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特征?为什么说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第十章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一、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经济宏观调节指导思想的转变,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一

72、,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第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规模适度缩小,干预方式更加灵活。第三,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和干预。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第一,为了适应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第二,为了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三、企业管理体制的新变化第一,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主要追求规模效应转向主要依靠更灵活的管理方式;第二,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重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第三,企业管理从企业内部扩大到企业群体;第四,企业管理

73、出现“无国界化”。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四、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一)垄断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越来越雄厚,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达到更高的程度;(二)大垄断公司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大垄断公司加速技术垄断的进程。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一)市场的全球化;(二)资本的全球化;(三)生产的全球化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一)市场的全球化(二)资本的全球化(三)生产的全球化三、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新

74、变革三、向信息经济的转变四、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及其影响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五、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第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第二,继续完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第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将继续进行;第四,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在不断创新;第五,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第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第七,资本主义的发展,仍不能摆脱经济失衡、波动和危机。第十章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阅读书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2001年。2.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I972年版。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1993年版。4.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有关国际形势部分。思考题:基本概念:全球化新经济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第十章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问答题:1.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有哪些新的变化?2.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特征是什么?4.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5.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6.信息经济的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